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醫美產業蓬勃發展 玻尿酸市場潛力大

醫美產業蓬勃發展 玻尿酸市場潛力大

全球醫美產業的蓬勃發展,2022年甚至成長為僅次航空與汽車的第三大產業,其中微整針劑類注射項目更因其非侵入式性質,加以現在追求保養即刻顯效的預期趨勢下,成為熱門的區塊,尤其玻尿酸注射更是高詢問度的微整針劑類注射選項。根據Industry Forecast 2023-2030的全球玻尿酸市場調查報告,全球玻尿酸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94億美元到2030年達到168億美元,而在2023年~2030年這段預測期間,將以年複合成長率7.58%的速度成長,被廣泛運用於化妝保養品和醫療保健的領域。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又稱「透明質酸」,存在於肌膚真皮層中,為一種無色無味的透明膠狀物質,由於具有保濕功能,使肌膚得以看起來水潤飽滿。微整醫師嚴嘉容表示:「人體內原本就有大量玻尿酸存在於組織細胞中,玻尿酸擁有非常好的固水力,可以有效鎖住水分,讓肌膚保持濕潤飽滿;此外,由於可從肌膚深層補水、支撐,因此具有形狀維持,凸顯輪廓的視覺效果。」然而,嚴嘉容醫師也提到:「雖然人體能自然生成天然玻尿酸,但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自然衰退,玻尿酸製造的速度趕不上消耗,因此肌膚開始出現皺紋、凹陷與鬆弛等老化現象。」因此,在現今追求極簡卻又想立即見效的保養趨勢下,定期的玻尿酸注射成為醫美保養的熱門選項,藉由玻尿酸注射不僅可立即補充肌膚流失的玻尿酸,若注射於真皮組織中,還能修飾深淺不同的凹陷皺紋,及填充欲豐滿之臉頰、蘋果肌、嘴唇、下巴、淚溝與打造臥蠶等美化五官面容的功能。 看準玻尿酸的市場潛力,歐美台韓等生技廠商紛紛推出各式專利與功能的醫美玻尿酸 微整醫師古恬音表示:「玻尿酸一般依其交聯組成方式分為「顆粒型」以及「凝膠型」玻尿酸兩種,顆粒型的玻尿酸支撐力效果好、硬度高,可依據不同需求施打於不同深度與部位;而凝膠型玻尿酸的特性則是高平滑、組織結合度高、觸感自然柔順,能產生較自然的塑形效果。」然而,古恬音醫師也提到:「隨著科技進步,近期各大品牌也推出結合顆粒型及凝膠型優勢的玻尿酸,例如採用獨特的 Hy-BRID 交聯技術,大幅提高交聯率、降低化學交聯劑量殘留量,改善玻尿酸密度與彈性,平衡了黏彈性和豐盈持久度,並且透過 GCWs 純化製程去除了殘留的交聯劑,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最後,古恬音醫師也提醒,每個人的皮膚組織、膚況與欲改善的部位症狀皆有所不同,在玻尿酸注射前必需與專業合格的微整醫師進行諮詢,選擇合適且通過認證的原廠玻尿酸劑型,並依循正確的術後保養,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  

