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

新冠肺炎升溫,腦霧、失眠患者再爆增!精神科醫:恐要注意大腦慢性發炎問題 722世界大腦健康日 6招保護大腦健康

新冠肺炎升溫,腦霧、失眠患者再爆增!精神科醫:恐要注意大腦慢性發炎問題 722世界大腦健康日 6招保護大腦健康#慢性疲勞

7月22日是世界大腦健康日,這一天提醒我們關注和保護大腦的健康。大腦是人體最複雜且重要的器官之一,由各個區塊協同運作,掌管著認知、情緒和行為,但若受到長期壓力或是飲食、睡眠因素影響,甚至是這幾年的長新冠後遺症,都可能導致大腦發炎而讓相關功能受影響。近期疫情升溫,又有不少長新冠帶來的腦霧、失眠患者就診,醫師表示,要注意可能跟大腦發炎有關。 大腦的功能運作相當複雜,而透過不同區塊共同合作,才能使我們學習、創造、解決問題和管理情緒,保持大腦健康對預防認知退化、精神疾病和提升生活品質至關重要。左右半球的腦部主要分4區塊,分別為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各部位都掌管不同功能: 額葉:負責計劃、決策和情緒控制,理性思考和應對壓力的中樞; 頂葉:處理感覺訊息和空間定位,影響動作協調和感知能力; 顳葉:與記憶和語言理解密切相關,幫助與外界交流; 枕葉:負責視覺訊息的處理,是看見和理解視覺世界的基礎。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芯橙診所葉大全主治醫師表示,以現代人常見對壓力調節的部分主要是在額葉運作,正常的情況下讓我們能認知到何時該紓解壓力、休息、應對焦慮,但當大腦發生發炎反應,就可能讓大腦彼此功能性的連結出現異常而產生問題。 年紀增長或身體長期發炎讓「血腦屏障」失靈 以這幾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發現到一些臨床個案,因為生理性感染間接引發大腦發炎情況。葉大全醫師解釋,大腦有一種稱為「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又稱腦血管障壁)」的結構,是選擇性的半透膜可避免某些有害物質由血液進入大腦,但隨年紀增長,腦血管障壁功效下降且大腦抗發炎的功能會越來越差,當身體發炎狀態,就有可能因此讓腦細胞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當大腦發生持續性的發炎反應,更會讓抗發炎的腦細胞(如「微小膠細胞」)功能變差,演變為長期慢性發炎。葉大全醫師說明,在國際相關研究中發現,感染COVID-19後30天對比無感染族群其焦慮症及憂鬱症的風險顯著增加 (分別為1.35及1.39倍),染疫3個月內不少嚴重感染個案後續出現長新冠症狀,如腦霧(多半為無法專心思考、找字困難或混亂)、失眠或慢性疲勞,而近期由於新冠疫情又升高,不少求診的病患又再增加。 要如何知道大腦健康是否受情緒影響?葉大全醫師提到,檢視大腦及身心症狀必須要有全面性的評估,在檢查工具上來說,根據國際期刊的系統性回顧,目前以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與腦波(EEG)頻譜分析為最具前景的生物指標,兩者目的不太相同,功能性核磁共振著重於空間解析度,而腦波的時間解析度較佳,主要即時反映大腦的活動度狀態。以現代人常有的壓力調節問題來說,左前額葉功能失調與憂鬱症相關,右前額葉失調則與焦慮較相關,若這些區域功能不平衡帶來情緒不穩定,也可能連帶影響到睡眠中樞問題。 7月22日世界大腦健康日,6招保護大腦健康 葉大全醫師強調,大腦一旦發炎須透過抗發炎機轉慢慢恢復,因此若是是生理上的系統性發炎像慢性病等,必須要先做好治療與控制;另外,平時也能多攝取抗發炎的食物,如EPA含量高的魚油產品等,同時也提醒民眾,如果已經發生情緒上的問題如憂鬱及焦慮,也應該盡快就醫,接受正確診治也能協助控制大腦發炎狀態,改善疾病。 (圖片由芯橙診所提供) 此外,為了保護大腦健康,我們可以參考以下六個方法: 健康飲食:吃富含omega-3脂肪酸、抗氧化劑和維生素的食物。 遠離有害物質:避免加工食品、含糖飲料、酒精和尼古丁。 適當運動:增加神經可塑性和促進神經生成。 充足睡眠:幫助大腦恢復和修復。 壓力管理:冥想和深呼吸減少壓力荷爾蒙。 預防大腦疾病:早期識別和治療大腦疾病的重要性,定期進行腦波檢測。

