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三明治族生活壓力超標 身體出現警訊機率大增

三明治族生活壓力超標 身體出現警訊機率大增

在台灣有逾8成的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家庭,是台灣人口及經濟組成的重要支柱。保誠人壽長期關注三明治族,今年首度進行「保誠人壽三明治族大調查」,透過量化及焦點對談的方式,了解三明治族在不同人生階段對生活的想望及憂慮,以打造最貼心、最靈活的幸福方程式。保誠人壽也宣布推出全新品牌活動「保誠MeWe 一起好幸福」,提醒三明治族「先照顧好自己(Me) 才能照顧好家人(We)」,兼顧自我實現與守護家人。 保誠人壽總經理王慰慈表示:「作為最懂三明治族的保險公司,保誠人壽今年特別針對三明治族進行兼具深度與廣度的調查,希望更清楚刻畫出三明治族的生活輪廓,讓我們可更精準因應他們的需求,陪伴三明治族從容迎接人生每個重要階段。除了提供保險保障,保誠也在意如何支持三明治族的身心靈健康。透過調查,我們更深入了解三明治族對家人、對自己的擔憂,進一步提供更適切、更多元的商品及服務,不論在家庭保障、日常生活及家人照護都能作為三明治族最強大的後盾。」 三明治族生活滿意度僅及格 壓力超標身體出現警訊 「保誠人壽三明治族大調查」包含量化調查與焦點座談會兩大部分,透過360度的觀察深入了解三明治族對自己及家人的想望與擔憂。調查發現,三明治族對「能按照自己想法過生活」的同意度僅僅及格,只有6.67分(滿分為10分),而43%的三明治族認為目前的生活已超出能負荷之壓力,壓力大也使得身體出現警訊,尤其30及40世代在焦點訪談中反映,因生活壓力繁重影響身體健康的感受更為明顯。 保誠人壽行銷暨數據長趙汝俊表示:「三明治族不僅是家中支柱,更是家庭的守護者,若能有良好的身心狀態,才能實現對家人的承諾。從調查結果,保誠人壽提醒三明治族要好好照顧自己,也希望藉助今年一系列『保誠MeWe 一起好幸福』品牌活動,提倡三明治族「先照顧好自己(Me) 才能照顧好家人(We)」的主張。」 全新品牌活動「保誠MeWe 一起好幸福」 「保誠MeWe 一起好幸福」首先登場的是年度品牌形象影片,延續去年邀請員工擔任品牌大使,保誠人壽今年再次邀請同為三明治族的員工,在影片中分享對生活的期待,以其自身感受,帶出三明治族的需求與期望。 保誠人壽業務總經理暨通路長孟子文表示:「保誠人壽透過多元化的商品及服務,量身打造符合三明治族需求的保險保障,讓他們可依人生不同階段的風險及需求自主規劃。以30、40世代的三明治族很重視子女教育為例,可以透過『金會旺』和『創富御守』,運用不同幣別的分紅商品資產累積,準備教育基金的同時也獲得保障。對於50世代三明治族,若需求為樂活退休,可以考慮保誠人壽『美利715』、『福康滿利』、『鑫享雙收』及『樂盈雙收』等商品;如果是以資產規畫和傳承為主,則可考慮『滿福世代』、『新紅運世代』、『美利長紅』及『鑫利達』。保誠人壽作為三明治族首選的保險公司,以多年深耕分紅保單市場的豐富經驗與專業,持續發展多元幣別、不同類型與不同繳費期別的分紅商品,讓消費者可以依據自身條件及不同需求進行選擇。」 透過數位科技與加值服務貼心照顧保戶 除了保障規劃,保誠人壽亦透過一系列的加值服務及數位工具,照顧三明治族的身心靈。例如最新推出的「保誠MeWe氣象」,結合科技及大數據讓忙碌的三明治族,快速掌握生活及健康資訊,隨時隨地與親友分享;同時成立「保誠MeWe社團」,讓三明治族可以在社團中互相交流打氣。 此外,保誠亦提供多元化的加值服務照顧三明治族,例如數位健康醫療平台「醫聯網」提供癌症篩檢及健康管理、線上醫師諮詢、醫療第二意見、照護媒合;「諾貝爾眼科」眼睛健檢禮遇、由心理師給予心理輔導及心理支持的「FarHugs 遠距抱抱」諮詢服務、「多扶事業」無障礙接送、沉浸式保障需求分析工具「保誠幸福秘境」、退休計算網站「保幸福誠享退」、為三明治族配對專屬顧問的需求分析媒合平台等,全方位陪伴三明治族迎接人生不同階段。

