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指甲軟營養不足?缺此脂肪酸恐失憶症

指甲軟營養不足?缺此脂肪酸恐失憶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很多人誤解肥胖是吃太多油,《脂肪與油救命聖經》作者陳立川博士則認為,吃對油不會胖,不吃油還是照胖。一般人聽到脂肪都說要少吃,來自魚類、種子、堅果和橄欖等的好脂肪,有助保護心臟。傳統少油的說法來自科學偏見,且為吃錯油所致。而最新的科學與臨床研究發現:吃對油、吃好油,是不會生病的!但吃錯油,即使少量,也易罹病!皮膚乾燥、指甲不堅韌 當心必需脂肪酸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的症狀有:皮膚乾燥、手臂後方有類似雞皮的皺皮、鱷魚皮、臉頰皮膚有數處蒼白區、指尖或腳跟有乾裂痕、頭髮乾又難梳理、頭皮屑多、經常口渴、頻尿、指甲易斷裂、指甲軟、乾眼、過敏、傷口不易癒合、免疫力差、常感染、衰弱、易累、易怒、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等。酗酒、壓力都可能產生自由基既然腦部有很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所以理論上是很容易受氧化的損傷,況且腦部是最耗氧的身體部位,老年失憶症患者也多有偏高的脂肪氧化代謝物。減少腦部的自由基產生與保持腦部高量的抗氧化劑,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則。自由基的來源有酗酒、一些西藥、細菌毒素、病毒、抽菸、重金屬毒、壓力、過多的礦物質(鐵、錳、銅)、食物過敏原、化毒、糖尿病、肝病、過多白血球活動、腸道菌叢失衡、神經刺激毒素(味精、阿斯巴甜)、營養匱乏、創傷。不良營養物質、壓力大 都可能使神經受損平衡氧化作用的抗氧化劑有Q10輔酶、N-乙基肉鹼、N-乙基半胱胺酸、硫辛酸、穀胱甘肽、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菠素、硒、植化素等。但是,還有其他非物質的因素會傷害腦神經。例如,史丹佛大學的沙波斯基(Sapolsky)教授研究發現,壓力下導致人體產生過量的可體松,會讓神經細胞的突觸萎縮。還有其他學者利用腦部影像技術也發現,有創傷症候群者的腦部中,負責學習與記憶區較小。因此可知,不良營養物質與非物質壓力因素皆可以誘發腦神經細胞受損。(本文摘自/脂肪與油救命聖經/柿子文化)

