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你的免疫正常嗎?免疫不是越強越好!

你的免疫正常嗎?免疫不是越強越好!#平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年來,各類病毒猖獗,「免疫力」這個話題被大家廣泛討論,坊間紛紛出現各種「增強免疫力」的偏方、保健食品,不少幼童、患者的家屬更是緊張,唯恐這些免疫力較差的族群,會因病毒感染,引發各種疾病。免疫力過強,也會導致疾病免疫力並不是越強越好,免疫系統過強,把無害的異物當作敵人,容易引發過敏反應,當自身免疫系統產生識別上的障礙,就會攻擊自身細胞,引發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由此可知,免疫系統的平衡比強化重要。只要觀察感冒的次數、症狀,即可知道自己的免疫系統運作正常與否。Check!你的免疫系統正常嗎?不當的免疫力,易產生過敏症狀和自體免疫疾病免疫反應不當的增強,易使免疫細胞攻擊自身細胞,而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疾病」;免疫力太弱,易遭到細菌、病毒感染,且罹癌機率較高。因此體內要有好的自我調節能力,讓免疫力均衡。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才是健康的保證人體免疫系統除協助防禦外來異物,也會清除體內突變細胞,維持重要生理系統的健康。在「非特異性免疫細胞」的嗜中性白血球、巨噬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被活化後,免疫系統的功能更重要。「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只要辨識出非人體細胞或物質,就會將其吞噬。「抗原呈現細胞」如巨噬細胞等,則會將殺死的病原體顯示給淋巴細胞,供淋巴細胞產生免疫記憶,以便同樣的病毒入侵後,迅速清除以保護身體健康。這些複雜的環節,只要一部分出問題,就會影響全體,只有維持免疫系統平衡,才有利人體健康。如何吃出免疫力?提升免疫力,可從「生活型態」和「飲食」著手。透過以下7種祕訣攝取優質營養,能讓身體的免疫大軍擁有充足戰力。1.攝取優質的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細胞主要的成分,免疫系統也需要它才能正常運作。每個人一天需吃3~5份蛋白質。 優質動物性蛋白質來源:瘦肉、雞肉、魚肉(特別是含有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如鮭魚、鮪魚等)、海鮮、低脂奶類、雞蛋等。 植物性蛋白質來源:豆類、豆腐和豆製品、堅果類等食材。2.每天至少吃1碗五穀雜糧粗糙、未精製的五穀雜糧,含維生素B群和各種礦物質。人體需要大量的維生素B群,供應細胞進行增殖、氧化和還原作用,尤其是B2、B5(又稱泛酸)、B6和葉酸,和維持細胞黏膜健康、製造抗體等免疫功能有關。3.吃各種顏色的蔬果一天至少要吃3種蔬菜、2種水果。 深綠色葉菜類蔬菜:含維生素B群、C、E和各種礦物質,是提供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必要養分。 紅、橘或黃色蔬菜:如紅蘿蔔、彩椒、南瓜、番薯等,含大量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會在人體內,轉換成對提升免疫力很重要的維生素A。人體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A,易造成免疫功能失調、抗體反應變差、B細胞和T細胞也無法正常運作。4.適量攝取菇蕈類蕈菇類含多醣體(Polysaccharide)成分,研究證實其可調節、提升免疫功能,也被視為抗癌的明日之星;同時也能提高人體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的戰鬥力,並增加自然殺手細胞的數目和活性。5.每天吃1種高維生素C水果維生素C會刺激身體製造干擾素(一種與免疫功能有關的物質),以破壞病毒結構。另外,維生素C也能幫助膠原蛋白生成,讓細胞之間互相緊密聚在一起,減少細菌和病毒入侵的機會。6.多吃大蒜、蔥、洋蔥許多研究發現,大蒜裡的硫化合物,可提高T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活性,也會增加自然殺手細胞的數目。所以不論生吃或熟食,每天吃2~3顆大蒜,或半顆洋蔥、幾節蔥段,都能達到殺菌、預防感染和抗癌的效果。7.脂肪攝取不過量攝取太多脂肪,會抑制免疫系統功能,有些脂肪甚至會抑制淋巴球,減弱免疫系統的作用,如Omega-6脂肪酸含量比例較高的蔬菜油(像玉米油、黃豆油等),這類油脂易在高溫烹調時氧化,產生攻擊免疫細胞的自由基。宜選擇使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如:橄欖油、花生油較好。(本文摘自/這樣吃提升免疫力就能抗病毒/人類文化出版社)

