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化療病人戰力UP 營養料理照過來!

化療病人戰力UP 營養料理照過來!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許多癌症病人化療後可能會噁心嘔吐、胃黏膜受損、倦怠疲憊導致食慾不佳,同時也因肌肉流失,需要營養飲食及補充優良蛋白質,幫助修復癌友體力。 癌友蛋白質該補多少? 這套算法告訴你 一顆雞蛋、半盒嫩豆腐、240cc豆漿,這些都相等於一份7公克的蛋白質。不過該補充多少?王品喬護理師說,如果癌症病患BMI大約在22左右,應該按每公斤體重補充1.2至1.5公克,最好有5成攝取量來自肉、蛋、豆腐等高優質蛋白質。舉例來說,158公分高52公斤,BMI 22的癌症病患,應攝取62-78公克蛋白質,換算成一份7公克,每天需要大約9-11份蛋白質。 算法:52kg x (1.2~1.5)g = 62.4~78g → 62.4~78g / 7g(一份蛋白質) = 9~11份蛋白質 癌症營養餐食材 業者首推金目鱸魚 除了蛋白質,如果想為病人準備營養均衡的一餐,當然也少不了好食材,王品喬護理師首推「金目鱸魚」。她表示,金目鱸魚除了蛋白質非常優質,容易被身體吸收,再加上金目鱸本身含有菸鹼酸,這樣的營養物質有助於細胞修復,甚至能夠延緩噁心嘔吐的問題。除此之外,金目鱸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鋅』跟「錫」:「鋅」能幫助皮膚粘膜修復;「錫」則能幫助提升免疫力,也有助於降低在治療期間的感染機會。 金目鱸魚吃褐藻? 免疫、抗病力UP 金目鱸魚因為肉質鮮嫩、營養,不只是養病好食材,更是台灣養殖漁業與海內外銷售的寵兒。近年有業者為了更好品質的金目鱸魚,從源頭養殖就以褐藻醣膠進行培育,但這樣的魚究竟是否比較有營養價值? 營養師蔡儀冠表示,有些魚類在飼養過程中會添加一些抗生素,而吃褐藻醣膠長大的魚,在飼養過程都沒有添加這些東西,而是以人可食用等級的營養去培育,食用後對於免疫力、抗病力也都會比較有幫助。營養師蔡儀冠進一步指出,褐藻醣膠是一種水溶性多醣體,有益於免疫的調節。除了細胞動物實驗目前在人體臨床實驗中,也已證實對於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的正面輔助成果也因此相關的保健成份也,已被部分教學醫院採用於癌症輔助治療上,協助提升病友免疫力。 閃避魚腥味 金目鱸魚這樣挑! 除了到傳統市場選購魚眼明亮、魚鰓色澤紅嫩的金目鱸魚,如今選購通路繁多,有些生鮮賣場會以去骨魚排方式銷售,專家建議挑選肉質紮實有彈性,並有嚴實包裝的鱸魚較為新鮮無腥味,再以適當方式烹調,讓化療病患補充優質營養。 芙蓉鱸魚羹食譜 食材: 1. 鱸魚菲力 80g 2. 蛋豆腐 30g 3. 鴻禧菇 20g 4. 蘑菇 20g 5. 杏鮑菇 20g 6. 莧菜 50g 7. 紅蘿蔔 20g 8. 雞高湯 300ml 9. 蛋白 1粒 10.太白粉 11.柴魚片 12.蒜末 5g 13.去腥:蔥段、薑片、米酒適量 製作步驟: 1.將鱸魚菲力切丁(用米酒、蔥段、薑片去腥),熱水川燙後備用 2.將雞高湯與柴魚一起熬煮後瀝掉柴魚備用 3.爆香蒜末,再將所有食材切丁炒香,加入雞高湯、鱸魚丁、煮軟後,上太白粉薄勾芡調味,最後加入蛋白煮成蛋花 營養計算: 熱量:219大卡 碳水化合物:14.4g 蛋白質:29.8g 脂質:6.5g 【延伸閱讀】 *癌症不可亂補!? 這些營養攝取是關鍵 *癌友術後強化體力 「藻」出免疫關鍵 *「藻」控糖不再慌! 「智能血糖APP」守護糖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142/

