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前往菲律賓 應完成小兒麻痺預防接種

前往菲律賓 應完成小兒麻痺預防接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自菲律賓於2019年9月19日宣布該國發生小兒麻痺症疫情以來,迄今已累計3例確診個案,均為第二型疫苗衍生株小兒麻痺病毒(VDPV2)感染引發急性肢體麻痺,亦均未曾接種小兒麻痺疫苗。由於該國幼兒小兒麻痺疫苗覆蓋率低(平均僅66%),世界衛生組織(WHO)10月25日評估該國國內傳播風險為高,西太平洋區域為中,全球為低。疾病管制署表示,我國雖於2000年由WHO公告為小兒麻痺根除地區,但國際交流頻繁,籲請長期居留小兒麻痺症流行地區,或計劃前往流行地區的民眾均應確實完成預防接種,防範疫情自境外移入的風險。小兒麻痺症由小兒麻痺病毒感染引起小兒麻痺症透過糞口途徑傳染,感染者在暴露病毒36小時後可在咽喉分泌物中檢測到病毒,72小時後糞便也開始帶有病毒,病毒在喉部約可存活1週,在糞便中約可存活3至6週或更久。90%以上感染者症狀不明顯或無症狀,少數會有發燒、頭痛、倦怠、噁心、嘔吐等輕微症狀,1至2%的人會出現無菌性腦膜炎,小於1%的人會出現麻痺症狀,可透過疫苗有效預防。於菲律賓停留4週以上者 應追加接種小兒麻痺疫苗依據WHO建議,菲律賓住民或於當地停留4週以上者,於離開菲律賓前4週至12個月內應追加接種1劑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IPV)。鑑於我國因旅遊、工作等因素與菲律賓交流頻繁,疾管署已請外交部、勞動部協助加強向菲律賓來台人士、移工等宣導WHO之疫苗接種建議;此外,也提醒計劃前往該國的民眾,可於出國前確認是否已完成小兒麻痺常規疫苗接種,未完成接種之幼兒應暫緩前往,以降低感染風險。目前國內接種時程為幼兒出生後2、4、6及18個月,各接種1劑五合一疫苗,滿5歲至小學入學前接種1劑DTaP-IPV疫苗。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肺癌標靶藥副作用 硝酸銀治腫脹潰爛

肺癌標靶藥副作用 硝酸銀治腫脹潰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菸齡約30年的85歲黃昭農,年前因肺腺癌手術後腫瘤指標仍偏高,開始自費服用標靶藥物,病情雖得到控制,但全身出現皮膚乾燥、皮疹、騷癢、腹瀉等副作用,臉皮皮脂變得很厚,甚至爛豆子都長在頭皮裡,若形容『臭頭爛耳』也不為過。尤其出現化膿性肉芽腫,手腳指頭腫脹、潰瘍、出血,無法好好洗澡、穿鞋,天天疼痛難耐。肺癌標靶藥物 針對皮膚產生副作用彰基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表示,肺癌鏢靶藥物是一種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顧名思義,表皮生長因子存在於皮膚各個地方,包括毛囊、表皮、毛髮、黏膜、指甲周圍的組織,這些表皮生長因子對於皮膚正常功能維持相當重要,抑制這種生長因子雖然能夠幫助控制肺癌,但是皮膚相關的正常功能也被抑制,因此會產生許多不舒服的反應,最常見的就是類似青春痘的紅疹在臉上、頭皮、軀幹部;皮膚乾燥;皮膚癢;毛髮生長異常;黏膜受損;以及甲溝炎。抗生素、類固醇、硝酸銀等治療 可緩解副作用痘樣皮疹若嚴重,可搭配四環黴素類口服抗生素或類固醇。皮膚乾燥搔癢症狀嚴重,醫師可開立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並搭配藥膏減緩症狀。甲溝炎症狀可使用化學藥水燒灼(硝酸銀)、冷凍治療、或是手術治療,緩解不適。黃老先生經硝酸銀治療,在家裡每天早晚認真配合點藥水治療,一個月即有顯著改善,回診時特地穿上運動鞋給邱醫師看,感謝她讓將近五年無法穿鞋的老人重新拾回信心,又可衣著整齊的參加聚會,現在也漸漸恢復走路運動了。堅持治療、克服副作用 控制肺腺癌保命『有藥效才有副作用,更要堅持接受治療』黃老先生感謝老天爺,服用標靶藥物後陸續出現副作用,表示治療已發揮藥效,進而肺腺癌得以控制。反觀看到新聞報導某些社會人士,因副作用而捨棄治療,結果都失去寶貴生命,為他們感到無比的惋惜。黃老先先強調,『要忍痛』一定要聽從醫囑,若發生副作用,就應尋求其他科的醫師處理,不要枉然的放棄。肺癌服用標靶藥的副作用,可能在服藥後幾天到幾個星期內發生,有的副作用還會反覆發生。根據觀察研究,發生這些副作用的病人似乎也可以觀察到預後比較好的現象,特別是發生甲溝炎的患者。這些副作用雖然通常不會危及性命,但是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卻很大,想想看,如果連穿鞋子、扣鈕扣這些日常生活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都不能做了會有多麼大的影響!更遑論搔癢難耐、影響外觀、造成心情低落等等。如果副作用太嚴重甚至要減少藥量或停藥,因而使得癌症用藥治療計畫被打亂,那就可惜了!居家保養重點首重:保濕與防曬邱足滿醫師提醒保養重點:溫和清洗皮膚,千萬不要用香皂讓皮膚變得更乾燥,用清水或溫和的沐浴乳比較好。經常且大量塗抹保濕乳液,皮膚保濕度做得好就比較不會發癢。防曬非常重要,可撐傘、戴帽子、穿長袖防曬衣物以及塗抹防曬乳液來避免陽光造成進一步傷害。如果皮膚的副作用仍然感覺到很癢或很痛,可盡早詢問治療您癌症的主治醫師或個管師、衛教師尋求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副作用的皮膚科醫師專家們協助幫忙治療或緩解。

