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攣

哭到停止呼吸暈過去,小心嬰兒屏息症!醫教3招急救:爸媽先做這件事

哭到停止呼吸暈過去,小心嬰兒屏息症!醫教3招急救:爸媽先做這件事#痙攣

小孩哭到喘不過氣,甚至一哭就忘了呼吸,小心是嬰兒屏息症!小兒科醫師表示,嬰兒屏息症常見的發生情況,通常是因為小孩哭得很用力、很激動,會在一陣哭泣之後,突然停止了呼吸,接著嘴唇發紫,跌臥地上就昏暈過去不省人事,持續約半分鐘又清醒恢復正常,這就是典型的嬰兒屏息症。

中風後肌肉「縮起來」張不開!肉毒桿菌讓他手臂手指不捲不痛了

中風後肌肉「縮起來」張不開!肉毒桿菌讓他手臂手指不捲不痛了#痙攣

50多歲陳先生,由於中風,導致右側癱瘓無法行走,生活起居也都需仰賴他人照顧,為能夠儘快恢復日常生活,十分積極復健,從一開始只能勉強在床上抬起手腳,半年多後已進步到可以拿拐杖行走了。然而,右側肌肉因中風後張力過強,導致其右側前臂無法伸直,5隻手指也一直緊握而無法張開。

有圖》中風肌肉痙攣怎麼辦?嚴重程度、治療選擇一次看

有圖》中風肌肉痙攣怎麼辦?嚴重程度、治療選擇一次看#痙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急性腦中風常年佔據台灣10大死因之一,也是造成肢體殘障的重要原因。根據台灣腦中風登錄統計,缺血性中風病人在1個月後仍然有超過6成的人需依賴他人照顧。其中肢體肌肉痙攣是急性腦中風後常見的合併症,臨床上稱為腦中風後痙攣(post-stroke spasticity,PSS),不僅會造成照顧的困難、病人生活品質的下降,也會影響神經功能的恢復,因此如何及早介入治療就很重要。什麼是腦中風後痙攣?腦中風除了會引發肢體無力,一部分的病人也會併發痙攣使肌肉容易呈現高張狀態,出現不自主的肌肉收縮以及不正常的肢體擺位,進而導致關節活動角度受限、軟組織僵化及疼痛等表現。會產生痙攣的狀況主要有兩種,第1種是因為中風後,大腦對於周邊的肌肉控制力下降,原本可以抑制肌肉運動神經興奮的功能喪失,使得肌肉不自主的抽動或緊縮。第2種是因產生痙攣以後,肌肉退化,結締組織增生,軟組織纖維化,進而導致關節僵硬、變形,進一步加劇痙攣的情況。若是不進一步治療,不僅會增加照顧上負擔,也會影響到病人的生活品質。腦中風後痙攣盛行率與好發位置根據統計,腦中風後痙攣在腦中風後1年的盛行率約25%至43%。最常發生於手肘(79%)、手腕(66%)、 腳踝(66%)及肩膀(58%)等關節。在臨床上會使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來評估肌肉痙攣的狀況,若是MAS在3級以上,就代表痙攣嚴重度足以影響肢體動作功能或活動表現,被稱為失能性痙攣(disabling spasticity),根據統計上肢(18.9%)比起下肢(5.5%)更容易出現此種狀況。  中風後攣縮治療目前臨床上改善中風後攣縮的方法常見以下幾點:藥物、手術、復健等幾個面向。(1)常見的藥物治療:肉毒桿菌素注射(Botulinum Toxin-A):肉毒桿菌素是目前多個指引認同並且強烈建議的使用藥物,雖然可以有效改善被動功能(像增加關節活動度和減少阻力)、降低攣縮帶來的疼痛、於下肢部分可以增加步態速度,但並無法增加肢體與手部的主動運動能力。施打肉毒桿菌素的時間,目前沒有統一明確建議。一般來說以中風後6個月為切點,分為早期注射(6個月內),以 及晚期注射(滿6個月後) 。晚期注射根據目前研究都效果顯著;早期注射目前雖然目前研究證據不夠明確,不過若在中風後3到6個月內施打,已有明確療效。口服抗痙攣藥:雖然能有效舒緩張力造成的不適,然而疲倦、嗜睡、肌肉更加無力等副作用,反而會引響後續復健的情況,因此通常是採小劑量的方式來使用,並且洗腎的病人若要使用,需特別注意。(2)手術治療當痙攣已影響生理結構的問題,像:攣縮後肌肉或肌腱縮短、關節變形,才會進行像是肌腱轉移術、阿基里斯腱增長術等等的手術治療。根據過往研究發現,以外科手術處理之後,因肢體痙攣失能的患者可以改善移動能力、較能穿正常的鞋子、以及減少輔具的穿戴需求。(3)復健治療常見的復健治療包括拉筋運動、擺位與固定、儀器治療等等。若痙攣評估MAS ≥ 2或合併疼痛情形,醫生一般會先採取口服藥物或局部注射治療,幫助緩解症狀以後的,再針對攣縮的關節與肌肉進行相關的復健治療。但若痙攣症狀不顯著(MAS < 2)且未合併疼痛情形,也可以直接進行復健。雖然痙攣並不是造成病人活動受限的主要因素,但積極的治療痙攣可以減少後續帶來的負面影響,除了可以增強病人的日常活動能力,也可以讓中風照護者在照顧時的便利性增加,對於病人與照顧者都有積極的影響!(本文獲家天使授權轉載,原文為:腦中風後肌肉痙攣不可忽視,適當的復健治療以及肉毒桿菌素可以改善情況!)

