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讓未來的主人翁頭好壯壯展笑顏 臺大醫院顱顏醫療暨形態科學發展中心揭幕  

讓未來的主人翁頭好壯壯展笑顏 臺大醫院顱顏醫療暨形態科學發展中心揭幕  

唇顎裂、小耳症、顱骨早閉唇顎裂以及先天性重症顱顏畸形、顱骨早閉等等,都是屬於顱顏治療的範圍,為提供患者全方位的治療,臺大醫院整合跨科部多科團隊合作,臺大醫院顱顏醫療暨形態科學發展中心於2024年3月27日在臺灣大學和臺大醫院長官主持下揭幕,這是全國第一家在國家級公立醫學中心設立的顱顏中心。除了重症顱顏治療外,服務範圍亦包含顱顏顎面手術項目。除此之外,中心還將致力於顱顏方面之研究及科技發展,提供專業訓練及民眾教育,發展國際醫療及交流等任務。 顱顏(Craniofacial) 問題牽涉的範圍很廣,舉凡創傷、腫瘤、外型咬合改善、甚至呼吸睡眠中止矯治等皆屬於其範疇。另一方面,對於 ”顱顏中心”的定義,在歐美先進國家則較嚴謹,其任務則較偏向顱顏重症之治療,如先天性顱顏畸形等,因此多設在具規模之兒童醫學中心內。  在台灣,先天性顱顏治療的發展模式,概與日韓等其他亞洲國家相似,以較常見唇顎裂、小耳症等問題為主 而在1997年,臺大醫院整形外科謝孟祥醫師奉派至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學習顱顏外科時,發現事實上,治療”顱骨早閉 (craniosynostosis)” 等的顱顏重症才是世界顱顏中心的主流。而對於這些複雜病例,需要良好的分期治療規劃,和跨領域之團隊合作。因此回國後即致力在本院推動重症顱顏疾病之治療及顱顏團隊之組成。 臺大醫院過去對顱顏問題之治療雖已有相當之歷史,但多為各科獨立發展之情況。團隊醫療概念的推動,在這個歷史悠久的醫療體系中,初期面臨了不小的挑戰。直到2008年臺大醫院兒童醫療大樓啟用,才有了新的契機,一個跨科部的顱顏治療團隊才開始成形。2015年,在衛福部計畫的贊助下,加上當時臺大醫院兒童醫院吳美環院長的支持,一個跨科部的顱顏治療團隊在臺大醫院正式成立。我們採用團隊分工合作的運作模式: 病人經過各科診察後,醫療團隊則經由跨科部會議達成治療共識,規劃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整個團隊運作則由個案管理師居間協調。 在隨後的數年中,顱顏團隊在大家的努力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與唇顎裂等患者相比,先天性重症顱顏畸形病人,得到的關注和醫療資源相對較少。主要是因為這類患者手術困難費時,術後常需加護病房照顧,而且最重要的是,健保給付異常不合理,因此對醫療院所及醫師,承受醫療風險及營運壓力較大,因此少為亞洲發展之重點。因此,我們決定在臺大醫院成立一個以治療顱顏重症為主的,能永續經營的顱顏中心。 其後顱顏團隊在歷經臺大醫院A1計畫等之洗禮及歷練後,於2023年在吳明賢院長的支持下,終於獲准在臺大醫院成立院層級之”臺大醫院顱顏醫療暨形態科學發展中心”,這是全國第一家在國家級公立醫學中心設立的顱顏中心。正如名稱所示,我們的目標不僅是透過團隊提供全方面醫療,更要結合先進科技來進行具挑戰性的治療。除了重症顱顏治療外,服務範圍亦包含一般自費顱顏顎面手術項目。除此之外,中心還將致力於顱顏方面之研究及科技發展,提供專業訓練及民眾教育,發展國際醫療及交流等任務。