妊娠心臟照護特別門診 專業醫師團隊助妳孕產更安心

妊娠心臟照護特別門診 專業醫師團隊助妳孕產更安心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曾於2019年提出研究報告,當中指出,大約23%的妊娠期懷孕婦女死亡原因,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而在臺灣,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的產婦死亡率為每10萬位活產胎兒的母親中有16位死亡,可見迎接新生命雖然是件喜悅的事,但無形中仍有一些疾病可能成為母體健康的隱憂,必須更慎重以對。 固然醫學持續進步,但為何產婦的健康風險卻不減反增呢?醫者診所心臟內科醫師王詩榮說明,臨床上在生產風險的分析裡,最重要且最常被討論的,其一為孕產婦高齡化,其一則為妊娠過程中心臟疾病對健康的威脅。 妊娠期心臟負荷增,心臟疾病找上門 女性在懷孕的狀態下,心血管與賀爾蒙會進行調控,心臟負荷量增加30-50%,其他如肝、肺、腎等器官也同步增加運作,為孕育胎兒營造更適宜成長的環境。醫者診所心臟內科醫師王詩榮進一步指出,若原就有先天或後天性心臟疾病的婦女,在懷孕生產過程中發生併發症的機率大增;而原本沒有心臟疾病的婦女,孕程中也有1-4%可能產生心血管併發症,尤以第二、三孕期(妊娠24-36週間)發生率最高,常見如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心血管栓塞、心肌梗塞等等;且在懷孕期間,若患有高血壓疾患(包括慢性高血壓、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和子癇症)或妊娠糖尿病者,未來的心血管風險也都會上升。 再看到胎兒與母體間的關係,禾馨民權婦幼診所院長、婦產科醫師陳保仁提及,據統計,妊娠介於20-37週之間為早產,發生率約10%,曾經早產的母親日後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將提升1.5-2倍;再者,臨床上將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的孩子稱為「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發生率約為5-8%,低出生體重反映著婦女本身潛在有心血管不良因素(如胎盤血液循環不良、動脈粥狀硬化等)或其他健康問題,日後發展出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及死亡率,都較未發生產程併發症的婦女高。 禾馨醫療與醫者診所聯手,提供婦女全心的照顧 禾馨醫療與醫者診所長期關注女性心臟健康議題,照顧孕產婦經驗豐富的禾馨醫療,由禾馨民權婦幼診所陳保仁院長領軍,與醫者診所創辦人、臺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教授率領的心臟科醫療團隊合作,跨領域結合婦產科與心臟內科的專業,共同守護女性的心臟健康。 臨床上曾照顧數以萬計的妊娠婦女,婦產科醫師陳保仁分析,多數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因為從小就知曉自身心臟問題,長期接受專業醫療團隊的評估與追蹤,能有效降低懷孕生產過程的風險,而原本沒有心臟疾病的孕期婦女,也是必須正視的潛在心臟病族群,透過婦產科醫師與心臟內科醫師專業聯手,藉由心臟相關檢查(如高階心臟超音波、心電圖、血液尿液檢查等)為女性進行孕期心臟疾病風險評估,降低周產期心臟疾病的發生率,甚至是罹患心臟病變的密切追蹤、必要時的生產決策改變,還有產後第四孕期的追蹤,在專業團隊的共同照顧下,讓女性得以更安心孕產、健康育兒。

