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多汗溶解防曬乳 恐增肝、腎負擔

多汗溶解防曬乳 恐增肝、腎負擔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規律生活、清淡飲食,保持腸道健康。腸道不只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而宿便、便秘所產生的毒素會被運送至全身,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進而引發過敏,因此,長久觀察下來;皮膚敏感、黑斑、痘痘等問題與宿便、便秘有著密不可分的相關聯性。洗卸合一 降低清潔時過度摩擦化繁為簡,不要過度保養。接觸肌膚的成分越複雜,越容易造成過敏成因;而且複雜的保養程序與手法,不僅是時間與金錢上的浪費,也容易使肌膚吸收不良,帶來反效果。避免破壞皮脂膜,維持角質層正常代謝。不管追求改善的心多急切,都別忘了截至目前世上沒 有一勞永逸的美容方法,想要肌膚水嫩健康,就不要選擇會破壞皮膚天然保護機制的美容方式。正確的清潔方式與清潔產品是保養肌膚最重要的第一步,建議選擇洗卸合一的慕斯型清潔產品,避免清潔時過度摩擦與拉扯肌膚。若是沒有化妝可以選擇低刺激性的手工皂,因為在清潔產品中,成分相對單純,最好買敏弱肌膚專用,但是最好不要含有人工色素、人工香料、皂鹼等成分。切記,不要水溫過熱、過冷、過度去油、成分刺激的清潔產品,洗後用毛巾輕輕壓乾,並要記得晾乾毛巾。留意防曬乳「滲入」 毒素殘留增負擔盡量選用「物理性防曬」產品,SPF30 已經足夠,勿追求高防曬係數,若是為了清爽使用物理與化學性混合的防曬產品,留意「防滲入」問題,以免汗水過多或者接觸到海水、游泳池等其它水分時,化學成分被溶解、經皮膚吸收滲入體內,造成毒素殘留與肝腎代謝負擔,出門至少三十分鐘前擦上防曬產品,需塗抹一定的量才能達到理想的防曬效果,若在戶外需二到三個小時補擦一次防曬產品。健康的身體自然會帶來健康的肌膚,注重體內環保代謝,適度運動不可少,可提升身體免疫力;同時也要增加肌膚的免疫力。使用小分子、無香料、零刺激成分的精華液產品,成分越單純簡單越好。紀錄並避開過敏原與食物,不要過度依賴藥物,破壞肌膚自癒能力。(本文摘自/東方逆齡女王的敏感肌全對策/渠成文化)

照顧病人壓力大 「正念」調息助放鬆

照顧病人壓力大 「正念」調息助放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無論是哪一種型態的照顧者,首先,照顧者要先盤點目前的生活,規劃並創造出一個新的生活型態。人都會有生活慣性,當慣性被打破了,就會感到手足無措,所以必須趕快盤點生活,畫出一個新的時間表,不管是有形或無形的,每天、每週該做些什麼。調整、擬定時間表、找出放鬆的片刻或地方同時,心態上要開始認知到勢必會面臨一些改變,當新的時間表成立後,時間到了,就做什麼事情,按表操課就不會使自己陷入一片混亂。大多數人會習慣躲在安全的範圍之內,認為過去的安全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但是面臨一個必須有所改變的時刻,不可能繼續躲在舒適圈,勢必要做出一些調整。某個程度上,調整就意謂著改變,改變則是人們面對危機的應變處理方案,但是變好或變壞尚未可知。當新的時間表擬定完成之後,接著有第二件事情要面對,就是找出零碎的小時間跟小地方。小時間,就是一個讓人放空或是放鬆的片刻;小地方,則是某個只屬於自己的角落。透過正念調節情緒 穩定身心這裡說的小時間和小地方,是指「具體的」時間和地方,不是抽象概念,即使身在醫院,有可以找到適當的小小空間,像是宗教室、咖啡館、空中花園等,只要找到那個空間,哪怕只有十分鐘,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不管是待在那邊喝杯茶、冥想、禱告、沉澱,或是發呆,什麼都不去想,讓自己完全的放空與放鬆。另外,還有一種調節情緒的方式,即是――正念(Mindfulness),可以在任何場合下,讓自己簡單快速地操作,透過觀察、調息、放鬆,並專注在呼吸的頻率,進而穩定身心。(本文摘自/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博思智庫)

拼命運動就能瘦身?大錯特錯!

