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國際老人日前夕 佳格食品集團發佈「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

國際老人日前夕 佳格食品集團發佈「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

在國際老人日前夕,佳格食品集團發佈「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由佳格食品集團媒體發言人王馨敏、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理事長方荷生、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老五老基金會北區區長王淑芬,宣示共同守護弱勢長者的營養健康!佳格宣佈將捐助2.2萬罐物資,作為弱勢長者日常供餐外的營養輔助,同時協助三大社福體系招募志工。記者會現場邀請「以愛樂活」年度公益大使-齊豫現身分享資深志工服務經驗、鼓勵健康長者加入社福機構行列、共同達成在地安老、營養安老。 超高齡社會挑戰:低收入戶長者再創近10年新高、邊緣戶長者也急需資源 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最新統計低收入長者登錄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弱勢長者在原生社區的安穩度日成為重要議題!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表示,以弘道為例,長者關懷對象包括中低收入戶、低收入戶、邊緣戶及孤獨長者,邊緣戶同樣經濟弱勢卻無苦政府資源,更需要社會關懷。 「平常就是有一餐沒一餐的,之前連講幾句話都很喘。」65歲吳姓獨居爺爺就是典型的經濟邊緣戶,房租水電與醫藥開銷,早已把爺爺的儲蓄消耗殆盡,在家會盡量不開燈;因為總是省吃儉用、缺乏營養,曾經中風與心臟疾病的身體連講幾句話都很喘,直到成為弘道關懷服務對象,情況才逐漸改善。弘道執行長呼籲,邊緣戶長者雖然因為種種因素無法取得中低收入戶資格,但也同樣非常需要關照。 佳格首度發佈社福機構調查 呼籲關懷弱勢長者三大現況 199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每年10月1日為國際老人日(又稱國際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旨在全球面臨老齡化的趨勢下,保障長者的基本人權。佳格在國際老人日前夕,首度發佈「台灣弱勢長者營養補給現況調查」,期盼了解第一線社工督導的服務現況;透過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及老五老基金會,進行全台105個社福據點填答,三家社福單位照護對象,涵蓋全台4,960位弱勢長者,調查結果發現,有三大現況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 現況1 弱勢長者有一餐、沒一餐?現況是「平均兩天、才有一餐」 「有一餐、沒一餐」是飲食資源不足的形容詞,但台灣弱勢長者的營養問題,可能更嚴重!此次受訪社福據點中,每位長者平均每月供餐次數為16.8次,換算約為「每兩天、供應一餐」,84%社工督導表示,這些餐食供應,是部分、甚至是全數弱勢長者最重要的三餐來源。 現況2 受訪機構表示超過六成弱勢者有飢餓經驗、過半數餓到疲累或不舒服 高達63%社福據點表示弱勢個案一個月內曾有飢餓經驗、甚至有56%社福據點認弱勢案例餓到疲累、不舒服,營養是長者維持健康的關鍵環節,良好的營養供應,甚至可以避免疾病臥床風險、降低醫療負擔。此數據也突顯了供餐外,弱勢長者也需要營養物資做為補充品,才能達成在地安養。 現況3 社福機構有人力、物力雙缺危機,近八成機構志工人力短缺 社福機構要能穩定提供營養照顧,物資與人力同樣重要。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理事長方荷生表示,為了增進物資流通、讓物資即時抵達,需要透過全台五個倉庫接力運送,但即使到當地據點,不少弱勢長者仍沒有出門領取物資的能力、需要志工送餐與關懷,越是偏鄉、交通不便地區,志工協力越是不可少。 然而,台灣社福機構卻面臨著物資與人力的「雙缺危機」!90%社福據點均認同志工是社福機構的重要主力,但卻仍有78%社福據點表示還需要長短期志工支援,顯示志工人力匱乏。老五老基金會北區區長王淑芬以自身組織為例補充,50歲以上健康長者志工佔七成、63歲以上更佔全體志工的五成,不僅志工面臨老齡化趨勢、社福機構平日忙碌作業更難進行系統性的志工招募工作。 以2.2萬物資與志工招募推動營養安老 公益大使齊豫現身分享志工經歷 有鑑於社福機構的需要,如何號召健康樂齡族人力成為志工,為社福機構注入人力、達成老老照顧,成為佳格「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的首要任務。「以愛樂活」公益大使齊豫,今日現身細數自身豐富的志工經驗,同時表示因為現在空閒時間變多,演唱會行程之餘擔任志工,不僅可以創造利他的社會氣氛、對自己而言也能感受到助人後的滿足感,「擔任志工」真是閒不下來的資深青壯年的好選擇!。 佳格食品集團媒體發言人王馨敏表示,佳格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分別從蛋白質、鈣質、葡萄糖胺等長者營養需求下準備物資,今年度將提供總計2.2萬罐營養補充品、以分批供應的方式提供社福機構運用,供應對象不限中低收入戶或邊緣戶,盼以營養輔助社福體系,幫助弱勢長者在地安老。此外,佳格也與社福機構合作,巡迴全台舉辦「營養志工」教育訓練,讓志工透過營養知識,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 由於志工人力也是不少社福單位需求缺口,佳格今日更宣布即日起到11月底前,將協助三大社福機構招募超過425位志工員額缺口!工作期程涵蓋短期與長期,工作內容不限於電訪關懷、備餐送餐、物資整理等,尤其鼓勵健康有餘力的樂齡族群加入,可查詢就近的社福據點、奉獻心力,查詢網站:https://seniorcare.sfworldwide.com/ 【佳格「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公益大使齊豫公益廣告】:https://youtu.be/3uYWiQ-LjT4

