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常疲累恐隱性貧血!鐵質不足症狀表

常疲累恐隱性貧血!鐵質不足症狀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你是否常頭暈目眩,或眼前忽然一片黑?疲累可不只是單純的睡眠不足,或是太過勞累而已!翻開眼瞼檢查,如果看起來沒什麼血色,那就代表你患有貧血了!營養師表示,貧血的原因是由於血液中的紅血球和血紅素數量太少,導致血氧輸送量下降。根據統計,國人貧血患者當中,高達6成為「缺鐵性貧血」。當男性血色素數值低於14 g/dL、女性低於12 g/dL,即可定義為貧血。鐵質是人體內合成血色素的重要因子,當體內鐵質不足或是需求增加時,血色素的製造受到阻礙,就會導致臨床上看到的小球性貧血。貧血的症狀包括:頭暈、容易疲累及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臉色蒼白、心悸、運動耐受力變差等;若長期處於貧血狀態,對於心臟也是一種負擔,容易會有心衰竭等病症的出現。缺鐵性貧血 恐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治療缺鐵性貧血,最重要的是找出造成缺鐵的原因。年輕女性經血量多是造成鐵質大量流失的主因,除了補鐵之外,建議應該諮詢婦產科醫師處理婦科問題;許多老人家腸胃道或泌尿道的出血或是腫瘤,通常也會出現缺鐵性貧血,是醫師們需要提高警覺的一個族群。若是放任身體持續缺鐵,那麼貧血會越來越嚴重,最後甚至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等。缺鐵性貧血雖然是很常見的疾病,但從健保署調查成年女性,每6人就有1人有缺鐵而不自知。因此她呼籲,如有不明原因的疲累、無法改善的頭暈或心悸,應及早就醫檢查及處理。鐵質不足自我檢查表久坐站起時常常頭暈目眩,容易耳鳴。情緒不穩。早上容易賴床。食慾不佳。皮膚容易出現濕疹。常常想吐。動一動身體就覺得喘、心悸。一年四季都會打噴嚏、流鼻水。休息以後仍覺得「疲倦、發懶」。臉色暗沉、上妝感覺不服貼。容易感冒。身體總在不知不覺間多出幾道瘀青。牙齦會出血。覺得腦袋很沉重、常頭痛。洗髮很容易掉髮。有水腫問題。經常腰痠背痛。容易便秘或腹瀉。有時會感到胸口悶痛。眼皮粘膜泛白。容易嘴破。不容易集中精神。個性變得神經質,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心浮氣躁。覺得沒有精神。記憶力變差。生理期經血變多。生理期曾在一個月內報到兩三次。生理痛很嚴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肌瘤。吃鈣片補鐵 應在飯後2小時後再吃除了把富有鐵質的食物吃下肚之外,還要注意有些食物會抑制或促進鐵質的吸收,在飯前飯後2小時內吃都會造成影響,另外,有吃鈣片習慣的民眾也要注意,一顆600mg的鈣片會減少60%鐵質的吸收,如果要補充鈣片,最好在飯後2小時之後再吃。

