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高血壓且頸動脈流速較低 恐失智?

高血壓且頸動脈流速較低 恐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台灣於107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其中認知功能衰退常是高齡社會中產生健康照護需求的主因之一。國衛院針對50歲以上且認知功能正常的民眾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具有較高的血壓值及較慢的內頸動脈流速(internal carotid artery)與認知功能衰退之間有密切關係。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19年心血管醫學領域重要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呼籲民眾應積極防治三高等慢性病,以免導致認知功能損害。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莊紹源副研究員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宜蘭老年世代研究神經內科王培寧醫師及心臟內科鄭浩民醫師研究團隊共同合作,頸動脈流速為民眾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的測量數值,包含總頸動脈(common carotid artery)、內頸動脈、外頸動脈等。先前研究結果指出,出現較慢的總頸動脈流速時,發生缺血性中風之可能風險較高。延續過去的研究成果,莊紹源副研究員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宜蘭老年世代研究團隊共同合作,針對1,684位50歲以上且認知功能正常的社區民眾進行收案,除分析血壓與認知功能之相關性之外,同時分析內頸動脈流速當中的尖峰收縮流速(PSV, peak-systolic velocity)與末期舒張流速(EDV, end-diastolic velocity)這兩項重要指標數值,並採用簡易認知功能量表(MMS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評估受試者的認知功能。研究結果:血壓愈高 認知功能愈差研究結果指出,收縮壓與認知功能表現呈現負相關,即血壓愈高者,認知功能表現愈差;另一方面,相較於內頸動脈PSV與EDV數值較高者(PSV> 68 cm/sec與EDV >32 cm/sec),PSV與EDV數值較低的受試者(PSV< 60 cm/sec與EDV< 27 cm/sec),其認知功能的表現較差。綜合以上的結果顯示,若出現較高的血壓值及較低的內頸動脈流速,則發生認知功能衰退的可能風險將會提高。頸動脈流速過慢可能代表顱內的阻力較大,當中所代表的臨床意義,仍需針對頸動脈流速與大腦結構與損傷之間的關係進行進一步研究,才能瞭解其中的作用機制。莊紹源博士提醒,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結果或能提供民眾預防缺血性中風與認知功能衰退的發生,及早進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防患於未然。

含奶瓶睡釀奶瓶型齲齒!3招擺脫蛀牙

含奶瓶睡釀奶瓶型齲齒!3招擺脫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正在生長的小朋友,如果有齲齒(俗稱「蛀牙」),吃東西容易產生偏食的壞習慣,影響到發育生長。滿口蛀牙會影響美觀及孩子對自己的信心,也對孩童心理產生負面影響;而門牙蛀光了,講話會漏風,影響到發音。衛福部為降低學童齲齒率,將修正氟鹽使用範圍,開放校園可選擇在供餐使用氟鹽烹飪,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牙科醫師洪素修表示,蛀牙是兒童口腔最常見的疾病,5歲以下兒童確實無法做到正確潔牙,適量使用微量加氟食鹽能讓齲齒預防更普及,也大幅降低蛀牙發生率,除此之外也能選擇改變生活習慣,幫助孩子降低蛀牙的機率,跟蛀牙說掰掰。含著奶瓶入睡 當心造成奶瓶型齲齒乳牙不只用來咀嚼,還有美觀、發音及維持未來恆牙萌出空間及引導恆牙生長更的重要功能。乳牙最常見的就是奶瓶性蛀牙,幼兒如果有睡前喝配方奶的習慣,邊吸奶瓶邊睡,睡著之後唾液分泌減少,高濃度奶水附在牙面,就會造成蛀牙。預防奶瓶性蛀牙一定要避免孩子喝完奶直接入睡,餵食後一定要用紗布擦拭牙齒與口腔,喝開水去除牙菌斑,勿以含糖飲料取代開水讓幼兒吸食;而為了避免牙弓變形,大概一歲左右可嘗試改以杯子飲用牛奶,乳牙長出後半年內,可帶給牙醫師檢查。食鹽加氟 降低齲齒率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科長王鵬豪表示,2013年調查發現,台灣12歲以下學童齲齒指數平均每人2.5顆,較韓國1.8顆、香港0.8顆高出許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目標則為2顆。目前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是現代人保護牙齒的新選擇,氟化物具防齲之效果,為20世紀重要的發現,也是目前WHO公認最經濟、安全、有效的齲齒防治措施,為此,衛生福利部推出食鹽加氟政策,希望透過氟化食鹽,能達到降低齲齒率。寶貝123 親子一起跟蛀牙說掰掰第一點,定期參與政府補助的免費塗氟服務:未滿6歲兒童享有免費牙齒塗氟,由牙醫師每半年塗氟一次,並進行口腔檢查。第二點,吃完食物就刷牙或漱口,睡前一定要刷牙:睡覺時唾液分泌會變少,口腔就會形成蛀牙細菌的溫床,很容易造成蛀牙。第三點,選擇適合的牙刷大小,以正確的潔牙方式刷牙:建議使用小刷頭,因為牙刷刷頭過大會無法刷到最內部的牙齒。10歲以下小朋友建議由家長協助正確刷牙。