15分鐘乳房攝影 可降乳癌死亡率

15分鐘乳房攝影 可降乳癌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早期乳癌(第0-2期)預後很好,五年存活率高達9成,其中定期篩檢是最重要的防治策略!經國內資料分析發現經由篩檢發現的乳癌,高達86%是屬於 0-2期的早期乳癌。國民健康署補助45-69歲婦女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每年約提供86萬名婦女接受篩檢,發現了4000多名乳癌個案。太忙、怕痛 是女性未接受篩檢的原因政府提供的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國際間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我國實證研究亦發現,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能降低41%的乳癌死亡率,並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國健署的調查發現,女性常見不願意接受篩檢原因為「覺得身體健康沒有需要(47.9%)」、「太忙沒有時間(26.0%)」、「乳房攝影檢查過程不舒服會痛(14.4%)」等。但其實只要10-15分鐘即能完成檢查,且避開生理期前後1週即能降低檢查之不適感。38%的乳癌 是可預防的國民健康署提醒:乳癌發生之高危險群包括太晩生育、乳癌家族史、飲食偏向高脂肪食物或酗酒以及未曾哺乳等;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AICR)指出,38%的乳癌可藉由健康的生活型態來預防。三個及早提醒大家一起防治乳癌:「及早預防」,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健康生活型態、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並適度釋放身心壓力。「及早發現」,符合資格的婦女只要定期接受篩檢,便能早期發現病變組織。「及早治療」,一旦篩檢發現異狀,應儘速接受後續診斷與治療。

