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敏感肌」非過敏 對抗刺激大不同

「敏感肌」非過敏 對抗刺激大不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不知不覺中肌膚變得越來越敏感,身邊被敏感肌所困的人也增加了!許多孩童都有肌膚敏感的問題,而年輕人肌膚困擾也越來越複雜棘手!很大的因素是來自於「都市化」現象,帶來更多的壓力、污染、霧霾以及減少我們與自然環境共生的機會。人們的肌膚也走入了一個「高敏感」的狀態,並承擔著人體免疫力下降、自癒力減退的苦果。敏感肌可分先天性與後天性 對外界刺激耐受性低過去面臨肌膚問題,總會歸納是個人體質所致,而且具有敏感肌的人數占比不高;但是,在日益增加的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影響之下,發生敏感肌現象的人數不僅大幅提升,年齡也不斷下修。令人困擾的「敏感肌」是什麼?與「肌膚過敏」有何不同?「敏感肌」通常是指肌膚對外界刺激的耐受性較低,無法抵抗外來刺激與細菌等問題,亦無法保護體內水分,容易因受刺激而過度反應,導致發紅、灼熱、緊繃、刺痛、搔癢等現象。而「過敏」則是指肌膚受到過敏源刺激後,出現一連串肌膚異常反應症狀。敏感肌可分為二種:1)先天性敏感肌/通常表皮薄、微細血管明顯、臉頰容易泛紅,換季時因為皮膚屏障比較薄、脆弱、皮膚溫度較高,容易流失水分。2)後天性敏感肌/因長期壓力、不好的飲食習慣、不良的生活作息、環境污染、過度清潔、錯誤的去角質方式、長期使用水楊酸、果酸換膚損傷角質層、使用刺激性的化學成分保養品,或是次數過多的雷射美容療程、術後保養不當等因素所導致。過敏是某種過敏原刺激 引起免疫系統防禦「過敏」因為皮膚受到某種過敏原的刺激,引起的免疫系統的防禦反應,過敏原可能是不新鮮的食物、紫外線、花粉、空氣污染、塵蟎,甚至耳環、指甲油、化妝品、染髮劑、新裝潢等等,當免疫系統無法調適,並引發抗原抗體反應,造 成皮膚發炎,產生過敏性皮膚炎症狀。而過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是指肌膚「異位性」反應,和免疫系統、遺傳以及環境有關,有的人可能還有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問題,是一種因為氣候太乾反覆發作的慢性發炎皮膚疾病。產生的過敏反應包括:龜裂、腫脹、發炎、細菌性病變(膿皰)、短暫性紅斑、破皮、流組織液等,並會產生搔癢刺痛、緊繃、灼熱感等症狀。肌膚敏感先進行紀錄 找出可能原因每個人都有「敏感肌」的可能,也有機會基於任何因素,產生皮膚過敏的現象;差別只在於影響的因素與自身的免疫力。敏感肌的構成因素不僅因人而異,甚至會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當碰到肌膚敏感現象時,不妨先進行紀錄,一步步找出可能原因,才能更具體、有效並且全面的給予正確的解決對策。由於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同時也是體內最大排泄器官,以及接觸外界、保護肌肉組織、體液、臟器與骨骼的第一道防線,將之視為一個盡忠職守、專業又負責任的「超級保鑣」,當肌膚產生過敏現象時,就是在提醒所處的環境、使用的物品,或者飲食與身心的情況有什麼地方不對,應該提高警覺。(本文摘自/東方逆齡女王的敏感肌全對策/渠成文化)