竹科工程師夜間缺氧十幾分 過胖患睡眠呼吸中止風險增

竹科工程師夜間缺氧十幾分 過胖患睡眠呼吸中止風險增

根據臺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全台有睡眠障礙者約佔人口10%,其中有80-100萬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若是晚上打鼾聲音大、夜尿等各種睡不好的症狀頻繁出現,就算晚上沒有熬夜,睡眠時間超過6小時,白天仍有精神不濟、想打瞌睡的情況發生,小心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找上身! 竹科工程師 白天精神不濟影響工作表現 新竹馬偕醫院李翊豪醫師說,近期診間觀察,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平均年齡明顯下降,過往就診年齡平均40歲以上,但近年小於35歲的病患人數明顯增加,且新竹馬偕門診患者中,有7成是竹科工程師。「竹科工程師屬高知識份子,他們對於疾病衛教更為重視。」李翊豪醫師表示,工程師在得知睡眠呼吸中止症對於心肝腎肺腦等器官都有影響,特別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失智等等問題後,較其他類型的工作者更傾向採取積極的治療。 也因為睡眠呼吸中止晚上缺氧的問題,容易讓記憶力下降、白天打瞌睡、或有專注力不足的狀況發生,可能影響工作表現,因此,工程師有較高動力改善病況。來就診的工程師包含電腦工程師、軟體工程師、晶片研發工程師、產線工程師及作業員等,評估都是需要高度專注,容錯率低的工作類型,專注力下降對於工作影響極大,經過確診及治療安排,白天精神狀態多大幅改善。 「肥胖」讓竹科工程師風險增 夜間閉氣十幾分危害健康 李翊豪醫師說明,由於竹科工程師工作常常需要加班或是夜班輪班多,作息及飲食時間不穩定,新陳代謝受影響,平常運動量若是不足,則容易造成BMI指數過高、肥胖機率增加。工作壓力大更會提升肥胖機率,當壓力大使自律神經平衡受到干擾時,交感神經可能會過度激活,同時副交感神經可能受到壓制。這種情況可能導致腸胃道運動的減緩,消化過程的延緩,進而影響脂肪的代謝與累積。 提醒竹科工程師,若發生「打呼、肥胖、睡不飽」三個症狀時,一定要有警覺。「打呼」鼾聲音若是過大,在房門外也能聽見呼聲,需要特別留意;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引,「肥胖」是以BMI計算,身高175公分,體重超過74公斤就是過重(BMI 24)、超過83公斤就是肥胖(BMI 27);而「睡不飽」則是白天發生精神不濟、想打瞌睡的狀態。 李翊豪醫師提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族群,睡眠期間的血氧濃度比打呼次數更須重視,因為缺氧才是造成器官損害的兇手。肥胖會使脂肪組織堆積於咽部和頸部,上吸道額外組織和脂肪增厚會造成呼吸道狹窄,呼吸道肌肉也容易因此而塌陷,造成睡眠呼吸中止及缺氧發生。就診的一位工程師Alan(化名) 治療前不僅無法專注,更有頭痛情況。經檢測發現睡眠期間血氧濃度低到只有78% (正常值為≧95%) ,並且睡眠期間有數十分鐘是呼吸阻塞合併血氧降低的狀態,器官必然負荷不了無法正常運作,白天精神狀態不佳便是身體狀況的示警! 「睡眠呼吸中止症」多元方式合併治療可使病情控制更佳 睡眠呼吸中止症第一步以減重為主,還是建議患者要能維持健康體態,讓BMI降到24以下降低脂肪組織堆積。其次搭配非侵入式的正壓呼吸器輔助,在體重沒有降到標準值內前,能透過輔具在喉道塌陷時進氣,以達到呼吸不中斷,大腦不缺氧的狀態,讓身體維持良好的睡眠,讓器官真正休息、啟動修復機制。 部份患者可能因為鼻咽喉的狀況造成正壓呼吸配戴時有漏氣的情況,嚴重者經醫師評估也會施加手術,讓正壓呼吸器發揮作用,達成疾病控制的目標。前述的工程師Alan便是合併減重、正壓呼吸器、鼻中隔鼻道成型手術,使睡眠呼吸中止症獲得控制,白天不再有精神不振的困擾。 醫療發展「睡眠呼吸中止症」居家檢測更簡單 科林睡得美資深睡眠技師洪曉菁提到,根據臺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目前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率僅約為0.49%,各大醫院雖已積極成立睡眠中心,但恐仍無法負荷目前龐大的檢測量能。目前已有新型、免費的「居家睡眠檢測」服務,除了操作簡便、儀器輕巧、準確率高外,更大幅縮短醫院中心的排隊等候時間,也貼近一般民眾在家的真實睡眠情境。 「居家睡眠檢測」除了可以了解AHI值,即睡眠期間呼吸中止的次數,還能檢測血氧濃度,了解睡眠期間是否有缺氧的情況發生,提供醫師診斷必要的參考數據,透過分析提供及早發現疾病,才能為健康把關。