不給糖就搗蛋熱量陷阱 健康吃6原則

不給糖就搗蛋熱量陷阱 健康吃6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萬聖節除了創意裝扮還有小孩最愛的「不給糖,就搗蛋!」要糖活動,但分享糖果這件事,卻可能對熱量和健康造成影響;根據國民健康署指出,12顆太妃糖或14顆沙士糖的熱量,相當於一碗飯,吃多了不僅容易導致兒童肥胖,還可能會有代謝症候群、齲齒等影響孩童發育的健康問題。「精緻糖」對於細胞的老化及危害,其實大部分國人每天吃得糖都太多。以各式含糖飲料與甜點,只要上班喝一杯,或是假日來一份,就已超過警戒線。更何況是看不見的糖,添加在眾多加工食品裡。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人及兒童糖的攝取量,從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下修到5%。健康吃零食6原則如果真的想在萬聖節給孩童吃點糖,滿足口腹之慾,可以試試看以健康零食取代糖果的技巧,讓孩童既吃的開心又不怕熱量超標!1.選擇原味比添調味更好吃果凍、巧克力建議選擇原味,避開草莓、蘋果…等加了人工調味劑的產品,減少吃下多餘的糖分、香料和色素,熱量低也更健康。2.空腹時吃下午2到3點距離午餐2個小時以上,食物都消化得差不多了,血糖也漸漸往下降,可以在這時候吃小點心,血糖回升也提振精神;但是如果午餐吃了蛋白質,例如:荷包蛋、肉類、魚類…等,建議和正餐相隔3小時候再吃零食,避免蛋白質干擾血清素的合成。3.細嚼慢嚥咀嚼可以增加飽足感,像水果類(芭樂、蘋果…等高纖維水果),需要多多咀嚼才能吞下肚。建議多種蔬果做搭配,再配點堅果,吃沙拉是個不錯的選擇,保證吃完很有滿足感喔!4.選擇小包裝買零食前就要注意,盡量選擇小包裝或是自己分裝,避免吃太多,建議把點心的熱量控制在70~100大卡,大約等於無調味堅果30公克、1根香蕉…等。5.經常變化口味常常變換零食的種類,除了不會吃膩以外,也不容易有營養失調的狀況。6.專心品嚐吃零食的時間不要一邊工作或一邊看電視,專心享受,慢慢咀嚼,才不會一不注意,就一口接著一口吃過量了。用無調味堅果取代糖果 營養更健康少量吃高熱量、低營養價值的糖果,多吃健康的零食,例如堅果類。小小一顆堅果,它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E、植化素,不僅能幫助提升免疫功能、強壯骨骼,還有助降低過高的膽固醇。它雖然含有豐富的油脂,但大部分所含的脂肪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很好,能保護血管健康。堅果類食物只要適量吃,對健康絕對有加分效果。所以建議可以吃無調味堅果,取代糖果。

