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企劃編輯

孕產規劃師淺談2025年 蛇寶寶的坐月子市場

孕產規劃師淺談2025年 蛇寶寶的坐月子市場

2025農曆小龍年即將來臨,天干地支為乙巳,在五行上稱為木火年或木蛇年。傳統民俗中,中國人對於生肖觀念重龍輕蛇,認為龍年非常吉祥氣勢旺盛,馬年意味一馬當先,積極進取。往往龍馬年生生率都會高於年平均值,然而,2024年龍年並未如預期般帶來高生育率,整體出生嬰兒數字尚未達到13萬,預估2025年新生兒出生數字可能再下降1至3萬。 2025年蛇年生寶寶好嗎?當然好! 在今年4月前懷孕,都有機會生蛇寶,蛇寶象徵著智慧、靈活性和再生的力量。民俗專家建議,冬天1、2月出生的蛇寶,由於環境較缺乏生機與活力,命運可能較為坎坷,人生道路上會遭遇較多挫折和挑戰。然而,只要家長在他成長過程中多費心生活引導與教育方面需花費心思和精力,身上也可配戴些吉祥物助轉運,依然會擁有好的人生。 而生蛇寶寶的最佳時機為6月。6月份出生的蛇寶寶有著強大的頭腦和記憶力,智慧淵博,頭腦聰慧,在為人處事以及人際交往中佔有很大優勢。6月出生的蛇寶寶也帶有旺盛的財運,尤其在偏財方面,總是會有意外之財降臨。他們的出現能夠幫助家人逢凶化吉,生活順遂。 其出生於8月份的小寶寶也是非常好命的一類人。他們內心強大,努力上進,很有拼勁,不管遭遇什麼挫折和苦難,都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在追夢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貴人的提攜和幫助。這個月的蛇寶寶屬於典型的好命之人,命中會得吉星眷顧和庇佑,將來會是非常優秀的人才。 孕產規劃師王思涵表示,如果想懷孕就趁現在,規劃懷孕日成語做好月子配套都相當重要; 而現今坐月子模式已由傳統家人長輩協助逐漸轉變為居住月子中心、在家訂購外送月子餐、請月嫂到府服務等。依市場實務需求,目前坐月子模式的選擇已由單一款轉化為兩款以上混合接續搭配著。 有別於在家照護的就是產後月子中心與產後護理之家。這類型的機構在台灣非常普遍,對於產後母體照顧,會有專業人員進行產後生理評估,定時檢測血壓與脈搏。並因擁有醫護資源,如有剖腹產傷口後續問題,可及時處理,泌乳問題也配有專業的泌乳師給予初步指導與協助。對於新生兒的照顧,需在合格的嬰兒室裡,且配有職業保母,寶寶照顧比為1:4至1:5,相關照護人員採三班制輪班照顧。 至於坐月子膳食料理部分,在月子中心或產後護理之家等機構,極少部分擁有獨立HACCP、GMP、ISO認證合格的中央廚房;不少機構業者採取與外送月子餐業者合作的模式供餐。其居住環境乾淨衛生、專人打掃與良好的休息環境、硬體設備齊全為其優點,缺點則是空間共用、家人往返耗時、活動空間狹小易無聊、無法及時學習寶寶照顧技巧、無專人一對一照顧等,而且容易有交叉感染風險。預算花費包含居住空間軟硬體使用與餐食供應,依區域、星級、附加服務等,收費約新台幣4500/天~14000/天,整體費用偏高。 而目前最夯的月嫂到府服務,其專業的月嫂必須具備多項技能,包括產後母體生理評估,因部分是採24小時陪伴,必須負起產婦身心關懷與陪伴照護的責任。在人選得挑選上,能獨立作業,善於家庭溝通與互動與具備良好體力是最為重要的關鍵。然而,月嫂到府服務也包含協助產婦母乳哺餵與乳房保健照護,指導產後康復運動,幫助產婦綁束腹帶與子宮恢復按摩等,也可協助產婦傷口清潔照護與醫衛材正確使用。針對新生兒採取一對一居家照顧也是其優勢,對於新生兒生理評估與疾病觀察更精細與專一,因為是一對一,對於新生兒生活作息建立也比較容易養成。另對於新生兒養育辦法與睡眠儀式建立,也可有效與產婦溝通取得共識。最重要的是,產後營養月子餐食與月子飲品、點心可以客製化現做,食材採購也可依產婦口味做專業調整,即時給予專業的營養菜單規劃與建議。市場收費以9H/天:新台幣2100~2700/天;24H/新台幣3100~3700/天不等(依月嫂本身年資、評比、品質或附加服務條件而有所不同),相對於月子中心與產後護理之家而言性價比較高。 王思涵說,目前應大環境景氣影響,坐月子模式一直在逐漸改變,尤其是據五年前聘請月嫂的概率大約為15%,近年來持續上升至25%,預估2025年將看好聘請月嫂到府坐月子可高達30%。