健走杖和拉力背架  減輕身體負擔享受戶外運動樂趣

健走杖和拉力背架 減輕身體負擔享受戶外運動樂趣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的調查顯示,2022年台灣參與運動人口比例達81.8%,其中民眾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第一名「散步/走路/健走」佔61.9%,與2019年疫情前55.2%提升6.7%,顯示健走逐漸成為多數台灣人保持身體健康的運動項目。看準健走人口逐年增長,健步輔助裝備領域先鋒ProPACER 陸行家歷經超過40個月的設計和驗證,成功開發出世界首創動態支撐模組「RallyRack拉力背架」,可運用於戶外休閒運動、大幅減輕背部和腿部壓力與疲勞;同時推出讓運動更輕鬆有效的「PP健走杖」,配置獨家壓力定向輪,協助人們享受戶外活動帶來的樂趣和健康。 起源於疫情期間嚮往走出戶外的自由 致力成為健步輔助裝備領域的先鋒 麻州綜合醫院心臟科醫師Aaron Baggish指出,夏季訓練越野滑雪者的「北歐式健走」搭配健走杖可以同時啟動上半身與下半身80%以上的肌肉,燃燒高達67%卡路里,非常推薦給各年齡層和高運動強度需求的人。由於可以有效透過健走運動到全身肌肉,北歐式健走在台灣引起相當多的討論和推廣。 ProPACER 陸行家的團隊原先為從事自行車零件的供應商,在2020年初情蔓延之際,看到人們期待疫情緩和後可以自由出門走動,決定新創健步運動品牌,為使用者提供安全、便捷的輔助步行裝備方案,提升健步體驗,也希望透過減輕負擔的設計,讓更多人認識到健步的好處和樂趣。 ProPACER陸行家的產品採用高強度低重量的航太鋁合金材料,達到質輕耐用的品質,2020年初團隊著手進行外骨骼應用產品研究,每年度取得穿戴式外骨骼發明專利,於2023年取得第三代RallyRack拉力背架發明專利,同時取得PP健走杖發明/設計雙專利,展開多國布局和市場量產化作業。同時,兩款產品採用時尚簡約的設計風格,有多種顏色和款式可供選擇,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和喜好。 ProPACER品牌創辦人李俊賢Steven表示:「ProPACER 陸行家致力於提供有效且輕便的健步輔助裝備,協助人們在踏出每一步都能夠更有力、走得更遠。我們堅信PP健走杖以及RallyRack拉力背架的問世,讓人們能夠享受戶外活動帶來的樂趣和健康,並與我們分享他們的故事和感受。 PP健走杖採用壓力定向輪 可隨時置換三種模式 搭配鵝頸式握把使用更輕鬆 PP健走杖是一款提升北歐式健走效果的健走杖,配備獨家發明的「壓力定向輪」,透過推與拉(Push-Pull)的動作控制,其定桿作用幫助使用者產生自然挺胸效果,減輕下半身負擔同時強化上半身運動背部肌群,輕鬆提高運動效益。 「壓力定向輪」是PP健走杖最大的特色之一,選用吸震PU材質,高硬度下仍具有彈性及卓越的耐磨性,快拆式的設計可以將壓力定向輪快速拆換為鎢鋼杖尖或橡膠腳墊,更能適應各種路面與使用情境;此外,PP健走杖獨家設計的人體工學「鵝頸式握把」,增加健走杖推力、相較傳統健走杖更省力並降低手腕負擔;而其「可拆式腕帶」設計讓使用者在運動時能隨時空出雙手、靈活使用,同時方便清洗、保持腕帶的乾淨舒適。 RallyRack拉力背架結合登山背架及手杖 轉移負重並減輕使用者負擔 在疫情初期發現市場上缺乏適合一般戶外使用且能夠幫助人們支撐行走重量的外骨骼裝備,正是ProPACER團隊決定投入研發的起點。RallyRack拉力背架的動態支撐系統(Dynamic Support System,DSS)所採用的動態支撐模組,是研發團隊歷經超過40個月的設計以及驗證所成功開發、現今第一個能夠運用於戶外休閒運動的架構。 RallyRack拉力背架結合背架與登山杖,運用槓桿原理將背負重量傳遞到地面,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步幅和速度,調節Y型支撐桿的長度以及設定支撐重量。不同於一般市面上使用電池電機型的外骨骼,RallyRack拉力背架的動態支撐模組無須使用電機系統即可使用動態支撐功能,不受里程限制,更適合長距離使用。 RallyRack拉力背架根據路面型態可自由切換操作模式,包含可應用於非鋪裝路面越野模式,可提供使用者6至8公斤的支撐力;敏捷模式則適用於鋪裝路面,可持續釋放12至16公斤的揹負重量;另外,RallyRack拉力背架的獨家快拆結構可以靈活運用,分別成為獨立的背架和登山杖;搭配選配的快拆式拖車輪成為小行李車;將控制桿與支撐桿筆直固定,搭配腳墊可作為登山杖使用,或是搭配壓力定向輪成為PP健走杖。 台灣戶外用品展搶先曝光 PP健走杖、RallyRack拉力背架接續問世 ProPACER 陸行家將於10月12日至15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舉辦的台灣戶外用品展展示兩款新產品,位於一館一樓I1012攤位(Outdoor活動區前)。活動現場將開放預購並舉辦體驗活動,PP健走杖更將限量供應現貨銷售。 ProPACER 陸行家將持續研發更多創新的健步輔助裝備,以滿足不同需求和喜好的消費者。同時,也將與各相關社團合作舉辦更多的健步活動,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和學習健步的技巧和知識,希望能夠成為健步愛好者的最佳夥伴,一起享受健步帶來的快樂和健康。

