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雙師驗配 智配多焦《大學眼鏡》與HOYA《首發》多焦點認證 台灣老花眼鏡驗配全新變革

雙師驗配 智配多焦《大學眼鏡》與HOYA《首發》多焦點認證 台灣老花眼鏡驗配全新變革

大學眼鏡與HOYA台灣豪雅光學攜手合作,推出「雙師驗配 智配多焦」的新型驗配模式,為台灣老花眼鏡市場帶來重大革新。此次合作旨在透過眼科醫師與驗光師雙師專業把關,並結合多焦點認證課程,提升驗光師對多焦點鏡片技術的掌握,進而為有老花眼困擾的民眾提供個人化的智配多焦眼鏡,以精準提升老花視力品質。 大學光學總經理盧政宏與HOYA台灣豪雅光學總經理關國強分享了此次合作的契機,並探討如何共同提升配鏡標準。現場還特別邀請到豐原大學眼科周佳彥醫師,以及大學眼鏡蔡昀珊驗光師,兩位專家分享了如何為台灣老花眼族群提供精確的視力解決方案。透過專業的「雙師驗配 智配多焦」,大眾將能享受量身打造的視力改善方案,為視覺品質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台灣老花眼年輕化?《大學眼鏡》與HOYA攜手應對新挑戰  隨著3C產品的普及和科技的迅速發展,台灣人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現今,台灣人每日平均使用3C螢幕的時間已超過7小時,這使得老花眼年輕化現象愈加明顯。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40歲以上國人超過5成患有老花眼,但多數人卻未意識到。 周佳彥醫師表示:「過去,老花眼通常出現在40歲以後。然而,近年來臨床發現,老花眼的發生年齡正逐漸提前,許多人在30多歲時就已經感受到視力上的困擾,如看近物變得吃力,或出現眼睛痠澀疲勞等症狀,這些都是初老的現象。」 為了幫助民眾有效應對老花眼帶來的視力挑戰,盧政宏指出:「隨著現代生活型態的改變,眼睛所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藉由多焦點認證課程,讓驗光師不僅能掌握最新技術,並透過眼科醫師與驗光師雙師的專業合作,提供精確個人化的視力解決方案,將為台灣消費者帶來更高的視力品質。」 關國強進一步表示:「為了提升配鏡品質,特別規劃多焦點認證課程。透過這些課程,驗光師將更深入了解多焦產品的特性與差異性,提升配鏡專業度,為消費者提供更精準的視力建議。」 『雙師驗配』:提供全面性眼視光照護,確保最佳視力品質 為了守護民眾的視力健康,《大學眼鏡》與《大學眼科》以「雙師驗配」模式,結合眼科醫師的專業診斷和驗光師的精準驗光,提供全面性的眼睛健康檢查,確保最佳視力品質。在醫學驗光過程中,若發現眼睛有不適症狀,眼科醫師將進一步問診與檢查,評估是否有其他眼疾等狀況。驗光師則根據醫師診斷結果,提供專業的驗配流程,透過「大學i精準智能驗配術」與 21道全面精密的醫學驗光流程,為有老花眼困擾的民眾量身打造專屬眼鏡。 周佳彥醫師分享:「一位45歲的工廠主任,在經過醫學驗光後反應眼睛經常酸澀不適,隨後被轉診到眼科檢查,發現有結膜炎、乾眼症與老花症狀,並建議他配戴多焦眼鏡,以便輕鬆應對工作中的視力需求。配戴後,他反應多焦眼鏡在遠近轉換時非常方便,酸澀症狀也顯著改善。」 驗光師蔡昀珊說明:「過去,民眾在配鏡時常忽略其他眼疾問題,只是調整度數。然而,經過詳細的醫學驗光後,我們能發現患者潛在眼疾,並及時轉診至眼科診所進行治療,從根本解決視力問題。」 「雙師驗配」模式全面提升了配鏡的專業性和準確性,從醫學驗光到科學配鏡,為大眾提供更高品質的眼視光照護。量身定制的眼鏡精確滿足每個人的視力需求,帶來更為優質的視覺體驗。   《首發》多焦點認證課程:提升台灣老花眼配鏡的精準視力品質 關國強表示:「提升驗光師的配鏡技巧與產品熟悉度,是提供大眾更專業、準確視光照護的關鍵。」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HOYA首次與《大學眼鏡》合作,在全台展開多焦點認證課程。此次通過認證課程的168位驗光師,成為多焦點顧問專家,讓眼視光專業遍及全台,旨在全面精準提升台灣老花配鏡的視力品質。關國強進一步說明:「這套課程已在海外進行了十年的實證,不僅累積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成功案例,同時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持續優化和升級課程內容,大幅提升整體照護水平。」   驗光師蔡昀珊分享道:「要提供良好的視力品質,需要雙師驗配的專業把關、完整的產品種類與先進技術,以及經過專業認證的驗光人員。透過《智配多焦實境體驗》,民眾可以真實感受多焦點鏡片在日常場景中的效果,這樣的全方位配鏡型態不僅樹立了老花眼鏡驗配的新標準,也讓有需求的民眾享受到更加精準和貼心的眼視光體驗。」 這一認證課程在台灣首次舉辦,顯著提升了驗光師的專業,並優化了原有的驗光流程,確保每位有老花眼困擾的民眾都能獲得全面而專業的眼視光照護。此外,透過「智配多焦實境體驗」,以完整的試片組提供民眾真實的視力改善效果,進一步增強對多焦鏡片的信心和接受度,同時也大幅提升民眾的配鏡滿意度。   『雙師驗配 智配多焦』:聯手推動老花配鏡品質的新突破 隨著3C產品和科技的迅猛發展,光學產品也在不斷創新,為了提供更舒適和便捷的視覺體驗,《大學眼鏡》與全球領先鏡片品牌HOYA聯手推出量身定制的『雙師驗配 智配多焦』驗配新型態。結合「大學i精準智能驗配術」,實現了「醫學驗光 科學配鏡」的專業標準。 透過『雙師驗配』,大眾將享受到更高水準的眼視光品質。從精確的醫學驗光到先進的鏡片技術,確保每位有老花配鏡需求困擾的民眾都能獲得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個性化解決方案。作為全球三大鏡片品牌之一,HOYA一直致力於創新與研發,以滿足大眾需求,此次合作預示著台灣老花眼鏡驗配即將迎來全新的變革。