慢性腎臟患透析後 需攝取足夠蛋白質

慢性腎臟患透析後 需攝取足夠蛋白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多數慢性腎臟病患者比起一般人,免疫力較差和容易腎骨病變,開始透析治療後,需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維持免疫力和強健筋骨,如未保持良好健康狀態,容易引發「社區型肺炎」,感染增加醫療成本照護,或因腎骨病變引發骨質疏鬆和肌少症及心血管疾病,若能有效的醫療分級照護,分層協助民眾找到適當醫師,才能提升醫療品質。   慢性腎臟病患免疫力比一般人差 肺炎鏈球菌平時潛伏在鼻咽腔中,可因飛沫、接觸傳染而導致,一旦免疫力低下或出現感冒不適時,就可能自呼吸道或血液入侵體內,造成肺炎、鼻竇炎等,嚴重則導致腦膜炎、敗血症,甚至死亡。在疾病預防感染上,除了減少進出公共場所外,必需戴口罩及加強洗手、注重均衡飲食,或更可尋求專業醫師評估施打肺炎鏈菌疫苗。 臺中榮總腎臟科專科醫師表示,腎性骨病變是因體內礦物質和骨骼代謝異常,引起血液中鈣、磷、維他命D、副甲狀腺素等異常,會增加血管鈣化及骨折危險性,故腎友應有足量的透析治療,每個月定期抽血追蹤礦物質及副甲狀腺等濃度。 慢性腎臟病患 易有胺基酸及蛋白質流失狀況 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在未進入透析治療前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避免體內影響腎功能的含氮廢棄物累積,開始透析後易有胺基酸及蛋白質流失的情形,故在營養攝取上需更為注意,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1-1.6公克的蛋白質量。 現國內醫療院所分為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共4級,民眾應視自己病情嚴重程度,選擇適合的醫療層別,讓資源能更有效運用。藉由各層級分工合作的照護方式,讓民眾接受雙向分流及轉診制度,以獲得妥善的治療,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花費與壟長就醫時間。

只要撫摸寵物10分鐘 就能緩解壓力?

只要撫摸寵物10分鐘 就能緩解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一篇2019年7月刊登於《科學快訊》的研究指出,撫摸動物、和他們互動,只要10分鐘,身體壓力水平就會產生明顯改變,有效減少學生的壓力。正在為即將進行的期中考而感到壓力、卻又沒有太多時間去活動筋骨轉換情緒的孩子們,趕緊摸摸你的「毛小孩」吧! 結果指出:撫摸動物10分鐘,有助緩解學生壓力該研究為華盛頓州立大學學者進行,透過觀察主要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方式,針對寵物進入校園的好處進行探討。以249名大學生為對象隨機分為4組,包括可與動物進行10分鐘互動,例如和貓狗玩耍或出遊的組別、等待10分鐘排隊卻只能觀看其他學生與動物互動的組別、只能看幻燈片中顯示動物圖片的組別、被告知能看到動物卻無法看到及觸摸的組別,並採集參與者唾液樣本三次,分別為早上起床、實驗後的15和25分鐘,將唾液皮質醇水平作為評估學業壓力的指標。結果顯示,和貓狗玩耍或出遊組參與者的唾液皮質醇水平顯著低於其他組別,唾液皮質醇水平低代表壓力低。結果指出,只要撫摸動物10分鐘,有助於緩解學生的壓力。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上述研究採用唾液皮質醇做為評量大學生與貓狗玩耍的減壓效果,證實了一般大眾認為撫摸寵物可 帶來的紓壓效果,若能在研究中增加生理和心理等多元的壓力指標,可讓研究更具有說服力。他建議若要推展寵物入校園方案,透過專業的機構來協助規劃效果會更佳,例如動物輔助治療相關協會。他提醒,在進行此方案時,要考量每個人對於貓、狗接受程度的不同,須仔細評估適合應用的對象與地點,採用何種方式才能達到最佳的紓壓效果。若是有心理障礙或困擾的人,仍應尋求受過專業訓練的動物輔助治療師提供的專業協助。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在美國已有數百所大學實施動物互動計畫來減輕學生的壓力,在台灣除了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效,應該積極幫助學生紓解壓力,建議老師可跟學生討論應用,提供他們除了網路、遊戲、社群外的延伸互動減壓方式。另一項2017年的研究也發現,15分鐘的寵物治療,能立刻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血壓,這些都證明寵物有助於緩解學生的壓力。無法直接與動物接觸 可觀看寵物照片或影片作為替代方法葉雅馨提醒,飼養寵物前須評估客觀條件,包含個人的時間配置、經費預算、飼養環境等,避免為了紓壓而隨意飼養造成另一種壓力,若無法自行飼養,建議可透過向朋友借養幾天、親友外出幫忙寄養幾週或是和室友共同領養的方式,彼此分擔照顧亦可達到紓壓的效果,若真的無法直接與動物接觸,觀看照片或影片中寵物的萌樣,也是個不錯的替代方法。