告別冬季癢!中醫調理改善血虛風燥,滋陰潤膚告別搔癢煩惱

告別冬季癢!中醫調理改善血虛風燥,滋陰潤膚告別搔癢煩惱

一位49歲的女性因全身搔癢難耐前來中醫門診,表示已經持續兩個禮拜了,雙手雙腳皮膚摸起來較為乾燥,且雙手有些許抓痕,兩肢小腿前側還充滿暗紅的不規則龜裂,及有輕微的脫屑。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表示每到冬天,皮膚癢的情況就發作起來,這是典型冬季癢的表現。病人平時容易口乾口渴,頭暈心悸並伴隨四肢冰冷,經過把脈和舌診後判斷為血虛風燥型的濕疹,並開立中藥當歸飲子加減,加上桃仁、何首烏養血活血,薄荷、蟬蛻疏風止癢,經過兩個禮拜的調養,搔癢改善許多。持續於門診調理3個月左右的時間症狀趨於穩定未再發作,並囑咐禁食辛辣,多塗抹乳液保濕,並且不要洗太熱的澡,避免症狀再度發生。 康涵菁中醫師說明時序進入冬天,天氣愈來愈冷,如果沒有做好對肌膚的保養,有的人的皮膚就會開始癢起來,甚至脫屑、破皮或發炎,範圍從臉頰、脖子、軀幹到四肢外側都有。這種最常發生在冬季,並以四肢外側最多,尤其小腿前側及手部的搔癢症狀,稱之為缺脂性皮膚炎或乾燥性皮膚炎,又名冬季癢疹,好發於中老年人或小孩。 正常皮膚角質細胞的含水量因汗腺排汗而獲得補充,皮脂腺分泌油脂則保護皮膚防止水分散失 然而年紀大的人或乾性膚質者,因皮脂腺及汗腺的活性減退甚至萎縮,因此皮膚較乾燥,遇到了乾冷的空氣,一來加速皮膚中水分的喪失,二來使血管收縮,造成局部血液循環降低,進而使皮脂和汗水的分泌減少;皮膚乾燥便易發癢、粗糙、龜裂、紅腫、發炎。若因搔癢難耐而搔抓不止,嚴重者可進一步引起感染,因此不可不慎。 康涵菁中醫認為皮膚油脂不夠的問題多屬於陰虛,治療上則以養陰潤燥為主。常用中藥有何首烏、生地、百合、麥門冬等。若皮膚嚴重搔癢發炎,則可加上知母、石膏、黃芩、黃連等加重清熱解毒。飲食上可以搭配養陰補血潤燥的食物:像是木耳、水梨、秋葵、蓮藕、百合、桑葚等食物。另外因冬季天冷人們喜愛吃薑母鴨、羊肉爐、麻辣火鍋等食物暖身,但此類型病人卻要避免這類食物,以免太過燥熱加重陰虛的體質。另外冬天應少穿毛衣類衣物,因為較厚的衣服不容易透氣且易引起癢感,反而要以棉質衣物較佳,避免引發皮膚搔癢的狀況。 推薦茶飲 百合杏仁養陰茶 材料:杏仁8g、百合5g、生甘草3g、薄荷3g 煮法:將上述材料加水煮沸後,再用小火煮10分鐘,過濾後即可飲用。 功效:杏仁、百合養陰潤燥、生甘草清熱解毒、薄荷疏風止癢,合用可緩解皮膚搔癢的症狀。 提醒病人應注意以下五項: 飲食清淡為主:避免食用薑母鴨、羊肉爐等過於燥熱食物 避免洗過熱的熱水澡:熱水會擴張血管加速血液循環而搔癢 不過度使用肥皂等清潔劑:潔膚產品容易將皮膚油脂大量帶走,使皮膚更加乾燥 勤擦乳液保濕:避免過度乾燥而搔癢 冬天避免穿毛衣容易引起皮膚過敏搔癢