毛孩比小孩多台灣寵物年增二十萬 寵物頭號三疾病逐年攀升 治療照護需求高

毛孩比小孩多台灣寵物年增二十萬 寵物頭號三疾病逐年攀升 治療照護需求高

國際狗狗日邁向20週年,狗狗也從功能性轉為家人不可或缺的寶貝。2023年台灣犬貓數已達23萬隻,然而同年新生兒數卻僅13萬人。毛孩數以驚人趨勢成長,「寵物」升格為「寵物伴侶」,國際趨勢間寵物醫療在專業機構面或治療面,都不同以為經濟動物思考,走向更細緻、個別化。 精英公關集團旗下精萃公關、精準數位行銷與媒體數據監測平台《Q Search》合作發布《2024年寵物健康大調查》,針對2023年7月~2024年7月約三百四十萬筆資料分析發現「寵物醫療照護」躍升成飼主關注焦點,不僅毛家長願意投入更多資源照顧寵物健康,政府在環境、法規等也紛紛取得重要進展,端見處處回應賴清德總統期望台灣成為「動物友善國家」之諾! 毛孩數量激增、寵物醫療議題飆溫,「腎臟病」成首要關注焦點 寵物健康問題不僅是醫療挑戰,也深深牽動主人情感。當毛小孩生病時,飼主往往感到極度焦慮和不安,加上治療過程可能漫長且艱難,複雜照護需求也可能對飼主日常生活造成顯著影響。 調查顯示社群討論度最高的寵物三大常見病為腎臟病、癌症和心臟病。其中腎臟病佔留言數17%,被視為無聲的威脅,由於初期幾乎沒有徵兆,當毛小孩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非常嚴重,對飼主而言更是一大心理負擔。 嘉慶動物醫院院長黃泓康指出,相較於人類,毛孩更需要關注腎臟問題,由於負責處理代謝廢物的「腎元」,相較於人類約莫一百萬之多,犬貓僅有約二十萬至六十萬個腎元。與人類相似的是,寵物腎病也可能有多重因子影響,除了因食用有害物質導致腎損傷等,其他包含基因、先天性心臟功能障礙、血壓控制不佳等都可能導致寵物罹患腎病,其中貓咪更容易緊張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連帶提升貓腎病風險。 飼主照護心態轉變:除預防保健外,寵物專科化診療、心理健康與寵物照護等成新討論趨勢 有鑑於寵物醫療照護可能對毛孩與家長都帶來龐大經濟壓力、照護問題與心理衝擊,「預防保健」仍是寵物醫療項目中最熱門議題,共有超過兩萬五千則。然而,隨著飼主對寵物健康關注提升,專科醫療、寵物心理健康的討論也十分熱門,足見飼主對寵物治療的關注。 另值得關注的是「寵物保姆等照護服務」討論超過5千多筆討論,足見隨著預防保健意識與毛孩健康投資增加,寵物平均壽命延長,高齡化發展下照護需求也因此攀升,「寵物照護」的便利、安全、專業,甚至照護環境的幸福感營造,或許將是下一個熱門議題。 對此,黃泓康院長特別提醒,寵物無法為自己發聲,也不一定能理解並配合治療,因此除了一個懂毛孩的家庭醫師十分重要外,飼主更應提前干預照護,並能遵守寵物照護三大守則: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有害物質,補充營養劑,減少寵物身體危害,增強保護力。 基礎追蹤:每週測量體重、觀察食量。尤其在多貓家庭,應規劃貓砂區域和區分飲食地域。 定期專業健檢:由於毛孩的衰老速度較人類更快,建議定期健檢,大型犬8~10歲每年一次,貓咪6、7歲每年一次,10~12歲後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及早介入處理。 富養毛孩時代來臨!台灣也逐步完備、成為動物友善國家 整體而言,隨著飼主與寵物關係的日益緊密,政府也已將寵物醫療福利列為發展重點,例如農業部動植物防檢署制定的《人用藥品用於犬貓及非經濟動物之使用管理辦法》將於兩年後生效,開放獸醫師可使用人用藥品治療動物,以保障動物健康福祉。然而這些討論在社群上卻相對較少,足見飼主未取得資訊。精萃公關建議:「富養時代飼主更願意投資金錢與時間照顧毛孩健康,也十分關注治療資訊,但端靠社群間彼此分享仍有許多資訊落差與迷思,亟待更具整合性的衛教資訊,搭配多元管道,幫助飼主有完整疾病衛教、安心照護毛孩」。 雖然,寵物醫療環境仍面臨多重挑戰,例如高昂醫療成本、專業人才短缺,以及需進一步規範和監管來保障寵物的健康和用藥安全等,都仍將是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然而,目前網路仍多以產品出發傳遞資訊、著重產品特色與CP值,無法解決飼主渴望看到品牌對毛孩健康的專業性與領導性,故精準數位行銷則建議:「廣告疲乏世代,領導品牌更需要掌握寵物健康照護議題升溫時機,率先於官網或另建整合媒體平台,搶佔寵物健康照護關鍵字,提升品牌在飼主間的好感度與指名度」。 綜合而言,隨著毛孩地位改變,台灣寵物產業與政策都將往全方位醫療照護和預防性保健方面持續發展,創造寵物友善且幸福的環境。雖然寵物醫療環境仍面臨多重挑戰,以及需進一步規範和監管來保障寵物的健康和用藥安全等。然而,可以預見台灣整體社會趨勢與政策都將寵物產業網全方位醫療照護和預防性保健方面持續發展,邁向寵物友善且幸福的環境。 Qsearch 2024寵物市場聲量調查 完整報告:https://blog.qsearch.cc/2024/08/pet_medical/

工作狂,補對營養可找回職場競爭力!

工作狂,補對營養可找回職場競爭力!

