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屁股好痛!長痔瘡讓你坐立難安?醫教你看1表比較「痔療選擇」
2025/4/10
「痔瘡也是一種靜脈曲張!」郭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楊馥馡表示,痔瘡的風險因子,包含長期便秘、懷孕、肥胖、久坐久站,或是不良的排便習慣,如:上廁所時長時間坐著不動、看報紙、滑手機等,部分患者則為後天疾病造成的血液回流不佳,也可能加重痔瘡的症狀。
延伸閱讀:
大便有血,是痔瘡還是腸癌?外科醫師教你:看糞便「這顏色」判斷
痔瘡內痔、外痣這樣分
楊馥馡說明,痔瘡在解剖位置上以鋸齒線為分界,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和型痔瘡:
- 內痔:痔瘡長在此線以上,一般以腫脹或出血表現。
- 外痔:痔瘡長在此線以下,因有體表神經分佈,常見症狀為疼痛,尤其痔瘡內部血栓堆積產生痔核,更是疼痛難忍。

延伸閱讀:
為什麼不餓「肚子卻咕嚕叫」?醫揭5類「腸鳴原因」小心大腸癌警訊
痔瘡嚴重程度分4級
楊馥馡進一步指出,痔瘡嚴重程度分為1~4級,第1級無脫垂且症狀最輕微,第2、3級雖有脫垂但尚可自動或手動復位,第4級則為完全脫垂且困難復位,同時也會合併較嚴重症狀。
「輕度痔瘡可藉由生活習慣調整及藥物達到改善,當保守治療無效或症狀嚴重,則必須考慮進一步治療的介入。」楊馥馡說,傳統切除手術因疼痛及恢復期長,常使患者卻步;而微創治療相較之下,減少疼痛問題且恢復快速,也適用於身體狀況不適和傳統手術的患者。
痔瘡手術治療選擇1表比較
楊馥馡提到,目前微創治療包含橡皮筋結紮術、冷凝刀治療、雷射消融術,以及最新的射頻消融術(RFA),射頻消融術以精準高射頻產生能量燒灼破壞痔瘡,除術後併發症少,其復發率也低於其他微創治療。
以下1表比較常見痔瘡微創治療選擇及優缺點:

楊馥馡補充,痔瘡的治療方法透過了解患者病情及需求,可提供非手術治療或外科手術的多種治療選擇,早期治療合併生活作息調整,能有效減少病情惡化及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對於追求短恢復期、舒適度高且低復發率的患者,射頻消融手術可以做為治療新選擇。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