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估計:逾150疾病 於口腔黏膜現徵狀

估計:逾150疾病 於口腔黏膜現徵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在正常情況,免疫系統對自身成分,不產生免疫反應,或只產生極微弱的免疫反應。但是當自身的「免疫耐受性」,遭到破壞或喪失、及免疫調控能力受到損害時,會引起過度而持久的「自體免疫」反應,不但會傷及組織器官,並會引起相應器官病變、或臨床症狀的疾病,這就叫作「自體免疫疾病」。導致口腔潰瘍的原因很多,現代醫學認為,口腔潰瘍首先與免疫有著很密切的關系。有的患者會表現出免疫缺陷或免疫反應過度;有的患者則呈現自身免疫互相攻擊反應,使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對自身的組織抗原,產生免疫反應,引起組織的破壞而導致發病。不僅是局部疾病 可能與全身或系統疾病有著密切關係這樣的口腔黏膜病變,雖然發生在口腔黏膜和軟組織,但不僅是局部疾病,更可能與全身許多狀況、或系統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是局部因素所導致發病,或者是全身性疾病的早期或晚期的表徵之一。醫學界曾估計,有超過150種全身狀態或者是疾病,會在口腔黏膜顯現出表徵,如果把少見的症候群也估算進去,口腔潰瘍會警示更多的疾病訊息。因為口腔黏膜與皮膚關係密切,黏膜和皮膚均由外胚層發育而來,組織結構和功能有相似之處,並有抗原的交叉性反應。有些黏膜與皮膚自體免疫疾病,早期會在口腔黏膜發生,如天疱瘡、類天疱瘡、扁平苔癬等。有些口腔黏膜的疾病,也可能在生殖器官的黏膜發生,如貝歇氏病、扁平苔癬等,包括子宮頸癌的腫瘤指標「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A),也有相當程度在口腔癌、癌前期的病變時就出現。腔黏膜疾病或口腔黏膜潰瘍 和「自體免疫」疾病息息相關口腔黏膜疾病、或口腔黏膜潰瘍的臨床鑑別診斷極為重要,醫師必需幫病人留意:是否有數種疾病混合?因為口腔黏膜疾病或口腔黏膜潰瘍,和「自體免疫」疾病息息相關。在口腔黏膜病症外,其餘的生殖器官黏膜、眼睛黏膜、皮膚等都是詢問和觀察的重點,萬不可有所疏忽,甚至如紅斑性狼瘡、血友病、愛滋病、疱疹性皮膚炎等,都有諸多能從口腔黏膜,就能早期診斷出來的經驗。(本文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大塊文化) 

吃藥好得快?「自癒力」才厲害!