最近總是動力不足、欲振乏力?以前的拚勁消失殆盡,錯誤變多、績效直直落,開始自我懷疑「我真的不行了嗎?」,再不積極面對處理,恐難找回職場競爭力! 工作狂身體的營養素會長期處在消耗狀態 研究指出「工作狂」的營養素會長期處於消耗狀態,無法透過睡一覺就解決,在一篇相關研究發現,當身體缺乏關鍵礦物質和維生素,身體的作用機制會停擺,讓我們力不從心;另一篇國際研究論文更具體指出,當常常處在高度專注和警醒的狀態,身體容易缺乏 B 群維生素、維生素 C、鎂、鈉、鋅、L-色氨酸、L-肉鹼、輔酶 Q10 和必需脂肪酸,當缺乏時,也容易讓我們使不上力。 想要找回職場競爭力,植物性營養補充是關鍵 家醫科 林毅敦醫師建議:除了透過飲食補充,同時建議搭配營養補充品,補足我們身體所需的關鍵營養素,以下4大營養素都是我們必吃的項目: 1. 維生素B群、維生素C、葉酸等:日常飲食中參考野菊花、紅薏仁、苦蕎麥、赤小豆,能調節生理機能的運作。 2. 鈣、鉀、鐵、鎂、鋅等微量營養素:日常飲食中參考綠茶、薑黃,能幫助調節體內平衡,增加原動力。 3.單胺酸、胺基酸:日常飲食中參考肉桂、花旗參,尤其肉桂中的肉鹼,能促進新陳代謝。 4.必需脂肪酸:日常飲食中參考夏枯草、丹參,脂肪酸對於調整體質有正向幫助。 家醫科 林毅敦醫師還提到,目前市面上營養補充品琳瑯滿目,目前得知有一種由國人研發,並使用獨特專利結合標靶式萃取技術產品,能精準提取植物中的營養成分,同時提高生物可利用率,另外也建議選擇採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方式的產品,避免營養素結構被破壞,營養價值不流失,補充到完整的營養素。 另外,想要一次補好補滿,選擇擁有「微植體包覆技術(Phytosome)」的產品,它能結合磷脂質與草本植物萃取物,作用在吸收率較差、容易被人體排出的成分上,例如維生素C、B群等。它能協助這些成分包覆在微脂體中,除了更好在體內吸收作用,還能增加在消化道中的滯留時間,進而提高吸收利用率。 想要擁有更高效的生活及事業,現在就從調整生活作息和補充關鍵營養素開始,讓身心回到最好狀態,也讓你的職場競爭力再次登峰造極!

新南向生力軍添柴火 雙和醫院與遠東醫電簽署MOU 國際醫療布局再下一城

新南向生力軍添柴火 雙和醫院與遠東醫電簽署MOU 國際醫療布局再下一城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攜手國內醫療服務平台整合大廠遠東醫電科技,合作發展智慧醫療,今(22)日雙和醫院程毅君院長、遠東醫電鄧俊男董事長雙方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在此備忘錄架構下,攜手合作推動智慧醫療發展,初步將聚焦於國際醫療應用等相關領域,期待彼此達成互惠互利的長遠目標。 程毅君院長表示,科技進步飛速,該如何將臨床醫療服務與科技結合是目前各大醫院面臨的考驗,也是實現價值醫療,提供以病人為中心,個人化及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的關鍵,雙和醫院在今年4月加入了衛生福利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計畫,7月起已陸續前往泰北、寮國等東南亞地區支援醫療服務並與當地醫療院所、醫學大學交流,今與遠東醫電共組「醫衛新南向國家隊」並期待透過以醫帶產的合作策略,把台灣優質且獨特的醫療及科技技術帶進泰北及寮國等東南亞地區,除造福海外同胞與國外友人,也藉此展現台灣醫療實力與增進國際形象,更重要的是,彼此交流學習與經驗累積,向亞洲區域醫療發展中心典範邁進。 遠距醫療不只是智慧醫療的一部分,更是完善全民健康的最後一哩路,也是發展國際醫療的關鍵能力 程毅君院長指出,遠端監測、資訊傳輸、互動溝通這三大技術是過往醫療端所欠缺的,但在科技夥伴的助力下,相信將更上一層,也期待雙方的跨領域合作,不只是提升數位資訊系統,更深化在臨床醫療服務與科技的結合,在實現價值醫療,提供以病人為中心,個人化及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的同時,帶給任何有醫療需求之民眾更便利的就醫體驗。 遠東醫電長期耕耘智慧醫療相關軟硬體整合服務,不僅透過與微軟(Microsoft)等國際大廠策略聯盟,透過醫療雲端與AI工具,打造AI、自動化管理、數據、金融科技等整合技術;遠東醫電亦致力協助海內外醫療院所在全球建置國際醫療服務平台,目前已陸續在歐洲、美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相繼運作,未來將持續拓展至中東、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遠東醫電董事長鄧俊男表示,期待雙方合作,深化國際醫療服務與科技的結合,並開創國際醫療市場。 為讓外界對於雙方未來的合作模式有明確的認識,現場即以遠東醫電線上會診服務平台展現如何實現遠端醫療,由雙和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廖家德醫師與居住美國的華裔A小姐透過遠端視訊方式以全程英語進行會診。A小姐因末期腎病而接受腎臟移植手術,本身也因心血管疾病造成心跳偏慢,平時裝有心電圖監測,結果顯示竇性心動過緩與一度房室傳導阻滯,病患將近期的心電圖監測數據即時傳給廖家德醫師作為診斷輔助,本次會診相當順利,除檢視各項腎功能數據外,也給予相關衛教建議。 遠東醫電科技自2008年成立以來,全心為民眾健康把關,達到自我居家健康管理,整合現有醫療資源,架起病患與醫療機構橋樑,自主研發「家用生理傳輸閘道器」及「視訊醫療SAAS平台」,並可相容多項居家使用生理量測器材,例如血壓計、血糖計、體溫計、體重計等,未來結合更多樣的穿戴式生理量測設備,促進人人健康的目標。

12歲前視力  影響孩子一生眼睛健康!法商依視路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變身「視覺星球」帶家長孩子一起認識近視成因與防護之道

12歲前視力 影響孩子一生眼睛健康!法商依視路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變身「視覺星球」帶家長孩子一起認識近視成因與防護之道

