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口罩解封最怕「這部位」走鐘!沒變胖卻被說福態,醫美詢問增5成

口罩解封最怕「這部位」走鐘!沒變胖卻被說福態,醫美詢問增5成

疫情趨緩,不少人覺得總算可以鬆口氣卸下口罩,由於習慣戴口罩的安全感,不少女性的妝容或醫美療程多著重眼周,結果一拿下口罩發現雙下巴竟然溢出,瓜子臉變成福態臉!醫美診所表示,疫情期間民眾多注重上半臉像是抬頭紋、眼周療程,解封後,下臉部線條療程詢問度增加5成。 女性族群的雙下巴往往是大忌,最主要原因就是會讓人有「視覺體重增加」的錯覺,最主要就是肉肉的雙下巴會讓人看起來臉變大,僅管有種可愛福態感,但對臉部線條要求高的人來說,會認爲不僅會讓人覺得變胖,更讓臉型精緻度的下降。 長時間滑手機不知不覺下巴肉就溢出 德賢美醫診所院長邱盈峻醫師表示,造成雙下巴成因,主要有3個原因:脂肪堆積、老化鬆弛、天生結構。其中脂肪堆積為多數,但不全然是因為肥胖,像是現代人長時間低頭滑手機,即使是瘦的人也會出現雙下巴。由於民眾對於臉部線條的要求越來越高,近期解封之後,不少人轉而詢問下半臉部的線條療程,佔門診需求近5成。 邱盈峻說明,一般理想的下巴輪廓,是下巴與頸部線條成95°~120°夾角最佳,目前針對常見的脂肪堆積型雙下巴醫美療程,主要是採用消脂針來幫助改善。這是台灣研發製造的一種容脂注射劑,透過「去氧膽酸鈉」來破壞脂肪細胞膜及乳化脂質,讓脂肪細胞壞死,達到消滅脂肪的作用。壞死的脂肪細胞溶解後,會經由人體自然代謝作用排出體外,因此便能打造出下顎線條。 療程視個人需求大約進行2~5次,注射後會有些紅腫熱痛等現象,大約1週左右恢復,邱盈峻表示,療程期間要多注意不要戳揉患部,另外多補充水分,也能幫助凋零脂肪細胞代謝。 消費者有醫美需求要挑選合格的醫療院所 特別要提醒的是,消脂針要非常注意運送管道與保存方式,如果是未經主管機關核准的產品,很可能沒經過臨床研究證實效果,也無法確認藥品是否有受到外在因素產生變質。邱盈峻提醒,消費者有醫美需求,一定要挑選合格的醫療院所並經過專業醫師評估;施打前也可要求檢視產品,並確認是否有衛福部許可證與清楚提供來源供查詢,千萬不要因為貪便宜任意購買療程,不僅沒有效果,甚至導致健康風險就得不償失。