腸胃健康日來了 改善慢性疲勞有撇步

腸胃健康日來了 改善慢性疲勞有撇步#慢性疲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29是腸胃健康日,腸胃道對身體機能與健康影響甚鉅,除了消化機能外,腸道內菌相的變化與調節,還會影響全身各處的機能與運作,甚至造成情緒不佳、免疫失調與慢性疲勞等問題。慢性疲勞非單純累 腸躁症恐有關係台灣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蔡英傑教授表示,大家常認為疲勞只跟壓力與勞動有關,但腸道菌相紊亂、長期處於失衡狀態,也可能引起身體不良連鎖反應,如慢性疲勞。國外研究顯示慢性疲勞者的腸道菌相與健康人不同,去年研究更發現,慢性疲勞與腸躁症等腸胃疾病間有顯著相關。高雄榮民總醫院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許秉毅說明,大腦與腸道彼此藉由神經、代謝、免疫介質等傳達訊息、維持平衡。腸道菌相更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如果胃腸菌相被破壞,即可能影響大腦和胃腸道的行為。腸亂疲勞4類型 人力資源人員最嚴重台灣乳酸菌協會偕同高雄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許秉毅,進行「腸胃健康與慢性疲勞影響調查」,受訪者中82.5%表示腸胃不適,且發現腸胃健康與慢性疲勞有關聯,43.3%的受訪者同時受腸胃不適及慢性疲勞所苦,成為「腸亂疲勞族」。從中找出容易形成腸亂疲勞族的「腸疲4類型」,了解因腸道菌相混亂引起慢性疲勞的可能原因,並以腸亂疲勞比率相對顯著的職業,提醒現代人透過補充好菌及調整不良飲食、生活型態,降低未來成為腸亂疲勞族的風險:1)少便型腸疲/1周排便不到4次者,長期排便習慣不佳。當排便降至1周不到1次,腸亂疲勞比率即升高至7成5,形成適合壞菌生長菌相,破壞腸道平衡。‧代表職業:金融專業人員。2)工時型腸疲/每周工時逾40小時者。若工時逾60小時,其腸亂疲勞比率亦增加至6成7。推估因缺乏運動影響腸胃蠕動,或壓力大導致腸道菌相變化。‧代表職業:財會稅務人員。3)亂食型腸疲/飲食習慣不佳直接影響腸道菌相,如不定時吃飯、愛好消夜,都會導致腸道內生理時鐘錯亂。‧代表職業:行銷企劃人員、客服人員。4)綜合型腸疲/有多個腸胃問題交互影響,可能讓改善時程拉得更長、如惡化為疾病治療更不容易,腸道菌相長期失衡。‧代表職業:人力資源人員。便秘、消化不良、腹瀉、胃食道逆流、腸躁症等,皆為受訪職業中佔比前5高者。正確選擇補充腸道好菌 搭配運動、作息調整身體狀況蔡英傑教授表示,壓力與睡眠習慣常難以在短時間內改善,飲食選擇對忙碌的現代人便格外重要。要讓腸道菌相恢復平衡,必須要調整腸道內好、壞菌的比例,藉由飲食調整,例如日常餐食中搭配優酪乳補充好菌,即可減少腸道不良物質及發炎的機率。5/29腸胃健康日,補充好菌3首選,提醒民眾日常生活多攝取好菌,搭配運動及生活作息調整,找回良好的腸道菌相,改善身體健康:1)選方法/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比例,營造好菌在體內保持活力與效用的環境,並適時補充好菌、調整菌相,例如以優酪乳作為每日1.5至2杯的乳製品選擇之一。2)選菌種/好菌進入體內會受到胃酸與膽酸的影響,應選擇較強健的菌種,如常見的雷特氏B菌等,可以通過胃酸、膽酸考驗,才能在腸道中發揮功效。3)選認證/好菌補充方式很多,建議可選擇有國家健康食品認證之產品,可多一份保障,讓國家幫忙把關。