台灣兒童近視盛行率高居全球前三,近年來更不斷下探至學齡前幼兒,中低齡學童近視三高危機儼然成為不可擋的未來趨勢!根據學童近視每年平均加深的幅度推算,小學中低年級前就開始近視的孩童,若未進行有效的近視控制,成年後大多數會成為高度近視(度數>500度)。高度近視是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等4大眼疾病變的高危險群,當中甚至有10%的人可能導致後天性的失明!近視影響的不只是視力,更影響孩子一生的眼睛健康! 為了提升社會大眾對兒童視力健康的關注,幫助家長及學童正確了解近視的成因、預防與因應之道,全球第一大鏡片公司法商依視路,在孩童近視高峰的暑假期間,於8/21-8/23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舉辦「視覺星球挑戰」活動,以太空探險為情境主題,闖關探索5大視力星球。透過沉浸式太空探險、科普講堂和視覺科學大挑戰等多元有趣的方式,邀請家有6~12歲學童父母,與孩子一起動手做、玩科學並體驗視力變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認識近視成因、預防及近視控制之道。現場更邀請專業眼科醫師分析台灣學童近視三高危機現況及臨床上的觀察,期望幫助孩童及家長因應全球近視洪流,讓孩子都能持續擁有健康視力,迎向「星」未來! 台灣學童近視三高危機 學齡前兒童  近視比例臨床逐年攀升 台灣學童正面臨近視的三高危機:低齡發生率高、全國盛行率高、高度近視比例高。依衛福部近年來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孩童近視比例:幼兒園大班已有將近10%,小學一年級增加一倍到近20%,小學六年級近視已經高達70%,國三、高三的近視學生也都超過85%!其中高度近視者,從小一1.2%、小六10.3%,一路攀升到國三28%及高三35.7%. 換言之,進大學前已有將近1/3的學生是高度近視! 除此之外,桃園大學眼科李怡青醫師也觀察到:近年來近視年紀逐漸下探至學齡前兒童,在幼稚園時期就發現有近視的孩童比起前幾年在臨床上似乎有增加的趨勢。李怡青醫師分析,這樣的變化有可能是來自於疫情後線上課程增多、學齡前兒童3C產品使用量增加、防疫防流感防腸病毒等擔憂戶外活動量減少..等生活型態及習慣的改變,也有可能是來自於近年來家長對近視防護意識增加,相較過往會提早於幼稚園時期帶小孩進行視力檢查與追蹤因而提早發現。 近視控制關鍵  眼軸增長不可忽視 近視因應之道  近視矯正 vs 近視控制 近視的成因,與眼軸增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般來說,眼軸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改變,成長過程中若能有效控制眼軸增長,將有助於減緩近視的發生與加深。正常健康的視力,看事物時影像應該是落在視網膜上,然而, 1. 剛出生的嬰孩:眼球較小、眼軸還很短,因此看事物時影像會落在視網膜後方,這就是嬰幼孩的視力通常是處在遠視的狀態的原因。 2. 隨著年齡增長:眼球會變大,眼軸也相對增長,當看事物時影像不再聚焦在視網膜上,而是在視網膜前方,就形成所謂的近視。 3. 當眼軸持續增長:近視持續加深,眼球會像氣球一樣越腫大,眼球壁就越薄,因而眼球內結構產生變化的機率就越大。因此當近視度數高於500度時,就容易成為四大眼疾的高危險群。 因應學童近視,目前最常見的二種方式,就是配戴「普通近視眼鏡」或是進行「近視控制」 1. 配戴普通近視眼鏡:普通近視眼鏡,屬於單焦點光學鏡片,可以即時矯正視力度數恢復視力清晰。不過因為鏡片不具有減緩眼軸增長的功效,因此配戴過程中,無法有效減緩近視度數持續加深。 2. 近視控制方案:在矯正視力度數的同時,結合先端鏡片科技,同步達到減緩眼軸增長的效果,可以有效減緩度數加深。近視控制的方式,大致上有:散瞳劑、角膜塑型片、近視控制鏡片、近視控制日拋等四種方式。 6-12 歲 近視控制的黃金關鍵期  發現近視立即開始近視控制效果最佳 近視控制若持續得宜 可免於高度近視危險群 護眼一生 李怡青醫師分析:如果家長期望的是最終可以達到減緩小孩度數加深的最佳成效,那麼在發現近視時就開始積極介入近視控制,效果會是最佳的,若近視控制得宜,可以避免小孩長大後淪為高度近視。反之,如果在發現之初未加以近視控制,依照學童近視加深的平均幅度,成人後極高機率會成為高度近視,也就等於成為四大眼疾的高危險群,影響的是孩子一生的眼睛健康。 李怡青醫師說明,因為近視不可逆,年齡愈小度數增加得愈快,度數加深的曲線是有跡可循的,不可輕忽!一般來說,國小中低年級每年平均增加100~125度,國小高年級與國中每年平均增加100度,高中每年平均增加50度,18歲之後開始趨緩,成年後通常度數就不太會有大幅變化。 李怡青醫師也提醒,近視控制是一段長期對抗近視的過程,最終的成效如何,決定性的關鍵往往取決於小孩是否能夠每天穩定的持續配戴,因此在選擇近視控制的方式時,優先考量孩子的適應性及方便性,可以有助於孩子在18歲前漫長的近視控制期間、不會到後頭來因為虎頭蛇尾而功虧一簣!  常見錯誤觀念  反而加速近視度數增長  李怡青醫師也分享在臨床上,常常發現家長及學童有一些錯誤的視力保健觀念,原以為是在保健視力,實際上卻反而加速了近視度數的增長!最常見的錯誤觀念: ●戴眼鏡會讓近視愈戴愈深,不要太早開始戴,度數才不會增加得太快… 實際狀況是 ->戴眼鏡不是近視加深的原因,近視後未能及早近視控制、不正確的用眼習慣才是近視加深主因。 ●度數還不深,上課或看書時再戴就好,一般日常生活不用戴… 實際狀況是 ->沒戴眼鏡時  為了看清楚導致瞇眼看東西,眼球肌肉需要更用力,反而更容易使眼軸增長導致近視度數加深。 ●小孩會近視 一定是因為看太多電視及3C產品…   實際狀況是 ->近視的成因非常多元,不僅僅是因為看電視或3C產品,對於學齡孩童來說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適當休息,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也能有助於減緩近視加深。 近視控制鏡片黑科技大躍進 簡單方便又高效的最佳選擇 非侵入性安全性高 即使低齡學童也可以自己穩定持續配戴 過去,提到近視控制,最常讓人聯想到的就是角膜塑型片。只是考量角膜塑型片一般建議超過9歲的孩童才能驗配,對於低年齡的近視學童來說難免緩不濟急,免不了會錯過近視控制的最佳黃金時機與效果。 現今,近視控制鏡片技術已經從過去使用「多焦點鏡片」技術,大幅躍進發展出「周邊離焦」、「H.A.L.T高非球微透鏡」等新技術,提供簡單方便又沒有任何門檻限制的高效近視控制方案!近視控制成效也超乎想像大幅提升,相較其他近視控制方式絲毫不遜色,甚至更超越!因為每天配戴方便,讓孩子更容易穩定持續地對抗近視到最後一刻! 家長在選擇近視控制方式時,也要同時考慮安全性,以市面上供應耐撞輕盈的PC宇宙片為首選,並搭載過濾紫外線與過濾藍光的鍍膜,提供學童最完善的保護。同時研究指出,增加兒童戶外活動時間,是降低近視發生率的重要方法;鼓勵孩童們出外活動,減少在室內近距離工作時間,亦有助於減緩近視加深。配戴具有紫外線與眩光防護的近視管理太陽鏡片,讓孩子在陽光戶外下也能擁有舒適視覺。