鼻子過敏嚴重夜咳 四九貼助改善體質

鼻子過敏嚴重夜咳 四九貼助改善體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2歲的李姓男大生常常一大早起來就流鼻水、咳嗽,特別是晚上常常咳到沒辦法睡,還會覺得胸口悶悶的,一到冬天還容易氣喘發作,於是至中醫求診。醫師先透過三伏貼療法來幫助改善過敏,冬天再搭配四九貼,李先生明顯感受到過敏症狀好轉許多。扶原中醫診所王咨翔中醫師說明,很多人都有鼻過敏和氣喘問題,加上最近空汙嚴重,幾乎快變成國民疾病了。過敏除了可以靠內服中藥來調理體質外,其實還有外敷療法—四九貼可以幫助改善! 屬於天灸療法的四九貼,是根據中醫「內病外治」、「夏病冬防」的傳統理論,用溫陽益氣的藥磨成粉劑,再以生姜精油調和,選取相應的穴位進行貼敷。透過皮膚滲透,對經絡腧穴進行溫熱刺激,促進氣血運行,提升全身陽氣、散寒祛濕,進而達到治病防病,增強體質的目的。四九貼的貼敷日期,主要是從每年冬至次日開始算起的四個九天,由於「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若在冬天沒有把身體調養好,來年就容易犯病。以下也提供今年度的四九貼日程表,若時間上無法配合,可以自行安排在冬至後到二月底前,每隔七天,進行共四次的貼敷療程。成人一般貼敷時間為2到4小時,兒童則是貼0.5到1小時。敷貼之後,局部皮膚會些微發熱、皮膚紅潤,表示所貼藥物已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除了治療過敏外,四九貼也能幫助改善女性經痛、體虛容易感冒、腸胃疾病、長年筋骨痠痛等等。最後王咨翔醫師也提醒,基本上只要是3歲以上的小孩就可以進行四九貼,但若是正在咽喉發炎、發燒者,有感染性疾病、皮膚過敏有傷口者及孕婦、則不建議使用此療程。想要改善過敏,平常也可以多按位在鼻翼外緣的迎香穴、手部虎口根部的合谷穴喔!(文章授權提供/扶原中醫診所王咨翔中醫師)

毒品藏在咖啡包裡?小心誤食恐上癮!

毒品藏在咖啡包裡?小心誤食恐上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需長途開車感到疲累的阿華(化名),有時會不小心打瞌睡,便想找提神方法,剛好在網路經網友提及有一種特製咖啡包,喝了之後可以精神百倍,長時間工作也不會累,阿華覺得可以試試看,便向網友購買,阿華在喝了特製咖啡包後,真的不再打瞌睡,但喝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只要不喝特製咖啡包,就會非常疲累、感覺全身不舒服。某天阿華在工作開車時遭警察臨檢,查到多包咖啡包,尿液也遭驗出有多項毒品反應,這時阿華才知道自己早已誤食毒品,感到晴天霹靂之下,也只能無奈面對司法的審判。以粉末裝在咖啡包裡毒品到底什麼是毒咖啡包是將不明的非法藥物,以粉末方式包裝在咖啡包或奶茶包裡,不同貨源或不一樣的包裝,含有不同成分,常見成份有K他命、搖頭丸、甲基安非他命、卡西酮、喵喵、FM2等,其中卡西酮或甲基安非他命,這類中樞神經興奮劑,使用後會直接影響心血管功能和神經系統,有不少人食用後,會產生幻覺、出現暴力傾向,且因咖啡包是混合型的非法藥物,施用者通常不知道自己服用了什麼藥物,讓醫療上難以預測施用毒咖啡的人,身體上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對身體也可能產生種種不可預期的危害,有著極大的死亡風險。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07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有關「使用改裝型混合式毒品(如毒咖啡包、毒梅粉包及毒彩虹菸等)」、「非自願使用非法藥物」及「受毒品使用者傷害」的題目,若納入使用改裝型毒品者或無法辨別所用毒品者,我國使用或疑似使用任一種類非法藥物的終身盛行率為1.46%。我國各種非法藥物中,最常被使用的前四名為安非他命、愷他命、搖頭丸及大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出現的改裝型混合式毒品,在本次調查中首次納入即排名第五,首次使用動機以「好奇」為主,近來新興毒品氾濫,毒品的包裝與時俱進,跳脫傳統毒品粉末、結晶狀的毒品樣貌,偽裝成毒咖啡、毒奶茶包,與平常所見的咖啡包或奶茶包包裝沒有兩樣,甚至以色彩繽紛的糖果、可愛造型的軟糖呈現,吸引大家的目光及好奇心,在不知不覺中卸下對毒品的戒心,容易導致民眾誤食,且無法預知包裝內毒品種類,對身體的傷害更是難以預測。勿購買來路不明的食品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關心您的身心健康,呼籲大家遇見來路不明的食品時,應隨時保持高度的警戒心,不要因為好奇心,輕易嘗試具有助興效果的糖果或沖泡包,也不應貪小便宜,隨意接受陌生人的免費飲料、酒水,或隨意在網路上購買標示不清或宣稱有特殊功效的飲品,以免誤食摻有新興毒品成份的產品,而陷入毒品成癮的萬惡深淵。如發現家人或親友有使用毒品的情形,或有毒品相關的疑問,都可以撥打24小時免費戒毒諮詢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 幫幫我)。