台灣拜耳在台深耕35年,攜手悠遊卡自律減碳 成外商永續領頭羊 引領落實ESG行動目標

台灣拜耳在台深耕35年,攜手悠遊卡自律減碳 成外商永續領頭羊 引領落實ESG行動目標

面臨極端氣候頻繁發生,地球表面平均氣溫不斷上升之下,全民淨零排放時代已來臨,台灣拜耳為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連續三年遵循『拜耳17永續』計劃,更於今年度邀約悠遊卡公司,發行台灣拜耳同仁專屬『35週年永續悠遊卡』,成為悠遊卡公司首家合作的外商企業。另外,透過『拜耳17永續 悠遊減碳永續地圖』綠色旅遊指南,除鼓勵同仁在旅遊生活中善用綠色交通工具,也邀請民眾一同下載,參與悠遊減碳旅遊計畫,真正落實 ESG行動目標,期盼達到環境永續、文化永續及綠色飲食,將你我的永續DNA從生活中實踐! 台灣拜耳成為悠遊卡首家合作外商企業 打造專屬拜耳同仁『35週年永續悠遊卡』 台灣拜耳為全球性生命科學企業,於今年(2024)在台深耕進入35週年,為朝向「Health for all, Hunger for none」的使命邁進,今年特別邀請悠遊卡公司一同打造客製化台灣拜耳同仁專屬的『35週年永續悠遊卡』,除了在大眾運輸使用上,也結合名片功能,由內而外帶領同仁『17永續』,同時台灣拜耳也是悠遊卡公司首家合作的外商企業,更別具歷史意義與代表性。 持續『17永續計畫』以『全民健康,無處饑荒』為宗旨 實踐SDGs指標 台灣拜耳自2022年開始發起『拜耳 17永續計畫』,至今已來到第三年,以『全民健康,無處饑荒』為宗旨,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2「消除飢餓」、SDGs 3「健康與福祉」、SDGs 5「性別平等」、SDGs 13「氣候行動」等共7項指標,進行四大永續發展項目,包括環境保護、農業永續、多元共融及自我健康照護,並透過17項永續行動呼應。 台灣拜耳總裁楊玉蘭指出:「在極端氣候的威脅下,近年永續趨勢已從ESG風險管理,加速晉升為企業韌性與轉型調適能力。拜耳全球目前致力於2030年達到多元永續目標,包含幫助中低收入國家的1億名小農為自己和他人生產足夠的優質食品;為貧困地區的1億人創造獲得基本醫療保健的機會;為中低收入國家的1億位婦女提供並教育現代避孕方法;在減碳部分,拜耳也設立目標,預計在2030年達到全球減碳42%。落實到台灣,為跟上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國際腳步,應對環境變遷與維持環境永續是台灣拜耳努力的方向。」因此,透過實際的行動方案,由企業帶領同仁全面朝向ESG目標前進,且自2022年開始拜耳自發性綠行動,累計至今已為地球減少了破萬公斤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排放量,更為近千棵樹減輕了負擔。 台灣拜耳與悠遊卡公司雙方在重視環境永續及落實綠色行動具有極高共識,因此促成此次的合作。『35週年永續悠遊卡』不僅具有多元電子票證功能,更將同仁的基本資訊相結合,施行名片全面電子化,大大減少紙本印製。 悠遊卡擁有全台八成以上的交通運具數據,北部地區更高達九成,因知曉企業陸續開始以組織為範疇來做溫室氣體盤查,其中ISO 14064-1 範疇3員工通勤與商務旅行為企業在盤查專案中最棘手的項目。因此悠遊卡公司於2022 年投入內部人力與外部資源合作,研發「交通運具碳排數據」專案,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林志盈表示:悠遊卡所擁有的龐大交通運具數據已成為推動ESG、落實減碳永續的利器。悠遊卡公司自行開發的「電子票證溫室氣體盤查管理系統」是全球第一個通過BSI查核的電子票證碳盤查系統。這次的合作更彰顯了地球暖化的議題已經獲得企業界的重視,悠遊卡期許成為企業界推動減碳的好幫手。 作為擁有全台交通數據優勢的悠遊卡公司,也為台灣土地許下永續發展的承諾,以數位轉型與創新思維「加值你的美好生活」,簡單明瞭的「減碳存摺」,串聯城市中的綠色悠遊旅程,減少交通碳排放,達到綠色運輸的成效。 發布『拜耳17永續 悠遊減碳永續地圖』從內到外 實踐永續生活DNA 擁有專屬『35週年永續悠遊卡』後,台灣拜耳更一步發布『拜耳17永續 悠遊減碳永續地圖』,鼓勵同仁在生活中就能落實淨零排放,利用大數據技術與綠色交通的結合,台灣拜耳總裁楊玉蘭說明:「悠遊減碳地圖,正是以台灣最美的綠色觀光景點,吸引同仁走出戶外行動之餘,也能善用綠色交通工具,走訪地圖推薦景點,建立自然正成長。」悠遊減碳永續地圖中,除了綠色景點介紹以外,發起綠色餐食的指南,建議選用在地食材、支持友善農耕作物。 此次除了提供台灣拜耳內部同仁作為旅遊指南,也邀請民眾一同下載,參與悠遊減碳旅遊計畫,以期盼達到環境永續、文化永續及綠色飲食,將你我的永續DNA從生活中實踐。 台灣拜耳期望成為台灣綠色運輸領頭羊,並以生態系服務思維為出發點,保護台灣生態環境,在個人或企業經濟活動行為之下,形成永續善循環,跨出自綠行動的一小步,成就地球永續的一大步」。

【乳癌冷知識】你答對幾題?曾被稱過「修女病」?胸部大的女性容易罹患?!(下)

