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

嬤怕開刀忍痛10年 微創手術復勇腳馬

嬤怕開刀忍痛10年 微創手術復勇腳馬#微創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患者關節退化,要是聽到醫師說要開刀「換關節」,通常會怕到說不要,甚至忍隱長年劇痛也不願意挨刀。日前一名80歲的莊姓阿嬤, 10多年前在送貨途中,不慎連人帶車跌倒,膝蓋從此痠痛不適,直到去年,痛到難以忍受決定要換「膝關節」,又想到自己79歲,忌諱中國習俗的「9」字開刀不好,再看到鄰居也動刀,傷口大到讓她害怕手術,所幸後來到醫院接受微創關節手術,才解決她多年的困擾。微創關節手術 雙腳膝關節可同時換長安醫院骨科楊志鴻醫師指出,莊阿嬤的膝關節已經退化需要「換關節」,且可以使用「微創關節手術」,一小時半的時間,就可以將雙腳膝關節同時換掉。跟早期傳統手術不同,早期傳統手術傷口約20-25公分,傷口大恢復慢,加上疼痛指數高,許多病人受不了,通常都只能一次開一腳,「微創關節手術」傷口小,術後復原快,雙腳恢復抬腿、舉高時間也縮短。而莊阿嬤經微創手術後,第二天已能下床走路,出院時雙腳膝蓋已經能彎曲90度。她開心地跟女兒說,又能跟大家到國、內外遊玩,當一位趴趴走的愛玩客!

胸部凹陷好自卑 他微創手術找回自信

胸部凹陷好自卑 他微創手術找回自信#微創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胸部凹陷沒自信,男大生完全不敢在他人面前脫去上衣!日前,一名19歲的林姓大學生,因長期前胸壁內凹,使得他始終心有芥蒂,不願在他人面前脫去上衣、盡情釋放,且隨著年齡增長,運動耐力也越來越差,只要稍微活動一下,就覺得氣喘吁吁、心跳加快,直到後來就醫接受手術後,才逐漸恢復自信,現在的他不僅恢復情形良好外,也重拾回美好的校園生活。除了易有脊椎側彎問題 還會影響心肺功能新竹馬偕醫院胸腔外科劉洋帆醫師表示,胸壁內凹呈漏斗狀的異常現象,俗稱漏斗胸,是常見的胸廓畸形,主要的發生原因與肋軟骨生長發育不正常有關,導致前胸廓變形呈現對稱,或不對稱向內凹陷,雖然漏斗胸是先天性疾病,但目前仍無明顯證據顯示與遺傳有關。一般在三歲後就會開始出現端倪,隨著孩童進入小學、國中,前胸廓內凹會越來越明顯,且常伴隨有消瘦、駝背、脊椎側彎等問題,另外,凹陷的胸骨肋骨也會因壓迫到心臟肺臟,影響心肺功能,導致胸悶、心悸、運動易喘、肺活量差等,有些病患甚至合併先天性心臟病,最終導致心肺衰竭。治療漏斗胸的患者 多為12~19歲在治療方面,劉洋帆醫師表示,過去的手術治療主要是要將肋骨切斷進行修復,不僅傷口大,對心肺功能改善也有限,但現在透過微創手術,利用不鏽鋼矯正板植入病人體內,將內凹的胸骨向外推出,即可達到重新塑造及矯正異常胸壁的效。但一般來說,較不建議5歲以下或40歲以上的患者接受微創手術,目前國內接受手術患者的年齡層高峰,落在12到19歲之間,因此,醫師呼籲民眾,若發現異狀,應盡速就醫檢查、治療,以免影響健康狀況。

微創手術切除乳房腫瘤 傷口小較不影響外觀

微創手術切除乳房腫瘤 傷口小較不影響外觀#微創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乳癌已逐漸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殺手之一,根據統計指出,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中的第一位,而死亡率也占所有癌症中的第四名,平均每天將有超過萬名女性罹患乳癌,由此可見,乳癌問題不可輕忽。又加上某些病灶在追蹤期間,可能會轉變為惡性,所以,切除良性或高危險性腫瘤是必須的,只是,在傳統的手術中往往為了一個病灶,留下一條條留下難看的傷口,對外觀造成極大影響,因此,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微創手術提供了另一種解決方式,利用真空針切系統,在超音波引導下進行腫瘤切除。傷口設計於乳暈上 隱藏效果會更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歐陽賦醫師表示,過去的傳統乳房腫瘤切除術,即使只是一個小病灶,也會留下一條3公分的傷口,明顯影響乳房外觀,但真空針切乳房腫瘤切除術,結合即時影像導引精準定位,不僅有助於將整個可疑病灶取出外,還能診斷與治療,以避免乳房變形與留下明顯疤痕。除此之外,大同醫院乳房外科師陳芳銘醫師也表示,雖然微創手術留下的疤痕較小,但為了民眾外觀著想,若是更進一步將傷口設計於乳暈上,利用乳暈色澤及皺摺來隱藏傷口的話,效果會更好。