呼吸中止罹這病機率高 市民免費檢查

呼吸中止罹這病機率高 市民免費檢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枕邊人睡覺直打呼,不只你睡不好,他的健康也可能出問題。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推估,台灣至少有100萬名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而大部分患者都會打呼,睡再久醒來還是沒精神,而且大增心血管疾病及猝死風險。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喉科主任李立昂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病人血氧過低、缺氧的情形,還會影響全身系統及白天精神狀況,據研究發現,病患將來發生高血壓的機會是常人2倍以上,中風機率是1倍以上,而發生心肌梗塞的情形甚至高達到數十倍。市聯醫推居家睡眠檢測 導線較少檢測更方便然而打呼不代表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篩檢就很重要。日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舉辦一場《名醫面對面》深度剖析疾病背後的潛在風險,也在婦幼院區及和平院區推行免費的「居家睡眠檢測」服務。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黃弘孟院長表示,一般市民到了市聯醫,耳鼻喉科門診可以協助安排居家睡眠檢測,另外,院方也在諮詢台上提供疾病相關資訊, 民眾經過衛教團隊教育使用方式後,就能回家自我檢測。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徐欣健醫師說,睡眠呼吸中止症若是到醫院做檢查,檢測項目會比較多,包括腦波、心電圖、肌電圖等等,還會貼上很多導線,需要在醫院過夜,睡眠環境可能不熟悉,且排隊等候時間長,1到6個月不等。市聯醫推出居家睡眠檢測,是希望可以便利民眾,透過3條導線,就能檢測出主要的項目,進而更有效率地初步判斷檢測者是否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李學禹理事長坦言,居家睡眠檢測已經是目前台灣的趨勢,因為能早期診斷,才更有助於早期治療。這些民眾都是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能在早期發現後就接受治療,對於整個政府後續重大疾病衍生的醫療預算降低也有幫助。男性、肥胖族罹病風險高 2020年底前台北市民免費檢查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例,男性、肥胖、脖圍粗都是高風險群,也可能因此造成莫名高血壓或血壓難控制,治療方式以非侵入式正壓呼吸器為主,其他還包括止鼾牙套、手術治療等等。戶籍於台北市的民眾,即日起到2020年12月31日為止,每週一、三、四上午能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及每週四下午在和平院區,免健保及掛號,就能做居家睡眠檢測。呼籲民眾提高警覺,不要忽視「高呼聲」背後的警訊。(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自閉兒上感覺統合課程 有效嗎?

