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閉鎖威脅兒童健康 恐須換肝
2012/1/2(2022/3/15 18:23更新)
由於各界積極推動母乳哺育,近年來我國嬰兒母乳哺育率明顯提升。新生兒延長性黃疸(超過出生後兩週甚至四週)者也因此相當常見,但其中有部份原因是肝膽疾患,必須愈早診治越好。台大醫院呼籲,父母應留意嬰兒的糞便顏色,若出現黃色、甚至灰白的情形,應盡速就醫檢查。
近年來國民健康局加強推廣嬰兒大九色大便卡比對,讓民眾有助於分別新生兒母乳哺育性黃疸與兒童肝病(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但仍有因為大便顏色判讀不易且民眾對大便色卡的認知不同而延誤診治之個案。因此台灣膽道閉鎖研究群建議,除了仔細觀察大便顏色能有效且快速分辨嬰兒延長性黃疸是因母乳哺育或膽汁滯留症,最正確的方式就是同時檢測血中直接膽紅素(D-bil)及總膽紅素(T-bil)。
台大醫院陳慧玲醫師指出,新生兒黃疸症正常在兩周內就該消退,若顏色未退表示可能異常;嬰兒抽血接受總膽紅素檢測時,僅能測出黃疸症,無法判斷肝膽疾病發作的可能,唯有檢測直接膽紅素,才能檢查出是否有肝膽疾病的可能。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指出,膽道閉鎖仍是兒童肝臟健康的一大危機,每年約有二十位小朋友因此需要換肝手術才能存活,其中有許多病童正亟待器官捐贈才能創造生命奇蹟。膽道閉鎖症顧名思義就是膽汁無法順暢的從膽道流出,發病的初期,會出現黃疸不退且大便顏色慢慢變淡的症狀,膽汁無法排出,肝功能會在數週之內快速的惡化,造成不可逆的肝硬化,導致短時間內必須手術才能存活。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