拼命運動就能瘦身?大錯特錯!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我想很多人看到一大塊脂肪黏在身上,會很想用力的把它甩掉,而且認為越用力的運動效果應該越好。有人有鮪魚肚就拚命「用力」做仰臥起坐,有人有蝴蝶袖就「用力」舉啞鈴。如此「用力」的運動真的可以把該部位的脂肪消除嗎?正解一:越用力的運動越用不到脂肪/通常很用力的運動都無法做很久,例如舉重選手用盡全身的力量把槓鈴舉起來,這個選手不可能一直做同樣的動作,持續好幾十分鐘。針對這種非常高強度的運動,身體用的能量來源是原本就存在於肌肉中的能量「ATP」, 它就像肌肉中的電池,可以馬上供給肌肉電力。但是,ATP這種電池數量儲存有限,可能一次的舉重動作就把原本儲存的ATP全部耗盡了。由此可見,高強度的運動因為不可能持續太久,不需要用到太多ATP電池,如果強度再低一點點的運動如舉啞鈴,可能持續個幾分鐘肌肉也會累了,而原本儲存在肌肉的ATP電池不夠用時,身體會先利用肌肉中的「肝醣」作為「燃料」去製造ATP電池,因為,利用肝醣製造電池的速度比較快,比較能應付要快速伸縮的肌肉需要。此時,因為運動的時間短,還不需要到拿「脂肪」來作為燃料。正解二:中低強度的運動才能有效燃燒脂肪/中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跑這種運動,因為運動強度不高,所以可以連續跑一兩個小時都沒問題;但是,在跑這一兩個小時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ATP電池供應肌肉電力,此時,身體就開始以「脂肪」作為燃料來製造出較大量的ATP電池,因為「脂肪」本身就比「醣類」或是「蛋白質」能產生比較多的能量。當身體利用「脂肪」來產生ATP電池時,就等於身體正在「燃燒脂肪」;雖然並非得從事非常長時間的運動,脂肪才會開始燃燒,但是建議要讓脂肪有效的燃燒,最好每一次中低強度的運動至少能「持續」做二十分鐘以上。■ 運動小常識簡單的運動強度判讀:可以簡單利用運動時的心跳率來判讀運動的強度,分級如下:低等運動強度:心跳率 (下/分鐘) = 30~50% X最大心率中等運動強度:心跳速度(下/分鐘) = 65% X最大心跳速度高等運動強度:心跳速度(下/分鐘) > 85% X最大心跳速度〔註:最大心跳率(下/分鐘)= 220-年齡〕(本文摘自/瘦不了的錯誤/臉譜出版社) 

總是充滿無力感嗎?試試養成9習慣

總是充滿無力感嗎?試試養成9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每當我告訴別人,平衡良好的自律神經「臨界值」升高,就能提高自癒能力時,就會被問到:「要鍛鍊自律神經的話,該怎麼做才好?」我會建議養成以下九個習慣:1)調整生活的節奏。2)吃飯八分飽。3)運動。4)使用五種感官。5)有意識的控制呼吸。6)感動。7)維持熱情。8)適度使用藥物。9)休假。這九個習慣彼此息息相關,沒辦法一次全部到位,請先從能做的事情慢慢做起。開始練習「調整生活的節奏」的患者中,不乏這樣的聲音:「因為一直都是起得很晚,偶爾早起時,沒事可做。」心裡想著:「現在吃早餐太早了,又沒辦法去上班」於是倒頭繼續再睡。其實,身體從早上五點就進入活動模式。如果在這個時間醒來,不妨去散個步,同時養成「運動」、「使用五種感官」的習慣。在清爽的早晨活動,會讓人心曠神怡。然後六點吃早餐,會覺得比平常還要美味。此刻可練習「吃飯八分飽」和「感動」等習慣。如此一來,九個習慣彼此相輔相成,就會變得健康,逐漸活力飽滿。不少心臟病患都有生活不規律的毛病。當我對他們說:「明天早上八點來看診哦。」他們的回答是:「醫師,八點我還在睡覺啊。」相較於開藥,還不如要他們調整生活節奏,效果更佳。檢視他們服用的藥物,不乏大量的安眠藥。長夜漫漫,輾轉難眠,晝夜交會之際,掛念著「明天一定得去醫院不可」,因此服用了安眠藥。因為藥的副作用,早上又起不來了。在活動模式時卻睡覺 會破壞自律神經的平衡這是很多50歲中壯世代的通病。全職的主婦也是如此,不少人在先生上班後,就在家睡回籠覺,睡兩、三個鐘頭,晚上就無法提早就寢。大白天睡覺而能早睡早起的人,當然也是有的,不過,身體在活動模式時,卻花很多時間睡覺,會破壞自律神經的平衡,臨界值無法提升,下次就會陷入「不管做什麼都覺得很麻煩」的無力狀態。  (本文摘自/甦活力:調節自律神經,血管有彈性的養生術/天下雜誌出版)