經血忽多忽少又亂經 恐因黃體素不足

經血忽多忽少又亂經 恐因黃體素不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渴望有子卻飽受不孕症所苦的夫妻,若想懷孕生出健康寶寶的婦女們,需先檢查出不孕的原因,譬如用超音波或輸卵管攝影來檢查是否有輸卵管不通、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黃體素不足等問題。就中醫而言,因腎虛導致的生殖軸生理功能紊亂是黃體功能不足型不孕發生的主因,其中又以腎陽虛為主,常見症狀有怕冷、手足冰涼、下肢易水腫、易腹瀉,腰痠腿軟,對房事較沒興趣,下腹手感溫度較上腹低。黃體素有助降低流產機率黃體素是排卵後維持子宮穩定的主要荷爾蒙,它可以建立一個適合胚胎著床的子宮內膜環境,讓胚胎在穩定的環境下持續發育及成長,所以又稱助孕素。一般正常的婦女,月經周期是受到大腦皮質、下視丘、腦下垂體、子宮與卵巢控制,並由女性內分泌系統相互影響。卵巢會周期性地在排卵前分泌雌激素estrogen,而排卵後分泌黃體素progesterone。子宮內膜受到這兩種激素作用,會出現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變化,當兩種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失去激素的支援就發生壞死,剝脫出血,即月經來潮。黃體素不足 造成亂經或經血量忽多忽少現代人因生活型態飲食與壓力,導致女性有亂經現象,可能引起無排卵性月經導致不孕,這時月經出血型態可能是天數很短或是很少只有深褐色分泌物的感覺,這種狀況多是沒有排卵而導致濾泡期過長,因此在體內雌激素estrogen持續分泌的狀況下,子宮內膜只有增生變化,因此當雌激素下降到一定水平時,也會造成子宮內膜的脫落,出現少量的月經,少到可能只需要用一片衛生棉或護墊而已,然後因為內膜持續增厚,再過幾個月月經的量又會突然爆大量到止不住的感覺,這通常與身體的黃體素progesterone不足有關係,身體沒有產生足夠的黃體素所以沒有高溫期跟排卵的狀況,所以造成長期不孕的結果,這通常發生在腦下垂體腫瘤、多囊性卵巢、甲狀腺低下、胡亂減重或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女性朋友身上。臨床研究發現早期流產的胚胎有將近一半是因為黃體功能障礙所致,也就是當黃體素不足時,早期的胚胎容易流產,所以在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時,預防性補充黃體素以避免流產有其必要性。黃體功能是否正常 可測量基礎體溫與抽血檢查黃體素濃度每天早上量測並記錄自己的基礎體溫,經由基礎體溫圖形變化判斷,若高溫期偏短,短於10~12天,或是高溫期不穩定,呈現馬鞍形,或是由低溫到高溫爬升的時間過長,也會影響到黃體功能的表現。另外,也可以在排卵後第5~7天抽血檢查黃體素的濃度,若黃體素濃度小於10~12ng/ml,就可能不足。生活3方法改善:(1)忌食生冷瓜果此類患者務必禁食冰品、生菜沙拉、寒涼瓜果。日常飲食可多利用豆類製品,豆腐、豆皮、豆漿補強;黑色入腎,黑色食物有補腎效果,故可多吃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五穀類、山藥、深色蔬果如花椰菜,也都可以多多攝取。(2)早晚腰部按摩雙手合掌對搓至手心熱,分別放至腰部,掌心向皮膚,由上往下按摩腰部,直到有熱的感覺為止。這個方法可以早晚各做一遍,每遍從10次慢慢增加。(3)刺激足部穴位經常用熱水泡腳就可刺激腳部的穴位,亦可在泡腳的時候都做相應的按摩(譬如湧泉穴、太谿穴等),就可以刺激足部穴位,以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亦可使用中藥泡腳,組成如下:肉桂3錢、老薑3錢、柴胡1.5錢。用法:將藥材放進500-600ml水中打火滾開後轉文火15分鐘,加冷水使水溫至40℃左右,泡腳約30分鐘,每日1次。

