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紙杯、紙餐具好衛生?當心毒已下肚

紙杯、紙餐具好衛生?當心毒已下肚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很多人認為紙杯、紙餐具是消耗品,用完即丟,一次性使用也符合安全、衛生的條件,何樂而不為?我則經常宣導不用紙容器的概念,結果有次演講結束後,一位聽眾問我:「使用紙杯、紙碗,真的有那麼嚴重嗎?」我的答案是:「積少成多,小風險很容易就變成大風險了。」1) 可能添加螢光增白劑/不少人挑選紙容器時會覺得顏色越白越衛生,但其實不然。為了使紙容器看起來潔白,製造廠商有可能添加螢光增白劑。螢光增白劑是否會致癌?目前國際間雖無確實定論及報告,但已證實螢光增白劑會造成皮膚敏感或過敏,嬰幼兒及有遺傳性過敏者要多加注意,避免誘發紅腫、發癢等不適症。衛福部已在民國102年於「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中明確規定,食品容器及包裝不得檢驗出螢光增白劑。2) 內層塗料可能含有塑化劑/紙容器內層塗料最早使用的是蠟,噴蠟目的是提高品質、降低生產成本,避免盛裝紙容器裡面的水、飲料或食品與紙材接觸。這層蠟遇到超過40℃的熱水就會融化,所以塗蠟紙容器只能盛裝冷水或飲料,不適合裝熱水、熱食。萬一不慎注入熱水讓蠟溶出,使用者可能會出現腹瀉、腸胃不適症狀。後來廠商又開發將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隔水膜塗在紙杯上,成為塑膠淋膜紙杯,且將圖案及文字印在紙杯外觀,增加美觀性。聚乙烯(PE)隔水膜塗料的品質不一,製造時若非專一生產線(生產線可能也用來製造聚氯乙烯產品),可能遭受污染塑化劑或發生PE隔水膜剝離、脫落情況。裝入滾燙熱水、熱食瞬間,會溶入水或食物中,一點一滴地被身體吸收。3) 外層油墨毒素可能入侵體內/一般使用者往往認為熱飲才會溶出油墨,其實紙杯盛裝冷飲,在外冷內熱作用下,一樣會產生水滴,溶出油墨。另外,紙容器疊放在一起時,如果儲存環境受潮或被污染,也會有油墨殘留的情況發生。依照政府規定,食用級紙容器應使用食用級印刷油墨,但它的價格每公斤有2千元,是工業用油墨的6倍。在成本考量下,廠商多半會改用工業用油墨,尤其是盛裝炸物如蔥油餅、炸雞排的廉價紙袋,這情形很難避免。工業用油墨可能含有甲苯等有機溶劑,它是中樞神經抑制劑,長久暴露之下會影響注意力、記憶力;另外,工業用油墨還可能含有鉛、鉻、鎘、汞等重金屬、有機溶劑,均會影響健康。(本文摘自/安心吃、放心用,權威環境毒物專家教你輕鬆打造無毒生活/平安文化)