年後轉職潮 好面相就從打造好鼻子開始

年後轉職潮 好面相就從打造好鼻子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高達9成1的上班族想要年後轉職,而在接受調查的上班族自認的職場劣勢中,外型就佔了41.2%。足可見想要在年後轉職中更有自信,外型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許多人會在農曆年前上醫美診所讓自己改頭換面,除了圖個新年新氣象的好彩頭之外,也是為了年後轉職做準備。 從事業務工作多年的28歲劉小姐,一直以來工作運都不是很順遂,正在思考年後是否要轉職的她,在長輩的建議下決定調整鼻型為自己改改運,於是她諮詢了位於台中市西屯區的醫美醫師曾雲璿,期許能透過微整鼻子讓自己改運,工作更順遂。 交聯度高的玻尿酸 硬挺持久 因為劉小姐的鼻型較為扁塌,加上考量到劉小姐想要年後轉職,恢復期不宜太長,因此曾雲璿醫師特別使用硬挺度較高的玻尿酸為劉小姐微整鼻型。 曾雲璿醫師表示,選擇這隻玻尿酸的原因就在於它夠挺,相比起一般玻尿酸做完容易外擴的特性,此玻尿酸因為濃度和交聯度較高,加上優於其他玻尿酸的黏度和內聚力,不必太擔憂有變形或是外擴的情況發生,想塑造出弧度自然漂亮的鼻型更容易。 而比起一般的玻尿酸維持時間,曾雲璿醫師表示此玻尿酸維持的時間更長,大約可維持18個月,維持時間久,不需要在短期內反覆重複施打,避免越補越粗的悲劇。 鼻子微整型如何評估 五官協調性才是重點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鼻型,曾雲璿醫師表示這與五官協調性有關係。像是眼睛細長,嘴唇比較薄的人就適合打造山根較為細緻的鼻子;而圓眼厚嘴唇的人就不適合太細的山根,這些都是要透過五官協調性與臉部比例去評估的。而除了山根之外,調整鼻型的另一個重點就是鼻頭了! 若是想要看起來陽剛的鼻子,就不能讓鼻頭太翹,針對這類型的鼻子,曾雲璿醫師在微整時會特別注意鼻頭與人中的夾角角度,一般來說陽剛鼻的鼻頭與人中夾角約略落在90度;而若是要柔性一點的鼻子,鼻頭就會做得比較微翹,角度與陽剛型的鼻子也會有所不同,這些都是要以臉部比例與協調性去做評估的。施打玻尿酸的結果呈現,與臨床經驗技術有關,建議有需求的民眾多參考比較,再尋求合格的醫療院所施打。 如何自我評估是否擁有好看的鼻子? 其實鼻子的自我評估很簡單,曾雲璿醫師說可以拿起鏡子自己看一下。正面額頭高度與鼻子長度和鼻頭以下的部分是否是1:1:1;此外鼻翼兩側若沒有超過眼角的內側,基本上就會符合順眼的鼻型。而一般台灣人的鼻子多半鼻頭都有點太低,鼻翼稍寬。也因此在微整鼻子時,曾雲璿醫師建議一定要把鼻頭雕塑列為施作重點,透過玻尿酸注射鼻小柱讓鼻頭站起來,不但能縮小鼻翼,更能讓鼻子的精緻度明顯提升。之後再修飾山根,自然地加強立體度。 年後轉職想改運 真的要打造好運鼻嗎? 針對年後求職者,曾雲璿醫師也有話要說,其實所謂的好運鼻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臉型,與其追求好運鼻,不如針對五官協調性去打造最適合自己的鼻子。 如果求職者的能力不錯,但是外表無法讓人擁有深刻印象,因而錯過很多機會,這都是很可惜的事情。因此透過醫美微整改變自己的外表,讓自己更有自信,這樣原本就擁有的能力也會更好的被看見與發揮,有了自信散發出來的氣質就會不一樣,也會更喜歡自己,美就是這麼簡單!曾雲璿醫師提醒,雖然微整可以讓自己更有自信,但在進行微整前務必要慎選合法的醫美診所與針劑,才能安心變美唷!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127/