喝冰水止汗?當心寒性體質致體虛

喝冰水止汗?當心寒性體質致體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喝冰水是對的嗎?讓我們來想一想:當你汗流浹背時,喝下一杯冰水或衝進冷氣房,汗水立刻止住了。女生月經期間,只要吃幾口冰,月經馬上停止。運動時皮膚因排毒發癢,只要用冷水沖一沖,發癢的症狀立即消失。降低體溫無法排毒 止汗、停經、皮膚不癢原因很簡單,因為提高體溫產生熱能可以促進排毒,反之,降低體溫就沒有足夠的熱能來排毒了,所以汗水止住了,月經沒了,皮膚癢的症狀也消失了。冰真是有用啊!冰真的有囤積毒素廢物在體內的神奇效果啊!中醫師說「虛不受補」,身體虛弱的人不可以隨意吃補,因為虛弱的身體裡常常潛藏一些風邪、寒邪等而不自覺,而且虛弱的身體往往沒有處理屬性強烈的補藥的能力,所以虛而吃補後遺症真不小。至於上述案例,體內還有風邪、寒邪就吃補,補藥對外邪會產生隔離封鎖效應,會阻礙經絡的通暢度,引起的後遺症常超出我們的意料之外。食物、藥物有屬性 應選擇適合自己體質者臺灣人愛吃補,愛吃薑母鴨、藥燉排骨,殊不知臺灣氣候夏天濕熱、冬天濕冷,國人體質往往偏寒偏濕,在體內寒氣、濕氣沒有祛除淨盡的情況下,吃了含有藥性的食物,就會留下後遺症。時間久了、累積多了,可能就讓中風、腫瘤等疾病伺機發作了。人有個性,食物有屬性;人的體質有溫、熱、寒、涼之別,食物和藥物也都有溫、熱、寒、涼之別。知道自己的體質,了解食物的屬性,吃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才能維持健康。(本文摘自/女人愛自己,從調養氣血開始/布克文化)

人生觀是正面或負面 童年經驗很重要

人生觀是正面或負面 童年經驗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們會有何感覺、究竟能夠認知哪些情感、在我們的體驗中短少了哪些情感,基本上取決於我們天生的性情和童年的經驗。我們潛意識裡的「信條」在其中發揮了重要影響。在心理學中,「信條」是指某種根深柢固的想法,反映出我們對於自己或在人際關係中所秉持的基本態度。我們的許多信條大都形成於人生的最初歲月裡,源自年幼的我們與關係最近的他人之間的互動。我們內在的信條可以像是:「我很好!」或「我很糟!」一般說來,我們會在童年及後來的人生過程中,將正面與負面的各種信條內化。像「我很好」這種正面信條,會因我們覺得自己被重要的照顧者所接納和疼愛所產生。這些信條會強化我們。反之,「我很糟」這種負面信條則產生於我們覺得自己犯錯或遭拒之時。這些信條則會弱化我們。背負童年沉重包袱 心中仍有陽光小孩陰鬱小孩不僅背負著我們的負面信條,同時也背負了由此而生的種種沉重情感,像是悲傷、恐懼、無助或憤怒。由此還會產生出所謂的「自我保護策略」,這是我們發展出用來應付或避免察覺那些情感的方法。諸如退卻、攻擊、追求和諧、追求完美或追求控制等,都是常見的保護策略。陰鬱小孩所代表的是,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中那個因受創而陷於脆弱且不穩定的部分。相反地,陽光小孩則用來比喻我們所經受的正面影響及良好情感。他包括了造就出一個快樂兒童的一切,像是自發性、冒險精神、好奇心、忘我的專注力、活力、進取心和人生樂趣等。陽光小孩代表的是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中那個完好無損的部分。即使是背負著源自童年沉重包袱的人,心中仍有陽光小孩的存在。他們的人生中還是存在某些不會引發他們過度反應的情況,還是存有能讓他們感到愉悅、好奇或樂在其中的時刻;此時,陽光小孩就會得到出頭的機會。只是,在那些曾有過抑鬱童年的人身上,陽光小孩多半還是鮮少現身。(本文摘自/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時報出版)

