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藥性細菌的高盛行率是醫界的重大挑戰,不僅影響醫院患者,隨著病患出院攜帶抗藥性細菌回家或長照機構,逐漸擴散至社區。亞東醫院12日舉辦抗生素衛教講座,邀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到院,設計互動式問答,同時設置細菌主題看板,提升民眾對抗藥性細菌的認識。 羅一鈞表示,衛福部已推出「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預計明年投入2億元,盼達成5年內抗生素用量減5%等7項主要目標。透過政府、醫師和民眾攜手合作維護抗生素的多樣性,應對抗藥性威脅。 亞東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楊家瑞強調,在生活中遵守「四不一要、診間三問」原則。四不:「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私自購買抗生素服用;「不」服用他人抗生素;「不」隨意停藥;「一要」要遵循醫師指示。推廣「診間三問」的概念,詢問醫師「處方是否包含抗生素」、「抗生素需服用多久」、「服藥有無注意事項」。 抗藥細菌 隨患者回家進入社區 楊家瑞指出,細菌為求生存,服用抗生素後,有些細菌會被消滅,但抗藥性細菌會佔據「地盤」,形成抗藥性菌株;這些抗藥細菌隨患者回到家中,進入社區。此外,為防家禽家畜感染,一些農牧業者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導致耐藥性細菌進入水源,危害環境。 內科部主任廖俊星提醒,抗藥性問題在肺炎鏈球菌及大腸桿菌中特別嚴重。肺炎鏈球菌多存在於呼吸道,與肺炎、中耳炎等疾病相關,政府推廣疫苗大幅降低感染率。然而,肺炎鏈球菌感染常由病毒引發,疫苗僅是一部分,還要配合勤洗手、戴口罩才能防止傳播。 大腸桿菌主要棲息在腸道,與尿道感染和腹腔感染相關,孩童期的大腸桿菌通常無抗藥性,隨年齡增長與抗生素使用增多,抗藥性問題逐漸浮現。不當使用抗生素會助長大腸桿菌抗藥性,建議小病如感冒應避免使用抗生素。 民眾普遍認為益生菌能改善腸道健康,益生菌不能達到最佳保健效果,更重要的是多攝取蔬菜、少食紅肉,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此外,胃酸在保護腸道中扮演重要角色,過度服用胃藥降低胃酸,易讓外來細菌入侵腸道。 抗生素與消炎藥 不混為一談 廖俊星指出,許多人仍將抗生素與消炎藥混淆。抗生素是對抗細菌利器,無法殺死病毒;感冒多由病毒引起,非細菌導致,消炎藥可緩解症狀。輕微感染不需使用抗生素,例如尿道感染,透過多喝水、不憋尿可減少風險,僅在發燒或全身性反應時需用抗生素;一般皮膚傷口多數能自行癒合,僅紅腫嚴重時才使用抗生素。 亞東醫院長期致力抗生素衛教,加強與民眾溝通,提升對抗藥性細菌的認識,增加醫護人員專業培訓,強化在抗生素管理與感染控制專長,控制抗藥性細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