生命之窗首播《這一刻,得來不易》紀錄片 鼓勵等待的病友一個都不要放棄

生命之窗首播《這一刻,得來不易》紀錄片 鼓勵等待的病友一個都不要放棄

「我相信只要堅持,就可以看到改變。」今年初健保擴大原本SMA藥物的給付對象,並且將2種新藥納入給付,本身也是SMA患者的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李怡潔理事長,聽到病友陸續傳來被核准使用,且漸漸找回運動功能的好消息,滿心感動,也希望透過協會新發表的《這一刻,得來不易》紀錄片,感謝各界的支持,同時鼓勵尚在等待治療的300多位病友,一個都不要放棄! SMA(全稱為Spinal Muscular Atrophy,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由於運動功能逐漸退化,造成運動、坐正、爬行、走路等動作無法自理,嚴重會影響呼吸和吞嚥功能,甚至死亡。 為讓更多人認識SMA,且感謝大眾與健保對病友的支持,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推出《這一刻,得來不易The Moment》紀錄片,描述3名病友取得治療後,改變生命與全家生活的成果,並於今14日舉辦首映記者會,邀請健保署石崇良署長、健保署藥物共擬會代表陳昭姿主任、時代力量黨王婉諭主席、台灣民眾黨陳宥丞議員與張暐珩主任、罕見疾病基金會楊永祥副執行長、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吳榮達董事長、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臺灣病友聯盟吳鴻來理事長與陳韋翰秘書長、百萬YouTuber 77老大、資深媒體人羅友志等貴賓,共同鼓勵SMA病友追逐平凡夢想,堅持不放棄! 石崇良署長:讓每個病人都有活下去的機會 不同於其他罕病藥物,SMA藥物不僅能延緩病況退化,還可以停止惡化,甚至改善症狀。李怡潔理事長表示,這帶給醫療科技非常大的震撼,也讓醫界相當驚訝。全台灣SMA病友約400人,雖然自己也是未符合健保給付的300人之一,但只要看到有病友獲得健保治療就「覺得感動」,感謝社會各界願意瞭解、願意支持,進而帶給SMA病友一個「幾乎不敢想像的奇蹟」;未來也盼望健保規定再放寬,讓更多病友有治療的機會,翻轉人生。 健保今年4月起放寬SMA藥物給付後,超過20名病友獲得治療。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生命無價,讓每個病人都有活下去的機會」,縱使罕病患者的醫療費用高,但為讓有限的資源達到合理分配,健保秉持照顧弱勢的精神,在兼顧醫療人權、公平正義與社會倫理等考量下,政府一定全力支持罕病患者延續生命的醫療所需。 別人感冒喝水就好!李怡潔SMA沒力氣咳嗽,引發肺炎住院一個月 SMA帶給病友的身心折磨超乎常人,李怡潔理事長以自己為例,之前家人陸續感冒,喝喝熱水、多休息幾天就恢復健康,但自己卻連續咳嗽一個月,也無力將痰咳出,肺部積痰太久導致肺炎,被送到醫院急診,檢查血氧濃度降至80%(正常值為≧95%),因此立即安排住院治療,一個月後才返家。而這樣危急的情況,其實是SMA病友的日常,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療。 健保藥物帶給SMA病友人生新希望 SMA過去無藥可救,但目前共有3種藥物獲得健保有條件給付,其中就讀幼稚園的妍榛小妹妹、今年30歲的黃彥禎與進入不惑之年的插畫家鄭鈴,都是獲得健保治療的幸運者。 妍榛小妹妹於1歲左右確診SMA,從不會爬、不會四足跪,到接受治療後可以上學、自己走路、換衣服,妍榛媽媽開心地說:「曾經的我,根本不敢想像女兒可以獨立做這麼多事!」黃彥禎自25歲開始完全沒辦法站立,今年5月等到健保藥物治療、漸漸找回肌肉的力量後,激動地表示,希望在持續的治療和復健下,能讓身體狀況更好,也能減輕家人的負擔。 而從國一開始就需要輪椅代步的鄭鈴,喜歡用色彩繽紛的插畫傳遞快樂,但眼看著時光一點一滴流逝,自己的力氣越來越小、手腳漸漸不能移動,難免感到無助,直到治療才找回一些力量,可以嘗試多種運動,也能如願玩打爵士鼓。她說,「咚咚咚」低音鼓一聲聲震動到身體裡面,就像是心臟幫浦,為SMA人生注入希望的聲音。 關懷SMA病友《迷霧前行》巡迴放映暨座談會9月起跑 記者會中除了首度播映《這一刻,得來不易》紀錄片,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也預告推出《迷霧前行》紀錄片,串連過去4支SMA家庭影片的未播出片段,傳遞SMA家庭對抗疾病的艱辛、團結、堅持與毅力,進而幫彼此加油打氣。《迷霧前行》紀錄片預計9月21日起於北中南三地舉辦巡迴放映暨座談會,也歡迎大眾一起踴躍報名參與。

