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聰明挑選營養補充品 小訣竅必學

聰明挑選營養補充品 小訣竅必學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植化素具備良好的抗氧化力,能夠幫助細胞對抗活性氧的攻擊,保護細胞不受自由基造成的氧化傷害、杜絕發炎反應發生。不僅能有助預防老化、強化心血管健康;同時,還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想要維持健康,每天充分攝取多樣化且多顏色的新鮮蔬果,可謂人體自我保健的不二法則!如何挑選有效又優質的營養補充品? 接著要介紹給大家,在選購與食用上要留意的 check point!相信大家在購買營養補充品時,最在意的應該就是「這個真的有效嗎?」但想要確認這點,其實是很困難的。當然由於是食品,所以會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而效果也會不同。只是,不單單是這個疑問 而已,現在也常常有「針對我的身體狀況來說,這款營養品會有效嗎?」的這類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在國內有公開標示出以「堅守消費者安全」的明文規定。舉例來說,像是在製造過程階段,就會嚴格執行下列兩點,透過非製造商的第三者來做最客觀的判定。 確認原物料的安全性 確保有通過 GMP(管理標準) 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多少還是有確認這些已通過認證標準的產品 的必要性。只是,有人說國內制定的標準,相較於美國似乎較為寬 鬆,如果想要購買對健康真正有助益的營養補充品,那麼最重要的就 是務必挑選通過嚴格把關的產品。 以下兩種營養補充品,要多多小心注意喔!並未清楚標示出成份的產品!1.日本政府規定出 18 款含有「軟骨膠硫鹽 酸 ※1」營養補充品中,在販售時必須標示出 含量。結果,抽驗市售所有產品的結果發現, 瓶身所標示的含量都少於產品實際含量,而 缺少的比例約為 2 成左右。 若無法於體內溶解,則不易受人體吸收!2.日本國立醫藥食品衛生研究所 將「銀杏葉精 ※2」的營養補充品 注入 37°C的人工胃液中進行實驗, 結果發現有超過半數的銀杏葉精, 在經過了一定時間之後仍無法受胃 液溶解。於是這些不被人體吸收的 養份,就只能藉由排泄排出體內了。※1 軟骨膠硫鹽酸:主要為軟骨構成的主 要成分,用以做為能夠潤滑關節的營 養補充品。※2 銀杏葉精:促進血液流通改善腦部運 作,也能有效防止動脈硬化等效果。 試比較美國與日本,營養補充品的制定標準日本有將近一半的成年人都有服用保健食品的習慣,而台灣人最愛到日本購買這些保健食品。其實保健食品也分很多種,像是能夠補充日常飲食中攝取不足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蛋白質、膠原蛋白等的基礎保健食品,這類保健食品基本上從小孩到老人都可以服用。另外也有蜂膠、兒茶素等提高免疫力、調節人體機能的保健食 品。除此之外,更有日常的飲食中不太容易攝取到的銀杏葉提取物、薑黃、紫雛菊等,以改善疾病為主要功能的保健食品。如果想要多為 自己的健康著想,買點適當的保健品養生,但也要學會如何挑選日本 的保健品才不會買錯又傷身。 自2007年,在美國所生產的營養補充食品皆需要通過「cGMP」 的標準才能上市販售。「GMP」是指營養補助食品的製造工程管 理,而「c」則表示是最新版本。雖然日本在2007年之前便導入了「GMP」,但卻沒有強制規定。除此之外,讓我們來看看在相關實驗方法與次數上有什麼不同吧。(本文摘自/神奇植化素飲食法:不用斷食、不用斷醣,吃出健康好體質/ 橙實文化)

