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化

奮戰子宮內膜癌 成功保留一線「生」機

奮戰子宮內膜癌 成功保留一線「生」機#年輕化

今年35歲的黃小姐(中榮就醫時33歲)3年前因月經異常在外院就診,經檢查確認為子宮內膜癌,傳統治療須手術切除子宮。然而她未婚且未來想要生育,抱著一線「生」機的希望到臺中榮總,醫病討論後選擇不手術,接受口服黃體素治療,定期追蹤檢查確認癌細胞全部消失。後來結婚並成功懷孕在去年底順利產下健康的寶寶。目前她持續以黃體素來控制子宮內膜癌的復發,定期追蹤沒有復發跡象。 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王韶靖醫師指出,近年全球子宮內膜癌發生率不斷上升,根據2021年癌症登記資料,台灣每年約有3200人確診子宮內膜癌 發生率也從過去排名女性癌症第10位,逐漸上升到近年的第五位。40至60歲、停經年齡前後的女性為好發族群,且有年輕化趨勢,在台灣有7%發生在40歲以下、15%發生在45歲以下的年輕婦女。原因與飲食西化、肥胖、未生育有關之外,尚包含比較晚停經、多囊性卵巢、糖尿病、雌激素過度刺激等風險因子。 目前子宮內膜癌標準治療方式是完整子宮切除,對於正逢生育年齡、尚未完成生育計劃的患者來說,是人生沉重的決定,若可透過口服黃體素或放置含有黃體素的避孕器於子宮,給予大量黃體素治療,並於治療期間每3個月追蹤一次子宮內膜切片,再視治療反應決定是否進行手術,嘗試保留生育功能,可能改變患者一生。尤在國內生育率低迷之時,醫療盡力保留病患生育能力也間接協助國安。臺中榮總累計已為31名子宮內膜癌病友進行保留生育的黃體素治療,有26人治療成功,成功率達84%。 然而非所有子宮內膜癌患者皆適用黃體素治療,王韶靖解釋,患者必須符合是第一型子宮內膜樣癌(endometrioid)、細胞分化良好(grade 1)、沒有轉移跡象,且癌症侵犯子宮肌肉層一半以內(stage IA)。慶幸的是,子宮內膜增生或內膜癌患者,通常在疾病早期就有症狀,易於早期發現、診斷與治療。 一般而言,子宮內膜癌的預後良好,能夠早期發現是重要關鍵。子宮內膜癌常見症狀以月經異常為主,接近9成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均有異常出血,例如停經後出血,或月經與月經之間出血、滴滴答答拖很久、或是性交後出血等症狀。當出現上述症狀若能及早就醫,80%的病人經檢查診斷多仍在第一期、癌細胞沒有轉移。 針對無保留生育規劃的早期子宮內膜癌婦女,臺中榮總統計院內400多例接受微創分期手術案例證實,透過微創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除了傷口小、住院時間短、術後復原快之外,5年存活率更可達99.4%,優於全國平均95%。相關研究發表於《中華醫學會雜誌》。 王韶靖提醒,如有月經異常出血症狀及早就診,可以早點確認異常出血的原因。如果不幸罹患子宮內膜癌,對於有生育規劃的女性更有機會保留生育能力;對無生育需求患者來說,早期發現、微創手術治療可有效避免癌症死亡威脅。 圖/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醫師王韶靖說明以子宮內避孕器投藥黃體素。 圖/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醫師王韶靖說明病患經黃體素治療後,經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掃描子宮內膜病灶已萎縮。

婚宴轉型年輕化 輕鬆打造沉浸式婚禮!晶宴民權館全面大升級 期間限定優惠雙重送 最高現省超過5萬

婚宴轉型年輕化 輕鬆打造沉浸式婚禮!晶宴民權館全面大升級 期間限定優惠雙重送 最高現省超過5萬#年輕化

近年來疫情趨緩後婚宴需求增加,而隨著時代婚宴市場也逐漸轉型年輕化,且受眾喜好多元,不少新人相較華麗也喜歡簡約清新風格,對於賓客互動規劃及婚禮體驗更尤其注重,為持續給予每對新人獨一無二的婚禮體驗,晶宴會館民權館全面重新裝修B1宴會廳,打造透光自然的婚宴風格,搭配戶外沉浸式微醺酒吧服務,創造兼具夢幻與體驗的沉浸式婚禮。 因應婚宴多元的客製化需求,全面重新裝修升級婚禮體驗 具多年婚宴經驗的晶宴會館至今已服務超過五千對新人,客製規劃屬於自己一生一次的特別婚禮,因應婚宴多元的客製化需求,晶宴民權館全面重新裝修B1宴會廳,運用米白淡粉色系搭配鮮花,營造清新典雅的氛圍,可容納20-60桌,此外為升級整體婚禮體驗,晶宴民權館提供戶外沉浸式微醺酒吧服務,供新人與賓客在婚禮一同享受微醺幸福! 圖/晶宴會館 民權館第二劇場擁有超彈性隔間,可容納20-60桌(晶宴會館提供) 為歡慶重新裝修新開幕,晶宴民權館推出期間限定優惠,雙重送價值最高超過五萬,只要在6月30日前下訂B1第二劇場且達指定條件之新人,享有試菜乙桌或主桌乙桌免費優惠,再加贈價值$22,000+10%的戶外沉浸式微醺酒吧方案,方案包含專業調酒師乙名、吧台花藝佈置、40杯精選調酒及40杯無酒精飲品供應兩小時,為您的婚禮創造特別體驗,留下一生一次的獨特回憶。詳細專案內容請上晶宴會館官網查詢。 圖/晶宴會館 民權館戶外庭園可提供新人使用沉浸式微醺酒吧(晶宴會館提供)