常跌倒平衡不佳 早療助孩子健康成長

常跌倒平衡不佳 早療助孩子健康成長#平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孩子的起跑點,是人生的第1個階段,根據衛福部2015年「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通報」調查指出,5成的慢飛天使是在滿3歲、進入幼兒園後才發現,甚至滿6歲後才通報遲緩,錯失早期介入的機會。許多4、5歲有動作協調問題的孩子因為已經會走路及跑來跑去,而讓家長忽略了他們在動作上其實是有需要被協助的,例如:單腳站維持穩定有困難、常接不到球或目標投擲時丟不準等都是這群孩子臨床上常見的表現。粗大動作發展遲緩 恐錯失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的機會媽媽擔心就讀大班的小丁因「跑步常跌倒、單腳平衡不佳、很不擅長丟接球遊戲,很擔心上國小後會跟同學有越來越大的落差」而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就診,經醫師轉介物理治療評估及療育,證實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合併「動作協調問題」的孩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洪若華物理治療師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3歲以上兒童每天至少須包含60分鐘的中等至高強度活動,顯示粗大動作遊戲在孩子們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除此之外,粗大動作遊戲常是孩子們互動很重要的媒介。及早發現發展性協調障礙 及早治療有動作協調問題的孩子,如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在日常生活活動和參與動作遊戲時常顯得笨手笨腳、跟不上同儕,在學習新動作常遇到困難、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學會。這些孩子若能像小丁一樣及早接受物理治療評估和療育,將能促進生活及遊戲中的平衡、協調及球類技巧,幫助家長更瞭解帶孩子參與新的動態遊戲時可以如何調整及引導;洪若華物理治療師表示,與家庭合作的早療課程,更能夠確實提升孩子參與不同情境動態遊戲的動機、參與度和愉悅度。早期療育的6大理念以下分享該中心物理治療師在針對動作協調問題孩子設計團體課程時的重要元素,過程中秉持「遊戲式學習」及「家庭增能」的理念:一、個別化動作分析並整合出團體目標:物理治療師先個別化分析孩子動作執行上的優劣勢,再整合團體中孩子們的需求,進而設計出各堂課的團體療育目標及個別目標。二、活動分級和個別化調整:在帶領孩子參與新的活動時,物理治療師會分析團體成員狀況,選擇難度適中的任務(執行成功率約1/3-1/2),依照個別化狀況協助將動作拆解、給予清楚簡短的口令及肢體引導。三、營造正向的遊戲經驗:多多鼓勵孩子們在遊戲過程中的努力(而盡量不以技巧優劣來評斷表現)。治療師於過程中持續給予正向明確的回饋(如這次有先停下來、瞄準好再丟耶!),增進同儕間相互觀察、模仿正向行為的機會。四、培養組織能力、動作計畫能力及協調能力:過程中強調同儕間的合作,提供孩子擔任小隊長的機會,讓孩子在過程中練習組織訊息,有助於促進動作計畫的能力。五、融合知覺動作訓練的概念:物理治療師在動作遊戲中加入不同的感官訊息(如視覺、聽覺),藉此增加孩子知覺動作整合能力、手眼協調反應及動態活動過程的注意力。六、家庭增能:治療師堅信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最重要的夥伴,因此在物理治療課程中會落實以家庭為中心服務中的「家庭增能」,每堂課都會依主題設計課後學習單,治療師會在切合課程目標的前提下,將任務簡化成易於在家中練習的模式並盡量充滿遊戲性,鼓勵家長錄下家中練習的狀況,在每堂課後回饋時間及期初、期末的家長課時與治療師討論及分享。家長的熱切配合 有助孩子進步小丁在物理治療師個別評估後,接受該中心每週1次、為期3個月的物理治療團體課程訓練,每堂課均有家長諮詢時間及課後學習單,課程結束後,小丁媽媽回饋「在生活中更知道帶小丁參與不同動作遊戲的技巧,小丁跑步看起來較穩定、很少跌倒了,跟其他小朋友玩球也更能夠跟上及融入了」,治療師以標準化動作協調評估工具評估之結果亦顯示小丁的球類技巧及平衡能力均有明顯的進步。洪若華物理治療師表示,以此模式進行,除了孩子們上療育課,治療師也能與家長成為夥伴,並在過程中持續賦予家長能力-讓家長更瞭解孩子的優勢、需求及進展,這樣與家庭共同合作的模式常能讓早期療育的助益發揮到最大,療育的效果也更有延續性、更能幫助孩子將能力類化至不同生活情境中。