徐佳瑩和台灣世界展望會走進烏干達 為女孩們的權益發聲

徐佳瑩和台灣世界展望會走進烏干達 為女孩們的權益發聲

從台灣日落出發,金曲歌后徐佳瑩lala與台灣世界展望會一同飛行超過15小時至烏干達,在偏鄉奇港達洛(Kigandalo)地區展開為期八天的關懷之旅。七月是烏干達兒童必須上學的時候,不過徐佳瑩第一個遇到的孩子就是在甘蔗田裡忙活的潔克琳(Jacklin)。家貧使12歲的潔克林提早結束了童年,因為缺乏謀生技能,只好到處去田裡作零工砍收甘蔗、堆雜草,小小身影幾乎被甘蔗田隱沒,只為養活自己。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於2023年初指出,除了衝突和氣候衝擊之外,不斷升級的物價通膨指數及糧食危機,迫使非洲之角及中部等15國新增26萬名嚴重消瘦兒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出生的兒童面臨世界上最高的兒童期死亡風險,更是北美及歐洲的15倍。經過COVID-19 流行後,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增長率一路下滑。烏干達的學校停課約兩年,停工及企業倒閉潮造成家庭陷入困境,更多女孩負擔無給職的家庭責任。潔克琳就是其中一例,家裡窮得過不下去,為追逐一丁點溫飽的機會,便就此失學。 徐佳瑩是今年台灣世界展望會「1000女孩─變調的童年‧以愛聲援 ( Break Silence, End Violence )」的代言人,走進烏干達關心困境中難以發聲的女孩們,預計透過音樂互動,療癒彼此心靈。當她看見潔克琳,二話不說就下田幫忙,「看了孩子工作,突然有想哭的感覺,地上蓋滿草,好多被削斷的甘蔗莖看起來好銳利,她卻顧不得腳下一路往前走,擔心孩子打赤腳會被戳傷。」 從日落到午夜,6小時內所遇到的兒童1/3曾受虐 烏干達兒童常是被忽視的一群,不僅缺乏家長照顧,也常有被暴力相向、兒虐及性侵情事。烏干達世界展望會工作人員表示,走進烏干達,「從日落到午夜的6小時內,你所遇見的兒童可能有三分之一都有受虐經驗。」受到重男輕女的觀念及部分宗教習俗影響,「女孩總是暴露於更大的性暴力風險」,在奇港達洛,女孩們常負擔家務勞動,或下田工作養家,待初經來潮常被迫輟學並安排童婚,只求減輕家庭的負擔,以致12-17歲的女孩,每15位就有一位已結婚,每16位就有一位懷孕生子。被父母疏忽照顧,或因窮困沒辦法維持生活必需,迫使女孩與年長成年男性發生性關係換取生存所需。 從事童工的潔克琳及被童婚的女孩們,沒有為自己好好活過的生命故事,而這也攸關一個貧困、不平等,缺乏發展的社區。台灣世界展望會透過兒童資助計畫,募集關懷投入81個計畫區,讓貧困兒童獲得保護及上學。去年10月起,台灣的愛心支持也開始在奇港達洛展開,第一年從最急迫的兒虐案件、乾淨水及衛生設施著手,正逐步改善教育、培力家長教養知能觀念及生計能力,透過打開一連串的轉變,讓女孩們長大後創造自己未來。歡迎大家一起關心世界角落中女孩失落的生命,持續追蹤徐佳瑩在烏干達遠距離練習的生活體驗,為終結女孩們的暴力發聲,讓世界上的窮困女孩都能獲得教育及賦權。 (徐佳瑩是今年台灣世界展望會「1000女孩─變調的童年‧以愛聲援」的代言人,走進烏干達關心困境中難以發聲的女孩。)

再生醫療法鬆綁 癌症治療新篇章!掌握細胞治療最新趨勢

再生醫療法鬆綁 癌症治療新篇章!掌握細胞治療最新趨勢

癌症已連續41年高居死亡之首,每年奪走超過5萬條人命,如何更精準、有效且具最低治療副作用的方式治療癌症,醫學界向來對細胞免疫治療付予厚望。路迦生醫股份有限公司自2015年引進Lulym-T  細胞療法至今。隨著今年再生醫療法法規將鬆綁,放寬細胞治療執行條件,開放未通過二期癌症免疫細胞臨床試驗的廠商執行治療,整體細胞治療案例數量更增長至2倍。再生醫學產業邁入更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提供癌友安全且有保障的治療,將是重大關鍵。 路迦生醫獨家技轉日本Lulym-T治療技術 應用涵蓋16種癌別 不只在日韓美 更聯手13家台灣醫療院所進行臨床試驗 細胞治療為透過培養自體免疫細胞,來壯大癌症患者對抗癌細胞的能力,而依照所培養的免疫細胞的種類不同,對抗癌症的表現也不同。唐稚超董事長表示,路迦生醫獨家與日本LYMPHOTEC公司技術移轉,以記憶型T細胞為主要作用細胞的CIK細胞治療技術Lulym-T,此技術在日韓已有日本Lymphotec及韓國GCC公司累積超過萬例使用經驗,更通過日本三期及韓國四期肝癌臨床試驗,,對比手術治療,具有優秀臨床表現;因此於2015年技術移轉回台灣,期望能帶動台灣再生醫學產業發展,更能提供癌友更多治療選擇。記憶型T細胞因具有持久且專一的特性,加上壽命相較其他T細胞更長,使其能在體內維持較長的效果,目前此細胞治療應用已涵蓋16種癌別,全台共有6家醫療院已獲衛福部核可,可執行相關治療。 今年再生醫療法法規鬆綁,放寬細胞治療執行條件,使更多細胞治療廠商投入市場,唐稚超董事長表示,路迦生醫仍以嚴謹的態度提供病患安全且具保障的細胞治療,對於細胞治療臨床試驗、製程環境都毫不馬虎。除了細胞製備環境符合國際級標準外,細胞產品核心實驗室更於2021年取得細胞製造及細胞製備場所GTP(Good Tissue Practice)認證外,Lulym-T細胞治療在日韓亮眼的試驗結果更刊登於世界權威期刊世界權威期刊《Lancet》,亦獲得美國FDA肝癌孤兒藥資格,目標能成為台灣最高規格的細胞治療。為取得更多臨床實證,路迦生醫在台已陸續展開重大臨床試驗,除聯手13家醫療院所進行大型二期肝癌臨床試驗外,更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合作進行頭頸癌一、二期臨床試驗,可謂最嚴謹的細胞治療。   板橋中興醫院:院內案例 8成以上患者治療反應佳,更有3成完全緩解 自2000年至今,記憶型T細胞治療已被發表多篇臨床研究,板橋中興醫院醫療部主任馮德誠表示,以肺癌為例,根據2008年國際研究發現,非小細胞肺癌使用細胞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疾病控制率可高達近9成,且相較單用化療者也有助整體存活期約增4成、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增4成。 板橋中興醫院是新北市首家獲准「特管法」的地區醫院,自2022年8月起收案至今,已累積相當多治療經驗。馮德誠主任也分享印象最深刻的案例,為一名59歲的婦人,過去曾有大腸癌病史,透過手術治療後又發現復發轉移至肺部。在接受2次電燒手術及化療後,卻仍有腫瘤殘留。最後,在與醫師討論下,決定自費嘗試免疫細胞治療,經過7個月細胞治療後,殘留腫瘤消失。對此,馮德誠表示,觀察板橋中興醫院所執行的細胞治療案例,高達8成以上患者對治療反應佳,其中更有3成患者達完全緩解,對於以記憶型T細胞為主要作用的細胞治療未來表現充滿期待。   6旬翁肺癌復發多次 癌症免疫細胞治療合併標靶找到新希望!醫提醒:臨床試驗、細胞製程環境、選擇大型院所為安全三大關鍵 亞東紀念醫院自今年2月獲衛福部正式核可執行CIK細胞治療,共可執行9種癌別,包含第四期腦癌、第一至三期或四期的非小細胞肺癌、乳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胃癌、腎臟癌、卵巢癌與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亞東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細胞治療中心張晟瑜醫師表示,CIK細胞治療在臨床上,除了單用外,也可搭配患者舊有治療合併使用,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如何銜接與搭配既有的癌症治療,需經過臨床腫瘤醫師嚴謹的規劃,而目前僅開放一至三期標準治療無效以及第四期實體癌癌症患者自費嘗試使用。 張晟瑜也分享,過去曾收治一名復發性的非小細胞肺癌的六旬老翁,一開始該患者是使用標靶治療,雖然一開始治療時腫瘤有控制,但長期使用標靶後卻出現抗藥性,癌症又再次復發,在與張醫師討論評估後,自費嘗試以記憶型T細胞為主要作用的CIK細胞治療合併標靶治療,至今已穩定控制癌症一年,且未有復發的情形。 因著再生醫療法規鬆綁,越來越多細胞治療供應商快速進入市場,在選擇細胞治療管道時,也將成癌症患者的重要課題。張晟瑜醫師建議,民眾在挑選合適的癌症免疫細胞治療時,應掌握三大守則: 守則一、確認是否具備國際或國內大型臨床試驗資料 守則二、細胞製備環境是否具國際GTP級實驗室認證 守則三、治療應選擇具衛福部核可院所執行,選擇衛福部核可院所之細胞治療更安心。(由左至右)路迦生醫劉炳中醫療長、板橋中興醫院馮德誠主任、路迦生醫唐稚超董事長、亞東紀念醫院張晟瑜醫師。