姑嫂爭執釀悲劇 醫:息事寧人最危險

姑嫂爭執釀悲劇 醫:息事寧人最危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前陣子駭人聽聞的水泥封屍命案新聞,讓人不禁懷疑,姑嫂兩人的長時間不和睦到底多嚴重,最終釀成悲劇?其實除了姑嫂問題,婆媳問題更加常見,從原生家庭到新組成家庭,生長環境差異不免造成許多摩擦。家人的人際相處更難迴避,遇到不睦的情事,到底該如何排解壓力、解決問題呢?息事寧人、追求表面和平 積怨更易釀危險精神科醫師陳嬿伊表示,家人間產生的摩擦常見因素是理念價值觀的差異。因為不願破壞和平而缺乏溝通,不斷隱忍;或是溝通不良,情緒管理較差,則易引發吵架或積怨。上述新聞案例中的先生身為一個中間者,息事寧人的想法非常危險。中間者應扮演好溝通橋梁,減少誤會。但萬一對方要求太超過,也要考量自身能力與負擔,不要一味為了和平或是達到對方期待而失去自主性。各種壓力上身,讓青壯年人喘不過氣。為抗壓世代提出心靈解藥的《心好累》書中提到,家庭關係中最常見的婆媳問題,中間者的丈夫若要減少衝突,平常就要多留意相處是否有嫌隙。但若雙方都很強硬,「身為丈夫與兒子的你,要懂得適時地在立場上切割清楚」。不要讓雙方矛頭都指向自己,「要讓父母明白你有盡力在協助改善婆媳問題」。避免自身陷危機 多觀察對方情緒、舉動變化至於該如何察覺自己是否身陷危險情況?陳嬿伊醫師建議,可多觀察衝突對象的情緒,例如易生氣、將事情過度放大,並且合併自傷或傷人的念頭就要當心。但接觸時間不多的家人,可回想以前跟現在舉動、態度的變化。溝通技巧有幾個重點,包括切中問題癥結點;當面溝通,避免請第三方傳話或傳紙條過程中產生誤會;溝通時對事不對人;避免溝通時用「情緒性表達」,嘗試在情緒和緩後表達意見;溝通目的是為了達成共識,通常第一次很難順利達成,需要彼此共同努力。運動、吐苦水、培養興趣來減壓對於壓力造成身心症的治療方式,首先要排除精神疾病如憂鬱症、躁鬱症問題。比較輕微的情形建議參與專業心理課程、或是閱讀相關心理書籍學習調適的方法。若還是無法改善,則建議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若情況嚴重影響生活功能(工作、家庭、學校等),醫師才會考慮搭配藥物治療。若是溝通無效,需要學習調適自己心態與釋放壓力時,可採用幾種方式:1)規律運動,1週至少3次,每次超過30分鐘。2)找到固定吐苦水或講心事的朋友。3)抽空培養興趣,此興趣應避開壓力環境(像是家裡或是工作相關內容),例如去外面學習插花、上烘焙課等。陳嬿伊醫師強調,遇到家人間的衝突時,溝通更勢在必行。誠如《心好累》書中提到,「若要維持表面和平而選擇不說,雖然表面看似平靜無波了,卻在關係中埋下不滿的引信。」應面對、溝通、解決問題,而溝通過程應「表達自己的情緒,而非情緒性表達」。事情真的無法解決時,也要調整心態,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講座/正確使用助眠藥

講座/正確使用助眠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緊張,失眠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晚上睡不好,隔天一整天的工作與生活也受到影響,助眠藥究竟該不該用?用了會不會一輩子無法擺脫呢?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4月25日(三)舉辦藥學講座,由林柏鈞藥師主講「正確使用助眠藥」,藥師告訴您如何正確使用助眠藥,讓您一覺到天亮。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正確使用助眠藥時間:107年4月25日(三)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淪「洗腎王國」 活體腎臟移植有解

淪「洗腎王國」 活體腎臟移植有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於國人藥物濫用惡習,加上許多慢性病患者未控制好疾病,導致台灣洗腎人口高居不下,因而有「洗腎王國」稱號。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2017年為止,全台洗腎患者已突破八萬大關,光是針對腎臟疾病就花費健保近五百億元,費用相當可觀。所幸近年來醫療技術進步,台灣器官移植風氣逐漸盛行,不少洗腎患者透過腎臟器官移植,擺脫洗腎束縛,提升自身生活品質。活體腎臟移植 可提升患者存活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移植團隊負責人鄭元佐醫師解釋,雖然並非人人適合接受器官移植,不過只要一日洗腎,等於終生洗腎,除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洗腎的治療成效也有所限制,非但無法將體內毒素完全排出,長期接受洗腎,還可能引起多種併發症、骨質疏鬆或心血管疾病,對於患者而言等同一顆不定時炸彈。然而,若是透過腎臟器官移植,不僅減去洗腎的麻煩,也能降低併發症風險,進而提升存活率。活體器官移植與達文西手術並駕齊驅 打造腎病患者治療新趨勢 依據器官來源不同,器官移植分為大愛移植和活體器官移植兩種,鄭元佐醫師表示,雖然活體器官移植僅限於患者五等親內家屬,規定較為複雜,不過捐贈者只要通過健康評估,即可進行手術,減少了漫長等待,患者得以提早進行器官移植手術,並能提高術後存活率。此外,手術技術的提升,更讓器官移植如虎添翼,除了傳統手術還有腹腔鏡手術及達文西手術。鄭元佐醫師說明,達文西手術具有3D立體高解析度視覺影像,模仿人類手腕關節設計的手術器械、以及精密且直覺反應的操控系統。但在醫療行為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以病人全方位整體狀況考量,來選擇適合的手術技術。鄭元佐醫師先前接觸過一名曾接受過大腸癌手術患者,由於體內血管與器官較為沾黏,在醫師建議下,家屬接受達文西手術,術後患者成功捐贈腎臟,復原情況也相當良好,家屬們都十分欣慰。全台腎病人數持續增加 民眾應培養定期檢查習慣鄭元佐醫師也不忘提醒,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目前罹患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已超過兩百萬人,由於腎臟和肝臟一樣,皆屬於沉默的器官,呼籲民眾應養成定期檢查習慣,及早發現以便提早治療,才能保有健康人生!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腦中風易失能 改善生活品質6方法