中西醫聯手調理 暖宮助孕保安胎

中西醫聯手調理 暖宮助孕保安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婚後4年才懷上孩子的42歲楊太太,連續經歷幾次孩子早產,甚至需要長期臥床安胎。楊太太這次懷孕甫滿18週即開始每2-3分鐘宮縮一次,入院由婦產科醫師積極為其安排安胎計畫,包括臥床安胎、口服舌下錠、針劑、塞劑等安胎藥物,順利將胎兒養到27週,宮縮頻率仍維持約7-10分鐘一次。在住院安胎過程中,決定嘗試中醫,願胎兒住好住滿,同時也希望改善安胎藥物帶來的種種不適,於是安排中醫師進行會診。中醫三階段安胎治療計畫婚後想「求好孕」的願望,是許多夫妻難言之痛;懷孕後若孕期不順,出現出血、宮縮甚至安胎臥床,安胎過程非常辛苦。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婦科主治醫師瞿瑞瑩表示,楊太太因為頻繁宮縮導致絕對臥床的必要,還要忍耐安胎藥物帶來的燥熱及心悸等不適,心情也十分焦慮,考量楊太太為多胎且早產的經產婦,因此為其擬定三階段治療計畫,幫助安胎過程更為平順:第一階段:固腎安神(28w):著重緩解頻繁宮縮及母體緊張,以甘麥大棗湯、菟絲子及續斷,幫助患者寧心安神、顧腎養血並且培護胎元。第二階段:清熱散鬱(30w):加強緩解患者因安胎藥物造成的喘熱及腹脹,以黃芩(ㄑ一ㄣˊ)湯及半夏厚朴(ㄆㄡˋ)湯,幫助清熱和中、理氣散鬱以達安胎之效。第三階段:調和瀉下(32w):針對患者主訴的發熱及排便困擾,以大柴胡湯、黃芩及白朮(ㄓㄨˊ),調和陰陽、行氣燥熱以養胎。楊太太在接受中醫介入安胎後,隨即感受到十分明顯的差異,身體不適症狀改善,也在兩週調整一次的中醫用藥狀況下,逐步調降西醫安胎藥物的用量,甚至不需要使用到自費安胎藥物,並於懷孕34週又5天時返家休息。寶寶最後在36週又2天時順利產出,出生體重達3,352公克,母子均安。瞿瑞瑩提醒孕產婦或求子夫妻,若希望尋求中西醫合併治療,除了選擇醫療院所之合格中醫師、切勿使用偏方,最好讓主治的中西醫醫師了解目前的用藥及療程,以達相輔相成之效。

兒童醫療補助 忘記帶卡也可享補助!

兒童醫療補助 忘記帶卡也可享補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兒童醫療補助計畫」自民國84年起推行已經24個年頭,辦證人數已達12萬人,每年補助就醫人次達20萬人次,降低生育家庭就醫之負擔。為響應臺北市政府節能減碳政策,「兒童醫療補助計畫」已改採系統查詢補助資格。持紙卡民眾也不用擔心,補助權益不受影響,於就診時主動出示,仍持續享有就醫補助。這三種孩童 可領兒童醫療補助計畫補助對象分為三種:戶籍設籍滿兩年、第三胎(含)以上或具有重大傷病、罕見疾病、低收入戶之未滿6歲以下兒童。針對不同補助對象,享有門診、預防保健、急診及住院等不同之補助,並可透過臨櫃、郵寄、傳真或網路向臺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申辦。補助無卡化 更便民啦!過往民眾於就醫時,須主動出示紙卡,才能享有補助。無卡化上線後,只須透過民眾的身分證字號,院所即可線上查詢確認補助資格,提供醫療費用補助,便利又快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爸媽們!設籍北市且尚未辦理兒童醫療補助資格的民眾儘速透過臨櫃、郵寄、傳真或網路向臺北市任一區健康服務中心申辦,別讓自己權益睡著了。上述相關資訊,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網址:https:// health.gov.taipei)查詢或電洽1999轉7084,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小腿肌訓練5撇步 甩蘿蔔腿和肌少症