花蓮玉里有機紅霸天雙色火龍果上市  減重醫師證言水果之王營養優越

花蓮玉里有機紅霸天雙色火龍果上市 減重醫師證言水果之王營養優越

主攻高端市場,由玉里鎮果樹產銷班第5班生產,國際精品級的紅霸天雙色火龍果正式宣布上市,果實不僅具備由白至紅的漸層果肉,賣相獨特可愛,甜度高達22°Brix超過日本麝香葡萄;同時,減重專業醫師李唐越也指出,火龍果不僅是少數含有蛋白質的水果,同時擁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適合各年齡層享用,堪稱水果之王! 花蓮縣縣長徐榛蔚向來珍視農友的努力,她非常佩服玉里鎮果樹產銷班第5班的農友們,堅持不懈推廣友善環境,並透過優良耕種技術及作物知識,努力創造出來市場優勢,讓紅霸天雙色火龍果受到高端客層的一致肯定。代表徐榛蔚縣長出席記者會的農業處農產運銷科科長郭仕強說,縣政府有照顧民眾的責任與義務,盡其所能促使產官學密切合作,建構並鼓勵班員集中於有機集團栽培區,一起提升管理技術,加上玉溪區農會積極協助果農們讓行銷通路多元化,期待透過團隊力量,發揮產銷班最大效益,讓民眾能品嚐到台灣東部第一名、最好吃的紅霸天雙色火龍果! 醫師李唐越專業證言  植化素隱藏營養密碼   李唐越醫師表示,火龍果是少數含有蛋白質的水果,擁有豐富的植化素及優越的營養價值,除了需注意糖分攝取的人要注意適量食用,紅霸天雙色火龍果是適合各個年齡層享用的超級水果之王! 李醫師指出,大家都知道蔬菜與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外,但比較少被提出來的,就是蔬果含有數千種不同的天然化合物,稱為植化素,它是讓植物呈現五顏六色的天然色素,氣味物質也是得自於此。植化素可說是植物的免疫系統,有自我保護的功能,幫助植物抵抗昆蟲、各種細菌病毒的感染傷害,甚至可抵禦過度的紫外線,輻射線或化學藥物等傷害。人類享用蔬果美味的同時,也攝取人體本身無法製造的各種植化素及有益人體健康的營養成分。 李醫師提到,2020年6月於國際研究期刊《Current Research in Food Science》刊登的研究中提到,蔬果的顏色確實會與實際的抗氧化能力有關,紅霸天雙色火龍果豐富的水溶性甜菜紅素,不僅是火龍果的紅色素來源,更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等效果,是非常珍貴的抗氧化物質 之一。紅霸天雙色火龍果富含纖維和礦物質,維生素B1、B2、B3、B12、C、胡蘿蔔素,礦物質如鈣、磷、鐵、鎂及鋅等,可幫助緩解血管壁的壓力,很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若民眾有便祕的問題,食用後效果非常好。 李醫師特別強調,紅霸天雙色火龍果整顆都是寶。火龍果的蛋白質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僅次於番茄和奇異果,同時還含有蔬果中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攝取之後能夠與體內的重金屬離子結合,透過身體的排泄功能排出體外,達到解毒的功效。火龍果內層的果皮也擁有豐富的花青素,建議洗乾淨後可煎蛋或榨成果汁喝,千萬不要浪費。 關於紅霸天雙色火龍果|有機栽種耗多重心力  改良研發甜度22度 新鮮的紅霸天雙色火龍果,外觀顯得飽滿有光澤,果體上的綠色萼片較細長、挺直、不軟塌,果實剖開後,中間的白色果肉點綴黑色種子逐漸淡紅色向外漸層暈染,有如少女的雀斑灑落在粉紅色的臉頰,果實邊緣有如鑲嵌一輪莓紅色的珠寶,視覺上甜美又可愛,切片擺盤像是自帶漸層濾鏡,展現俏皮粉紅芭比風。果肉品嚐起來細膩多汁,保有紅色火龍果的甜度與蜜香,兼具白色火龍果的爽脆與淡淡果酸,加上本身獨特的微Q彈口感,整體酸甜平衡、風味絕頂,讓人讚嘆不已!製作成沙拉或各式甜點,粉粉嫩嫩的色調,視覺、味覺一次滿足! 戰國時代思想家荀子的《勸學篇》說:「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紅霸天雙色火龍果的重磅上市,得自於農友們持之以恆進行有機栽培技術;花蓮地區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及玉里高寮部落的黑質土非常適合栽種火龍果,玉里鎮果樹產銷班第5班在班長李清秋領軍之下,經過28年來的改良與研發,種出甜度高達22°Brix的紅霸天雙色火龍果,甚至高於日本長野麝香葡萄的20°Brix。 目前種植紅霸天雙色火龍果的果園面積有20公頃,產銷5班的農友堅持有機栽種,不用除草劑、不灑化學肥料,且經過合格認證機構有機認證。有機栽種耗費的時間、心力與成本均高於傳統栽培方式,管理也非常謹慎專業,採果時剪刀都必須先用酒精消毒,避免果樹傳染病菌,而為了提升有機雙色火龍果的品質,也講究每個生產步驟,例如採取人工除草及驅蟲,逐一套網及套袋,並按生長需要,適時施以有機質肥料。若有機會到果園參觀,會發現果園裡隨處就可見蝸牛等各式蟲類,生態平衡。 關於玉里鎮果樹產銷班第5班|得獎連連得自於努力 優良產銷班謹慎跨步 花蓮縣玉溪區農會這些年來積極推動各項的農產和行銷計畫,農會總幹事蔡宗翰說:農業栽培過程是漫長而辛苦的,紅霸天雙色火龍果的玉里鎮果樹產銷班第5班農友們不僅勇於嘗試改良,堅持有機栽種,一般火龍果成熟期大約3週,但該班種植的紅霸天雙色火龍果特地將成熟期延長為6週,足足比一般農民栽種的火龍果多了1倍時間。由於延長了火龍果的成熟期,也使得每個果粒發育良好,累積足夠的養分,品質格外優異。