子宮內膜增厚釀尿血 軟式子宮鏡揪癌

子宮內膜增厚釀尿血 軟式子宮鏡揪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過去無任何不良惡習、無相關婦科家族史的63歲徐女士,除體態豐腴外,日前健康檢查時尿液中卻出現血跡,且陰道超音波發現子宮內膜厚度達1.7公分,而前往婦產科做進一步檢查。婦產科醫師透過新技術-「軟式子宮鏡」為徐女士檢查且安排手術切片,證實為「早期子宮內膜癌」,進一步為徐女士安排後續手術與追蹤。「軟式子宮鏡」無須麻醉即可深入子宮執行檢查婦女到婦產科,醫師會透過超音波取得子宮、卵巢的影像,作為疾病診斷依據,但若無法藉由婦科超音波診斷出確切病因時,就會建議患者作「子宮鏡」進一步檢查。子宮鏡是婦科最直觀的檢查,可分為硬式、軟式兩種,是一個帶有光源及攝影功能的細長儀器,當連接上電視顯像系統,醫師就能利用其經由陰道、子宮頸深入子宮腔內,清晰觀察內部情況。陳怡伶醫師指出,傳統硬式子宮鏡因管徑粗,必需在麻醉下執行檢查,以減輕病人不適,但卻可以在發現病灶時同時手術;而近年出現的新技術-「軟式子宮鏡」日益盛行,因其管徑只有0.3公分,材質極軟、可隨意彎曲,可在病人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從陰道經由子宮頸進入子宮腔內清楚發現病灶,不僅可於門診中執行無痛檢查,病患也能免除麻醉的風險,惟無法在檢查時一併治療、切除病灶,需另外安排手術治療。子宮異常出血莫疏忽陳怡伶醫師說明,軟式子宮鏡目前被應用於子宮異常出血、子宮肌瘤及其他婦科疾病檢查,同時也試用於不孕症、習慣性流產的治療。以徐女士為例,陳怡伶醫師將軟式子宮鏡深入徐女士體內,發現其子宮腔內如鐘乳石洞般凹凸不平整,且布滿血管,遂安排手術切除化驗,證實為「第一期子宮內膜癌」。陳怡伶醫師說明:「許多民眾會將陰道異常出血誤以為血尿,但前往泌尿科檢查卻正常無異,實際上,子宮內膜癌通常無徵兆,多在健檢中發現異常,不可不謹慎。」陳怡伶醫師提醒,檢查方式日新月異,也凸顯出預防甚於治療的重要。軟式子宮鏡的便捷讓女性朋友能方便、快速的找出病灶,但民眾仍需注意自我保健。身體脂肪細胞過多時,不只會造成慢性疾病,也會儲存過量的女性荷爾蒙,進而刺激子宮內膜引發異常病變,因此保持健康體態極為重要。此外,不要服用未經醫師開立的不明藥物或保健食品,以免外來激素造成內膜病變及異常出血,民眾需定期執行抹片檢查,以早期發現身體異狀。若出現異常出血時,務必及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快遞員長期搬重物 致坐骨神經痛發作

快遞員長期搬重物 致坐骨神經痛發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需經常搬動重物、從事快遞的45歲李先生,曾因工作時拉傷腰部,但當時仗勢年輕並無積極治療,直到近年來經常感到腰與下背疼痛不適,即使吃了止痛藥也不見效,嚴重時還會出現腿部痛麻、無力等症狀,甚至痛到像蝦子一樣彎曲,赴醫確診為「坐骨神經痛」,後來採用「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治療,術後症狀大幅緩解,目前已重返工作崗位。長期久坐久站 小心椎間盤突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羅達富表示,患者因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導致坐骨神經痛,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腰椎第五薦椎第一節的椎間盤突出,進而壓迫神經,因症狀已對工作及生活造成極大影響,讓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他相當苦惱。羅達富指出,在骨科門診裡,下背痛或合併坐骨神經痛的患者不在少數,椎間盤是位於兩個脊椎骨之間的軟骨構造,由中間的髓核和周圍的纖維環所構成,具有吸收及緩衝來自身體重量與壓力的功用,當長時間彎腰工作或搬重物、運動傷害、曾發生過車禍者,就很容易造成腰薦椎的椎間盤壓力過大而突出,因而壓迫到神經產生疼痛。不過造成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椎間盤突出、薦髂關節失衡、梨狀肌發炎,甚至是風濕性關節炎、腎結石等等,因此得逐一排除,而多數患者經適當保守治療後,症狀可以獲得控制或緩解,但如果症狀嚴重,就得透過手術才能減緩。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 可避免全身麻醉脊椎手術目的主要就是解決神經方面症狀,以及穩定脊椎的平衡,如李先生透過「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刮屑與夾除突出的椎間盤,僅需局部麻醉,術後患者能立即感覺到壓迫解除,也能避免因全身麻醉誤傷神經的機率,且術中流血量少,術後傷口疼痛感較輕,住院時間短。羅達富提醒,手術中只要達成解決患者不適的目的,多半不會有復發的問題,反倒要注意術後併發症的出現,如新的神經症狀、傷口疼痛加劇、頭暈無法坐立等,因此術後休養和功能恢復的復健很重要,才能避免鄰近節段加速退化,此外,平時應避免姿勢不良,並勤做運動維持腰背肌力,才是避免需進廠維修的不二法門。