睡前膠帶先黏臉面、向蛇魂磕頭求饒 異膚工程師嘆:正確學習異膚很重要

睡前膠帶先黏臉面、向蛇魂磕頭求饒 異膚工程師嘆:正確學習異膚很重要

今年28歲的工程師「小杰」在國中時確診異位性皮膚炎,但因當時醫藥資訊較不普及,試過用洗面乳狂洗臉、封箱膠緊貼臉皮再睡覺,也曾聽信乩童向附身的兩條蛇亡魂磕頭道歉,結果往往導致症狀加劇,最嚴重一次甚至因手指皺褶處搔癢疼痛、流湯流水,影響日常生活,住院治療一週才返家。幸好,後來小杰積極瞭解異膚,進一步申請健保標靶藥物治療,才找回健康皮膚。 響應世界異膚日 病友協會「異膚小學堂」線上課程 每年9月14日是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響應今年主題「If You Only Knew但願你能知道」,特別推出「異膚小學堂」免費線上學習課程,以「治療型衛教TPE(全名為Therapeutic Patient Education)」為核心,邀請國內6位皮膚科名醫拍攝學習影片,期待透過認識異膚、保濕與照護、局部治療、全身性治療、飲食與生活保健、身心調適等6大面向的專業解說,幫助病友與照顧者對異膚有更多的認識,進而長期穩控異膚、減少復發。 6大皮膚科名醫,包括:臺大醫院朱家瑜教授、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楊靜宜主任、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俞佑主任、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黃毓惠副教授、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部陳奕先醫師、賴柏如皮膚專科診所賴柏如醫師。 異膚治療新觀念!認識「治療型衛教TPE」 什麼是治療型治療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解釋,治療型衛教可以幫助病人獲得或維持、用最佳方法應對慢性疾病的需求技能,其內容涵蓋一連串有系統的活動,包括心理社會支持、讓病友充分理解自己疾病與照護方式、在醫院會進行的處置程序,以及對待健康與疾病的較適合作為。 朱家瑜教授本身也是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他進一步說明,治療型衛教是醫病共享決策的基礎!相較於過去病人被動式接受治療方案,治療型衛教的目標是希望病友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可以同時瞭解使用該項治療的原因、目的、好處,包括日常照護在內的注意事項。2020年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異位性皮膚炎診療共識,建議將治療型衛教納入第一線治療計畫的選項。 國際皮膚炎理事會(IEC, International Eczema Council)也在2021年發表立場書,內容提到97.5%專家認為治療型衛教應納入異膚照護計畫中,8成專家表示會常規使用單張、影片與教具等治療型衛教工具,並且強調病友若出現治療失敗、懼怕類固醇、經濟或精神壓力大、需要系統性治療與缺乏動力等情況,特別適合治療型衛教。 朱家瑜教授表示,國際多份研究文獻也顯示,不分兒童或成人,相較沒有衛教者,接受治療型衛教的異膚病友,在病灶面積與紅腫發炎狀態、搔癢及睡眠影響程度和生活品質等,都有顯著的改善,但同樣是未成年病友,年紀較大的病友異膚持續時間較久、症狀較嚴重度,接受治療型衛教後的進步空間也更大。另外,異膚照顧者接受治療型衛教,身心健康狀態、對醫療的信心、情緒應對壓力及對疾病的接受度等,也都有正向的效果。 「異膚小學堂」開課了!內容專業又實用,減少病友冤枉路 「異膚小學堂」已正式上線,開放所有民眾加入學習。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特別呼籲異膚病友與照顧者踴躍報名,一起透過學習,落實「就醫要做到、用藥要用到、照護要知道」,共創「病人好、家屬好、社會好」目標。前100名完成課程與隨堂測驗滿分者,都能獲得一份精美禮物。網址:https://reurl.cc/3eDmzV 知識就是力量!前述異膚病友小杰目前在健保標靶藥物治療之下,疾病獲得穩定控制,但得知異膚小學堂的消息,迫不及待上網看完所有影片,並且取得結業證明。小杰分享,課程內容涵蓋清潔用品與乳液的選擇、衣物材質、洗澡水溫與飲食等議題的說明,豐富又實用,也刷新了自己原有的異膚照護觀念,像是最愛的木瓜、菠菜與鳳梨,都屬於容易誘發或加重異膚的高組織胺食物,用中性洗碗精洗手比肥皂更不傷皮膚等,收穫多多。 家有異膚大學生的阿龍媽媽也分享上課心得。「阿龍」去年在COVID-19疫情期間染疫,潛藏的異膚突然大爆發,全身除了屁股,頭臉頸部、前胸後背及四肢都出現流湯脫屑的症狀,幾週後篩檢結果陽轉陰,異膚症狀卻不見好轉,想申請健保標靶治療才發現原就診院所無法提供協助,只好又轉到其他醫院,重新經歷半年的傳統治療流程,前陣子才被核准使用。 因此,阿龍媽媽最近在「異膚小學堂」看到健保申請辦法後感嘆「相見恨晚」,要是早點知道健保申請流程資訊就不用讓孩子多受折磨、白費時間,但她也謝謝協會推出充實又專業的衛教影片,讓更多人可以知道瞭解異膚、如何治療與照護異膚,而不是像之前的她一樣,因為不夠瞭解,跟著孩子走了很多冤枉路。

