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

三餐不定 當心消化性潰瘍

三餐不定 當心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

現代人工作繁忙、緊張壓力、情緒抑鬱、三餐不定、嗜好煙酒、過食刺激性食物、或是濫用消炎止痛藥或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因素,長期下來造成胃腸黏膜損傷而造成潰瘍性變化。奇美醫院中醫部 - 邱碧瑩醫師指出,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轉是腸胃道的保護因子(黏液與重碳酸鹽)與攻擊因子(胃酸或胃蛋白脢)失衡,使消化道黏膜遭受破壞而發炎潰瘍,最常發生的形式為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臨床上,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可能沒有症狀或出現上腹部疼痛不適、飽脹感、燒灼感、容易飢餓、嘈雜、泛酸、噯氣、打嗝、噁心、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種種不同症狀,有些人胃痛比較厲害會放射到背部或下腹部,而嚴重的潰瘍可能演變成出血(可出現嘔血、解黑便)、穿孔(可能引起腹膜炎、腹部劇痛)、幽門梗阻(出現嚴重嘔吐)等併發症,所以千萬不要輕忽它。一般來講十二指腸潰瘍比胃潰瘍發生率高,年輕人容易罹患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通常表現飢餓痛或半夜痛,吃些東西或服用制酸劑後可緩解;胃潰瘍所表現的中上腹痛通常發生於進食後2小時內, 甚至有時進食反而更痛。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以內視鏡檢查為主,並且可對疑似病灶做切片及進一步做幽門螺旋桿菌檢查。■ 中醫如何診治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在中醫屬於『胃脘痛』、『吞酸』、『嘈雜』等範疇。邱碧瑩醫師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消化性潰瘍病位在胃,與肝脾關係密切。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特色是採多方位綜合治療,首先區分是潰瘍活動期、癒合期或疤痕期(緩解期),一般而言活動期著重清熱袪濕、和胃止痛,處方以半夏瀉心湯、烏貝散、川七、白芨、蒲公英加減;緩解期則著重健脾和胃,併參照辨證分型處方。 臨床常見的幾種證型包括:一、肝胃氣滯型:好發於個性容易緊張、情緒波動大、動不動就發怒的人,通常表現胃脘痞脹疼痛或攻撐作痛,每因煩惱鬱怒而作痛,可能伴有排便不暢,舌邊略紅,苔薄白,脈弦;治宜柴胡疏肝散加減。針刺內關、足三里、中脘、太衝、丘墟、公孫等穴。二、胃熱熾盛型(含濕熱中阻、肝胃鬱熱):喜歡吃辛辣燒烤炸物或常喝烈酒抽菸,容易導致濕熱中阻型,臨床症狀有胃脘痛兼灼熱感,嘈雜,渴不欲飲,口乾而苦,小便黃,大便不暢,舌偏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半夏瀉心湯、黃連溫膽湯加減。若是因長期情志不暢,肝氣鬱滯化熱則易形成肝胃鬱熱型,表現出胃灼熱痛,痛勢急迫,泛酸嘈雜,煩躁易怒,口乾苦喜飲,大便燥結,舌紅苔黃乾,脈弦數;治宜左金丸、清胃散加減。針刺內關、足三里、中腕、內庭、天樞、太衝、豐隆等穴。 三、瘀阻胃絡型:久病入絡,氣滯或氣虛血瘀甚至因瘀出血, 表現特點是胃痛較劇,痛如針刺或刀割,痛處固定,拒按,或見吐血、 解黑便,舌質紫暗或夾瘀點,脈澀;治宜失笑散合丹參、川七、 延胡索化瘀止痛或白芨、仙鶴草溫中止血。針刺內關、足三里、中脘、血海、 胃俞、膈俞等穴。四、胃陰虧虛型:胃熱鬱火日久耗傷胃陰, 臨床表現胃隱隱作痛,灼熱不適,嘈雜似飢,食量減少,口燥咽乾口渴, 大便乾燥,舌紅苔少,脈細數;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 針灸內關、足三里、中脘、三陰交、太谿、胃俞、脾俞等穴。五、脾胃虛寒型:平常喜歡吃生冷的東西, 久而久之阻礙正常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或體質虛弱或操勞過度或久病, 導致脾胃功能受損,寒從內生,表現出胃痛綿綿,空腹較厲害, 嘔吐清水,吃熱的東西則會較舒服,同時伴有精神倦怠、四肢無力, 食慾減退,手腳冰冷,容易拉肚子,舌淡苔滑,脈沉緩弱;治宜黃耆建中湯合香砂六君子湯、理中湯加減。針灸內關、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氣海、關元等穴。邱碧瑩醫師強調,中醫診治特點是依照每個人不同的臨床症狀及舌象、脈象表現,先歸納做辨證分型,根據證型來處方用藥,找出最符合患者所需的中藥或針灸穴位來治療;另外中醫很著重按摩、食療、運動養生等調理,門診中會教導患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或在家做簡易的穴道按摩、或透過運動方法學習放鬆自己,以保持身心平衡,這是中醫所謂『陰平陽祕,精神乃治』。

