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支氣管炎常見於2歲以下幼兒,尤其是在秋冬季節最容易流行,可能由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導致。 《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解析引發細支氣管炎的常見原因,以及小兒罹患細支氣管炎「居家照護7重點」,透過使用鼻噴劑和增加空氣濕度等方式,有助於緩解症狀。
乍暖還寒的天氣,正代表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氣候開始回暖,卻也是許多人皮膚開始癢的季節。春天的天氣型態相當不穩定,溫差相當大,尤其因為季節轉換,溫度以及濕度都有很大改變,更容易導致一些敏感族群開始出現皮膚不適,出現各種惱人的皮膚狀況,其中又以濕疹的患者最多。
失智症長者因為疾病而影響了肢體動作與行為能力,進而讓口腔照護變得更加困難;再加上年齡的增加,牙齦萎縮及唾液分泌減少等原因,使牙菌斑更容易堆積,因此提高了發生蛀牙、牙齦炎、牙周病等口腔常見的疾病的機率。《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圖解銀髮族正確刷牙方式,幫助照護者及長輩維持口腔清潔。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孕期0到3個月階段的孕媽咪,不要任意吃補品,尤其人參、鹿茸等中藥材!NG食物1)油條/油條含有明礬,明礬是含鋁的無機物,對大腦是非常不好的食物,產婦吃下後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的大腦中,所以一定要避吃。NG食物2)酸性食物/過多的酸性食物及飲料會誘發遺傳基因突變,導致胎兒畸形,如過多的肉食、精製糖,少吃為妙!NG食物3)茶與咖啡/含咖啡因的食物具有興奮作用,食用過多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缺血型中風患者需要長時間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才能減少二度中風機率,即使是年輕、中壯年中風患者,也不例外。一名年約40歲男性患者因抽菸、高血壓控制不好,而發生缺血型中風,他以為自己年輕力壯,便擅自停用抗血小板藥物,沒想到一年後竟二度中風,復原狀況大不如前。 中風患者擅自停藥 二度中風機率大增 成大醫院神經部腦血管疾患科主任、成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耳朵的通道稱作「外耳道」,大人的外耳道直徑約為0.8cm,長度約為2.5~3cm,有些微的彎曲。雖然這個通道不算長,但內外兩段的結構不太一樣。外側部分約占整段的一半再多一些,其皮膚底下為軟骨;內側部分的皮膚底下則是硬骨,即頭蓋骨的孔洞之一。清耳垢太裡面 可能會將外側耳垢推進內側耳朵有軟骨的部分稱作「外耳道軟骨部」,內生有細毛(毳毛),且分布著「皮脂腺」與「耳垢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的飲食需配合患者病情及營養需求,預防或矯正營養缺乏問題、修補身體肌肉組織、減輕治療引起的飲食副作用並提昇生活品質。然而,親朋好友或自己的飲食觀念不正確,可能會引發營養不良問題。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5月17日(四)舉辦營養講座,由孫文蕙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本課程針對各個飲食迷思,包括「吃太營養使腫瘤長太快?」、「體重一定會減輕?」、「吃不下打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7歲的陳同學1年多前曾在浴室滑倒,腰部撞擊馬桶,他的左下背、左腿後側及左腳竟漸漸出現嚴重抽麻與刺痛,無法下床、走、坐。今年初曾接受微創手術,症狀卻沒改善,被迫休學,還一度感到絕望。3個月後接受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術後3小時即下床,隔天出院,現已計畫運動,對未來充滿新希望。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後 復原情況良好陳同學在他院接受第一次手術後,依原本腰椎第4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陳爺爺小中風治療後,神經科醫師開給他俗稱「通血管」的藥物,過程中陳爺爺不斷詢問藥物的使用目的及成效,也疑問於為什麼這個藥需要一輩子一直吃?「通血管」的藥物這麼好,是不是可以當成保健藥品與家人一起服用?中風過的病人 一輩子都需要服「通血路」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陳郁欣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口語俗稱的「通血路」藥物,其實就是抗血小板或是抗凝血劑,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伯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3歲的李先生,2年前右側臉部上頷及下頷處有觸電式的劇烈疼痛。疼痛位於臉部右側,吃東西時會引發。每天發作超過10次、頻率還越來越高。檢查腦部無腫瘤或血管病灶壓迫三叉神經,但疼痛指數高達8至9分,施以立體定位高頻熱凝手術,術後1個月,疼痛指數降至0至1分,並逐漸停止藥物使用。然而,熱凝手術6個月後,李先生發覺臉部疼痛間歇性復發,大部分疼痛指數3至4分,但最嚴重有8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72歲的陳爺爺,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心房顫動病況,他都按時服用慢性病藥物及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去年底,陳爺爺不慎跌倒,頭部撞擊地面,呈現意識不清現象,家人立即將他送至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腦部持續在出血,還好陳爺爺服用的抗凝血劑有專一反轉劑,能快速恢復凝血功能,經由投以反轉劑,10分鐘後抽血確認凝血功能恢復正常,便進行手術將血塊移除,術後隔日即轉入普通病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3/4的嬰幼兒有喝奶入睡的習慣,造成約高達2/3的0至3歲嬰幼兒罹患奶瓶性齲齒。幼兒含著奶瓶邊吸邊睡,睡著後唾液分泌減少,造成高濃度奶水或糖水附著於齒面,細菌產生酸性分泌物,使幼兒牙齒脫鈣、形成蛀蝕,稱為奶瓶性齲齒。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5/16(三)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牙科何芸醫師主講「嬰幼兒牙齒保健」,提供您為孩子提供牙齒保健防護的須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面對難受的情緒時,自我慈悲是非常有力的工具,可以使人脫離情緒化反應的破壞循環,這種情緒化的反應經常控制我們的生活。本文將仔細觀察自我慈悲讓情緒復原、增益身心健康的方式。能自我慈悲的人焦慮憂鬱的程度較低諸多文獻中最有力、最一致的發現就是,能夠自我慈悲的人焦慮憂鬱的程度比較低,且兩者的關聯性很強。也就是說,對焦慮與憂鬱來說,自我慈悲是一個主要的保護因素。自我批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