吃藥好得快?「自癒力」才厲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Q、「感冒藥應該及早服用,迅速見效」這樣的說法正確嗎?各位可曾想過,這個世上為何會存在「藥物」?事實上,藥物的存在不是為了「治病」;幾乎所有藥物的功用都是在於「抑制」患者生理或心理上的病症。因此,如果想要培養真正健康的身心狀態,首要之務就是改變對於藥物的認知,養成不需要依賴藥物的健康身體。藥物之於身體是一種外異物 是一種毒物治療疾病需要依賴的是我們自己的身體。而我們的身體生來就具有治療疾病及大小傷害的能力。這是一種「人體自癒力」。人體自癒力正常運作,即使生病也會恢復健康。依賴人體自癒力,來治療疾病及傷害,根本不需要依賴藥物。我們藥劑師進入藥學系,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藥物之於身體是一種外異物,是一種毒物」,這是藥物的基本性質。我們藉由藥物這種外來異物,引發身體反應,藉此麻痺感覺系統,消除各種不適,或者抑制病症,削弱病原體侵蝕身體的能力。藥物抑制病症 輔助人體自癒力正常運作換句話說,服用藥物最原始的目的是抑制病症,輔助人體自癒力可以正常運作。這是藥物存在的價值。也就是說,治療疾病主要還是要靠身體本身的自癒力,而藥物只是輔助。然而,如今許多人卻誤以為「藥物可以治病」。根據研究,人類的祖先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記錄,大概是距今7百萬年以前。相較於這個歷史,藥物誕生的時期則有諸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有一項證據顯示,「藥物」最早出現在1萬年前的人類社會遺跡。然而,這些藥物跟我們現代人服用的化學藥品不同;一如「藥」這個字的造字方式,是以「草本植物」為本,活用其溫和的藥性用以治療。在從前,人類還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生活的年代,一旦生病或受傷,就會找個隱密的角落躲起來,讓人體自癒力得以發揮,治好身體的疾病或傷害。身為現代人的我們,已經不再能夠「傾聽身體的聲音」。大多數人,在完全不觀察身體反應和需求的情況下,一旦覺得不舒服,習慣馬上求助於藥物和醫療等外力援助。就我個人的看法而言,人們之所以對於服用藥物會有如此盲目而不假思索的態度,原因在於各種市售成藥的電視廣告。每到感冒季節,打開電視,一定都會看到感冒藥廣告不斷重複播放——「打噴嚏,立即服用」、「感冒時請及早服用,保證有效」……諸如此類的廣告口號,讓觀眾產生一種既定印象,誤以為「一旦出現感冒症狀馬上吃藥,隔天早上就會痊癒,神清氣爽」。然而,請各位仔細想想,在觀眾身上植入「感冒時及早服用立即見效」觀念的成藥的廣告,從頭到尾是否曾經出現「本藥物可治療感冒」這種確切說明?想出這些廣告宣傳口號的人,根本就知道「藥物無法治療感冒」,但在不說謊的情況下又要用巧妙說詞讓觀眾相信「藥品具有療效」。長期洗腦下來,大家就會相信藥物「及早服用」,就是治療感冒最好的方法。同時,大家也會忘記「傾聽身體的聲音」這項最基本的生物本能。沒有殺死感冒病毒的藥物幾乎所有的藥物都無法治病,尤其感冒更是不需要藥物治療。因為感冒是由病毒引起,但實際上並沒有殺死感冒病毒的藥物—要殺死侵入人體感冒病毒,除了依賴人體自癒力產生的免疫細胞,別無他法。那麼所謂的「人體自癒力」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呢?其實人體自癒力最主要就是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而免疫系統簡單解釋,即是「由諸多身體組織和免疫細胞構成的,以治療疾病的身體機能」。(本文摘自/正確吃藥,病才會好/世茂出版)

杜絕「收假症候群」 醫生教收心秘訣

杜絕「收假症候群」 醫生教收心秘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辛苦工作或念書整年,年假期間難免會恣意放縱,大魚大肉犒賞辛勞,親朋聚會通宵聊天。但如果沒有適當假期安排,長時間狂歡後未給自己留一段收心時間緩衝,假期結束後容易無法抽離放假氛圍,產生收假症候群症狀。腸胃不適、無精打采 皆可能是收假症候群童綜合醫院心身科主任黃湘雄醫師表示,收假症候群又稱為連假症候群,生理常見腸胃不適、噁心、頭暈、倦怠及全身無力等症狀,心理則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活力、提不起精神等不適,甚至可能感受憂鬱、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工作或學習成效。這種現象是因為心情或作息劇變,無法順利轉換造成不適應,通常會在開工或開學後數日自我調適逐漸回復正常。但也有少數人可能衍生出其他心理疾病,性格易過度焦慮或長期暴露在高壓力情境的人是收假症候群高危險群,更應好好規劃安排假期。假期尾端留2天 從事靜態活動放鬆黃湘雄主任表示,假期安排重點在於給自己足夠時間調適,建議在假期尾端留下至少2天左右時間沈澱心情,從事較靜態的活動,須注意能讓自己心情放鬆。但切忌以大吃大喝或晚上約唱歌調適,過於激烈的活動易適得其反。收假症候群現象若持續超過1星期,有可能衍生出其他精神疾病,建議就醫評估,進一步檢查身心狀況。常見的衍生疾病有適應障礙症、憂鬱症,多數屬於平常已累積龐大壓力,開工(學)帶來不適應,導致精神疾病發生或惡化。及早做好假期安排,別讓應該放鬆的假期成為往後的負擔。