呼吸照護不中斷,輔醫攜手新泰醫院守護大新莊

呼吸照護不中斷,輔醫攜手新泰醫院守護大新莊

82歲陳老先生平時身體硬朗,在模型工廠製作各種大型機械模組,但在陳爺爺感染新冠肺炎後,因為嚴重肺炎導致呼吸衰竭插管使用呼吸器,於是在輔大醫院開啟一段對抗疾病的艱辛旅程,經歷漫長的治療,輔醫優質的照護團隊,由內科加護病房、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偉倫帶領護理師、呼吸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藥師、關懷師的跨領域團隊,每日規劃擬定呼吸訓練及復健運動,幫助陳爺爺脫離呼吸器。但陳爺爺仍因心肺衰竭合併腎功能退化暫時無法脫離呼吸器,在病情穩定後,輔醫配合健保局「呼吸器依賴患者整合性照護試辦計畫」,安排陳爺爺轉至外院慢性呼吸照護醫院。 在準備事情皆完成後,陳先生的女兒向醫護人員表示,「爸爸說很久沒回家,很想回家,即便只有10分鐘也好,能不能趁這段時間回家看看」,劉偉倫主任及醫事組長曾淇瑋始規劃陳爺爺圓夢計畫,在轉往慢性呼吸照護病房的途中,在醫護人員的陪伴下,回家稍作停留。許久未回家的陳爺爺回到家後表情難掩激動,太太及女兒們圍繞在旁邊鼓勵陳爺爺:「爸爸,你要有信心、要加油,早點好起來,我們都在家裡等你回來!」,最後在女兒及醫護人員的陪同下,順利抵達慢性呼吸照護醫院。 圓夢後輔醫持續追蹤陳爺爺狀況,陳爺爺轉到與輔醫合作的新泰醫院慢性呼吸照護病房,雖然還沒完全脫離呼吸器,但陳爺爺開始做發聲練習及床邊復健運動,家人們時常去探望鼓勵陳爺爺,希望陳爺爺能早日脫離呼吸器回歸原來的生活。短暫回家30分鐘對陳爺爺及家人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女兒感激的說:「謝謝你們實現爸爸的願望,再多的言語都無法描述我們心中的感動,很感謝上天讓我們遇到這麼溫暖的團隊!」 曾淇瑋組長表示,像陳爺爺這樣氣切後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人,民眾常有迷思認為是拖時間折磨病人,病人整天躺在床上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鬱鬱寡歡的等待生命倒數,家屬也陷入自責的情緒,覺得愧對親愛的家人。照顧使用呼吸器病人,呼吸治療師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像陳爺爺這樣的病人,在呼吸治療師跨團隊與物理治療師合作執行復健運動,包含肺復原上下肢運動、床邊及下床站立運動等等;與語言治療師與營養師等職類合作,進行發聲練習及吞嚥訓練,即便暫時無法脫離呼吸器,也能保有一定生活品質。良好的照護成果當然不是單一團隊的功勞,輔醫長期推動區域聯防建立綠色通道,新泰醫院亦是輔醫最好的夥伴之一,也因此共同編織了病人的急性與慢性的醫療網絡,守護大新莊居民的每口呼吸,呼吸治療師Can Help! 劉偉倫主任指出,政府推動安寧緩和療護超過10年,安寧緩和療護的意義是為了讓人們在生命最後的旅途中,圓滿的走完這趟旅程,讓彼此不再有遺憾 醫師除治療生理病痛外,更重要的是關懷撫慰拯救心靈,才是完整的身、心、靈全人照護,當聽到家屬有想幫病人完成心願,在能力範圍內,絕對竭盡所能的幫忙。 輔大醫院位處新莊、五股及泰山中心,落實醫療分級,發展急重難癌,推動區域聯防,收治多位外院使用呼吸器病人,藉由完整的垂直式照護及橫向互助合作網,擔任鄰近醫院的最佳後盾,強化醫療互助網,守護新北市民的健康。也期許輔醫能成為一間「有靈魂的醫院」,開院至今幫助多位病人完成心願夢想,以最動人的方式,用力地在人生每個階段努力著,善盡醫療傳愛、全人照護、社會關懷,是輔醫的責任與使命。