一直覺得累?慢性疲勞恐上身

一直覺得累?慢性疲勞恐上身#慢性疲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疲勞是一種主觀的感覺,是一個人自覺沒有像正常時一樣足夠的能量去應付平時的活動,嚴重時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工作。疲勞的情況大致可分為3種:1) 生理性疲勞/身體健康的人在運動、休息與飲食方面太過或不足所造成失衡的正常現象,通常在充分休息後即可恢復,症狀持續時間大多小於1天。2) 急性疲勞/症狀持續時間在6個月內,不屬於生理性且臥床休息後亦無法改善。3) 慢性疲勞/症狀持續時間在6個月以上。一般來說,「疲勞」的症狀持續時間若小於兩週,不需特別處理;但若超過兩週以上即應至醫院門診就醫,查明是否有其他病因並予以適當治療。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在臨床上幾乎皆無特異性,而且常會有許多千變萬化的表現,許多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皆可能產生類似的症狀,所以診斷需要靠醫師排除其他可能的身體或心理疾病後,才能確診。而經過診斷後患者需每隔一段時間便重新再評估,尤其是病情有變化或更趨嚴重時,應隔4~6個月後再評估1次。必須符合下列主要標準,及至少4項(包括4項)以上之次要標準,才能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主要標準/1) 臨床上無法解釋之持續或反覆發作的嚴重疲勞,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且必須是新近或者明確發生的。2) 疲勞並非過度運動或勞動所引起。3) 疲勞即使經過休息仍無法改善。4) 明顯造成個人職業、課業、社會功能、人際關係受到影響。5) 必須排除病人有會造成相同症狀的身體或心理疾病,例如甲狀腺疾病、癌症、憂鬱症、藥物或酒精濫用等。(本文摘自/40+的健康讀本/遠流出版)

壓力指數高嗎?一起來認識慢性疲勞

壓力指數高嗎?一起來認識慢性疲勞#慢性疲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疲勞是一種主觀的感覺,是一個人自覺沒有像正常時一樣足夠的能量去應付平時的活動,嚴重時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工作。疲勞的情況大致可分為3種:1) 生理性疲勞/身體健康的人在運動、休息與飲食方面太過或不足所造成失衡的正常現象,通常在充分休息後即可恢復,症狀持續時間大多小於1天。2) 急性疲勞/症狀持續時間在6個月內,不屬於生理性且臥床休息後亦無法改善。3) 慢性疲勞/症狀持續時間在6個月以上。一般來說,「疲勞」的症狀持續時間若小於兩週,不需特別處理;但若超過兩週以上即應至醫院門診就醫,查明是否有其他病因並予以適當治療。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在臨床上幾乎皆無特異性,而且常會有許多千變萬化的表現,許多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皆可能產生類似的症狀,所以診斷需要靠醫師排除其他可能的身體或心理疾病後,才能確診。而經過診斷後患者需每隔一段時間便重新再評估,尤其是病情有變化或更趨嚴重時,應隔4~6個月後再評估1次。必須符合下列主要標準,及至少4項(包括4項)以上之次要標準,才能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主要標準/1) 臨床上無法解釋之持續或反覆發作的嚴重疲勞,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且必須是新近或者明確發生的。2) 疲勞並非過度運動或勞動所引起。3) 疲勞即使經過休息仍無法改善。4) 明顯造成個人職業、課業、社會功能、人際關係受到影響。5) 必須排除病人有會造成相同症狀的身體或心理疾病,例如甲狀腺疾病、癌症、憂鬱症、藥物或酒精濫用等。次要標準/必須在這有疲勞症狀至少6個月的期間中,同時發生,且這些症狀不能比疲勞症狀早發作。1) 短期記憶力或注意力缺損。2) 喉嚨痛。3) 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痛。4) 肌肉酸痛。5) 非發炎性之多發關節痛。6) 與以往不同型態或嚴重度之頭痛。7) 無法改善疲勞之睡眠。8) 勞力活動或運動後之疲憊或不適持續超過24小時。而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好發於中年,女性比男性更易發生,另外在60多歲的老年人也是另一好發的年齡層。長期處在某種精神壓力下,不良的生活型態,例如飲食不均衡、運動太少或太多,還有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病、慢性肺病、血液腫瘤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病毒性感染、焦慮或憂鬱症等精神疾病都可能是原因。(本文摘自/40+的健康讀本/遠流出版)

