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發20至40歲學生、上班族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因反覆發作且無法根治,引起嚴重腹痛、 血便,讓病人在生活上需與馬桶為伍、外出得包尿布,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常因此苦不堪言!醫師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初期常會被當成急性腸胃炎或大腸急躁症合併痔瘡出血,若未妥善控制,長期下來會增加急診、住院、手術切腸,甚至腸癌風險。
好發20至40歲學生、上班族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因反覆發作且無法根治,引起嚴重腹痛、 血便,讓病人在生活上需與馬桶為伍、外出得包尿布,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常因此苦不堪言!醫師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初期常會被當成急性腸胃炎或大腸急躁症合併痔瘡出血,若未妥善控制,長期下來會增加急診、住院、手術切腸,甚至腸癌風險。
今年時序已進入深秋,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下一個節氣則即將迎接冬天到來。中醫提醒民眾,霜降天氣明顯轉涼、日夜溫差逐漸擴大,此時要小心皮膚、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上身,並建議3招「霜降節氣養生法」,在入冬前多吃些溫補食物,如粥品及潤肺茶飲,以及穴位按模方法,讓身體準備好暖暖過冬。
秋季是疾病流行高峰季,流感、腸病毒疫情肆虐,加上開學之後,更容易校園群聚感染,傳播到家庭及社群。不過一旦有症狀,要如何區分是流感還是腸病毒感染?耳鼻喉科醫師列出「3大症狀差異」,提醒民眾如有口腔潰瘍症狀,罹患腸病毒的機率較大,而流感病程發展較快,約半天到1天會開始發燒。
53歲顏姓台商,在8月初感到不明全身痠痛、胸悶,就醫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造成心肌壞死,病情急轉直下,一度病危,須裝主動脈氣球幫浦、葉克膜延命。所幸在醫護團隊協助下,執行台灣首例「飛行加護病房」自中國上海搭機1.5小時護送病患返台,並由振興醫院接手治療,也是亞洲首例同時裝載其兩大重要續命機器的醫療專機。
熱愛網球與登山的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近年卻苦於膝關節疼痛問題,差點要置換人工關節。直到求診骨科名醫呂紹睿對她說:「退化的膝蓋有機會恢復,不用換人工關節。」她接受新式治療後至今已追蹤1年以上,不僅打網球、爬山、跑步、重訓都不再疼痛,更透過親生案例證實了「軟骨再生」的新治療觀念,期盼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技術的進步,能讓更多人受惠。
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之冠,其中三陰性乳癌較常見年輕族群。今年31歲的柔柔在竹科工作,2年前摸到乳房上方有硬塊,經切片檢查確診三陰性乳癌2期,腫瘤達2.8公分且淋巴有轉移,在健保尚未給付三陰性乳癌的新一代藥物下,咬牙自費數百萬治療,所幸用藥成效顯著,術前腫瘤縮到0.5公分、淋巴變乾淨無擴散,大幅縮減手術切除範圍,得以保留乳房。
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若飲食不規律或偏好辛辣、油膩食物,可能導致胃部健康亮紅燈,引發胃炎、胃潰瘍等問題。不過,透過適當的飲食,不僅能舒緩胃部不適,還有助於強化胃黏膜,防止胃酸過多侵蝕胃壁,以下「10大護胃食物」讓腸胃更強壯,讓吃對食物等於吃進天然胃藥。
12歲謝姓小弟因長期頸部甲狀腺腫大,導致呼吸困難、走路易喘而無法運動跑步,就醫經仁愛長庚醫院內分泌科暨新陳代謝科醫師林文玉診治,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可見呼吸道氣管受到壓迫只剩一點點縫隙,再經抽血診斷為「葛雷夫氏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於是開始給予藥物治療。
每天上班、上學時間都好趕,沒有時間做早餐?孩子早餐午餐都沒食慾,卻狂吃零食、晚餐該怎麼辦?小兒科醫師表示,生活中的時間壓力迫使我們忽略了早餐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吃到「快速又營養的早餐」成為活力與專注力的關鍵來源,不妨透過以下方式選擇早餐,達到養生與效率並存的效果。
一個健康的女性,一生大約可排出400顆成熟卵,但隨著年齡越大,卵巢庫存量就越來越低,許多女性晚婚晚育,會選擇凍卵以保存生育機會,不過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凍卵不再是唯一選擇,奇美醫引進「冷凍卵巢」自體移植技術,目前提供因接受癌症治而無法凍卵的女性,增加更多元的生育保存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