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

醫訊/如何揮別慢性疲勞

醫訊/如何揮別慢性疲勞#慢性疲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什麼是倦怠,嗜睡,虛弱,慢性疲勞症候群?原因何在?(一)生理(二)心理(三)身體(四)有焦慮,憂鬱症嗎?有哪些症狀及身體異常?需要檢查,住院,治療嗎?自行休息,運動,改變不良生活作息或飲食會好?可以再快樂,快活嗎?因此,行天宮文教基金會特舉辦2013「精神醫學系列講座」,這次主題為「揮別慢性疲勞症候群」,將邀請林口長庚醫院家醫科主任林忠順醫師主講。進場時間:上午 9:30。報名者優先入座,開場前10分鐘,開放現場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揮別慢性疲勞症候群時間:102年8月3日(六)上午 9:30地點:玄空圖書館(台北松山區敦化北路120巷9號;近捷運藍線南京東路站)4樓禮堂洽詢:02-2713 6165報名:http://www.ht.org.tw/education/ed5_2.asp

樂閱讀/現代人常見的病症:全身疲勞與慢性疲勞

樂閱讀/現代人常見的病症:全身疲勞與慢性疲勞#慢性疲勞

從那些身體平衡被破壞、產生各種疾病而來韓醫院求診的人,十之八九都是因為過度的壓力導致身體內充滿熱氣,因而造成肩膀與背脊僵硬。對於天天辛勤工作不可能沒有壓力的上班族、有著做不完家事的全職主婦、甚至是嚴重的失業潮引起的心理壓迫感,讓那些應該是健康的年輕人也受困於慢性壓力中。睡眠不足是造成壓力與疲勞感的首因,因此整天身體無力、腦袋也無法順利運轉,白天的壓力累積到晚上,持續的惡性循環是最大的問題。刺激產生元氣的經絡,可暢通那些阻塞的氣與穴脈的運行並緩解疲勞。有效的穴點三陰交• 位置/腳內踝骨,往上四橫指,靠脛骨後方邊上。• 刺激方法/使用拇指往上面方向長按約3秒以上,輪流刺激左右腿的三陰交。• 主要功效/不只在貧血上有效,對於解開瘀血恢復疲勞也有效。因為是對大範圍症狀都有效的重要穴位,隨時給予刺激的話對身體有益。湧泉• 位置/攤開腳掌,位於腳底中間凹陷處,腳掌紋形似人字之交接處。• 刺激方法/使用拇指慢慢而有力道的按壓。用拇指尖以刺壓、會痛的程度去給予深且強的按壓。輪流刺激兩腳底的湧泉穴。• 主要功效/湧泉穴是如同泉水湧出般,氣像泉水般湧出的重要穴位。可鞏固腎臟機能,當沒來由的全身無力疲勞時,可讓精神如泉湧出那般充滿精力。• 其他效果/情緒失控、高血壓。四關(合谷,太衝)• 位置/所謂四關是指兩手合谷和兩腳太衝的合稱。合谷/拇指與食指之間的凹陷部位。太衝/第一二趾骨交接處的凹陷處。• 刺激方法/合谷與太衝四個穴位以拇趾末端輪流大力按壓。一天按10次以上,一次大約長按2分鐘。• 主要功效/四關可稱之為我們身體裡4處的大門。按壓合谷與太衝時,若有嚴重痛症則是全身循環不順、氣不通暢、血凝住的證據。身體越是疼痛越需經常按壓這些穴位。(本文作者/金昭亨)(摘自/每日30分鐘經絡按摩/凱特文化出版)