改善消化性潰瘍 三分治七分養

改善消化性潰瘍 三分治七分養#消化性潰瘍

《內經》記載:“治病莫如防病,防病必須養生,養生方能長壽。”養生是傳統醫學的獨特保健療法。「胃腸病三分治七分養」,消化性潰瘍病程長、復發率高。奇美醫院中醫部 - 邱碧瑩醫師提醒,患者必需注意飲食應定時定量、進食宜細嚼慢嚥、少菸酒、少刺激性難消化食物,這裡提供幾個消化性潰瘍的飲食療法,必需隨證搭配才有療效:‧玫瑰花茶、蓮藕茶、蒲公英茶、陳皮、佛手。‧木耳、百合、麥門冬、玉竹等藥繕。‧豬肚一只、何首烏一兩半、炒小茴香五錢,燉爛去藥渣,食肉飲湯。古人說:“養生莫善于動”,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要有規律、睡眠充足、配合適當的運動,注意動靜結合,根據身體情況適度活動,可以通暢血脈,幫助消化,有助于疾病痊癒。此外常保樂觀開朗心境,配合醫師處方治療,才能提高治癒率避免再發。

脾氣虛弱、面色萎黃 中醫調氣補益三管齊下

脾氣虛弱、面色萎黃 中醫調氣補益三管齊下#消化性潰瘍

你經常感到身體倦怠,疲憊無力,四肢倦怠,精神差嗎?還是呼吸淺短,食慾差,食量減少,大便稀軟,或大便次數多?或是有肚腹脹滿,食後脹滿,消化不良、言語虛弱而懶言,面色蒼白或萎黃等症狀?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 - 杜旻峯醫師表示,前述情況可見於多種病症過程中,尤其多見於慢性疾病,如久瀉,久痢,腹脹,嘔吐,胃脘痛等症。西醫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腸道激躁症,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肝炎,貧血等也常見到本症。本症治療方法首重強健脾胃之氣,幫助病人運化,補益元氣,調和中氣。杜旻峯醫師提出以下方劑處方供大家參考:1.四君子湯:處方包含黨參,茯苓,白朮,甘草。專為脾胃氣虛,運化無力之症而用。諸藥合用,共奏一劑補益中氣,健脾補胃之效。且藥味甘淡,不偏寒熱,是為補脾氣的基本方劑。2.參苓白朮散:適於脾胃氣虛,兼有濕邪。本方是由四君子湯加味而成,以補氣虛,化濕濁,助脾運氣為主。3.臨床常用之藥有黨參、太子參、白朮、茯苓、山藥、白扁豆、陳皮、半夏、甘草、黃耆等藥物。    除了藥療,杜醫師也建議可從食療改善。像是「山藥薏仁粥」(用山藥加薏仁(適量),煮服,或加粥煮食用。)或是「四神」都是不錯的選擇;四神乃民間常用之方,包含山藥,芡實,蓮子,茯苓,尚可加薏仁,或其他補助脾胃之藥。若非素食者亦可搭配豬小腸煮服用。在中醫常用的指壓按摩上,則可在肚臍下2指及4指之處(氣海、關元穴)及足三里(膝部之外膝眼下4指,脛骨外一指處)輕壓或按摩,或以艾條溫灸,皆可幫助脾氣之增加、幫助脾氣之運化吸收。