遇網路霸凌 4件該做5件不該做的事

遇網路霸凌 4件該做5件不該做的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是網路霸凌的受害者,我建議你採用 4S 策略歸納面對網路霸凌: Stop(停止):冷靜下來,別回應網路霸凌者 Save(存檔):截圖,留存對方進行網路霸凌的犯罪證據 Sweep(掃除):把對方從自己的社群軟體中刪除,自己也暫時離開網路 Say(告知):告訴可以信賴的人,尋求支援輔導網路霸凌受害者:「四件該做的事」如果你是網路霸凌受害者的親友、導師或輔導老師,輔導過程有四件該做的事:第一件事:「我聽到你所說的,我會陪伴你,你並不孤單,說給我聽吧!」訴說,即療癒。鼓勵當事者勇敢說出來,避免恐懼與孤立。可以和學校行政人員、信賴的老師、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來討論。當孩子不敢把遭遇霸凌的經歷跟父母或老師說、害怕說出來的不利後果,或者不信任大人時,可以參考「網路成癮與霸凌求助資源」(附錄二),透過電話或線上討論,會更清楚、更有勇氣做出自我保護的行動。第二件事:「這不是你的錯。」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創會理事長、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說,許多大學生因受到網路霸凌而求助,在各種「靠北」社團中,一個人「發難」攻擊後,引起「鄉民」圍剿。她鼓勵受害者這麼思考:「別用別人的錯懲罰自己。」罪惡感很容易連結到憂鬱情緒、自殺意念與想法,因此,簡單地解釋「錯不在你」,並反覆提醒這點(再保證),協助當事者減輕事件中的自我責備,是預防憂鬱與自殺的關鍵。第三件事:「你還可以做些什麼?」不少人受到傷害以後,一邊掉淚、一直觀看霸凌訊息,讓心傷更重。鼓勵自己勇敢暫時離開傷心地(社群網站),「自我保護」是當下最重要的事。先確認是否照著 4S 策略來因應,接著,照顧好自己。前述受到霸凌之後的身心症狀,包括:情緒困擾、恐懼感、憂鬱、失眠、身體症狀(如頭痛)、腹痛等,三餐要規律、充足睡眠、減輕壓力,讓受傷的自己在時間的流動中逐漸康復。第四件事:「向學校反應霸凌事件了嗎?」校方需要進行積極介入與通報,在嚴重的情況下,考慮是否讓當事者短期休假、休學、轉學等做法。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通報作業要點」等相關規定,學校必須做到: 向直轄市、縣(市)社政及教育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就事件進行初步調查,於三日內召開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會議。於受理申請之次日起兩個月內,由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處理完畢。 以書面答覆申請人,並告知不服處理結果之救濟程序。 學校應以乙級事件進行校安通報,並立即列冊追蹤輔導。 如確認為校園霸凌個案者,即應依規定以甲級事件通報校安系統,並啟動輔導機制。輔導網路霸凌受害者:「五件不該做的事」相對地,輔導受害者的過程有五件不該做的事: 別小看霸凌:忽略了當事者可能的嚴重心理傷害,或對方施行真實暴力的可能性。 別急著幫當事者解決問題:助長了當事者的無力感,過度依賴他人,仍缺乏面對網路霸凌的勇氣與自信。 不要看到霸凌者就躲:可能滿足加害者的權力快感,助長繼續霸凌的行徑。 別還手:不落入「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 別單獨面對霸凌者或其父母:會讓自己暴露於危險情境。(本文摘自/APP世代在想什麼/ 心靈工坊 )