產官學攜手GOAL 50+ 控糖計畫再升級 擊退高齡化挑戰守護國家「心腎」

產官學攜手GOAL 50+ 控糖計畫再升級 擊退高齡化挑戰守護國家「心腎」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台約有221萬人罹患糖尿病,平均每10位就有1位是糖尿病患者。隨照護持續精進,糖尿病年鑑調查發現死亡率雖有下降,但75歲以上高齡糖尿病人數增加21%,40歲以下年輕族群發病率亦逐年提升至7.6%,顯見糖尿病已有高齡化、年輕化發展趨勢,不但增加未來多重慢病的照護需求,也提高透析、失能 的風險,患者的醫療經濟負擔更直接衝擊家庭與國家的經濟!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自2018年推動「GOAL 50」計畫,致力優化糖尿病及共病照護,並已達成第一階段卓越成果;2023年再提出升級版「GOAL 50+超越50」計畫,邀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以及台灣腎臟醫學會共同響應,期盼集結政府、醫界力量,從5大面向包含疾病識能、ABC控制、共病篩檢、精準醫療、糖腎跨科別共照等持續精進,領航亞太糖尿病與共病照護,守護台灣糖友「心腎」! 2000-2014年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慢性腎臟病人數倍增,無及早介入憂釀社會經濟問題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分享,一位70歲張姓伯伯自50多歲壯年階段即診斷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長年透過飲食與藥物控制血糖及血壓,但退休後因獨居煮食不便,血糖控制不佳,近來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未定期就診追蹤病況,導致血糖快速失控,直到兒女探望發現腳步浮腫,走路喘息症狀加劇才至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糖尿病已合併嚴重腎臟病變,未來恐需洗腎度日。兒女考量洗腎需有專人照護,將張伯伯送進安養院,長期的醫療與看護費用,也加劇了兒女的心理與經濟負擔。 黃建寧理事長進一步提醒,上述情況恐非單一個案,高齡化與病齡長期化將大幅增加患者共病風險;根據第2型糖尿病年鑑統計資料,2000-2014年間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疾病的人數明顯增加4倍;第2型糖尿病併心衰竭的人數增加1.9倍。此外,臺灣腎病年報指出,45.4% 新發透析患者主診斷為糖尿病、51.2% 透析患者合併有糖尿病,平均每2位透析患者,就有1位合併糖尿病;根據健保署111年度健保支出統計,急性腎衰竭及慢性腎臟疾病高達587億,而糖尿病緊追在後達402億,共病不僅增加患者醫療照護需求,也加劇經濟負擔,導致未來患者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糖友心腎及早儲存,樂齡生活不擔心 黃建寧理事長提醒,像張伯伯的案例未來將更加普遍。他進一步說明,儘管台灣糖尿病照護品質提升有成,整體粗死亡率下降16.8%,總住院率亦降低21%,然而75歲以上患者數量逐年增加外,多數第2型糖尿病患者更高達四成已罹病10 年以上。尤其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平均壽命增長,應及早守護糖友心腎,減少不健康的失能年數,幫助糖友留住樂齡好生活! 政府、學會共同響應GOAL 50+控糖升級計畫 提早介入、治療糖尿病心腎共病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推動「GOAL 50」計畫至2022年止,已達成55%患者個人化HbA1c控制、68%患者完成蛋白尿檢測、48%糖尿病慢性腎病高風險患者遵循國際指引治療(統計自「良程控糖保腎力計畫」中23家優質照護機構),來全方位評估患者共病風險等關鍵成效。 在衛教學會、腎臟醫學會夥伴的共同努力下,健保署於2022年正式推出「糖尿病與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鼓勵醫療院所組成跨疾病科別的照護團隊,至今已有超過500家醫療院所、約8.5萬名患者加入糖腎共照計畫,下一階段將積極招募13萬名糖友預防慢性腎病。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今年(2023)更進一步升級糖腎共照目標,於(6/6)啟動「GOAL 50+超越50計畫」,公布最新的控糖典範計畫目標,預計於未來5年間強化糖尿病患者心腎共病篩檢率、全國共病照護率,並持續推廣國際治療指引,提高以下五項目標超越50%: 糖尿病與共病識能。 ABC達標率: 糖化血色素、血壓、膽固醇三大指標控制達標。 尿液白蛋白與尿液肌酸酐比值(UACR)檢測率。 指引用藥遵囑率。 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計畫涵蓋率。 透過糖腎共照計畫減緩患者未來進入多重共病的狀況 黃建寧理事長表示,糖友應積極防治心腎共病以避免增加醫療照護與經濟負擔,糖友的「心腎」,便是國家的興盛! 期盼透過國健署合作,提升糖尿病腎病變(DKD)之篩檢與照護識能率;也將持續與健保署優化糖腎照護給付條件,爭取適當給付,減輕未來多重慢病照護負擔。 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糖尿病共病多,一年透析新發病人將近一半患有糖尿病,是造成國人腎臟衰竭的主要因素,因此糖尿病跨專科合作照護是相當重要的。希望能持續透過糖腎共照計畫,幫助患者在糖尿病前期,減緩患者未來進入多重共病的狀況。 健保快易通已超過1000萬人加入,將持續優化功能,將預計針對患者篩檢結果進行推播來提醒民眾,提升糖友共病識能。此外,糖尿病學會與糖尿病衛教學會、腎臟醫學會也會持續積極合作,延續三大學會之共同照護目標,強化衛教師照護量能提升病患自我照護與共病識能。 台灣腎臟醫學會吳麥斯理事長進一步說明,當患者進到腎病末期,療程的醫療耗材、回診交通也關係著國家整體環境,糖尿病共病照護除了幫助患者早篩早治外,還能進一步減緩國家環境汙染,達到永續發展、綠色醫療的目標,積極破解長期化、高齡化、心腎共病三大挑戰!