針灸加西藥治療 降61%中風復發率

針灸加西藥治療 降61%中風復發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每年約有1萬7千人會因為中風而導致日常生活失能,是成人身障的第一要因。中風在急性發病期後,於慢性期所留下的後遺症,會對整個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中風患者在急性期過後,都會有一些後遺症,例如半身不遂症。研究顯示,不論在中風急性期或緩解期,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提高患者的療效與生活品質,愈早接受治療,療效愈佳。針灸刺激患側、舒緩健側痠痛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除了復健外,可透過針灸的補瀉手法,並輔以藥物、艾灸以調整全身氣血平衡,讓後遺症能早日減少或緩解。針刺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幫助恢復或重建。對於患側廢用性萎縮有增進刺激的作用,對於健側因長期代償而造成的痠痛亦有減緩作用。利用針灸、復健將有助於腦組織及肢體功能的恢復。陳建閔醫師說明,國內最新研究發現,接受針灸的中風患者,可降低5成再次中風風險;接受西藥治療者,可減少5成8再次中風風險;而接受針灸及西藥合併治療,則可減少6成1再次中風風險,接受針灸治療療程次數愈多,發生再次中風的風險愈低,尤其以年輕及女性中風患者成效最好。中風失能率高 持續針灸、復健成關鍵陳建閔醫師提醒除了針灸治療,不論是中風後緩解期或預防中風,均可依其體質予以藥物治療或保養。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抽菸為中風危險因子,平時杜絕油膩、高鹽分飲食,還有控制體重及戒菸。一般人突然中風,通常會沮喪、對外界冷漠逃避。此時患者最需要旁人的善意與愛心對待,慢慢適應生心理上的困擾。對於半身不遂或癱瘓的病人,除須經常變換體位、按摩患肢,平時亦應多注意保暖,並鼓勵病人多作活動,以促進氣血循環,防止肌肉萎縮、關節變形。讓病患對日常復健充滿信心,早日恢復正常獨立生活。中風失能率高、復發率高、併發症多,患者持續受針灸與復健治療,並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自努力肢體功能鍛煉是促進肢體機能恢復的不二法門。

痛風年齡層下降 大餐、飲酒要當心

痛風年齡層下降 大餐、飲酒要當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歲末時節聚餐多,尾牙、圍爐不斷續攤,大魚大肉的饗宴免不了喝幾杯酒。然而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質的豐盛菜餚再加上酒精,往往造成尿酸過高,成為引發痛風的兇手。尿酸結晶沉積 大拇指關節、腳踝易發生萬芳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侯宗昀表示,每年過年後門診中痛風發作的病人會增加1至2成,特別提醒民眾,歡樂聚會還是要控制飲食,多喝水、多排尿,避免痛風突然發作,痛苦又掃興。痛風最明顯的徵狀就是疼痛來得快也去得快,當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使身體累積過多尿酸或無法及時排出體外,過多的尿酸就會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中,最後發生急性發炎反應。痛風最容易發作的部位在大腳趾關節、腳踝等處,嚴重甚至痛到無法下床走路。多運動、多喝水、少喝酒 遠離痛風侯宗昀主任表示,有一名50多歲的商界老闆,因常應酬喝酒罹患痛風,拖延5年多才就醫,當時全身上下已出現多處痛風石,大腳趾甚至變形到無法穿鞋。經藥物治療,將尿酸濃度降低後,痛風石自然溶解,同時嚴格控制飲食,使症狀良好改善。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台灣目前罹患痛風的年齡層逐漸下降,提醒民眾不要認為還年輕就暴飲暴食,常運動、多喝水、少喝酒,將體重維持在正常範圍才能有效遠離痛風,「高普林」的食物如紅肉、海鮮等,只要尿酸控制得當,可稍微淺嘗。