乳房腫瘤切除 微創手術傷口小較不影響外觀

乳房腫瘤切除 微創手術傷口小較不影響外觀#微創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乳癌近幾年來始終是我國婦女罹病率第一名的癌症,因此多數的女性已意識到此問題,也願意接受乳房檢查。但因為某些病灶在追蹤期間可能會轉變為惡性,所以切除良性或高危險性腫瘤有時是必須的。只是傳統手術,為了一個小病灶,長留下難看的傷口,對乳房外觀影響大。所以醫師指出,微創手術切除提供了另一解決的方法,利用真空輔助切片針,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乳房微創腫瘤切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乳房外科洪碩徽醫師表示,多位年輕女性良性腫瘤其實是位於內上或外上四分之一的乳房,因腫瘤離乳暈超過5公分,若以傳統手術處理,手術疤痕會影響術後上衣款式的選擇,接受微創手術可避免這類問題。另外,有些女性在接受自體脂肪移植隆乳後,因脂肪壞死產生乳房腫塊。許多女性很不希望乳房留下疤痕,這時可藉由超音波確認腫塊性質,若為油囊腫可以細針抽吸,如為脂肪球或纖維化組織,則需考慮微創手術切除。洪碩徽醫師說,乳房微鈣化也可以使用微創手術切除,但如果診斷為癌症高風險病變,還是需要以傳統手術方式進行較大範圍切除。以術後外觀而言,微創手術是一項選擇,但仍需要有良好手術前溝通及病情分析。惡性腫瘤或大於3公分不適用  仍需自費他也說,乳房微創手術目前適用於乳房微鈣化及乳房良性腫瘤,如纖維腺瘤、纖維囊腫、乳突瘤等。以及 自體脂肪移植隆乳後的乳房腫塊。但腫瘤為惡性或大於3公分者則不適合。一般來說,傳統手術傷口約需3~5公分,微創手術傷口約0.5公分,且傷口可隱藏在乳暈邊緣,不易被發現;除非腫瘤很大,不然通常不會有外觀上的變化。而許多人擔心是否能將腫瘤切除乾淨?醫師解釋,因微創手術皆以超音波監控,能更確定腫瘤切除範圍,故治療結果不亞於傳統手術。值得注意的是,微創和傳統手術相同,建議術後六個月追蹤,而目前此手術須自費。

小傷口動大手術 不再血流成河?

小傷口動大手術 不再血流成河?#微創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現今的外科發展,已從大傷口的思維,轉為小傷口微創的時代。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謝榮豪醫師表示,微創追求的不僅是傷口要小,也減少手術過程對於肌肉、肌腱、韌帶和骨頭不必要的破壞,更精確地把需要修理的構造、需要重建穩定的植入物,有效率地的完成。就脊椎手術來說,謝榮豪指出,傳統需要拉大傷口,把肌肉從骨頭上剝離,再將一些重要的脊椎骨之間的韌帶剪除,術後也容易造成背部肌肉萎縮僵硬、脊椎骨構造加速退化等缺點。微創手術大部分是經由小傷口來進行,而非把肌肉都從骨頭上剝離下來,因此手術通常流血量能大幅減少。謝榮豪表示,若是脊椎感染需徹底清創、脊椎惡性腫瘤需盡量切除、脊椎神經壓迫範圍太廣太嚴重,這些都較不適合微創手術,健保局對於此,也僅給付部分器材。謝榮豪表示,微創手術已有眾多治療妥善的成功案例,醫界在手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有大量經驗,若民眾有這方面的疾病困擾,可以與專科醫師做仔細的諮詢。

