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線治療

醫訊/認識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處理

醫訊/認識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處理#放射線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放射線治療也就是台灣人俗稱的『電療』,如同照X光,治療過程中不會感覺疼痛,其中放射線治療大致可分為遠隔治療與近接治療,在癌症的療程上常常會搭配此療法。這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服務廣大的癌症病友,特地舉辦「放射線治療一般副作用之處理」講座,邀請蘇美樺護理師主講,教導病友在面對放射線治療後的種種副作用之處理,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放射線治療一般副作用之處理」講座時間:101年9月24日(一)上午 11:00~11: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大樓 053 診洽詢:(04)22052121

電療會痛嗎?皮膚會被電到焦黑?!

電療會痛嗎?皮膚會被電到焦黑?!#放射線治療

癌症已經蟬聯國人死因第一名有超過二十年了。現在人人聞癌色變,都不想得到它。可是如果還是不幸得到了,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面對它並且接受治療。阮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白立柱醫師表示,目前癌症治療的主流是以西醫為主,其中包括手術切除,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等。依照不同的癌症與不同的期別,這些治療方式可單獨使用或是合併使用。多數病患對放射線照射治療並不太熟悉,知道「電療」,但是對放射線照射治療的了解卻不是很正確,常常有許多疑問,以下就為大家解答。Q : 電療會痛嗎?聽親戚朋友說皮膚會被電到焦黑。A : 放射線照射治療使用的是高能量 X 光,在照射當下是沒有感覺的。皮膚的反應會因照射部位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對於頭頸部癌症,乳癌,與皮膚部位治療會有較強的反應。約在治療兩星期後慢慢發紅,會有癢,輕微刺痛的感覺。到了四~五個星期後,就有可能破皮。不過醫師會因不同的症狀給予藥物治療,在副作用變嚴重前就會介入。皮膚的反應在治療結束兩星期後會慢慢恢復。Q : 接受放射線照射治療會掉頭髮嗎?A : 如果是照射頭部,兩星期後會漸漸掉髮,在整個療程結束後也會慢慢再長出來。不過如果是照射身體其他部位,是不會掉頭髮的。Q : 接受放射線治療嘴巴破,吃不下怎麼辦?A : 對於頭頸部癌症的病患,接受放射線照射治療是會有嘴破的影響。醫師可給予止痛藥,口內藥膏,漱口水,與口內麻藥噴劑來減緩病患的不適。專業營養師也會指導如何飲食。在治療療程結束1~2星期後會慢慢恢復。

何謂放射線治療?怎治療癌症?

何謂放射線治療?怎治療癌症?#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所用的放射線是經由特殊的設備稱之為直線加速器產生,其能量比診斷用X-光高數百或數千倍,可以應用高能量的放射線對準疾病所在,來治療癌症或某些疾病,這就是俗稱的「電療」或「X-光治療」或較早以前使用的「鈷六十治療」,而目前正式名稱為「放射線治療」或簡稱「放療」。台中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詹建勝主任表示,對絕大多數的癌症,放射線治療都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大約每10位癌症患者就有4位會接受放射線治療。放射線治療的優點在於治療範圍可大可小,不受病灶位置之限制,可深可淺,不受身體其他疾病的影響,可用於根治癌病或用以緩解症狀,提升癌症病人生活品質。放射線治療沒有像手術有年齡或特殊疾病的限制,不需麻醉,沒有傷口問題,也沒有像化學治療的一些嚴重副作用。詹建勝主任說,較早期的癌症病人,只需要接受放射線治療便能夠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較大的腫瘤常需合併手術治療,手術前的放射線治療有助於縮減腫瘤的體積,以使其後的開刀切除更為順利有效。手術後的放射線治療則可消滅開刀無法完全切除之殘留的腫瘤組織,提高治癒率。放射線治療亦可合併化學治療,增加腫瘤的控制率,但所引起副作用可能會較大些。某些部位癌症(如頭頸部癌)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可以很好效果,甚至不需要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除了用在惡性腫瘤,有時也可利用放射線來治療某些良性的腫瘤。詹建勝主任指出,對於腫瘤已擴散至腦部或骨骼的癌症病患,放射線治療可以提供症狀緩解的幫助。由局部的放療照射使腫瘤縮小以減少腫瘤對周圍器官的壓迫,或控制因腫瘤引起的出血,減緩因癌症引起的疼痛,這就是放射線的支持性(或緩解性)治療。對於早期發現肺部或肝臟轉移的小腫瘤,放射線治療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 死亡率逐年增加