講座/兒童糖尿病

講座/兒童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肥胖的兒童,得到糖尿病的機率甚至比一般兒童高出19倍,由此可知「肥胖」是導致兒童及青少年罹患糖尿病極為重要的因素。只要針對飲食習慣進行積極管理、並且控制體重,是可以有效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的,只不過孩子的自制力通常較差,此時家長的態度及作為就顯得非常重要。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2/26(一)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兒童糖尿病」,提供您小兒的糖尿病照顧須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或關心糖尿病保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兒童糖尿病時間:107年2月26日(一)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擁抱疼痛 面對挑戰更有韌性

擁抱疼痛 面對挑戰更有韌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永不屈服》這本描寫二戰戰囚路易斯.贊貝里尼的書中,蘿拉.希林布蘭明白指出,超凡卓絕的成長需伴隨擁抱疼痛的意願。義裔美籍的贊貝里尼小時候因為英語說得不好,常被欺凌和嘲笑,因此他父親教他如何打拳。在拳擊場中受訓,他父親讓他嚐盡苦頭,但贊貝里尼希望自己不要再被霸凌,所以他強忍苦痛,最後終於可以成功地保護自己。沒有疼痛的恐懼驅動 贊貝里尼無法激發潛力贊貝里尼的哥哥皮特鼓勵他開始跑步。為了維持速度,皮特跟著他後頭跑,只要路易斯腳步變慢,皮特就用鞭子抽他。很快地,贊貝里尼打破紀錄。這樣一位天生的跑者參加了一九三六年的奧林匹克競賽。一九三八年,就讀南加大的贊貝里尼參加一英里賽跑。其中有些同樣參加過奧林匹克的選手用釘鞋刺他,讓他受傷,也希望害他慢下來。但意志堅定的贊貝里尼忍受疼痛,創下全美大學生一英里賽跑新紀錄:四分八秒。沒有疼痛或對於更多疼痛的恐懼驅動他,贊貝里尼永遠無法激發他驚人的潛力。如果無法掌握自己的潛能,他也不可能在後來的諸多挑戰中存活下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仍克服心理創傷、酒精中毒一九四一年,贊貝里尼加入空軍,投身二次世界大戰。他駕駛的飛機在太平洋上空被擊中,經過長達四十七天險峻的海上漂流後,他被日本人俘獲。幾乎餓死的贊貝里尼被丟到戰俘營,受盡鞭打與折磨。他曾被迫將鋼筋舉在頭頂,這讓他體力耗弱,幾乎不支,他反抗俘獲者的方式,就是絕不因疼痛而屈服。戰後,贊貝里尼回到家鄉,他噩夢連連,而且罹患今日稱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疾病,他靠著大量酒精減緩愈來愈嚴重的心理性疼痛。然而,贊貝里尼透過精神蛻變,最終仍舊克服了心理創傷和酒精中毒。他成為基督福音傳道者,寬恕了那些囚禁他的人。有些俘獲者也改信基督教,因為之前被他們囚禁的人伸手擁抱他們。在某種程度上,贊貝里尼驚人的毅力讓其他想要止痛的人樂觀受教。擁抱疼痛 讓面對挑戰時更有韌性疼痛是一種與大家都有關係的隱喻──當它幫助我們記住像是生產這樣有意義的事,它特別有價值。疼痛將人生中關鍵事件的辛酸帶給我們。如果沒有疼痛,我們無從欣賞我們身體的限制,並支持那些想要挑戰極限的人。如果沒有疼痛,面對體能挑戰時就無法得知自己的程度。唯有熬過苦難,勝利才會更為甘美。透過擁抱疼痛的智慧,我們可以學著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在面對生命的挑戰時,變得更有韌性。(本文摘自/為什麼痛?哈佛疼痛專科醫師與你一起面對這場孤獨的戰役/寶瓶文化)