胃食道逆流已成國民病 喝這茶可緩解

胃食道逆流已成國民病 喝這茶可緩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胃食道逆流在台灣,也變成一個越來越普遍的疾病。根據調查,在二○○一年,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才約百分之七,但目前已高達百分之十至二十,可能歸咎於國人的飲食逐漸西化有關,因此了解這個疾病,也是審視當今飲食習慣的一個重要課題。胃食道逆流的起因,是因為下食道括約肌張力鬆弛,不易關閉,使得胃裡的胃酸或氣體容易跑到食道裡。正常情況下,食道括約肌在沒有進食的時候,應該呈關閉狀態,當有吞嚥或食道蠕動時才會再打開,將食物送進胃裡。通常西醫的治療會以制酸劑、黏膜保護劑,以及促進食道蠕動的藥物為主,若症狀十分嚴重,則可能會採取手術方式。儘管制酸劑在大多數患者身上,都能獲得不錯的效果,但還是有眾多無法改善症狀的患者尋求中醫的協助。中醫以「降胃氣」來治療中醫古籍並沒有胃食道逆流這個病名,但是在記述「嘈雜」、「吞酸」、「噎膈」、「梅核氣」(喉嚨卡卡的,好像有顆梅子,吞也吞不下、吐也吐不出)、「胸痺」時,和此病的症狀是較為吻合的。治療此症必須從中醫的生理觀念來解釋。中醫將腸道系統粗分為脾胃,認為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講的是腸胃道吸收營養的功能,養分吸收後要向上運輸到心肺,再送往全身,因此脾主升;另一方面,胃主降強調的是消化後的代謝物,從食道一路向下到肛門排出的功能。這樣一升一降的思維,也體現了中醫一陰一陽的理論基礎。了解胃氣是以降為和,就不難理解中醫如何處理胃食道逆流了,其治療的重點就在降胃氣。提到降胃氣,最有名的中醫方劑就是「旋覆代赭石湯」。此方是降逆化痰、益氣和胃的一個方子。方中的旋覆花是少數能降氣的藥物,而代赭石更是有重鎮降逆的功能,我常會使用此方來加減治療,再配上穴位按摩,就能達到一加一遠大於二的效果。降氣的穴位─陷谷穴胃經的陷谷穴是一個降氣除痰效果不錯的穴位,臨床還可以搭配足三里來一起按摩使用;胃氣一降,上逆的氣也會跟著降下來,不過針對這樣的疾病,生活習慣的改變也必須同步進行。有的患者會跟我抱怨,藥也吃了穴位也按了,怎麼治療還是不盡理想呢?一問才知道他嗜吃甜食、每天兩杯咖啡、炸雞不離身,又愛嗑麻辣鍋,試問這樣疾病如何能治癒?一定要切記,忌食太辣、太酸、油炸以及甜食,還有咖啡、茶等飲品,當然偶而為之無關緊要。任何疾病的抗戰最怕三分鐘熱度,唯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真正擺脫疾病的困擾。佛手茶治胃酸逆流胃食道逆流一樣是氣機上逆的現象,佛手茶內含佛手柑,搭配陳皮、玫瑰花、浙貝母,可加強行氣降逆的功效。其中浙貝母還有中和胃酸的功能,是中醫名方「烏貝散」的組成之一,也是治療胃食道逆流不可或缺的藥物。佛手茶【材料】佛手柑三錢、陳皮二錢、玫瑰花二錢、浙貝母三錢。【做法】以六○○毫升熱水沖泡飲用,喝完可反覆沖泡飲用至味淡。(本文摘自/一穴解痛:針灸名家的獨門診治祕方/ 幸福文化 )

咖啡教父教你分辨 豆子還能喝嗎?

咖啡教父教你分辨 豆子還能喝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上課時為了讓學生學會分辨壞掉的咖啡是什麼味道,經常跟產區拿一些壞掉的豆子,或烘焙壞的豆子當範例沖煮,結果很多學生喝了之後都說:「欸,這味道跟我之前常喝的味道一樣耶……。」顯然市面上有些咖啡是有問題的,但是沒有學習過是難以分辨的,這也是我後來研發冷萃的原因,經由冷萃我們可以更輕易辨別咖啡有沒有壞掉。至於如何分辨豆子還能不能喝,這實在很難在這裡詳盡說明,但至少有一點是比較明確的,當豆子的油耗味跑出來的時候就絕對不要再喝了。另外,有時豆子發霉,肉眼也難以分辨,我可以教大家一個測試的方法:將咖啡豆先磨成粉,然後拿一個杯子注入熱水沖燙溫杯,接著把水全部倒掉,把杯子擦乾,然後趕緊將咖啡粉倒進杯中,蓋住杯口,過一會兒再拿起來聞。如果這時候有聞出霉味,就算只有一丁點的霉味,那都別再喝了。用這個方式測試的準確率非常高,因為有時候咖啡豆看起來好像烘焙好了,但其實它的核心並沒有烘熟,裡面水面殘留太多,豆子當然容易發霉,但是你用目視或萃煮,反而感覺不出來咖啡豆出問題,而用我剛才提到的方式,卻可以輕易地把那個霉味逼出來。(本文摘自/對的咖啡學/方言文化)