趕緊戒了!吃檳榔罹口腔癌機率增89倍

趕緊戒了!吃檳榔罹口腔癌機率增89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指出,全世界約有1/10的人口嚼食檳榔,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顯示,每年口腔癌有7千名新診斷個案,約3千人死亡。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許恆睿醫師表示,口腔癌可能的危險因子包括嚼食檳榔、抽菸、喝酒。根據相關研究指出,若有抽菸及嚼檳榔習慣,罹患口腔癌機率較一般人增到89倍,若同時有抽菸、喝酒及嚼檳榔3種行為,罹患口腔癌機率為一般人的123倍。檳榔添加眾多致癌物檳榔俗稱「菁仔」,是檳榔樹的果實,主要成分包括多酚化合物、植物鹼、脂肪及粗纖維等,植物鹼中以檳榔素與檳榔次鹼含量最多,這兩種成分會刺激口水的分泌,且具有發汗與加速呼吸及心跳的作用,目前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定為第一級的致癌物。另外國人在嚼食時多會加上荖葉或是荖花等,以加強清涼的作用,然而荖葉與荖花含有黃樟素與丁香油酚,也是被認定為第二級的致癌物。再者,額外添加的鹼性石灰(白灰或紅灰),在長期刺激口腔黏膜下,不僅改變了口腔內的酸鹼度環境,產生硝化作用後形成亞硝胺,並且釋出自由基,進而加速口腔病變的產生。檳榔誘發的癌症前期病變中,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常見於頰黏膜,其中有部分患者的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病變,會轉變成口腔癌。口腔黏膜白斑症,常見於頰黏膜、舌、牙齦、口底及唇角。其中亦有一部分患者的白斑症會轉變成口腔癌。口腔癌是發生於口腔內的各種惡性腫瘤它發生的部位包括有唇、頰黏膜、牙齦、舌、口底、顎部。在臨床統計資料中,有多種不同的口腔癌,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全部口腔癌的百分之九十。好發的部位以頰部黏膜最多,其次為舌側、牙齦。早期它會有局部潰瘍,周圍有硬塊的感覺,並在病灶區進行破壞生長,晚期則會經淋巴組織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最後也可能會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罹患口腔癌徵兆口腔癌初期不痛不癢,所以要留意口腔癌的信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些信號包括:1.口腔內的潰瘍超過一星期,仍無法癒合,摸起來又硬時要注意,超過兩星期要就醫。2.發現口腔內部有白色或紅色脫屑的斑塊。3.不明原因的口腔內流血且反覆發生。4.口腔附近出現麻木或疼痛的感覺。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許恆睿醫師指出,為提升紅唇族參與篩檢及戒除檳榔意願,鼓勵30歲以上目前吸菸或嚼檳榔(含已戒)之民眾,與18-29歲嚼檳榔(含已戒)之原住民,可每2年一次接受口腔黏膜篩檢。