【乳癌冷知識】你答對幾題?曾被稱過「修女病」?胸部大的女性容易罹患?!(下)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2022年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69.1,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乳癌為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 但你知道嗎?男性也會得乳癌?左側乳房比右側乳房更容易得乳癌?夜班工作可能增加乳癌發生率?以下是一些關於你可能不知道「乳癌」的冷知識,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乳癌在過去曾被稱為「修女病」 在十四世紀,乳癌曾被認為是修女的疾病。當時人們認為,修女因為沒有生育,所以更容易罹患乳癌。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生育可以降低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 未曾生育或年紀較大才生產的女性,與年輕母親相比,因其受到月經週期影響的時間較長,罹患乳癌、卵巢癌和子宮癌的風險亦較高。月經週期會刺激乳房組織,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而生育可以減少女性一生中月經週期的次數,因此可以降低乳癌風險。 乳癌最有效的預防之道是定期篩檢 2019年美國癌症協會(ACS)的數據顯示,定期接受乳癌篩檢的女性死於乳癌的風險,比不定期篩檢的女性低47%。建議45歲至54歲的女性每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55歲至74歲的女性可以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或每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和乳房超音波檢查。 台灣癌症基金會也建議45歲至69歲的女性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定期接受乳癌篩檢可以幫助早期發現乳癌,而早期發現是提高乳癌治療效果的關鍵。乳癌的早期治療效果非常理想,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 乳癌「倖存者」越來越多? 根據2023年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每8位女性中就有1位女性在一生中會被診斷罹患乳癌。但乳癌並不是絕症。如果能夠早期發現,乳癌的治療效果非常理想。美國證據顯示早期局部階段的乳癌5年相對存活率為99%。 近年來,早期檢測和治療方法的進步也顯著提高了乳癌的存活率。目前美國已有超過380萬乳癌倖存者,這是所有癌症倖存者中最大的一個群體。 健行有助於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進行了一項長達32年的預防癌症研究,追蹤了超過73,000名更年期後的女性。研究發現,每週步行至少7小時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比不常走路的女性降低14%。 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女性的步行習慣和健康狀況,並在研究期間追蹤她們是否罹患癌症。結果發現,步行時間越長,罹患乳癌的風險越低。即使是每週步行2-3小時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也比不常走路的女性降低8%。 研究人員認為,步行等有氧運動可以幫助降低體脂率、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減少炎症,這些都是乳癌的風險因素。此外,運動還可以幫助調節情緒、改善睡眠,也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 胸部大的女生比較容易得到乳癌? 許多民眾會有一個迷思,認為「胸部比較大的女性比較容易罹患乳癌」。但事實上,這個說法並沒有科學根據。 目前為止,並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胸部的大小與乳癌的發生機率存在明顯關係。平均來說,歐美女性的乳房較台灣女性大,但台灣女性乳癌的發生率並沒有比歐美女性低。 因此,可以說「胸部大小」並非影響乳癌發生的主要因素。 不過,若是體型較大的大胸女性,的確會因為「肥胖」而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因此,BMI(身體質量指數)才是影響罹癌機率的關鍵。 此外,乳房緻密度也是影響乳癌發生的因素之一。乳房緻密度較高的女性,其乳房對賀爾蒙受體較為敏感,得到乳癌的機率較乳房緻密度低的女性為高。 這些乳癌「冷知識」讓我們對於乳癌有更深入的認識,希望幫助更多人關心和瞭解乳癌,共同守護女性健康。  

【乳癌冷知識】你答對幾題?男性也會得乳癌?夜班工作竟是風險因子之一!(上)

