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

遠離地上打滾的「痛」 「無膽之徒」重新嚐美食

遠離地上打滾的「痛」 「無膽之徒」重新嚐美食#膽囊炎

不少罹患過膽囊炎男病患,都有腹痛在地上打滾的痛苦經驗,到底膽囊是甚麼樣的功能?為何如此容易結石?膽囊為一個可伸縮的囊狀物,主要是儲存膽汁與調節膽汁的分泌。膽汁主要是幫助身體分解脂肪,使人體易於消化吸收,同時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廣義的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中有結石,包括肝內膽管、總膽管及膽囊結石等,而一般俗稱的膽結石則是指膽囊結石。 由於膽汁中的膽固醇或膽鹽結成顆粒狀結晶並沉澱在膽囊及膽管中,最後形成卵石狀的固體物質。它的大小不一。成年人口中大約10%成以上有膽結石症,幾乎沒有症狀,發病年齡不一定,以三十歲後較多,而且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老年人甚至有高達 30~40% 成的人有膽結石。 膽結石的症狀多半是感到右上腹或上腹微痛,也可能是劇痛、絞痛,尤其在飯後更明顯,特別是吃了油膩的食物以後。有時這種陣發性的疼痛會延伸到背部、胸部或右肩,痛得厲害時甚至會引起噁心、嘔吐。如果結石卡在膽囊出口,則會引起膽囊炎;若石頭掉到總膽管造成阻塞,會引起膽管炎造成黃疸,容易變成敗血症。 罹患膽結石的高危險群分別是:1.家族中有膽結石病史者。2.中高年齡婦女。3.孕婦,特別是多次懷孕者。4.長期服用避孕藥、降血脂肪製劑者。5.肥胖者。6.患有溶血性貧血、肝硬化、糖尿病、寄生蟲及酒精性肝病變患者。7.嗜食高熱量、高油膩、高糖份食物等飲食習慣不佳者。8.精神壓力大:精神受到壓抑、食慾不振、生活不規律、飲食習慣不良、進餐時間過短、水份攝取太少等。 膽結石的治療,不論患者是否出現症狀,腹部超音波可以快速又有效地加以診斷。膽結石一定要接受治療嗎?目前醫學界多半建議,出現症狀或符合以下條件者,才考慮接受治療: 1.膽管結石合併嚴重阻塞、感染、休克的患者。 2.長期反覆發作的感染及阻塞,採內科治療無效的患者。 3.膽道有結石嵌塞或狹窄者。 4.曾經發生膽囊結石造成積水或積膿、急性化膿及壞疽性膽囊炎者。 5.因膽囊結石且合併內科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等高危險群者,但必須在病情穩定時才可進行治療。 其治療方式有開腹膽囊切除術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的危險性會隨著年齡增加以及是否有肝硬化、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心臟血管病變等因素的存在而增加。切除膽囊後剛開始進食時,會因為脂肪消化不良而導致輕微腹瀉,只要假以時日再配合低脂飲食,「無膽之徒」仍然可以享受美食喔!

又是醫療疏失害死人! 兩醫護人員被判刑

又是醫療疏失害死人! 兩醫護人員被判刑#膽囊炎

本月4日才剛有兩件醫療糾紛案宣判,三位醫師因為疏失而造成兩條人命喪失,三醫師都被判刑,7日又出現類似的案例宣判。北市一名夏姓男子5年前因腹痛到和平醫院就診,但因為主治醫師王麟弟與護理師高韻雯的疏忽,導致夏男主動脈瘤破裂出血死亡,兩人都遭判刑。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日前發表新書,大爆醫界黑幕,書中痛批許多公立醫院醫師毫無醫德,更大罵許多醫界太多「銅臭味」,只知賺錢卻不好好救人的醫師大有人在。結果最近就出現多件醫療疏失的判例。夏男5年前腹痛到和平醫院急診,醫師王麟弟診斷病患為膽囊炎,但沒有注意夏男可能另有心血管疾病,且護理師高韻雯知道夏有血便並吐出紅色嘔吐物,卻沒通報醫師,導致夏男因主動脈瘤破裂出血死亡。台北地院7日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判王麟弟6月、高韻雯3月徒刑,可易科罰金。和平醫院不排除上訴。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指出,一般認知,手術的危險性高、爭議性也大,民眾並非醫學專業,求醫時抱著的是信任醫師的心態,會懷疑處理失當,多半是手術結果與醫師術前告知的並不相同,或參考其他醫師意見,或依常理判斷有問題等進行推論。至於手術失敗的真相,究竟是醫師的疏忽還是不可避免的風險,只有開刀房現場清醒的人才知道。針對這最具爭議的手術問題,醫改會呼籲,拜託醫師看診時,一定請小心再小心;而民眾的自保之道是,除非是緊急手術的開刀,一定要在手術前仔細詢問了解,才簽具「手術同意書」。