HER2乳癌雙標靶新劑型:給藥2小時變8分鐘!已納健保

HER2乳癌雙標靶新劑型:給藥2小時變8分鐘!已納健保

乳癌治療中最早發展也最廣為人知的特定生物指標–HER2,中文全稱為『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若腫瘤切片接受化驗後,發現HER2為陽性,就代表乳癌癌細胞惡性度較高,較容易惡化。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思錦醫師表示,HER2乳癌本為預後較不佳的族群,但隨著HER2標靶的出現與發展,目前這群患者的治療成績與生活品質都已獲得大幅提升,近期甚至在給藥方式上也研發出與傳統『靜脈滴注』不同的『皮下注射』新劑型,大大改善患者需長時間留院接受治療的不便。此款乳癌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藥物,已於去年(113年)12月起正式獲健保給付,符合條件之早期與轉移性乳癌患者都有機會申請使用。 乳癌確診就先驗HER2!升級雙標靶策略有望提升療效 不管期別早晚,確診乳癌時即接受切片檢查,確認自身乳癌型態,已成為現今的治療標準程序。李思錦醫師說明,HER2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檢驗項目,通常會先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簡稱IHC,進行檢驗,結果若為3+即可判定為陽性;若為2+時,則需要再用『螢光原位雜交法』,簡稱FISH,進行第二次陽性與否的確認。 一旦經IHC或FISH判定為HER2陽性乳癌時,就適合接受HER2標靶治療。李思錦醫師分析,針對早期或晚期的HER2乳癌,現今都已有多元HER2標靶藥物可使用,在某些情況下,採用HER2雙標靶策略,可以帶來比HER2單標靶更佳的預後。如針對淋巴結有轉移現象之早期HER2乳癌,健保自去年底已擴大給付HER2雙標靶組合,預期可以帶來降低復發率,提升我國乳癌整體治癒率的成果;晚期HER2乳癌使用HER2雙標靶組合時,則可大幅增加對於疾病惡性度的控制,讓患者不僅活得更久也能活得更好。 HER2雙標靶採皮下注射只要8分鐘 省時省床位 創醫病雙贏 HER2乳癌的預後能獲得大幅提升,HER2雙標靶組合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李思錦醫師說到,傳統兩種HER2標靶藥物必須個別透過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每個藥都要花掉1小時,因此兩個藥加起來就是2小時,加上前前後後的準備、留觀,患者大半天都得待在醫院。 李思錦醫師分析,其實在新冠疫情後,病人越來越不喜歡長時間待在醫院,加上現今醫院普遍醫療量能、床位緊縮,面對長時間給藥的情況,醫病雙方其實都期待改善,而新的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就是能突破上述困境的解方。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是把兩個藥物合而為一,透過皮下緩慢推注給藥,整個過程只需8分鐘,對病人來說可以快速完成治療、保有更多自我的時間;對醫院來說,也降低醫護工作量,緩解緊繃的注射室床位。 HER2雙標靶皮下劑型納健保!助乳癌病友活得更自在美麗 新的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雖然已問世一段時間,但過往會選擇使用的病人仍屬少數,李醫師不諱言是因為昂貴的藥價,好消息是,目前健保已開放給付,早期和轉移性病患都在開放之列。 談到這個給付的好消息,李醫師樂觀其成,認為接下來病人實際開始使用後,除了可以節省下很多時間外,若是不需合併與需裝設人工血管的化療一起治療時,還可以不用另外再裝人工血管,病人舉手投足之間能活得更自在,「感覺更像是一般人,而不是乳癌病人!」李醫師也鼓勵乳癌病友,現今乳癌治療日新月異,進展越來越快速,罹癌也無須灰心,配合醫師醫囑,找到適合自身的個人化治療,乳癌也能活出美麗人生。 圖/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 李思錦醫師