台中諾貝爾眼科南屯公益店開業週年  北屯崇德店全新開幕提供優質眼科服務

台中諾貝爾眼科南屯公益店開業週年 北屯崇德店全新開幕提供優質眼科服務

知名諾貝爾眼科機構於台中市再度矚目亮相!大台中地區的眼科醫療服務將迎來一個嶄新的里程碑,崇德諾貝爾眼科診所於台中市北屯區開幕,為市民提供廣泛且高品質的眼科醫療服務。這家診所將成為台中市北屯區的一個重要醫療據點,提供一般眼疾、兒童視力保健、眼整形美容、雷射近視手術以及最新的白內障手術等多項專業服務。 崇德諾貝爾眼科診所地理位置相當便捷,位於文心崇德捷運站附近,出捷運後步行僅需一分鐘即可抵達。此外,附近亦設有多個私人停車場,為開車前往的患者提供便利停車選擇。 崇德諾貝爾眼科診所將引進最新的眼科醫療儀器,確保患者能夠享受到最現代化的治療和診斷 崇德諾貝爾眼科診所吳欣席院長,是台大醫院訓練的眼科專科醫師,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並曾擔任過雲林縣醫師公會理事長和新竹市衛生局局長。診所團隊還包括彰化秀傳眼整形科主任張婺婷醫師,白內障手術專家南屯公益諾貝爾眼科羅育倫院長,以及其他經驗豐富的眼科專家,確保提供高水準的醫療照護。 諾貝爾醫療集團執行長張朝凱醫師表示,崇德諾貝爾眼科診所的開幕是為了滿足台中市民對眼科醫療服務的需求,並希望能夠發揮資源整合,提供更完整的醫療服務。未來,南屯區公益諾貝爾眼科診所將成為雷射近視手術及兒童視力保健中心,而北屯區崇德諾貝爾眼科診所將專注於白內障和眼整形治療,以提供更全面的眼科醫療服務。 崇德諾貝爾眼科診所將於9月中下旬開始提供醫療服務。這一重要的醫療據點將為台中市民提供更多眼科醫療選擇,並為他們的眼睛健康和視力提供最優質的關懷。