獨居長者易失落 子女主動關懷很重要

獨居長者易失落 子女主動關懷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當長輩屬於獨居的情況,發生情緒失落問題時,此時若有支持資源的力量,就能幫助支撐老人家的失落感。以下分別就兩種情境假設,討論長輩和家屬將面臨的情緒難題:1)子女不在身邊/有位社經地位高的老人家,年輕時把孩子送到國外念書,後來兒女也在國外成家立業,當父母老了、生病了,優秀的兒女卻無法回來照顧和探望,看似人人稱羨,實際上卻只能擁抱虛空。老人家面臨自身功能不足以支撐現在的治療狀況,卻無法獲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支援。儘管家屬能透過遠端通訊上線,進行病情治療的溝通。然而老人家的病況往往變化急速,一旦發生緊急狀況,需要馬上送急診做緊急處置,當下根本無法聯繫到家屬,影響後續醫療決策。當此類在緊急時刻聯絡不上家人,老人家本身又無法表達的時候,很容易被歸類成:「無家屬」的群體(或家屬棄之不顧),若是救護車送來的老人家,也只好以「無名氏」代稱。要避免這類的情況發生,適時運用家庭的人際資源是很重要的,例如可請長輩住家附近的親友,平時對長輩定期的探視及關懷,並將長輩狀況適時的提供遠方的子女做參考。子女得到訊息後,便可以主動關懷長輩,讓長輩感覺身邊是有子女的,無形中便有心理的安全感與希望感。2)沒有子女的獨居長輩/一般獨居或單一老人通常沒有親友在旁陪伴,需要依靠醫護人員、社工師或相關團體,給予這些單一的老年癌友一些相對應的支持,有些醫院也許會引入慈善、宗教等關懷團體來提供協助。單一老人因為沒有家屬,也就沒有其他人可以討論病情,要不要做治療也是由自己一個人決定。此時關懷單位和醫療團隊就可以適時介入,在老人症狀慢慢出現之後,引導他進入醫院接受治療,然而治療後的不如預期或情緒起伏,才是後續更要留意的地方,重點還是放在幫助找回生命的希望感。(本文摘自/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博思智庫)

帥哥、美女個性差?自幼被認同不走歪

帥哥、美女個性差?自幼被認同不走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有刻板印象的漫畫等作品裡,常常會看到漂亮又高傲的女性,或者是頭腦很好但個性很差的男性。然而實際上遇到的人,長相好而學歷高的人,出乎意外個性大多也都非常好。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相貌端正、學歷超群,本來就跟個性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進入名校周遭人態度大轉變 開始過度自傲到底什麼樣的人,會成為個性差的人、個性扭曲的人呢?假設,有一組兩人互相對照的兄弟,哥哥非常聰明,很會講話。長相非常可愛,運動會也常常拿到冠軍。相對地,弟弟稍微笨拙,也沒有像哥哥那樣受到佳評。連講話也是不擅長。弟弟因為覺得自己不如哥哥,非常用功在念書。結果哥哥在考中學入學考時失敗,只進了普通的學校,弟弟反而考進了東京大學合格率第一之類的名門中學。順利進入難關名校的弟弟,周遭人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唉呀,你進到很好的學校呢!頭腦真好!」開始疼愛起弟弟來。弟弟開始這麼想:「我原本沒有像哥哥一樣被大家喜愛,原來學歷高的自己就會被大家喜愛了呀。」接下來,「(哥哥只能去普通的學校,)我好歹也是最強的呢!」結果反而開始過度自傲於自己的學歷。改變後受到大家稱讚 造成自卑或高傲或是,假設是個在城鎮的傳統家庭出生的女孩,從小就被說:「你是女孩,不可能繼承家業的!」等等,總是覺得被大家輕視。但是等到進入青春期時,那個女孩逐漸長成附近地區皆知的美女。之前老是輕率對待女孩的人,幾乎都極力的稱讚她:「你們家的小孩,真漂亮!好棒喔!」接下來,女孩開始覺得:「我只是因為臉蛋好看,才被你們喜愛吧」,開始過度自卑;或是相反的,也可能會對自己是個美女這件事得意忘形。性格扭曲的資優生,或是性格扭曲的美女就這樣誕生了。雖然這些範例稍微有點極端,各位應該可以想像得到那是什麼樣的狀況吧。生來覺得不被愛 易發展扭曲價值觀以寇哈特的理論來說,人如果獲得了愛,個性就會因此變好。通常自戀很容易被滿足的美女或資優生,大部分也都會養成好的個性。但是如果從小沒有從周遭獲得愛,就會變得很難察覺到「自己生來應該是要被愛的存在」這件事情。當然,因為那是寇哈特的理論,所以只有「身為父母的我,有給予小孩子愛」是不夠的,必須以「也要讓小孩子本身知道,他是被我們愛著的」的方式來對待他們。如果這部分沒有做好,就會像剛才例子那兩個人一樣,產生這種無法擺脫的心情,而且還會衍伸出扭曲的價值觀。從小被愛包圍成長 個性悠哉穩重自戀沒有被滿足的人,突然因為得到一筆錢財而被捧得很高,就會變成「因為有錢,我才有價值」的心態。會想穿全身的名牌,開始自傲、虛張聲勢自己很有錢,給人感覺哪裡似乎不太健全的印象。那樣的人有錢的時候還好,錢用完的時候就會很悲慘,人們再也不會靠近的關係。不管有沒有錢,從小得到周遭的愛而成長的人,因為會清楚了解原本的自己也是值得被愛,個性就會很悠哉,散發出輕鬆、穩定的氣息。周遭就會有很多人靠近。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有教養」。跟經濟狀況或家族構成無關,「原本的自己」能否被認同的環境才是最重要的。(本文摘自/學會自戀,找回被愛的自己/時報出版)