自閉兒上感覺統合課程 有效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當接到自閉兒評估時,總會有媽媽問到「做感覺統合有沒有效?」這時我會先問兩個問題,一是「感覺統合指的是課程還是治療?」二是「怎麼會有這樣的疑問?」感覺統合指的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一項基礎能力,而這基礎能力的完整建立,代表大腦能夠有效處理環境中的各種訊息,好讓個體(兒童)能夠做出正確的反應與行為,小至能把水杯正確拿起來喝水,大至上課能專心聽講、回答。當孩子感覺統合發生了問題,也就是「感覺統合失調」,此時就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職能治療師來提供治療,才能幫助孩子改善問題與困擾。而坊間有許多感覺統合課程,它們與「治療」的不同在於,治療是根據每個孩子的需求訂定計畫並執行,就像是醫生必須「對症下藥」一樣。而「課程」則是有固定的進度、大綱、教案,就像是學校上課一樣,老師根據課綱進行教學。如果遇到有特別學不會的孩子,那就可能需要家教或補習,而這「家教」、「補習」在這裡就等同於「治療」了!很多自閉症家長遇到「感覺統合課程」就誤以為是「感覺統合治療」,所以就繳了費上課,結果發現沒有進步,就開始認為職能治療無效、感覺統合無效,導致職能治療師在進行治療時,有家長特別盯場,一但觸碰到「感覺統合」界線,家長就開始質疑治療師專業!除此之外,感覺統合理論中認為感覺統合能夠發展良好的第一條件就是「中樞神經功能的健全」,而目前醫學認為自閉兒是整個大腦出了狀況,所以中樞神經一定有了狀況,那麼感覺統合一定發展不好,治療也一定無效。這樣的論點導致有些人認為自閉症不需要接受感覺統合治療,而治療專家則從大腦發育的論點,認為只要繼續給予刺激,將有助於神經增生及連結,感覺自然能統合。曾有自閉症相關教育老師,為了推廣自己的理念與課程,大力鼓吹「感覺統合無用論」,認為科學認證少,是項偽科學。但從多年臨床經驗,我認為自閉症兒童可以多嘗試各種教育或治療,因為的確有些孩子接受感覺統合治療有效,有些則沒有。「自閉症研究」期刊在2019最新的研究中,有學者集結了2006年到2017年有關感覺統合與自閉症的研究,以美國特殊兒童委員會的實證醫學標準來探討。經過層層篩選與核對標準,結果發現,職能治療師所執行的感覺統合治療可作為4-12歲自閉兒治療選項之一,也就是證明了感覺統合治療對自閉症兒童是有療效的。期刊中也特別說明,有效的「感覺統合治療」指的是經過專業訓練的職能治療師所進行的療法,非一般從感覺統合理論所設計的遊戲或課程。感覺統合是兒童成長的發展項目,家長、老師、保母都可以幫助孩子感覺統合發展,但一旦發現感覺統合發展落後、失調,則需要尋找職能治療師協助,而非聽信一般課程宣傳而報課。如果真的不知道孩子是否感覺統合有問題,或者不知道是否需要感覺統合治療,那也可以尋找職能治療評估!這樣不僅降低家長焦慮、減少經濟負擔,重要的是,對於孩子才能有效率地提供協助!(文章授權提供/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

現切水果衛生恐有疑慮 糖精過量傷腎

現切水果衛生恐有疑慮 糖精過量傷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人工調味劑 「糖精」食用過量,常引起口乾、胃酸過多,導致腸胃道不舒服的情況。而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鹽為人工調味劑,又稱甜精,其甜度約為等量蔗糖的30~60倍左右,可提供食品的甜味,可使用於蜜餞、瓜子、碳酸飲料、代糖錠劑、粉末及特殊營養食品等,不過民眾如果長期食用,易增加腎功能負擔,不宜過量食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進行108年度市售即食截切水果抽驗專案,針對臺北市夜市及周邊現切水果業者進行抽驗,共計抽驗37件產品,檢驗項目為防腐劑、過氧化氫、二氧化硫、甜味劑(醋磺內酯鉀、環己基(代)磺醯胺酸、甘精、糖精),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臺北市衛生局呼籲相關業者應落實衛生自主管理,注意製售產品衛生如下:1.生鮮截切水果不得使用任何食品添加物,供應販售截切水果時,應以當季新鮮水果為宜。防止水果褐變之簡易方法,建議可浸泡於冰水或鹽水中,都具有良好效果。2.製作販賣場所應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規定。3.製作截切即食水果清洗之水質,應符合飲用水標準。4.應有專用盛裝器具、截切水果的刀具及砧板,並隨時洗淨確實有效消毒。5.製作調理生食水果前後,人員要澈底洗淨雙手,避免交叉污染。6.盛裝販售之截切水果,貯放、運送及販售時,均應加蓋冷藏,以避免微生物孳生。7.妥善控制販售量,分段製作、縮短食物供食販售時間,切勿大量製作囤積貯放販售,以維持供食食物的新鮮與衛生。臺北市衛生局另提醒民眾購買或食用即食截切水果產品,應選擇商譽良好、販售場所整潔衛生的店家,所購買食物注意色澤及氣味是否正常,購買後應立即食用完畢,以避免細菌孳生。

