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毛巾會手痛,小心關節鬆脫!醫揪「拇指腕掌關節鬆脫」好發1類人
本篇文章目錄
拇指疼痛恐是關節磨損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周博智說明,拇指基部關節位於腕掌關節的大拇指根部,造成磨損病變的原因主要包括外傷、退化、反覆使用,進而導致關節鬆動、滑脫、磨損、變形。症狀會因病變程度而在抓握動作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反應在日常生活中,如開瓶蓋、扭毛巾時會疼痛,嚴重者可能連穿脫衣褲都會疼痛。
周博智進一步說明,這樣的關節病變好發於中年女性,原因是女性在做家事時需要頻繁使用雙手及手腕,50歲以後因為荷爾蒙變化的影響,容易導致韌帶鬆弛;而男性雖然不受荷爾蒙影響,但若過度使用或曾經受傷,也可能到中老年發生。
延伸閱讀:
大拇指出力就痛!是媽媽手還是「腕掌關節炎」?復健醫教1分鐘速測
新式微創手術恢復快速
拇指腕掌關節磨損要如何治療?周博智說明,臨床會以X光判斷關節磨損程度,若程度尚輕,可以用貼紮或護腕固定,加上止痛藥物控制,若在這樣的保守治療下仍然影響生活工作機能,就可採取手術。
周博智指出,目前的主流手術是開一個6~8公分的傷口將磨損關節切除,但切除後中空的關節容易晃動,因此會取一條手腕的肌腱,部分剖半後塑成球狀放到切除的空間裡,當作地基。雖然能免除患處的疼痛,但肌腱不似骨骼強健,病人容易因沒有支撐力而手腕無法用力,傷疤周圍也常麻刺緊繃。
因此,建議以「新式微創手術」進行治療,先在手腕開0.5~1公分的入口,再將滑脫關節矯正至關節軸心,而後將可吸收的螺釘固定在第2掌骨基部,可以分攤拇指基部的受力,而且不會犧牲拇指的靈活度。這項技術可以透過當日手術完成,病人不用住院而且恢復快,1週拆線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手部的活動度及力量。
延伸閱讀:
我得了媽媽手嗎?復健醫教1分鐘判斷法:按壓、握拳「有劇痛」當心
有相關症狀勿勉強做事
周博智提醒,生活中處處都需要手,但如果有輕微症狀切勿勉強做事,以免滑脫或磨損加劇。此外,若韌帶沒有完全鬆弛,早期症狀靠貼紮、護腕輔助可以在2~6週漸佳,但若是惡化到嚴重影響基本生活及工作機能,就必須與醫師討論進一步治療。
歡慶好友破5,000人!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填問卷抽獎送5,000元禮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