你是什麼動物?意味你是什麼領導風格

你是什麼動物?意味你是什麼領導風格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培養溫和堅定的領導風格,關鍵在自我覺察。這是另一種覺察你的領導風格與個性如何影響班級管理的方法。你是一隻變色龍、烏龜,還是老鷹?想知道,請回答下列的問題:你最想避免處理的是:痛苦與壓力,拒絕與麻煩,無意義與不重要,批評與嘲笑?將這些字眼大聲地唸出來,留意你對哪一組字眼的感覺最不舒服。痛苦與壓力——烏龜老師如果你選擇痛苦與壓力,你便是一名烏龜老師。作為領導者,你處理學生的態度有創意、圓融、親切、寬容和溺愛。一旦遇上壓力,你會縮進舒適的龜殼裡;如果事情讓你抓狂,你會搖身一變成為抱走烏龜,把所有人都嚇跑,直到你覺得安全為止。你想改變這種領導風格媽?我們建議你進行三個步驟:制定日常慣例、與他人溝通、允許孩子承擔自我選擇的後果。拒絕與麻煩——變色龍老師    如果你選擇拒絕與麻煩,你便是一名變色龍老師。你的領導風格是隨他人起舞。你很友善、願意付出,但很容易受傷害。有時你會讓自己變成一塊地毯,或認為所有事情都在針對你。你喜歡受到學生的喜愛,所以必須注意別做過頭,或是只做討好而非維持秩序的事。當你有壓力時,必須努力設定界線,與人合作解決問題,並說出真正的感受;不要過度的退讓,也不要在背後道人長短,或在想拒絕時說「是」。無意義與不重要——獅子老師    選擇無意義與不重要的人,是一名獅子老師。你是知識豐富的學習者;你具有主動與崇高的理想性。可惜的是,你可能會累壞自己,或低估他人的能力。你會像要求自己一樣地要求別人,認為事情總能做得更好。在教室裡,我們建議你放棄什麼都要正確無誤的想法,相信別人,並培養自己的耐心。你有時在給意見時,會讓人感覺自大或過度批評,但這並非你的用意。我們認識一些獅子老師,在感到被威脅時,會大吼或狠狠地傷害對方——這並不是你。批評與嘲笑——老鷹老師    如果你選擇批評與嘲笑,你便是一名老鷹老師。你是一個喜歡事先計畫並掌控全局的人。你做事若不是井然有序,就是極為散漫和拖延;你很難授權給他人,你喜歡當那個把事情處理好的人。當你有壓力時,你傾向退回自己的巢穴,但這會讓學生受驚嚇——他們會以為被你拋棄。當你認為自己受到批評時,你會從一個平易近人、可預測的老師,搖身變成一隻尖叫、攻擊的鷙鳥。想改善你的領導風格?不妨試試說出自己的感受、授權並給予他人選擇?(本文摘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大好書屋 )

對抗身體小毛病的植化素!愛美必吃!