小腿肌訓練5撇步 甩蘿蔔腿和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女孩們的小腿粗壯,其實大多跟久坐、不運動有關,讓下肢的血液不循環,代謝差,導致水腫造成的。適當的小腿圍和緊實線條,不僅拉長腿部的視覺關鍵,小腿肌肉也會直接影響到運動質量;特別是研究提到,小腿的腿圍攸關是否容易罹患「肌少症」。不管是因為水腫造成還是先天「鳥仔腳」,要訓練成粗壯小腿肌,有5招小腿肌訓練,幫助突破訓練難點、練出強壯的小腿。撇步1.站姿提踵《動作》(1) 使用史密斯機,並在腳下放一塊階梯踏板,起始位置為前腳掌在踏板上踩穩,雙手握住槓鈴,同時保持身體平衡。(2) 吸氣時起槓,腳跟下壓,靠近地板;吐氣時,腳尖踮起,小腿發力將全身向上推,並停頓一下,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過程中避免腰椎前後晃動,保持身體穩定。Tip:沒有機器,也可以在樓梯,或是其他有高低落差的地方,雙手握啞鈴來進行,但動作前要先確保環境安全。 撇步2.坐姿提踵《動作》(1) 首先調整適當重量,再將雙手輕握手把,雙膝剛好抵在軟墊下方,雙腳前腳掌,踩穩踏板,腳跟微微往下壓,保持背部挺直。(2) 吐氣時,小腿發力,將機器用力向上抬,並停頓一下,再慢慢回放到起始位置,重複動作。 撇步3.跳箱《動作》(1) 先準備高度適合的跳箱。單腳踩上去時,大小腿大約要呈現90度,起始位置為左腳踩穩跳箱,右腳平穩落在地面,雙手自然垂放,保持體線一直線。(2) 吐氣時,左腳小腿發力,向上蹬起讓腳伸直,右腳同時往上跳高,彎曲膝蓋至腰部位置,落地時膝蓋微彎,保持緩衝,重複動作約6到12下再換腳。 撇步4.繩梯-快速平移小碎步《動作》(1) 採站姿,膝蓋微彎,上半身前傾。(2) 雙腳分別踩在同一格,開始往右小碎步,一格一格快速移動,最後跑到終點,再往左折返,回到起始位置。Tip:過程中保時核心穩定,同時避免跑的速度過快而跌倒。撇步5.靠牆伸展《動作》(1) 面對牆壁,右手輕扶牆面,左手插腰,左腳腳尖碰牆壁,腳跟點地,右腳稍微向後延伸。(2) 運動過程中,保持體線和呼吸節奏,數15到30秒再換腳伸展。 另外,如果擔心練出蘿蔔腿,記得在運動後好好伸展,才能讓小腿線條變得更漂亮,同時促進新陳代謝,這才是運動的重要關鍵喔! 