中風後手痙攣 肉毒桿菌素緩解肌張力

中風後手痙攣 肉毒桿菌素緩解肌張力#痙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肉毒桿菌素不只能用在美容微整形,也是中風患者的好幫手。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解決因肌張力太高的疼痛與日常清潔不易的問題,使肌肉達到放鬆的效果。55歲的謝先生為中風患者,一年多前某日突然右手拿不起牙刷,緊接著右腳無力跌倒,家人聞聲趕到只見病患跌坐在地,右側肢體無力,口齒不清。緊急送醫診斷為急性梗塞性腦中風,黃金3小時內施行「靜脈血栓溶解」注射,病患自住院期間開始到出院後,積極接受物理與職能復健,配合中醫針灸,復原到能拿輔具行走。中風病患 每3至4位就有1人肢體痙攣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蔡青芳表示,最讓謝先生困擾的後遺症是右側肢體痙攣,肌肉持續痙攣疼痛,右上臂夾緊困難打開,腋下清潔不易,右肘與右手腕彎曲緊繃,每當復健伸展時就疼痛不已,甚至右手握拳打不開,連剪指甲都困難。若持續生長的指甲嵌入手掌,可能造成感染發炎。因此接受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調解神經與肌肉傳遞,改善肌張力過強,緩解肢體痙攣,配合規則物理與職能復健,及規律的中醫針灸,三合一治療下,提高復原成效。蔡青芳醫師說明,常見的腦部或脊髓系統損傷,如梗塞型腦中風、出血型腦中風、頭部外傷、腦性麻痺、脊髓損傷等,損傷後肢體張力增強,肌肉緊繃僵硬,持續過久造成肌肉纖維化、肌腱短縮,甚至關節變形、伸展困難,這種現象稱為「痙攣」。除了局部疼痛,也造成復健困難,攣縮處不易清潔,影響生活品質。根據醫學文獻統計,中風後肢體痙攣比例約佔25%至30%。中樞神經若嚴重受損,肢體痙攣現象甚至可能在中風後1至2週就出現。健保有條件給付 每年3次注射肉毒桿菌素口服抗痙攣藥物雖可緩解,但有嗜睡虛弱等全身性副作用。蔡青芳醫師表示,目前年滿20歲以上,中風後經復健、輔具或藥物治療6個月以上,肢體痙攣影響日常生活,痙攣程度符合MAS 2或3級,排除臥床與手臂關節活動度已固定無法伸展。經區域級以上醫院神經內科與復健專科醫師診斷,健保局審查核准後,健保可每年給付最多注射3次。一般而言,肉毒桿菌素注射藥效可維持 3至6個月,重症肌無力患者,懷孕或哺乳婦女不可接受注射。