自然產寶寶哪天出生預估準確嗎?預產期與實際生產日期存在調節變數

自然產寶寶哪天出生預估準確嗎?預產期與實際生產日期存在調節變數

根據數據統計預產期與實際生產日期存在著多個調節變數,而對於第一胎選擇自然產的產婦,發現提早生產的機率是存在一定的變動性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個人條件差異不同。然而,一些研究表示,大約 5% 到 10% 的第一胎孕婦會在預產期前的兩週內提早生產。提早生產的定義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人認為提早生產是在預產期之前的三週內,而其他人則將提早生產定義為在預產期之前的兩週內。而在坐月子服務產業裡,對於不滿40周生產即稱為提早生產。 Yesma孕產規劃師王思涵表示:對於預產期的評估算法分為有兩種 使用妊娠週數:預產期通常是根據懷孕開始的第一天(也就是上一次月經的第一天)加上280天(大約40週)來計算的。這種方法被稱為「Naegele's rule」。例如,如果上一次月經的第一天是2023年1月1日,那麼預產期就是2023年10月8日(1月1日 + 280天)。 使用末次月經日期:另一種常見的方法是根據末次月經的第一天來計算預產期。根據這種方法,通常將末次月經的第一天加上280天,再考慮週期的長短進行微調。例如,如果末次月經的第一天是2023年1月1日,並且通常的月經週期是28天,那麼預產期就是2023年10月8日(1月1日 + 280天)。 每個人的先天與後天條件的狀況不同 產婦的生產日期是會跟推算的預產期有所落差 以下為六個調節變數,即可能影響妳的實際分娩日期: 非初次頭胎生產的產婦,已有二胎以上生產經驗,與上一胎生產相距3年以內,那上一胎生產的實際週數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如沒有其他變因加入,其與本次生產,相關聯度達八成五以上。 孕期期間,患有妊娠糖尿病或子癲前症(妊娠高血壓)的媽咪,經統計大部份有穩定控制下的產婦,會提早2-4週分娩。而生產的適當時機也需衡量孕婦的身體狀況、胎兒的成熟度與胎盤功能等,如果已經接近足月了,醫生可能會建議妳提前來催生,減少後續可能發生的併發症風險或是寶寶太大不好生產的問題..等。而如果妳的疾病已經進展到嚴重子癲前症甚至出現併發症,可能無法考慮寶寶的週數,會盡快安排生產。 患有慢性病的孕產婦,如: 糖尿病、高血壓或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慢性病,期間應配合醫師追蹤各項數值,以防止影響母胎健康。而多數醫師經評估後,也會建議提早於36-38週這個區間催生或是進行剖腹產。以降低懷孕後期併發症等風險。 患有婦科疾病的孕婦,如子宮肌瘤或肌腺瘤的媽咪,如果因為肌瘤隨著寶寶的成長也跟得越長越大,導致寶寶的成長空間受阻,通常醫生也會礙於成長受阻關係,建議提前3週左右催生生產。 而坐月子服務業者最怕遇到的狀況是”子宮頸閉鎖不全”這又分為先天的跟後天的,有些人子宮頸先天子宮頸長度過短,或曾經進行手術導致子宮頸支撐力較弱,所以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的機率就較高,通常這種症狀的人在孕期16-24週時就有可能發生子宮頸擴張或變短,導致有早產或流產現象,所以通常醫生會建議做子宮頸環紮手術並建議安胎,盡量多休息、禁止提重物或勞動。懷孕進入後期,醫生就會建議環紮處拆線,通常手術後,孕婦只能盡量臥床休息安胎,大約相隔不到4週,即會生產,通常約孕期34-36週就生產。 最後一點,那就是多胞胎,通常會礙於寶寶成長發展的空間限制,雙胞胎通常會在36-37週左右就會提早催生或剖腹產,多胞胎的孕產婦其實也很須考量到母體先天體型與條件,並非是每位孕產婦都適合懷上多胞胎,而台灣多胞胎的上限為四胞胎,曾經手過一案例即是四胞,產婦孕期中期就開始臥床安胎,苦撐至近28週才不得不讓寶寶提早出生,實質上真的非常辛苦。 此外,王思涵說明除了上面常見六點外,孕婦提早生產的因素,也會考量孕婦的年齡、妊娠期間的壓力水平、胎兒狀況以及任何潛在的妊娠併發症..等等。如能提早安排生子計畫,避免過於高齡懷孕,相對的早產的機率也可大大降低。

