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很痛苦 中醫對症下藥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邱碧瑩說,懷孕生子是女人生命中的重大挑戰,產後更是調適身心變化與壓力的關鍵時刻俗話說「生得過,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女人經歷懷孕生產宛如歷劫重生,緊接著須面對種種產後生理急劇變化所帶來的不適,以及承擔育兒責任、適應多重角色(為人子女、妻子、媳婦、母親)轉變的衝擊、社會家庭結構關係改變,甚至工作與經濟上的壓力。
新產婦在經歷懷孕、分娩、產後恢復期及哺育嬰兒過程,難免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一旦這種壓力持續存在,沒有得到適時適當的紓解,導致情緒及行為上的異常而發生產後憂鬱。
邱碧瑩醫師指出,產後憂鬱依症狀的嚴重度分為產後沮喪、產後憂鬱症、產後精神病。根據統計,七、八成的婦女在產後一週內,會出現短暫且程度不等的失落感、空虛感、易哭、失眠、疲倦、頭痛、吃不下、焦慮、情緒不穩等症狀,稱產後沮喪,通常藉由心理的支持在兩週左右可恢復,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
邱碧瑩醫師表示,研究顯示曾經罹患憂鬱症或有產後憂鬱症病史者、自己或配偶失業、新移民女性、缺少先生或親人支持、與家人或配偶相處不好、角色調適不良、過度擔心體態改變、照顧新生兒壓力、流產或早產、或新生兒有缺陷等是導致產後憂鬱的重要因子。如果發覺自己的親友生產完後情緒行為異常就應提高警覺,多給予關心支持陪伴,無法改善者就要勇於就醫治療。
中醫認為若產後思慮太過、勞傷心脾、氣血生化不足、血不養心、心神失養,從而導致產後憂鬱;臨床表現異常疲倦、不喜歡講話、失眠多夢、吃不下、無緣無故哭泣、缺少當媽媽的喜悅、對照顧嬰兒缺乏興趣、憂愁多慮、心悸動不安感、臉色蒼白、手腳冰冷等,可使用甘麥大棗湯或歸脾湯及天王補心丹加減來治療。
邱碧瑩醫師說,中醫治療產後憂鬱的特色是了解產後婦女生理及心理變化、重視產婦體質個別差異,會根據臨床症狀及產婦的體質、心理狀況作辨證治療。中藥早已普遍運用在坐月子的文化中,民眾接受度高。對於輕度、中度產後憂鬱的患者,擔心服用西藥抗憂鬱劑影響哺乳的患者,或是不願意看精神科門診的患者,中醫藥能提供另一種不錯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