久坐不運動 年輕化肌少症病患漸增加

久坐不運動 年輕化肌少症病患漸增加#年輕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才近50歲工程師許先生,最近發現爬樓梯時膝蓋會隱隱作痛,隨著疼痛的狀況越來越明顯,懷疑自己是不是提早罹患了退化性關節炎。掛了骨科就醫,醫師診視結果表示許先生並沒有關節炎,是因為長期久坐辦公室,沒有運動,造成肌肉虛弱疼痛的「肌少症」。長時間久坐、缺少運動和營養不均 是罹患年輕化肌少症的成因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吳俊毅醫師表示,一般而言,40歲後肌肉質量逐年下降1-2%,60至70歲肌肉量流失開始加速,是一種老化過程,「肌少症」(sarcopenia)過去被認為是年長者才會出現的症狀,在台灣近年來卻有年輕化趨勢。近來門診病患不乏出現40-50歲中壯年就醫主訴蹲下後起身會有膝蓋疼痛的現象,詢問醫師是否有退化關節炎狀況。然而經過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後,不難發現這類病人都有長時間坐辦公室工作、缺少運動、愛吃高熱量美食等不良習慣,導致出現肥胖、肌力不足、肌肉量過低的「肌少症」症狀。雖然膝蓋尚未有關節炎發生,卻因為肌肉太虛弱而出現疼痛現象。年輕化肌少症 增加肥胖與各類疾病的風險年輕化肌少症病人外觀跟一般人沒差別,但心肺功能差、活動力下降、容易疲勞,加上基礎代謝持續變低,相同食量卻一直變胖。肥胖再進一步惡化,這群病人罹患各類疾病的風險大幅增加。台灣成人肥胖率已經突破4成,全民有規律運動習慣者僅4成,使得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症人口不斷上升,對於國家長照系統及公衛來說,無疑是一大負擔。正確運動 找回健康與體力吳俊毅醫師提醒,肥胖和肌少症問題需要一併改善,建議從營養攝取及運動二方面著手。營養攝取方面,以原型食物為主,戒除含糖的飲料和點心,多食用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質指的是瘦肉、魚肉、蛋、黃豆製品。正確運動方面,建議每週150-30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或75-150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再加上至少2次肌力重量訓練。從年輕做好減脂與養肌,不僅讓自己更健康有活力,還能有效抗老,絕對是值得民眾投資。

洗腎年輕化!護腎訣竅從家長做起

洗腎年輕化!護腎訣竅從家長做起#年輕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洗腎室的老伯問護理師,隔壁躺著的弟弟也是來洗腎嗎?怎麼那麼年輕就洗腎!根據資料顯示,台灣末期腎臟病盛行率高居全球之冠,透析人數已有約8萬人。洗腎年齡年輕化,應該在兒童或青少年期及早發現疾病,及早介入治療,降低青少年末期腎臟病的盛行率。先天異常、遺傳、腎毒性藥物 為洗腎年輕化主因桃園醫院血液透析室護理師周可芸說明,導致洗腎年輕化的原因有(1)先天性器官構造異常,如發育不良或是阻塞性水腎等;(2)遺傳性腎臟疾病,如多囊性腎病變、腎病症候群、反覆泌尿道感染;(3)腎毒性藥物,如服用不明草藥、成藥或吸食毒品導致。腎臟病早期常常不會有症狀,症狀明顯時通常已經是末期。大多數腎臟疾病初期都會以血尿、蛋白尿方式表現,可以透過簡單尿液篩檢看尿液成分,若出現異常,必須到醫院腎臟科門診進行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即時挽救兒童及青少年腎臟惡化。飲食清淡天然、作息正常 生病勿自行服成藥家長日常中如何預防兒童青少年腎臟疾病呢?周可芸護理師提醒,飲食要清淡,多食用天然食物,避免過鹹或加工醃漬類食品、油炸食品及泡麵少吃,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長期睡眠不足,適當補充水分,少攝取含糖飲料。生病時應就醫而勿自行購買成藥,不吸食毒品、不要常憋尿,定期追蹤腎功能及尿液檢查,才能早期診斷及早治療才能延緩末期腎臟病喔。