TANITA首創「腳點」功能 精準測量腿部肌肉並預防流失 戴資穎分享腿部肌肉照護要點

TANITA首創「腳點」功能 精準測量腿部肌肉並預防流失 戴資穎分享腿部肌肉照護要點

  經常久坐又沒有運動習慣,尤其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隨之減少,甚至體力變差、爬樓梯很吃力。身體組成分析儀領導品牌TANITA 在父親節前夕,推出全新BC-771 八合一腳點體組成計,除了可量測體重、BMI、體脂率、內臟脂肪、肌肉量、體內年齡、基礎代謝量等重要數據之外,獨家「腳點」功能,為腿部肌肉量打分數,讓你遠離三高的同時,更可輕鬆量測腿部肌肉量,隨時了解身體狀態。 江坤俊醫師在TANITA新品發布會上提到隨著年齡增長,腿部肌肉會不斷加速流失,40歲以後肌肉量會以每十年減少百分之八的速度急速降低,估計全台有至少20萬的銀髮族面臨肌少的威脅。因此及早培養起運動習慣與肌肉量,能夠大大降低未來的安全隱憂。品牌代言人世界球后戴資穎現場也以自身的經驗分享腿部肌肉訓練要點與身為運動員保養、維持肌肉的秘訣。 球后戴資穎X多方領域權威 現場分享腿部肌肉照護要點 日本筑波大學山田實教授調查報告指出,一般人隨著年齡增加,手部與腿部的肌肉量隨之遞減,尤其是腿部肌肉量,在 40 歲以後,就會呈現逐步萎縮的趨勢。不僅如此,如果長時間久坐,也容易造成肌肉萎縮、椎間盤突出等情況,甚至也會因代謝不良,形成身體虛胖。針對腿部肌肉常見的不適,廖耿章傳統民俗治療師指出無論是過度運動或經常性的姿勢不良都容易導致腿部肌肉拉傷,這個時候可以透過臀橋與腿後肌伸展運動來幫助肌肉復原,有研究指出在疼痛狀態時持續訓練,更有機會增加腿後肌常肌力與筋膜長度。健身工廠健身教練Eric分享在家中也能輕鬆訓練腿部肌肉的幾個動作,透過深蹲、分腿蹲、側蹲與側抬腿都能有效提升腿部肌肉分數,也能加上彈力帶增加阻力提升訓練強度。 針對運動成效的追蹤,球后戴資穎現場分享:「過去只能以自己的身體狀態感受腿部肌肉變化,現在透過TANITA新品BC-771的腳點功能,能夠精準測量腿部肌肉分數,讓我更好掌握日常訓練成效與體能狀況!身為羽球選手我需要鍛鍊跑、跳、急停、邁步等腿部動作,有了腳點分數作為依據,就能為我每日的訓練強度建立更精準的指標。」除了注重自己的健康,與家人感情深厚的小戴也提到:「雖然身為運動員對於身體狀況本來就非常仔細與謹慎,但也曾注意到身邊有長輩因為長久缺乏運動習慣,導致腿部健康狀態不佳、無法穩健行走,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希望大家也能多關心身邊長者的健康,陪伴他們做一些簡單的居家訓練來預防老年失能危機。」 全新TANITA BC-771 八合一腳點體組成計,外觀設計時尚簡潔,大小為 280X280mm,厚度為 26 mm,秤重範圍從 100 克至 150 公斤。TANITA BC-771 搭載由TANITA獨家設計的「腳點」功能,主要透過四組電極片傳導微量電流,評估「腿部肌肉量」與「體重」的關係後給予評分,進而提醒用戶可以依據自身狀態,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深蹲、慢跑、走路等方式來逐步增加腿部肌力,避免跌倒風險,為身體健康安全把關。 全球首創「腳點」功能 精準檢視腿部肌肉量健康狀態 「腳點」分數從 50 分到 150 分,共提供「良、略低、低」三種判斷標準。如果是「良」,代表肌肉還是會隨著時間自然減少,建議持續運動來保持健康。「略低」是提醒用戶要提高腳點,透過努力運動鍛鍊身體,提升腿部肌肉量。如果偵測為「低」,那麼代表腿部肌肉量明顯偏低,日常生活中要多加留意、避免跌倒,並且在可以負荷的範圍內持續運動,逐步增加肌肉量。 除了「腳點」之外,TANITA BC-771 八合一腳點體組成計可以量測體重、BMI、體脂率、內臟脂肪、肌肉量、體內年齡、基礎代謝量與腳點等八種身體重要數據,其中,體脂率共有5種評價標準,肌肉量、內臟脂肪、基礎代謝量指數各有3階段判定標準,而 BMI 指數還可與腳點數據進行交叉分析,如果 BMI 指數過高、腳點分數低,那麼建議可以先透過走路和慢跑來改善體脂肪。如果 BMI 偏低、腳點分數也低,則可以透過深蹲等運動,強化腿部與臀部肌肉,並且建議攝取充足的蛋白質,吳映澄營養師提醒,常見的豆類製品、蛋、魚肉、雞胸肉都是很好的營養來源,能補充運動後肌肉生長所需要的營養。針對蛋白質攝取不足、肌少症患者或其他特殊需求族群也可以透過市面上看到的高蛋白保健品補充蛋白質,但一定要參照每日建議攝取量與飲用時間點。透過「腳點」測量,能夠精準檢視腿部肌肉量的變化,隨時把關健康狀態,搭配正確的飲食保健與運動訓練,讓雙腿穩健支撐身體重量,遠離肌少症風險。