飲食壓力致內分泌失調 中醫調理祝孕

飲食壓力致內分泌失調 中醫調理祝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已結婚六年的38歲陳小姐,月經時而規律時而亂經,因有預孕計畫,所以規律的測量基礎體溫,計算排卵期,但肚皮一直沒有傳來好消息,家人的期待與工作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平時上班忙碌飲食不均衡,導致月經的經血量變的很少且顏色較深,或突然來一次量很大的月經,月經的週期常無法預測,基礎體溫也沒有明顯的高低溫出現,至婦產科檢查沒有任何異狀,於是求助中醫,中醫師推測因內分泌失調造成的「無排卵性月經」,經過中藥與針灸半年的努力奮鬥,月經變的規律且於近期生下一個可愛的小寶寶。雌激素與黃體素影響女性月經週期與運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一般正常的婦女,月經周期是受到大腦皮質、下視丘、腦下垂體、子宮與卵巢控制,並由女性內分泌系統相互影響。卵巢會周期性地在排卵前分泌雌激素estrogen,而排卵後分泌黃體素progesterone。子宮內膜受到這兩種激素作用,會出現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變化,當兩種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失去激素的支援就發生壞死,剝脫出血,即月經來潮。然而,現代人因生活型態飲食與壓力,導致女性有亂經現象,可能引起無排卵性月經導致不孕,這時月經出血型態可能是天數很短或是很少只有深褐色分泌物的感覺,這種狀況多是沒有排卵而導致濾泡期過長,因此在體內雌激素estrogen持續分泌的狀況下,子宮內膜只有增生變化,因此當雌激素下降到一定水平時,也會造成子宮內膜的脫落,出現少量的月經,少到可能只需要用一片衛生棉或護墊而已,然後因為內膜持續增厚,再過幾個月月經的量又會突然爆大量到止不住的感覺,這通常與身體的黃體素progesterone不足有關係,身體沒有產生足夠的黃體素所以沒有高溫期跟排卵的狀況,所以造成長期不孕的結果,這通常發生在腦下垂體腫瘤、多囊性卵巢、甲狀腺低下、胡亂減重或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女性朋友身上。中醫觀點 氣血通暢才能穩定內分泌周宗翰醫師解釋中醫認為排卵屬腎精滋長的基礎,沖任經脈氣血通暢則女性的內分泌才會穩定是排卵的條件。要治療無排卵性月經導致不孕,最重要的就是調氣與調血,在西醫的觀點來看,就是穩定生殖內分泌軸,這是中醫的強項。依個人體質用藥 平常可多按揉調節內分泌的穴道除了氣與血的問題之外,身體的水分調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藉由辯證論治依個人體質不同去使用補氣、理血、化瘀、去痰濕,補腎的中藥可以有助於身體排卵的穩定,有可以改善卵子的品質,而中醫的很多穴道有有助於調節身體的內分泌系統,使用針灸來處理奇經八脈調身體的陰陽,如衝脈有病可取脾經之公孫穴。陽蹻脈有病可取膀胱經之申脈穴等等……所以平時可以多按揉公孫穴、申脈穴、照海穴、足臨泣,後谿穴等。4大好孕重點提醒養成好孕體質需從日常生活做起,中醫師提出4大好孕重點提醒:1.作息正常減少熬夜,照著經絡循行的時間作息是養生的根本,晚上11點前入睡,身體內分泌穩定與中醫的肝膽經息息相關,23:00-01:00是膽經、肝經的運行時間,因此晚上11點前應入睡,內分泌、經期才會跟著正常。2.一週運動至少3次,以快走、慢跑、有氧體操能提升心肺功能的運動類型效果最好;必須運動到有流汗的程度,一週3~4次,一次30分鐘,再視個人體能慢慢增加,可幫助全身氣血循環更順暢。3.均衡飲食,不要胡亂吃補,無排卵不代表依定是腎虛,所以千位不要胡亂自行服中藥,也不可以胡亂減重,快速或是節食減重容易導致內分泌混亂,月經失調甚至不排卵,要特別注意適量吃各種食物,均衡飲食4.心情調適最重要,「調暢情志」,透過肝的疏泄功能,肝調和了情緒。中醫認為情緒健康有賴氣血的和暢,藉著肝的疏泄,氣機便能保持流暢,即可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心情也會舒暢起來,才有健康的生理周期。