腦中風易失能 改善生活品質6方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福利部105年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中第4位,平均約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陳先生近日半夜睡醒上廁所時覺得下肢有點無力,以為只是工作疲累,繼續回床休息。沒想到早上醒來,連上肢都感到無力,立刻請家人送往醫院,診斷出腦中風。腦中風日常照護 改善6方法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職能治療師王峙雄說明,腦中風為一種急症,是腦血管內阻塞或破裂造成腦部功能損傷,導致肢體功能動作障礙,甚至影響認知、語言溝通功能等障礙。也因肢體動作的障礙,間接影響生活品質。然而只要遵從醫師及治療師指導,能夠改善受損的功能。以下提供6點方法,可改善日常生活品質:1)床上翻身/患者發病後幾天,當生命徵象穩定,就可於床上翻身。為了避免褥瘡產生,建議至少每2小時左右執行一次翻身,不讓身體一直壓迫相同部位。2)被動關節活動/中風初期患者肢體大多無力,需進行被動關節活動,避免關節攣縮及僵硬。執行範圍可由身體大關節至小關節,如上肢從肩→肘→腕→手指,下肢從髖→膝→踝→趾,過程需緩和進行,避免過度牽拉受傷。3)動作功能/因大腦神經具可塑性,適時誘發或藉由好手促進壞手的動作,是初期介入的一種手法,如雙手手指交叉抓握進行雙臂抬舉動作,每下又可於肩部水平抬舉時停留15至30秒,共進行20下。4)姿勢平衡/可從靜坐床邊5分鐘開始練習,讓軀幹能保持一段時間的直立,再衍伸練習轉心轉移等動態平衡,如身體向前彎曲拾取地上的沙包。5)自我照顧能力/當患者有一定能力時,家屬或照顧者應避免麻煩或過度保護,需適時讓患者有嘗試操作的機會。如從日常生活的自我進食、穿衣、個人衛生等實際日常生活動作進行;或使用適當輔具,如加粗湯匙柄、洗澡刷、取物夾等,提升自我照顧能力。6)輔具的介入/腦中風個案常需藉由輔具(輪椅、拐杖)來達到最大的生活功能,治療師也會評估患者的能力及需求,給予專業建議。自行復健時 仍須重視安全王峙雄職能治療師提醒,無論患者執行動作為何,一定要以安全為前提,避免因意外導致不必要的傷害。對於復健計畫的治療活動有疑慮時,建議和復健科醫師及治療師討論,將療程達到最大的功效。