【乳癌冷知識】你答對幾題?男性也會得乳癌?夜班工作竟是風險因子之一!(上)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2022年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69.1,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乳癌為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 但你知道嗎?男性也會得乳癌?左側乳房比右側乳房更容易得乳癌?夜班工作可能增加乳癌發生率?以下是一些關於你可能不知道「乳癌」的冷知識,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男性也會得乳癌? 很多人以為乳癌是女性獨有的癌症,其實並不是。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我們的乳房生來就具有乳腺細胞及組織,儘管男性的乳腺發育沒有女性來的成熟,且影響乳腺細胞生長的女性賀爾蒙水平通常較低,但男性仍然有罹患乳癌的可能。 不過不用太擔心的是,比例相當罕見,男性終生罹患乳癌的風險約為千分之一。( 2023年美國女性終生罹患乳癌的風險約為八分之一,意即每八位女性就有一位女性,一生中會被診斷出罹患乳癌。) 左側乳房較右側乳房容易得乳癌? 究竟為何左側乳癌較常見?目前都還只是高度推測性的理論,研究人員並未找出確切的因果關係。其中被廣為討論的可能理由包括: •乳房大小:大部分人的乳房並不完全對稱,一般來說左側乳房通常較右側乳房稍大。較大的那側自然因腺體組織較多或是範圍較廣,而增加了乳癌風險。 •母乳哺育:母乳哺育的行為,可以降低乳癌發生的風險。但使用右手慣用手環抱嬰兒可能使右乳較頻繁的被排空,左右乳不均的哺育習慣,可能導致左乳因哺育行為得到的自然保護受到削弱。 治療方式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乳癌治療的方案已相當成熟,臨床上並不會因左側或右側乳癌而有治療方案的不同。惟左側乳癌若要進行放射治療時,醫護人員會盡可能地透過各種技術來防止放射線對心臟、肺部和胸壁造成的傷害。 夜班工作可能增加乳癌發生率? 2019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夜班工作歸類為2A類致癌物,意即可能對人類致癌。IARC的研究指出,夜班工作30年以上,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是一般女性的兩倍。 夜間工作的確會對女性的身體健康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包括: •睡眠不足:夜班工作者通常需要在白天補眠,但白天睡眠的品質通常不如夜間睡眠,容易導致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會影響免疫系統功能,增加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內分泌失調:夜間工作會打亂人體的自然生理時鐘,導致內分泌失調。內分泌失調會影響女性的月經週期、生育能力,並增加罹患乳癌、卵巢癌等婦科癌症的風險。 •心理健康問題:夜班工作者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 若女性無法避免夜間工作的可能性,應盡可能地調整其頻率、強度與年限。 這些乳癌「冷知識」讓我們對於乳癌有更深入的認識,希望幫助更多人關心和瞭解乳癌,共同守護女性健康。  

Hugo手術觀摩中心揭牌 微創手術大躍進

Hugo手術觀摩中心揭牌 微創手術大躍進

童綜合醫院去年五月率先引進雨果(Hugo)機器人手術系統,成為全台第一家使用這項尖端設備的醫療機構,迄今已經執行泌尿、婦產兩科近百例手術。研發創新中心歐宴泉院長是全台首位執行Hugo手術的醫師,純熟的技術與經驗獲得肯定,美敦力醫療產品公司總部更認證歐院長為大中華區首位Hugo手術指導老師,同步成為Hugo手術觀摩中心。 今天舉辦「Hugo手術觀摩中心揭牌」典禮,不僅讓大家見證台灣醫療的大躍進,童醫院與國際醫療持續併進,也將引進更多最先進醫療設備,讓有需要的民眾都能接受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活動也邀請接受Hugo機械手臂攝護腺根除手術,在中科管理局擔任課長職退休的61歲蔡先生到場,分享罹病並進行手術治療的經過,讓現場民眾更認識Hugo手術系統。 病患蔡先生表示,因為父親也罹患攝護腺癌,長時間都是由歐宴泉院長治療照顧,了解這疾病有遺傳可能,所以定時會進行PSA攝護腺篩檢,今年年底因篩檢指數偏高,在安排檢查發現攝護腺腫瘤並切片後確認為癌細胞,經歐院長建議進行Hugo手術來根除腫瘤,手術非常成功,而且術後不太感覺疼痛,隔天就能下床,手術到現在一個多月,身體狀況正常。很感謝歐院長對父親的照護,這次也多虧歐院長與醫療團隊的治療,才讓自己重獲新生。 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歐宴泉院長表示,很榮幸獲得美敦力總部認證為Hugo手術指導老師,並成立手術觀摩中心,童醫院未來也將續與美敦力密切合作,提供更多國內外醫療人員學習的示範環境,提升台灣民眾的醫療品質,讓台灣醫療不斷往前邁進。相較於以往的機械手臂手術,去年開始使用的最新Hugo雨果機械手臂系統,擁有讓手術更順暢的優點。Hugo手術透過開放式的控制台設計,執行手術醫師與團隊溝通順暢無礙,並且用以符合人體工學的坐姿檢視螢幕,減少手術時間長而帶來的疲憊與不適;另外,4支獨立移動的機械手臂,更能因應手術需求與部位彈性推移運用,讓手術過程靈活與空間更寬敞。  童敏哲總院長強調,童綜合醫院走過半個世紀,秉持以病人為優先的理念,提供最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一直不斷創新,並與世界醫療接軌同步,將持續精進醫療人員的技術,引進世界級的尖端設備。