PM2.5無孔不入 對抗自由基「這個」很重要

PM2.5無孔不入 對抗自由基「這個」很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空氣品質亮紅燈,戴上口罩恐怕也難抵抗PM2.5。PM2.5的大小是頭髮的1/28,透過支氣管吸入後,進到肺泡會產生大量「自由基」,讓身體產生氧化反應,導致細胞突變、老化、慢性發炎、過敏等,也會大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物理性隔離還不夠! 吃的GSH不易吸收 除了使用空氣清淨機、少外出等物理性隔離,坊間還能看見許多產品建議攝取「GSH(麩胱甘肽)」,透過提高身體的「GSH(麩胱甘肽)」濃度,加強抗氧化、對抗自由基的能力,但是直接吃GSH,恐怕不是個好方法。 基隆市診所協會理事長王韋人醫師說,外面可能會看到一些GSH口服產品、膠囊,事實上這個胺基酸因為構造很簡單,很容易被腸胃破壞,所以直接吃進去身體裡,往往是沒辦法吸收的。 3種胺基酸合成GSH 補充液態NAC有幫助 GSH必須由「麩胺酸」、「甘胺酸」及「半胱胺酸」3種胺基酸合成,其中,「半胱胺酸」無法從日常飲食中取得,但GSH能有多少全靠它,因此要增量建議可以補充「NAC(乙醯半胱胺酸)」。 王韋人醫師表示,要怎麼讓身體生產更多GSH,除了補充維生素B、C、D、E以外,還要補充NAC,它是GSH的前驅物,可以很有效地幫助身體產生更多的GSH。NAC本來就是用來幫助肝臟的,所以不會對肝有任何損害,對腎臟病友也有幫助,所以相對來說是非常安全的。 王醫師還指出,常見的產品有口服錠、發泡錠、膠囊,還有用吸的,如何選擇就依據個人的服用方便性而定。當然,選擇上希望以能快速吸收為主,像是液態的藥物吸收一定會比較快。 GSH人體合成最有效 飲食為主、營養補充為輔 想提高GSH濃度,人體自行合成才是最有效途徑。醫師提醒,營養補充只是輔助性質,最重要還是必須透過飲食調整,例如多攝取青花菜、大蒜、洋蔥等食物來增強抗氧化能力。 【延伸閱讀】 *不想當小媽媽 青少女該怎麼避孕? *跨年好激情! 這招讓你「性」福不被套牢 *「鐵錠」補血! 避孕藥新趨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128/

癌細胞能被餓死嗎? 醫:少吃無法抗癌!