頭暈別輕忽 中樞性頭暈恐致腦中風

頭暈別輕忽 中樞性頭暈恐致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頭暈的原因眾多,小至貧血、偏頭痛性眩暈,嚴重則可能是中風、腫瘤,先認識頭暈類型,才能對症下藥!75歲的林黃阿嬤常頭暈到感覺天旋地轉,不時送急診。林黃阿嬤有高血壓病史及先天性心律不整,高血壓會因為氣溫變化,造成不正常血管收縮,而心臟忽快忽慢、不正常跳動,心律不整,出現頭暈、心悸症狀,排除重大疾病後,診斷為週邊性頭暈。25歲後血管開始粥狀性變化 易致供血不良烏日林新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楊景旭表示,人過25歲後,血管開始出現粥狀性變化,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容易造成供血不良。幾乎每天都會遇到因頭暈緊急送醫的患者,一般會先以症狀來判斷。頭暈細分為2種症狀,(1)眩暈會出現天旋地轉、感到噁心想吐;(2)頭暈則會覺得頭重腳輕,有時會眼前一片黑,感到不平衡。此外,最重要的是急診醫師了解頭暈症狀後,再來分辨患者是周邊性或中樞性的頭暈類型。伴隨手腳無力、說化不清 可能是中樞性頭暈楊景旭說明,大多數的頭暈疾病屬於周邊性頭暈,主要受到末梢血液循環、內耳不平衡影響,有時也會合併出現耳鳴、噁心、嘔吐等問題。如果最近有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也會引起內耳前庭系統發炎,出現暈眩情形。若是中樞性頭暈,臨床會伴隨其他症狀,像一手一腳無力、說話不清楚、頭痛、步態不穩,這時必須緊急就醫檢查,判斷是否為心臟疾病導致。這類型頭暈不會自行緩解,還可能會造成緊急危險,如腦中風、血管病變、腦瘤等等。三高、菸酒、肥胖 都是中風的高危險因子楊景旭醫師建議,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喝酒、肥胖、心血管疾病、年紀大於55歲,都是中風的高風險因子。如果出現頭暈症狀,恐怕屬於中樞性暈眩。若沒有即時送至急診救治,看似輕微頭暈、暈眩可能潛藏大危機,不可不慎!

冰水降低藥味?4秘訣讓孩子乖乖吃藥

冰水降低藥味?4秘訣讓孩子乖乖吃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春天氣候多變,若孩童生病感冒需服藥時,可以吃大人剩下的藥品嗎?但兒童的器官發育尚未完全,用藥方法不能直接比照成人。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家長,依循專業醫師、藥師指示,有疑問可在領藥時詢問,或拿著藥單、藥袋詢問社區藥師,並參考以下兒童用藥小叮嚀:1)搭配溫開水,不配飲料或牛奶。2)遵從醫生指示,不自行停藥。3)大人與小孩需要的藥品劑量不同,不自行買藥給小孩服用。別貿然給前次剩下的藥或將藥物磨粉有些家長面對小孩突然感冒時,會考慮給予前一次剩下的藥。食藥署提醒,分裝後的藥無法得知有效期限,且藥物有受潮變質風險,不見得能發揮其療效。建議依疾病嚴重程度,找合適醫院診所,讓醫師依據病徵開立合適處方。家長們有時為讓小孩能順利吃藥,自行將藥品磨成粉,然而不是所有的藥都適合磨粉。有些藥物會為了配合藥效持續時間或作用部位,而有特殊設計(如緩釋錠、腸衣錠等),若自行磨粉,反而無法讓藥物適當發揮作用。若要考量小孩的接受度,可於看診時向醫師提出藥品劑型的需求。微笑、給予冰水 孩子乖乖吃藥4秘訣在正確時間適量服藥,才能反映藥物實際療效。然而當小孩需要吃藥時,往往是不舒服、不耐煩的時候,要讓小孩乖乖吃藥不容易。食藥署彙整出4點秘訣,孩子吃藥,家長放心:1)讓微笑傳染/家長心情會影響小孩對吃藥的看法,保持愉悅心情,讓小孩以樂觀心情看待吃藥這件事。2)曉之以理/小孩很聰明,試著跟他們解釋吃藥是為了讓身體比較舒服。3)低溫冷靜/如果小孩不喜歡藥味,除了在吃藥時捏住鼻子阻擋氣味和味道,也可以在小孩吃藥後,給予一些冰水或小冰塊,因為低溫可降低味蕾的敏感度。4)給予選擇權/讓小孩決定要在哪裡吃藥、聽什麼音樂吃藥、先吃哪顆藥,或是可以自己吃藥,讓孩子覺得吃藥時也能有作主的空間。(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6期資料)

對症下藥 養好髮質有方「髮」!