先降期,再手術!翻轉中晚期肝癌機率大增

先降期,再手術!翻轉中晚期肝癌機率大增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約 1 萬 2 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 其中肝癌為我國主要十大死亡癌症第二名,且與肺癌已經連續 42 年排名前 2 名。 三軍總醫院放射科診斷部主任張維洲表示,台灣肝癌治療已多元化。早期 肝癌可考慮手術切除或換肝手術;單顆小於 3 公分的腫瘤也可透過手術達到根 治效果 然而,中晚期肝癌的治療則較為複雜且多元,通常患者在診斷確定 後,會透過腫瘤治療團隊討論,為不同的狀況做出個別化的治療建議。針對晚期肝癌的治療方式,近幾年有些重大的改變,國內外大型研究發現不同於過去 使用單一標靶藥物,新的免疫合併標靶或雙免疫治療組合對於晚期肝癌的治療 效果都會贏過單一標靶藥物治療,而針對無法手術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若肝癌 病人能接受多元的合併治療,特別是加上局部栓塞治療,大約 20~30%患者仍可能透過「降期」的方式,爭取未來手術或換肝的機會,而其他部分中晚期肝癌 病人,雖無法透過手術根除肝臟腫瘤,但局部肝癌栓塞治療合併免疫或標靶治 療,中晚期肝癌存活期的中位數則可能延長至 30 個月左右,也就是有一半的 病人可以存活超過 30 個月。 病患張先生於 2021 年診斷出肝癌,然而不到半年時間腫瘤快速惡化為晚 期肝癌,並且侵犯多葉大面積肝臟,同時合併右側門靜脈的腫瘤侵犯,無法手 術切除,因此外科醫師將病人轉介至放射科,希望能由張維洲主任施作玻璃釔 90 體內放射微球治療,術後追蹤至今超過兩年半,最近的影像追蹤發現右側肝 臟萎縮合併左側正常肝臟代償性增大,而腫瘤幾乎完全消失,張先生亦獲得良 好的生活品質。 目前三軍總醫院使用的栓塞治療方式有三種: 1.傳統化療栓塞:化療藥物以碘油攜載注入肝動脈,再用明膠海綿堵住血管,  此方式的效果相對短暫且副作用大。 2.載藥微球栓塞:讓微球承載化療藥物深入細小血管,效果持續 14 到 31 天, 副作用較輕,但缺點是若針對大顆的肝臟腫瘤需要頻繁治療。 3.體內放射治療:即玻璃釔 90 微球治療,將高放射性的微球注入肝動脈,微 球集中在腫瘤微細血管中,近距離給予腫瘤高輻射劑量,效果可持續 3 到 6 個月,且不適感較輕微。 張維洲主任強調,玻璃釔 90 微球治療的最大優勢是適用於大顆且侵犯門 靜脈的惡性腫瘤,為傳統治療無法處理的患者,提供根治機會,根據三軍總醫 院的經驗,有 20%的患者在治療後成功進行手術或換肝,打破傳統治療的瓶 頸。 不過張維洲主任也指出,該療法並非適用於所有患者,治療前需經過兩階 段評估,第一階段評估微小血管分布及劑量,若通往肺部、腸胃道的微血管超 過一定比例,就不建議使用,以避免肺部纖維化等問題,適合者則進行第二階 段為期約兩週的精準治療,目前中晚期肝癌治療已不再單打獨鬥,跨科別合作的合併治療越來越普遍。玻璃釔 90 微球治療結合免疫及標靶治療,醫師與患 者,針對年齡、腫瘤情況、肝功能及經濟狀況等因素,共同擬定最適合的治療 策略,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重大氣管創傷新突破!颱風天電線繞頸險喪命 臺大氣管移植團隊利用主動脈組織工程重建技術救命