排便不順別猛用力 中醫來解「秘」

排便不順別猛用力 中醫來解「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的排便正常嗎?很多人有便秘困擾,所排的便便是又臭又硬;千萬別小看每天的排便狀況,這其中可是透露著你的健康情形。臨床上,中醫師在問診時必察二便,會從日常排便狀況來診斷疾病。對於便秘時有可能出現的健康危機,以及應該要如何治療,傳統中醫可是有一套良方。大腸是「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排大便需要有時間中醫認為便秘是因為什麼造成的呢?中醫師李深浦表示,人有大便和小便,大便是半固體狀態,小便是液體,大腸是「傳導之官,變化出焉」,至於半固體的大便會造成便秘,不只是大便硬而大不出來,往往是因為對排便認知不夠,不了解排大便不同於小便,是需要有時間的,排大便要耐心等待五至十分鐘。精神緊張會導致胃腸蠕動不正常 大腸傳導機能變差李深浦醫師解釋,現代人常精神緊張,導致胃腸蠕動不正常,大腸傳導機能變差,腸子中的食物停滯不流動,以及水份吸收較乾,發酵產生的熱量不好,水份留在大腸中變少,大便就會變硬;再加上沒有耐心放鬆去排便,就可能因為排便很緊張用力,而造成痔瘡、脫肛,血管充血與出血,而且排便用內力,可能影響腦血管導致腦出血,因此要切記排大便不要猛用力。大腸與肺互為表裡 大腸燥金產氣 要經常補充水分此外,李深浦醫師指出,由於大腸是水分變成氣體之處,所以要經常喝水;然而,有人因為利尿太厲害,也會使大腸水分減少,由於人體調節是氣化,大腸與肺是相為表裡,肺會調節大腸水分,大腸會調節肺的氣,肺是金生水,大腸是燥金產生氣,所以呼吸不順暢,是與大腸產生的氣不足有關。排便藥應保持大腸水分 使糞便不要太乾與太硬人的大腸產生的氣要足,才能對抗地心引力;李深浦醫師說明,氣足身體才會輕,氣不足就會身體沈重,就容易沒有體力且很累,所以不要只看排便,而是要看整體氣化,由於服用排便藥會消耗體氣,因此吃排便藥,還要有輔導水氣上升的藥,保持大腸水分,才能使糞便不要太乾與太硬。適當放鬆藉由呼吸調氣 選擇幫助大腸氣化藥物然而,一般人生活緊張,就更加使得「傳導之官」很緊張,李深浦醫師強調,因為大腸與小腸隨時要蠕動,緊張使蠕動不正常,所以要懂得休息與放鬆,適當的放鬆藉由呼吸調氣,至於要吃藥來排便,則要選擇能幫助大腸氣化的藥物,大腸蠕動與水分的保養,身體才不會衰弱,大腸氣足才耐得住緊張,才不會有痔瘡與便秘,否則就無法使大腸有穩定的水分代謝。平常飲食不偏食 多蔬菜纖維才易排便至於平常飲食應該吃些什麼來幫助排便呢?李深浦醫師建議,在飲食上則是不要偏食,並應多蔬菜;小腸是吸收營養,而大腸則是飲食中要有渣,所以大腸需要有很多纖維,有纖維可使大腸中有氣體,含水量充足,才會使大腸排便順暢,若是渣不夠,就不易排便。(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減肥必看!「正念飲食」才自在