賦能在地產研團隊 簽署合作意向書加速mRNA研究 共創嶄新生醫未來

賦能在地產研團隊 簽署合作意向書加速mRNA研究 共創嶄新生醫未來

為加速mRNA研究,賦能在地研發團隊,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莫德納基因(Moderna Genomics)黃翊群總經理暨科學長、中央研究院唐堂副院長以及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於1日正式簽訂合作意向書,建立策略合作關係,同時宣告共同發起「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廣邀台灣優秀研究團隊參與評選,期望藉由台灣豐富的生物技術資源與新創能量,結合莫德納mRNA技術與及全球經驗,共創台灣生醫產業未來! 莫德納十年磨一劍 mRNA疫勢崛起 莫德納與中研院的合作意向主要為以下三個面向:一、建立臺灣mRNA創新研發平台,提供新創公司展示及交流機會;二、選定mRNA技術的前瞻性主題,共同提供資源以加速研發進程;三、提供團隊參與國際交流的機會,增加其國際化的機會。 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表示台灣以完善醫療體制,多元產業人才、科學家與研究機構,以及生技創新能量舉世聞名。與中研院的合作將有助發掘mRNA更多的應用可能,尋找解決全球面臨的醫療照護挑戰的創新解方,突破目前疾病預防及臨床治療疆界。 莫德納mRNA新冠疫苗研發的重要推手─莫德納基因黃翊群總經理暨科學長特地代表莫德納總部來台參與簽署儀式。黃翊群指出,生醫產業的培植需要長期投資,期待透過產研合作畫拋磚引玉,鼓勵更多台灣科研先進加入mRNA 研究領域、開發其無限應用潛力。 中研院mRNA研發能量看漲 中央研究院唐堂副院長分享,中研院在2020年底即組成首支mRNA疫苗研發團隊,並以藥品優良製造作業規範(GMP)的精神規劃建置核心設施─「mRNA先導研究設施」,以供應早期臨床試驗所需的mRNA疫苗,同時也積極延攬研發與技術的人才,加速發展mRNA技術,來應對已知及未知的疾病,「mRNA先導研究設施」預計今(2023)年底完成場域驗證,2024年開始接受產業及學研界小型試量產。 作為合作的第一步,且為了加速mRNA技術的發展、培植台灣生醫研究人才,莫德納台灣與中央研究院攜手共同舉辦「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徵案領域將針對以下五大治療領域: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免疫腫瘤(Immuno-oncology)、罕見疾病(Rare diseases)、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每組獲選團體/個人可以獲得新台幣50萬元整研究支持獎金,並能夠獲得莫德納台灣的一對一業師輔導機會。 促進雙方相關研究領域間的交流與合作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表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作為台灣生醫新創的搖籃,致力於協助研發團隊串接國內外資源。mRNA技術在全球生物技術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經歷了新冠疫情的考驗以及其他多個疾病領域的實驗後,本院與莫德納的mRNA技術日益成熟。這次的合作意向書將促進雙方相關研究領域間的交流與合作,幫助研究人才與國際上最新的生物醫學技術接軌,創造更多接軌世界舞台的機會。 2023年首屆計畫將於6月9日起正式展開,歡迎全國科研團隊踴躍參與提案,徵件活動將從活動公告日至7月31日下午5時整止。詳細競賽相關資訊會公布於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官方網站,歡迎有意願報名者上網查詢。

甜食導致掉髮?研究顯示落髮與含糖飲料攝取有關

甜食導致掉髮?研究顯示落髮與含糖飲料攝取有關

近日一篇國外研究發現:「男性落髮可能與含糖飲料攝取有關」,引起醫界的好奇與討論。生髮診所林敬恩醫師:「攝取過多的糖分會影響頭皮的健康還有營養,最後就有可能會導致落髮/掉髮;甚至是頭髮生長不出來的情形。」 糖尿病的原因不是糖吃多了 「珍珠奶茶」是台灣的國民飲料(風靡全世界)。喝「珍珠奶茶」喜歡全糖、半糖、微糖還是無糖?副總統賴清德說:「珍珠奶茶要喝『全糖』才夠味!」 林敬恩醫師表示:「全糖珍奶一杯大約700大卡左右,市售的全糖、半糖、微糖,其實糖份差距不大。若一天攝取的總熱量沒超過上限,喝『珍珠奶茶』也不怕胖。其實在醫院,有不少醫師和護理師沒時間吃飯時,也會叫杯珍奶放桌上;但全糖會加速維他命B的流失,若長期喝恐影響情緒穩定,也比較容易情緒暴躁。對於很餓的人來說,短期喝糖飲會有「Sugar high」(興奮感);但長期來說,比較容易情緒暴躁。」 中國清華大學於2023年1月發表在《營養學(Nutrients)》期刊(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Male Pattern Hair Loss in Young Men),發現喝過多含糖飲料會導致男性的雄性禿。在該研究中共招募了1028位年輕男性參與者並請他們做一些評估量表及飲食、飲料攝取的問卷。 研究參與者平均年齡是27.8歲,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受試者都有雄性禿。在更進一步仔細去分析可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可能造成雄性禿的原因非常非常多,但過去已經有許多研究表明,落髮、掉髮(包含雄性禿)有些可能跟基因有關係,有些可能跟染髮、燙髮這史有關,甚至也有研究指出落髮、掉髮可能會受到生活作息不正常或是相關的心理疾病所影響。然而,這篇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跟沒有落髮/掉髮(包含雄性禿)的民眾相比,有掉髮/雄性禿的參與者在平常攝取了更多高油且高糖份的食物,且每週平均喝了「4.3公升」的含糖飲料!這相當於6大杯的手搖飲! 注意日常飲食是不是糖分攝取過多 夏天快到了,台灣的手搖飲店隨處可見,但我們在日常飲食的部分就已經攝取蠻多的糖分了。所以,提醒大家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飲食是不是有糖分攝取過多的情形。 林敬恩醫師提醒:「民眾可能聽過很多衛生教育宣導,像是吃糖會增加我們新陳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這些疾病的風險,會讓民眾覺得這些都是中老年人的疾病,跟現在的自己沒有關係的錯覺。然而,這篇研究就是以年輕男性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範圍、研究限制),其實不論是什麼年紀、哪一性別的人(不論男性還是女性)而言,頭髮保護頭部避免受到傷害是非常重要;頭髮對於外貌的影響也非常大。所以,大家可能要更正視這個問題,過多的糖分不只會讓你身體不健康、造成慢性病,而且還會造成落髮、掉髮(包含雄性禿)。」  