癌細胞能被餓死嗎? 醫:少吃無法抗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癌細胞能被餓死嗎?坊間瘋傳斷食法可以餓死癌細胞的說法,許多癌症病友群起仿效,但醫師提醒,若盲目減少飲食攝取量,小心餓不死癌細胞,反而讓自己先餓死! 抗癌謠言滿天飛 誤信恐加速癌症惡化 台灣癌症人口逐年增加,根據癌症登記報告,105年癌症新增人數已達10萬5832人,平均每4分鐘58秒就有1人確定罹癌。許多人獲知罹癌後,心生恐懼、徬徨不安,上網搜尋相關的資訊甚至實際執行,結果往往換來病症惡化的結果。 為了避免癌友因錯誤的認知而錯失正確且即時的治療,義大癌治療醫院與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了解癌.發現愛」科普展,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色彩炫麗的圖片,解說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的過程、常見的抗癌迷思和正確的抗癌觀念等。 餓死癌細胞?減少食量行不通 巧用標靶藥OK 在抗癌迷思的部分,專長乳房癌症醫學的義大癌治療醫院院長洪朝明以「餓死癌細胞」做說明。他表示,限制飲食的「餓死」與醫學治療的「餓死」,作用和結果不同!人體中有很多種細胞,若採取一般的斷食法、減少日常飲食攝取量,可能還未餓到癌細胞,就讓正常細胞和免疫細胞先餓死了! 不過,從醫學的角度來說,癌細胞能透過腫瘤新生血管獲取成長所需的養分,若能運用這項特點,反其道而行,適度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減少腫瘤血管的形成,癌細胞便容易因「缺糧」而被餓死。 不放棄!抗癌武器多 聰明使用助回歸正常人生 洪朝明表示,無論罹患哪一種癌症,患者都要有正確的治療觀念,讓醫師針對不同的癌細胞特徵對症下藥,並且綜合評估患者情況和需求,擬定個人化、客製化的治療計畫,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現今的醫藥科技發達,癌症患者已有很多的抗癌武器可供選擇,除了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和免疫藥物治療之外,目前晚期患者還有細胞療法可供選擇。 洪朝明表示,以義大癌治療醫院為例,為了提供癌症患者高品質的醫療照護,義大癌即在進行包括中醫在內的跨科別整合、設立臨床實驗用藥病床之外,更因應衛福部去年上路的特管法,安排醫師接受特定細胞治療課程訓練和成立實驗室,預計最快3月正式營運後,希望藉由多提供一個治療選擇,讓癌友多一個找回健康的機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092/

更年期一晚熱醒4、5次 讓她超鬱悶...

更年期一晚熱醒4、5次 讓她超鬱悶...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位年約50歲女性,進入更年期後持續出現心悸、熱潮紅等更年期症狀,晚上常熱醒,有時一晚熱醒4、5次,白天精神很差,不只眼睛佈滿血絲,還掛著深深黑眼圈,因為有子宮內膜病變,也曾罹患乳腺癌,她不敢接受荷爾蒙替代療法,擔心刺激子宮內膜或引起乳腺癌復發,一直默默忍耐,生活過得非常辛苦。 荷爾蒙、神經傳導物質變化 引發更年期不適 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傅佩德指出,女性平均在51、52歲進入更年期,此時月經停止,因為卵巢停止分泌荷爾蒙,加上大腦神經系統發生改變,還有壓力等因素,身體很容易產生變化,從心悸、熱潮紅、血壓上升、陰道乾澀、易怒,到骨質疏鬆,症狀因人而異,多數出現3至5年,之後身體會慢慢適應、逐漸好轉。在這過程,有些人順利挺過,但也有人飽受折磨,像上述病例就是症狀比較明顯。 目前治療更年期不適,第一線治療以荷爾蒙替代療法為主,但有些人並不適合,此時就可以考慮其它非荷爾蒙療法,像黑升麻萃取物成份治療方式就是選項之一,還有一些女性會選擇使用健康食品大豆異黃酮等植物性荷爾蒙作為保健之用。 黑升麻萃取物 提供另一種選擇 一般民眾對黑升麻萃取物較陌生,黑升麻含多種特殊成份,主要作用於下視丘受體,透過影響大腦神經系統,改善更年期不適症狀,由此可知,這類成分作用方式與傳統療法截然不同,所以可用於不適合荷爾蒙療法的婦女。包括豆製品、山藥、黑升麻、月見草油等植物性荷爾蒙食物,一般人可以正常食用,但不要過量。 傅佩德醫師分析,在門診中,部份更年期女性曾罹患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乳癌、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病變等疾病,較不適合使用荷爾蒙療法。而黑升麻萃取物主要針對神經系統作用,有醫學文獻認為,這類成分對改善心悸、熱潮紅有幫助,若對荷爾蒙替代療法有疑慮,或不適合使用荷爾蒙藥物族群,黑升麻萃取物成份治療方式或許可作為另一種選擇,建議民眾如有更年期不適症狀,不須隱忍,及早諮詢醫師,生活品質較不會受影響。 紓壓、規律運動 也可幫助舒緩不適 傅佩德醫師也提醒,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透過紓壓、規律運動、穩定作息等,也能幫助舒緩更年期不適,如果40歲進入更年期,也不用過於恐慌,若真的非常不舒服,可以諮詢專業醫師,先評估身體整體狀況,再選擇適合治療方式,只要多方配合,更年期女性也能過得輕鬆、自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104/