春節期間飲食原則 預防常見腸胃疾病

春節期間飲食原則 預防常見腸胃疾病#消化性潰瘍

農曆春節期間常見罹患腸胃疾病之病患,究其原因不乏有腸胃炎或輪狀病毒現象,大多是因飲食習慣、食物和水的不潔或未烹煮熟所感染,而引發腸胃方面的疾病。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邱康程醫師提醒,銀髮族的飲食特別要謹記「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及適當熱量」,飲食均衡、吃八分飽。嬰幼兒要小心的是病毒性腸胃炎、流感、腸病毒,而國小學童最要留意的則是病毒性腸胃炎及流感。邱康程醫師表示,春節期間,由於多吃甜點及油膩食物,或暴飲暴食,青少年及成人則要留意飲食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及慢性胃炎。有些像水土不服,或是外食吃到不潔食物中的細菌及毒素,引起消化不良,或因誤食容易造成急性腸胃炎。常見症狀有:陣發性腹絞痛、噁心、嘔吐、厭食、腹瀉,嚴重者還會出現發燒、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等現象。症狀輕微者只要禁食幾小時,口服葡萄糖電解質補充液或不冰的運動飲料,吃清淡的食物,通常二、三天內會自然痊癒;而較嚴重的病例,則應立即就醫診治,在醫師的指導下適時的接受點滴液補充及服用胃腸藥,並配合飲食限制治療,一般在三~五天內即可痊癒。 由於經濟景氣的變化,工作及生活的壓力導致作息不正常,有些易引起大腸急躁症,時而便秘時而腹瀉,也有人會因為休假太長,出現慢性疲勞症候群,也就是所謂的「懶人病」。這和免疫力下降有關,必須調整好生活作息多留意,才不會掛病號,少了過年的興致。春節期間的飲食該怎麼吃?才能保腸胃健康,以下幾點邱康程醫師提供民眾作為參考,讓大家快樂過節沒煩惱。1、過年應景食品,若過甜、過鹹、油膩、高膽固醇及不易消化等,應淺嚐即止。多增加蔬果類、豆類、全穀類等纖維質食物量,因為它可減少脂肪攝取並降低血膽固醇值,此外可延緩血糖上升,並有助排便,預防便秘。2、銀髮族的咀嚼、吞嚥能力較差,所以年菜要以好消化素材為主。食物切細,烹調選擇以清蒸、燉、燒、滷,替代油炸、油煎、火烤。並且老人家進食要細嚼慢嚥,口中含食物時,避免與之交談;尤其是吃年糕時更要仔細觀察,避免老人家噎住喉嚨,造成意外。 3、銀髮族的味覺、嗅覺漸退化,若調味料加多,會影響健康;加少,則又食而無味。這時可用檸檬、番茄、鳳梨、醋等酸味調味,並添加有風味佐料及食材,如蔥、薑、蒜、洋蔥、八角、海帶、香菇,讓食物可口美味。此外,採熱食上桌,可增加香味的散發。 4、過年的飲食量比平日多,所以運動量或活動量更要比平日增加,以消耗多餘的熱量。