Melody、天心抗老靠這招:膠原蛋白逆齡公式

Melody、天心抗老靠這招:膠原蛋白逆齡公式

女人年過25歲後,體內膠原蛋白的合成開始減少、分解則逐漸增加,導致肌膚的光澤、彈性和保濕能力明顯不足。膠原蛋白是提供肌膚支撐力主要來源,若膠原蛋白充足才能夠顯得肌膚彈性緊緻,當膠原蛋白隨著年齡增長或生活作息不佳、壓力過大時會不斷流失,使鬆弛、皺紋等老化徵狀提早報到,因此補充膠原蛋白就成為肌膚抗老保養的關鍵所在。 而營養專家也指出,單憑具有膠原蛋白的食物是無法直接作用於肌膚上,必須透過小分子的膠原蛋白營養品來直接供給肌膚所需。但是市面上膠原蛋白的產品玲瑯滿目,究竟該如何選、如何用才能達到真正有感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跟著跟著時尚媽咪Melody、金鐘影后天心的親身認證準沒錯。 Melody的『粉』嫩日常關鍵 Melody是台灣知名的藝人、主持人和時尚媽咪。她在演藝圈打滾多年,始終保持著光鮮亮麗的形象。Melody曾在節目中分享她的美顏保養秘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每天堅持補充膠原蛋白。她所選擇的膠原蛋白品牌是日本三得利的「蜜露珂娜」,這款膠原蛋白粉含有能維持女性青春基礎的新型態的光速決膠原蛋白,還搭配牛乳賽洛美(神經醯胺)、光透維生素C、西印度櫻桃等關鍵成分。 膠原蛋白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蛋白質,是構成肌膚彈性、光澤和水潤的重要元素。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的膠原蛋白會逐漸流失,導致肌膚出現皺紋、鬆弛、暗沉等問題。 補充膠原蛋白是延緩肌膚衰老方法之一。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膠原蛋白產品,其中膠原蛋白粉和膠原蛋白飲品是最受歡迎的兩類。 膠原蛋白粉 膠原蛋白粉是一種可以直接食用的膠原蛋白補充劑。它通常由動物的皮、骨或筋等組織提取而成。膠原蛋白粉的優點是價格實惠、食用方便,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用量。蜜露珂娜是台灣市佔率第一的膠原蛋白粉品牌。它含有獨家「活妍三重+」成分,可以幫助肌膚保持彈性、光澤和水潤。 膠原蛋白飲 膠原蛋白飲是一種已經調配好的膠原蛋白補充劑。它通常含有膠原蛋白、維生素C、玻尿酸等其他美容成分。膠原蛋白飲的優點是方便攜帶、即開即飲,可以直接補充肌膚所需營養。麗芙緹是日本銷售量第一的膠原蛋白飲品牌。它含有高效蛋白聚醣和速決型膠原蛋白,可以幫助肌膚緊緻、提拉、撫平皺紋。 如何選擇膠原蛋白產品 在選擇膠原蛋白產品時,可以考慮以下因素: 膠原蛋白的來源:膠原蛋白的來源主要有動物和植物兩種。動物膠原蛋白的吸收率較高,但可能存在過敏風險。植物膠原蛋白的安全性較高,但吸收率相對較低。 膠原蛋白的含量:膠原蛋白的含量多寡 其他成分添加:一些膠原蛋白產品還含有維生素C、玻尿酸等其他美容成分。 價格:膠原蛋白產品的價格差異較大,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進行選擇。 膠原蛋白是女性維持青春美麗的重要元素。選擇合適的膠原蛋白產品,可以幫助你延緩肌膚衰老,保持光彩照人的狀態。 換季養膚、醫美術後,膠原蛋白是你的好幫手 換季時節,氣候變化無常,肌膚容易出現乾燥、敏感等問題。醫美術後,肌膚也需要時間修復。在這些時候,補充膠原蛋白可以幫助肌膚保持健康、彈潤,展現自信美麗。

心毒難解嗎 韓柏檉教授給你「毒到見解」

心毒難解嗎 韓柏檉教授給你「毒到見解」

現代社會步調快,人人心理壓力大,但卻沒有好好紓壓,這些負面情緒累積起來,就成了「心毒」! 建同文教基金會營運長、台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韓柏檉抗癌成功近16年,他認為「心毒不解,人生無解」,因此將於3月28日(四) 晚間19:30於台北醫學大學舉辦公益免費講座「心毒難解嗎? 韓教授給你毒到見解」。盼民眾學會解心毒秘訣,找回快樂無壓的人生。 另外,韓柏檉教授有感於近期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危害到民眾的身體健康,建同文教基金會也將於4月10日起至5月8日,每周三舉辦「健康飲食餐桌學」線上課程,居住外縣市的民眾也可以在線上共襄盛舉。 韓柏檉教授擔任私廚,親自傳授神級「無框架料理」的精髓 「健康飲食餐桌學」線上課程總共分為四大主題: 飲食一定要那麼精準嗎、提高健康長壽機率的超級食物、湯湯水水情趣多以及神級料理的秘笈。另外還在5月28日(二 )加開一堂限量名額的實體料理課,由韓柏檉教授擔任私廚,親自傳授神級「無框架料理」的精髓。讓民眾不僅是成為健康舒食的料理高手,更能兼顧舒心的生活情趣,健康飲食不僅可以好吃,更可以好玩! 建同文教基金會由「全豐盛集團」所成立,推廣主軸為「齊身修家 健康和樂」。以個人、家庭為出發點,建構健康、和諧的個人、家庭與社會。 基金會營運長韓柏檉教授擅長身心靈整合生活實踐,為健康養生科普書籍暢銷作家,媒體譽為「抗癌心靈導師」。基金會規劃各式公益講座、健康料理等各式課程,透過YouTube影片、Podcast播客等形式,分享心靈修鍊與情緒管理的祕訣,推廣健康飲食的概念,歡迎民眾共襄盛舉,一同找回快樂、健康與幸福的人生 (課程/講座 報名請參照FB粉絲團)。  