子宮頸癌沒空篩 HPV家中自採好方便

子宮頸癌沒空篩 HPV家中自採好方便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沒時間做子宮頸癌抹片篩檢,婦產科醫師籲HPV自我採檢!同為女性的婦產科醫師張建玫表示,台灣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然而20-30歲族群沒有受到保護,且有些女性害羞、工作太忙,或候診時間長,沒法每年做抹片檢查,很適合「HPV DNA自我檢測」,在家中簡單操作,配合抹片檢出率逾9成,檢查報告還可直接線上查看,即早發現及早治療。 99%子宮頸癌 人類乳突病毒惹禍 99%子宮頸癌都是因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其高風險病毒約有14種,其中以16、18型會導致70% 以上的子宮頸癌。張建玫醫師解釋,HPV是一種很小的DNA病毒,如果感染之後持續存在子宮頸,會引起子宮頸的細胞病變,最後演變成子宮頸癌。 HPV主要傳染原因是透過性行為,與人類的黏膜組織接觸而感染,女性終其一生感染的機率高達8成。她強調,許多年輕女性或中年婦女,認為自己和伴侶都是彼此的單一性伴侶,不會感染病毒,即使如此,仍然有感染風險。 預防子宮頸癌 自我採檢不害羞 子宮頸癌怎麼預防?張建玫醫師指出,首先可以透過疫苗,市面上子宮頸癌疫苗有3種,預防效果約達70%。另外,子宮抹片檢查有六至八成篩檢率,可以提早發現子宮頸病變,減少死亡率。但是也有偽陰性的問題,也就是子宮頸已經異常了,但報告還是正常。 因此,抹片檢查可同時搭配「HPV DNA篩檢」,可增加篩檢的精準度,如果女性太忙、太害羞而害怕被內診,很適合聯絡醫療院所領取「HPV DNA自我檢測」,在家中自我採檢。 「自採」配合「抹片」 偵測率達95% 本身為醫療人員的A小姐,因為與同事熟悉,太害羞所以不敢內診,在醫師建議下使用「HPV DNA自我檢測」,竟篩檢出子宮頸癌最高風險的人類乳突病毒(HPV)16型,進一步陰道鏡檢後發現,已是子宮頸癌零期,張建玫醫師解釋,HPV持續感染數年後,子宮頸才開始病變,「抹片偵測到時子宮頸已經病變了,但HPV DNA篩檢則在子宮頸癌變變前,先偵測到病毒,可以提早預防和治療。」由於HPV是偵測病毒DNA,偵測率較高,「HPV自採」配合「抹片篩檢」,偵測率可提高近100 %。經醫生評估後,如果結果都正常,3至5年再篩檢即可。 家中自採難不倒 報告直送好方便 「HPV DNA子宮頸癌自我篩檢」怎麼操作?醫師說明,應先將自採棒前端的棉棒伸到陰道的深處,深度可參考棒上刻度,然後輕旋1-2圈,沾到陰道的黏液即可,再把自採棒抽出,與檢體罐內保存液體攪拌,丟棄棉棒並鎖緊罐蓋,將檢體以原包裝寄回檢驗單位,報告會寄回家中或可線上查詢。此外,如果沒有沾到子宮頸組織,報告會顯示細胞不足或和採檢量不足,不用擔心自採有誤影響結果。以目前送檢狀況來看,所收檢體之採檢量均為足量,代表一般女性自我採檢相當簡易。 子宮頸癌治癒率高 醫籲定篩沒煩惱 張建玫醫師呼籲,子宮頸癌早期發現治癒率極高,5年內存活率超過90%,是少數能透過篩檢方式就能找出致病源的癌症,婦女應定期檢測。病例中的A小姐因即早診斷治療,適當切除子宮頸後,後續抹片篩檢結果顯示子宮頸細胞正常,治療後,她甚至還成功受孕,並且順利自然產下小寶寶。 【延伸閱讀】 *抽血健檢前 你用的採血器材安全嗎? *讀懂腫瘤基因 「液態切片」讓癌症無所遁形 *全方位「基因晶片檢測」 助早期發現胎兒罕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111/