植物精油調理改善流感症狀 專業中醫師分享按揉訣竅

植物精油調理改善流感症狀 專業中醫師分享按揉訣竅

大S流感重症導致死亡又再次喚醒醫療衛生的敏感神經,從新冠病毒引起的COVID-19到這次事件的流感病毒重症,又或者一般型小感冒甚至只是尋常性鼻咽過敏症狀都同時有許多相似症狀出現,到底如何區分或者如何照護?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同時也是植物精油調理師賴睿昕透過症狀分類是一個常用的歸納方式,然而在沒有正確醫師判別的醫療診斷,自行解讀判斷卻常常出現錯誤而失去黃金治療時間! 病發急性期的初步診斷多採用症狀歸納判斷,包含特定病毒引起的主要特殊症狀及伴隨的小症狀是否同時發生作為依據,也因為這樣的診斷依據,最近網路流傳的錯誤診斷也利用類似方式引用錯誤結論:1.乾咳+打噴嚏=空氣污染;2.咳嗽+粘液+打噴嚏+流鼻涕=感冒;3.咳嗽+粘液+打噴嚏+流鼻涕+全身酸痛+虛弱+輕微發熱=流感;4.乾咳+打噴嚏+味覺失常+身體疼痛+虛弱+高燒+呼吸困難=冠狀病毒,這樣的疊加方式診斷容易只用症狀表現而沒有正確區分症狀誘發來源做出錯誤診斷,建議直覺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賴睿昕中醫診治外感疾病透過層級式思路作為診斷治療依據,不同的是中醫治療的核心加入「身體機能的強弱」作為治療根本依據來使用藥物,傳統中醫理論將身體機能強弱用「正氣」來描述,將外來侵犯的病毒細菌都稱為外邪,甚至影響身體機能平衡的外在因素包含風、寒冷、濕氣都可以廣泛稱為外邪,賴睿昕中醫治療上會診斷評估到底外邪強度發揮多少?因為不同病源有強弱之分,不同身體狀態導致機能有強弱差別,用藥用針直指病位的使用就必需專業中醫師診察過後才能精準治療及改善體質。 外邪入侵初期鼻腔會分泌許多富含抗體的黏液,初步阻斷細菌病毒的入侵,但代價就是擤不完的鼻涕鼻水,以及腫脹的鼻黏膜,導致鼻塞,更嚴重的急性鼻炎會引發鼻竇炎或中耳炎。透過精油按壓穴道能有效緩解。 增強免疫力型的精油: 檸檬(病毒/感染) 尤加利 (特別適合感冒) 薰衣草 薄荷 茶樹 乳香 可泡澡:浴缸內放入約40度C~45度C熱水,再加入2滴茶樹精油+2滴薄荷精油+2滴薰衣草精油+2滴尤加利精油,用手攪伴使精油不要浮在水面,每次浸泡約10~15分鐘,以微微出汗為佳 (泡澡後記得多喝溫開水,補充水份)。 薰香:2滴茶樹精油+2滴尤加利精油+3滴薰衣草精油作薰香,撲殺入侵黏膜的病菌,保持呼吸順暢,同時達到安撫情緒、鎮靜煩躁、恢復活力的目的,也可淨化室內空氣,預防內部傳染。 另外也可用精油按摩穴位 一、印堂:印堂穴位於兩眉之間,內部是額竇,鼻塞時期通常額竇也充滿了許多的黏液,透過按壓印堂,可以改善額竇黏液的排出。 二、神庭:神庭穴位於印堂直上進入髮際上一點的位置,透過督脈與鼻部相連,除了可以改善鼻塞或鼻過敏,也能夠達到醒腦開竅的作用。 三、迎香: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凹陷處,其內深處也是鼻竇之一,按之能夠改善不聞香臭的狀況。 四、風池:風池穴約在後腦杓髮際下,兩側頸後大筋的外緣。許多風邪由頸後進入,風池穴常是治療外感的要穴。

大S猝逝!醫:肺鏈疫苗要打 防止流感併發「細菌性肺炎」重症

大S猝逝!醫:肺鏈疫苗要打 防止流感併發「細菌性肺炎」重症

藝人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猝逝,享年48歲,消息證實後,令社會大眾深感震驚與悲痛不捨,也讓民眾開始重視流感疫苗接種,甚至促進一波流感疫苗的打氣。然而,除了流感病毒本身造成的威脅之外,也別忽視細菌性肺炎的發生。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12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肺炎位居第三,其中,肺炎鏈球菌是流感常見的續發性細菌感染之一。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黃立民醫師呼籲,民眾也可以接種肺炎鏈球菌的疫苗,以降低流感併發細菌感染重症的風險。 肺炎鏈球菌潛伏鼻腔 當病毒刺激粘膜、干擾免疫系統引起細菌感染 肺炎鏈球菌平時潛伏在人類鼻腔內,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而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黃立民醫師解釋,當人體健康時,細菌即使進入體內,通常也不會引起感染,而是處於「帶菌狀態」,即細菌雖然存在,但因條件不足,無法大量繁殖或侵入組織,因此不會導致疾病。然而,當病毒感染時,它會改變體內環境,創造適合細菌感染的條件,使原本無害的細菌變得具有侵略性,導致繼發性感染。 黃立民醫師說明,病毒促進細菌感染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病毒會破壞人體的黏膜屏障,例如呼吸道或腸道黏膜,使組織出現細小的缺口,讓細菌能夠深入並附著於較深層的組織,增加感染風險。第二,病毒會削弱免疫系統,干擾人體對抗細菌的能力,導致細菌更容易繁殖並引起感染。 此外,病毒還可能引起發炎,使細菌更容易繁殖與擴散,進而引發肺炎或其他嚴重感染。黃立民醫師表示,即使病毒已被清除,細菌仍可能持續感染,導致疾病惡化。因此,施打流感疫苗,不僅有助於降低自身風險,也能減少細菌感染的發生機率。 咳嗽加劇、高燒不退 應高度懷疑細菌感染 以病程而言,黃立民醫師表示,通常患者會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及全身不適等典型感冒症狀,如再惡化,會出現黃痰、咳嗽加劇、高燒不退等。此時,醫師通常會安排胸部 X 光檢查,如果發現大片肺部陰影,就要高度懷疑是細菌性肺炎。肺炎鏈球菌感染可透過檢測尿液來診斷,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這時會開立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以防病情惡化。 黃立民醫師強調,「其實流感重症當中有一半是因為細菌感染造成的。」除了平時要做好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打疫苗」無非是降低重症機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政府公費補助65歲以上的長者、55至64歲的原住民以及嬰幼兒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其中嬰幼兒須接續施打三劑,成人則是每五年打一劑即可,符合資格民眾應把握機會儘速接種。此外,本身患有糖尿病、慢性腎病變、慢性肺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高危險族群,建議可考慮自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提升保護力。

