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樂放暑假,別讓營養也跟著放假!根據國民健康署數據指出,高達8成國人有每日蔬果攝取不足的問題,其中又以學生比例最高。小兒科醫師提醒,蔬果攝取不足會造成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缺失,反讓脂肪、糖分、澱粉攝取更多,容易造成免疫力降低、影響發育、睡眠、情緒及學業表現等問題。
孩子快樂放暑假,別讓營養也跟著放假!根據國民健康署數據指出,高達8成國人有每日蔬果攝取不足的問題,其中又以學生比例最高。小兒科醫師提醒,蔬果攝取不足會造成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缺失,反讓脂肪、糖分、澱粉攝取更多,容易造成免疫力降低、影響發育、睡眠、情緒及學業表現等問題。
一天的開始「早餐」你吃對了嗎?現代人生活忙碌,早餐常以超商麵包、早餐店奶茶等外食為主,容易攝取過量碳水化合物,缺乏蔬果攝取。營養師提醒,早餐加入1份蔬果有助血糖穩定,避免孩子早上昏昏沉沉、影響學習專注力,更針對挑食族、忙碌族、外食族等3大族群,設計最佳「早餐搭配菜單」,以取代高油高糖低纖維的早餐地雷組合。
漫長暑假展開,許多家長擔憂孩子「宅在家」恐陷過度使用網路危機,身心科醫師呼籲,長期沉迷網路,易造成局部大腦血流變少,進而影響學童心智活動發展,建議家長多花時間陪伴,善加利用「3招」增進正向親子關係,同時重新建立親子對話空間。
炎炎夏日,含糖飲料已經成為隨處可見、隨手可得的產品,許多兒童與青少年都喜歡在酷暑中喝上一杯冰涼的糖飲,甚至放暑假後每天1杯飲料不離手,往往因不營養又造成熱量攝取過多,而導致肥胖,讓家長擔心不已。
30多歲顏先生接種過3劑疫苗,因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屬於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確診後卻不以為意,以為在家多休息即可,卻忽然無法呼吸,演變成嚴重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緊急掛急診,仍休克陷入長達2個月昏迷,雖經搶救撿回一命,甦醒後脫離葉克膜和拔管,但仍需復建一段時間後,才終於慢慢康復,重回正常生活。
一名6旬婦人近日突然右上腹疼痛、高燒不斷,在家人的陪同下就醫,經過醫師診斷發現是膽結石引起的急性膽囊炎,且電腦斷層顯示發炎情形相當嚴重,判斷需要開刀將膽囊切除。家人考量到她年紀較大、體力較差,選擇進行3D腹腔鏡手術,手術時間不到1小時,出血量少所以不需放置引流管,病患恢復狀況良好,術後第3天出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每3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目前估計有超過31萬失智人口,預估未來將以平均每年增加1萬人的速度持續攀升。研究指出,在失智症的12大風險因子中,「聽力受損」即名列第一,因此落實聽力保健,成為預防及延緩失智的首要任務。
夏天高溫身體容易缺水,但你知道喝水也有學問嗎?一天要喝多少水才足夠?喝茶喝咖啡也算是補水嗎?營養師李婉萍就揭密,其實每個人每天所需要的喝水量都不同,以下不僅公開每天需要攝取的補水量算法,還會教大家正確的喝水方法,以及補水最有效的4大時間點。
一位28歲新手媽媽,在生產後約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心悸、手抖及體重減輕症狀,原以為是因照顧小孩太累,不以為意;但在分娩後約6個月時,體力卻越來越差且很容易怕冷,體重漸漸增加,後來甚至出現2週內就胖了快6公斤的情況。驚覺不對勁,才急至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求診,醫師診斷有甲狀腺賀爾蒙不足(甲狀腺低下)的問題,診斷為「產後甲狀腺炎」。
全身痠痛除了是運動或勞動的結果外,竟然也有可能是疾病所造成的?20多歲的武女士職業是家庭主婦,因長時間頭痛及睡眠品質不好,至醫院神經部就診,但醫師發現她平時除家務外,沒有搬重物等高強度活動,多年來卻全身筋骨的莫名痠痛、坐立不安,尤其在靜止不動時及睡覺前特別明顯,雖曾用市售消炎止痛藥來緩解,但成效不彰,醫師判斷是罹患了纖維肌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