聽損失智風險增5倍 藝人阿西:大聲吼不自覺引誤會

聽損失智風險增5倍 藝人阿西:大聲吼不自覺引誤會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100萬長者嚴重聽損 失智風險最高增5倍 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中,潛在嚴重聽損人口約有100萬人,只有4.5%採取助聽器矯正。如不矯正,溝通問題首當其衝,也可能產生其他共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指出,遭受輕微、中度、重度聽力障礙的民眾,與聽力正常的民眾相較,未來罹患失智的風險恐分別增加2、3、5倍。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劉殿楨教授表示,聽損產生的其他共病,包含因為社會隔離而引起的焦慮、憂鬱,甚至導致跌倒等等。而任何形式的聽損,都會增加失智困擾,據統計,這些失智病人大部分都沒有矯正聽損,所以可以說,如果沒有矯正,失智風險會增加很多,有的人最高甚至增加到5倍。 聽力影響生活與工作 阿西:家人講話用吼的 知名藝人阿西(陳博正),10年前發現聽力出現障礙,與導演、演員對戲都聽不清,導致工作出現許多困擾,甚至老婆兒女說話用吼的他才聽得清,讓人誤以為關係不睦。後來在助聽器矯正下,生活終於又回到了正軌。 阿西打趣地說,自從配戴助聽器之後,每個字都聽得清清楚楚,生活上最大的收穫就是從此吵架沒輸過。並以自己親身經驗分享,呼籲聽損者一定要配戴好的助聽器,不但在工作上的溝通更順利,跟親人間的溝通也更沒阻礙。因為聽不清楚,會慢慢地進入自己的世界,跟外界隔絕,這樣的生命不是圓滿的。 引領全台!3項歐美級測試聽檢更全面 近來有助聽器業者在門市獨家導入歐美聽力中心高規格聽檢測試,包含耳聲傳射、聽性腦幹誘發反應檢查、耳鳴測試等,讓聽力狀況能接受更全面的評估。 聽力師蔡秉忻解釋,耳聲傳射可以在5分鐘之內,透過聲音由外耳、中耳到內耳,快速地分析內耳毛細胞的健康及聽力狀況,優點是非常快速且不需要受測者反應。聽性腦幹反應則是在教學醫院規格等級的檢查,藉由聲音從外耳傳到內耳,再傳到神經,去分析整個聽覺路徑的整體健康狀況。這兩個測試的特點,是當小朋友或年長者受測時,就算反應不靈敏也不會影響檢測結果,還是能由這樣客觀的檢查,了解到他們實際的聽力狀況。 聽力師補充,耳鳴測試是讓受測者戴上耳機,透過電腦模擬個案本身的耳鳴狀況,去評估他的耳鳴音量、類型及發生頻率,測試結果可以導入助聽器裡,更適切地減緩個案的耳鳴。 精準聽檢依需求配戴! 醫籲「聽力123」 助聽器的選配影響聽損者的生活機能,所以精準聽檢及客制化選配非常重要。醫師呼籲民眾50歲開始貫徹「聽力123」:每1年做聽檢、若2耳聽損,都要配戴助聽器、每3年做助聽器評估保養及調整,維持聽力的最佳狀態。 【延伸閱讀】 *聽力衰退了! 配戴助聽器哪些眉角該注意? *小小聽力師一日體驗營 顧耳良方從小紮根 *近視雷射手術怕畏光? 這個時間點做最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093/