腹脹排便放屁有困難!腸打結險穿孔

腹脹排便放屁有困難!腸打結險穿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80歲趙伯伯連續多天腹脹,連排便和放屁都有困難,家人緊急送醫檢查,發現老翁乙狀結腸竟嚴重扭轉,若不緊急處理,恐因腸子破掉致死,經緊急以大腸內視鏡將扭轉的腸子反轉,鼓脹大腸順利排氣後,再手術切除部分乙狀結腸,避免腸扭轉狀況復發。腸扭轉嚴重腹膜炎恐危及性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敬淳表示,腸扭轉雖然發生率不高,然而一旦發生,透過X光影像確診,乙狀結腸扭轉呈「咖啡豆」狀,必須立刻處置,萬一患者在家硬撐,或者輕忽症狀延誤治療,都可能因腸壁壞死導致腸穿孔,引發嚴重腹膜炎而危及性命。林敬淳醫師指出,腸扭轉好發於老年人及嬰幼兒、長期臥床、或長期服用藥物導致大腸蠕動變慢,皆容易發生扭轉,此時腸子中的空氣和內容物無法通過阻塞處,近端腸子會不斷脹大,出現腹脹、無法排便和放屁、甚至出現打嗝、噁心及嘔吐等症狀。腸扭轉為腹部急症 一旦確診須立即治療在大腸沒有壞死的情況下,通常會先以大腸內視鏡將扭結處打開,將腸子成功復位,並置留肛管於大腸內後,住院約數天觀察是否有復發跡象。發生過腸扭轉的患者,日後復發的機率高達40%-90%,千萬不可輕忽,通常會建議患者進一步接受預防性手術治療,切除過長的乙狀結腸以避免復發;林敬淳醫師提醒民眾,若有任何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建議至醫療院所尋求協助。

先心病占千分之八 篩檢助8萬童受惠

先心病占千分之八 篩檢助8萬童受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先天性心臟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心臟問題,發生率約占新生兒的千分之八,由於診斷及開刀技術進步,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童已經能在早期得到完全矯正,可以過正常的生活。衛生福利部數據,心臟疾病已是台灣致死率第二名主因,尤其107年致死成長率亦為第二高,每天有近60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先天性心臟病更是從兒童時期開始,成為威脅健康甚至生命的不定時炸彈。如新助心臟篩檢有成 超過8萬學童受惠「台灣先天性兒童心臟病」認知調查發現,近七成父母不瞭解學生心臟病篩檢的重要性,預防勝於治療,除挹注善款及志工,透過協助醫生到偏鄉校園進行篩檢,多年來已經累積篩檢人數超過8萬人次,發現需要協助轉診救助的學童約1,500位;心臟篩檢可以幫助兒童或家庭及早了解孩子心臟問題,把握治療時間,預防猝死悲劇發生。很多複雜性心臟病童,必須經歷過多次開刀,比其他同年齡小朋友更加辛苦,才能維持生活。臺大醫院小兒心臟科邱舜南教授也特別提醒,其實除了先天性心臟病小朋友容易有心律不整外,即使是結構正常的小朋友也可能有心律不整問題,輕則胸痛,頭暈,心悸,嚴重會暈厥甚至猝死。若是有上述症狀,我們建議小朋友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尤其有心律不整家族史, 甚至有年輕猝死家族史,或是運動時暈厥,更需盡快去醫院做詳細檢查,輕忽不得。守護心疼娃娃,倡議與持續推動醫療、篩檢防治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與如新善的力量慈善基金會,已攜手11年為先天性心臟病童建構健康的明天,透過持續提出「守護心疼娃娃」計畫,點亮更多先心病童的希望,讓更多先心病童家庭再展笑顏。