響應2023世界病人安全日 !臺灣病友聯盟呼籲  病人安全需要病人參與

響應2023世界病人安全日 !臺灣病友聯盟呼籲 病人安全需要病人參與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9月17日為世界病人安全日(下稱病安日),今年倡導主題為「病人安全需要病人參與」,為響應世界病安日,臺灣病友聯盟(TAPO)13日舉辦「2023世界病人安全日記者會」,邀集衛福部醫事司、健保署兩大主管機關,以及醫師公會、藥師公會、護理師護士公會、醫療改革基金會、藥害救濟基金會等重要醫療相關單位,共同呼籲倡導病友安全。臺灣病友聯盟吳鴻來理事長表示,每個人都可能會有面臨到病痛折磨的時候,希望大家可以一同來關心病友的權益。 病人安全需要病人參與 TAPO秉持自2016成立以來的初衷,強調在醫療及健保體制內病人有三項重要的權利:知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及參與的權利,病人參與也是落實病人安全的重要關鍵。而病人參與,除了病人本身,也能擴大到病人家屬、照顧者等,都能貢獻重要的觀點,讓我們的健康照護體系更為完善。 今年病安日的口號為「提高病人發言權」,期許與今天出席的與病友關係密切的各界夥伴攜手合作,重視病人參與,以守護病人安全。也希望呼籲社會大眾,你我都可能是病友或病友家庭中的一員,因此我們要主動積極參與照護,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權益睡著。 WHO:病人合作參與自身醫療,可顯著提升安全性、滿意度和健康結果 衛福部醫事司呂念慈簡任技正指出,一個病人的健康照護過程中與醫療體系各方息息相關,病人安全的提升有賴各界共同關注與努力,衛福部自民國93年即訂定每年10月第三週為病安週,倡導提升病人安全,嗣後響應國際病安日提前至9月17日,並舉辦相關衛教與宣導活動,對病人安全相當重視。近年醫事司持續推動醫病共享決策,由病人參與的觀點出發、了解病人的個別情況,讓治療方案更符合病人的期望和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還可以增強病人的信心和參與感,亦有助於醫病關係的和諧,使大家更好地應對疾病的挑戰。 「醫療不僅僅是治療疾病,更是一個關懷和保障生命的過程。」,醫師公會全聯會蘇育儀副秘書長表示,自105年開始推行醫病共享決策,醫師不只是單方面向病人提供治療建議,而是與病人一起討論治療選項、風險和好處,以幫助患者做出符合其價值觀、偏好和目標的決策。我們相信,只有將病人的聲音納入醫療決策的過程中,才能更全面地瞭解他們的需求,強化患者的自主權和參與感,進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醫療政策。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林綉珠副理事長提及,護理師早已參與並在醫病共享決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護理師會積極了解臨床各種治療選項的優缺點,並用心幫助病人做出符合其偏好的最佳醫療決策。此外,病人安全也與護理人力息息相關,根據美國賓州大學護理學院教授艾肯(Linda Aiken)研究,護理人員每多照顧一位病人,外科病人於入院30天內死亡機率增加7%,護理人力會直接影響病人的存活率,為保障病人安全應維持一定之護病比。 提高病人發言權,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保健體制 醫改會林雅惠執行長表示,制定「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保健體制是WHO、國際病友聯盟(IAPO)及二代健保法中一再強調的基本精神所在,病友作為醫療服務直接使用者,最深知其中甘苦。醫改會甫成立便調查民眾就醫前十大關心的醫療議題,歷經多年努力,現在的民眾就醫可以取得就醫費用明細、清楚的藥袋標示與全本病歷等。此外,如何讓民眾聰明就醫,啟動公民意識與自發力量參與守護醫療品質,也是需要各界長期攜手努力的目標。 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認為,目前病友代表在健保重要決策會議的參與仍有所不足,在決定藥物是否納入健保給付的「共同擬訂」會議中,僅有2名病友列席,並非正式代表,在會議權利的行使上仍有落差;決定健保費率與總額的「健保會」,在39名的委員中,僅有一名抽籤取得席次之病友委員,以致病友的聲音容易被漠視。主管機關應規劃一個更穩定、更健全的病友參與制度,重視病友聲音,真正落實「以病友為中心」這樣一個全球共通重要目標。 癌症希望基金會嚴必文副執行長提出,現行病友意見表達時間點值得再討論,在表達之前專家會議已完成藥物給付建議,供共擬會討論,病友意見難以發揮實質影響。政府應參照英、澳、加等領先國家做法,在醫療科技評估就納入病友意見,包含其後的專家會議跟決定給付的會議也都要有正式病友代表參與討論及決議。今年健保署因考察英國癌症新藥基金,與英國NICE合作,更應該效法其以病人為中心的精神,提升病友參與及擴大意見的蒐集範圍與影響力。 用藥安全 你我把關 藥害救濟基金會陳文雯執行長認為「用藥安全」是維護病人安全重要的環節,從多年的經驗與研究來看,其實很多嚴重藥害的發生,是可以事前預防的,基金會成立 20 年來秉持著「許民眾一個用藥安心的承諾」的信念,致力提升民眾對於就醫用藥的「醫識能.藥識能」,提供民眾正確的訊息,使病人及家屬有能力積極參與自己的健康照護,並進而提高病人安全。 藥師公會李懿軒常務監事認為在病人的療程參與上,資訊的透明化是首要之重,藥品資訊透明與用藥安全息息相關,病人從診斷、確認治療目標、接受處方箋、服藥、療效追蹤等一切療程階段,必須對於相關資訊有深刻的了解,才能跳脫被動地接受指示,擁有更大的發言空間,排除相關疑惑,並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重要性,為恢復健康做出更積極的行動。 TAPO吳鴻來理事長指出,穩定的藥物供給是用藥安全的基礎,今年初我國缺藥情形惡化,民眾在社區藥局未必能取得所需藥物,必須四處奔波或前往大醫院就醫,違反了分級醫療的初衷。衛福部隨後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但基層缺藥問題仍時有所聞。而如今全球缺藥風波持續延燒,美國官方也證實缺藥已達數月,除了止痛藥,就連癌症藥物、抗生素都陷入危機;義大利曾短缺3195種藥物。面對如此挑戰,台灣又屬於市場小、健保核價低的國家,恐怕會受到不小衝擊,懇請衛福部對缺藥提出更積極的對策,讓病友免於治療用藥中斷之苦。

