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

北市抽驗1件不合格 美耐皿餐具禁微波

北市抽驗1件不合格 美耐皿餐具禁微波#微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耐摔、質地輕又便宜的美耐皿,是不少家庭或餐飲店家愛用的餐具,但可能溶出三聚氰胺是最大風險,台北市衛生局公布最新一波抽驗結果,雖檢驗溶出試驗三聚氰胺含量均符合規定,但有1件標示不合格,將予以開罰。衛生局更提醒,錯誤使用美耐皿餐具恐埋下健康隱憂。未標示耐熱溫度及使用注意事項標示不符規定者為侑鑫商行抽驗到的「22.5cm美耐波紋筷(白)」,未標示耐熱溫度及使用注意事項或微波等其他警語,來源廠商為南投縣的東源益有限公司。台北市衛生局表示,不合格產品已通知抽驗地下架,並移請南投縣衛生局依權 責辦理;標示不符規定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命業者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可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高溫恐溶出三聚氰胺 有刮痕不能再用使用美耐皿餐具應注意產品標示內容、選購標示完整的產品,並依標示說明正確使用;最重要的是,應避免以美耐皿餐具盛裝過熱或酸性食品、不能微波加熱,且使用海綿擦洗替代菜瓜布,以免留下刮痕而造成細菌孳生、變色;如果發現有刮痕、霧化、缺口、破裂不應再使用。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資料,美耐皿(Melamine)是一種合成樹脂,為使用三聚氰胺與甲醛聚合所製成,需符合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中的「甲醛-三聚氰胺樹脂為合成原料之塑膠」的試驗標準,三聚氰胺溶出限量標準為2.5ppm以下。

用塑膠盒裝食物 微波後恐溶出塑化劑

用塑膠盒裝食物 微波後恐溶出塑化劑#微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超商所販售的微波食品,包裝都是塑膠製品,雖然這些材質都必須通過耐熱測試、溶出測試,確保耐熱程度,以及溶出的有害物質、塑化劑沒有超標。不過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曾檢測微波加熱後的DEHP(塑化劑的一種)釋出量,可能激增3至5倍。微波不安全的關鍵因素,不在於「微波」本身,而是溫度太高及時間太長!火力太強或加熱時間過長,超過塑膠耐熱的溫度,就可能會有溶出塑化劑的疑慮。塑化劑又稱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柔軟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劑,塑化劑種類多元,常被關注衛生安全問題的塑化劑為鄰苯二甲酸酯類,例如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質地堅硬的聚氯乙烯(PVC) 材質,透過添加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可製成各種軟硬度、韌性之製品,例如:PVC保鮮膜、PVC軟墊、雨衣、水管等。但並非所有塑膠製品都含有塑化劑,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質則沒有必要添加塑化劑。塑化劑常用來當作各種商業產品,如食品包裝、玩具、家具、化妝品之增塑劑或軟化劑。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兒童早期,持續性地暴露於塑化劑環境中,可能影響往後認知功能的發展,所以建議孕婦減少含有塑化劑之相關產品的使用,兒童於玩具使用後與吃東西前多洗手、盡可能避免幼兒將玩具等物品放入嘴中。

