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防制法》草案預告期將滿!民團提「3大主張」原住民不應豁免

《檳榔防制法》草案預告期將滿!民團提「3大主張」原住民不應豁免

2025/2/6
衛生福利部去年底預告制定「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引發關注。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超過8,000人罹患口腔癌,而檳榔專法草案正預告中,民團6日提出3大主張,包括專章列舉宣導等預防工作、明列經費來源推動各項防制,尤其對兒少、孕婦應全面保護,即便基於原民文化使用仍應受限。

本篇文章目錄

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超過8,000人罹患口腔癌。衛福部近日預告制定《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明訂禁止嚼用檳榔場所,更禁止未成年人及孕婦嚼用,但研擬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祭儀有使用檳榔必要者,不受此規定限制。將於2月17日預告期滿。

延伸閱讀:
加熱菸背後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外媒披露菸商操縱科學的暗黑行徑

民團提出3大主張

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6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提出3大主張,包括應全面保護兒少及孕婦,不應有豁免條件;應有專章列舉宣導、教育、篩檢及戒除等預防工作;應明列經費來源,確保各項防制工作及產業轉型穩定推動前進。

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工作小組成員莊麗真指出,目前草案研擬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祭儀有使用檳榔必要者,不受此規定限制,但檳榔對於孕婦及兒少的危害相當明確,不因文化而有所差異,另外也應清楚定義嚼用是將檳榔放進嘴巴中,會更精準。

延伸閱讀:
嚼「天然的」檳榔不怕癌?醫警告還有「3種病」別以為吐掉就沒事

醫籲專法納入口腔篩檢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主委李楊鈞表示,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平均每年超過3,000人因口腔癌喪命;吸菸、喝酒、嚼檳榔的民眾風險最高,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前期病變不是無跡可尋,能透過口腔檢查、篩檢發現,呼籲在專法中應納入定期篩檢機制,有助提前預防。

一名70多歲蔡姓病友現身分享個人經歷,盼提醒社會重視。因長期嚼食檳榔,他在40多歲時,口腔內已出現癌前病變,甚至嘴巴逐漸打不開了仍不以為意,直到牙齦反覆潰爛才驚覺問題嚴重性。

在確診口腔癌4期後,蔡姓病友說,不但外觀受影響,包括吞嚥、說話功能都是靠復健才慢慢恢復,而龐大醫療費用也壓垮家庭經濟,當時3個孩子都還在唸書,靠親人伸援才挺過難關;過去疾病防治觀念不足,現在民眾普遍知道檳菸危害,仍盼政府加強宣導力道。

草案預告至2月17日

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系教授、健康促進專家李明憲強調,每年頭頸部相關癌症治療費用,已從新台幣50多億元增加到100多億元,然而專法中對於教育宣導方面欠缺,例如「單純嚼檳榔子就會致癌」這個觀念的認知率長年偏低,且專法中也欠缺對青少年保護,呼籲政府應從需求面切斷,並將戒除人力資源納入。

對於民團訴求,衛福部口腔健康司長張雍敏接受媒體電訪說明,草案預告至2月17日,截至2月2日已收到將近5000則訊息,現階段就是廣納各界意見與彙整;至於檳榔業者等曾揚言2月10日上街抗議一事,1月底溝通後,目前對方表示將先暫緩,畢竟陳抗活動耗費社會資源,願先理性溝通。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站在世界快速變遷的最前端,中央社始終堅守崗位,是中華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報導最權威的新聞通訊社。中央社專業新聞團隊每天以中、英、日文即時對外發出上千則新聞、照片、圖表、影音與資訊,是台灣唯一多語文新聞媒體,服務對象從媒體客戶擴大為閱聽大眾;從台灣民眾延伸至全球僑胞與讀者,充分扮演「台灣之眼,世界之窗」。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