情緒教育是什麼?雙十連假一起來華山學習

情緒教育是什麼?雙十連假一起來華山學習

心理健康組織「Stand By YOU」籌辦「2023情緒教育展:癒見情緒,遇見自己」,展出在本年度在教育部、文化部等單位支持下,於台北市、新北市社區社造方案成果,由國際扶輪3522地區第五分區響應主辦,今年10月7日至10月10日於華山文創園區西二館展出。 談到情緒,我們好像都很陌生!身為老師的策展人林家安表示,「情緒」是小朋友成長過程最為重要的課題,偏偏普遍爸媽在成長過程中,鮮少接受過情緒教育,因此也不知道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華人教育過於重視「智能」,我們一直被教導如何追求學業上的成功、追求卓越,卻不太清楚如何透過情緒學習來成長、追求幸福。 策展團隊Stand By YOU 辦理情緒教育工作坊,讓爸爸媽媽經過9小時的培訓、演練,以期許能帶給兒童日常生活更好的陪伴品質 在陪伴兒童創作過程中,透過實際陪伴兒童創作,並與老師、團隊專業心理工作者等討論作品及過程。參與計畫單位大理幼兒園蔡麗華園長說,「了解小孩子背後的需求是什麼,才是教學最重要的地方!」Stand By YOU 讓小朋友透過故事、繪畫以及引導,認識與表達自己的情緒。大人不只是從作品看見兒童的心智年齡發展狀況,更是可以在創作的歷程中,看見隱藏內心深處卻希望被看見、被理解的訊息。這些訊息結合孩子的外顯行為表現,都將會成為父母、老師共同關注的焦點,並研擬有益兒童的陪伴處方籤。 「台灣的年輕世代面對家庭、網路及社會變遷的挑戰,需要更多心理關注。」本次展覽的倫理諮詢委員吳佳儀教授指出,本展覽呼應了教育向下紮跟之理念,從兒童青少年繪畫創作者展出,看見年輕的心最純真的表達,並反思學齡前期到青春期在情緒、家庭、校園、暨家長心理健康的內涵與影響,大家細細品味之餘,也可注意情緒警訊與專業資源的連結。 我們有多久沒有關心孩子的生活,是過得快樂,還是有話難說?邀請您於雙十連假,一起來認識小朋友的情緒世界。 報名網站:https://www.accupass.com/go/exhibition2023 影音觀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JVXdHUOyU​​​​​​​

國泰綜合醫院遠赴聖露西亞  協助當地強化代謝性慢性病防治

國泰綜合醫院遠赴聖露西亞 協助當地強化代謝性慢性病防治

位於加勒比海熱帶島嶼國家的邦交國聖露西亞,人口約17萬人,全島經濟主要仰賴觀光與香蕉出口,且當地人甚為倚賴香蕉,每餐除了白飯、馬鈴薯等澱粉類主食外,更愛用香蕉當配菜,餐餐澱粉類過多,蔬菜不足,也讓超過6成露國人口有體重過重問題,國泰綜合醫院今年8月中旬指派考察團遠赴聖露西亞,將協助強化露國代謝性慢性病防治推動。 據2018年世界銀行資料顯示,露國有超過60%的人口有超重現象,近30%人口有肥胖問題,而過重、肥胖導致代謝問題進而增加罹患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併發症風險 另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衡量指標和評估學院(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夥伴)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及高血壓性心臟病分別佔露國2017年十大死因第三、第六及第八名。 國泰綜合醫院攜手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自今年起展開為期4年的「聖露西亞代謝性慢性病防治體系強化計畫」,包括指派考察團實地赴露國訪查、露國派遣種子教師及政策人員赴台培訓與參訪等醫療交流,協助露國強化代謝性慢性病防治體系,期降低露國因慢性病造成的經濟與社會負擔。 國泰綜合醫院考察團於2023年8月4日至15日在內科部林慶齡部主任的率領下,遠赴露國與駐地計畫經理林建璋先生辦理實地訪查工作,隨行與團人員包含營養、護理及資訊開發等專業人員。露國當地的醫療院所層級分為三級(最高層級)、二級醫院及衛生中心,此次共參訪Owen King三級醫院、Dennery二級醫院、Ciceron與Vieux Fort衛生中心,並拜會露國衛生部及我國駐露大使館,露國衛生部常任次長對於考察團成員具有多樣專業角色印象深刻,是露國未來朝疾病管理團隊整體規劃的方向。為期2週的考察發現,在有限的醫療資源及人力之下,露國的衛生體系非常注重代謝性慢性病的防治,當地衛生主管機關更是強烈認知到,有效的防治代謝性慢性疾病是改善露國國民整體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因而露國衛生部曾於2020年向我國大使館提出合作推動協助慢性病人強化及促進自我照護計畫,才有了此次三方的合作,未來也將透過種子教師培訓、分享系統化及多樣化衛教方式及進行APP開發的評估等面向協助強化。 此外,近日因颱風過境,國內出現一顆高麗菜叫價400元,引發熱議。不過,在露國半顆花椰菜要價約台幣400元,4根西洋芹700元,對當地人來說算是他們的日常,而含糖飲料與酒精類等飲品卻相對便宜,隨行營養師張斯蘭於訪查期間,觀察露國民眾飯桌餐點,發現每餐除了白飯當主食,配菜類多是澱粉類的食物,如豆子製成的咖哩、焗烤空心麵、馬鈴薯泥、芋頭等等,而每餐蔬菜的份量卻相對偏少,由於菜價昂貴也讓當地人蔬菜吃得少,加上飲品相對便宜,這或許都是造成當地人慢性病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未來也將透過符合露國需求的策略與正確飲食衛教,改善當地人餐餐澱粉類與含糖飲料、酒精類等飲食過量狀況,強化慢性病及其併發症的預防。 國泰綜合醫院長年以來投入國際醫療援助,不遺餘力,曾四度榮獲外交部頒發外交之友貢獻獎肯定,自2016年起與國合會合作執行的「巴拉圭醫療資訊管理效能提升計畫」協助巴國就醫流程資訊化,更因成效卓越被譽為拉丁美洲醫療電子化標竿,此次再次與國合會攜手持續為醫療外交貢獻心力,也盼透過此計畫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並深化兩國邦交情誼。