四成清醒時間都在使用3C ?上班族晶亮問題刻不容緩 日常養護很關鍵 !

四成清醒時間都在使用3C ?上班族晶亮問題刻不容緩 日常養護很關鍵 !

現代人生活已完全被3C產品制約,不僅工作使用螢幕,也不放過下班時間追劇、玩遊戲,根據國外科技網站《Electronicshub》最新統計各國「螢幕總時數」排行:台灣的「低頭族」每天平均要花7小時14分鐘在螢幕上幾乎占清醒時間的四成左右,晶亮負擔不容小覷。再加上生活忙碌、外食營養攝取不均,深受「乾」苦困擾的民眾越來越多。 有鑑於此,在葉黃素品類獨佔鰲頭的保健領導品牌「白蘭氏」,繼2019成功上市適合學童日常晶亮保健的葉黃素精華凍,2023宣告推出重磅新品「強化型」葉黃素精華凍,添加水亮升級配方「智利酒果」,大幅提升晶亮舒適!白蘭氏三得利行銷協理龔真慈指出:「晶亮養護需求逐年攀升,帶動葉黃素成長動能,瞄準新世代『 3C重度依賴』、『熱衷新潮流』的屬性,白蘭氏期望藉由新品的創新配方與口感優化,打造美味、水亮、便於攜帶和分享的『凍』感保健風潮。」此外,更力邀『新一代男神』林柏宏擔綱品牌代言人,借重其健康、陽光又時尚的形象,強化新品「水亮舒適,一起晶采」的關鍵訴求。 空汙、彩妝、少休息 成了壓垮晶亮的稻草 ! 眼科醫師王孟祺建議:「防微杜漸、適時養護」是王道 針對晶亮議題,珍世明眼科診所王孟祺院長也分享臨床觀察,「門診中有越來越多的民眾因此前來尋求解方,年齡分布也有年輕化趨勢,不僅是上班族的頭號公敵,更已成為門診中常見問題。」而細究背後原因,除了常見的空汙問題和空調乾燥環境,女性常用的彩妝、假睫毛、長期配戴隱形眼鏡,都是潛在威脅因子;加上工作忙碌缺乏休息,日積月累,「乾」苦危機一觸即發。 若想要從根本做起,王孟祺院長建議,根據臨床研究,每日攝取六毫克葉黃素可以有效保護晶亮,也可經由補充攝取Omega3脂肪酸,或是富含強抗氧化劑的莓果的保健品,來幫助晶亮,從日常維持晶亮防護力。 營養師余朱青力推花青素「超級英雄聯盟」成員-智利酒果的水亮秘密 ! 提到日常養護補給,在耳熟能詳的葉黃素、玉米黃素、蝦紅素等等成分之餘,朵薇診所首席營養師余朱青亦提及近期火紅的新興成分:「智利酒果則被奉為歐美保養聖品,含有高量的花青素,可說是花青素的『超級英雄聯盟』,幫助營養補給,維持健康。」 另外,針對上班族常見的晶亮保健迷思,余朱青提出呼籲:「營養成分適量補充為宜,過多攝取容易造成負擔,根據自身生活型態、每日持續補充才是關鍵,建議消費者可以選用好吸收、好攜帶、便於攝取的劑型為主。」 白蘭氏強化型葉黃素凍  新增「智利酒果」水亮新配方  躍升上班族晶亮新首選 白蘭氏新上市的「強化型葉黃素精華凍」果凍型態便攜又美味,是上班族的晶亮新首選!其配方更大有講究,嚴選富含花青素的智利國寶-智利酒果,添加科學實證30毫克建議攝取量,幫助水亮舒適,亦添加維他命A,幫助維持在暗處的視覺、搭配5:1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比例,提供進階的晶亮養護力。