男不舉砸大錢買偏方沒用 就醫才見效

男不舉砸大錢買偏方沒用 就醫才見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出運了!」有位五十二歲的李先生日前早上起床時,覺得身體有些不一樣,這才發現,陰莖充血、勃起、升國旗了,好幾年沒見的晨間勃起,居然重新出現,讓他有一種回春感覺;連忙搖醒另一半,沒想到,順利達陣,不再半軟不硬,讓他喜出望外。 妻子雖然也開心,但嘴上還是唸著「早就建議你接受正規治療,幹麻去花大錢,買一些成分不明的三鞭丸、虎鞭藥酒,吃了、喝那麼多,也不知補到哪裡去」。 彰化基督教醫院外科部副部長江恆杰表示,觀察門診病人,超過一半以上的勃起功能障礙患者在就醫之前,曾經嘗試過偏方,例如藥酒、補酒、三鞭丸、西班牙蒼蠅等,花了很多錢,但幾乎沒有效果,才轉而尋求正規醫療的協助。 事實上,這些來路不明的壯陽偏方大都含有西藥成分,由於劑量不足,以致藥效不穩定,有些業者聲稱必須連續服用一兩年,才會見效,江恆杰副部長說,這類偏方價格昂貴,如果用於正規治療,可是綽綽有餘。 生活型態不佳易成床上輸家江恆杰副部長指出,大部分勃起功能障礙患者都是血管功能異常,背後原因為老化、膽固醇過高、生活壓力沈重,或是經常熬夜、日夜顛倒,以致於血管硬化、異常收縮,影響勃起功能。 舉例來說,不少中年男性承受極大壓力,男性賀爾蒙分泌不足,只要過於疲累,交感神經興奮,血管就會收縮,周邊組織的血液灌流量跟著不夠,就會導致陰莖充血異常,勃起時軟掉。 江恆杰副部長指出,這類陽痿病人不在少數,有些年紀並不大,只因壓力沈重,工作必須輪值夜班,生活形態不良,又缺乏運動,年紀輕輕,就成為床上輸家,慘遭另一半白眼。 伴侶支持、正確就醫是重返性福關鍵江恆杰副部長分析,勃起功能障礙患者能否東山再起,另一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家庭、性伴侶也可能是壓力來源之一,應該鼓勵就醫,而不是一旁冷言冷語。 勃起功能障礙治療方式除了用藥之外,江恆杰副部長提醒,規律生活、適時抒壓,正確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果,盡量減少攝取高油、高鹽、高糖、高熱量等食物,控制體重,避免肥胖、體重過重,才能保持血管正常功能,遠離不舉、做愛過程中半軟不硬的尷尬場面。(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嗜甜食如命?小心心血管疾病找上你!