重大氣管創傷新突破!颱風天電線繞頸險喪命 臺大氣管移植團隊利用主動脈組織工程重建技術救命

2023年10月5日,小犬颱風襲台,24歲男子下班騎摩托車時竟被路邊掉落電線繞頸,引發頸部重大外傷並造成氣管嚴重破損,生命垂危。事發後立即被送至最近醫院急救,病人當下呼吸困難,頸部組織腫脹,進行緊急氣切手術後就轉送臺大雲林分院治療。雲林分院醫療團隊先穩定病患生命跡象,並進行初步氣管修補,但後續電腦斷層及支氣管鏡檢查發現氣切管以上氣道有息肉產生導致氣管完全阻塞,吞嚥困難,只能由氣切呼吸,鼻胃管灌食。隨後再轉介至臺大醫院總院,由胸腔外科陳晉興教授團隊進行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重建手術。2023年10月26日進行手術,術後隔天脫離呼吸器,術後第四天轉回普通病房。2023年12月5日順利出院。2024年4月移除氣切管,目前已可順利進食、說話,並回歸正常生活。今(21)日臺大醫院為其舉辦溫馨的慶生會,祝賀他重獲新生,而他也感謝臺大的醫療團隊賦予了他全新的生命。 此為全世界首例以主動脈組織工程修補因外傷造成嚴重氣管破裂的案例。成果在今年7月被美國胸心血管外科雜誌技術專刊(JTCVS Techniques)接受刊登 臺大醫院積極推動尖端醫療技術的發展。由本院胸腔外科陳晉興教授領導的氣管移植團隊,在國科會再生醫學科技發展計畫及本院尖端醫療科技研究計畫的支持下,以冷凍保存之捐贈主動脈進行組織工程氣管重建,成功挽救三位重大氣管疾病或創傷病患的生命。這一豐碩成果領先亞洲,並發表三篇論文於國際學術期刊,期待未來能將此新醫療技術廣泛使用於重大氣管病變缺損的病人。 臺大醫院外科部陳晉興教授指出:「輕微或小範圍的氣管病變通常可以手術切除後直接縫合的方式根治。但重大氣管腫瘤、狹窄或創傷則必須利用氣管移植或重建手術來治療,一直是全世界胸腔醫學最困難的挑戰之一。」過去世界各國研究團隊利用幹細胞組織工程技術研發的仿生氣管,植入病患體內後發生許多併發症,鮮少成功。直到2018年,法國馬丁那教授(Emmanuel Martinod)團隊利用大體捐贈的主動脈,冷凍保存於-80°C,於術前解凍後植入病患體內,同時用訂製的氣管支架維持形狀,避免主動脈塌陷,此方法無需捐贈者與受贈者的血型相符,且不需使用抗排斥藥物。而植入的主動脈成功再生出氣管黏膜及軟骨,成為真正的氣管。此一方法堪稱是組織工程氣管移植史上的重大突破。 臺大氣管移植團隊獲得國科會四年補助,歷經無數基礎研究及數十例成功動物實驗,終於獲得衛福部核准執行人體臨床試驗共五例,經費由臺大醫院尖端醫療科技研究計畫支付。直至今日,共有三例成功且長期存活。除了24歲年輕案例之外,第一例成功受試者為嚴重結核性氣管病變之44歲男性。2021年4月19日由團隊以捐贈主動脈進行組織工程氣管移植。術後恢復順利,至今已存活超過三年,目前身體狀況良好。這是法國團隊以外,亞洲第一個以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成功的案例,成果刊登於臺灣醫誌(Journal of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第三例成功受試者為38歲女性病患,於2014年肺結核治療後,後續產生右側主支氣管嚴重狹窄以及併發右上肺葉支氣管阻塞,因而反覆肺炎感染,多次住院治療。本團隊曾計畫以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來治療支氣管狹窄,最終因病情過於嚴重導致原治療方式無法進行。故病患於2024年4月8日進行右上肺葉切除手術及主動脈移植右主支氣管,術後一個禮拜轉入普通病房,於2024年4月30日順利出院,術後右側主支氣管保持暢通,肺功能也有明顯改善。 臺大醫院氣管移植團隊至今已執行累積五例重大氣管病變之主動脈組織工程重建或移植手術。其中三例皆長期存活,成功率達60%;其餘兩例則因癌症嚴重、身體過度虛弱而失敗。三位成功案例皆生活品質良好,且能重回職場,開始新的人生。未來將向衛福部申請本臨床試驗成為常規醫療手術,健保給付,以祈幫助更多氣管狹窄或重大創傷病人恢復健康。

每10人就有6人近視 影響生活及心理等層面廣 首度合作代言人黑嘉嘉 近視矯正技術邁向AI醫療新境界

每10人就有6人近視 影響生活及心理等層面廣 首度合作代言人黑嘉嘉 近視矯正技術邁向AI醫療新境界