減肥必看!「正念飲食」才自在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將盲目飲食轉換成正念飲食:跟進食有關的決定在毫秒內就產生了。我要更多;我要少一些。我這樣做很糟糕所以我要繼續下去;吃了這個我就會自我感覺更好。就算在執著時,我們經常無法察覺到自己在做這些抉擇。開始察覺以後,我們可以中斷這個循環,從下一個當下獲得自由。我們可以將自動化的反應變成充滿正念的回應。透過靜坐練習及正念覺察,你會學習用一個不加批判的方式來留意所浮現的事物。你會充滿愉悅地了解飢餓、飽足、滿足的感覺,而不會感到不適。你所做出的飲食決定,會滋養你而不是折磨你。我們被太多的選擇所綁架。你會學習停下來聆聽這些選擇,但是不會感到無法抵抗,也不需建立起不必要的圍牆。留意絆倒你的想法:我們把許多過去的歷史帶到每一餐。透過正念飲食,不管你真正或想像的母親怎麼跟你說,你會學習如何很自在的將食物留在餐盤上。你會留意到一些強烈影響你的飲食但其實是不必要的想法,然後給予合適的回應。曾有多少次,你的意志力敗給了渴望,而你就告訴自己:「我吃一點就好。」接著,你可能再多吃了一些,然後你就想:「我爆掉了。」繼續吃,一直到感到身體不適甚至造成疾病?透過正念的力量 發現其實是有選擇的這個「我爆掉了」的循環經常反映出一種挫敗的感覺:反正我都控制不了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在意?克服這個循環跟增強意志力無關。自動反應也許會讓你感到無所選擇,但是透過正念的力量,你會發現其實是有所選擇的。當你允許自己與強烈負面的情緒、渴望、罪惡、其他誘發因素同在,以及允許自己享受喜歡的食物,你可以漸漸打破這個循環、聆聽自己的內在智慧,從進食的食物中獲得自在感。遠離食物警察:督促自己的這個想法(也許利用食物紀錄、減重夥伴、體重計)經常誘發一種叛逆的想法。內心可能會說:「誰說我不能吃這個?」透過正念,你從督促自己轉換成了解及滋養自己。學習正念飲食 彈性管理飲食習慣放下對熱量的焦慮:我曾遇到一些人因為害怕熱量,他們甚至不想說出這個字,也不曾檢視自己到底吃了多少。另外一些人則是過度執著,連10或20大卡都要斤斤計較。透過學習正念飲食,你會學習彈性管理你的飲食習慣,就像你有預算而要管理金錢一樣。不是為每天設定一個絕對值,而是留意最後的數值。你真的可以只品嚐半片餅乾或是幾片薯片,可以參加節慶聚餐而不感到焦慮,可以再次接受這些能夠安撫你的食物,可以參加一個有十幾種食物的派對而感到自在,因為你知道自己不會過量進食。你可以吃較小的分量,卻得到更大的滿足。你不一定會在今天、下週或下一個月全部辦到。但是你會學習及練習一些重要的技巧。它們會漸漸地將以上所描述的變化變成常態,而不是偶發的例外。你可以減重、不復胖,也不會感到自己被剝奪或錯過你所喜歡的食物。(本文摘自/正念飲食/大雁文化) 

80%跳槽族 因人際問題離職

80%跳槽族 因人際問題離職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就算經濟再不景氣,還是有人跳槽。難道他們寧可捨棄安定,也要追求工作的價值嗎?其實80%跳槽族都是因為公司內部的人際關係而離職的。待遇差還好說,但不順遂的人際關係就令人無法忍耐了。對上班族來說,「職場人際關係」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因為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整整8個小時都得和同事碰面,相處的時間比家人還長,如果還得和討厭的人一起上班,身心肯定備受煎熬。上班族和主管之間的「邂逅運」和「契合度」是非常重要的討厭的人如果是上司,壓力就更大了。我認為上班族和主管之間的「邂逅運」和「契合度」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員工無法選擇主管。我還是上班族時也曾遇過討厭的主管。我們每天吵得不可開交,彼此的關係甚至緊張到整個早上都無法工作,高階主管戰戰兢兢地夾在我們中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因為和主管對立,我進公司的第二年就被調走,讓這起事件「政治性」地落幕。其實選擇「跳槽」之前,還有調動、調職、調派部門、外派等出路,沒必要急著換工作。至於另一位主管,則是我一犯錯就開始翻舊帳。遇到這種主管,應該有不少人會這麼想:「我不想在這種人底下工作了,找一天辭職吧!」那時我也一樣。然而,就在我下定決心準備離職時,卻在那位主管身上看見不同於以往的景象————我看見了「軟弱」。後來我選擇原諒,也是因為親眼看見他的軟弱。某次出差時,他中途一語不發,最後因故回家一趟,這才發現他和妻子處得並不好。那時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每個人活著,都背負著各種不同的問題。」就在那一瞬間,我和主管之間的疙瘩消失了。如果早點知道,我大概就不會用那種態度對他了吧!別逞強 適時讓對方看見你的軟弱人們在感受到對方的軟弱時,就能變得溫柔。反過來說,如果想和周遭的人和平相處、避免對立的話,就別逞強,適時讓對方看見你的軟弱。只要展現最單純、原始的自己,這樣你的盟友就增加了。(本文摘自/不想累死自己,一定要學會 把工作變簡單/采實文化出版) 