對抗身體小毛病的植化素!愛美必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天攝取植化素,能使我們的身體保持年輕健康、由內而外變美。10年後、20年後…為了未來的我們,飲食上多點健康美味的蔬菜水果,便能擁有最真實的自然美。目前,研究證實不同的植化素對人體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項: 1.人體良好的抗氧化劑2.激發體內解毒酵素的活性3.調整並提升免疫系統4.調節荷爾蒙5.具有抗菌及抵抗病毒的功效愛美女性必吃!有助於降低體脂肪、維持體態綠茶兒茶素綠茶所含的兒茶素可以有效降低體脂肪,因為能抑制血糖 值、中性脂肪及膽固醇數值升高,所以對於預防日常生活中的 小症狀也有一定成效。此外,兒茶素抗氧化功能很強,想抗老 化的人可以每天適量飲用。蘋果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 蘋果中所含的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能夠有效幫助消化吸收、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對於抑制脂肪囤積也相當 有效。而且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也可有效對抗身上斑 點的產生與抑制黑色素,進而達到美白效果,所以只要多吃蘋 果就可以變漂亮了! 青辣椒辣椒素(capsaicin) 青辣椒與辣椒中所含的辣椒素(capsaicin)成分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活化體脂肪燃燒。更能改善血液循環,讓血液流通順 暢進而排出體內廢物,也可以改善手腳冰冷等症狀。雖然不是什麼病痛卻又讓人不舒服的身體小毛病,如 : 精神散漫、失眠睡不好、易怒易疲倦⋯⋯等。 只要藉助蔬菜水果的力量,就能把這些煩惱拋得遠遠遠囉!提升免疫力、趕走病痛,還你健康的體質!香菇香菇嘌呤(eritadenine)、香菇精(lenthionine) 從香菇中發現能夠降低膽固醇的香菇嘌呤(eritadenine), 是最近最受注目的植化素。此外,曬乾後的香菇香氣中所含的 香菇精(lenthionine)成分,可以有效潔淨血液。香菇若是加熱時間過久,營養成分會被分解,因此請留意烹調時間。香蕉丁香酚(eugenol)、β- 胡蘿蔔素等等 帶有獨特香甜味的丁香酚(eugenol)能使白血球增加、提高免疫力。香蕉熟成之後若外皮表面產生的黑色斑點,則是丁 香酚(eugenol)增加,果肉香甜的特徵。香蕉也含有具抗氧化 作用的 β- 胡蘿蔔素與口感略帶澀味的丹寧酸(tannin)。薑薑辣素(gingerol)、薑烯酚(shogaol) 本身帶有辛辣味的薑辣素(gingerol),有助白血球增加及提升人體免疫力的功效。加熱之後成分中一部份會變化為薑烯 酚(shogaol),此成分可使人體體溫升高進而提高免疫功能。 而這兩種主要成分對於殺菌、胃部保健、舒緩咳嗽或喉嚨痛等, 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拋開壓力,想要身心靈放鬆就靠這款香氣!茗荷藻烯(pinene)、花青素(anthocyanin) 又稱蘘荷,是一種薑科的植物,香味來自成分藻烯(pinene),主要能夠刺激腦部緩和壓力,並促進血液循環使體 溫上升、增進食慾及幫助消化。茗荷外觀的紫紅色來自於花青 素(anthocyanin),因此有助於眼睛保健與抗老化。 綠色韭菜山奈酚(kaempferol)、硫化丙烯(diallyl disulfide) 山奈酚(kaempferol)能夠抑制不安的情緒、鎮定疼痛及預防骨質疏鬆,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及抗癌抗發炎抗過敏等各種功效。 而韭菜氣味來源的硫化丙烯(diallyl disulfide),則有促進消化作 用,其中另含有大蒜素(allicin)能幫助恢復疲勞。 柳橙檸檬烯(limonene)、橙皮素(hesperidin) 果皮部份含有香氣來源成分的檸檬烯(limonene)有助放鬆身心。果皮白色部份及絲狀纖維則含有橙皮素(hesperidin)能強 健血管功能、並助於膠原蛋白增生。並含有高抗氧化作用的 β- 玉米黃素(β-cryptoxanthin),100g 含量中含有 130 微克。 春菊藻烯(pinene) 春菊香味成分的藻烯(pinene)可以刺激腦部達到放鬆作用。同樣為香味成分的苯甲醛(benzaldehyde)則能促進自律神經運 作、幫助腸胃消化及鎮定疼痛等功效。所含有高抗氧化作用的 β- 胡蘿蔔素,100g 含量中含有高達 4,500 微克。 強化肝功能,幫助排出體內毒物,並有助減重的食材花椰菜芽蘿蔔硫素(sulforaphane) 帶有辛辣成分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能夠活化肝臟的排毒功能、淨化致癌物質。相較於發芽後的花椰菜,嫩芽時期的花 椰菜所含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高達 30~50 倍之多,也有助 於抑制體內脂肪堆積。 香菜芳樟醇(linalool) 芳樟醇(linalool)是香菜獨特香氣的味道來源,有助於舒緩身心及避免病毒感染。香菜香氣成分中的水芹烯(phellandrene)、 兩種藻烯類(pinene)成分能刺激神經提振精神,而檸檬烯 (limonene)有舒緩身心及抗癌功效。 蘆筍穀胱甘肽(glutathione)、多酚(rutin)等 穀胱甘肽(glutathione)能夠強化肝臟功能有助排毒之外,對於抗氧化、美白與抑制全身老化也相當有功效。蘆筍尖端部份有豐 富的多酚(rutin),能有效防止動脈硬化及高血壓。蘆筍根部含有 天門冬醯胺(Asparagine),能增強免疫力、使細胞恢復正常生理 狀態,並可幫助身體排除多餘水分、有益排毒及消除疲勞。水芹異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黑芥子苷(sinigrin) 含辛辣成分的異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能活化肝臟的排 毒功能、有效淨化有毒物質。另一種所含帶辣味的成分黑芥子苷 (sinigrin),則與山葵一樣有抗菌的功能。 (本文摘自/神奇植化素飲食法:不用斷食、不用斷醣,吃出健康好體質/ 橙實文化)