台灣mRNA研究能量大爆發  莫德納產研合作培育新創研究人才

台灣mRNA研究能量大爆發 莫德納產研合作培育新創研究人才

為加速mRNA研究,賦能在地研發團隊,由莫德納台灣發起、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的第一屆「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今(21)日公布獲獎名單,並同時舉行頒獎典禮。包括中央研究院唐堂副院長、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莫德納資深副總裁Patrick Bergstedt以及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等人出席頒獎典禮。經公開收案共有35隊報名,最終選出5組獲獎團隊與個人,將獲得總額新台幣250萬元的獎金,以及莫德納一對一業師輔導的資格。 「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旨在賦能台灣的研發團隊,加速mRNA研究發展 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在致詞時感謝莫德納支持台灣對抗流行病傳染,並期許透過該產研合作計畫拋磚引玉,能讓更多的研發成果遍地開花。中央研究院唐堂副院長也表示,生醫產業的培植需要長期的投資與產學界與科研界的密切合作,中央研究院將持續培育台灣創新與卓越人才,協助台灣研究人才與國際上最新的生物醫學技術接軌。 莫德納資深副總裁Patrick Bergstedt強調 mRNA技術有著巨大發展潛力,將會改變醫療照護藍圖。除了傳染疾病疫苗研發外,莫德納正持續以mRNA技術,發展包含免疫腫瘤、罕見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治療方案。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表示透過這次計畫,讓世界看到台灣生醫團隊在mRNA領域上的研發動能與潛力。期待接下來由莫德納提供的一對一業師輔導,可以幫助團隊實踐研究理想,並發掘出mRNA更多的應用可能,尋找全球醫療照護挑戰的創新解方,突破目前疾病預防及臨床治療疆界。 評審委員代表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則強調,本次參加徵件評選的35件研究案,來自全國產、學、研、醫界,包含傳染病、免疫腫瘤、罕見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領域的專案,各研究提案水準不分軒輊,業經專家評審團多次審慎討論後,決定5名獲獎團隊與個人。 這次協助此計畫成功執行的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也表示,本次經遴選獲獎的案件中,有2件源自於中央研究院的支持扶育,分別為中央研究院胡哲銘副研究員團隊,以及技轉自中央研究院、同時也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進駐廠商的磐石醫藥;有2件來自學術單位的研發,分別是陽明交大生醫陳冠宇團隊與清大化工宋信文實驗室;還有1件為工研院生醫所鄭淑珍團隊的創新應用,這次成功的徵件評選,展現了國內生物醫學領域的潛力,及台灣的生醫科技發展堅實的基礎。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作為台灣生醫新創的搖籃,致力於協助研發團隊串接國內外資源,未來將持續促進園區新創團隊與產業界相關研究領域間的交流與合作。藉由台灣豐富的生物技術資源與新創能量,結合莫德納mRNA技術與及全球經驗,將能共創台灣生醫產業未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