「內在小孩」幸福嗎?童年期型塑情感

「內在小孩」幸福嗎?童年期型塑情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意識層面上,我們對於自己的問題總會感到迷惑、難解。正如我們對於他人的行為或感受,同樣也覺得難以理解。這無非是因為我們未能正確洞悉自己,抑或他人。情感的型塑關鍵在童年時期人類的心理結構其實沒有一般所想的那麼複雜。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人類的心理區分成不同的人格部分,例如在我們心裡存在著小孩的部分及大人的部分,存在意識層面及無(潛)意識層面。如果我們理解這點,就能有所自覺,針對此下功夫,從前許多看似無解的問題便將隨之迎刃而解。而「內在小孩」則是一個比喻,用以形容我們人格中無意識的部分,這部分形塑於我們的童年時期。我們的情感,諸如恐懼、痛苦、悲傷、憤怒,當然還有快樂、幸福和愛,都被歸於這個內在小孩。內在小孩不僅存在正面與幸福的部分,也存在負面與傷痛的部分。理性帶來意識、目地 調節情感除此以外,我們還有「成人自我」,也稱之為「內在大人」。這股心理力量代表冷靜、理性的理智,亦即我們的思慮。在「成人自我」的模式下,我們可以擔負責任、擬訂計畫、謹言慎行、認知錯綜複雜的脈絡、衡量風險,甚至還能調節「兒童自我」。這個「成人自我」會有意識且有目的地行為。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是首位將人格區分為幾股不同力量的心理學家。在現代心理學中被稱為「內在小孩」或「兒童自我」的部分,佛洛伊德稱之為「本我」(Es),至於「成人自我」(亦即「內在大人」),他則稱之為「自我」(Ich)。佛洛伊德「超我」概念 批判者角色此外,他還提出所謂「超我」(Über-Ich)的概念。這是一種在我們身上的道德力量,在現代心理學中則被稱為「父母自我」或「內在的批判者」。當我們處在「內在的批判者」模式下,我們就會對自己說出像這樣的話:「別裝傻!你什麼都不是,你一無是處!反正你永遠搞不定這件事!」某些新療法,例如「圖式治療」(Schema Therapy)則將「兒童自我」、「成人自我」及「父母自我」這三種主要力量,進一步區分成其他子力量,例如「受創的兒童自我」、「快樂的兒童自我」、「憤怒的兒童自我」、「嚴厲的父母自我」及「和善的父母自我」等。漢堡著名的心理學家佛里德曼.蘇爾茲逢頓不僅證實了一系列存在於人類身上的子人格,更提出「內在團隊」這個概念。(本文摘自/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時報出版)