速潔刀清除子宮息肉 守護處女膜完整

速潔刀清除子宮息肉 守護處女膜完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31歲的陳小姐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堅守教理,認為婚前不可有性行為,因此即使交過男友仍未曾有過性經驗。今年初因陰道異常出血而就醫,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有多顆息肉,必須透過手術切除息肉組織,但手術可能導致處女膜破裂,陳小姐明白告知醫師自身困擾之處,與醫師討論能否有兩全其美的治療方法,能夠徹底清除子宮內膜息肉,同時又能不損及處女膜的完整性。經評估後,陳小姐選擇「子宮鏡冷刀息肉切除手術」,由於手術器械細長,可單次深入子宮腔,有效清除息肉還能保留處女膜。電燒刀易造成子宮內膜受傷郭綜合醫院婦產部部長林大欽表示,傳統清除子宮息肉及肌瘤的手術以電燒刀為主,透過導電發出超高熱能,達到「熱切割」效果,若以鋤頭挖土來比喻電燒刀手術的粗魯,他說鋤頭往下一挖,很難控制挖掘深度,掘到土石散落旁邊,恐影響下一次的挖掘。簡單來說,執行電燒刀時,一不小心就會挖得太深,傷及內膜。此外,電燒刀在清除子宮息肉及子宮肌瘤時,必須進出多次以清除切下的組織,時間較久,傷口較大,復原時間也較久。林大欽部長進一步說明,8成電燒刀屬於單極電刀,在執行手術過程中,須持續將葡萄糖水或蒸餾水灌注在子宮腔內,但這些液體進入身體後,容易讓病患因為缺乏電解質而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嚴重時可能引發水中毒、譫望現象,昏迷、神智不清。再者,在執行電燒刀過程中,最怕病患身體突然晃動,就會危及正常組織,造成子宮穿孔破裂,術後子宮腔沾黏或子宮內膜太薄的機率增加。速潔刀 可安全精準去除息肉相較之下,子宮鏡冷刀息肉切除手術(也稱為速潔刀)就來得安全,林大欽部長說,速潔刀就像是男生專用的電動刮鬍刀,鬍子就像是子宮內膜息肉,而肌膚就是底層的子宮內膜,透過速潔刀就能安全地且精準地去除息肉,保留內膜的基底層,不會傷及子宮內膜。最後順利清除好幾顆的子宮內膜息肉,最大的1顆近2公分大,大小有如鵪鶉蛋。速潔刀粗如筆芯 處女也可保留觸女膜速潔刀屬於物理性手術,被刮下來的息肉組織立即被抽走。電燒刀為一種導電的電刀,許多組織散落在病灶附近,必須多次清除以執行手術,因此對子宮內膜造成較大的傷害。且速潔刀體積小,略粗於原子筆的筆芯,如果患者為處女,細長的速潔刀能穿過處女膜,沿著子宮頸至子宮腔,在手術過程中,僅約2至3成機率需要子宮頸擴張。反觀傳統電燒刀直徑約1公分,如果為處女患者,手術器械在進入子宮頸之前,就有可能會弄破處女膜。

醫師籲ADHD藥物治療 勿私自停藥

醫師籲ADHD藥物治療 勿私自停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媽媽帶著一年半沒回診的阿義,一臉無奈的表示「阿義做什麼都不專心,連爸爸在家盯著寫功課都要摸上好半天」,話沒講完阿義已忍不住插嘴,於是媽媽繼續表示「他就是這樣講不聽,老師現在整天都抱怨他愛頂嘴罵人,我也覺得他狀況越來越差,所以想再讓他重新吃藥…」,阿義不斷反駁,於是診間出現緊繃又沒共識的尷尬氣氛。費盡心力釐清問題,這才發現原來是媽媽私自幫阿義停藥一年,但最近的情況實在是令家人招架不住才再次回診。阿義的媽媽表示「他吃了藥實在是進步很多,但是我去年就是看他吃了藥以後,正餐都不好好吃,想說是會不會是藥物副作用,旁邊的老師跟長輩也一直跟我說小孩子吃太多藥不好,所以我一開始是讓他週末停藥的。沒想到他吃藥習慣越來越鬆散,也沒好好吃飯,反而是零食吃一大堆,跟他講了他卻說是吃不下飯才亂吃東西,已經本末倒置了,現在要進青春期又越來越叛逆,大家卻又怪我不會教,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蔣立德醫師指出,有些和阿義媽媽一樣,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童吃了藥已有明顯的療效,但仍然因為各種原因與考量,最後選擇了自行停藥觀察。類似的案例,成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診間,不時就會遇到的棘手狀況。ADHD屬先天的神經發展疾病 勿私自停藥蔣立德醫師表示,過去對於ADHD的藥物治療,有所謂「藥物假期」這樣的選項,也就是可以考慮在放假期間停用藥物觀察看看。但近年來,ADHD已經被明確認定是「先天的神經發展疾病」,除了大腦多巴胺的傳導異常以外,這幾年的研究也都發現在腦部發展上也有明顯落後。而若能越早評估並接受規律治療,病人都有不錯的預後。加上研究顯示藥物治療除了改善症狀以外,也同時降低了車禍與其他意外發生率、毒品使用率、甚至自殺風險等,因此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藥物假期的治療模式,是越來越不被建議了。畢竟ADHD的症狀,不是只在學習中出現,而且在日常生活的行為上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擾。在重新完整的評估後,又另外花時間處理了阿義的盛怒,好說歹說讓他接受重新服藥治療的選擇。一個月後看到阿義在行為上的進步,這回他跟媽媽是笑著走進診間,在這樣的歷程後,相信他們能記住這次的經驗,別再重蹈覆轍了。蔣立德醫師指出,在開始接受治療後,除了規律服藥以外,放開心來與醫師討論藥物治療模式與各種不同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