久咳不愈應該看中醫 中藥茶飲治咳有療效

久咳不愈應該看中醫 中藥茶飲治咳有療效

一名34歲輕症確診者陳先生,在新冠肺炎確診之前,就有輕微咳嗽的症狀,沒想到確診後反而變得更嚴重,一整天都在咳嗽,甚至引起頭暈頭痛,一度以為是新冠肺炎後遺症,咳了將近兩個月,在西醫門診確診黴漿菌感染,西醫建議服用抗生素治療。因服用抗生素狀況未見好轉,遂前往中醫診所治療。於中醫門診治療一週後咳嗽狀況改善,其他症狀也逐漸好轉,治療兩週後全癒。 莊可鈞中醫師說明黴漿菌屬「非典型呼吸道感染」,主要透過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來傳播 大部分感染黴漿菌後,潛伏期約1~4週,症狀常以咳嗽為表現,也會合併其他呼吸道及呼吸道以外、全身性的症狀,常見包括:發燒、呼吸不順、全身倦怠、食慾不振、關節及肌肉痠痛。感染黴漿菌很容易久咳不癒,尤其超過2~3週會合併發燒、喉嚨痛,沒有症狀的人也可能在鼻腔或喉嚨帶有此菌。一般來說,咳嗽小於3星期稱為急性咳嗽,咳嗽3至8星期屬於亞急性咳嗽,咳嗽大於8星期則是慢性咳嗽。 莊可鈞中醫治療咳嗽,是依據是否存在外感病邪及體質陰陽虛實偏盛,隨病況緩急及症狀表現來給予治療,典籍《素問.咳論》中說道:「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臨床上尤其著重肺、脾、腎三臟的關係,這三者都是調節氣體出入吐納與痰濕生成的重要臟腑,唯有三者功能正常才能讓人不咳而呼吸順暢,而心、肝火熱上逆同樣也會影響咳嗽。除了確定外來的感染解除了沒,還要注意病人平時體力、消化、情緒跟睡眠情形。 咳嗽症狀在中醫又分為「外感咳」和「內傷咳」兩大類。外感咳多因感冒造成、症狀較輕,通常會覺得喉頭發癢而作咳;內傷咳則為臟腑失調、久病或反覆發作,咳嗽症狀較重,會覺得有一股氣流往上衝、從較深的肺部或胸部而出。「外感咳因邪在表,病症較輕所以容易治療;內傷咳則是臟腑功能失調,且導致咳嗽的原因不同症狀也會有差異,因此治療上也較為困難」。慢性咳嗽的治療原則為扶正祛邪並進,使用藥物來適度的扶助正氣,以利人體能自行將外邪祛除,同時使用藥物來祛除邪氣,讓人體正氣不受到損傷。中醫追求陰陽平衡,幫助人體找回體內的平衡,希望藉由中醫治療讓肺氣宣發肅降得宜,氣機調暢,而不是以強行鎮壓的治療方式來止咳。依據症狀的不同,而有以下 4 種咳嗽分類: 風寒咳嗽:痰白而稀、併有惡寒、發熱頭痛、或有鼻塞流涕等症狀。處方常用杏蘇散加減。 風熱咳嗽:咳痰黃稠不爽、口渴咽痛、鼻流濁涕,或有身熱頭痛、不惡寒等症狀。處方常用定喘湯加減。 燥熱咳嗽:咳而急促、乾咳無痰、咳時胸痛、咽癢涸乾等症狀。處方常用清燥救肺湯加減。 痰飲咳嗽:脾陽中虛,不能化濕。痰多色白易咳出,伴有胸悶身重、食少體倦等症狀。處方常用二陳湯加減。 此外,莊可鈞中醫師建議日常謹記清淡飲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保持正向樂觀等行動細節。 推薦茶飲 桑葉薄荷止咳茶 材料:桑葉10g、薄荷10g、杏仁5g、甘草5g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清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 功效:桑葉潤肺止咳,薄荷利咽、疏肝止咳,杏仁潤肺化痰,甘草止咳調和諸藥,合用清肺止咳化痰。   麥冬浙貝茶 材料:麥門冬10g、浙貝母5g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清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 功效:麥門冬養陰潤肺止咳,浙貝母清熱化痰,合用可潤肺止咳化痰。