領先全球!台灣產官學合作、首次提出糖尿病「精準衛教」新觀念

領先全球!台灣產官學合作、首次提出糖尿病「精準衛教」新觀念

台灣糖尿病就醫人數高達242萬,糖尿病共病多,其中心血管疾病及腎病變比例高、影響甚鉅。然而,每位患者狀況不同,如果能精準評估共病發生風險並及早預防,將有機會提升照護品質、也降低不必要醫療負擔。國際間對於精準醫療多仍停留在後期治療,而台灣領先國際、提出「精準衛教」新觀念,依據每位患者的病程、可能延伸的共病問題、嚴重程度進行分析,並給予相對應的衛教內容,期望能從前期預防、照護階段即可達到精準化! 國家衛生研究院、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於31日簽署「2025糖尿病精準衛教計畫」合作備忘錄,期待透過推動「精準衛教」,可以賦能照護團隊,並提升患者的自我照護意識,同時達到共病預防目標,讓臺灣糖尿病衛教體系更加完善,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糖尿病患者最需重視心腎病變!精準衛教新趨勢、助糖友及早預防共病風險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109年因糖尿病就醫人數已高達242萬,糖尿病共病多且影響深遠,國家衛生研究院許惠恒副院長分享,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也比一般人多出3倍。心血管疾病更躍升近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而腎臟病變更不容小覷、每三位糖友就有一位將衍生慢性腎臟病問題,因此,及早預防共病非常重要,長期不僅可減少整體病程花費,更能讓病患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即便是同一種疾病,不同糖尿病患者也會根據身體狀況而需要相對應的治療方式,精準醫療已是一大趨勢。國家衛生研究院司徒惠康院長表示,國際間在推動精準醫療時多著重於治療上,但其實前期預防衛教也需要因應患者狀況而更個人化,舉例來說,國衛院現階段正投入一款糖尿病共病預測平台的研發,運用數據計算、比較共病風險,以提供精準醫療照護模式。歐弘毅秘書長進一步說明,過往糖尿病患者需要兼顧腎心共病預防、可能得同時顧慮多面向生活型態調整與治療,但在精準衛教工具輔助下,可幫助患者預測不同共病的發生機率與順序,並且因應提早做好準備。 照護團隊賦能、病人為中心、共病早期預防 三面向邁向糖尿病精準衛教時代 配合精準衛教趨勢,國家衛生研究院、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臺灣阿斯特捷利康共同發起「2025糖尿病精準衛教計畫」,王治元理事長表示,本次計畫將會著重於三大面向的強化: 照護團隊賦能:精準化衛教工具的實際運用需仰賴衛教師的專業與投入,因此將會大幅提升衛教師於照護過程中的重要性,強化衛教師的角色,並促進跨團隊經驗交流。 病人為中心:精準衛教將改變過往照護觀念,除了更以患者為中心的個人化健康管理外,也將提升病患的自我照護能力,落實照護平權。 共病早期預防:精準檢測腎病變、心血管疾病等風險,針對共病擬定最適合的個人化預防、治療與照護方式,進而提升醫療效率與患者的生活品質。 王治元理事長表示,整體而言,精準衛教計畫將有助於個人化健康管理的落實,針對不同患者族群提供有系統且貼近需求的衛教資源外,也進而避免更多共病發生,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產官學跨界合作!共創糖尿病精準衛教新紀元 糖尿病照護需要各界積極投入,國家衛生研究院、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臺灣阿斯特捷利康於今(31)日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期待透過產官學合作,提升糖尿病患自我照護能力及共病預防,並且在與台灣政府政策接軌的推動下,擴大台灣良好照護品質的國際能見度。臺灣阿斯特捷利康長期深耕糖尿病治療領域,總裁Claudio Longo分享,公司向來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積極參與精準衛教與照護的推動,期待透過這次計畫,幫助更多患者及早預防共病、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為糖尿病衛教盡一份心力!