20歲男突胸痛 檢查罹患自發性氣胸

20歲男突胸痛 檢查罹患自發性氣胸#微創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二十歲年輕男性,日前突然發生左邊胸痛、呼吸微喘的情形,原本認為休息一下就好,但症狀卻不見好轉,緊急送往台南市立醫院急診。經胸部X光檢查,醫師診斷為自發性氣胸,為患者放置胸管引流,隔天進行單切孔胸腔鏡肺楔狀切除手術,將異常肺泡組織切除並縫合。手術完隔天檢查患者不再氣漏後,拔除胸管讓患者出院回家。胸腔暨食道外科吳星賢醫師表示,單切孔胸腔鏡手術是以微創手術為基礎發展出來的,以一個手術切孔,完成胸腔鏡手術。傳統開胸手術或胸腔鏡手術,是經由兩根肋骨間的空間進入胸腔進行手術操作,而每根肋骨都有伴隨的神經及血管,因此傷口的數目及大小會直接影響手術後的疼痛及恢復。吳星賢指出,這項手術在完成麻醉後,首先小心地在計畫好的位置或是原先放置胸管的傷口製造一個約2公分的切孔,切孔可以用保護套撐開及保護,然後內視鏡及手術器同時經由此切孔進入胸腔,在仔細檢視病灶後,進行手術。因為手術器械及內視鏡在同一切孔內操作,必須謹慎且心平氣和地安排器械以利手術的進行。吳星賢提醒,單切孔胸腔鏡手術,適合使用在過程較不複雜的個案,如自發性氣胸、肋膜積液的清除及診斷、肺部結節切除、肺葉切除手術等病症,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患者的病情與手術醫師的專業判斷都十分重要,如果民眾有相關病症,還是請醫師詳細評估後再做決定。(圖: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椎間盤突出 小傷口也能做手術?

椎間盤突出 小傷口也能做手術?#微創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朱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婦,除了日常的煮飯洗衣照顧小孩,公公中風臥病在家也都靠她一人幫忙翻身料理。直到前陣子突然腰痛,只要久站或久坐一陣子,疼痛感從背部一直傳到右腳,痛到連腳都抬不起來。朱女士杵著拐扙來到門診時,右足感覺已喪失,整支腳只感覺又麻又痛。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骨科陳信彰主任表示,在做完電腦斷層切面檢查,確定是腰椎第四五之間的椎間盤突出,壓到右側第五腰椎神經根。由於病患的運動功能已受了影響,直接建議她手術切除椎間盤。在接受手術,使用微創方法,只以三公分傷口夾出壓到神經的椎間盤,病患腰部的疼痛感立刻不見,腳也不再麻痛。陳信彰指出,過去手術的傷口往往以數十公分計,常可以看到外科醫師血染雙手在傷口進進出出以執行夾綁剪的動作,這畫面還被視為藝術。但隨科技進步,醫療手術進化,現在開刀反較講求小傷口的微創。微創概念就是在能達到手術目的下,儘可能降低病人傷害,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傷口不要切那麼大。現在的手術,醫師利用器械來進出傷口,利用內視鏡或顯微鏡解透過螢幕找到病灶,開完手術而血不沾手套已成了常見的現象。往昔脊椎手術的風險高,恢復期長,微創手術較可減少病患的傷害。陳信彰表示,但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傷害到神經的風險高,因此病人不建議全身麻醉,藉此來觀察手術中病患的反應,確定手術中病患的神經有沒有被器械傷害到,這類病人手術成功後甚至可以當天就走回家。陳信彰說,微創手術目前是醫界發展的重點,很多的外科腹腔鏡手術及骨科關節鏡手術都已納入全民健保給付,也都成為各大小醫院的常規手術方法。但在脊椎手術還沒有相關規定下,脊椎醫師能做的就是將傷口儘量開小,可是若要利用特殊的器械及骨材來將傷口變小,那必得要支付一筆特殊材料費用,這也是健保給付制度下力有未逮的地方。

顱內動脈粥狀硬化 微創治療傷口小

顱內動脈粥狀硬化 微創治療傷口小#微創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顱內動脈粥狀硬化狹窄好發在黃種人,就中國人而言,約37%的缺血性腦中風病患有此病灶。從國外研究中顯示,在大於70%狹窄的顱內動脈粥狀硬化病人中,第1年和第2年再發生腦中風的危險分別為23%和25%。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利用院區內的多功能微創介入性治療中心,提供市民更高水準的腦中風防治醫療服務。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神經外科醫師劉安正表示,治療中心的新型數位雙軸動脈血管攝影儀,可以用更少的顯影劑,完成異常血管疾病的精確診斷,更可以提供其他院區無法進行的血管內介入性治療手術。針對神經血管異常、顱內血管狹窄,以及頸動脈狹窄問題,提供微創治療,達成傷口小、恢復快,以及住院日數縮短的治療目標。顱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腦血管狹窄程度超過70%,服藥後仍有腦缺血症狀或曾經輕微中風者,利用衛生署在2011年底核准引進的最新顱內動脈專用支架(Wingspan stent system),在中心內攝影儀的協助下進行介入性治療,可以大幅降低缺血性腦中風的每年再發生率,手術成功率高達95%,而且手術的重大併發症發生率也已降低到4.5%以下。不過,目前顱內專用支架尚未納入健保給付,民眾仍需自費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