獨居奶奶隨意吃藥 藥師介入陪伴送暖

獨居奶奶隨意吃藥 藥師介入陪伴送暖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獨居老人吳奶奶,失能不便外出,長期缺乏陪伴,認為長壽是一種困擾,身體不適就隨意服藥,過去常頭暈,蘇柏名藥師訪視才發現有貧血問題,後來建議醫師幫她增開鐵劑藥品服用,吳奶奶的情況才有改善。藥師的訪視陪伴,也讓她倍感溫暖。蘇藥師有感而發,別只以醫療專業高姿態介入,治好病就結束這段關係,而是提供真誠的陪伴,讓長者知道其實我們藥師是她的朋友,願意常常來陪她。 執業藥師功能多 藥師照護是關鍵 走進社區藥局,除了買藥,許多人不知道,藥師執業重點,不只用藥諮詢、追踪民眾慢性疾病病情、戒菸服務,藥事照護更是關鍵。吳鴻年藥師舉例,她曾有一個案,一直到眼科就醫,根本不曉得眼睛有症狀是因為糖尿病沒控制好導致,透過她介入協助,控好糖尿病情,眼疾才沒繼續惡化。 趙坤賢藥師也指出,藥師在長照裡的重要地位,是醫生跟需要長照長者間的對接窗口,藥師負責整合所有人的諮詢,並協調好,變成正確的資訊再帶去給醫師。當醫師接受到這些實際的資訊後,更有助於做出正確診斷。 藥師照護計劃第10年 長照中舉足輕重 藥事照護計劃邁入第10年,透過評估民眾病情及用藥、擬定執行照顧計畫、追蹤療效,確保藥物符合適應症,提升病患生活品質,在長照中扮演重要角色。 藥師公會全聯會古博仁理事長表示,台灣已正式邁入老年,甚至超高齡的老年社會。全台多少老人的用藥的問題,是藥師公會一直關注的議題,並希望減少民眾的藥物用量,找出最經濟、最有效的用藥方法,讓民眾得到更健康而且更有保障的環境,這是藥師們的社會責任。 用藥率高美國7.2倍 用藥常識有待加強  台灣用藥率比美國高出7.2倍,民眾的用藥常識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期盼社區藥局及藥師的介入,台灣的未來藥罐子可以少一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065/

哈~啾!不是有人想你 而是病毒找碴!

哈~啾!不是有人想你 而是病毒找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哈~啾!我喉嚨又癢又痛,一直打噴嚏,鼻水流不停,到底是過敏還是感冒啊?」感冒初期症狀和過敏類似,但原因卻大不同,除了自我觀察提高警覺之外,一有感冒症狀,可以用含碘或能殺菌的口腔噴液及早壓制,降低感染加劇的機會,避免造成嚴重併發症。 感冒初期像過敏 後續越來越嚴重 感冒經驗大家都有,而過敏人口越來越多,幾乎每三人就有一位過敏,那麼到底該如何分辨感冒和過敏?耳鼻喉科賴盈達醫師表示,感冒是受細菌、病毒侵入而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出現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等症狀。過敏指的是過敏性鼻炎,是因外來過敏物質(如塵螨、花粉、灰塵等)刺激鼻黏膜,造成慢性發炎,常見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 很多病患剛開始來門診只是輕微鼻塞、流鼻水,可能是感冒,也可能是過敏,不過隨時間拉長,表現會有明顯差異,過敏還是維持流鼻水或打噴嚏,感冒則會越來越嚴重,過敏流鼻水是清澈透明的,感冒容易有濃稠鼻涕,呈黃色或綠色,表示病菌感染到較深處的鼻腔。 感冒、過敏會同時發生 感冒、過敏會同時發生,門診常看到過敏病患受感冒病菌入侵,使鼻黏膜發炎症狀更厲害。此外,感冒通常會有綜合症狀,而過敏病症主要在鼻子,雖然有時和感冒一樣可能會咳嗽、喉嚨有痰,但症狀較單純且輕微。 至於兩者好發季節差異不大,過敏多在春、秋季,感冒在秋冬季節交替時,過敏性鼻炎對溫度變化很敏感,感冒也一樣,當季節轉換,冷熱變化明顯時特別容易感染。 感冒初期用含碘口腔噴液、漱口水 及早壓制防症狀惡化 對抗感冒需做好個人防護,正常作息、均衡飲食,多攝取維生素C的水果。流行期則可隨時準備含碘口腔噴液或漱口水,碘具有殺死細菌的作用,能保護口腔和喉部黏膜組織。耳鼻喉科醫師幫病患在喉嚨塗藥後,病患會感到比較舒服,就是因為含有碘。故當感冒初期喉嚨不舒服,有點癢或腫,甚至有些疼痛時,及早使用能壓制並消滅在喉黏膜作怪的病毒,防止症狀惡化,降低後續併發症的風險。 無論防過敏或感冒,口罩都是必備的。過敏者則應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尤其,台灣氣候濕熱,適合塵螨生存,而塵螨是臺灣主要過敏原,地毯、毧毛玩具甚至貓狗寵物毛髮等都是容易藏身的地方,應加強清潔,使用空氣清淨機或除濕機,若症狀仍未改善,甚至更嚴重則應該就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080/