嗜甜食如命?小心心血管疾病找上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楊宜瑱指出,臨床上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型病患,是在發生心血管事件後,才知道自己原來是糖尿病友,且血糖飆高已有一段長的時間。糖尿病患應注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名年約四十歲的男姓台商,經常外食且嗜吃甜食如含糖飲料,BMI為34屬於過度肥胖,因心肌梗塞到院進行心導管治療,經血液檢驗後發現血糖過高,卻因為沒有症狀而未警覺自己是糖尿病友,以致於一發生心血管事件,就相當嚴重。楊宜瑱主任說,許多年輕型的糖尿病友,容易忽略血糖對心血管所造成的傷害,而高糖本身會令血管出現發炎反應,若糖友又合併有高血脂、高血壓等現象,就是心肌梗塞及中風的高危險群,必須多加留意。「飲食沒節制、愛吃甜食、又有體重過重情況,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再加上糖尿病等於有加乘作用。」她提醒,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同時要擔心自己是否也是糖尿病患,因為這兩大疾病經常同時出現,對健康的危害相當大。現今糖尿病治療藥物除控糖外 還需評估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治療指引,建議糖尿病患要先進行生活型態的改變,且要持續進行,「第一線用藥為單一藥物治療,若使用三個月後糖化血色素仍未達設定目標時,可加入第二種藥物,此時需評估患者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使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等級的藥物種類。」楊宜瑱主任說,對於年輕型的糖尿病患,同時又有心血管疾病,若需要加入第二種藥物時,會優先考量增加對心臟血管有保護作用的藥物。目前被證實對心臟血管有保護效益的兩大類藥物為SGLT2抑制劑及GLP-1受體促效劑,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SGLT2抑制劑為口服藥物、GLP-1受體促效劑為針劑,但都有降低體重的優勢,可避免糖尿病患使用藥物後出現體重上升的現象;此外,也比較不會有低血糖的風險、且對腎臟功能的保護也有幫助。SGLT2抑制劑適用於腎臟病患 對心、腎臟皆有保護效益楊宜瑱主任進一步說明,臨床上的選擇方式,會先視患者需要降多少血糖,若要降的血糖較多,會考量以針劑為主,但也要評估患者能否接受自己注射的意願;其次,SGLT2抑制劑特別適用在腎臟病第三期前的病友,「如果糖尿病友又有心衰竭風險者,也會偏向使用對預防心衰竭效果較佳的SGLT2類藥物。」她提醒,飲食西化下,國內年輕的糖尿病患有增多趨勢,若為高風險族群如肥胖、家族史、血脂異常者,不僅應少喝含糖飲料外,也應定期做血糖檢測,並控制好血糖、血脂及血壓等,且需戒菸、多運動,才能提早預防,避免日後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按摩指甲邊緣 疏緩緊張、促進循環

按摩指甲邊緣 疏緩緊張、促進循環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壓力累積後身體就會處於緊張狀態,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會優先發揮作用,交感神經優先發揮作用後,血管就會收縮,血液循環就會變差,但在壓力龐大的社會中生活的現代人,交感神經多半會優先發揮作用。「指甲按摩法」能調整自律神經的平衡副交感神經可以舒緩自律神經,假如優先發揮作用的話,就會促進睫狀體的房水分泌和排出,並能分泌淚液,所以也能預防白內障、青光眼和乾眼症,「指甲按摩法」就能輕鬆調整自律神經的平衡,指甲按摩法可以提高免疫力,從以前就受到矚目,但在眼部也能發揮很好效果。變部身體的神經會連成網路,共同運作,尤其是指甲邊緣處,更是末梢神經密集的地帶,按摩指甲後,刺激就會瞬間傳到自律神經上,調節其平衡,刺激指甲邊緣後,副交感神經就會優先發揮作用,疏緩身體的緊張感,因此,眼部的緊張感也會放鬆,血液循環會變好,還可以輕鬆改善眼部的不適。搓揉按壓每根手指指甲邊緣的2個角落即可按摩時只需用拇指和食指,搓揉按壓每根手指指甲邊緣的2個角落即可,尤其是小指,所連結的神經能控制循環器官的運作,經長時間按摩後,全身的循環就會變好,眼部的血液循環也會提升。有位女性受老花眼和白內障所苦,左眼的視力降至0.2,自從每天持續按摩指甲2年後,視力就恢復為1.5,不必再戴老花眼鏡,另外,還有人因此改善了青光眼和飛蚊症的症狀,有些反應敏捷的人在按摩指甲後不久,視野就會變的開闊,覺得自己看得更清楚。(本文摘自/恢復好視力,完全不費力!:不用工具,只要提升血液循環、按摩指甲,在家就能輕鬆改善、立即見效!/健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