中風後痙攣難復健 肉毒桿菌注射舒緩

中風後痙攣難復健 肉毒桿菌注射舒緩#痙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9歲的洪先生在國小擔任美勞老師,去年10月因急性腦梗塞中風,造成左半邊肢體偏癱無力,雖然積極復健想回復正常生活,但因疼痛性痙攣,造成肩膀緊繃、手肘打不直,手心更會緊握拳頭無法打開,感到非常挫折。後來到神經內科就醫施打肉毒桿菌治療,中風後疼痛性痙攣明顯消失,也讓復健效果持續增加,逐步恢復生活自理。中風病人通常有半邊肢體癱瘓無力情況大林慈濟醫院神竟內科醫師劉瑞貞表示,中風病人通常有半邊肢體癱瘓無力情況,病發1個月內,約有2成病人的手部會出現不正常收縮,導致復健受阻,成效不彰;直到3個月左右,約4成的病人在出力時,會遇到強大的張力,感受到嚴重的疼痛感。針對中風病人,一般神經內科醫師幾乎都使用口服抗痙攣的藥,但藥品將發揮全身性作用,吃完後就昏昏沉沉無法復健,病人也會拒絕吃藥;另一種用在沒有辦法治療的痙攣性患者,可採用全面性的神經阻斷術來改善,但這類治療屬於不可逆的手術。肉毒桿菌素則是取口服用藥與手術的中間值,能依病人情況不同來量身訂作,針對每一塊肌肉施打不同的劑量,讓病人痙攣在沒有副作用下得到最好的效果。肉毒桿菌素注射 減少疼痛性痙攣目前健保針對手部痙攣給予3次的治療機會,為了減輕患者生活負擔,醫護人員會先協助申請肉毒桿菌素注射健保治療。劉瑞貞醫師表示,開始施打肉毒桿菌素7到10天後,疼痛感消失,關節變很鬆。大約3到4個月後,緊度又會慢慢回來,當病人復健的成效愈來愈高,需要肉毒桿菌的劑量也會逐步減輕。劉瑞貞醫師表示,肉毒桿菌素扮演的角色是消除疼痛性的痙攣,讓張力下降,使病人更有力氣及耐心去接受大量復健,復原效果也會更好。由於中風後3至6個月為復健治療黃金期,建議中風病人初期就到神經內科門診評估,越早接受治療,效果會越好。

不是跳財!婦女眼皮跳2年 竟是面肌痙攣

不是跳財!婦女眼皮跳2年 竟是面肌痙攣#痙攣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俗話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但如果一跳就是2年,恐怕不是俗話說得這麼簡單。中國一名婦人左眼皮整整跳了2年,卻讓她換來一場開顱手術,經醫師診斷,竟是左側面肌痙攣。顱內血管壓迫面神經 眼皮、臉、嘴角跳不停兩年前,該婦人左眼皮開始抽動,原以為只是偶時的眼皮跳動,毫不在意,沒想到經過多月,左眼皮變成從早到晚不間斷地跳,即使閉上眼睛還能感覺到眼皮震動,此外,婦人的左臉、左側嘴角也跟著跳動。近日,婦人的左眼皮竟不自主閉上、必須持續幾秒才可睜開,這時婦人才發現事態嚴重,決定就醫。當地醫師說,該婦人是因為顱內血管壓迫面神經,導致左眼皮跳不停,是罹患左側面肌痙攣,必須進行開刀治療,才可解決面肌痙攣的症狀。醫師提醒,若發現眼臉不自然跳動,千萬別輕忽大意,及早就醫,才不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醫訊/腦傷後痙攣如何處理

醫訊/腦傷後痙攣如何處理#痙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車禍或跌倒後,即使被診斷為輕微腦震盪,也要後續觀察是否有腦傷後遺症。因為輕度頭外傷患者,少數會有腦震盪症候群的後遺症,導致頭昏眼花、無法集中精神,甚至記憶力退步,無法工作等。所以在第3周後有頭痛、頭暈等狀態出現,最好去中、大型醫院檢查。為了幫助腦傷病友,桃園長庚醫院特舉辦「腦傷病患痙攣之處理」講座,邀請該單位復健科陳靖倫醫師主講,並有提供醫療諮詢服務。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談腦傷後痙攣處理時間:102年6月29日(六)上午9:20~10:50地點:桃園長庚(桃園縣龜山鄉舊路村頂湖路 123 號)1樓中央大廳洽詢:03-319 6200轉3419社服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