香蕉降血壓又解失眠 這2種人要少吃

香蕉降血壓又解失眠 這2種人要少吃#平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香蕉能補充熱量又有飽足感,不但可以補充人體所需能量所含的血清素與色胺酸等神經傳導物質也可以調整情緒、改善睡眠品質。吃下香蕉後,促進腸胃道消化能力,也能夠補充營養素、舒緩壓力。香蕉營養好處多,每個族群都適合攝取嗎?香蕉可以使人心境舒暢、調整情緒助睡眠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表示,對於香蕉的好處,除了美味以外,香蕉含有極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包含了醣份、蛋白質、鉀、磷及膳食纖維。對於生活壓力較大的現代人,香蕉含有血清素與褪黑激素的前驅物-色胺酸,能使人心境變得舒暢,進而調整情緒,幫助睡眠。若偶有失眠情形者,睡前可來杯香蕉牛奶以幫助睡眠,長期失眠者則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降血液中膽固醇濃度、促進腸胃蠕動蔡玉思營養師表示,香蕉含有植物固醇的成分,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並且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香蕉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果膠及果寡糖成份,有助平衡腸細菌,可促進腸胃的蠕動增加排便,促進消化的能力。腎臟病、糖尿病患者勿過度攝取蔡玉思營養師表示,對於高血壓患者,每100克的香蕉可提供358mg的鉀,鉀與體內調節血壓等作用有關,能維持體內的鈉鉀平衡。研究指出,高鉀且搭配低鈉的飲食型態,有助於降低血壓。由於香蕉富含鉀離子及糖份,建議若有腎臟及糖尿病患者,避免過度攝取,以免影響腎臟功能及血糖控制。 

忽略身體訊號 優秀的人易感冒?

