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潮濕悶熱 小心暑熱後遺症

夏天潮濕悶熱 小心暑熱後遺症

2010/8/16(2022/3/15 19:58更新)

炎熱暑假已經過了三分之二,時序上雖已過「立秋」,但此時臺灣氣候仍然很熱,一般要等到「白露」後,天氣才會漸漸涼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黃詩硯表示,近來天氣溫度有愈飆愈高的趨勢,其中在中醫科門診中,亦發現暑熱後遺症患者有漸漸增加現象,以中醫角度來看,暑熱後遺症可分為下列幾類型:

第一類型,就是俗稱「中痧」的患者,因為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曬,出汗過多,造成頭暈目眩、口渴、尿少的情形,中醫認為在汗出過多的狀況下容易耗氣,所以會有頭重腳輕、嗜睡的症狀發生,且因暑熱就像蒸籠一樣,讓熱氣在人體內悶燒,如果熱氣不能去除,甚至會發生煩躁、坐立不安的情形,嚴重時甚至會熱昏厥、熱痙攣。

用中醫方法如何迅速讓體表熱氣降低呢?黃詩硯建議,可使用刮痧、拔罐方式;刮痧方法:沿著後髮際頸部偏外側向肩部(風池穴到肩井穴)及背部(膀胱經)刮、上臂外側及下臂前及側面(肺經)刮痧。刮痧完,會感覺刮痧處表面溫度增高,熱氣不斷往外散出。但是對於太過勞累、有心臟疾病的患者要小心慎用。

她提醒,平日飲食保健應減少冰品及涼飲的食用量,多飲溫水,溫熱飲品可以幫助血液循環,體內熱氣就容易散去,多喝些能幫助散熱的飲品,並且要趁溫熱時喝,才能真正達到體內散熱目的。

第二類型的患者,在酷暑天氣中,常要奔波於烈日下,而且常常進出冷氣房;或者是在烈日下工作、打球後,立即沖涼浴或灌冰水的青壯年,在身體盛熱狀況下,沖涼浴或灌冰水雖然很暢快,但這類型患者可能發現自己容易頭痛、肩頸僵硬、肌肉痠痛,晚上睡覺甚至會容易落枕,這是因為在大太陽下,毛孔是張開的,張開的毛孔容易被冷氣、涼水(中醫稱之為「寒邪」)入侵,寒氣進入體內後,因為有收緊特性,所以肌肉容易緊繃、用力不當或姿勢不良就容易拉傷,造成肌肉僵硬或是落枕。

黃詩硯教導民眾,自我保健可以從穴道按摩著手,除了上述的尺澤穴和少海穴外,如果頭痛狀況加重,可加強按壓合谷穴,若是疼痛牽連到頸部造成肩頸僵硬,可以使用後谿穴緩解。後谿穴在握拳時,手腕外側,本節後的橫紋尖端骨邊凹陷處,可減緩肩頸肌肉僵硬不適。

第三類型的病人以濕疹居多,由於臺灣夏天潮濕悶熱,再加上冰涼飲料已經是夏天必需品,暑熱容易夾雜著濕氣膠著在身體裡,這類型病患在流汗多又不容易散熱的手彎處及腳掌、脖子,或者女性陰部都容易發生如過敏般小紅疹,這是體內濕氣與熱氣因為不能順利排除,散發在皮膚上形成的,在門診治療上,黃詩硯使用桂麻各半湯加減,幫助熱氣從體表發散,或者用豬苓湯幫助清利體內濕熱,都可以幫助病患濕疹症狀緩解。

黃詩硯提醒民眾,在平時個人衛生上應注意儘量穿寬鬆衣物,容易患濕疹的患者應選擇棉、麻質等吸汗透氣質料,避免悶熱;分泌物多、容易陰道發炎的女性,在悶熱夏天應避免穿緊身牛仔褲,避免使用護墊時間太長,形成濕熱環境,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

延伸閱讀「穴位圖」: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030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