猝死年輕化 養生預防很重要

猝死年輕化 養生預防很重要#年輕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目前臨床上很多的猝死案件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而且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根據衛生單位的統計結果,心血管疾病或代謝性疾病的比例卻越來越高,且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為預防疾病發生 應培養養生觀念許順菖醫師表示,推論這些情況背後的原因,似乎與〝代謝症候群〞有密切相關,它是一種疾病前期的觀念,雖尚未需要到治療的程度,但卻有可能引起嚴重心血管疾病或代謝性疾病發生。而代謝症候群本身又與〝肥胖〞有正相關,所以很多原本患有代謝症候群的人,當體重下降時,這些代謝性的異常就會隨之改善。為預防疾病發生,應在年輕時培養養生觀念,傳統醫學極為重視養生,十分強調〝未病〞的觀念,在此提供養生最簡單的方式: 1) 充足睡眠/睡眠時間不足或品質不佳與肥胖有明顯相關,原因是它會影響正常內分泌功能,導致代謝的低下與食慾的增加。充足的睡眠時間需有7~8小時,且要配合自然界與生理時鐘之運行,達到最有效率之休息。2) 適當飲食/注意適度的熱量與均衡。養生應該是要少吃什麼東西對身體比較好,很多人誤以為只要多吃某些東西就是養生的話,往往會讓身體遭受更大的傷害而不自知。3) 多做運動或勞動/可增加身體消耗熱量的機會,畢竟大多數的人平常都以低耗能的工作為主,且長坐久臥對身體氣血循行而言都是不利。4) 心理的調適/許順菖醫師表示,壓力甚至於影響到正常作息與生理功能,因此,如何自我的調適就變得重要,關於這方面可以請教心理專家或醫師,否則心理上的失控容易導致異常的飲食或是睡眠,反而造成嚴重的體重上升或是代謝低下。 5) 體重的控制/台灣有超過一半的成年人都是體重過重,五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患有代謝症候群,因此,只要將體重控制下來,將來就能免於心血管與代謝性疾病之威脅。 許順菖醫師表示,〝預防醫學〞為近年來開始被大家所重視,它與傳統醫學中所提到的〝養生〞觀念不謀而合,畢竟該如何防患未然才是醫學上最重要的一環。

愛吃不運動!心律不整年輕化 4守則防猝死

愛吃不運動!心律不整年輕化 4守則防猝死#年輕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冬天是好發心血管疾病的季節,近日氣溫連連降,當氣溫驟降時,容易發生血管阻塞或者爆裂的狀況,猝死機率大增。根據臨床統計,猝死約占所有死亡原因的15~20%。而猝死的患者中,75%乃由於心臟相關之病因所導致,大部分是嚴重心律不整所造成。醫師表示,台灣因人口老化,導致心律不整發作比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搶救、診斷、治療、追蹤防猝死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邱春旺醫師表示,猝死意旨患者在急性徵狀發生後一小時內死亡,這種死亡發生的時間以及方式都是非預測性的,也因此往往發生時,情況都會十分危急,較難處置。透過猝死防治4守則,謹記搶救、診斷、治療、追蹤,保護心臟防猝死。1) 搶救/心跳壁咚不規則,透過緊急救治不規則心律,搶救珍貴生命。2) 診斷/心律不整防猝死,透過平時自我檢測心跳,如測量脈搏,有異常應及時就醫確診。3) 治療/整合療法保心安,透過個人化心律不整治療,控制病情避免惡化。4) 追蹤/預防治療併發症,透過回診檢查及飲食、運動,降低併發症發生。肥胖、高血壓 致心律不整年輕化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張世霖醫師提醒,近年由於國人生活水準提高,養成愛吃不愛動的生活習性,有很多年輕族群有次發性的心律不整病因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等,導致心律不整有年輕化趨勢。尤其心律不整中的心房顫動,常常都是合併高血壓、冠心病所引起,建議民眾平時不熬夜、少油鹽,若有相關病史民眾更應要小心注意,及時就醫治療。

少活10年!糖尿病年輕化 肥胖是溫床

少活10年!糖尿病年輕化 肥胖是溫床#年輕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過去,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是隨老化增多,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年輕族群的發生率有增加情況,尤其是20、30歲的青壯年。醫師指出,他們的共同特徵是肥胖,BMI均超過30。傷害全身心血管 失明、截肢風險增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20~39歲的男性,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有增加趨勢。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侯冠廷醫師說,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內科疾病之一,會傷害全身心血管系統。造成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及週邊動脈阻塞等併發症;以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及腎病變等。加上使平均壽命減少約10年,並有較高風險發生失明、洗腎及截肢。防治糖尿病 先打擊肥胖!而肥胖是糖尿病產生的溫床,侯冠廷醫師提醒,若BMI大於24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都須注意!建議每3年就要接受糖尿病篩檢。而平日也應遵循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維持正常體重、避免抽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