上腹痛併發燒,膽結石惹的禍

上腹痛併發燒,膽結石惹的禍#膽囊炎

最近門診發現多例上腹部疼痛合併發燒的高齡病人來看門診,其中一位家住沙鹿的77歲吳阿嬤表示,過去也常會出現輕微腹痛,起初不以為意,吃了胃藥之後似乎狀況稍微舒緩,沒想到近一個禮拜,連續三天出現上腹部急劇疼痛還有點發燒,家人急速送到醫院急診,經醫師用腹部超音波仔細檢查,才發現是膽囊結石所引起的膽囊出口阻塞,因為膽汁不順引起膽囊炎需要緊急做膽囊切除手術。光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蘇劍秋指出患者若膽囊發炎嚴重,會使得膽囊壁變厚,發生嚴重沾黏,此時若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容易失敗,宜以傳統剖腹手術切除膽囊。如果可以及早檢查發現有膽囊結石併輕微症狀時以腹腔鏡做膽囊切除手術,傷口會較傳統手術來得小、疼痛感亦較低,住院日短可早日返回工作崗位。膽結石膽囊炎在國內是相當常見的疾病,最常表現出的症狀即是上腹部疼痛,其中50%的患者吃到油膩的食物時就會感覺腹痛,約有60%~70%的患者也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但也有些人是沒有症狀。有症狀的膽結石若沒有即時處理的話,從輕度的合併症如急性膽囊炎、膽囊膿瘍、膽囊壞死、膽囊破裂、腹膜炎、到嚴重的膽囊癌、甚至敗血症死亡都有可能。如果膽囊內的結石掉到總膽管時,更會引起黃疸、膽管炎、甚至是膽管癌,尤其高齡患者若同時患有糖尿病及內科疾病(心臟病、腎臟病、肝臟),更容易發生膽囊壞死而變成敗血症。如果早期發現有膽結石但無症狀,可先觀察未必需要動手術;不過隨著醫學技術日益進步,因此建議可以及早接受腹腔鏡手術、此手術安全度高又不像傳統手術那麼痛,更可避免日後年老時發生不必要的合併症,甚至在高風險的情況下動手術。所以,如果家中有高齡長者出現有類似上腹痛症狀,家人千萬不要忽略而延遲治療,建議您早一點至醫院檢查及治療。

膽道結石

膽道結石#膽囊炎

什麼是膽結石?膽汁中的膽固醇因過度飽和,或脂肪酸、膽紅素與鈣結合,而沉澱聚集的固體物也就是所謂的膽結石。依據其主要成分,膽結石因此可分為膽固醇結石、色素結石及兩種成分均有的混成石或混合石。膽結石可於膽道任何地方產生,如發生於肝內膽管的肝內結石、膽囊內的膽囊結石、以及總膽管內的總膽管結石。膽結石有什麼症狀?80%的膽囊結石病患,終其一生沒什麼症狀。臨床症狀的出現,多因為膽石阻塞膽囊管所致。患者多半在吃了油膩食物後,右上腹或上腹會微痛,但也可能是劇痛、絞痛。有時候這種陣發性的疼痛會延伸到背部、胸部或右肩,痛得厲害時,甚至會引起噁心嘔吐。如果膽石一直卡在膽囊管,則會引起急性膽囊炎。若膽石由膽囊管掉到總膽管且卡在總膽管末端,則會引起膽管炎,這時候就會發生黃疸及高燒,甚至演變成敗血症。此外,因為胰管末端是與總膽管末端匯合後再一起流向十二指腸,總膽管末端的膽石有時也會塞住胰管而導致急性胰臟炎。相較於膽囊結石,無症狀的總膽管結石較不常見,只有十分之一的病人沒有症狀。總膽管結石的症狀起因於膽石塞住總膽管,造成膽道壓力上升。壓力上升旋即造成右上腹部疼痛,也造成膽汁中的細菌及膽色素逆流回血液中,造成病人發燒、畏寒及出現臉色變黃及茶色尿等黃疸的症狀。肝內結石患者症狀的起因與總膽管結石類似,均是因膽石塞住膽管而起。差別在於肝內結石塞住的是肝內膽管,不是總膽管。因為膽色素仍可由其他沒被阻塞的肝內膽管排出,因此肝內結石患者鮮少有黃疸,但仍有右上腹部疼痛、發燒及畏寒的情形。其中較嚴重者,因阻塞脹大的肝內膽管中膽汁可進一步化膿,形成肝膿瘍。哪些人容易產生膽結石?直到目前為止,醫界對於膽結石形成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很清楚,但有一些狀況或體質是較易罹患膽石症的。以下則列舉一些常見的原因:年齡:結石是一點一滴形成的,因此年紀大的人自然較容易產生膽結石。一般說來,膽囊結石多發生於40歲以上中老年人,而肝內結石則多發生於30多歲之年齡。性別:女性較男性易罹患膽石症,比率約為4:1。主要是由於男、女性荷爾蒙對膽固醇的新陳代謝影響不一樣所致,此外懷孕及服用口服避孕藥也是造成此一差異的原因。人種:膽結石的罹患率會因為人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亞洲人較歐美國家容易產生肝內結石。飲食與肥胖:近來由於國人飲食習慣的西化,脂肪及熱量的攝取增加,造成高血脂(特別是三酸甘油酯)及肥胖人口增加也是原因之一。藥物、疾病與治療:降血脂的藥物,如果會促進膽固醇於膽汁的排泄,如纖維酸鹽(Fibric acid)之類藥品,也會造成膽固醇結石的形成。有些手術及治療也可導致結石,如切除迷走神經或長期使用全靜脈營養輸液引起膽囊收縮不全或切除末端迴腸造成膽鹽吸收減少均是。其他特定疾病:如溶血性疾病、肝硬化、膽道細菌或寄生蟲的感染,則易造成色素結石的產生。(本文擷取自「消化道關鍵報告」一書,由原水文化出版社發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