改善長者吞嚥 進食當心5NG習慣

改善長者吞嚥 進食當心5NG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多年長者在用餐及用藥的時候,經常要耗費許多時間。許多長輩因容易喝水嗆到、食物無法下嚥,藥丸不易吞下等吞嚥困難狀況,由家屬帶至醫院就診。有吞嚥困難的老人家因為口咽部肌肉無力萎縮、口腔感覺遲鈍,常讓以往輕而易舉的進食變得困難重重。常見5點錯誤習慣 易導致長者吞嚥困難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呂昂衛建議民眾若有相關吞嚥困難的問題,可至醫院復健科就醫,由專業醫事人員如醫師或語言治療師的協助,及早改善吞嚥困難。常見5點錯誤習慣,稍加留意,就可讓年長者吃得安全、有品質:1)吵雜的用餐環境/用餐環境會影響用餐時頭部擺位及注意力。建議年長者坐在椅子上用餐時,以頭部朝下目視膝蓋的姿勢吞嚥,身體勿傾斜,減少頭部左右擺動。2)吃東西等同作口腔運動/家屬常認為吃東西才算是作口腔運動,但兩者強度與次數不同,不能等同視之。別忽略善用平時10至15分鐘作口腔運動,建議上網搜尋「呷百二吞嚥健康操」示範教學,搭配口腔棉棒或壓舌板等,培養平時口腔運動習慣,增加口腔肌力及耐力。3)進食時口頭交談/家屬常擔心年長者嗆到而不時詢問,其實反增嗆咳風險。建議可從觀察口腔及兩側齒槽處是否殘留食物、聆聽呼吸時是否有混濁音或呼吸急促,提醒吞嚥後需自行咳嗽,再反覆吞嚥數遍。4)用餐完未進行口腔清潔/忽略口腔清潔的重要性,除了引起齲齒及口腔內細菌滋生外,殘留的食物或細菌也會經由口咽部落入呼吸道,引發吸入性肺炎。5)提供不適合的食物/建議在溫度、味道、食物質地變化,增加年長者對口中食物的感覺,例如稍微溫熱的開水比室溫開水更能提高年長者感覺。此外適度地使用食品增稠劑,改變食物稠度,也能減少嗆咳的機會。

追求飽滿肌膚 膠原蛋白知多少?