忽略身體訊號 優秀的人易感冒?#平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感冒的人和生病的人,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再說的嚴格一點,這些人都是「身體較弱的人」,不過,請不要誤解,這絕對不是「目視」的問題,例如,我們常聽人家說:「那個人身材瘦弱,健康狀況真令人擔心。」但這樣的人未必有病在身,反到是肌肉結實,工作勤快的人,突然病倒的例子屢見不鮮。也可斷言,「愈優秀、勤快的人」可能愈容易生病。機能下降時 容易忽略身體給的訊號感冒或生病之前通常會有負面訊號,也就是身體正常機能症在下降,其實,我們身體狀況部家並非出現在「身體衰弱的時候」,而是發生於「身體機能下降時」。是否能活用身體原本具備的機能,攸關著身體是否健康。但是我們通常不會意識到,即使在機能下降時,也容易忽視身體所給的訊號。若不能確實查覺這些警示,原本不會演變成疾病的症狀,也會因輕忽而釀成疾病,實際上,許多人就因此輕蔑了免疫的重要,近年來,全心全力工作的上班族,突然病倒的例子不斷增加,這是因為在現今的社會中,一般人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注意身體的「負面訊號」。過度熱衷某件事就要試著做相反的事現在,有限的人力常被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大的工作成果,在這種狀態下,的確很難查覺身體發出的訊息,即使發現,也沒有時間處理,結果就拋在腦後。健康的人會生病,不單是因為忽略了負面訊號,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生活使得機能漸漸下降。我認為破壞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原因,在於「過度○○」的偏差生活型態,過度熱衷於某件事情的人,就要試著做相反的事情,「工作過度」的人就必須多休息,「太努力」的人也必須放鬆,相反的,休息過多的人則應增加工作或活動量。勞力過度反而會破壞身體平衡健康法也是一樣。「攝取○○能使身體健康!」「按摩○○就能恢復活力!」相信有少讀者都嘗試過這些健康法。但是,這些大多只是「針對症狀」來解決,對這些健康法若「勞力過度」,反而會破壞身體的均衡,甚至有害健康。過去自然平衡的身體,很多人卻偏向加強某一部分,導致「身體平衡」被破壞,使原本可正常運作的各種機能下降,進而引發感冒、疾病和不健康。因此,「最適當的均衡=中庸」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內臟惡化 其他器官負擔增加前面所敘述的,看起來似乎是理所當然、老生常談的事,因為所謂「中庸」,常讓人以為是位於最沒風險的正中央,就像個平庸無趣的人。但是,若有某一個內臟惡化,其他器官的負擔就會增加,以彌補惡化器官的機能,促使所有內臟的機能跟著下降。因為我們的身體、心臟、肺、肝臟等各器官並非獨立運作的。就像血液循環全身,要維持身體的健康,是所有器官互相關聯才能成立,身體的機能要保持均衡,才能維持原本的「最佳健康狀態」。身體的優點就是隨時能使身體恢復活力我們的身體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當機能下降時,能夠防止進一步衰退並使他恢復原狀,而且,在機能恢復正常狀態之後,還能進一步強化,也就是說,我們隨時都能使弱化的身體恢復活力,比別人更健康。過度勞動之後就要休息,過度努力之後就應放鬆,這是極為簡單的事,希望大家在感覺身體偏向某一方時,就近可能做與其「相反的事」以取得平衡,若能意識到這一點,即使是忙碌、辛勞的人,也能獲得比現在更健康的身體。(本文摘自/不要輕蔑免疫力-世界級免疫醫學權威教你打造「不易生病」的抗癌體質/悅知文化)

不翹腳、練深蹲 助產婦回覆平衡

不翹腳、練深蹲 助產婦回覆平衡#平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生完小孩,在坐月子期間,我曾經試圖要作運動,想趁著嬰兒睡著時作簡單的伸展動作,然而,只要一將寶寶放到床上,過不了多久總是會哭醒,完全沒有私人空間。放鬆腰、背 回覆平衡雖然沒有空檔運動,我卻非常注重身體的動作,避免不良的餵奶姿勢,造成身體的蜷曲及歪斜,月子期間不宜貿然瘦身,但我會作簡單的伸展動作,除了月子中心教導媽媽們進行的簡單伸展姿勢外,我將家中的韻律球帶到月子中心,當整個人的中心躺在韻律球上,能夠完全放鬆腰、背,也能夠幫助身體回覆平衡狀態。餵奶不翹腳、背部不懸空許多產婦在生產完之後,嚴重到坐骨尾椎發疼,每次坐下來變疼的極不舒服,在加上經常要坐著或側躺在床上餵母奶,每次餵奶動輒1小時之久,久坐或久躺身體某些部位會很痠麻,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開始重視坐姿及餵奶的姿勢,包括不翹腳、背部不懸空。讓重力平均整個背部因此,媽媽們餵奶的時候,背部一定要靠著枕頭,讓尾椎及腰椎一定有可以靠著的空間,不可讓背部後面懸空,才不會讓下半身吃力,也能使重力不是集中施壓某一個點,而是平均在整個背部上面,寶寶喝奶不是5分鐘的事情,常常一餵就是將近1個小時,錯誤的姿勢對身體傷害不小。深蹲訓練大腿肌力很多媽媽抱小孩是用腰部力量直接彎腰,這樣很容易受傷,對腰部及脊椎是很大的負擔,正確的方式是運用大腿肌群的力量,往下彎或蹲,如果一開始不知道怎麼蹲,會非常建議坐「深蹲」,深蹲可以訓練大腿肌力,可以背部緊靠牆壁,讓下半身慢慢的往下坐,好像有個隱形的椅子,背部垂直貼牆面,慢慢的蹲下。(本文摘自/孕動!羅美玲的孕期體適能健康書:孕期健身333,順產塑身一起來!/匯展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肥胖的老人不但有慢性病 還很容易跌倒