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 死亡率逐年增加#放射線治療

根據衛生署統計,自民國八十一年以後,口腔癌發生率及死亡率節節上升超過了鼻咽癌,已成為國人頭頸部癌症第一位,在9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為第6名。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95年度最新統計,臺灣男性口腔癌每年發生率已高居世界第3,目前臺灣口腔癌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三十五,依每年5%增長率成長,估計再五年臺灣就會成為全球第一,約達到十萬分之四十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牙科主任馬魁指出,口腔癌發生於口腔顏面部,常造成病患飲食、語言困難及顏面畸型,嚴重病例甚至導致家庭及社會沈重負擔。馬魁表示,口腔癌是由口腔內組織細胞惡化所形成的腫瘤。口腔癌絕大部分是由黏膜細胞惡化所形成,少部分由小唾液腺體惡化所形成的腺癌。臺灣口腔癌以頰黏膜癌和舌癌佔大多數(70-80%),其發生和嚼檳榔、抽菸、喝酒息息相關,統計90%以上的口腔癌病人有嚼檳榔習慣。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隨著檳榔消耗量越來越多,口腔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趨勢,而且好發年齡也下降為40-50歲間。有很多因素可能與口腔癌有關,其中重要的應為嚼檳榔,口腔癌患者半數以上有嚼檳榔習慣,頰黏膜癌患者更有八成以上嗜嚼檳榔。馬魁進一步說明,除檳榔外,菸酒亦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如同時有嚼檳榔、吸菸及飲酒等習慣者,其口腔癌危險性更增加。其他如口腔衛生不佳,長期溫度或化學物質刺激,歪斜的牙齒或不適合的假牙,對舌頭、齒齦或咽頰造成慢性傷害,口腔粘膜上白斑,都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以後產生癌病。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且以男性居多。馬魁提出下列必須小心的幾種症狀:嘴唇或口腔有慢性不癒合潰瘍。嘴唇或口腔內部有腫塊。口腔黏膜有白斑或紅班出現。口腔內任何一部份發生不明原因出血、疼痛或麻木感。喉嚨感到有異物,久不癒的咽喉疼痛。吞嚥、咀嚼時感困難或疼痛。聲音改變。耳朵疼痛。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以上症狀可因癌症或其他較不嚴重問題而產生,但儘早尋求醫師或牙醫師診斷及治療是相當重要的。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267

預防口腔癌 不能忽視”癌前病變”警告

預防口腔癌 不能忽視”癌前病變”警告#放射線治療

提到癌症,大多數的癌症病患從未見過威脅他們的腫瘤到底長的甚麼樣子,口腔癌則是其中少數的例外。大多數的癌症需要精密甚至侵入性的檢查才看得見,反之口腔癌只要打開嘴巴就看得到了,話雖這樣但還是有一半的口腔癌在發現時已是晚期了(第三、四期),為甚麼呢?晚期口腔癌至少有四公分的大小,設想在我們口腔裏面有個四公分的異物難道我們會無法發現嗎?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口腔癌的特性--口腔癌通常來的快又急。奇美醫院口腔顎面外科 - 顏欽堉主任指出,口腔癌的生長速度在所有癌症中算是相當快,甚至於患者都可感覺到腫瘤的生長,所以剛開始的時候症狀不明顯,患者甚至於醫師可能都會忽略這個病徵,但是後來發現硬塊越來越大,潰瘍越來越明顯就會開始恐慌,至此口腔癌已明顯可見,這個過程在大部分患者身上僅需數週就可到達。因此即使這麼容易發現的腫瘤卻往往等到腫瘤已經很大了才就醫與治療,所以很可能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其實台灣的口腔癌病患超過八成有嚼食檳榔與吸菸的習慣,所以沒有嚼食檳榔與吸菸習慣個體是不需過度擔心的。顏欽堉主任表示,臨床上有所謂的癌前病變,包括白斑、紅斑與纖維化,尤其是有嚼食檳榔習慣的個人,若口內已有癌前病變更需有警覺心,立即戒除不良習性並定期口腔粘膜檢查都可避免或者早期發現口腔癌的發生,這點也是在其他癌症所沒有的機會,大部分的癌症並不出現有癌前病變的警訊,甚至需要腫瘤很大才能被發現。容易發現的口腔癌也帶來另外的問題,口腔與許多感官功能有關。飲食、語言及美觀等方面口腔都有絕對重要性存在,口腔癌腫瘤大小與侵犯程度也影響這幾個方面的功能,例如舌癌會造成吞嚥與發音的困難,頰黏膜與嘴唇癌會影響外觀與張口,若是腫瘤生長在齒齦上或侵犯至齒齦則往往造成咀嚼障礙。治療前就會造成患者對就醫治療所可能產生後遺症出現疑慮。顏欽堉主任說,很多患者在就醫時的疑慮往往並非在診斷分面,而是關心治療後是否會造成咀嚼吞嚥功能障礙或者是否會造成顏面很大的疤痕。事實上腫瘤越大對於上述功能的影響越明顯,且治療後越難恢復原有的功能,反之若腫瘤越小則越容易於治療後保存原有的功能。現有口腔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線與化學治療等近年來皆有長足進步,手術切除通常會合併器官保存的觀念且切除後可與整形外科的顯微皮瓣修補結合重建原有口腔的構造。放射線治療則因新型機器的引進可更有效的控制腫瘤並減少放射線的副作用。標靶治療的使用則是另外一種可嘗試的方式。所以面對口腔癌最好是即早及勇敢的面對,只有盡早的發現、謹慎的評估與積極的治療才是面對口腔癌最好的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