樂閱讀/小心!慢性疲勞症候群找上你

樂閱讀/小心!慢性疲勞症候群找上你#慢性疲勞

你是否罹患了「慢性疲勞症候群」呢? 根據專家的建議,如果您發現自己出現下列症狀的時間長達三個月以上,那你可真的要請醫師好好替你檢查一下:• 經常頭痛。• 肩頸肌肉痠痛。• 頸部淋巴結腫大。• 注意力無法集中。• 每天都覺得工作很累。• 精神狀況不好,情緒低落。• 睡眠品質不佳、常睡不安穩。• 無法集中注意力,因而影響工作或學業。有一些自己可以處理的方式如下:• 每天早晨多給自己十分鐘時間靜思,不要一下床就匆忙展開一天生活。• 服用綜合維他命,飲食儘量正常定時定量。• 戒菸戒酒。• 保持適當體重,體重不宜起伏過大,少吃精緻、高糖、多鹽食物。• 多泡澡、多運動。沐浴有助恢復體力,愈累愈要運動,加強代謝,增加活力。• 小睡或休憩片刻。工作繁忙且睡眠不足的人,最好能每天固定在同一時間小憩,且不要超過半小時。(本文作者/蕭美君)(摘自/一生的健康與自在/天下雜誌出版)

超級愛健康/職場媽媽蠟燭「三頭燒」 您累了嗎?

超級愛健康/職場媽媽蠟燭「三頭燒」 您累了嗎?#慢性疲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報導)在工作與孩子之間,職場媽媽經常必須面臨取捨,面對孩子、工作、自我等三重壓力,「三頭燒」的情況下,職場媽媽幾乎是不得喘息,職場媽媽真辛苦,台灣人力銀行調查發現職場媽媽奔走於家庭與工作間,十分辛苦;有高達7成2受訪者是「從事全職工作」的職場媽媽,同時調查也發現,為了兼顧工作與家庭,令這群職場女性有許多困擾,不僅是擔心「與小孩相處時間縮短」,也有不少女性感嘆「沒有自己私人時間」、「睡眠不足、身體狀況不佳」,生活品質堪慮。不要以為,只有壓力大的工程師才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其實媽媽們要注意,當壓力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的時候,就會在身上引發大大小小的症狀,而當壓力崩潰時伴隨而來的就是所謂「慢性疲勞」。而在疲勞指數方面,有40%職業婦女感覺身心俱疲、近5%女性達到重度的身心疲累狀態,疲勞指數高於男性。媽媽,常被認為是「慢性疲勞症候群」最大的受害族群之一。中醫師羅明宇說,慢性疲勞症候群症狀,包括:即使從事過去可以勝任的活動也會產生持續24小時以上之全身疲倦感、無法解釋的全身肌肉無力、喉嚨痛、肌肉酸痛、睡眠障礙(嗜睡或失眠);雖然疲勞不是病,正常人偶爾都會感到疲勞,只要休息就會恢復,但慢性疲勞就是病態,此時器官會出現障礙且連休息睡覺都無法恢復,,所以大家真的要當心。如果上述症狀持續半年以上,真的先去看醫師檢查一下。媽媽們不用擔憂,想要放鬆心情,飲食也可以很有幫助,李婉萍營養師說,想緩解壓力,可吃些維他命C的食物、或來杯紅茶舒緩情緒,你常感覺情緒失控、精神焦躁嗎?想穩定情緒時可吃些複合性澱粉的食物,讓血糖保持平穩較不易焦躁。而有睡眠困擾的婦女,羅醫師也提供了一個助眠好方法,為芹菜棗仁湯:鮮芹菜90克,酸棗仁8克,加適量水共煮為湯,棄去芹菜和酸棗仁渣飲湯;此為一日量,分中午飯後和晚上臨睡前兩次分服。這款藥膳有平肝清熱,養心安神的功效,適用於虛煩不眠、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血壓高時頭暈目眩等病證。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38