幸佳慧病逝壺腹癌 最明顯症狀為黃疸

幸佳慧病逝壺腹癌 最明顯症狀為黃疸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長年關注兒童人權的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日前因「壺腹癌」而過世。所謂的「壺腹」(Ampulla of Vater),就是「膽道」與「胰管」交會之處,總膽管最末端兩公分,之後這段交合處會穿進十二指腸內,膽汁和胰液就能流進十二指腸。壺腹癌一開始不會有明顯症狀,除非篩檢,否則很難發現。罹患壺腹癌症狀?壺腹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腫瘤組織阻塞到膽管,造成黃疸,約七成患者都曾出現黃疸的症狀。阻塞性黃疸也常伴隨膽道壓力升高與膽道感染,嚴重造成死亡。壺腹癌其他症狀包含:黃疸、小便茶色、糞便灰白、體重逐漸下降、背痛、上腹或右上腹處悶痛、胃口不佳、噁心嘔吐。治療方式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早期診斷出來的壺腹癌,可以執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s operation)」,需要切除總膽管、膽囊、胰頭、十二指腸、部分的胃等,完整切除後還要重建。再拿小腸與殘存的膽道、胰管、胃做出新的接口,腸胃道才能順利運行,消化液才能流進小腸內。與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其他療法相比,手術切除是最重要的!若保留胃幽門處則稱為PPPD(pylorus 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但不管是否保留胃幽門,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時間長且過程非常棘手,術後併發症易會產生膽道與胰管的狹窄、胰液膽汁滲漏等併發症,造成生活品質低落。不過只要沒有附近組織或淋巴結的侵犯,腫瘤能清除乾淨,通常預後良好,5年存活率可達3~6成以上。

醫護人員為山地離島 開啟IDS計畫

醫護人員為山地離島 開啟IDS計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由於社會變遷,山地鄉會面臨不同的社會問題,103年埔里基督教醫院發現部分的山地兒童發展遲緩而有早期療育的需求,然而在這樣交通困難的偏遠山地,要執行須長期療護的兒童早期療育,十分困難和艱辛。埔基增聘專業人員、排除萬難,每週4天派早期療育專車翻山越嶺上山服務,醫療團隊每個月跑1500公里山路,只求山上的小孩能健康的發展。到目前已經服務302位兒童,有60幾位小孩已經可以正常學習。醫護人員深入偏鄉 照顧山地離島居民健保目前有52個山地離島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簡稱「IDS計畫」),每年約投注45億經費照顧山地離島居民。這52個IDS計畫中,中部南投縣的仁愛鄉,堪稱為卡通動畫史瑞克中的「遠得要命王國」。仁愛鄉幅員達1274平方公里,面積超過整個彰化縣,33個部落分布在海拔400公尺至3000多公尺之高山峻嶺中,最遠的部落翠華村,距離醫院72公里的山路,醫護人員開車上山要3小時,而且路況很差,往往下過大雨就坍塌,所幸,參與IDS計畫的醫護人員使命必達,每週仍排兩班醫護人員上山。除了早期療育,仁愛鄉IDS計畫提供了居民需要的醫療服務:(1)結合當地社區照護資源提供門急診服務,這是主力,包括如夜間門診、待診、例假日門診、巡迴醫療等,居民一般性的感冒、慢性病、小外傷由家醫科、內科處理。(2)專科診療:針對當地特殊的醫療需求,協調或整合不同科別專科醫師上山支援專科診療,例如:部落高齡化,老人或農忙的住民腰痠背痛有復健科的需求,現在有復健科醫師上山,仁愛鄉衛生所有設置復健設施,也聘有物理治療師,這些服務在山地鄉能獲得是很不容易的。其他像心臟科、胸腔科、精神科、婦產科、眼科及小兒神經科等專科,目前也都有開診。(3)居家醫療:提供因為失能或疾病特性,外出就醫不便民眾的醫療照護可近性,由居家整合的醫療團隊,提供「居家醫療」、「重度居家醫療」、「安寧療護」3階段連續性的居家醫療照護,在醫療團隊的相互合作和良好的個案管理機制,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照護,強化醫療照護資源連結轉介。埔里基督教醫院團隊 長期守護仁愛鄉山地醫療健保署中區業務組方志琳組長表達感謝埔里基督教醫院團隊辛勞,尤其團隊20多年來長期守護仁愛鄉山地醫療,不畏路途遙遠投入偏鄉照護,期許團隊朝擴展多專科遠距醫療服務及BC肝炎防治等方向努力,健保署的理念「健保是到達全國每一個角落,為民眾守護健康」,未來仍將持續秉持全心全意照顧山地離島居民的初衷,積極整合醫療資源並投入山地離島居民健康照護工作,與醫界一起攜手,深入山地、跨越離島,成為山地離島居民健康的長期守護者,落實全民健康的目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