3D列印+人骨拼圖  成功治療罕見顏面惡性腫瘤 六歲童重拾笑容歡喜慶生

3D列印+人骨拼圖 成功治療罕見顏面惡性腫瘤 六歲童重拾笑容歡喜慶生

6歲的陳小弟,因持續半年右臉不對稱性突出至他院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右臉顴骨有一顆直徑約1.7公分的腫瘤,雖無疼痛、痠麻及其他顏面功能等症狀,但由於無法確認腫瘤性質,擬定治療方針,父母轉向臺北榮總求助,經超音波導引切片及次世代定序檢測診斷為罕見的顏面骨「惡性梭狀細胞肉瘤」。 臺北榮總醫療團隊考量到臉部美學及外觀的重要性,同時需要進行惡性腫瘤的根除性治療,除了化學治療外,使用最先進的「3D列印手術導引拼圖模型」,進行精準、微創的腫瘤切除手術,並搭配使用「冷凍自體骨」達成生物性重建,術後七個月的追蹤顯示腫瘤無殘留、再發的跡象,陳小弟臉上完全看不出任何不對稱或開刀的痕跡,重拾罹病前的天真笑容。 「惡性梭狀細胞肉瘤」是一種罕見的骨頭或軟組織惡性(癌性)腫瘤,起源於存在全身各種如脂肪、肌肉、血管、神經、骨頭周邊結締組織之中的梭形細胞 梭狀細胞肉瘤通常發生於四肢,並好發在四十歲以上的成年人,常見的症狀包括腫脹、疼痛,以及受影響區域的明顯腫塊。診斷的方式包括影像檢查、活體組織檢查和組織學檢查。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或標靶治療,具體取決於癌症的分期和位置。 重建整形外科王天祥主任表示,以陳小弟的年紀來說是非常罕見的案例,罹患的惡性腫瘤位於右側顴骨,也非屬好發位置。顴骨提供中臉支撐、臉頰輪廓、臉部表情肌肉附著及下頷活動等功能。而顏面骨跟身體其他地方的骨頭特性不同,手術時需注意臉部對稱度、腫瘤完整切除、乳牙牙根位置以及兒童未來臉部發育等問題,陳小弟的腫瘤被顴骨包住,需要鋸開頭骨,又希望臉部傷口不能太明顯,所以需要手術前詳盡規劃,設計3D列印手術導引模型來輔助手術定位。 王天祥主任說明,傳統的手術方式,需要切開頭皮長達數十公分的傷口,醫療團隊使用「拼圖拼接」的概念,讓手術導引板分成數小塊,能順利地從病人眼角及口腔內的微小創口導入,再拼接之後準確的放在顴骨上。可精準的鋸開頭骨切除腫瘤,也能大大縮小傷口,這也是臺北榮總使用「3D列印手術導引拼圖模型」的第一個案例。利用這樣的方式製作模型,除了在手術中為外科醫師提供精準的腫瘤切除,有效的縮短傷口,也能夠在手術前讓病人及家屬了解醫療團隊如何進行複雜的手術,新型方法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 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吳博貴主任指出,冷凍自體骨生物性重建技術可以保留病人自己的骨骼結構,更可藉由骨骼本身蛋白質功能的保存與周邊幹細胞的生長,達到骨骼的活化,因此可以達到較佳的重建後的功能與外觀。 兒童血液腫瘤科顏秀如主任表示,「惡性梭形狀細胞肉瘤」的處理需要完整切除,但要於臉上完整切除腫瘤勢必需要犧牲正常組織,為減少臉部正常組織之傷害,讓陳小弟接受數次化學治療以減少腫瘤大小,並於術後接續數次化學治療。治療期間,陳小弟曾因食慾不佳進食量差,但在父母積極鼓勵下,也努力配合,所以血球恢復不錯,化學治療進行相當順利。 醫學工程部3D列印技術發展暨資源整合中心俞文展助理研究員解釋,虛擬手術規劃是透過醫學影像與電腦輔助設計的技術,以3D列印技術輸出解剖模型及手術導板,來協助醫師能夠在手術中按照術前的規劃來進行,從而精準且快速地執行手術、降低風險和提升手術效果。臺北榮總3D列印中心與臨床多年來密切合作所累積的能量,就是能夠持續支持臨床創新的重要關鍵。 俞文展助理研究員進一步說明,本次術前規劃,3D列印團隊利用陳小弟顏面醫學影像,圈出腫瘤外型、設定安全切除範圍並規劃切割面。其中,切割面的規劃是與手術醫師一同進行,要避開特定解剖構造以減少併發症之外,也同時考量臨床執行難易度,盡可能地降低手術風險。這種創新導板設計,並非現有套裝軟體就能夠完成,需充分掌握電腦輔助的設計技術,以及與臨床醫師密切合作的成果。從顏面骨、腫瘤3D影像重建、切割面術前規劃、手術導板設計到3D列印,包含手術導引板在術前的討論、改版與重新列印,大約橫跨七個工作天。 王天祥主任強調,中臉部缺陷的重建即使是對於最有經驗的外科醫生來說仍然充滿挑戰性,隨著顯微手術及顱顏手術的進步,醫師能夠選擇用於顏面部重建的手術方式五花八門,例如人工植入物(金屬、合成骨替代物)、異體骨移植、骨游離皮瓣重建等,甚至是其他更新穎的治療方式,不過並沒有證據顯示哪一種重建方式是最好的,患者仍須與外科醫生共同決定適合自身的治療方案,從而達到最好的功能性和美觀結果。