中醫穴位按摩、茶飲保養 對抗職場壓力的「慢性疲勞」

中醫穴位按摩、茶飲保養 對抗職場壓力的「慢性疲勞」#慢性疲勞

企業為求競爭力復甦而升高的職場工作壓力,長期以來已引起眾多高科技工作者和白領族健康表現不佳,雖無明顯疾病,但經過分析診斷,始知已成為「慢性疲勞」一族。景福健康管理健管部顧問-張佳發中醫學博士表示,慢性疲勞乃由多項因素引起、涉及多系統功能失衡紊亂的症候群表現。從中醫觀點而論,慢性疲勞與長期或過度的壓力,引起肝氣失調(自律神經)與新陳代謝、營養吸收障礙之脾胃虛弱(消化系統)較為相關;故在調理上,可從簡易的穴道按摩、茶飲、調整呼吸等方面著手,進行日常生活中的保健預防:■ 按摩法-分別用雙拇指揉兩側穴位。待有酸麻脹感後繼續3分鐘。穴位為:1.內關穴:針對壓力大、疲勞、精神衰弱、失眠心煩問題進行舒緩。位置:仰掌,腕橫紋上約二橫指寬處。可寧心安神,疏肝理氣,改善睡眠品質。2.足三里穴:針對消化吸收不良,肌肉疲憊者。位置:坐正後,膝蓋彎曲90度,在外側膝眼凹窩下約4指幅寬處。可改善消化機能,增強新陳代謝,消除疲勞。■ 茶飲-耆棗抗勞飲黃耆、西洋參、枸杞子、紅棗各適量。滾水熬煮十分鐘後溫熱飲用,可補氣養陰,提高人體免疫力,並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供給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有效消除疲勞感。「慢性疲勞」乃現代文明病,是慢性的腦力和體力疲勞,以睡眠品質差,認知能力、記憶力下降及一些軀體症狀(如肌肉疲乏酸痛、頭暈頭痛等)等為表徵之臨床症候群。當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容易造成體內荷爾蒙分泌失調、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異常、免疫力降低,也會引起如:肩頸酸痛、頭暈頭痛、胸悶心悸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感染疾病的概率也會提高。甚至,一旦成了慢性疲勞症候群,「過勞死」的風險與發生機率便會增加。如在休息後疲勞仍然不能恢復,則須正視個人的疲勞現象,開始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有過度的壓力、缺乏適度的運動,並諮詢醫療專業人員,找出適合個人的改善方案,以免讓自己也成了「過勞一族」。

過勞死高危險群?!自我檢測是否”慢性疲勞”

