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是好人嗎?總替別人想、老是付出太多⋯專家揭「好人病」6大特質

你是好人嗎?總替別人想、老是付出太多⋯專家揭「好人病」6大特質

2023年初香港發生震驚華人圈的名媛分屍案,據媒體報導,該名媛(死者)離婚後還照顧前夫全家、買豪宅登記在前公公名下、聘請前大伯擔任司機⋯等,親友對死者生前的性格描繪則是善良、為人客氣有禮、樂於付出。而韓劇《今生是第一次》也寫女主角婚後與婆家相處的生活,女主角是溫和、善良、不善於拒絕別人的人,卻一直被婆婆拗去做許多勞力活,雖面有難色但聽到親戚輪番誇讚時,又顯得得意的複雜情緒⋯

HPV感染風險男性竟比女性高?醫揭真相:因缺少「1關鍵」可助預防

HPV感染風險男性竟比女性高?醫揭真相:因缺少「1關鍵」可助預防

不分男女每個人一生中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成,HPV有高度傳染性,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播,子宮頸癌、口腔癌、菜花等疾病,都跟長期反覆感染HPV有重大相關;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指出,HPV最常因接觸到皮膚、黏膜而感染,且所導致的疾病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呼籲不管男女,皆應及早接種HPV疫苗預防。

她30多歲卻「腦中風」右邊身體無法動⋯治療師親揭「中風後復健流程」

她30多歲卻「腦中風」右邊身體無法動⋯治療師親揭「中風後復健流程」

一位30多歲女性原本職業是英文老師,卻因腦中風導致身體右半邊不能動,雖沒有損傷到言語及認知功能,但卻大幅影響其教學能力及日常生活品質;所幸她在中風後2週內,經物理治療師的協助下,就及早開始接受肩膀肌力、右手抓握等復健訓練,持續復健治療3~6個月後,身體活動機能已大致恢復正常,終可順利重返職場。

吃冰中毒》小心「危險溫度帶」!毒物專家揭「外食鐵則」4招安心吃

吃冰中毒》小心「危險溫度帶」!毒物專家揭「外食鐵則」4招安心吃

高雄知名老牌冰店爆出食安問題,共計44位民眾吃完冰後集體食物中毒,不少人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遭高市衛生局檢出沙門氏菌陽性。毒物專家顏宗海特別提醒,沙門氏菌最常在雞蛋和肉製品孳生,特別是長者、幼兒若不慎吃下肚,嚴重恐致敗血症。建議冰品、手搖杯飲料最好在1小時內吃完,預防食物中毒。

1人中風拖垮全家!台灣年增4萬人腦中風失能⋯醫揭「1事」成恢復關鍵

1人中風拖垮全家!台灣年增4萬人腦中風失能⋯醫揭「1事」成恢復關鍵

大腦是身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控制著我們的心智、感知、運動和情緒。統計指出,當腦神經發生病變時,最常導致失能,台灣神經學學會提醒,腦中風、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癲癇、免疫性腦神經疾病及腦部外傷⋯等皆會導致失能,但若能把握「●●個月內」黃金復健治療期,就能幫助高達9成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近視年紀越小度數飆越快!醫揭控制近視「關鍵在它」比較4方法優缺

近視年紀越小度數飆越快!醫揭控制近視「關鍵在它」比較4方法優缺

一位男童在小三時發現有近視,開始用散瞳劑,雙眼度數維持約100度,但由於疫情1年多未回診,眼藥水早已用完,導致近視飆升超過300度。另一名小五學童近視300度並有使用角膜塑型片,但因疫情在家時間多,加上長時間用電腦上網路課程,就沒有持續配戴,導致近視增加至450度,需重新更換角膜塑型片,希望能減緩近視增加速度。

大便浮水上是生病?醫教「2點」判斷腸道健康:頻繁出現恐疾病徵兆

大便浮水上是生病?醫教「2點」判斷腸道健康:頻繁出現恐疾病徵兆

上完廁所後,你會觀察自己的大便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嗎?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分享,近日診間遇到患者反應,最近大便都飄在馬桶水上,不知道這樣的狀況是否正常,因此擔心是不是生病、吃太少,導致大便太小才會飄起來。以下醫師解答,其實可以透過大便的「浮沉」的2種情況,解讀身體健康狀態。

發燒、口臭、牙齦紅腫⋯2歲童不吃飯,竟是「疱疹性齦口炎」作怪

發燒、口臭、牙齦紅腫⋯2歲童不吃飯,竟是「疱疹性齦口炎」作怪

2歲大的小薇日前發高燒到39度,當時發現口腔黏膜有破皮,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雖然隔天發燒較退了,但下巴周圍出現疹子,牙齦紅腫伴隨有局部出血和口腔異味,也較不願意進食。再次就醫時,醫師經理學檢查發現在牙齦、口腔黏膜、舌頭和嘴唇有出現潰瘍,嘴巴周圍的皮膚也有水泡,診斷為「疱疹性齦口炎」。

她手術全麻竟聲帶受傷「1個月無法說話」醫創1招避免:3類手術不適合

她手術全麻竟聲帶受傷「1個月無法說話」醫創1招避免:3類手術不適合

手術時插管全身麻醉,常造成病患喉嚨不適或口腔組織受損,現已有醫師創新「免插管」的全身麻醉技術,將新冠肺炎的「救命神器」創新運用,2年半來已有2千多位手術患者受益,免於全身麻醉時插管的痛苦和後遺症。但麻醉專科醫師提醒,免插管全身麻醉無法取代所有的插管全身麻醉,建議「3類手術病患」仍維持插管全身麻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