微波到底有無毒物?6守則用得安心

微波到底有無毒物?6守則用得安心#微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微波加熱的原理是藉由震盪食物內部的水、油、糖等分子產生熱能,與傳統由外而內的導熱方式不同,所以很難從外觀了解食物加熱的狀況。超商所販售的微波食品,包裝都是塑膠製品,雖然這些材質都必須通過耐熱測試、溶出測試,確保耐熱程度,以及溶出的有害物質、塑化劑沒有超標。冷藏便當微波塑化劑會激增3~5倍每次看到超商店員在微波食品之前,用刀子劃開塑膠封膜袋口,我的腦海中都會出現塑化劑溶出到食物中的畫面,令人膽戰心驚。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曾檢測超商便當、冷藏火腿等25種冷藏和冷凍食品,結果全數檢出塑化劑!而且微波加熱後,DEHP(塑化劑的一種)釋出量還會激增3至5倍。目前歐盟建議的塑化劑每日容許量,每公斤體重的DEHP容許量為50微克。美國環保署建議不得超過20微克,而以成人60公斤計算,每日DEHP的攝入量最好低於1200微克。身體是有承受量,卻禁不起持續累積的暴露量,一旦超過臨界點,肯定會傷害身體細胞或組織。使用正確的容器加上階段式加熱,以保障安全微波不安全的關鍵因素,不在於「微波」本身,而是溫度太高及時間太長!火力太強或加熱時間過長,超過塑膠耐熱的溫度,就可能會有溶出塑化劑的疑慮。很多人使用微波爐時,習慣將開關轉到「高」火力加熱,這是錯誤的做法。溫度太高容易讓食物中的蛋白質變質,例如很多人都會在冬天使用微波爐加熱生鮮牛乳,但一旦加溫至40℃以上,牛乳表面會形成一層名為乳皮的薄膜,就像熬煮豆漿時,表層會逐漸浮上一層豆皮薄膜一樣,可是形成過程中,通常肉眼看不出來,等到牛乳冷卻後,就會發現有一層薄膜浮在牛奶表面。乳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乳糖或無機鹽類及20~25%的變性乳白蛋白,若溫度高到60℃以上,會使乳白變性;若持續加熱到100~120℃就會燒焦,營養吸收率也會跟著降低,長期食用下來,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環毒博士這樣做1) 只將微波爐用於解凍、加熱用途/例如,將冷凍食物放置在安全容器,如瓷碗裡,再蓋上瓷盤後用微波解凍,這比傳統利用水流、泡水或室溫解凍快上好幾十倍時間;冷藏食物的加熱速度,一樣比電鍋蒸、煮鍋煮或炒鍋回溫快上好幾倍,但可用中火慢慢加熱,一方面減少水分快速流失,一方面也避免因高溫而使食物變性。2) 不要直接以微波加熱紙製便當盒/平常我不會使用紙製便當,因為紙張內膜有層膠膜,其中含有塑化劑,此外更不會微波加熱紙便當,因為一旦遇熱會溶出塑化劑。3) 倒入馬克杯內後再加熱/到便利商店買牛奶、豆漿時,不妨自備馬克杯,倒入後請店員代為加熱。 4) 用中火以下分次微波,而不是一次溫熱到位/以牛奶為例,一定開中、低小火,加熱時間限定1分鐘。為避免加熱不均,再繼續微波2、3次,每次限定1分鐘。5) 不要將微波爐當作烹調用具,而是輔助工具/例如烤雞腿,一般做法是放入烤箱烤約40分鐘,但為了縮短時間,又不流失美味,可以先利用微波爐加熱至6、7分熟,再移到烤箱烤約10分鐘,分2次翻面烘烤,一樣能享用皮脆肉嫩的烤雞腿。6) 使用微波爐時不要站在微波爐旁邊/使用微波爐時要距離30公分以上,以策安全。 (本文摘自/安心吃、放心用,權威環境毒物專家教你輕鬆打造無毒生活/平安文化)