領先業界的永續承諾 臺灣AZ攜手Uber企業版以「減碳優步」為代步首選

領先業界的永續承諾 臺灣AZ攜手Uber企業版以「減碳優步」為代步首選

許多天災、疾病、流行傳染病都再次證明,唯有一個健康的地球,才能守護人類健康與社會安定。適逢今年(2023)下半年聖嬰現象高機率回歸和溫室氣體排放加劇,全球高溫不斷刷新紀錄,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更示警未來五年,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高溫。因此,企業端應對氣候變化之作為也成為檢視是否善盡社會責任的關鍵指標。 臺灣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Taiwan,以下簡稱臺灣AZ)響應全球總部的零碳排雄心計畫(Ambition Zero Carbon),持續在臺推動落實多項減碳措施,今年(2023)更宣布與Uber企業版合作推廣減碳優步(Uber Green),打造永續行動計畫,讓每位同仁,成為減碳永續的一份子,營造健康的環境以改善人類健康。 領先業界的永續承諾 臺灣AZ攜手Uber企業版以「減碳優步」為代步首選 為進一步擴大深化減碳影響力,臺灣AZ於今年(2023)宣布與臺灣叫車平台Uber攜手採用減碳優步(Uber Green),透過Uber企業版後台,為台灣500多名員工規劃含油電混合車、電動車等友善環境代步工具的永續商務乘車計畫,是亞太地區首家與Uber企業版合作的藥廠!同時更結合Uber企業版「永續後台」,做到即時追蹤企業乘車碳足跡,並規畫每月無車日活動、省油技巧講座、油耗減少等內部獎勵活動機制(如透過後台自行發送Uber乘車抵用券),預計達成減少20% GHG溫室氣體排放。 斥資300億推廣零碳排 AZ以科學方式與自然保育行動守護地球與人類健康 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以下簡稱AZ)身為以領先科學聞名的全球醫藥保健產業領導者,傾注所能,應對這個時代面臨的最大挑戰,包含從氣候變化到獲得醫療保健和疾病預防。AZ全球也耗資300億台幣實行零碳排雄心計畫,遵循科學方式,透過節能與再生能源的使用來減少碳排放量。另外,今年更於全球持續擴大AZ植樹計畫(AZ Forest Program),立下將於2030年前在六大洲種下兩億棵樹的新目標。 臺灣AZ總動員減碳 成效媲美大安森林公園碳吸附量 響應全球總部的企業承諾,臺灣AZ自2021年起將內部280輛業務人員用車更換成油電混和車(HEV),預計將於2023年底全面轉換完成,未來也將朝全面轉換純電動車目標前進。今年7月,臺灣AZ將引入首批使用藥品電子仿單的藥品,取代紙本仿單,響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推動之電子結構化仿單取代紙本仿單試辦方案,也接軌國際無紙化趨勢。如上述,臺灣AZ由內而外多管齊下的減碳行動,從去年至今共計減少將近200噸碳排放,約等同大安森林公園的一年碳吸附量,以實際行動幫助地球喘口氣。