偷吃男小心!女人的直覺真的準

偷吃男小心!女人的直覺真的準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不同於平常的舉動,會引起動物的懷疑本能偵探社或是徵信社接到最多的案子就是外遇調查,其中委託人以女性居多,她們上門時大都是這麼說:「我覺得我的男伴好像在外面偷吃」。但是並沒有確切的證據。不過,實際調查之後會發現,她們的直覺幾乎是百分之百正確。總之,女性委託外遇調查的根據,就是直覺。舉例來說,丈夫一個人長期派駐到外地,做妻子的前往探視時,一進到房間馬上就發覺「不對勁」。例如房間的整理方式和丈夫的習慣不同,打開冰箱發現裡面竟然存放許多食物,或是丈夫說話的語氣、表情,都會讓妻子找到各種蛛絲馬跡。於是,妻子心中開始「起疑」,但是她們並不會直接逼問丈夫:「是不是有別的女人?」,而是刻意問道:「唉呀,沒想到你這裡整理得這麼乾淨」。接著就等待丈夫的反應(同時觀察丈夫的語調和表情的微妙變化),藉此判斷自己的直覺正確與否。對女性而言 最重視的一件事情就是「安心」所有女性都會在無意識、無自覺的情況下,進行這些觀察與確認,為什麼女性直覺如此敏銳呢?那是因為對女性而言,最重視的一件事情就是「安心」。女性背負著生育小孩的天職,因此必須從男性身上尋求安定的生活保障。她們可以說從幼兒時期起,就已經在無意識中了解自己的責任。從小她們就會以雙親做為察言觀色的對象,交男朋友之後也會觀察對方的行動,結婚之後更是每天確認丈夫的行動和表情。正因如此,女性才能養成敏銳的觀察力,例如:不同於平常的氣氛、視線、手部動作、氣味、傢俱配置甚至是家裡的垃圾,一切都逃不過她們的雙眼。只要有一絲可疑之處,她們就會心存懷疑直到真相大白,並且在找到證據前持續觀察入微。另一方面,男性卻是意外地遲鈍。就連另一半已經起疑,開始暗中蒐證,大多數的男性也不知道。所以當女人突然問道:「這條手帕是誰給你的?」,男人就會語無倫次,做出和平常不同的行為舉止,讓女人更加確信自己的懷疑有所本。當男人察覺另一半可能發現自己外遇時,女人大都已經掌握確切證據,可以說是為時已晚,只能坦一切過錯。但有些男人又死鴨子嘴硬,愈是辯解就露出愈多破綻。奉勸各位男性讀者,盡早認清女人的直覺驚人之處,絕對不容小覷。女人的直覺在什麼時候會發揮作用?女性在什麼情況下,會察覺不對勁並且心生疑竇?● 不同於往常的氣氛。● 視線怪異。● 無法冷靜,一直在意周遭的人事物。● 平常話不多,卻變得多話。● 平常愛說話,卻變得沉默寡言。● 不同於往常的溫柔。● 手機片刻不離手。● 手機開始設定成靜音模式。● 無端說明一些沒人提問的事情。● 對無關緊要的問題,做出過度敏感的反應。● 對食物或隨身物品的喜好變得不同。● 開始在意穿著打扮。(本文摘自/圖解人際關係心理學/漫遊者文化出版)

講座/幼兒用藥安全

講座/幼兒用藥安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讓小孩乖乖吃藥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了讓小孩把藥吞下去,家長有時會給飲料配藥吃。然而你知道嗎,吃藥其實不能搭配茶或酒精飲品,葡萄柚汁更嚴重,不僅讓藥效降低,還可能增加副作用!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4/13(五)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藥師潘強生李雯玲主講「幼兒用藥安全」。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及關心家庭用藥須知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幼兒用藥安全時間:107年4月13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睡太多傷身!日睡9小時腦部恐退化