關愛之家啟動《關愛童Love園》打造親子同歡新天地 Kimberley陳芳語暖心分享:「期待所有孩子都能被歡笑包圍」

關愛之家啟動《關愛童Love園》打造親子同歡新天地 Kimberley陳芳語暖心分享:「期待所有孩子都能被歡笑包圍」

「關愛童Love園」於今(21)日在新北板橋大遠百揭開序幕,為期四天的活動安排了各式精彩的活動內容。包含海洋家族的哥哥姊姊們現場帶動唱跳、魔術氣球表演捕獲大小朋友的芳心。現場同時設有議題與互動展區,父母可以認識親子教養中的種種細節,有助打破隔閡、拉近親子關係。來到現場的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關愛之家長年關注不分國籍兒童議題,深信任何國籍、身分及背景的孩子都應當擁有同樣的愛與健康長大的權利,更鼓勵透過玩樂教育讓孩子開心學習、歡樂成長。藉由關愛童Love園活動讓民眾更認識在台非本國籍兒童的議題 「截至2023年底,台灣有超過72萬名外籍移工。據統計,平均每年有超過700名非本國籍寶寶在台灣誕生。」關愛之家王德林執行長分享:「我們所習以為常的教育、醫療等相關權益,在這群孩子面前卻無法彰顯。關愛之家在做的事就是讓這些孩子能有一個像家的避風港,我們在乎的是無論孩子的出身背景為何,在成長階段都應當獲得足夠的愛與關懷。」受邀到關愛童Love園開辦講座的沈沁瑩職能治療師也呼籲大眾:「期待各位都能一起對孩子們投以關懷的目光,並給予他們所需的支援和關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這些孩子帶來改變。」而嘗試去了解不分國籍兒童的議題即是帶來改變的第一步。 三度擔任關愛之家兒童公益大使的Kimberley陳芳語,曾透露剛來台灣時就很喜歡到關愛之家陪伴小孩互動和遊戲,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希望他們能夠開心快樂地長大,也喜歡看見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Kimberley也在啟動記者會上分享道:「希望這些小朋友未來持續被歡笑包圍,並且在面對困難時依舊堅強勇敢地面對挑戰,繼續努力向前。」Kimberley的積極喊話,為本次的活動添加更多正能量,也期待孩子們溫暖的笑容傳達給每位參與活動的民眾。 誠摯邀請您一起帶著孩子們在歡笑中茁壯成長,讓愛在「關愛童Love園」裡綻放吧!