2025邁入超高齡社會!愛在安居 以科技力守護長者及弱勢族群居家安全

2025邁入超高齡社會!愛在安居 以科技力守護長者及弱勢族群居家安全

根據統計,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達到20%,高齡者的健康與居住環境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家醫科許書華醫師指出,長者的認知與行動能力會隨著時間退化,嗅覺、觸覺、聽覺、視覺都受到影響下,對於緊急狀況發生的感知與避難時間都會更長,也更加凸顯長者的安全居住議題的重要性。 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英飛凌攜手合作夥伴飛鳥車電,首度與臺灣守護者聯盟社會公益協會 (以下簡稱「守護者聯盟」) 合作,加入『愛在安居』社會公益專案,贈予守護者聯盟總計100組環境偵測器、200組毫米波雷達感測器、周邊配備及建置費用,守護長者及弱勢族群居家安全。首批智慧偵測設備將安裝於新北市八里區的樂山教養院,並由守護者聯盟建議並協助安裝於更多適配的弱勢族群居所。 長者認知與行為能力退化  全國火災事故統計,60歲以上死亡人數佔比超過5成 根據統計,今年1至5月,全國火災事故超過9,800件,且起火建築物類別當中,住宅火警死亡率超過6成。在內政部消防署110年度全國火災統計分析也發現,60歲以上的死亡人數佔比更超過5成。對此,本次受邀出席擔任捐贈見證人的許書華醫師指出,長者因認知功能退化,對於火災的反應及判斷能力較遲緩而造成避難時間延遲,再加上行動能力較為緩慢,需要更長的避難時間。 此外,本次環境偵測器亦可幫助高齡族群監測空氣品質,因長者待在室內的時間非常長,而二氧化碳正是「空氣品質」相當重要的指標,尤其高齡長者對於環境中的汙染物更為敏感。當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時,不但易造成精神不濟、頭痛、頭暈、嗜睡等不適症狀,對於呼吸道病毒等感染風險也會增加。對於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如能透過智慧科技維持良好的居住空氣品質安全,並且能做到意外事故發生時即時通報,是提升長者居家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環。 共同出席捐贈儀式的資深藝人譚艾珍也以自身經驗作呼應,隨著人生階段進入空巢期之後,多出了許多獨居時間。她坦然面對年歲漸長,也希望自己能打造一個有品質且安全的居家環境,好好享受銀髮生活,也呼籲政府、民間及企業一起努力,建置更加安全的居住環境。 屏東義消婦女分隊分隊長鄭碧漪女士也分享了家中獨居長輩的火災經歷。鄭女士80多歲年邁的母親獨居,某日因母親煮食不慎,而導致鍋爐乾燒、濃煙引發住警器狂響,但母親因聽力退化並未察覺,直至鄰人提醒才趕緊處理。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類似鄭女士的故事將在我們生活周遭不斷上演。而透過智慧科技的輔佐應用,將有助於建立更安全的居家環境。為此,鄭女士在洽詢守護者聯盟後,已成功安裝這項智慧偵測系統,得以藉由空氣品質環境偵測器、毫米波雷達感測器以及連動式住宅用警報器的自動通報,提升家中長者的日常生活守護及居家安全保障。 物聯網科技守護弱勢群體及高齡者生活環境 本次捐贈的智慧偵測系統包括英飛凌的 60GHz 毫米波雷達感測器,能夠進行精確的微動檢測,即時偵測人物的存在及變動,可應用於離床或是存在異常偵測,有效協助家屬或是管理單位掌握長者狀況,降低憾事發生的機會。此外,環境偵測器則內建英飛凌先進技術的 PAS 二氧化碳感測器,可持續準確地監測二氧化碳濃度。兩款裝置也包含英飛凌微控制器及無線連網技術,能將偵測到的數據即時傳輸到雲端,透過與雲端物聯網科技的結合,使用者透過手機 App 即可遠端查詢該場域之狀態。兩種偵測器的同時運作還能發揮加乘的效果,例如在廚房發生火災事件的場景中,環境偵測器可以先藉由指數異常偵測到火災發生,雷達感測器則能夠偵測事件現場是否有人員、寵物的存在,並將數據即時上傳至守護者聯盟的 AIoT 自動通報平台,讓消防及救護單位能夠提供更快速的救援及更適當的資源配置。 英飛凌台灣總經理陳恬純表示:「英飛凌作為全球半導體技術以及物聯網方案的領導者,深耕台灣近25年。秉持著讓我們所在的社區變得更美好的願景,我們很高興能夠以自身的專業具體回饋社會。本次攜手合作夥伴飛鳥車電以及守護者聯盟,透過基於英飛凌的感測及物聯網技術所建置的 AioT 系統,我們將一同改善弱勢群體及長者的居所安全,打造更便利、更安全的生活。」 守護者聯盟理事長余子廉表示:「感謝英飛凌對於愛在安居公益專案的鼎力相助。這批智慧偵測設備將結合守護者聯盟跨域多元的自動通報系統,提升弱勢高齡族群的居住環境安全。未來,我們也期待能有更多夥伴加入行列,共同為守護台灣社會而努力。」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 2023精準健康產業政策白皮書 落實「對症下藥」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 2023精準健康產業政策白皮書 落實「對症下藥」