追求飽滿肌膚 膠原蛋白知多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年紀到了一定歲數,臉上的膠原蛋白就開始急速流失,看起來老了好幾歲。愛美民眾為了減齡,無論內服外敷,常使用宣稱有「膠原蛋白」增生效用的產品,但功效卻食藥署打臉,產品作用有限。口服或塗抹膠原蛋白 難以被吸收或重新合成臉部彈嫩、沒皺紋,是愛美女性追求的理想境界,膠原蛋白粉、膠原蛋白面膜,市面上這些琳瑯滿目的膠原蛋白產品都號稱可養顏美容,但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公布,口服或塗抹的膠原蛋白產品難以被吸收或重新合成,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功效,可能還會冒痘、經期混亂。醫學美容科醫師蔡坤原說明,膠原蛋白食品經過消化吸收,變成小分子的胺基酸,就算經血液循環到臉部,由於自體合成膠原蛋白的能力不佳,也無法確實讓肌膚恢復年輕;而塗抹式的膠原蛋白保養品,因膠原蛋白分子太大無法被吸收,僅能達到肌膚表面保濕潤澤效果。飲食、作息、防曬 減少體內膠原蛋白流失膠原蛋白為人體本身就可自行合成的物質,以不同形式存在皮膚、骨骼、軟骨、韌帶、肌腱、血管壁和結締組織等部位,也是維持肌膚彈性的要素之一。如果確實有效補充,可考慮針劑注射把大分子膠原蛋白導入皮膚底下約0.1到0.2公分,每次精準控制施打劑量,使用於全臉、眼周、脖子、手部肌膚。蔡坤原醫師建議愛美民眾,平常飲食均衡、作息正常、做好防曬,才能減少體內膠原蛋白的流失。平日也應補充含有維生素C、鐵質、抗氧化物質食物,增加自體膠原蛋白合成,並減少膠原蛋白的破壞,多管齊下才能讓肌齡保持青春。

戒菸有福!北市4、5月戒菸免掛號費

戒菸有福!北市4、5月戒菸免掛號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為促進吸菸民眾及早接受二代戒菸服務,進而成功戒菸,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結合73家醫療院所,自107年4月1日至5月31日,推出戒菸免收掛號費。有意願戒菸的民眾,只要帶著健保卡,每次就診時就能享有免付掛號費的好康措施。國人10大死因中 6項與吸菸有關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長黃世傑表示,許多國內外研究已證實吸菸嚴重危害健康,也是導致癌症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危險因子,所有癌症死亡30%與吸菸有關,平均每20分鐘就有1人死於菸害。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國人10大死因中,有6項(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與吸菸有關。菸品中的有害化學物質,會透過血液循環進入全身,造成全身性傷害,破壞免疫系統、影響身體修復功能,容易造成腸、胃、膀胱、肝臟等器官病變。即使不直接造成死亡,也會影響吸菸者生活品質,戒菸就可降低危害健康風險。黃世傑局長表示,根據研究發現,戒菸20分鐘後血壓開始降低,心跳減慢至正常頻率;戒菸2週至3個月患心臟病危險性降低;戒菸1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減少一半;戒菸15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約與非吸菸者相同。台北市衛生局結合醫療院所 4、5月戒菸免收掛號費為幫助吸菸民眾戒菸,國健署結合各縣市衛生局已開辦二代戒菸服務,戒菸用藥比照一般健保用藥,每次就診僅需給付最多200元的部分負擔費用,即可領用1至4週戒菸藥物,並將門診、住院及急診個案都納入適用對象,低收入戶更全免部分負擔,不適合用藥者、青少年、孕婦也可享有由衛教師提供的專業戒菸諮詢服務。臺北市衛生局更結合轄區內73家醫療院所,於107年4月1日至5月31日間,推出戒菸治療及衛教均免收掛號費的好康措施,吸菸的朋友,只要帶著健保卡,不限戶籍地,每次就診就能省下掛號費。