臉書成癮影響工作效率?試試8大建議

臉書成癮影響工作效率?試試8大建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把對更嚴重地依賴社群媒體,稱為「問題性社群媒體使用」(problematic SNS use),包括「臉書成癮」(Facebook addiction)。挪威貝爾根大學臨床心理系的安德森(Cecilie Schou Andreassen)教授編制了知名的「貝爾根臉書成癮量表」(Bergen Facebook Addiction Scale, BFAS),讀者可以看看自己是否也有臉書成癮相關症狀。問題性社群媒體使用,是學界比較正式的稱呼,包括以下特徵: 偏好網路社交互動(preference for onLINE social interactions, POSI)):和面對面互動相比,覺得社群媒體互動更安全、更有效、更有自信。 情緒調節:用社群媒體互動以減輕負面情緒。 自我調節差:當事者無法控制社群媒體使用,即使登出也還強迫性地想著社群媒體。 負面結果:產生個人或現實社交互動的問題。根據 2015 年教育部「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報告」,採用網路遊戲障礙症研究診斷準則改編的臉書成癮問卷,發現國小、國中、高中職學生中的臉書成癮重風險族群,達到 4%、11%、10%,也就是說,在國、高中生中,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臉書成癮。兒福聯盟。2019 年「兒少使用社群軟體狀況調查報告」中,則發現: 七成二使用社群軟體的兒少自認很依賴網路,六成一兒少曾使用 3C 產品到半夜。 約四成七使用社群軟體的兒少沒做隱私設定,近一成七兒少認為聊過三次的網友就不算陌生人。 近七成兒少曾在社群軟體看到恐怖、血腥、暴力、色情等不當內容。 近一成五兒少曾在社群軟體被網友騷擾或攻擊,一成一兒少曾被惡意批評。兒少過度依賴社群媒體,勢必帶來 3C 成癮、隱私暴露、色情暴力、網路霸凌等風險,「樂極生悲」,這可能是孩子始料未及的。社群媒體成癮不只是失控,還和憂鬱有明顯關聯。安德森教授等人針對成年人(平均三十六歲,範圍為十六至八十八歲),比較社群媒體成癮者與遊戲成癮者,發現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強迫症症狀、焦慮及憂鬱都有關,且兩者共同危險因子包3 括:年齡較輕、單身。前者的危險因子為女性,後者的危險因子為男性。義大利帕杜瓦大學馬里諾等人發表於《情緒障礙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的大型薈萃分析(meta-analysis)發現:有問題性臉書使用(臉書成癮)的人,其心理壓力大、憂鬱程度高、焦慮度高,而且整體生活品質下降、生活滿意度差。美國匹茲堡大學杉沙(Ariel Shensa)等人針對十九歲至三十二歲的年輕成年人研究發現,問題性的社群媒體使用會增加 9% 的憂鬱症狀發生,社群媒體使用頻率(每週連上社群媒體的次數)愈高,憂鬱症狀愈多,但每日社群媒體使用(個人使用)的總時間則無關。在社群媒體使用上,「怎樣使用」比「使用多少」,才是影響憂鬱風險的關鍵。這顯示女主角 Vivian 和她的同學們,隨時就低頭查看一下手機的行為,和憂鬱的產生有關。若一次看臉書看個夠,看完就回到現實生活,就和憂鬱風險無關了。真實互動,從職場開始適時放下手機,面對面溝通,不僅能增加工作效率、提升職場競爭力,也能創造團隊情誼,讓我們工作更愉快。你可以試試以下策略: 安排面對面會議,暫時放下數位裝置,以高效率解決問題。 開會時關機政策,要求員工把筆電和手機放在會議室門口的籃子。 公司安排社交活動,讓員工面對面互動。 老闆以身作則,示範離線專注工作。 親自跟客戶會面,花較多時間與客戶見面的律師,為事務所帶進最多的業績。 面對面才能察覺不尋常訊息,培養信任關係,才有長期合作。 同事多進行面對面交談,不僅提升工作效率,還可以紓壓。 站立會議,可以減少簡訊與電郵,促進對話與交流。 (本文摘自/APP世代在想什麼/ 心靈工坊 )