乾眼症治療新突破:非侵入式電漿技術重拾清晰視界

乾眼症治療新突破:非侵入式電漿技術重拾清晰視界

隨著3C產品的普及,乾眼症患者有逐年增加且年輕化的趨勢。良視眼科診所院長梁章敏醫師指出,乾眼症不僅是簡單的淚水不足問題,更是一種眼表面的慢性發炎疾病,如果沒有及時診治,可能會影響視力及生活品質,甚至造成眼睛的永久傷害。 從單純補充淚水到全方位治療 乾眼症治療觀念大翻新 根據台灣白內障暨屈光醫學會最新發布的治療指引,乾眼症的治療已經發展出完整的四階段治療方案。梁章敏醫師表示,過去民眾普遍認為乾眼症就是淚水不足,只要點人工淚液就能改善。但最新研究顯示,乾眼症實際上是一種涉及眼表面發炎、細胞損傷的複雜疾病。 「許多患者往往忽視初期症狀,等到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才就醫。」梁章敏醫師強調,乾眼症的症狀相當多元,從視覺模糊不穩定、眼睛容易疲勞,到異物感、灼熱感等都可能是表現。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反而會出現溢淚的情況,這是因為眼睛感到乾澀時,會刺激淚腺分泌過多的反射性淚水,但這種淚水品質較差,無法有效潤滑眼睛表面。 治療方面,醫師會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採取階梯式的治療方案。第一階段主要是生活習慣的調整,包括:正確的用眼習慣、避免長期處於空調環境、定期進行眼部清潔和熱敷等,同時搭配人工淚液使用。若效果不理想,則進入第二階段,使用抗發炎藥物及加入淚管塞、脈衝光等物理治療方式。第三階段則是加強抗發炎藥物或給予血清藥水,協助眼睛組織修復。而最後階段則是手術治療,透過調整淚腺、眼瞼、結膜及角膜組織異常的結構狀態,改善較嚴重的症狀。 非侵入式電漿治療新選擇 治療時間縮短、恢復期更快 在眾多治療選項中,最新引進的非侵入式電漿治療技術為乾眼症患者帶來新希望。梁章敏醫師解釋,許多長期乾眼症患者會出現結膜組織鬆弛的問題,這不僅會造成異物感,更會影響淚水的循環與分布,使症狀更加嚴重。過去治療結膜鬆弛主要仰賴羊膜移植手術,不僅手術時間長,術後恢復期也要將近一個月,讓許多患者望之卻步。 相較之下,非侵入式電漿治療只需10-20分鐘就能完成,術後1-2週就能恢復,大幅節省患者的治療時間。「非侵入式電漿治療的原理是透過特殊設備在結膜部位進行治療,能促進結膜組織收縮,改善組織鬆弛的問題。」梁章敏醫師表示,這項技術不僅手術時間短、恢復期快,治療效果也相當顯著,完整治療後,視病人用眼情況而定,可長達數年時間維持結膜表面平整,提高淚液穩定度,達到改善乾眼症的效果。 梁章敏醫師分享一位75歲女性患者的案例,林女士多年來深受乾眼症及結膜鬆弛所苦,眼睛經常感覺像有異物摩擦,即使規律使用藥物治療,也無法完全緩解不適感。由於擔心傳統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她遲遲不敢接受治療。 今年,林女士在醫師建議下嘗試非侵入式電漿治療,結果讓她大為驚喜。僅經過單次治療,她的異物感幾乎完全消失,眼睛的不適狀況明顯改善。她表示,這項治療讓她重拾久違的生活品質,擺脫了多年來的困擾。另外,一位辦公室工作的年輕OL,長期工作於電腦前,出現眼乾、視力模糊等問題。經檢查後發現,雙眼外側結膜已有鬆弛現象。梁醫師為她進行非侵入式電漿治療後,患者的異物感與視力模糊明顯改善,恢復了清晰的視界。該患者笑稱:“現在終於可以舒舒服服地工作,不用再為眼睛不適煩惱。” 不過梁章敏醫師也強調,乾眼症是一種慢性病,即使接受治療改善了症狀,仍需要持續保養和定期回診追蹤。他建議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 保持正確用眼習慣,每20分鐘應該休息20秒,將視線投向20英尺以外的遠處。 維持正常眨眼頻率,平均每4-5秒需要眨眼一次。 避免長期處於空調環境,注意眼睛保濕。 若出現眼睛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治,避免延誤病情。 「現代人使用3C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乾眼症年齡層也逐漸下降,甚至出現三十多歲的年輕患者。」梁章敏醫師呼籲,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是預防乾眼症的關鍵,若已經出現症狀,及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維持視力及生活品質。 觀看更多:https://youtube.com/shorts/vpaSHESTYQQ?feature=share  圖/良視眼科打造舒適放鬆的診療環境,專業醫師親切服務,安心交託眼睛健康。