一個都不能放棄!罕病SMA紀錄片《迷霧前行》全台首映座談會

一個都不能放棄!罕病SMA紀錄片《迷霧前行》全台首映座談會

SMA(罕病脊髓肌肉萎縮症)是一種基因缺損導致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遺傳性罕見疾病;在台灣約有400多名SMA病友,每1千多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罹患SMA,依發病的時間及嚴重程度可分為四型: 第一型:出生6個月前發病,終身無法獨坐,常見進食及吞嚥困難、呼吸衰竭,若未獲得適當的治療,通常在兩歲前死亡。 第二型:6~18個月發病,可以獨立穩坐,但無法獨立行走。肌肉無力的嚴重度因人而異,可活到成年。 第三型:18個月~30歲發病,發病前可獨立行走,但發病後逐漸失去行動能力。常見脊柱側彎、因行動受限導致肥胖、吞嚥及咳嗽能力受影響。 第四型:成年後發病,輕微的肌肉無力,不影響運動功能。 吞嚥、呼吸與運動功能,都是一般人認為輕而易舉的舉動,但對於SMA病友而言,卻需要鼓起莫大的勇氣、耗費全身的力氣,才能獲得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 SMA早期幾乎無藥可醫,而隨著醫學科技進步,陸續有背針、口服藥物與基因治療等方式,但沒有政府的協助,高價罕病藥物對病友而言,依然遙不可及,直至2022年,台灣仍有92%的病友,無法取得健保給付用藥。2023年,SMA藥物終於取得拓寬給付機會,根據健保署官方估計將有近50%的病友可取得救命藥,然而,剩下的200位患者,依然只能用生命等待救命機會。 對此,社團法人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推出全新紀錄片《迷霧前行》,忠實呈現治療對SMA病友不僅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帶來了生命的希望,期望透過影片讓更多人看見SMA病友的真實生活樣貌與堅韌的生命力。 SMA紀錄片《迷霧前行》首映座談會,將於9月21日(週四)晚上18點30分至20點30分、升級會議中心-松江101館4樓(台北市松江路101號4樓)登場,現場除了放映紀錄片,更邀請自媒體創作者「好棒Bump」與SMA病友們深度對談,歡迎大眾一同報名參加,共同見證SMA病友追逐平凡的夢想,鼓勵更多SMA病友,一個都不放棄!  

當AI遇上視力矯正  E世代兒童角膜塑型新趨勢

當AI遇上視力矯正 E世代兒童角膜塑型新趨勢

科技的進步和3C產品在當代生活的普及,讓網路線上課程、數位學習增加,孩子們被潮流推入數位世界,伴隨著數位科技時代的困擾,卻是學童近視率總是居高不下,不當且過度使用3C產品的結果,導致開學才幾天,學童近視度數就大爆增。依據國健署2021年發布的《世界視覺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含近視、散光、弱視..等),國小一年級為26.2%,即每4位學生就有1位視力不良,隨後每年級都以6~9%迅速向上攀升,到了高中3年級,臺灣學生視力不良率已經高達82.4%,與鄰近國家相較,足足高了18%。 經常在社群網路上分享親子互動的人氣作家葉揚表示,現今科技已經佈滿整個環境,現代孩童必須與網路數位科技為伍,要完全避免3C的煩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桃園大學眼科李怡青醫師也補充:「近視的主要原因除了遺傳之外,『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更是導致這個世代近視率居高不下的主因。所以其實也不能全然怪3C,包括課業壓力太重、學才藝要看譜等,都是近距離的活動,也都應該被重視。」近視是疾病,不僅僅是戴眼鏡就好,如沒有控制平均每年會以100度速度增加,越早近視就容易變成高度近視,而高度近視患者得到黃斑部病變、青光眼、視網膜破洞或剝離等嚴重眼疾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很多。因此,如何在孩子使用科技產品同時照顧視力是家長在育兒上非常重要的課題。 葉揚分享到科技造成現代親子間的世代斷層,父母親應扮演好幫助孩子使用科技的角色,而不是讓科技取代陪伴 更有感於現代父母親應該要更懂得利用科技來預防近視的觀念,才能陪伴孩子一同面對接下來科技持續變化的世界。因為先生彼得就是高度近視患者,自己也深知戴眼鏡的不便,所以從小格外注重孩子的視力問題。像大兒子羅比就有固定在大學眼科檢查,也了解到因為科技的發展,從過去對於近視問題只能「發現問題,再解決」,到現在已經可以透過所謂的追蹤「遠視剩餘量」及「眼軸長」,更科學地幫助孩子未雨綢繆、預防近視。 李怡青醫師說,現在近視控制的方法也不斷在進步,除了過去常見的長效散瞳劑,現在有了各種不同濃度的藥水可以使用,讓孩子可以在盡可能低的副作用下,同時達到近視控制的效果。而臨床上行之有年的角膜塑型,也在科技不斷進步下,發展出了AI智慧驗配的新技術,以高科技的儀器精準分析角膜上10萬2千個點,透過大數據精密運算,3D全客製化專屬患者的個人鏡片,達到更高效率的驗配、降度作用。李怡青醫師分享,像是在最近門診中有個孩子,才13歲近視度數就達700多度,散光也有250度,配戴了智配角膜塑型後,兩周內第一次回診裸眼視力就達到1.0了,不用戴眼鏡就可以看得這麼清楚,孩子非常興奮,家長也很欣慰。 亨泰光學營運長吳冠漢說明,隨著科技的導入台灣技術專業不斷升級,在自動化精密的製造過程中,除了能夠確保鏡片精準度與訂製準確,以提供符合使用者的個人化鏡片。這款智配角膜塑型,使用的是超高透氧DK180、非球面的設計,配戴起來更透氧舒適。李怡青醫師也補充:「曾經有個比較敏感的小朋友,在評估的時候非常害怕,原本幫他試戴時都緊握著拳頭不斷說要拿下鏡片,後來透過AI智慧驗配,免試戴就可以拿到專屬個人鏡片,戴上後不但沒有掙扎,反而非常主動配合,回診的時候也非常開心地跟我說他現在都看得到街上的招牌寫了什麼喔!」 李怡青醫師提醒,若發現孩子有近視,家長們要盡快與醫師詳細討論,選擇合適的近視控制方式,及早介入控制近視,才能避免視力快速惡化,並降低併發症發生的機率。此外,定期回診更是視力保護的重點,家長應幫孩子建立完整的視力健康檔案,記錄孩子不同時間的視力、度數及追蹤眼軸長。更重要的是要讓孩童養成使用3C產品每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的習慣,並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如此才能逐漸顯現出控制近視的度數效果。