食物微波產生毒素?科學角度破迷思

食物微波產生毒素?科學角度破迷思#微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聽說食物微波後會產生毒素,而且還會殘留放射性物質,這是真的嗎?雖然微波是電磁波的一種,但是能量弱,在正確使用微波爐的情況下,食物並不會產生毒素或殘留有害的放射性物質。微波使水份高頻率震動 產生熱能食藥署闢謠專區資料顯示,微波是電磁波的一種,頻率約為2.45 GHz,屬於非游離輻射能,能量較弱。微波是利用食物中含有許多極性分子(例如水),微波接觸食物時,食物中的水會因為電場方向不斷改變而以每秒約25億次的高頻率震動,使得分子和分子間不斷來回碰撞而彼此摩擦,因此產生熱能,使食物內外同時受到加熱,縮短烹調時間。由於微波的能量非常低,釋放的能量僅足夠使極性分子產生旋轉、震動,無法改變其組成,所以微波只會使部分的水分因為熱能而蒸散,而不會造成食物本質的改變,便不會有毒素產生,也不會有放射性物質殘留的問題。忌過度密封、金屬容器 注意耐熱溫度使用微波爐常見食品過度密封,導致壓力不均而產生爆炸或噴濺,可在加熱時留小氣孔。帶殼雞蛋水蒸氣聚集在蛋殼內,易受熱膨脹爆裂,不宜以微波爐加熱。容器材質選擇不佳,金屬容器會反射微波,易產生電弧效應造成火花,可能損壞爐內的微波產生器,塑膠和紙容器中蠟膜的耐熱溫度有限,應避免不耐熱材質溶出化學物質,影響健康。食藥署提醒,使用微波爐加熱食品時,要注意食品與容器中不可有金屬,錫箔紙也不行。若使用塑膠容器或保鮮膜,應注意其耐熱溫度超過130℃,避免塑膠中有害物質溶出。使用微波爐時,應保持50公分以上的安全距離,可使電磁波殘餘量趨近於零。

微波加熱PVC 塑化劑激增3至5倍

微波加熱PVC 塑化劑激增3至5倍#微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微波加熱的原理是藉由震盪食物內部的水、油、糖等分子產生熱能,與傳統由外而內的導熱方式不同,所以很難從外觀了解食物加熱的狀況。超商所販售的微波食品,包裝都是塑膠製品,雖然這些材質都必須通過耐熱測試、溶出測試,確保耐熱程度,以及溶出的有害物質、塑化劑沒有超標。冷藏便當微波塑化劑會激增3~5倍每次看到超商店員在微波食品之前,用刀子劃開塑膠封膜袋口,我的腦海中都會出現塑化劑溶出到食物中的畫面,令人膽戰心驚。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曾檢測超商便當、冷藏火腿等25種冷藏和冷凍食品,結果全數檢出塑化劑!而且微波加熱後,DEHP(塑化劑的一種)釋出量還會激增3至5倍。目前歐盟建議的塑化劑每日容許量,每公斤體重的DEHP容許量為50微克。美國環保署建議不得超過20微克,而以成人60公斤計算,每日DEHP的攝入量最好低於1200微克。身體是有承受量,卻禁不起持續累積的暴露量,一旦超過臨界點,肯定會傷害身體細胞或組織。使用正確的容器加上階段式加熱,以保障安全微波不安全的關鍵因素,不在於「微波」本身,而是溫度太高及時間太長!火力太強或加熱時間過長,超過塑膠耐熱的溫度,就可能會有溶出塑化劑的疑慮。很多人使用微波爐時,習慣將開關轉到「高」火力加熱,這是錯誤的做法。溫度太高容易讓食物中的蛋白質變質,例如很多人都會在冬天使用微波爐加熱生鮮牛乳,但一旦加溫至40℃以上,牛乳表面會形成一層名為乳皮的薄膜,就像熬煮豆漿時,表層會逐漸浮上一層豆皮薄膜一樣,可是形成過程中,通常肉眼看不出來,等到牛乳冷卻後,就會發現有一層薄膜浮在牛奶表面。乳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乳糖或無機鹽類及20~25%的變性乳白蛋白,若溫度高到60℃以上,會使乳白變性;若持續加熱到100~120℃就會燒焦,營養吸收率也會跟著降低,長期食用下來,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環毒博士這樣做1) 只將微波爐用於解凍、加熱用途/例如,將冷凍食物放置在安全容器,如瓷碗裡,再蓋上瓷盤後用微波解凍,這比傳統利用水流、泡水或室溫解凍快上好幾十倍時間;冷藏食物的加熱速度,一樣比電鍋蒸、煮鍋煮或炒鍋回溫快上好幾倍,但可用中火慢慢加熱,一方面減少水分快速流失,一方面也避免因高溫而使食物變性。2) 不要直接以微波加熱紙製便當盒/平常我不會使用紙製便當,因為紙張內膜有層膠膜,其中含有塑化劑,此外更不會微波加熱紙便當,因為一旦遇熱會溶出塑化劑。3) 倒入馬克杯內後再加熱/到便利商店買牛奶、豆漿時,不妨自備馬克杯,倒入後請店員代為加熱。 4) 用中火以下分次微波,而不是一次溫熱到位/以牛奶為例,一定開中、低小火,加熱時間限定1分鐘。為避免加熱不均,再繼續微波2、3次,每次限定1分鐘。5) 不要將微波爐當作烹調用具,而是輔助工具/例如烤雞腿,一般做法是放入烤箱烤約40分鐘,但為了縮短時間,又不流失美味,可以先利用微波爐加熱至6、7分熟,再移到烤箱烤約10分鐘,分2次翻面烘烤,一樣能享用皮脆肉嫩的烤雞腿。6) 使用微波爐時不要站在微波爐旁邊/使用微波爐時要距離30公分以上,以策安全。 (本文摘自/安心吃、放心用,權威環境毒物專家教你輕鬆打造無毒生活/平安文化)