用針挑痘致化膿!癰大如顆小籠包

用針挑痘致化膿!癰大如顆小籠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天氣炎熱各種微生物如細菌、黴菌,甚至病毒的活力都活躍起來,伺機在人體紮營滋長,此時如果身體抵抗力較弱,就較易導致毛囊發炎。毛囊炎就是有毛髮的地方發炎,所以全身上下有毛囊的地方都有可能發炎。不過還是以毛髮較多,或是身體較閉塞的地方,如頭髮、腋窩、男生的鬍鬚周圍、或是臀部為好發部位。40歲李女士日前在右大腿外側發現一顆類似青春痘的腫塊,自行用未經消毒的縫衣針把「痘痘」挑開,兩天後原本的「痘痘」竟腫得像小籠包一樣大,上頭甚至還有兩塊黑色的焦痂,赴醫確診為長「癰」(音同「庸」)。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由於傷口治療必須引流,先用消毒後的器械將焦痂部分先打開,頓時擠出大量膿汁,經引流乾淨後,「發現下層組織被細菌吃光,出現一大一小兩個相通的洞」,所幸替患者清潔傷口後,並做細菌培養,再給予抗生素治療以及教導換藥技巧,兩周後傷口已經順利癒合。毛囊炎惡化就會形成化膿性的「癰」一般人若毛孔堵塞,很容易引起毛囊炎,毛囊炎是毛囊被細菌感染而發炎的一種皮膚病,經常反覆地發作。毛囊炎常見的部位包括頭皮、前胸、後背、臀部、大腿、上臂等處。臨床上呈現出一顆一顆的紅色丘疹或膿皰,有時會痛或癢。通常做好清潔即可,甚少需要藥物治療,但若毛囊炎沒有正確處理,惡化以後就會形成化膿性的「癰」(Carbuncle),而一旦形成癰,就必須先引流患部,再經抗生素治療,膿汁引流不但可以迅速減少細菌量,加速復原,同時可以進行細菌培養,讓醫師確定致病菌的種類,並對症下藥。化膿性癰 恐併發敗血症癰是一種發生在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多由金黃葡萄球菌引起,患部呈局部腫脹,周圍組織變硬,中央有許多膿頭,非常疼痛。常伴有發燒、寒顫等現象,嚴重時,甚至併發敗血症。常出現在脖子、肩膀或大腿上,多半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該球菌為人體皮膚上正常的菌種之一,但當人體免疫力低下、皮膚黏膜受損、汗腺阻塞、毛囊發炎或出現循環障礙時,就容易侵入皮膚內,造成局部感染,嚴重時會造成化膿性變化,嚴重時恐需透過清創手術治療。張為碩提醒,因任何人都可能長癰,平時可透過用溫和的肥皂洗手,當身上出現傷口時,應充分清潔,並使用無菌乾燥的紗布遮住傷口,經常更換,且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剃刀、床單等個人物品,才能有效預防癰的產生。

口述影像特映會 邀視障族免費聽電影

口述影像特映會 邀視障族免費聽電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年的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節(White Cane Safety Day),意義是要活躍盲人生活,增強社會對盲人的關愛與提高盲人的生活質量,不論是全盲或低視能的視障族群,其實只要提供無障礙的環境,他們仍能保有相當高的社會參與能力,欣賞電影也是其一。口述影像 把「看見」詳細「說」出來許多人會好奇,視障者要如何「看」電影?換個想法,不能看、但他們能聽「口述影像」,也就是在不干擾正常節目的聲音訊息和對白的情況下,將影片中的視覺成分,如場景、人物表情、動作等,用語言加以解釋與描述的技術。簡單地說,口述影像就是把「看見」的詳細「說」出來,讓視障族群能夠聽懂電影。台灣史上首度有院線商業電影《盲人律師》,特地為視障族群製播口述影像版,在公開上映前舉辦口述影像公益特映會,邀請視障朋友免費進電影院,電影是改編台灣史上最大的職災求償案—RCA工殤求償案。台北高雄各一場特映會 視障朋友可免費入場這次的口述影像公益特映會,台北場將於10月15日晚上7點於京華城喜滿客影城,舉行記者會後立即播映,高雄場於10月16日晚上7點於高雄大遠百威秀影城舉行,視障朋友可攜一位陪伴者免費入場,活動採事先報名,網址分別為台北場:https://forms.gle/oStE6DC4uje61BfE7高雄場:https://forms.gle/1T4xWmpKdcP77wQWA另外,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也製作了「我看見」障礙意象系列影片,近日將陸續上架,其中一支紀實片被攝者-陳南廷,她就是視障者,但仍保有對世界無比的好奇心,腳踏實地去探索讓生活多采多姿,相關影片或是要觀賞口述影像版本,可從身心障礙聯盟官網(http://www.enable.org.tw/issue/list_topic/51_170)「我。看見~障礙意象影片」觀賞。