6成民眾 壓力大到無「髮」度

6成民眾 壓力大到無「髮」度#慢性疲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壓力大,除了慢性疲勞性上身,掉髮問題也幾乎可稱為現代人的「文明病」。一位男性患者國中時期就開始就有掉髮徵兆,升上高中後頭髮幾乎掉光,就醫時頭頂已光禿禿,才20歲卻如同一位中年男子。根據德國最新研究指出,43%的受訪者認為壓力大是掉髮主因,而目前證實咖啡因活性成分可深入毛囊強健髮根,避免掉髮問題更加嚴重。醫師呼籲,及早養護頭皮,才能維持強健髮根。30歲前就有掉髮徵兆的比例竟高達6成根據德國沃膚博士集團研發部針對台灣除花蓮台東及宜蘭以外的601位25至45歲男性執行的《台灣市場消費者對掉髮現象認知》研究指出,39%的受訪者有掉髮的問題,4成3的受訪者認為壓力是造成掉髮的主因,其中在30歲前就有掉髮徵兆的比例竟高達6成!因壓力、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也導致掉髮問題更加嚴重。台灣民眾掉髮問題日益嚴重,將近4成受訪者認為頭髮對外表十分重要,近3成受訪者認為掉髮甚至會影響自尊,因此有高達近7成的受訪者願意放棄酒精只為換取健康的頭皮,而有近2成受訪者願意放棄性生活,可見健康的頭髮對於國人來講是相當重要的「門面必備品」。研究:咖啡因助強健髮根根據研究報告指出,為避免掉髮困擾,有8成的受訪者會先從洗髮精下手,趙昭明醫師表示,均衡營養能讓毛囊髮根更健康,應避免攝取刺激性食物,同時改掉抽菸的壞習慣,因抽菸產生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間接影響頭皮血液循環,使頭髮營養無法送達,建議有困擾的年輕族群可考慮使用含有含咖啡因成分的洗髮精產品刺激毛囊、強韌髮根。

對抗慢性疲勞 先把腸胃清乾淨

對抗慢性疲勞 先把腸胃清乾淨#慢性疲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有口臭嗎?如果你有,它不只是由你吃的早餐所引起的!它可能也是你上個月、甚至去年吃的東西而造成的結果!記住,熱空氣會上升,它正從你的腹部升上來,然後從你的口腔出去。嘿,誰有薄荷糖?別傻了……薄荷糖、牙膏和口水都只是暫時的手段,它們能掩蓋住症狀但絕無法根治問題,而根源就是你自己的毒性「體內糞堆」。腋下除臭劑也許會造成淋巴、乳癌問題為什麼人們要使用腋下除臭劑和香水?那是為了隱藏真相,而真相就是他們在發出臭味,為什麼我們隨著年齡增長,體味也會增加?答案是──我們腐壞了,我們從裡頭腐壞到外頭。你應該要知道,幾乎所有的除臭劑和香水都是有毒的,而且會傷害你的身體,即使有些所謂的天然產品也不例外,正如我之前在這本書中討論到的,許多腋下除臭劑也許是造成淋巴問題和乳癌的一項貢獻因素。不把腸胃清乾淨 永遠無法有健康體質為什麼許多人會避免上公共廁所?那是因為使用後的惡臭令人無法忍受,想像一下你走進自己的家,然後一陣不知道從哪兒發出的怪味迎面襲來,你一定會一直找,直到找出原因為止,我敢說,你不會在屋裡到處噴除臭劑來掩蓋味道,但是,如果你不把自己的「汙水處理管」清乾淨,即使你改變飲食習慣並且開始吃得適當,你仍然永遠無法擁有活力充沛的健康體質。 有毒性的腸子是孕育疾病的溫床然而,大部分的人並不想談論自己的腐敗糞便,只想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裡,希望這個話題就此消失,含有毒性的腸子是孕育疾病的溫床,根據達瑞爾•沃夫博士的觀點:「人會生病有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酸中毒(低pH值),你知道它的主要原因是糞便腐化後又被你的身體重新吸收嗎?這會引起毒血症,也就是髒血。讓我問一個問題,你相信你的血液潔淨且不含有毒素時,你還會有全身性念珠菌感染、慢性疲勞、頭痛、喉嚨痛、皮膚問題、心臟疾病、痛風、關節炎、靜脈竇問題、甚至癌症嗎?疾病的例子是數不盡的,使你的血液變得有毒性的唯一方法,就是從大腸中再吸收你自己的毒性糞便。」(本文摘自/另類療法抗癌聖經:緊急公告!30年來最有效、最完整的無毒療法震撼報告/柿子文化出版)

