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穴位按摩、茶飲保養 對抗職場壓力的「慢性疲勞」
企業為求競爭力復甦而升高的職場工作壓力,長期以來已引起眾多高科技工作者和白領族健康表現不佳,雖無明顯疾病,但經過分析診斷,始知已成為「慢性疲勞」一族。
景福健康管理健管部顧問-張佳發中醫學博士表示,慢性疲勞乃由多項因素引起、涉及多系統功能失衡紊亂的症候群表現。從中醫觀點而論,慢性疲勞與長期或過度的壓力,引起肝氣失調(自律神經)與新陳代謝、營養吸收障礙之脾胃虛弱(消化系統)較為相關;故在調理上,可從簡易的穴道按摩、茶飲、調整呼吸等方面著手,進行日常生活中的保健預防:
■ 按摩法-分別用雙拇指揉兩側穴位。待有酸麻脹感後繼續3分鐘。穴位為:
1.內關穴:針對壓力大、疲勞、精神衰弱、失眠心煩問題進行舒緩。
位置:仰掌,腕橫紋上約二橫指寬處。可寧心安神,疏肝理氣,改善睡眠品質。
2.足三里穴:針對消化吸收不良,肌肉疲憊者。
位置:坐正後,膝蓋彎曲90度,在外側膝眼凹窩下約4指幅寬處。可改善消化機能,增強新陳代謝,消除疲勞。
■ 茶飲-耆棗抗勞飲
黃耆、西洋參、枸杞子、紅棗各適量。滾水熬煮十分鐘後溫熱飲用,可補氣養陰,提高人體免疫力,並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供給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有效消除疲勞感。
「慢性疲勞」乃現代文明病,是慢性的腦力和體力疲勞,以睡眠品質差,認知能力、記憶力下降及一些軀體症狀(如肌肉疲乏酸痛、頭暈頭痛等)等為表徵之臨床症候群。當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容易造成體內荷爾蒙分泌失調、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異常、免疫力降低,也會引起如:肩頸酸痛、頭暈頭痛、胸悶心悸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感染疾病的概率也會提高。甚至,一旦成了慢性疲勞症候群,「過勞死」的風險與發生機率便會增加。
如在休息後疲勞仍然不能恢復,則須正視個人的疲勞現象,開始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有過度的壓力、缺乏適度的運動,並諮詢醫療專業人員,找出適合個人的改善方案,以免讓自己也成了「過勞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