小孩不想上學?5招停止拒學循環

小孩不想上學?5招停止拒學循環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品妤原是個活潑的小四女生,因爸媽工作因素而轉學,但轉學後發現班上同學都已經有熟悉的好朋友,課本版本不同很多內容跟之前學的不一樣,於是品妤下課只能自己在走廊上晃來晃去,成績也變差。有天品妤得了流感在家隔離,好了以後品妤開始上學出門前就會肚子痛、拉肚子,還會一直在客廳跺步繞圈,爸爸媽媽帶她去醫院檢查都說正常,可是品妤的腸胃不適越來越嚴重,常需要打電話請假,爸媽發現一請完假品妤的腸胃就不藥而癒。在校發生不適 於是拒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饒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拒學(school refusal)或懼學(school phobia)行為其實不是正式診斷,往往是學生在校園適應遇到困難時的一項警訊,研究指出約有1至5%的兒童有「拒學行為」,男女比率相近,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尤其好發在剛進入新的班級或學校或過完寒暑假,出現的症狀包括孩子會以各種身體不適請假或遲到;抗拒上學、發牢騷或哭訴、生氣,當被強迫起床上學時,可能會口頭威脅或出現自傷行為,也可能以肢體、言語攻擊家人;性格上變得退縮,與同儕漸行漸遠,也可能沉迷上網,造成日夜顛倒、作息混亂。拒學成為孩子內心的掙扎饒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拒學很有機會成為惡性循環,孩子會不斷猶豫「要不要去上學?」,想到學校就感到不舒服、緊張,暫時不想反而覺得輕鬆、擺脫不愉快,最後決定「先不去上學」,如此反覆掙扎,於是持續時間愈長,回到學校的阻力愈大,還可能進一步造成學業成就低、家庭衝突及人際疏離等問題,甚至長期下來演變成繭居在家,影響到未來生活與獨立。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出現不上學的警訊時應該與學校建立密切的溝通管道,積極尋求專業協助,才能避免問題惡化。停止拒學循環的5建議哈佛大學健康出版社(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提供5個建議供家長參考幫忙孩子停止拒學的循環:1、 及時採取行動:沒去上學而累積的作業和欠缺的人際交流經驗,會像滾雪球般逐漸累積,最後讓孩子的問題愈變愈大而無法控制或是難以改善。如果發現孩子有拒絕上學的傾向,請立即關切孩子的狀況,只要拒學行為持續超過一、兩天就應趕快處理。2、 分辨清楚孩子的狀況:溫和地詢問孩子讓他逃避去學校的原因,找出孩子問題的源頭,是因為人際關係出了問題? 還是遭到同儕霸凌? 或是因為在教室感到焦慮?擔心學業表現或上台報告? 3、 與學校保持溝通和合作:學校是家長在面對孩子問題時最重要的夥伴,與學校輔導老師、心理師和社工師等人保持聯繫,提供你所知道孩子為何掙扎上學/不上學的任何訊息,透過學校與家長的合作往往有機會找到孩子拒學的原因,也有機會透過老師和同儕,慢慢逐步地讓孩子回歸校園。4、 堅定自己的立場:保持同理心並堅定孩子必需要上學的立場,告訴孩子你有信心他/她能夠面對害怕,告訴孩子即使出現各種身體不適的症狀,都不會有危險性,是可以上學的,這可以讓孩子學會在緊張焦慮時還是能持之以恆去做該做的事,如此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直接面問題。5、 讓待在家變得「無聊」:如果孩子已經有拒學的傾向,別讓孩子在家看電視、上網或睡覺,關掉電視和網路,讓孩子在家就像在學校一樣需要學習、打掃…,不能躺在床上睡覺。預防孩子拒絕上學更為重要,家長可於每日安排時間主動關懷孩子校園適應情形,尤其是在環境轉換時,如國小一、三、五年級分班、剛上國中/高中/大學、轉學…等階段,藉由分享、交流提供情緒支持,對於孩子表現出具適應性的因應行為時給予肯定與欣賞,對於不合宜的人際互動行為以溫和態度指出可能會造成對方或相關他人的困擾,以及可能造成日後人際關係的負面影響,並引導孩子調整其人際互動行為,對於不適應的困難提供合宜且有效的因應策略,主動與老師聯繫彼此合作,協助孩子順利、自信地建立問題解決能力與校園適應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