椎間盤突出術後痠麻 關鍵在神經復原

椎間盤突出術後痠麻 關鍵在神經復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薦骨是連接上半身與下半身的骨頭,要是這個骨頭偏離原位,在其上的腰椎、胸椎、頸椎等也會歪曲。如果位於頸部的頸椎出現歪曲,那麼頸部、肩膀、手腕、頭部等都可能會出現各種不舒服。相鄰兩塊脊椎骨之間,夾著稱為椎間盤(軟骨)的組織。人體要是受到強烈的衝擊,椎間盤有可能在擠壓下突出脊椎。像椎間盤之類的組織偏離原位的情形,稱作「疝」。現代醫學理論 腰部骨頭脫離原位、突出致疼痛舉例來說,若腰部骨頭發生脫疝(脫離原位、突出),稱作腰疝;頸部骨頭發生脫疝則稱作頸疝。現代醫學理論說,這種脫疝情形會壓迫到通過脊椎的神經,使人出現疼痛。脊椎骨所包覆的脊髓與大腦相連,由脊髓所分支出來的神經會從脊椎骨間的縫隙中延伸出來。而從頸椎分出來的神經,許多會延伸到手腕與手掌。要是受到壓迫,不只是頸部,連手腕與手掌都會出現痠麻。這也是現代醫學的說明。然而,這些理論真的正確嗎?我會這麼問,是因為許多病患即使動了手術,拿掉了壓迫神經的東西後,症狀仍未消失。前來接受脊椎調整術矯正或接受相關運動指導的人中,有不少人就是這樣的。許多人的疾病之所以無法根治,或許就是因為至今的理論並不正確。神經如弦 被拉扯時會疼痛這裡的牽引指的就是神經的拉扯,為吉他調弦的時候,會轉動弦軸以調整弦的張緊度。當弦張得越緊,便會發出音高較高的聲音;相反的,弦張得較鬆時,就會發出音高較低的聲音。要是吉他弦卷得過緊,可能會啪一聲斷裂。我在剛學吉他的時候,就常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調弦而弄斷了好幾條弦。不過,如果只是用力彈弦,並不會讓弦斷掉。這裡我們可以把弦看作神經,只是單純壓迫弦,並不會使其斷裂,聲音也不會有任何變化。然而,如果是把弦拉得更緊便有可能斷裂,我覺得這就像是神經被拉扯時,個體會感覺到疼痛,並衍生出各種症狀。脊椎骨歪曲 造成神經及通過的器官變僵硬舉例來說,如果脊椎骨發生歪曲,往右邊傾斜。此時,由脊椎伸出的神經中,右側的神經會變得比較鬆弛,而左側的神經則會被拉得更緊。如果實際確認脊椎骨的歪曲方向與神經被拉緊的方向,會發現與產生疼痛等症狀的部位剛好可互相對應。神經受到拉扯時,為什麼會覺得痛呢?神經的工作是傳達大腦的指令,並將皮膚等受器的感覺回送至大腦,有著傳輸雙向資訊的功能。要是神經被拉扯,會變得過度緊張,無法準確無誤地傳輸資訊,這就是「傳輸異常」。神經會疼痛,也是因為這樣的傳輸異常造成。神經發生傳輸異常時不只會感到疼痛,這條神經通過的肌肉、韌帶、內臟(內臟壁),以及神經本身都會變得僵硬。要是神經的傳輸異常沒有恢復,有潤滑關節功能的滑液分泌便會越來越少。如果滑液不再分泌,關節的運動會越來越不順,也會提高發炎的可能性。四十肩、五十肩等肩膀的疼痛,就是因為肩關節的滑液分泌過少所引起的炎症性疼痛。(本文摘自/健康整脊自己喬/世茂出版)