根據國際近視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Myopia Institute(IMI)數據統計,近視影響著全世界近30%的人口,台灣近視人口平均每10人就有6人,比例遠高於全球,大多數國人從18歲以下就近視,長期受到近視所苦,造成個人及社會等多方面影響,包含學習與工作表現、活動限制、生活不便、人際與情緒層面的影響等。以致視力矯正的醫療需求增加,近年備受矚目的近視雷射科技更是日新月異,不僅導入AI應用,療程也進化升級。 專業眼科診所—澄清眼科,擁有先進的眼科醫療設備與技術,今(21)日,舉辦全新代言人記者會,宣布合作圍棋女神黑嘉嘉作為澄清眼科首位代言人,雙方不論在專業度與AI趨勢應用都是先驅者,期盼藉由專業形象的結合,宣示澄清眼科在眼科醫療領域的領先創新及拓展全台據點的佈局。 澄清眼科全新代言人黑嘉嘉 從圍棋佈局對應眼科醫療的前瞻專業 澄清眼科邀請圍棋女神黑嘉嘉作為品牌第一位代言人,除了相中黑嘉嘉給人智慧與專業的形象,與澄清眼科即將引進新一代SMILE Pro 2.0全飛秒近視雷射所強調「快速、安全、精準」的技術優勢如出一徹。同時從小擁有一雙水亮雙眸的黑嘉嘉也化身「亮眼大使」為澄清眼科拍攝形象廣告,強調下棋如人生,每一步都需要清晰的視野,才能夠洞悉全局,就像從棋士跨足演藝事業,近期更投入圍棋教育事業,創辦「黑嘉嘉圍棋教室」,在教學系統中引進AI技術,不僅提供線上教學平台,實體據點全台也有十餘家,不僅是黑嘉嘉的人生寫照,也與澄清眼科長年投入眼科醫療的專業、導入AI醫療設備等技術創新的前瞻佈局不謀而合。 過去長年受到近視對生活與工作造成諸多不便的黑嘉嘉,也在澄清眼科專業醫療團隊的專業評估與完善術前檢查後,決心動刀進行了近視雷射手術。術後黑嘉嘉表示恢復比預期快得多,僅在做完手術當下眼睛稍微酸澀,隔天自己就無不適感,後續也都一直保持良好視力,使她能更加專注於工作事業。 新一代SMILE Pro 2.0快速、安全、精準 眼科醫療邁向AI時代 澄清眼科非常樂見未來將AI技術應用於眼科醫療中,澄清眼科 總院長 吳孟憲醫師強調:「AI是眼科雷射手術的未來趨勢,新一代SMILE Pro 2.0能提供「快速、安全、精準」三大特點,其中單眼雷射僅需10秒,更搭載智能體驗系統以及AI散光輔助導航技術,施作精準度提升,手術過程也更加安全安心」。SMILE Pro 2.0不但通過台灣衛福部核可認證,更有美國FDA、歐盟CE等執照,透過「散光軸輔助導航」與「視軸輔助導航」的AI導航系統,為近視雷射從測量、定位、手術帶來三大升級。 SMILE Pro 2.0能夠將術前檢查的資訊,透過雲端自動傳輸到手術儀器,避免人為誤植的風險;再來透過虹膜辨識協助自動定位散光軸度,大幅提升散光矯正的精準度;最後導入「AI智能調控雷射參數」功能,根據個別患者的情況智能調控雷射參數,達到施作精準度最大化。再加上雷射速度快,傷口僅0.2公分,大幅降低術後乾眼狀況,讓患者術後能夠享受更高品質的視覺體驗。 不再僅只是南霸天!澄清眼科放眼未來拓展全台據點 澄清眼科1997年創立以來,從南台灣起家,憑藉卓越的醫療技術和優質服務,迅速崛起成為業界領袖。去年,澄清眼科揮軍北上,選擇在台北車站附近最精華的地段盛大開幕台北旗艦店,收到很大的支持與回饋,由曾為長庚屈光專科主治的何宜儒醫師擔任院長,何宜儒醫師不僅擁有豐富手術資歷,更為德國認證近視雷射醫師與講師。此外,澄清眼科預計十月份將在板橋開設北部的第二家診所,照護新北民眾的視力健康,中台灣拓展更是聯手1997年起深耕台中,具有相當規模的眼科中心—白佳欣眼科。白佳欣眼科醫療團隊專精於SMILE全飛秒近視雷射、LBV裸視美熟齡雷射等全方位近視屈光手術,以及飛秒雷射白內障前置手術。對此次雙方結盟合作,白佳欣診所主任醫師 傅預登醫師期待表示:「白佳欣眼科自1997年開業以來,秉持專業、用心、親切的理念,服務在地台中地區的居民,相信此次與澄清眼科的攜手合作,將為中台灣的民眾帶來更完整、更先進的眼科醫療設備與照護」。 對此,長年作為澄清眼科重要設備提供者的蔡司台灣也樂見其成:「非常榮幸蔡司台灣長期提供澄清眼科在專業設備上的支持,我們非常期待澄清眼科未來能夠大幅拓展全台診所服務範圍,造福更多對眼科醫療有需要的民眾」。澄清眼科 總院長 吳孟憲醫師也指出,澄清眼科是少數榮獲高階設備認證中心的眼科診所,為了是持續提供更專業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回饋給長期支持澄清眼科的民眾。