5歲即可做過敏原檢測 找出過敏因子

5歲即可做過敏原檢測 找出過敏因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責抵抗外來的侵犯,但若反應過當,就會因為過度敏感而造成過敏症狀。現今過敏的人口數較過去成長許多,與環境變遷有很大的關係,早期社會「垃圾吃、垃圾大」,現在的家長則時時需消毒,有時反而失去了鍛練孩子免疫力的機會。根據研究,過度消毒的行為,孩子反而容易抵抗力變弱。7歲小寶每天早上起床都猛打噴嚏,有時誇張的程度,可以擤掉家中半包衛生紙;11歲的阿順則是皮膚嚴重過敏,搔癢的程度,常常讓他晚上無法好好睡覺。過敏兒的比例,每年居高不下,看著孩子被過敏症狀所苦,家長心疼感受無以復加。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陳盈霖醫師表示,氣候變遷帶來高溫,使塵蟎更易孳生;空氣汙染加劇、大量食用加工食品、抗生素濫用等,都是造成如今過敏人口增加的潛在原因,以抗生素的使用來說,在正規的情況下使用,能克服細菌感染的危害,但如果濫用或依賴使用,則可能造成體內益菌叢被破壞,不利健全抵抗力。陳盈霖醫師提醒,要緩解過敏症狀,還是必須從日常生活做起,於飲食、運動調養身體,並輔以藥物治療方為上策,除了避免時時過於緊張的消毒環境,也要多接近大自然、多吃原型食物、注意保暖。必要時,建議可於醫療院所進行過敏原檢測,了解造成過敏的原因,若是對某食物過敏,就避免攝取,若是對難以避免的塵蟎或空氣污染原過敏,除了定期清潔家中寢具、善用除濕機之外,也建議可養成居家清洗鼻子的習慣,舒緩過敏症狀,增進鼻腔健康。過敏原檢測只需少量的血清檢體量,即可同時檢測45項本土過敏原,對比國外的過敏原檢測,增加了本土特有的物種,如:熱帶無爪蟎、小黑蚊與芋頭等,更貼進國人的檢測需求,且只要滿5歲即可接受檢測,有助國人釐清自己的過敏原因。以前述阿順的例子來說,經檢測推斷阿順應是對奶製品過敏,自從家長替他避開奶製品後,皮膚過敏的狀況已大幅改善,睡眠品質也逐漸穩定。

掌握居家安全123 守護長者的健康

掌握居家安全123 守護長者的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全國107年死因統計,跌倒(落)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每十萬人25.7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曾跌倒佔15.5%;而長者跌倒地點在室內以臥室居冠,其次為客廳,第三名為浴室;室外跌倒地點則為街道或路上居冠,其次為公園或運動場。由於老化造成肌力與體力衰退,增加跌倒的風險,透過提升居家安全認知、改善居家環境、規律運動及使用輔具等多方面把關,有助於預防長者跌倒。臺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袁旅芳主任表示,為促進長者健康,提升居家安全認知、預防跌倒,針對衰弱前期及跌倒高風險族群,開設「居家安全很簡單-掌握123」課程,透過超慢跑、彈力帶及深蹲等多元運動方式提升肌力耐力,長者經過10週課程進行功能性體適能檢測,在30秒坐站(下肢肌力)、椅子坐立繞物(敏捷能力)、2分鐘抬膝(心肺耐力)、握力(上肢肌力)皆有顯著進步。課程同步導入居家環境檢測、輔具的運用,提升居家安全知能,更為長者設計「居家安全練習日誌」及建置行動學習line群組,分享居家環境改造成果,落實於日常生活。職能治療所施昱廷職能治療師表示,課程設計以居家安全、防跌為主軸,搭配123口訣,希望長輩能做到「每1天做2個居家檢查和3個運動」;也就是運用「居家環境檢核表」每天選擇兩處居家環境進行檢核,包括地板、燈光、樓梯、浴室、廚房、客廳、臥房等,透過自我檢視家中環境,營造生活環境安全來防跌保安。只要每天花10分鐘做3項肌力運動,包括深蹲、抬腿、踢腿、墊腳、翹腳趾、深蹲轉體、跨步、側身伸展、軀體扭轉等,提升柔軟度、平衡感與肌力,改善長輩步行能力,便能減少跌倒之發生。袁旅芳主任呼籲大家,安全是活躍老化的基石,而生活環境的安全在健康議題中往往是被忽視的,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養成環境檢測、輔具應用及肌耐力訓練的優質習慣,強化長輩居家安全及生活安全的觀念,身體力行動起來,推動長期而持續的進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