嚇!男性手機放口袋恐致不孕

嚇!男性手機放口袋恐致不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導致不孕的原因不僅僅出在女性身上,男性也有許多問題會造成不育。精液檢查可檢測出男性是否有生育方面的問題,若檢查結果正常,只要先生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太太要懷孕並不是件難事。最重要的是,先生若肯協助配合,為長期接受不孕治療的太太提供後援,那對女性而言將是莫大的心靈支柱。讓精子保持健康 遵守7守則不經意的日常習慣也會影響精子健康,首先請男性朋友切記:精子怕高溫。這些習慣請盡快戒除,精子怕高溫,所以睪丸的溫度必須常保33℃。為讓精子保持在健康狀態,請遵守以下守則。1)勿穿三角褲或緊身內褲。2)避免穿著牛仔褲或胯下過緊的褲子。3)坐下時請勿蹺腳。4)手機不放褲子口袋。5)勿將筆記型電腦放在膝上使用。6)泡澡勿超過五分鐘。7)不洗蒸汽浴。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習慣都可能對精子產生不良影響,而我們卻身在其中不自知。你有上述所列出的習慣嗎?如果有的話請盡快改善。減輕太太的身心負擔是先生的責任,男性朋友應協助太太做家事,讓她們早點睡,如此一來太太才能擁有充足的睡眠。(本文摘自/這樣按摩,懷孕好容易/平安文化出版)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2005-2008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關係。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1)腹部肥胖、(2)高血壓、(3)高血糖、(4)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高三酸甘油酯。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4月10日(二)舉辦營養科講座,由營養師張昱凡主講「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講座中教導大家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飲食方式。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時間:107年4月10日(二)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研究:鹽攝取量不足 增死亡風險!

研究:鹽攝取量不足 增死亡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膽固醇過高的病人,確實應該要飲食清淡,減少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量,但不須過度。如果只吃青菜、豆腐,反而會造成嚴重的飲食不均衡。盡量不要採煎、炸、焗的烹調方式而且當身體缺乏某些重要營養素時,對健康產生的危害可能遠甚於膽固醇過高。肉類不是只有油脂與蛋白質而已,肉含有許多營養素、礦物質、及維他命,是無法從蔬菜、水果、或魚蝦獲得的。不要看到肉,就有罪惡感,就覺得不健康。主要是烹調方式要改變,盡量不要煎、炸、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鈉鹽攝取量,目前的建議不能太清淡,否則反而有害健康。最近的大型跨國研究發現鹽的攝取量不足,反而會增加死亡。尤其是勞動族,每天大量流汗,而且台灣氣候屬高溫又溼氣重,不補充足夠的鈉鹽是不行的。避免攝取單一魚類 降低重金屬的汙染美國心臟病協會建議,一般人每天食用的膽固醇以300毫克為上限,高膽固醇的人則每天食用的膽固醇上限則是200毫克,飽和脂肪不要超過10%。吃魚是不錯的選擇,記得我們吃的魚大部分是近海或淡水養殖魚,需注意避免河流及近海汙染的魚類。除了肉類不要過量外,並不需要放棄吃肉全部改成魚,而且應避免單一魚類的攝取,才能降低重金屬汙染、環境荷爾蒙暴露的風險。只要避開高膽固醇食物,比如動物內臟(腦、肝、腰子等)、肥肉、魚卵、紅蟳,還有留意看不見的油脂,如台式麵包、甜點、三明治裡的美乃滋等,照樣可以過著飲食均衡又健康的生活。重要提醒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非常高(超過190 mg/dL)的人,很可能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不能光靠飲食清淡來改善,應盡速到醫院做適當的評估與治療。(本文摘自/貳拾醫典:家庭健康營養照護全書/二魚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