曾手術多次、住院半年好不了!「細胞治療」助癒合車禍粉碎性骨折傷口!

曾手術多次、住院半年好不了!「細胞治療」助癒合車禍粉碎性骨折傷口!

2024年 8月 14日 —慢性傷口在台灣日趨嚴重,每年有超過50萬人受其困擾,且人數逐年增加中。一名40多歲的女性,平時身體狀況良好,也沒有其他內科問題或疾病,在某次車禍中下肢粉碎性骨折,傷口經過六次手術且住院一個多月,前後過程花費近半年傷口仍無法癒合,後來尋求醫學中心整形外科主任陳俊嘉的幫助,透過自體細胞治療六次,傷口已於6週癒合完成,且持續追蹤一年後發現傷口的疤痕也比起過往植皮治療平整漂亮!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其中年長者糖尿病足、高血壓導致周邊血管阻塞、洗腎患者癒合能力下降、長期臥床導致褥瘡等問題也恐將隨之而來 然而,難癒合傷口並非是老年人的專利,許多事故外傷、大面積燒燙傷,以及免疫疾病、乾癬、癌症等患者也可能會有慢性傷口的問題。奇美醫學中心整形外科主任陳俊嘉表示,目前已可透過自體脂肪幹細胞來治療6週以上未癒合困難傷口與大面積燒燙傷,幫助患者傷口癒合,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一般傷口癒合會經歷發炎期、增生期及重整期三階段,傷口外觀會看見增生的紅色肉芽組織及粉紅色皮膚組織,大約在1-2週後逐漸癒合。當傷口超過6週以上未癒合就會定義為困難癒合傷口,陳俊嘉主任說明,傷口無法癒合通常是多重因子的影響,例如: 1.傷口越大所需癒合時間較長 2.隨著年齡增加,老化會使身體修復能力變差 3.營養不良或缺乏某些特殊營養素時,因傷口癒合需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攝取 4.內科疾病患者(如三高、洗腎患者),其免疫力較差,傷口循環變差癒合就會變慢 5.癌症治療患者、使用類固醇及免疫製劑藥物者 除了上述因素恐導致一般傷口無法癒合外,許多事故外傷、大面積燒燙傷因傷口深度較深且面積過大等原因,經常會有傷口6週以上無法癒合的問題出現。陳俊嘉主任以燒燙傷舉例,當人體面積超過20%就定義為大面燒燙傷,當燒燙傷面積過大時會引起全身性的發炎反應,此時會先輸液穩定病人生命跡象,後續會依患者狀況進行清創切除壞死組織,再透過人工真皮、膠原蛋白或抗菌敷料等進行傷口修復。當深度燒燙傷清創後,會建議盡早將傷口覆蓋避免細菌感染,因此需要進行植皮手術,也就是將健康的皮膚植入到傷口處縫合。陳俊嘉主任分享:「過往燒燙傷面積達70-80%的患者,身上沒有適合且大面積健康的皮膚可以進行植皮,就會藉由脂肪幹細胞中的間質幹細胞培養分化成皮膚的上皮細胞,促進皮膚再生及毛囊恢復。」 陳俊嘉主任分享,傷口治療的方式其實一直都沒有改變,透過清創、敷料等治療都會有一定的成效,但隨著平均餘命的增加,老年人口隨之增加,也會有越多內科疾病問題發生,在內科疾病複雜的狀態下,修復期延長可能會面臨截肢的狀態,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在臨床上如果可以早期先預測傳統的治療成效較差,或治療超過6週沒有達到效果後,就會與病人介紹細胞治療的方式。 許多人會擔心細胞治療是否很麻煩或需要耗費多時,陳俊嘉主任解釋,細胞治療的流程會先做術前評估,確認後會安排取脂(只需一顆花生米大小脂肪),再送到實驗室備製、培養,待培養到足夠數量時就會進行治療,整個過程大概兩個月。細胞治療的優勢在於患者不需要住院,只要每周到門診1次、每次半小時即可完成,且其治療成效是可被預期的,達80%以上。對於大面積傷口的患者來說,不用找到大面積的健康皮膚來移植,不但可以減少除了需照護原始傷口外,還要照顧取皮的傷口的心力,後續傷口疤痕、型態也會比自然癒合或植皮來的好看。 陳俊嘉主任分享,細胞治療是趨勢,若患者在沒有負擔的狀況下,能提前預存健康年輕的細胞是件好事,在未來發生疾病時是能夠及時做使用,減少術前評估到細胞製備的時間,且幹細胞具有分化的功能,也能在其他科別使用。若想正確了解傷口照護或細胞治療的相關資訊,可參考由星醫美學集團創立的【超預防醫學 • 細胞治療暨台灣百大認證名醫線上諮詢平台】,此平台擁有許多醫師專家進駐,希望能讓民眾在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可快速找到專業的「第二意見」,並了解正確資訊與建議。平台擁有四大特點:1.專家線上諮詢:由台灣衛福部認證的百大醫師進駐,提供20分鐘線上視訊諮詢與完整專業的健康服務、2.精選文章:提供健康、細胞治療相關內容、3.萬人好評:擁有最真實的用戶反饋及評論分享、4.媒體報導:為民眾把關最新且正確的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整形外科主任陳俊嘉 (圖片來源:星醫美學集團超預防醫學平台提供)  *【超預防醫學 • 細胞治療暨台灣百大認證名醫線上諮詢平台】係依據衛生福利部發布之特管辦法及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之內容進行資訊揭露,平台內容僅供用戶對於細胞治療的正確認識與健康參考,並非提供醫療門診。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與台灣安進開啟合作新頁 推動醫療及科學研究 攜手引領臨床試驗創新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與台灣安進開啟合作新頁 推動醫療及科學研究 攜手引領臨床試驗創新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今(16)日宣布與生物科技製藥領導者台灣安進正式簽署合作意向書,標誌著雙方在臨床試驗領域深化合作的新篇章。安進在生技醫藥領域的領先技術,與長庚醫療體系的豐富臨床研究實力相結合,將專注於「血液腫瘤」、「心血管疾病」、「免疫醫學」及「腎臟疾病」四大領域的臨床試驗發展,為病人提供更合適的治療方案,提升醫療品質。 簽署儀式於林口長庚醫院舉行,由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文俊、長庚醫療體系臨床試驗中心總召集人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林永昌、林口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張毓翰,以及台灣安進總經理韋立格、安進亞太區醫學副總裁Helen Lin、台灣安進醫藥處長張可佩共同簽署及見證。 過去14年間,長庚醫療體系與台灣安進攜手並進,已共同執行超過50項臨床試驗,取得豐碩成果。此次合作意向書的簽署,進一步深化雙方關係,通過產、醫界的密切合作,充分發揮「1+1>2」的協同效應,共同提升病人的健康及福祉,同時推動台灣醫療技術的卓越、創新與進步。 長庚醫療體系: 臨床與研究量能實力強大,全力發展細胞治療新技術,嘉惠病人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任委員表示:「我們為能持續提升民眾醫療照護品質,非常重視研究發展與創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希望透過長庚體系在臨床與醫學研究量能連結安進生技創新研發能量,加速推動國際合作,促進產業的研發動能與醫學進展,實現病人、醫院與產業的三贏局面。」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致力臨床、教學和研究的綜合發展,是國際醫療界的翹楚。每年長庚醫療體系診斷全台18%約2萬名的新癌症病例,新增300件臨床試驗,其中新藥研究占比高達74%,參與早期臨床試驗的病患比率則為1-2%。此外,每年亦有200件廠商委託的臨床試驗案,顯示其在臨床試驗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強大實力。 為確保人體研究受試者的安全,長庚醫療體系自1986年成立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並通過美國「人類研究受試者保護認證(AAHRPP)」的最高標準「完全認證」。林口長庚醫院更於2014年以全球最大單一容量醫療機構獲得JCI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認證,展現其卓越的醫療服務與管理水平。 隨著細胞治療技術的蓬勃發展,桃園長庚醫院新設立的細胞治療中心,協助醫師執行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推動新興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發。中心目前已開始DC、DC-CIK、CIK等特管細胞培養,並與具CAP認證的檢驗醫學部合作製造高品質細胞製品。 台灣安進: 生物科技醫藥領導者,攜手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領航加速臨床試驗發展 安進作為生物科技醫藥的先驅,致力於引領全球生醫產業的創新。安進將生物技術轉化為病患治療的新方法,擁有領先的研發能力,應用尖端科學和分子工程技術開發一系列革命性藥物。安進在多項治療領域取得突破性的成就,聚焦骨骼健康、血液腫瘤、心血管疾病、免疫醫學和腎臟疾病等重要治療領域,關注病患需求,為疾病治療帶來曙光。 此外,安進針對病患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如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發炎疾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積極開發治療藥物。安進堅信,所有研究的基礎在於進行臨床試驗的創新,這不僅加深了對疾病自然發展過程的理解,更提高了預測新藥治療效果的能力。安進的努力使得研究過程更為高效,數據更具價值,從而能夠迅速提供創新藥物給予最需要的病患。 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對於創新治療藥物的需求日益增長。對此,台灣安進的總經理韋立格表示:「安進具備堅強的研發實力,深耕多元治療領域,發揮生物科技潛能,為醫療帶來創新突破,並致力實踐『照護病患』的企業使命。非常榮幸能夠與醫療實力享譽全球的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關係,我們將結合彼此優勢和資源,攜手建立更全面緊密的夥伴關係,加速新藥可近性,共同擴大對病患的照護。」 長庚醫療體系臨床試驗中心總召集人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林永昌副院長強調:「為推動長庚醫療體系臨床試驗發展及協調跨院區多中心臨床試驗資源整合,我們於2022年成立體系臨床試驗中心,提供IRB和合約審查資訊作業及臨床試驗服務單一窗口等優質臨床試驗服務,以提升臨床試驗執行品質。透過此次合作意向書的簽署,更充分展示了我們對病人福祉的重視,接軌國際,積極推展臨床試驗,為台灣病人找到更多適合的解決方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