肥胖的老人不但有慢性病 還很容易跌倒#平衡

老年人最怕的就是跌倒,因為跌倒就很容易發生骨折,除了影響生活作息外,還有可能發生其他的意外,像是內出血等。根據英國路透社(Reuters)的報導,美國學者發現,如果老年人過胖的話,會影響到平衡感,當他們失去平衡的時候,會不容易反應過來,所以往往容易摔倒。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的克莉絲汀(Christine Himes)教授表示,她們找了一萬多名65歲的老人家,然後觀察他們的反應力,結果發現到肥胖的老人家,有12%到50%機會更容易跌倒,而且越胖的老人家越容易跌倒;她認為這是因為胖的老人家平衡感比較不好,加上反應力也不好,所以也比較容易摔倒。這項研究讓很多人感覺到意外,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應該是體重輕的人,比較容易跌倒,但是這項研究跌破很多專家的眼鏡。研究人員表示,這個研究提醒過重的老人,最好能夠讓自己瘦一點,除了可以避免高血壓、心臟病等,還可以避免自己跌倒。

寶寶走路像跳舞? 醫生:平衡感不佳所致!

寶寶走路像跳舞? 醫生:平衡感不佳所致!#平衡

家裡的小寶寶剛開始學走路,卻總讓你覺得像是左搖右擺的在「跳舞」嗎?那很可能是平衡能力不好所致。6到8個月大的寶寶逐漸發展平衡能力,是身體對抗地心引力開始學習坐立和爬行的階段,若學習不佳將導致姿勢控制不良、動作發展遲緩,嚴重可能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醫生表示,許多已會獨立行走卻常跌倒或是不穩健的寶寶,幾乎都是平衡能力不佳所致,而影響平衡行走的主要因素有視覺、前庭覺和本體感覺,另外神經肌肉系統的協調、注意力、認知、經驗和心理因素(如不安全感)等,皆可能影響平衡能力的表現。據醫學統計,約3%的寶寶在九個月大就會走路,但97%得等到將近十八個月大才會走路,如果寶寶這時還不會走路,建議去看醫生。醫生表示,寶寶走路遲鮮少和髖部有關係(例如先天性髖關節脫臼〔CDH〕,又稱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大部分有CDH的嬰兒會在預期的時間走路,但可能造成跛行。CDH的症狀包括爬行困難、拖著一條腿走路、走路時會痛、倒向一側、走路時會發出摩擦聲或卡答聲、一條腿看起來較短等。醫生建議,家長可在家裡讓剛學習走路的寶寶練習一些簡易的運動,以加強孩子的平衡能力,包括讓孩子坐在大人的大腿上,扶住孩子的骨盆,並將大人的腳左右旋轉,可訓練孩子身體左右平衡。讓孩子左右兩邊輪流側坐,可訓練孩子身體重心的移動,及姿勢轉換能力(由坐到爬出去、由趴到坐起)。讓孩子練習蹲著玩玩具、蹲下撿拾地上的玩具再站起,可訓練孩子身體的穩定性和平衡能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