睡太多傷身!日睡9小時腦部恐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睡眠與健康的關係眾說紛紜,從避免靜電累積的觀點來看,睡太多對身體其實不好。「睡太多對身體很不好?為什麼呢?」首先,長時間躺在床上不是一件好事。理由在於躺在床上形同處於絕緣狀態下,無法排除體內靜電。在戶外散步多少可以接觸到土壤或樹木;在家裡洗手或洗澡,也有機會排除體內靜電。不過躺在床上,卻沒有排除體內靜電的機會。一天睡9小時以上 腦部退化的程度顯著美國的流行病學調查指出,一天睡九小時以上的人,三年來腦部退化的程度遠比一天睡六到八小時的人顯著,因此睡眠和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疾病的關係也備受矚目。平常我們清醒時,用在思考或對話上的能量,只佔大腦整體消耗量的百分之五。修復受損神經細胞用掉百分之二十,剩下百分之七十五是睡眠時用掉的。「身體休息的時候,大腦的活動反而活躍!」美國華盛頓大學的馬卡斯‧雷克爾博士,推導出了預設模式網路的理論。過去,一般都認為人在睡覺或發呆時,大腦不會進行有意義的活動。然而預設模式網路的理論,推翻了這個說法。預設(Default)是電腦用語,為「原始設定」的意思,也就是一開始就設定好的標準狀態。這就好比汽車停下來,但引擎沒有關閉,隨時可以再行進的狀態。我們的大腦也具有協調腦內各種神經活動的作用。身體疲勞生病需要多休息 仍需每3小時起床一次換句話說,馬卡斯‧雷克爾博士發現,睡覺或發呆放空的時候,腦部使用的能量反而比較多。深入調查預設模式網路的連繫,有助於早期發現失智症,提供有效的治療。實際上,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病患,預設模式網路的連繫都比較脆弱。「能量用得越多,體內靜電也會生成越多嗎?」是的。而且待在床舖這個絕緣體上,體內靜電會不斷累積。睡眠的時間越長,落雷帶來的風險就越大。因此我個人建議睡眠時間六小時就好,最多不要超過七小時。身體疲勞想多睡一點的時候,或是生病需要多休息的時候,也請每三個小時起床一次,稍微補充一些水份,不然到浴室洗手或洗臉也好,去庭園接觸土壤是最理想的。在乾燥的室內睡覺 容易使血流持續惡化當下不妨淺嘗鹽巴再補充水份,鹽富含鈉和氯等礦物質,體內靜電會更容易結合。不過有一個說法是,害怕罹患動脈硬化、高血壓、癌症的人,最好不要攝取太多鹽份,這一點請多加留意。另外,也請避免在乾燥的室內睡覺。這樣血液中的紅血球容易結合黏在一起,紅血球黏在一起再加上體內靜電的不良影響,血流就會持續惡化。心肌梗塞或中風等疾病,因為自律神經(自主調節內臟與血管的神經,無關意志)的影響,好發於冬天的早晨。其實在乾燥的房間裡睡覺,身上累積大量的體內靜電也是一個原因。(本文摘自/赤腳接地氣/世茂出版)

日常保健、存預備金 為失智預作安排

日常保健、存預備金 為失智預作安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失智」這兩個字看起來很刺眼,也不在我的生涯規劃內,儘管做過基因檢測,證明我並無失智可能,加上我過著「五動人生」(活動、運動、嚼動、心動、互動),照醫學界的說法,應該不至於過早衰老因失能、失智而了無生趣。趁頭腦清楚時把話說在前,萬一真有什麼閃失請家人按照我的意願處理,如下兩種方式,讀者可以參考:第一型 楢山節考式日本作家深澤七郎的小說《楢山節考》,提到日本古代信濃國(現今長野縣)糧食不足且生活吃緊的狀況下,有些壯年子女會揹著老邁父母往深山走。老人家或因年老力衰,自認佔一口飯是不當的;或因不忍孫兒、孫女挨餓啼哭,自願被丟棄到深山谷底。老人被棄置山谷後萬一沒有立即摔死,在星空俱寂的夜裡,奄奄一息之際還要聆聽群狼對著月亮長嚎,然後等著被一口一口咬嚙。第二型 送進養老中心本來已規劃在地養老,萬一失智生活不能自理,該怎麼辦呢?根據照顧媽媽失智的經驗,從初期經醫生檢測確診,到晚期完全需要陪伴照顧,前後約八年∼十年。若是這樣,我的決定如下:一、 初期如果還能行動自如,但思緒有點混亂言語顛三倒四,那麼從已存好的預備金挪出一筆雇請外傭的費用。千萬不要影響兒子、媳婦、孫兒們的正常生活。這時,有兩則注意事項:(一) 準備一間空房讓外傭住。(二) 若丈夫並未失智,生活仍可自理,需放他自由;若丈夫也有失智現象,和我一樣在初期、中期階段,那麼需要多請一位外傭照顧他。根據一位外傭仲介專業人士告知,目前照顧一位老人家,薪資加上吃住每個月約新台幣參萬元。30,000 元×2人×12個月=720,000 元哇!我的預備金夠用嗎?我可不想增加家人的經濟和精神負擔。二、 失智後期,大小便失禁又疑神疑鬼,加上身體機能退化需要24小時的照顧,在「生前事」的交辦事項裡,請家人務必根據我的留言,直接送到安養中心。有空來探望,沒空也無妨,都已經失智了,還能記得什麼?家人千萬不要有內疚感,自己人生自己負責,最後階段絕不要拖累子孫。請大家仍然秉持「分工合作,同心協力」的態度,在照護上做好公平、合理的時間分配和財務分擔。兄弟間對如何安置老爸、老媽有困惑或不同看法,孩子一定要尊重大哥的想法,由他做最後的決定。怎麼忍心讓家人在我最後的階段跟著受苦受難呢?失智初期一定有藥物可以延緩,絕不要放棄,醫學、藥物日新月異,自己要努力學習保持健康靈活身心的生活方式。好活比歹活重要,向「失智症」挑戰,趁著還生龍活虎的光景,多存點「生命老本」吧!(本文摘自/酷老樂活:吳娟瑜寫給大大人的10堂幸福課/出色文化)