冬季溫差致胸悶胸痛 中醫改善循環減症狀

冬季溫差致胸悶胸痛 中醫改善循環減症狀

時節在冬至附近,因溫度驟降、低溫而開始有不適症狀的患者也多了起來,且冬季素來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不免讓人擔心自己是不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不過根據統計,當出現如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等症狀時,約只有1-5%的患者是由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血管瘤破裂、肺栓塞等致命疾病誘發,剩餘95%患者的症狀則可能由肌肉筋膜緊張、自律神經失調、呼吸道或是胃食道逆流等其他原因所導致。 翰鳴堂中醫診所吳文誠中醫師表示,有許多患者求診時常表示自己每到冬季時就容易心悸、喘,醫院檢查卻顯示沒有心血管疾病相關問題,因而對自己的症狀感到困惑才來求助中醫。而中醫在治療相關非器質性心肺功能相關症狀或疾病時,就會以全人醫療的角度治療,會以肌筋膜張力、神經穩定性、氣血盈虧三個角度出發,來幫助患者改善相關症狀。 肌筋膜張力 吳文誠中醫師說明肌筋膜包含了貫穿全身的肌肉和筋膜通路,可以將身體一個區域的張力傳遞到附近或遠處的其他區域,而當身體局部出現張力異常時,常以不同的聯繫方式造成遠端症狀。常見例子如小腿的靜脈曲張或肌肉緊繃,常會改變附近血管壓力感測的訊號,而造成偏頭痛的產生。而現代長期慣性久坐的工作型態,其實會讓身體屈側慣性收縮,間接壓迫胸腔空間,加重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等相關症狀發作的可能性。治療方式除了以乾針手法將手臂屈肌群針刺跳開,以恢復正常筋膜張力,避免壓迫胸腔空間以外,居家養護也相當重要,若能在平常運動伸展時將胸椎、手臂屈側小肌群拉伸開,即可有效減少張力對於胸悶、胸痛、心悸的誘發頻率。 吳文誠中醫師分析神經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調控人如何回應環境的刺激,在現代醫學的相關治療上又特別容易強調自律神經的相關功能。無論是交感、副交感,或是近期新興的顯學包含多重迷走神經、膈上迷走神經的描述,在在顯示了神經系統穩定性對於人體如何回應環境至關重要。而低溫誘發心血管、氣管過度收縮而出現症狀後,透過針刺頭皮、耳朵對應心肺的區域,即能刺激、重設自律神經系統的自動調節,減緩過度收縮而誘發的相關不適。 對於因為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相關症狀而求診的患者來說,在診間當下透過針灸治療肌筋膜張力、頭皮針耳針調節神經穩定性,都能明顯感覺到舒緩。但在拔針之後,能夠維持相關症狀多久不復發,除了針灸治療次數以外,也需要依賴藥物去調整身體的氣血、修復舊傷。若身體有過於明顯的體質偏性,如氣血兩虛、過剩,或有氣鬱的體質,也會導致心肺症狀容易被誘發。這個時候就需要醫師把脈細細調理五臟六腑各臟的氣血虛實偏性,才能達到長期養護,甚至根治的效果。 吳文誠中醫師解釋如果我們把人看做是一個總分制,回應環境的整體,當身體狀態低於60分的時候,就說明身體相對在一個調節能力低下的狀態,容易因為季節變化而出現胸悶、胸痛、喘等症狀。透過不同治療手法,在肌筋膜張力、神經穩定性、氣血盈虧三個向度分別進行治療,就能很快的讓身體恢復應有的調節能力,而不再深受相關症狀所苦。有相關困擾的患者宜儘早就醫治療。