醫療科技評估廣納病患意見成趨勢 2024亞太患者創新峰會 聚焦病人專家能力培訓

醫療科技評估廣納病患意見成趨勢 2024亞太患者創新峰會 聚焦病人專家能力培訓

全球醫藥產業蓬勃發展,但亞太地區仍普遍存在健康公平的差距,為解決患者遭遇的醫療障礙,由諾華(Novartis)贊助舉辦的2024亞太患者創新峰會(APPIS Summit)於3月19、20日登場,在線上結合實體活動形式下,台灣共有13個病友團體、40人參與,且有40多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政策制定者、學者、病患倡議團體以及健康產業代表,針對健康識能、健康政策形塑,以及數位健康與溝通等三大主軸進行演講分享,其中更包含台灣大學臨床藥學研究所蕭斐元所長、罕見疾病基金會陳冠如執行長、癌症希望基金會倡議發展部蔡士敏主任等台灣講者。 台灣諾華總裁麥芳蘭(Fran Milnes)致詞時表示:「在諾華,我們始終秉持病患至上。過去三年透過『諾華患者創新和解決方案聯盟暨合作夥伴計畫(APPIS)』,我們推動了在台灣加速創新治療可及性的政策討論。今年,來自台灣的講者們向來自亞太、中東及非洲地區的病友團體代表分享病患如何貢獻真實世界數據,幫助醫療決策的制定能夠真實反映病患價值,我們感到與有榮焉,我們相信這些討論將推動有意義的病患參與和促進與各方關係者的合作,進而確保病患的聲音更有影響力。」 醫療科技評估機制,病友參與備受重視 因應醫療科技快速發展,病患對於新醫療科技、新醫療服務及新藥物之需求增加,健保署成立「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Center for Health Policy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CHPTA)」且於今年1月1日開始運作,開啟國內醫療科技評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的新紀元,也讓台灣成為亞太區少數將病友參與正式納入醫療科技評估機制的國家。 台灣大學臨床藥學研究所蕭斐元所長表示,台灣近年醫療科技評估已有病人意見參與的機制,自2015年至2024年2月,於藥品共擬會議附錄公開之病友意見案件約70件,其中60%為癌症藥品;而病友意見會前會舉辦場次與參與人次也有增加的趨勢。今年隨著CHPTA成立,病患團體皆期盼能與其建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且調查顯示病友團體希望開放參與的過程中,96%認為最重要是在專家會議階段參與病人意見的討論,71%希望正式成為共擬會議成員;其他期待也包括新藥提送HTA評估時即納入病人專家參與討論、針對醫療科技評估(HTA)結果報告提供意見反饋。 提升病友參與的能力 英國NICE培訓制度可借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賦權之外,賦能病患參與討論與溝通的能力,讓病患的聲音可以更有系統、有效率地納入決策機制中,也成為病患團體關注的焦點之一。峰會中針對台灣13個病友團體代表進行調查,病人參與最需要補足的能力依次為了解技術性語言,如療效安全性、成本效益評估、財務衝擊;認識HTA的機制,例如評估流程、評估因素以及收集病人意見的方法學、提升證據可信度」。 調查也發現,87%病友團體認為目前的資訊或資源無法補足病友專家應具備的能力。對此,蕭斐元所長與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代表,在本次峰會中分享NICE(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原名為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的病人專家培訓機制做為參考。NICE是英國專責制定高品質健康照護治療指引與提供政策建言的獨立組織。 APPIS創新合作 台灣病患意見案例分享 如何透過蒐集真實世界的病人意見,影響健康政策,促進藥物健保給付呢?罕見疾病基金會陳冠如執行長分享,台灣自2013年二代健保上路後,罕藥的健保給付率日漸困難,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P在2015年新藥問世,病友殷殷期盼健保給付的治療機會,因此基金會輔導協助成立FAP病患支持團體,調查與蒐集病患的意見和問題、研究疾病症狀、治療方式與用藥經驗等真實世界的資料,彙整報告提供給政府機關,加上舉辦記者會讓病患發聲、發動公共政策參與平台連署,得到健保署關注,特別邀請病團代表出席共擬會會前會分享意見。而經過基金會與病團的合作,新藥終於在去年通過健保給付,實現病友改善生活品質的病症的希望。 除病患意見參與之外,台灣在病人教育方面也引領創新,癌症希望基金會在2023年榮獲APPIS創新者計畫支持,在本次峰會由倡議發展部蔡士敏主任分享基金會如何經由創新者計畫的支持,優化已開發的社群軟體Line衛教工具「血癌攻略」,透過分眾貼標與精準推播等功能,提供以病友為中心的個人化衛教資訊,讓病友免於在網路上茫然無助地尋找,而是可以很快速地得到正確資訊,安心地接受治療,邁向康復。此血癌攻略也更獲病友喜愛,其成功模式未來也有機會複製到肺癌、淋巴癌、卵巢癌、乳癌等4種癌症數位工具。 除了台灣醫療科技評估的亮點,今年APPIS峰會還邀請到澳洲脊髓肌肉萎縮症(SMA)協會創辦人暨Advocacy Beyond Borders全球傑出貢獻事務負責人Julie Cini,分享真實世界的病友數據如何影響健康政策的形塑;澳洲神經內分泌腫瘤協會首席執行官Meredith Cummins分享病患自我倡議的成功經驗。 「患者創新與解決方案聯盟與合作夥伴關係平台(The Alliance & Partnerships for Patient Innovation & Solutions,簡稱APPIS)」是由諾華(Novartis)資助成立,以消弭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存在的健康差距為目標,分為「亞太患者創新峰會(APPIS Summit)」、「APPIS創新者專案」和各國在地的「APPISx計畫」。平台計畫已邁向第四年,迄今有來自60多個國家、2000多人參與交流,並就患者創新和解決方案展開合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