過勞死高危險群?!自我檢測是否”慢性疲勞”#慢性疲勞

您會覺得整天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即使已經睡了一整天還是感到全身酸痛,頭痛、關節疼痛、肌肉痛、喉嚨痛等等,症狀像是感冒卻又時好時壞,拖了好長的時間就是好不了。現代人生活中充滿了壓力,如果壓力得不到紓解的管道長期下來,當壓力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的時候,就會在身上引發大大小小的症狀,而當壓力崩潰時伴隨而來的就是所謂「慢性疲勞」。大里仁愛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 塗是雋醫師表示,「慢性疲勞」在醫界把它定義為持續或斷續疲勞達6個月以上,休息也無法改善,並且伴隨有頭痛、喉嚨痛、發燒、耳鳴、肌肉酸痛、哀弱無力、憂鬱、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等症狀。台灣有近4成的上班族擔心自己會過勞死,5成以上的上班族經常感到疲勞且有肩膀僵硬的毛病,以20至40歲的女性白領階級居多,女性是男性的4倍,腦力勞動者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機率一般人的20倍。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患除了有類似感冒、全身關節肌肉僵硬酸痛、各種精神症狀外,還多合併有如食物或灰塵過敏的過度敏感症。腹痛、腹瀉或便秘、脹氣等腸胃症狀。頻尿或夜尿、排尿困難、經前症候群惡化、性功能障礙、性冷感、性焦慮等也是常有的生殖泌尿症狀。有些人甚至會有心悸、心跳過快、心律不整、呼吸困難等心肺症狀。還會皮膚潮紅、盜汗、口乾舌燥、姿勢性低血壓等神經內分泌症狀等。塗是雋醫師指出,這些症狀的表現形態往往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個別差異很大,即使是同一個人也會在不同的階段中發生不一樣的症狀。而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總是好好壞壞,往往不容易斷根卻也不會急速惡化,這類病人是真的生病,但卻經常被誤解為工作不力打混摸魚,長期下來病人更為憂鬱及焦躁。我們要如何能知道自己是否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候選人呢?塗是雋醫師提供以下標準,民眾也可自我檢測一下是否有這些現象!【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標準】達六個月以上持續性或反覆發作性之虛弱疲勞感無法因臥床休息而緩解日常生活可能受影響並且減少50%以上之活動註:必須排除其他慢性疾病所引起之疲倦感(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各種感染症或炎症、精神疾病、內分泌疾病或器質性病變、藥物或毒物成癮、濫用之副作用等)【慢性疲勞症候群症狀】1.低度發燒(自測口溫37.5-38.5度)或畏寒2.喉嚨痛3.頸部或腋下疼痛性淋巴腺腫(直徑小於2公分)4.無法解釋的全身肌肉無力5.肌肉酸痛6.即使從事過去可以勝任的活動也會產生持續24小時以上之全身疲倦感7.最近發生的廣泛性頭痛8.遊走性的非發炎性關節痛(無紅腫現象)9.精神或神經症狀(如:畏光、暫時性視盲、健忘、躁動不安、思考力衰退、無法集中精神、憂鬱等)10.睡眠障礙(嗜睡或失眠) ◎ 您當選了嗎?疲勞不是病,正常人偶爾都會感到疲勞,只要休息就會恢復,但慢性疲勞就是病態,如果疲勞症狀持續半年以上就很可能是罹患了慢性疲勞症候群,此時器官會出現障礙且連休息睡覺都無法恢復。要如何減緩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提醒工作者在忙碌之餘要抽空休息。塗是雋醫師說,國內外研究都顯示,少工作、多休息是減緩疲勞的最佳良方,每工作一小時就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花十分鐘深呼吸或散步,中午時小睡一下都可以改善疲勞症狀。其次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一項主要症狀就是不想動,但越不動會越疲勞,適度的運動不但不會更累反而會提升體能。調整飲食也可減緩慢性疲勞,三餐定時定量注意營養均衡,如果無法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營養,可適度補充維他命,少吃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以降低血管疾病的風險,多喝水少喝咖啡因的飲料,這對於症狀的改善亦有很大的幫助。 慢性疲勞症狀群已逐漸成為一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如果覺得身體極度疲勞,凡事提不起勁來做就應該尋求醫師協助。但也因為沒有特效藥,在治療的過程中,塗是雋醫師強調,醫病之間的充份信賴與溝通是很重要的,醫師及家人、朋友以同理心給予絕對的心理支持,將有助病人脫離疲勞的困擾獲得身心的安頓。您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嗎?切記找您的家庭醫師為您的健康把關,且忌自行亂服藥物或聽信民間秘方,若延誤治療時機就得不償失了。

無故長期虛弱疲累 小心”慢性疲勞症候群”