簡單養生保健 每天拉耳朵36下

簡單養生保健 每天拉耳朵36下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如果懶得記穴位,中醫有所謂「離穴不離經」,也就是就即使沒有按摩在正確的穴位上,只要距離不遠,仍在同一條經絡上,也會有一些效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兒科主任申一中比喻,經絡就像高速公路,穴位就像收費站,「只要記得路怎麼走,不一定要背每個收費站的名字。」提供3 招簡易按摩法,每招按摩3~5分鐘就能養生保健:1) 早上起床刺激頭臉部/頭部有許多經絡匯聚,每天早上起身前,可以躺在床上大範圍地用指間輕敲頭部,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有醒腦作用,讓思慮清晰。然後按摩臉部,中醫認為「心藏神,其華在面」,而且身上很多經絡會走到臉部,經常刺激五官,可以保養經絡氣血。先從眼周開始。用大拇指指腹按壓眼眶周圍,由雙眼內上眼角往外,範圍包含了眼睛內側的睛明穴、眉毛內側的攢竹穴、額頭兩側的太陽穴等。往下走,將手搓熱後摀著鼻子,能避免鼻子遇到冷空氣而鼻塞導致頭腦昏沉。接下來,有意識的咬牙切齒,先用力咬緊、再慢慢鬆開,鬆緊間活絡了使頭部、頸部的血管。再來是按壓耳穴:耳朵可說是全身穴道的縮小版,布滿密密麻麻的穴位,拉拉耳垂就能達到養生效果。2) 上班時多活動手部/手部有許多穴道,上班族不論在開會時、坐在電腦桌前、甚至搭電梯,只要兩手虎口交叉、十指緊握或拍手都能刺激到合谷、勞宮等跟情緒有關的穴位。3) 晚上敲打全身/睡前可進行全身按摩,右手握拳從左腹開始,握拳慢慢往上敲打,經過胸部、手臂內側、手臂外側,再經由左肩往下到左腰、左腳外側,按到腳背延著內側上來,回到腹部。再換左手進行右側的按摩。特別提醒,關節的部位氣血循環比較不好的人,可多敲打幾下。• 按摩頭部/頭部有許多經絡匯聚,大範圍地用指腹按壓或指尖敲打,就能達到效果。• 按壓耳穴/耳朵可說是全身穴道的縮小版,布滿密密麻麻的穴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針灸科主任吳建隆建議,每天輕拉全耳各處共36下,就有保健效果。也可用米粒輕壓全耳各處,按到會痠痛的位置就多按壓幾下,直到感覺不痛為止。 • 背部輕輕碰撞牆或樹/背部脊柱兩側有一條膀胱經,起於眼內角,往上直達頭之頂部,再沿後腦,循著脊柱兩側下行,走至大腿後部小腿肚,經由外踝下方到達足尾趾尖側端,總共67個穴位,輕輕刺激可疏通全身。但切記碰撞時要吐氣(不可憋氣),以免積氣、氣不順而傷身。(本文摘自/經絡養生除病痛/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