腋味消「濕」 解決狐臭這招有效!

腋味消「濕」 解決狐臭這招有效!#微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到潮濕悶熱的夏天,通勤列車上總是充滿惱人的汗味,除此之外,汗腺發達加上細菌分解也會使體味比較重,在密閉空間中實屬一大煎熬。28歲的女業務因為多汗症的問題,外出補止汗劑的次數還比擦防曬乳來得高,讓她十分困擾。除了腋下濕一片的困擾,多汗症造成的狐臭問題,更容易對患者社交問題有所影響。多汗症一般好發於手心、足底或腋下全台約有6%的民眾受多汗症困擾,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蕭百芬表示,多汗症是因為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引起汗腺分泌過多、排汗異常的現象,一般好發於手心、足底或腋下。腋窩處的會分泌蛋白質豐富的汗液,與皮膚表層的細菌接觸後散發出強烈的異味。人體的皮膚在正常情況下可維持基本的排汗功能,大多數民眾的原發性多汗症都是因為身體局部位置過度排汗所造成,且有此困擾的民眾在青春期開始多半就已受多汗症困擾。少數繼發性多汗症則是因為中樞或周邊神經系統功能異常所致。抑制汗量過多問題 治療可持續3-6個月傳統的侵入性汗腺刮除術屬侵入性手術治療,需留意術後加壓止血、代償性排汗及其各種術後照護問題。現階段的非侵入性治療,可以採行肉毒桿菌素施打與微波熱能除汗。前者藉肉毒桿菌素阻斷交感神經釋放乙酼膽鹼,達到抑制汗量過多的問題,一次治療可持續3-6個月。蕭百芬醫師表示,目前較常被使用的微波熱能除汗法則是將微波波段以60度的熱能傳導至皮下2-5公厘(mm),達到破壞腋下汗腺與頂漿腺的目的,讓汗液減量減少狐臭問題,平均治療時間約1小時。治療時處理部位會有些微灼熱感,術後沒有傷口與流血問題,1週內不建議進行激烈運動或泡溫泉、三溫暖等。另外,建議有裝置心臟節律器或有體內植入電子設備者,則需告知醫師經過詳細評估後再考慮施行。