精準健康已是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無論行政院「5+2產業創新計畫」或蔡英文總統所揭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指引,都顯示我國精準健康的發展已經紮下堅實基礎,具備一定發展優勢。2021年台灣更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Personalised Health Index, PHC Index)」評定為亞太區第二名,僅次於新加坡。 目前精準健康仍須面對實務、法規問題,本次「2023精準健康產業政策白皮書」徵詢產、官、學、研、醫、病六大領域專家意見,提出包含以精準健康優化醫療配置、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納入健保給付、推動大型群體基因體定序(population sequencing)計畫、優化醫療機構申請實驗室開發檢測(LDTs)、打造健康大數據永續基礎等五大政策建議方向,期待政府與產業一同開拓精準健康下一步。   優化醫療配置 :推動大型群體基因定序 提高精準健康可近性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致詞時表示,台灣的醫療暨健康照護已具有國際水準,整體醫療品質也大幅提升,更有許多研發優勢與相對開放的市場。精準健康發展更需仰賴大量數據才能實現台灣目前已經有了數位、AI、半導體科技等「護國神山」,如善用科技優勢並結合生醫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更具前瞻性的大型群體基因定序計畫,找出國人罹病風險因素及對應基因,將可治病於未病、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 目前民眾對精準醫療的概念仍較薄弱,如政府可透過大規模衛教,落實大型群體基因體計畫,就能打造全民基因定序資料庫,有利提升全體國民精準健康;而每個癌症病人應該一生有做一次全方位基因檢測的機會,目前日本、韓國都有給付或部分負擔,如台灣推動類似方案,不僅可讓罹癌患者能得到更精確的醫療照顧,其檢測資料也可以獲得相關數據,成為台灣精準醫療的基石。 本次政策白皮書的產出,是來自於多方專家討論及調查等、為期一年多的意見彙集而成,期待政府可採納並落實,提升全民精準健康福祉。   接軌國際趨勢 呼籲NGS檢測納入健保、優化LDTs標準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理事長蔡政憲分享,精準醫療可以較過去更全面分析個別癌症病患基因變異的相互關係,透過生物訊息與臨床數據的綜合分析,找到「對症下藥」的最佳解方。除了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精準健康的可近性;也需要落實精準醫療NGS檢測,才有機會提升整體社會健康與病人治療成效。 觀察目前台灣精準健康產業發展,尚有眾多數據庫資源未整合且缺乏標準化問題,就算已取得資料,也存在應用方面的法規限制與資安疑慮,未來無論是訂定專法或修法,抑或是設立獨立專責機構或監管機制,都應顧及資料的可用性、互相操作性、及安全性;並加強與民眾溝通、建立信任感,讓健康數據的蒐集運用有所本,也確保生醫研究得繼續進行且因應產業發展創新需求。 舉例來說,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早期幾乎無藥可醫,目前雖有新的治療方法,但治療費用昂貴。荷蘭將檢測添加到新生兒篩查計劃中,於症狀產生前就給予治療,總醫療費用估計能節省 1200萬歐元。目前台灣約有400多位SMA病友;加上以SMA的發病率來看,約每1萬多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可能罹患SMA,然而台灣目前卻只有1個縣市補助SMA篩檢,雖然健保已給付三種治療藥物,但三種藥物都是天價,如能普及先行檢測做好預防,就可節省後續的治療與照顧費用。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如今人口老化、醫療需求提高,精準醫療更顯重要。台灣長期深耕生技與醫療產業發展,已累積相當雄厚的技術實力;本次白皮書中提及的項目,部分政府已經著手進行,包含研擬相關法規,一方面要照顧國人健康、保護國人的個資,同時需要推動健康大數據發展並兼顧醫學倫理。期待未來可導入最新科技,持續推動生醫、精準醫療等攸關患者權益方案,保障病人獲得最優治療權益、獲得妥善照顧,完善臺灣產業生態系,成為國人精準健康支柱。   持續優化智慧醫材並搭配精準醫療 有效精準防控疾病 台大醫學院癌醫中心醫院院長楊志新也於記者會中表示,NGS等癌症基因檢測,已是許多癌症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項目,缺少此檢測,癌症專科醫師將無法提供最準確的治療。各國及台灣之治療準則也都已納入標準之治療流程及給付,希望台灣健保可儘快趕上國際之水準。台灣的醫療支出只占GDP的6.1%,歐美及先進國家多在8%以上;而台灣的6.1%醫療支出,還包含大多數自費。呼籲應將更多經費投注在健康上,也期望政府、私人保險,與民眾都可重視精準健康,雖然感覺初期花費較高昂,但可有效省去後續的龐大醫療開銷。 國人罹癌率年年上升,對於癌症醫療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如果健保可以將癌症精準檢測納入給付範圍,就能擴大癌症醫學的資料庫,在臨床實驗及醫療上都可以提高準確性;如不能全額給付,至少可讓差額自付成為可行方案。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轉譯醫學研究科主任陳一銘也分享,台中榮總與多家大型資訊科技公司、學術研究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推動跨域協作經驗,透過智慧醫材與精準醫療,打造全方位醫學中心,讓醫療再進化,不僅只是解決人類的病痛,更讓疾病成為可以被管理的風險。期望台灣的國家級計畫及生技產業發展,可從癌症相關檢測擴及其他領域的基因檢測,全面防堵健康風險。 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執行長強調,長年以來,癌友對於精準檢測與治療的可近性非常有限,台癌近期著重倡議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CDF),期待本案可快速過關,造福更多癌友。台灣病友聯盟吳鴻來理事長則對優化醫療資源配置表達支持,期待優化健康資源能多配置於精準醫療,也提醒未來應該更落實民眾衛教,讓民眾了解健康數據蒐集用意與未來可能應用,讓精準醫療可有更長足進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院長陳鋕雄則提出,目前台灣由醫事司訂定精準健康的相關法規(如特管辦法),是一項很好的法規創新。接下來對於健康數據蒐集及治理,尤其是具高敏感度的基因資料,更需設立專責機構及相應法規管理,強化資料分享的可信任性。 2023精準健康產業政策白皮書五大建議方向: 以精準健康優化醫療配置,嘉惠民眾健康福祉 接軌國際趨勢,研議精準醫療NGS檢測納入健保給付 借助台灣科技優勢,推動大型群體基因體定序(population sequencing)計畫,以建立精準健康發展利基 優化醫療機構申請實驗室開發檢測(LDTs)之申請程序與管理 健全健康資料應用環境,打造健康大數據永續基礎 關於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 官網:https://www.pmmdtaiwan.com/ 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全球新趨勢,不但能造福更多病患,也為生技產業帶來了成長的新契機。根據最近美國FDA統計,目前在研發後期臨床試驗中的新藥,約有60%結合了基因標記檢測。最新國際報告(Frost & Sullivan)也顯示,精準醫療核心產業在2025年將成長到1,340億美元的年產值,未來發展潛力無窮。而精準醫療中使用大量的分子檢測,因此對本聯盟的成員是一項未來重要的新機會。 2016年起,政府將推動台灣成為「亞太癌症精準醫療中心」列為施政目標,為了掌握此精準醫療新契機,並配合政府落實台灣成為亞太生醫研發產業重鎮之願景,以本聯盟成員為主的國內數十家生技業者,乃結合學術、醫療及研究機構,積極推動成立本協會。並將積極推動產官學研醫連結、國際社群交流、政策法規協調、科研新知推廣、市場投資促進及產業共同合作等,以期能為會員爭取更多資源及商機,將國內傑出的基因體醫學研發創新,轉化為醫療應用及產業機會,一方面造福國人健康,一方面帶動生技產業之發展,為台灣開創另一高價值的新產業。