對症下藥 養好髮質有方「髮」!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根據頭皮跟頭髮的性質來區分,一般性質分為乾性,中性,油性3種,不論低價或高價洗髮精,說穿了都是界面活性劑,就是透過一端親油、一端親水的結構,把頭皮及頭髮上的髒污帶走,選擇的時候,不應該從「價格面」出發,而應該從「功能面」出發,以下提供幾個大原則給讀者參考:‧    乾性髮質/選擇乾燥髮質專用,因為乾性的頭髮容易分岔斷裂,起毛,分岔,打結,若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選擇額外訴求「柔順、光澤感」的產品。‧    中性髮質/中性髮質可說是天生麗質,通常問題最小,頭皮不會太油、也不會太乾、頭髮多半柔亮動人,不擔心乾燥、分岔等問題,擁有中性髮質的人,選擇中性髮質專用洗髮精即可。‧    油性髮質/清潔對油性髮質來說相當重要的課題,因為頭皮出油嚴重,若清潔不夠,容易長痘痘,容易合併其他的皮膚狀況發生,例如脂漏性皮膚炎,毛囊炎,一般建議油性髮質需要使用洗淨力較強的油性專用洗髮精。‧    頭皮屑困擾/有頭皮屑困擾的人,頭皮多處於發炎狀態,光用一般洗髮精洗頭是不夠的,建議挑選含抗屑成分的洗髮精或是醫療用品級的洗髮精,當然也可以先詢問過專業醫師意見,再針對頭皮發炎問題選擇合適洗髮精。女性、青少年的頭皮出油、頭髮反而容易乾理論上,頭髮的髮質應該跟著頭皮走,兩者一致,頭皮出油,頭髮也容易油,可是有少數人頭髮卻跟頭皮唱反調,頭皮出油,頭髮反而容易乾,根據觀察,這樣的情況似乎比較容易發生在女性朋友跟青少年族群之間。這種狀況主要是先天髮質極度乾燥,油脂不容易附著在頭髮上,水分保存的相對不易,另一種可能性是因為過度染燙,造成髮質受損,無法留住適度的水分,所以,只有靠近頭皮表面的那一小段頭髮能被油脂滋潤,距離頭皮較遠的部分就容易變得粗糙。這樣特殊髮質的頭皮,建議使用適用乾燥髮質的洗髮精,甚至洗完頭皮後再花點時間用護髮乳跟潤絲精保養頭髮,只是頭皮已經夠油,在滋潤頭髮的時候要避免把潤絲精,潤髮乳擦到頭皮上,讓頭皮更油,阻塞毛孔長痘痘。(本文摘自/絕對有方髮/凱特文化出版)