醫學美容集團致力推動台灣醫學美容專業與國際接軌

醫學美容集團致力推動台灣醫學美容專業與國際接軌

為持續協助台灣醫學美容產業與國際醫美趨勢與技術接軌,莫氏醫學美容集團近日特別邀請德國皮膚專科醫師、國際知名醫學美容講師Dr. Tatjana Pavicic及泰國曼谷大學醫院皮膚科副教授Vasanop Vachiramon來台參與學術研討會,並近距離與台灣醫學美容專家進行多場學術交流暨臨床指導工作坊。透過國際講師的經驗與觀察,分享風行全球醫學美容產業的自然美趨勢,並強調個人化治療及複合式療法應成為醫療團隊為求美者制訂治療計畫時的準則與方向。 醫學美容集團持續推動國際交流 引領台灣醫美產業向上發展 共創醫美未來進行式 疫情趨緩、國門解封後,各類型產業的實體學術交流終於不受疫情影響。莫氏醫學美容集團今年特別邀請兩位深耕皮膚與美容醫學領域的國際知名講者Dr. Tatjana及Pro. Vasanop於本月來台參與2023年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春季學術研討會,同時於台中及台北安排醫學美容學術交流暨臨床指導工作坊。在全球醫學美容趨勢下,國際講者不約而同強調自然美的重要性,並且需要看重每位求美者的肌膚狀況、問題與需求,可以妥善運用莫氏亞太全系列產品進行合併療法以擬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 Merz莫氏醫學美容集團台灣分公司醫療學術總監Dr. Teh Chong Beng表示,莫氏醫學美容自1908年創立以來,長期關注台灣醫學美容事業發展,持續推動產業技術更新。透過這次的國際學術交流機會,希望能提供台灣醫學美容團隊與人才新的見解與洞察,攜手打造台灣醫美的未來趨勢。莫氏醫學美容國際交流工作坊邀請多位台灣專業醫師參與,與會的台中/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總院長黃勇學醫師分享,非常感謝莫氏醫學美容集團長期對台灣醫美產業的貢獻,除了不斷創新,也強化醫美產業的安全性。定期邀請國外知名講師來台交流,分享國際趨勢與不藏私的手把手實作教學,相信對於台灣醫美人才專業度提升非常有幫助。 面部年輕化的國際共識 自然美成為醫美熱門趨勢 合併療法X個人化治療計畫讓你美的獨一無二 在面部年輕化的國際共識下,德國皮膚專科醫師、國際知名醫學美容講師Dr. Tatjana Pavicic表示,近幾年可以觀察到求美者對於美的定義已有很大變化,大家不再追求同樣的臉部線條,而是希望美得更自然。近年來,個人化治療計畫及複合式治療已逐漸成為國際醫美趨勢的主流,Dr. Tatjana很高興再度受邀來台與台灣醫學美容相關專家們交流互動,透過工作坊分享個人化治療計畫的國際趨勢與經驗,同時藉由莫氏旗下產品Radiesse晶亮瓷搭配Ulthera美國音波的See.Plan.Treat.工具來制定治療計劃,利用合併療法的運用技巧進行實作交流。 Dr. Tatjana進一步說明,每個人擁有天生的獨特樣貌,臨床觀察發現,隨時代改變求美者越發重視個人臉部優點及特色的強調,因此透過打造個人化治療計畫並滿足求美者多樣化地面部需求是相當重要的關鍵。醫美從業人員可善加利用不同產品與其特性,如透過Ulthera美國音波的儀器螢幕即時顯示求美者的皮膚層次與厚度,有利於醫師選擇合適探頭與決定治療深度,針對求美者多元地面部需求與問題,搭配純淨的肉毒桿菌素或皮下填充劑進行複合式治療。 亞太地區求美者注重肌膚細緻度 全系列產品提供醫師與求美者高品質醫學美容治療與體驗 來自泰國曼谷大學醫院的皮膚科副教授Vasanop Vachiramon表示,同樣生活在熱帶氣候國家,十分了解台灣求美者對於油性肌膚調整與毛孔或肌膚緊緻的需求,這些問題都能搭配使用莫氏亞太全系列產品,包括Ulthera美國音波、Belotero水無痕玻尿酸、Radiesse晶亮瓷來獲得解決。另外,儘管肉毒桿菌素(BoNT/A)是相當有效的醫學美容治療選擇,但在患者反覆接觸肉毒桿菌素時,依然可能出現免疫抗性問題,因此選擇純淨的肉毒桿菌素才能大幅減少肉毒抗性可能導致的潛在風險。 如Dr. Tatjana提及,個人化治療計畫及複合式治療在過去十年裡已成為全球趨勢,同時逐漸受到大眾矚目及重視,Assoc. Pro. Vasanop表示,莫氏醫學美容旗下全系列產品,均擁有卓越效果和安全性,在為求美者擬定個人化治療計畫與複合式治療搭配選擇下,相信可為台灣醫學美容業者和求美者提供優秀的醫學美容服務。 莫氏醫學美容堅持與愛美者同行,在追求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的同時,持續推動台灣醫學美容學術與技術的交流和培訓,引進最新的技術與產品。未來期望藉由兼具卓越效果與安全性的全系列商品、專業的醫師與技術,為台灣每一位愛美者,為台灣建立健康與值得信賴的醫學美容市場。  