達文西手術系統操作紀錄的視覺化  打造完整生態系統 助力台灣醫師掌握數據洞察

達文西手術系統操作紀錄的視覺化 打造完整生態系統 助力台灣醫師掌握數據洞察

全球微創醫療技術領導者以及機械輔助手術的先驅,直覺台灣分公司,於本日正式對外發表提供給外科醫師使用的行動裝置應用程式「My Intuitive App」。 達文西手術系統 將有助益於提升醫師執刀技術 「My Intuitive App」是將使用達文西手術系統操作紀錄視覺化後,專供給執刀醫師使用之應用程式。執刀醫師在自己的手機、平板、電腦裝置中安裝「My Intuitive App」,並於使用達文西手術系統時「雲端登入」後,當進行達文西手術執刀時,系統就能收集醫師自己執行手術時的系統操控時間、使用器械種類及其工作時間等紀錄。此外,執刀醫師在事後透過此APP觀看自己執行手術時的系統紀錄,並比對世界平均系統操作或使用器械之時間,將可確認自己的手術數據與技術水準,對於提升醫師的系統操作技術與效益將有助益。 「My Intuitive App」同時也具備達文西手術線上訓練平台Intuitive Learning(直覺學習)入口功能,使用達文西手術模擬機時,也可於My Intuitive App中檢視自己的相關成績紀錄。本應用程式之相關使用,均遵循當地隱私法令之規範。本應用程式所提供給執刀醫師之資訊僅限於該執刀醫師自己使用達文西手術系統之相關紀錄,若無執刀醫師許可,此等紀錄不會分享給他人或公開。此外,其中亦不含任何與患者相關的個人資訊。 MIA整合先進系統 改善手術效率的洞察觀點 幫助降低照護成本 「My Intuitive App」 將於今年下半年與醫院洽談後引進,未來也將成為醫師們進入Intuitive直覺數位生態圈的數位入口,並會逐步增加各種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t; AI) 及機器學習技術 (Machine Learning; ML) 的資訊分析、遠距手術教學等應用功能。 「過去二十多年以來,我們整合了先進的系統、端對端學習,以及不同服務,擴展微創手術的可能性,提升照護團隊的能力,並幫助改善手術結果,而 My Intuitive App (簡稱MIA) 應用程式,正是為執刀醫生們所提供的單一整合式個人化體驗工具。My Intuitive App應用程式突顯了直覺公司持續為外科醫師發展Intuitive直覺數位生態圈的決心,並可作為我們的線上訓練資源與未來數位應用程式之入口,我們相信藉由 MIA 的發行,外科醫師將能夠更輕易取得使用數據、持續取得更新的精進方法,並獲得更多可能改善手術效率的洞察觀點。」直覺台灣分公司副總裁暨總經理楊繼盛表示。」 數位整合正在改變手術室,在數據、洞察觀點與行動之間創造無痕式連結,而機械輔助手術平台正是其中的一項創舉。目前全台已有超過 850 名完成達文西機器人系統訓練的外科醫師,也將有越來越多的台灣醫院採用機械輔助手術。可以預期「My Intuitive App」未來的使用狀況將逐漸提升,藉著提供外科醫師有關Intuitive直覺的數位生態圈、進而幫助醫院與醫師達到目標,並朝著造福醫師、患者與照護團隊,幫助降低照護成本而努力。

珍愛生命 與社區藥師一起守護您

珍愛生命 與社區藥師一起守護您

巷口獨居的李伯伯因最近來藥局領醫院開的慢性處方箋的時候,感覺步履蹣跚、領藥種類也變多了,從表情看起來身體好像很不舒服。藥師主動慰問近況,李伯伯表示最近病況惡化、慢性疼痛問題,就診吃藥卻沒明顯改善,開始有了輕生的想法。藥局對面陳家就讀大學的大女兒,來藥局領安眠藥,藥師發現陳同學有黑眼圈,天氣很熱卻還穿著長袖上衣、手腕內側隱有傷痕,領藥時眼神閃躲、情緒低落,藥師一查雲端藥歷,發現陳同學近期已經領了過量的安眠藥。藥師主動關心是否需要協助,陳同學瞬間流下淚來。 1925安心專線 守護市民身心健康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為了積極協助陷於低潮或情緒困擾的民眾,今(112)年於7月起與臺北市藥師公會合作,結合本市638間社區藥局及藥師,宣導「1925安心專線」,並主動關心、慰問前來領藥、購藥民眾,如有心理衛生需求,主動轉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或自殺防治中心資源,共同守護市民身心健康! 根據衛生福利部112年6月1日提供臺北市自殺死亡人數初步統計資料顯示,111年「以固體或液體物質(含安眠藥、鎮靜劑、農藥等)」自殺死亡的人數全國是448人,較110年415人、增加33人;而臺北市是14人,較110年6人、增加8人;其實社區中有許多類似久病不癒的長者或情緒困擾的青少年,可能因為遭遇生活中的重大變故、挫折或未即時獲得專業協助,因一時的衝動或蓄意利用手邊囤留的慢箋藥物或藥局成藥,進行自我傷害的行為,如果在行為前能覺察到徵兆並主動關懷與協助,就有機會阻止憾事的發生。 防疫任務及長期照顧需求 社區藥師躍升重要角色 臺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過往社區藥局的藥師僅僅提供藥品販售、藥物諮詢的角色,近年因應COVID-19的防疫任務及長期照顧需求的日益增長,讓社區藥師在公共衛生工作上也承擔了重要的角色;根據臺北市藥師公會統計,112年臺北市共有638間社區藥局、1,260位社區藥師執業,藥師們在日常針對協助行動不便或久病不癒的慢性病長者,會藉由到宅送藥、藥物諮詢的同時給予關懷,如發現憂鬱傾向或失智症前兆者,即時提供憂鬱或失智篩檢評估並主動轉介醫療資源;或協助長期領用安眠藥者,轉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商服務等等。   衛生局與藥師公會攜手社區藥師宣導1925安心專線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自99年起與藥師公會合作辦理自殺防治守門人訓練外,衛生局及藥師公會攜手於112年7月起結合本市社區藥師於社區藥局張貼「1925安心專線」海報宣導民眾主動求助,同時藥師於提供民眾藥事服務時,會主動關心與慰問,如發覺具有身心困擾徵兆或有異常領藥、囤藥行為的民眾,即提供心理資源的關懷小卡或轉介臺北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等專業資源,由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提供心理支持與協助。衛生局呼籲,市民如果有身心困擾,除了可以就診身心科或向就近的社區藥局尋求醫療諮詢與協助外,亦可主動至臺北市心理諮商門診尋求專業協助。   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官網:https://mental-health.gov.taipei/ 專線:(02)3393-7885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及1999轉8858(幫幫我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