魚油怎樣吃才正確?醫:EPA+DHA 含量至少要符合「這」標準,補充才有用

魚油怎樣吃才正確?醫:EPA+DHA 含量至少要符合「這」標準,補充才有用

現代人普遍高油、高鹽飲食,加上3C不離身,補充魚油已經成為調節生理機能方式之一。魚油富含Omega-3,不僅能快速補充營養,還能幫助調整體質,因此適用各種族群。但專科醫師提醒,低濃度的魚油容易殘留雜質反而不利人體吸收好油,魚油要如何挑、如何攝取才正確? 專科醫師謝孟璇表示,魚油是成長代謝中很重要的營養素,其富含Omega-3可以幫忙銀髮族維持新陳代謝,也能協助孩童調節體質、提高學習力;至於現代人普遍外食與高壓的問題,更可藉由補充魚油促進循環、提升閱讀舒適。 EPA+DHA 含量至少84%以上為佳 不過,市面上魚油產品種類眾多,民眾要如何挑選?謝孟璇醫師說明,如果是屬於低濃度魚油不僅不純,也容易殘留雜質或變質油,而消化道能吸收的通道有限,當不好的油脂如飽和脂肪、變質油等佔據通道,就會導致好油無法被吸收。因此若想要補充魚油,建議要挑選總Omega-3濃度高的產品,EPA+DHA 含量至少84%以上為佳。另外,魚油的成分更要通過SGS等驗證,同時確認符合相關成分標準才是真正安全、健康的魚油。 近期市面有一款達摩本草Omega-3 rTG高濃度魚油EX,在品質和產品製作皆以高標準檢驗,原料、成品採雙重的逐批檢驗,嚴謹監控魚油品質,SGS和台美檢驗,針對塑化劑檢驗做原料成品雙重把關,確保重金屬、農藥、塑化劑等含量都符合標準;產品上市便獲得2023年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和連續2年Monde Selection特級金獎肯定。 此款產品使用來自秘魯野生小型魚種,生長在無汙染純淨海域,同時通過GOED、IFOS、FOS等3大國際組織認證,一粒Omega-3濃度達92%、EPA+DHA 含量則為84%以上。此外,以無人工添加物的方式讓產品不僅幾乎無腥味,更符合濃度標準、好吸收,透明膠囊也讓黃金營養看得見,對於氣味敏感、不擅長吞膠囊的人或孩童, 是補充高濃度魚油最佳選擇。 觀看更多:https://bit.ly/45vZrUm 

超「樂」聽力限制  聽損兒童獻上愛的樂章

超「樂」聽力限制 聽損兒童獻上愛的樂章

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以下簡稱兒慈)9日在國立高雄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辦「聽見貝多芬聽損兒童音樂會」。共有來自高雄、台南、屏東等地區,34位聽損兒童,演奏出14首精彩曲目。其中四位學員即將從兒慈畢業,他們從五歲加入兒慈一直到國小畢業,七年的時間靠的不僅是家長每周的接送以及老師的諄諄教誨,更是這些孩子們持續堅持、不放棄的努力和勇氣。 學習音樂對聽損兒真的很不簡單;每一個音符、每一個節拍,每一段旋律,都比一般人需要花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聆聽練習。 他們超越自身聽力限制,將站上舞台閃耀,為一路給予支持、陪伴的來賓,獻上最美妙的旋律,展現了聽損兒也能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美好。 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服務4~12 歲聽損兒童的免費音樂課程已二十多年。服務全省台北、桃園、台中、高雄、花蓮及台東地區,200 多名聽損孩童接受音樂律動訓練,今年更拓展了宜蘭地區。兒慈每三年分北、中、南區舉辦音樂成果發表會,提供聽損兒童展現自信的舞台與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