乾眼症治療新突破:非侵入式電漿技術重拾清晰視界

乾眼症治療新突破:非侵入式電漿技術重拾清晰視界

隨著3C產品的普及,乾眼症患者有逐年增加且年輕化的趨勢。良視眼科診所院長梁章敏醫師指出,乾眼症不僅是簡單的淚水不足問題,更是一種眼表面的慢性發炎疾病,如果沒有及時診治,可能會影響視力及生活品質,甚至造成眼睛的永久傷害。 從單純補充淚水到全方位治療 乾眼症治療觀念大翻新 根據台灣白內障暨屈光醫學會最新發布的治療指引,乾眼症的治療已經發展出完整的四階段治療方案。梁章敏醫師表示,過去民眾普遍認為乾眼症就是淚水不足,只要點人工淚液就能改善。但最新研究顯示,乾眼症實際上是一種涉及眼表面發炎、細胞損傷的複雜疾病。 「許多患者往往忽視初期症狀,等到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才就醫。」梁章敏醫師強調,乾眼症的症狀相當多元,從視覺模糊不穩定、眼睛容易疲勞,到異物感、灼熱感等都可能是表現。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反而會出現溢淚的情況,這是因為眼睛感到乾澀時,會刺激淚腺分泌過多的反射性淚水,但這種淚水品質較差,無法有效潤滑眼睛表面。 治療方面,醫師會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採取階梯式的治療方案。第一階段主要是生活習慣的調整,包括:正確的用眼習慣、避免長期處於空調環境、定期進行眼部清潔和熱敷等,同時搭配人工淚液使用。若效果不理想,則進入第二階段,使用抗發炎藥物及加入淚管塞、脈衝光等物理治療方式。第三階段則是加強抗發炎藥物或給予血清藥水,協助眼睛組織修復。而最後階段則是手術治療,透過調整淚腺、眼瞼、結膜及角膜組織異常的結構狀態,改善較嚴重的症狀。 非侵入式電漿治療新選擇 治療時間縮短、恢復期更快 在眾多治療選項中,最新引進的非侵入式電漿治療技術為乾眼症患者帶來新希望。梁章敏醫師解釋,許多長期乾眼症患者會出現結膜組織鬆弛的問題,這不僅會造成異物感,更會影響淚水的循環與分布,使症狀更加嚴重。過去治療結膜鬆弛主要仰賴羊膜移植手術,不僅手術時間長,術後恢復期也要將近一個月,讓許多患者望之卻步。 相較之下,非侵入式電漿治療只需10-20分鐘就能完成,術後1-2週就能恢復,大幅節省患者的治療時間。「非侵入式電漿治療的原理是透過特殊設備在結膜部位進行治療,能促進結膜組織收縮,改善組織鬆弛的問題。」梁章敏醫師表示,這項技術不僅手術時間短、恢復期快,治療效果也相當顯著,完整治療後,視病人用眼情況而定,可長達數年時間維持結膜表面平整,提高淚液穩定度,達到改善乾眼症的效果。 梁章敏醫師分享一位75歲女性患者的案例,林女士多年來深受乾眼症及結膜鬆弛所苦,眼睛經常感覺像有異物摩擦,即使規律使用藥物治療,也無法完全緩解不適感。由於擔心傳統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她遲遲不敢接受治療。 今年,林女士在醫師建議下嘗試非侵入式電漿治療,結果讓她大為驚喜。僅經過單次治療,她的異物感幾乎完全消失,眼睛的不適狀況明顯改善。她表示,這項治療讓她重拾久違的生活品質,擺脫了多年來的困擾。另外,一位辦公室工作的年輕OL,長期工作於電腦前,出現眼乾、視力模糊等問題。經檢查後發現,雙眼外側結膜已有鬆弛現象。梁醫師為她進行非侵入式電漿治療後,患者的異物感與視力模糊明顯改善,恢復了清晰的視界。該患者笑稱:“現在終於可以舒舒服服地工作,不用再為眼睛不適煩惱。” 不過梁章敏醫師也強調,乾眼症是一種慢性病,即使接受治療改善了症狀,仍需要持續保養和定期回診追蹤。他建議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 保持正確用眼習慣,每20分鐘應該休息20秒,將視線投向20英尺以外的遠處。 維持正常眨眼頻率,平均每4-5秒需要眨眼一次。 避免長期處於空調環境,注意眼睛保濕。 若出現眼睛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治,避免延誤病情。 「現代人使用3C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乾眼症年齡層也逐漸下降,甚至出現三十多歲的年輕患者。」梁章敏醫師呼籲,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是預防乾眼症的關鍵,若已經出現症狀,及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維持視力及生活品質。 觀看更多:https://youtube.com/shorts/vpaSHESTYQQ?feature=share  圖/良視眼科打造舒適放鬆的診療環境,專業醫師親切服務,安心交託眼睛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