AI智慧挑胚胎 試管嬰兒再進化

AI智慧挑胚胎 試管嬰兒再進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男女不孕人口漸增   人工生殖技術助生機 隨著年輕世代晚婚現象,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台灣男女不孕比例逐年升高。衛福部資料顯示,全台不孕症夫婦已高達15%,目前「試管嬰兒」與「人工受孕」為不孕療程最常見的兩種人工生殖技術,其中試管嬰兒受孕成功率較高,成功懷孕的時間較短,常成為不孕夫婦的治療首選。 AI智慧胚胎培養箱 提升試管嬰兒成功率  台北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黎惠波醫師表示,影響試管嬰兒成功與否的因素十分多元,胚胎的優劣品質便是一大關鍵。傳統試管嬰兒療程,自母體取卵,完成體外受精後的胚胎會置入一模擬子宮環境的培養箱中,每日取出一次觀察,為期3至5天,再從中挑選優質的胚胎植入母體,藉此達成受孕,然而反覆開啟培養箱可能破壞成長環境的恆定性,間接影響胚胎發育,且僅能觀察到發育「結果」,無法確認其分裂、發育的「過程」是否正常。 黎惠波醫師指出,去年12月中山生殖中心引進的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10分鐘就會自動為胚胎拍照一次,且使用培養胚胎至第5天都無須更換的培養液,營造不干擾胚胎發育的恆定環境,持續觀察胚胎的「動態變化」。此外還能結合AI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參考資料使評估標準化,進而選出品質最好的胚胎來植入,是提升試管嬰兒成功率的一大助力。 監控培養箱助選胚胎助孕 降低PGS檢測費用 黎惠波醫師建議,針對高齡產婦、卵巢功能不良或對於排卵藥物刺激反應不佳的夫婦,因取卵數較少,不適合施行胚胎著床前染色體基因篩檢(PGS),但仍可透過使用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來挑選最優良的胚胎植入,提高早日懷孕的機率;另一方面對於取卵數較多,希望施行PGS的夫婦,則可挑選分裂、發育正常的囊胚來進行檢測不須全數送檢,相對減少可觀的檢測費用。 中山生殖中心助人好孕 重視個人化一站式療程 黎惠波醫師強調,台北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成立至今,已累積二十多年的豐富臨床經驗,因為深切了解求子過程中的艱辛,故以提供溫馨、有隱私的個人化一站式療程為宗旨。此外,也不斷力求進步,無論是人員訓練、添購設備、精進技術、擴充團隊,均是為了提供更加安全、細緻、成功的療程,幫助每對不孕夫婦,攜手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一圓求子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06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