國人四成胃食道逆流  埋線動態監測精準發現問題

國人四成胃食道逆流 埋線動態監測精準發現問題

四十歲的謝先生是金融業上班族,長期工作壓力大,經常半夜回家後才進食,長期下來自己感覺有俗稱的「溢刺酸」-胃酸或食物往上倒流進入食道,謝先生原不以為意,自行買成藥服用稍獲得緩解,直到最近,謝先生忽然發生火燒心的症狀越發頻繁,尤其睡覺到半夜經常被火燒心驚醒,到後來只要是平躺就是出現火燒心,還併發乾咳無法再入睡,隔天上班精神不濟、無法完成工作,造成謝先生精神緊繃、易怒,甚至動起自殺的念頭,多重折磨下經介紹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蕭醫師建議謝先生進行「動態酸鹼值監測 (ambulatory pH monitor)」:將一條0.2公分細小導管,經謝先生的鼻腔放入食道與胃附近,導管外接動態記錄器,持續24小時監測食道內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經檢查發現,謝先生在夜間尤其是躺下時胃酸逆流非常嚴重,蕭望德醫師請謝先生更改服用制酸劑時間,以及改變晚餐的飲食內容,戒除吃宵夜習慣後,夜間火燒心症狀明顯改善,謝先生終於恢復原本的精神及活力。 六旬長者上腹部悶痛 以為赤酸跑遍醫院檢查 另一個案例是64歲的詹女士,常感覺自己的上腹部悶脹還有灼熱感,多次跑到各醫療院所接受胃鏡檢查,也服用過強效制酸劑,症狀仍然不見改善,詹女士到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接受24小時食道酸鹼監測後,卻不像謝先生能找到明顯酸逆流,但鑒於上腹部灼熱感依然十分明顯,蕭醫師建議詹女士接受長達96小時的無線酸鹼值監測進一步深度分析,檢查後發現:詹女士四天中酸逆流的時間只有百分之一點三,遠低於病態的食道逆流百分之六,蕭醫師評估,詹女士的症狀此現象為假逆流,不需再長期依賴制酸劑控制胃酸,其後轉介其他門診治療,詹女士是屬於自律神經失調以及腸脹氣問題,建議不宜再長期使用制酸劑。 胃食道逆流的好發兩大類族群,女性罹患疾病的比率約男性高兩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蕭望德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由三十年前不到一成的比例,到現在約三至四成的人口,激增的原因,與現在人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緊張壓力有關,典型症狀有溢酸、火燒心、胸悶、胸痛,其他症狀如打嗝、噁心、嘔吐、上腹部悶痛、吞嚥疼痛或吞嚥困難等,還有一些食道外症狀如;喉嚨痛、喉嚨異物感、耳朵痛、咳嗽、呼吸喘促等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相關,以上症狀輕則影響注意力及工作效率,更甚者造成失眠、生活作息紊亂甚至無法工作,嚴重者甚至有輕生的念頭。蕭望德醫師說,胃食道逆流的好發年齡,在50歲至59歲以及剛入社會的新鮮人的兩大類族群,女性罹患疾病的比率約男性高兩倍,蕭望德醫師說,此疾病較少發生嚴重併發症,主要影響是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但是要注意有無「食道化生」及「分化不良」的細胞變化,可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蕭望德醫師進一步分析說,檢查胃部不適,通常以上消化道內視鏡簡稱胃鏡作為評估工具,它就像是拿放大鏡看黏膜,評估黏膜細微的變化,食道黏膜有無受損、有無不良變化、發炎、感染或是長腫瘤,都可以經由胃鏡得到良好的診斷。 幫助提供病人進一步監測精準評估食道的變化 蕭望德醫師說,臨床上約有六成的病人在胃鏡底下無明顯黏膜的受損,使用藥物治療,症狀仍無明顯改善,這時建議進一步使用其他的精密工具檢查-「動態酸鹼值監測」及「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幫助提供病人更精準的評估,監測食道內的變化;由於管子很細(0.2公分),不會影響進食及日常生活,在24小時連續的監測的基礎上,更能了解病人一整天食道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 若病人較為敏感或是鼻咽、顱底有手術過的病人,無法忍受鼻咽部有異物時,以及在上述24小時監測期間未出現症狀,蕭望德醫師建議選用食道膠囊-「無線動態酸鹼值監測」,監測時間最長可以達到96小時,可以更舒適、無感的接受檢查。蕭望德醫師表示,臨床上接受有線動態酸鹼值測試在中醫大附醫已超過百例,接受無線動態酸鹼值測試也超過30例,病人可以依自身的情形接受適當的檢查,只是目前尚無健保給付需自費。 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檢查 「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對於傳統的食道壓力檢測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數值,其多點及全圓周的壓力分析,更能精準的反應病人食道蠕動有無異常,其彩色壓力圖像更能讓病人一目了然的了解自己的問題,尤其是要接受食道弛緩不能及抗胃酸逆流手術的病人,「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能讓手術者更好的評估手術的方式,至去年引進後已執行15例的評估,對於病人是否適合接受手術,可以提供很好的資訊。不過,蕭望德醫師指出,少數鼻腔或食道結構異常,或是鼻腔、顱底接受過手術的病人,可能不適合放置檢查的管子,如果有類似的情形,可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檢查。 由於胃食道逆流是很常見但是多變的疾病,臨床上如果可以使用更多的工具來幫忙,達到疾病細分的目的,可以避免遺漏診斷或是過度診斷的情形,更進一步使病人得到正確的治療,讓病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蕭望德醫師提醒,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因素,大多是跟肥胖族群、抽菸,以及生活壓力有關,在飲食方面,避免過度喝茶、咖啡,以及少吃甜食等,蕭醫師呼籲民眾不要熬夜,進食後兩小時不要馬上躺下、睡前盡量不要吃宵夜。

