家人中風了⋯可申請補助嗎?出院後居家復健怎麼做?照護必知3重點

家人中風了⋯可申請補助嗎?出院後居家復健怎麼做?照護必知3重點

2025/2/8
平均高達近10年的長照生活,許多家庭照護的辛苦都是從「中風」開始,誰會希望有一天自己會家人倒下來呢?一次不小心中風,從此就讓生活由彩色變黑白。《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說明8大中風徵兆及相關預防、照護議題,並提醒民眾若想要預防中風,先從避免三高開始做起。

不想聽到「中風」就聞之色變的話,就在起就應該注重健康,從「預防」開始;而如果家人、長輩已經中風的話,更是要把握復健關鍵與關懷支持,盡量恢復身體功能與過去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頭暈嘔吐、冒冷汗是「中風」前兆?醫教1招檢測:有「3症狀」別拖

預防中風有6招

腦中風發生的原因是腦部血管的阻塞。除了年紀之外,造成中風的常見原因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也就是糖尿病),以及高膽固醇。因長期的三高會加速動脈硬化與阻塞,除了中風,也容易造成心肌梗塞。

如果原本就有三高的問題,除了依醫師的指示規律服用高血壓的藥物外,也要注意在天冷時的保暖,與炎熱天氣下水分的補充,避免血壓劇烈變動而中風。

可透過以下方式預防中風:

  • 長期並按時服用抗血栓藥、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肪濃度物,作息正常、避免熬夜或過勞自我的生活習慣調整、控制情緒保持每天愉快的心情作息正常,避免熬夜或過勞。
  • 可記錄平日血壓、血糖值與不適症狀,同時記錄用藥狀況。
  • 健康均衡飲食
  • 維持適當的體重
  • 規律運動
  • 飲酒要節制,鼓勵戒菸

延伸閱讀:
小中風是腦中風前兆!盤點5個「暫時性症狀」別拖:大腦恐永久受損

中風徵兆與緊急送醫

若懷疑家人出現中風的症狀時,可透過簡單的「FAST」口訣進行辨別:

  • 「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 「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 「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趕快送醫。
  • 「T」就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如果真的發生以上情形,也請謹記以下3原則:

  • 不要慌張
  • 不要亂吃藥
  • 馬上送到醫院急診(把握黃金3小時)

8大中風徵兆立即就醫

甚至你自身有以下的身體症狀,請不要遲疑,立刻就醫:

  • 眩暈或劇烈頭痛
  • 嘴歪眼斜
  • 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
  • 視力模糊或視野缺損
  • 說話不清、聽不懂別人說的話或說不出來
  • 吞嚥困難
  • 性格驟變
  • 意識混亂、嗜睡、昏迷

此外,也請不要忽視「小中風」徵兆,未來罹患腦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小中風」的醫學名叫「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症狀出現時間很短暫,馬上又恢復正常,以致讓許多人忽略其重要性。

中風時的出院準備與補助申請

依國人的身心障礙手冊取得判定標準,中風患者必須過了中風後3個月的黃金恢復期(又稱中風急性期),才能由醫師判定進步情況不佳而申請到身心障礙手冊。可是這已經是中風發生後4個半月後的事了,這段空窗期恐怕會是家人最煎熬的時期。

因此,若能在住院時,獲得相關資訊,不但能減輕照顧的負擔與壓力,也希望藉由更多的補助資源,讓患者的神經細胞功能盡快恢復。

重點1:申請身心障礙手冊
若有獲得黃金自立給付包、急性後期服務者,在後續的繼續住院期間,便可請主治醫師會同復健科醫師評估失能狀況,協助取得身心障礙手冊,以便往後返家回診時,能夠申請復康巴士等協助就醫回診。

若病患的狀況不佳,不適合經常外出就醫時,也可申請「居家復健」進行居家復健治療。

重點2:協助申請輔具
在住院期間,可以先請復健科會診來評估病患的失能狀況,看是否可以申請到購買輔具的補助金,例如:氣墊床、病床等。

此外,各縣市的多功能輔具中心,有很多社工能給予輔具使用的專業建議,並推薦輔具租借的單位,在購買之外,也能利用租用輔具的方式,取得現階段需要的輔具 。
 
重點3:預防再中風

患者出院後,預防再中風非常重要!醫師提醒,要預防二次中風,最重要的是要控制三高,有高血壓者中風危險率較一般人高出9倍,血糖或血脂過高者中風率也是一般人的2~3倍以上。另外,吸菸者中風率也較一般人高出3倍,因此患者最好進行戒菸治療。

除了控制三高,也要視個人狀況服用抗凝血藥物,未服用抗凝血劑者二次中風風險可能會提高2~3倍,患者也要規律回醫院追蹤,才能預防腦中風再發。

中風後的居家復健

【腦中風照護】實務技巧:吞嚥困難者的飲食照顧

  • 提高食物的濃稠度
  • 食物儘量切成小塊
  • 增加用餐次數及留意餵食的量
  • 注意進食的姿勢

【腦中風照護】5個關鍵字:搞定吞嚥障礙飲食 

  • 剁碎
  • 稠化
  • 顏色
  • 香味
  • 少量多餐

【腦中風照護】在家聰明做復健
當醫生通知,患者可以回家復健時,家屬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營造出一個舒適的復健環境。在床位的擺放上,要讓患側邊靠近走道,才好照顧。在跟患者溝通時,說話方向也得注意!由於單側中風旳患者,經常會忘記使用患側,所以家人一定要常在患側,來和患者溝通。

心理支持也不容忽視

復健對中風病患很重要,尤其在病發的前半年到1年內,有些患者雖然一開始狀況不是很好,但病患若願意積極復健,可以使失能的狀況大幅減輕,並提高自理能力。

神經再生需要一些時間,所以病患不要失望,更要積極進行吞嚥、說話等行為復健,讓臉部的神經有機會再生及回復,但是一定會有「等待期」,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耐心地復健、度過等待期。

中風患者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和耐心,若無人陪伴、看病、復建,病人的病況也會受到影響,這時便要看自己積極的心態,透過「出院準備」等資源,協助自己努力站起來!

從中風到要恢復健康,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只是一個家庭的事,唯有社會連結成一個緊密互相支持的網絡,從中風前的預防,到中風後的復健,一起對抗它!全民平安保健康,對國家發展才是最重要的事。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為:【中風緊急救援整理篇】人人都要收藏的錦囊妙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多人使用的長照平台,我們是幫助家庭照顧和關懷長者的服務網站,結合各大內容媒體平台與專家專欄文章、照顧課程活動等,從病症知識、社會資源、長期照護等面向,協助家庭照顧者與台灣在長照社會中有更好的生活。

【愛長照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me/R/ti/p/%40rki7826b

【愛長照Facebook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8525carehelper

【愛長照Facebook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long.termcare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