無故長期虛弱疲累 小心”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疲勞

在家醫科門診經常可以聽到病患除了主要症狀之外,還會描述最近感覺很累,或者容易疲勞這些伴隨的症狀。雖然多半疲勞隱含著病患本身可能罹患了某種器質性的疾病,但是臨床上發現有越來越多的病患,其疲勞的症狀反反覆覆,有時後可以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的功能,但是往往給予病患進一步檢查後,其身體檢查以及實驗室的檢查結果皆為正常。因此這種無法將疲勞歸因於特定的病因時,便應該要考慮病患是否罹患了「慢性疲勞症候群」。為恭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陳乃釧醫師表示,日前有諸多相關的文章討論慢性疲勞症候群,除了疾病本身的複雜性之外,類似症狀的病患逐漸的在家醫科門診或健康檢查中增加,職場上也發現勞工因為疲勞造成無法專心工作,降低了生產力,也會間接導致產業界的損失。臨床上所謂的疲勞包括了三個主要的部分,無法參與活動(沒有特別原因的感覺全身乏力)、無法維持一般的活動(亦即容易疲勞)、難以專心、記憶力下降及情緒的不穩定(心智上的疲勞),這些疲勞的症狀要和嗜睡,呼吸困難、肌肉無力作一個區分,雖然這一些症狀也經常伴隨著疲勞的發生。而依據疲勞的時間長短可分為,(1)近期性疲勞:疲勞症狀持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2)長時間疲勞:疲勞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3)慢性疲勞:疲勞症狀持續超過6個月。【慢性疲勞症候群臨床診斷標準】1994年美國疾病管制局將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標準重新定義為:臨床上經過診斷,無法解釋,反覆發作且持續一段時間的虛弱疲勞感,和病患日常生活活動沒有關連性,無法因為臥床或休息而緩解,症狀嚴重影響並降低了一半以上原本的工作能力及效率或其他社交的活動等。並且在慢性疲勞發生後,伴隨以下四項或四項以上的症狀超過6個月的時間包括:自覺短期記憶力或注意力降低喉嚨疼痛頸部或腋下疼痛性淋巴腺腫肌肉疼痛 遊走性的非發炎性關節痛(無紅腫現象) 不尋常或者嚴重性的頭痛 睡覺後起床感覺更加疲倦 即使從事過去可以勝任的活動,也會產生持續24小時以上之全身疲倦感慢性疲勞症候群好發於中年女性,其主要特徵為虛弱、疲勞伴隨著全身無力,淋巴結疼痛,關節疼痛,發抖,身體微熱,運動後不適感,肌肉疼痛。陳乃釧醫師說,病人多半也會描述當疲勞發生時,經常伴隨著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惟其感染症狀消失後,疲倦感更加嚴重,導致睡眠和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其日常工作。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因有許多的推論,包括感染引起,尤其是EB病毒感染、免疫系統功能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精神疾病的問題,特別是重度憂鬱症、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及過敏等等。但是目前為止,尚無法用任何單一原因來解釋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因。目前比較認同的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為一個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失調的多因性疾病。陳醫師指出,由於其他疾病合併有疲勞的相關鑑別診斷非常多,因此在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之前,必須先排除包括感染性疾病、神經內分泌系統疾病、精神疾病、血液或風濕免疫系統等診斷後方能確立;大量的實驗室檢查對於沒有病史及身體檢查正常的疲勞患者來說是沒有幫助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治療目前對於慢性疲勞症候群病人的治療,以維持病人日常生活的功能及避免繼續惡化為主,尚未有治癒的方法。其中則以認知行為治療及漸進式的運動治療法被認為最有效控制症狀且維持較久的方法。研究顯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患癒後雖然不佳,即病患經常會有反覆發作的情形,但卻沒有因為慢性疲勞症候群而導致器官衰敗或死亡的案例。陳乃釧醫師說明,認知行為治療是指治療師在每一次一小時的治療內,針對患者對於疾病的認知想法及行為因應加以調整改變,在許多的臨床實驗中都證實,此療法可以明顯改善病人疲勞的嚴重程度及減少生病的感受。漸進式的運動雖然可以改善疲勞的症狀,但是相反的,研究結果也顯示過度的運動,亦可能會因為使免疫系統失去調節而加重疲勞的感覺。因此漸進式運動治療法是請病患依照自己身體狀況,以不增加現有疲勞感覺的運動時間安排適當的體能活動,逐漸增加病患的運動耐受性。( 1 )支持性療法: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患因為疾病造成日常生活功能的下降,經常會出現憂鬱症狀,除了給予抗憂鬱劑之外,應該給病患更多的時間,予以同理心及支持,讓病患了解慢性疲勞症候群及身體的極限,以減輕疾病對病患的衝擊。( 2 )藥物及飲食療法雖然有眾多的藥物包括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或更甚至於低劑量的類固醇(每天5~10mg )發現可以改善病患的症狀,飲食方面則有月見草油、維生素B12、低糖低酵母菌飲食方法等等,惟目前沒有任何的藥物或飲食方法成功的證實可以用來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