多囊性卵巢讓求子卡卡 醫院辦「助您好孕」講座提供備孕諮詢

多囊性卵巢讓求子卡卡 醫院辦「助您好孕」講座提供備孕諮詢

今年36歲的張小姐,結婚5年卻一直無法順利懷孕,直到前往雙和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許越涵醫師門診就醫,經檢查後發現張小姐飽受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困擾,月經長期不規則外也有明顯的子宮內膜息肉,種種因素都是影響懷孕的潛在問題,雙方討論後,決定進行試管療程來解決求子困擾。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為女性常見內分泌性疾病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育齡女性常見的內分泌性疾病,發生率約10%,臨床上普遍認為是與遺傳、荷爾蒙變化等有關。主因為腦部下視丘及腦下垂體的調控出現異常,導致雄性素異常增加、卵泡不發育,引發排卵異常、月經週期不規律等。許越涵醫師說,像張小姐最長的月經間隔就曾長達4個多月,變成如「季經」般,夫妻間也不知該如何抓時間同房,相當難以自然方式成功懷孕。 由於多囊性卵巢體質特殊,在進行刺激排卵療程時得特別謹慎小心調控藥物劑量,得以特殊破卵方式降低後續引發卵巢過度刺激的可能性,讓張小姐在取卵後依舊能維持正常的上下班生活,最後也順利取得卵子26顆,並成功培養了7顆優質囊胚接受冷凍保存。 順利取卵並完成優質囊胚培養後,接著解決子宮內膜息肉的問題,許越涵醫師指出,由於子宮內膜息肉會影響胚胎著床成功率,因此需安排子宮鏡手術,切除子宮內膜大於1公分的息肉,手術過程中也盡可能地小心保護內膜降低對子宮內膜的傷害。後續接著安排植入,將內膜鋪成至合適的狀態,第一次植入張小姐即順利懷孕,夫妻倆都很期待新生命的降臨。 別輕忽相關症狀避免耽誤治療黃金時間 由於多囊性卵巢導致不孕的案例並不少,除降低受孕率外,雄性素過高也會造成青春痘、掉髮或多毛的狀況,以及出現胰島素抗阻的狀況,引起新陳代謝疾病、肥胖,甚至是心理焦慮等問題,看起影響層面相當廣泛,但女性朋友們千萬別輕忽這些相關症狀,可前往婦產科就醫求診,也能透過運動及飲食控制來調理身體,若有求子需要,則建議前往生殖醫學門診尋求專業諮詢與協助,避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時間。 為提升民眾對不孕症與生殖醫學的認識,雙和醫院將在6月18日週日上午,於雙和醫院行政大樓一樓階梯教室舉辦「生殖中心助您好孕講座」,邀請婦產科主任温國璋醫師,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許越涵醫師、鍾明宗醫師及林璟容醫師分享不孕症與人工生殖醫療相關衛教知識。 本次講座採預約制,活動詳情請參考雙和醫院官網及官方臉書粉絲團,報名連結(https://www.surveycake.com/s/XlzD9)。    