注意!微波中藥恐改變藥性

注意!微波中藥恐改變藥性#微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所謂一帖的中藥,就是一天的劑量,有人會分兩次,有人分三次,總之就是要在一天內把上面的藥材服用完畢。首先,在熬中藥湯前,要先注意:1) 如果有石膏、黨蔘等礦石類或是塊根類的藥材,或是像附子要加強熬煮以去毒性的藥材,要先下,也就是一開始就先放下去熬煮。2) 如果該帖藥中有些芳香類藥材的話,像是細辛、辛夷、薄荷等,需要後下,也就是等湯快好的時候再放入,以免揮發性成分逸散殆盡。台灣民間流傳的「三碗水熬煮到兩碗水」,這種方法相當不科學,因為很多揮發性藥材的成分早就跑到空氣裡,浪費掉了。正確的熬煮中藥湯的作法如下:1) 將藥材先用清水沖洗,去除灰塵雜質。清洗後,加水蓋過藥材約一、兩公分後,以大火煮開,藥湯滾了後,再用大火煮個兩、三分鐘(目的在殺菌),接著轉小火熬二十~三十分鐘,取出藥湯倒在碗裡,這是第一批藥湯。2) 再放冷開水入藥材中,火滾後再以小火熬二十分鐘即可,這是第二批藥湯。3) 第一批藥湯裡面花草類的揮發性成分較多,第二批藥湯裡面根莖礦石類的成分較多。將第一批的藥湯加上第二批的藥湯,倒在一起混合後,便是一天內要喝完的湯藥。可以分成兩次或三次服用。沒有服用完的,則先放在冰箱冷藏。要特別提醒讀者,如果中藥湯冷掉了,千萬不可以放到微波爐中加熱,因為微波會改變藥性。如果要加熱,可用玻璃、陶瓷容器重新煮開或是隔水加熱。另外,熬煮藥材的容器不可使用鋁鍋,也盡量避免使用鐵器甚至不鏽鋼,應以陶瓷或玻璃最佳。在熬中藥湯的時候,一定要加蓋,盡量使有效成分保留在湯汁裡,敏感的人,聞到湯汁的香味,過敏症狀就已經開始舒緩了,這就是有效物質逸散到空氣中的緣故。(本文摘自/過敏,原來可以根治/新自然主義發行)

微波加熱 「腋」味不再纏身

微波加熱 「腋」味不再纏身#微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8歲的佳佳有多汗症,在公車上害怕舉手攀著扶把,在辦公室也努力遮掩,害怕異味造成的尷尬,佳佳決定求助醫師治療,醫師為她進行非侵入性治療方式「微波熱能抑汗」,讓她擺脫多汗與狐臭,重展自信人生。海島型氣候 多汗症較全球平均值高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許修誠表示,皮膚科門診裡,像佳佳這種腋下多汗症與狐臭的個案不少,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海島型氣候,悶熱潮濕的天氣使多汗症好發率較全球平均值高,尤其今年夏天氣候格外悶熱,降雨較往常少,使得狐臭患者大為增多。悶熱、緊張、交感神經性興奮 分泌汗液許修誠醫師提到,腋下分佈有許多腺體,如受到交感神經支配的小汗腺(eccrine glands)及頂漿腺(apocrine glands),這些腺體因悶熱、緊張、交感神經性興奮等原因而大量分泌汗液,而所分泌出來的汗液在空氣中被氧化、被細菌分解而產生味道,就是所謂的狐臭。止汗劑或體香膏 有神經退化隱憂許多症狀輕微的患者,使用含有鋁的止汗劑或體香膏來掩蓋汗臭味,然而止汗劑治標不治本,除了有神經退化疾病隱憂,使用後且產生接觸性皮膚炎的比例也不在少數,希望真正根治多汗症,仍須就醫請醫師評估。解決手汗困擾 部分患者有出汗後遺症目前腋下多汗症治療分為非侵入性、微侵入性及侵入性手術治療,侵入性手術,如過去慣常施行的星狀神經節燒灼術,利用胸腔鏡在全身麻醉之下,探針標定之後,利用微波加熱燒除,這是個有效的治療方式,患者可同時合併解決手汗困擾,然而部分患者有轉移性代償性出汗的後遺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