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大家都聽過,但你們知道生了寶寶以後的夫妻,還可能面對「產後危機」嗎?日本的一項研究指出,在寶寶2歲的時候,自認為還愛著老公的妻子竟然只剩下34%!老一輩常說孩子是夫妻間的調和劑,那又是為什麼有了寶寶之後,會讓夫妻關係降到冰點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婚姻的經營秘訣。
產後憂鬱大家都聽過,但你們知道生了寶寶以後的夫妻,還可能面對「產後危機」嗎?日本的一項研究指出,在寶寶2歲的時候,自認為還愛著老公的妻子竟然只剩下34%!老一輩常說孩子是夫妻間的調和劑,那又是為什麼有了寶寶之後,會讓夫妻關係降到冰點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婚姻的經營秘訣。
迎接新生命是令人高興的事,孕產期間可能有身體不適或擔憂胎兒健康等各種狀況,使許多新手媽媽有產後憂鬱的困擾,產後承受身體的不適照顧新生兒、母親角色轉換的焦慮及壓力,嚴重可能造成身心症狀。研究指出,產後運動可並降低產後憂鬱風險,建議在產後3個月內開始運動可顯著改善心理健康。
孩子一哭鬧就抱、尿布到底要換幾次、奶粉水溫要多少⋯⋯第一次照顧一個新生命,不免讓剛成為新手媽媽的妳手忙腳亂,常無法好好休息也容易讓身心感到疲憊,該如何好好照顧自己、平衡自己的焦慮和不安,也是不容忽略的事。不妨透過以下6招,讓自己休息一下,不用試圖當個完美媽媽。
一名54歲家庭主婦過去曾有產後憂鬱病史,因離婚導致重鬱症又復發,1個月前開始足不出戶,整天愁眉苦臉、沉默寡言、音量微弱、有氣無力,甚至連進食和梳洗都需要旁人督促。家人見狀焦急萬分,趕緊將她送往奇美醫院精神科就診,隨即住院接受治療,終於在8週治療後,病情完全緩解⋯
近幾年來,婦女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比例直線上升,在台灣的盛行率甚至高達4成,且不限於新手媽媽。身為母親與心理諮商師,梁禎殷於《走過「心理陣痛」,一個心理師的產後憂鬱告白》一書中,分享心路歷程、提供專業建議,陪伴身受其苦的人走過「心理陣痛」,一起蛻變成更健康、成熟的母親。以下為原書摘文:
隨著父親節到來,不妨主動給予身邊男性親友關懷與問候,特別是可能有心理健康困擾卻選擇不說的「新手爸爸」。根據研究顯示,將近五分之一的新手爸爸會有憂鬱症狀,男性會產生壓力與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其實源自於對父親角色的不了解,建議家人可以陪伴新手爸爸走過這段期間。
常見的「產後憂鬱」症狀包括長時間感到悲傷、心情低落、食慾不振、失眠等,嚴重甚至會出現討厭小孩的傾向,但這些都不是身為媽媽的錯。韓國精神健康醫學科主治醫師鄭宇烈於《媽媽的高敏感情緒自救書》一書中,從諮商案例與個人育兒經驗裡,揭露了媽媽們經常面臨的高敏感情緒,具體剖析各種心理狀態,並提供實用的改善方式。以下為原書摘文:
下週末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有沒有注意到你身邊的「準媽媽」們,是開心迎接自己的第一個母親節?還是充滿著焦慮、憂鬱的情緒?根據研究顯示,孕婦產前參加團體身心健康課程,對其正面的影響可延續數年。因此,除了關照孕婦的身體照護,更需要注意她們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