保腎健康責無膀貸 台中公益慢跑活動

保腎健康責無膀貸 台中公益慢跑活動

童綜合醫院連續三天舉辦TICS-2023泌尿科國際研討會活動,為了讓來參加研討會的國內外醫療專家學者舒展身心、促進健康,在台中市政府運動局的指導下,與童傳盛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了「TICS-保腎健康 責無膀貸 公益慢跑活動」,童綜合醫院的醫護同仁與家人們也踴躍報名,現場有約400人左右一起在梧棲區頂寮里活動中心起跑,共同完成4公里的慢跑活動。童醫院為了善盡社會責任,現場也邀請了東勢德水園身心教養院的園生到場進行表演,不僅公益支付其表演費用,並且也設置攤位讓園生能販售自製餅干進行公益募款,讓慢跑活更別具意義。 呼籲民眾能重視健康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 慢跑活動在6月4日星期日早上七點半正式登場,邀請全明星運動會節目賽事播報員-徐展元主播擔任此次慢跑活動主持人,由童綜合醫院總院長童敏哲、研發創新院長中心歐宴泉、醫療副院長蔡青劭、行政副院長顏振榮、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教授Jun Luo、台中榮總泌尿科主任李建儀等人帶領大家進行慢跑,呼籲民眾能夠重視健康、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 臺中市政府副市長王育敏、臺中市政府運動局局長李昱叡、童綜合醫院副董事長童瑞龍、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台灣泌尿科醫學會主委王百孚、郭綜合醫院副院長梁景堯、國軍臺中總醫院航醫科主任廖丞晞、嘉義長庚紀念醫院泌尿外科醫師陳志碩、台中榮總計算生物學中心博士蕭自宏、中興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博士陳春榮、台中市梧棲區頂寮里里長鐘金水里長等貴賓都到場共襄盛舉,一同為參加者加油打氣。 現場慢跑活動外另設置闖關活動及衛教諮詢 這次除了慢跑活動外,也設置了公益衛教闖關活動,包括有泌尿科、腎臟內科、新陳代謝科、過敏免疫風濕科、營養治療科等在現場進行衛教諮詢,另外設置體脂機與骨密機讓民眾進行測量,並有器官移植勸募推廣,只要完成闖關活動的民眾都可以拿到一盒土雞蛋,提供梧棲區頂寮里、下寮里等海線民眾一個健康有趣的假日時光,並促使民眾能夠建立完善的健康觀念。 藉由活動讓更多民眾接觸與認知醫療保健的重要性 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指出,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為促進與公衛健保、社會公關媒體及產官學研緊密結合,以利推展會務,特別設立「醫療政策暨公共事務委員會」,因應TICS-2023泌尿科國際研討會活動而與童綜合 院共同舉辦「TICS-保腎健康 責無膀貸 公益慢跑活動」,提倡健康促進與全人照護之理念,也藉此讓更多民眾接觸與認知醫療保健的重要性。呼籲,泌尿道的問題及癌症一般不見得會有症狀,年紀較大排尿有問題時候有些人會當成正常的現象,所以建議男性超過50歲,至少每半年就應該要看一次泌尿專科醫師。  總院長童敏哲表示,今天跟大家一起為健康而跑,參加者從1歲多幼童到77歲老人家都有,藉此活動加強推廣每個人的健康意識。童綜合醫院持續舉辦各式健康促進活動,不僅希望幫民眾健康把關,也能照顧醫護同仁與家人的健康,未來也將為營造社區健康而努力。

心臟血管外科手術新書發表 盼能知識傳遞及技術傳承之效

心臟血管外科手術新書發表 盼能知識傳遞及技術傳承之效

有鑑於目前國內尚無專門介紹心臟血管外科手術中實務,如體外循環之準備及各種導管認識、心室輔助器及目前盛行之微創心血管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等之中文工具書,因此在國防部軍醫局蔡建松局長發想、指導下,由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各專長手術醫師負責編寫手術內容,於各個手術步驟由專人逐一拍照,目的為使讀者大眾能藉由圖片解說一目了然,了解手術之進行步驟及注意事項。此書編寫有賴於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團隊、麻醉醫師、和手術室心臟血管外科護理團隊,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之餘撥空參與此嘔心瀝血之作。 具有手術實用參考價值之工具書 書中除了開心手術外,針對國人常見為血液透析所做的各種手術治療及人工血管置放,均有詳述,且針對不同手術病人給予個別性護理。在曝露於游離輻射環境的醫護夥伴如何做好輻射防護安全亦有詳盡之敘述。此書對於心臟血管外科手術有興趣之初學者、新進見實習醫學生、住院醫師、護生、臨床護理師乃至一般社會大眾均適合閱讀,是一本極具實用參考價值之工具書。盼藉由此書的發表能讓有志學習心臟血管外科的各職類醫事人員以及一般大眾能對深奧的心臟血管外科手術能更快速、清晰的概念,以達到知識傳遞、技術傳承之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