灰指甲易傳染 赤腳進浴室恐倒「黴」

灰指甲易傳染 赤腳進浴室恐倒「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赤腳進入浴室竟可能傳染灰指甲!灰指甲擁有高傳染力,在台灣盛行率高。最新灰指甲居家認知大調查揭露,國人易忽略3大可能會造成灰指甲的行為!經常共用指甲刀、拖鞋或是赤腳進入浴室,不良居家使用習慣潛藏造成全家倒「黴」的危機!共用指甲刀、拖鞋、赤腳踩濕地 恐致灰指甲灰指甲在台灣盛行率高,除了環境較歐美炎熱、潮濕,不良的居家生活習慣更是傳染關鍵。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最新灰指甲居家認知大調查,發現國人易犯3大居家傳染高風險行為!調查結果顯示66.7%民眾曾共用指甲刀,其中超過8成共用過的指甲刀幾乎沒有消毒處理,僅3%民眾使用指甲刀前每次都會消毒。黴菌易透過居家媒介傳染,因此除了共用指甲刀外,共穿拖鞋、赤腳接觸潮濕浴室地板也是高風險行為。根據調查結果顯示,56.8%民眾曾共穿室內、室外拖鞋;近4成民眾習慣赤腳進入浴室,僅2成民眾全程使用浴室拖鞋。國人不良的居家習慣竟然造成全家倒「黴」,台灣民眾對於灰指甲的居家傳染認知不足。糖尿病患者末稍循環不佳 染灰指甲率高3倍根據研究註2,糖尿病患者因末稍循環不佳,比一般人感染灰指甲機率高3倍,但超過73.7%民眾沒特別關注家中糖尿病患者的指甲狀況。因為灰指甲傳染力高,臺安醫院皮膚科曾德朋主任提醒,若家中有糖尿病、香港腳患者,高齡長輩、足部有傷口或缺乏免疫力等族群,更需注意家人指甲狀況,避免一人傳染全家。曾德朋主任強調,正確的灰指甲治療方式首先必須銼甲,磨掉感染的指甲,讓藥物作用於黴菌上使治療效果更佳,擦拭消毒後便可於指甲上塗抹抗甲癬油劑,外用油劑會在指甲上形成藥膜,不受衣物磨擦、沖水影響,更可降低灰指甲的傳染力,保護家人不受灰指甲傳染。

孩子蛀牙別輕忽!神經感染牙齒恐斷裂

孩子蛀牙別輕忽!神經感染牙齒恐斷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常見國中或國小孩童牙痛、牙齦有腫包,甚至半邊臉腫起來,檢查發現發育中的永久齒出現問題。永久齒從萌牙至生長發育完全約需3年,若在牙齒生長發育期間,牙神經感染而發炎壞死,牙齒就會停止生長,出現牙痛、牙齦腫、蜂窩性組織炎等。發育中的永久齒感染牙神經 治療較困難上述永久齒問題常見發生原因為蛀牙、牙齒外傷或牙齒先天構造。因爲牙齒先天構造導致並非少數,常見在小臼齒咬合面上多一個凸出來的咬頭,容易因為吃東西導致咬頭斷裂或磨耗而造成牙神經感染,亞洲人盛行率較高,約1/25的機率有此變異構造。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科主治醫師賴曉錞提醒,發育中的永久齒若因以上原因造成牙神經感染而需治療,會比已發育完全的永久齒困難。還在發育的牙齒牙根長度短、牙根壁薄、牙根尖未閉合,治療過程容易牙齒斷裂,而治療的藥劑與填補的材料容易跑出牙齒根尖外,且牙齒不會再繼續生長,形成即使治療後也容易因牙齒短、牙根薄而斷裂。牙神經血管再生術 增加牙根厚度及長度賴曉錞醫師說明,治療牙神經感染壞死的發育中永久齒,傳統方法是進行「根尖成形術」。然而根尖成形術無法解決牙齒短及牙根壁薄問題,也就是無法讓發育中的永久齒繼續生長。「牙神經血管再生術」讓牙神經已感染壞死的發育中永久齒能繼續生長,在牙齒神經管內創造有利細胞再生的環境,讓牙齒「起死回生」。研究顯示「牙神經血管再生術」有2項好處,首先是治療後的牙齒牙根長度增加約15%,牙根厚度增加約3成,雖然組織學上的研究發現新生成的組織並非與正常牙齒完全相同,但臨床治療成功率超過9成;其次,牙神經血管再生術讓受感染的發育中永久齒能繼續生長,增加牙根長度與厚度,比傳統的治療方式更能增加牙齒抵抗斷裂的能力,增加牙齒使用年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