打造失智友善環境 3技巧減照護負擔

打造失智友善環境 3技巧減照護負擔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有990萬人罹患失智症,平均每3秒就新增一名患者。台灣至106年底失智症人口估算已逾27萬人,15年後失智症人口預估將倍增逾46萬人,未來40年更可能突破85萬人。居家環境友善、適度刺激與活動 減少失智照護困難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失智症者由於認知功能退化,生活中易出現空間認知障礙問題,影響自我照顧能力。但照顧者可透過居家環境友善,並持續提供失智症者適度刺激與活動機會,調整照顧與溝通方式,讓失智者在環境中能感到自在與安定,減少問題行為,減低照顧者的壓力、提升生活品質。失智照護3技巧 營造居家友善環境國內調查指出,失智者9成以上居住家中,因疾病對大腦產生病變造成個案認知、判斷或辨識力障礙,如無法識別室內設備或空間導致焦慮、對照明或光線造成的陰影產生幻覺;易受身旁人、事、物環境影響或產生不安全感等。國民健康署提供3個技巧,營造居家友善環境,家屬可自行檢視居家環境及進行改善:技巧1)增加家中環境的辨識及環境線索提示/如客廳、臥室的桌椅顏色、浴廁的馬桶坐墊顏色,若能與地板、牆壁顏色呈對比,可讓認知功能退化的失智者,清楚分辨環境空間及直接找到使用方便。技巧2)房間內避免光線直接照射/減少陰影及光線刺激,可避免錯認現象。有些失智者會誤認家中陰影是其他人或一直覺得家中有陌生人而焦慮。技巧3)電視未使用時關閉電源/減少不必要的噪音刺激,避免失智者幻聽妄想等症狀產生。還可以在明顯的地方,放置個人物品及照片提供記憶刺激,增加失智症患者對過去背景和生活的記憶。在廚房內放置失智者慣用的水壺或爐具,並選擇操作簡易且具安全的瓦斯爐,讓居住環境不但有熟悉感,也更安全。記憶力嚴重減退、言語表達困難 恐是失智前兆國民健康署提醒,失智不是正常老化,如因「記憶力減退導致影響日常生活」,重複發問、購物或服藥,提醒也想不起來;或「出現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無法表達送信的人是郵差;「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家庭主婦突然不知道該怎麼幫家人準備晚餐等失智症警訊。上述皆非正常的老化現象,應盡快至精神內科或記憶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和診斷。

真皮層「肝斑」怎麼辦?皮秒雷射有解

真皮層「肝斑」怎麼辦?皮秒雷射有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球后戴資穎日前對上西班牙女將Carolina Marin,賽中一度被逼出4個賽末點,但戴資穎靠著優異的心理素質、以及精準利落的打法,逆轉勝。目前正夯的皮秒雷射若是加上蜂巢透鏡,就有如戴資穎的殺球般,能精準地KO包括斑點、細紋、膚色暗沉、痘疤、膚色不均,以及去除刺青等問題,不僅出血量副作用少,無修復期問題,成為現代人定期保養肌膚的好選擇。傳統雷射副作用多 755皮秒雷射無恢復期皮膚科醫師柯適中指出,傳統雷射例如紅寶石雷射、淨膚雷射屬於奈秒雷射,脈衝時間為10的負9次方,容易造成皮膚熱傷害,產生出血點、結痂、反黑等副作用,恢復期約10至14天,患者必須配戴口罩遮掩。而755皮秒雷射的脈衝時間短,僅為10的負12次方,產生色素沉澱機率小,幾乎沒有恢復期,術後皮膚約潮紅1小時,僅有看不出的微薄結痂,約5至7天剝落。治療肝斑效果好 改善可達7成柯適中醫師強調,755皮秒雷射對黑色素專一性較高,能夠打的更散、更碎,容易讓身體代謝,不僅能夠改善表皮層的雀斑、曬斑,連同真皮層的肝斑,也都可達到明顯的改善效果。根據研究顯示,傳統雷射治療肝斑的效果差,且會產生嚴重反黑,而使用755皮秒雷射加上蜂巢透鏡,肝斑患者平均接受3次療程,改善效果可達6至7成。治療凹疤、痘疤 皮膚同時變白、變亮針對凹疤治療的部分,根據研究顯示,使用755皮秒雷射加上蜂巢透鏡,平均治療4至6次,間隔一個月施打2500發,改善效果為5成,病患滿意度可達8成以上,凹疤看起來更淺,且皮膚變白晰、變透亮。755皮秒雷射保養 減少皮膚老化皮秒雷射適合當成定期保養的選項嗎?柯適中醫師認為,755皮秒雷射加上蜂巢透鏡的效果,除了改善斑點外,也會刺激真皮層修復,造成膠原蛋白活化及纖維增生,同時改善凹疤、細紋、暗沉等皮膚問題,通常經過3次療程後,每年定期3至4個月一次,就能擁有不錯的膚質,同時減少皮膚老化現象。(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婦做家事手腕脫位 護具治療新選擇