睡再多還是累?當心慢性疲勞上身

睡再多還是累?當心慢性疲勞上身#慢性疲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你累了嗎?35歲的張先生是上班族,近年來因為成家立業、工作忙碌,加上是雙薪家庭,回家也會幫忙整理家務、照顧小孩,蠟燭兩頭燒的結果是,身體不時出現腰痠背痛、精神不濟、咽喉疼痛、莫名疲倦、總是覺得睡不飽等,於是決定前往醫院檢查。在排除其他內科疾病影響的情況下,西醫診斷是「慢性疲勞症候群」,且並無特別藥物可以使用,於是轉往中醫門診尋求幫忙。現代人慢性疲勞多 中藥+針灸助改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醫師張琮瑋表示,個案經施以針灸、中藥調理,並配合規律作息,此外也搭配健康茶飲如:生脈益氣飲、參鬚杞菊茶、祛濕養神茶等,目前已改善不適症狀。一般人排除其他內科疾病影響下,只要經由適當休息,身體就可消除疲勞感。不過,若持續或反覆發作的嚴重疲勞,在休息後疲勞感仍然無法緩解,甚至覺得全身肌肉痠痛無力,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就要當心是「慢性疲勞症候群」。而慢性疲勞好發於20至40歲,女性多於男性,以中醫來看,這些人大多是生活節奏快、作息不規律、壓力較大、睡眠時間不足,才會導致肺脾氣虛、肝腎陰虛。3茶飲補元氣、消疲勞張琮瑋醫師也提醒民眾,疲勞其實是身體發出的一種警訊,告訴自己該休息了,不要無視於身體的抗議,所以若有容易疲勞症狀,可飲用以下3茶飲,並搭配按壓百會穴、神門、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保健。1)生脈益氣飲材料/黨參三錢、麥門冬二錢、五味子五分、蜂蜜少許作用/補氣生津、平緩緊張心悸2)參鬚杞菊茶:材料/參鬚三錢、菊花一錢、枸杞三錢、蜂蜜適量作用/滋補肝腎、清肝明目、益氣生津3)祛濕養神茶材料/紫蘇二錢、藿香二錢、廣陳皮一錢作用/健脾利濕、提神醒腦

一工作就累?7方法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

一工作就累?7方法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疲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醫學上,有一種「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或稱「神經衰弱」(neurathenia),指的是持續且無法回復的疲倦感,影響生活與工作,甚至造成失能,卻找不到確切的生理、心理疾病。療癒處方 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處方1)調整壓力來源/即使我們認為自己「意志」堅強,可以應付再大的壓力,然而,我們的「肉身」卻不是這麼堅強的。外在壓力的調整,也是需要的。處方2)改善失眠問題/挪威學者高仕達(Kallestad)等人研究發現,若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失眠問題,疲勞能有效改善,此改善是獨立於身體疼痛、焦慮、憂鬱的改善之外。失眠改善的患者,其壓力荷爾蒙可體松也可以更快地回復正常。失眠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維持因素,若能尋求專業醫療積極改善睡眠,能讓治療反應更好。處方3)漸進式運動治療/每天記錄活動量、卡路里消耗量,即使在病狀最糟的那一天,仍要運動,直到能夠忍受的最大活動量。你可以保持前一天的紀錄,但不能減少活動量。可以的話,逐日增加活動量。研究還證實,「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白天增加活動量,有助於夜間睡眠品質。處方4)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應用在「慢性疲勞症候群」,內容包含: □ 改變當事者對疲勞的不適當想法□ 增進面對、控制疲勞的自助技巧□ 增強當事者的自我效能感□ 減少對身體症狀的關注□ 逐步增加活動量□ 強化生理功能□ 提供人際心理支持接受治療的患者,疲勞和疼痛感都改善了。處方5)藥物治療/給予抗憂鬱劑,如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百憂解之類的藥物),即使沒有憂鬱的情緒症狀,也能夠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處方6)瑜伽訓練/如果患者接受了正規治療,卻沒有半點改善怎麼辦?日本九州大學的一項研究中,30位難治型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維持正規治療,一組為正規治療外加瑜伽訓練。結果發現,接受瑜伽訓練者,在二十分鐘的瑜伽後,就有明顯的疲勞與疼痛改善,長期下來,疲勞分數大幅降低。這證實了瑜伽訓練對於難治型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有很好的輔助療效。處方7)自然療法/深受「慢性疲勞症候群」所苦、尋求醫療卻沒改善的患者,根本的病因可能出在慢性食物過敏,可說是「病從口入」。若患者清楚知道自己的慢性食物過敏原,譬如:小麥、麵包、酵母、牛肉、花椰菜,甚至中藥如當歸、蓮子等,並且知道是屬於嚴重、中度或輕度過敏時,就能在每天的飲食中細心地迴避它們,讓各器官、組織、神經細胞都不再陷入發炎風暴;同時,搭配提升粒腺體功能、抗氧化、抗發炎的營養療法,「慢性疲勞症候群」是能夠改善的。(本文摘自/在工作中自我療癒/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