婦做家事手腕脫位 護具治療新選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68歲的婦人做家事時用手撐了身體一下,隨即感覺左手腕疼痛,拖了4天越來越痛,就醫經X光檢查發現,除了手腕扭傷外,第一掌骨與腕骨處竟然也脫位,幸好僅使用一個腕部護具即可同時固定2處。使用一周後回診,不僅疼痛有效緩解,X光檢查也發現脫位之處復位。手腕護具固定脫位 治療新選擇這名婦人左手腕起先不舒服時,自行甩一甩卻反而如同扭傷,4天後再去就醫時,局部已有紅腫熱痛現象。患者左手經X光檢查發現兩處出現問題,一是尺骨與橈骨交接的手腕關節不穩定,且有扭傷及韌帶受傷。二是第一掌骨與腕骨之間關節出現脫位,且因患者年紀漸長,也有退化性關節炎現象。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主任洪豐建表示,傳統治療手腕脫位,會使用石膏,但考量石膏固定效果不如護具佳,且又厚重悶熱,建議使用手腕護具作為固定的另一新選擇。使用一周後回診,手腕疼痛已緩解,X光片影像也顯示復位良好。手腕護具依手部形狀調整 關節逐漸復位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主任蘇慧宜表示,患者使用可塑形的手腕護具,貼合手部形狀,讓手腕關節活動度受到限制,避免因活動造成韌帶及軟組織受傷更嚴重,引起發炎疼痛,並可適度休息,還可穩定橈尺關節的不穩定。因護具可依手部形狀重複塑型做調整,讓關節脫位處可逐漸復位至正常的角度。由於患者有脫位跟關節不穩定,需要天天戴著護具,視復位程度大概約需1至3個月,雖然戴護具活動會受限,但周圍的關節還是可以活動不致影響到血液循環,且此一可塑形護具優點是可達到固定的功能,方便好穿脫、防水透氣。

清明應景健康吃!2道減卡潤餅自己做

清明應景健康吃!2道減卡潤餅自己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清明時節是四大節日之一,傳統會一家團聚共度。清明節台灣習俗除了掃墓,也享用美味的潤餅。但也別輕忽一般市售潤餅高油、高糖,熱量可能比一份排骨便當多。清明連假,別忘了有應景的潤餅吃,更要以健康方式烹飪食用。把握3原則 少油、少糖和高纖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師賴柏宏表示,想要吃得健康,需把握3個小原則,少油、少糖和高纖。多選用當季蔬菜不僅高纖也增加飽足感,肉類則選擇低脂肉類,避免五花肉、三層肉、絞肉。烹調方式盡量以少油、水煮、半水炒或川燙方式。潤餅裡的花生粉要注意份量,因花生粉屬於油脂與堅果種子類,1份油脂類=1匙免洗湯匙的花生粉=1/3匙植物油=45大卡,有高血脂、高血磷的人要特別注意勿過量。更要注意花生粉裡還會加糖粉,需控制血糖的民眾,必要時可用代糖取代,避免影響血糖。蔬果春捲、雞胸肉全麥春捲 增加蔬果攝取量賴柏宏營養師建議,製作潤餅時,內餡多選擇當季盛產蔬菜,水煮、川燙製作熱量會更低;肉類避免油炸、油煎烹調,選擇瘦肉減少油脂攝取;潤餅皮可選擇全麥。內餡配料以豆干片、瘦肉、皇帝豆、雞胸肉等取代,避免使用油蔥。注意花生粉、糖粉用量,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皆應注意攝取量。建議一餐以1至2個潤餅為限,像是(1)蔬果春捲:搭配苜蓿芽、紫高麗菜絲、蘋果片、小黃瓜絲、木耳絲;(2)雞胸肉全麥春捲:雞胸肉、蘆筍、紅蘿蔔絲、蘋果片,必要時可以考慮使用水果、肉鬆取代。把握「天天5蔬果」飲食原則,選擇各式當季蔬果包入潤餅中,搭配低脂肉類,就可以吃得健康又美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