解黑便?!寒冬慎防上消化道出血

解黑便?!寒冬慎防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潰瘍

王伯伯(化名)最近膝關節疼痛難耐,就自行到藥房買「消炎藥」服用,幾天後忽然解大量的黑便,眼前一片黑暗,就在廁所暈了過去。您可能已經猜到,王伯伯是因為「上消化道出血」失血過多而休克。在胃腸科住院病患中,有很大比例是由於上消化道出血,它是一個急症,必須立刻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甚至生命危險。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 張君照醫師表示,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狀可能有吐血、解黑便(典型的表現是像柏油般黑黑亮亮的,若短時間內大量出血也可能解鮮血便)。若失血過多造成低血容積休克,可能會臉色蒼白、冒冷汗、頭暈甚至昏倒。臨床上將上消化道出血分成:1.靜脈曲張出血:大多是因為肝硬化引起門靜脈高壓而形成食道或胃靜脈曲張,其出血往往是爆裂性的,瞬間大量失血,危險性極高。2.非靜脈曲張出血:大多是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即民眾常服用的消炎止痛藥)、或壓力(如重大創傷、手術、敗血症等)所引起。其他原因有血管異常 (如Dieulafoy病變)、急性胃黏膜病變(如喝烈酒、服用藥物、吃麻辣火鍋所引起)等。 張君照醫師說,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首要在於穩定生命徵象,包括靜脈輸液、輸血、給予氧氣等。在初步穩定後,要儘快作胃鏡,其目的不只是診斷,更重要的是治療。若是靜脈曲張出血,可施行結紮術或施打硬化劑。若是高危險的潰瘍出血,如噴血、滲血、或露出血管,可以注射法、止血夾、熱探子等來止血。內視鏡止血後,仍須密切觀察及治療,包括空腹、靜脈輸液、輸血、藥物等;若有再出血現象,可能須重複內視鏡止血。當然,仍有少數患者出血太嚴重、出血部位難以內視鏡靠近、或超過內視鏡可深達的範圍,則可能須接受手術或血管栓塞術。張君照醫師指出,預防上消化道出血有下列原則:1.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酸、辣、烈酒等;減輕壓力、保持心情愉快。 2. 勿任意服用消炎、止痛、退燒藥。若有慢性肌肉關節疼痛,必須就醫治療,醫師會考量年齡、潰瘍病史、是否併用類固醇等狀況,而調整服用較不傷胃腸的止痛藥。3. 若曾有消化性潰瘍,又需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應考慮合併使用預防潰瘍藥物。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接受藥物根除治療後,可減少潰瘍復發及併發症。4. 若肝硬化合併食道或胃靜脈曲張,須規律作息、避免飲酒及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視需要服用抗B型或C型肝炎藥物,以減緩肝硬化的進展;可考慮藥物或內視鏡結紮術以預防出血。寒冬期間,上消化道出血似乎隨著氣溫下降而日漸增加。若您有前述症狀,千萬要立刻就醫;當然,最好是平時即注意胃腸的保養,胃腸顧好,身體就強健沒煩惱。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引發胃病變的危險因子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引發胃病變的危險因子#消化性潰瘍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s)的使用中,其對胃腸道的副作用包括;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疼痛,到十二指腸和胃的潰瘍、出血及更嚴重的穿孔、死亡等皆有;美國的報告指出,非類固醇抗炎藥的使用者約25~50%會產生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的症狀,導致10%的病人因此停用此藥。很不幸地,消化不良等徵兆,並無法用來預測胃腸併發症的產生,因為有50~60%產生非類固醇抗炎藥胃腸併發症者並無前驅症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盛煊醫師表示,在長期使用NSAIDs的人中,約有10~30%會產生胃、十二指腸潰瘍。然而依已發表的報告指出,以下的各項危險因子,在使用NSAIDs時,應加以特別注意。國外的研究指出,在沒有危險因子的NSAIDs使用者,發生潰瘍併發症為0.8%,只有一項危險因子為2%,有三項危險因子則達7.6~8.6%,有四項危險因子則高達18%。陳盛煊醫師指出,其中又以「老年人」和「先前曾有消化性潰瘍出血者」最危險。一、有消化性潰瘍出血之病史:1994年的研究證實,曾有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者,使用NSAIDs再出血的比例相當高,屬於非常高的危險群。二、有消化性潰瘍病史:此類病人使用NSAIDs再發生潰瘍之機會,約為無潰瘍病史者的17.1倍。2006年的研究報告亦指出,有潰瘍病史產生上消化道出血者為無病史者之5倍。三、年長者:年齡超過60歲的NSAIDs使用者,易造成致命性併發症,包括出血、穿孔等,而且可隨年齡的增加而成直線相關。2000年的研究表示,在60歲以上之病人,隨年齡增加危險率,每年可增加4%。四、同時合併使用類固醇:類固醇的單獨使用,是否會增加消化性潰瘍及併發症的產生尚無定論。有研究指出,NSAIDs使用者,若同時使用類固醇,則增加危險率至12 %,如果先前有潰瘍併發症,則危險值高達45 %。五、使用兩種以上或高劑量NSAIDsNSAIDs的胃傷害和使用的劑量成正相關,也會增加消化道出血之發生率。高劑量NSAIDs比低或中劑量危險度約為2倍,而且使用的NSAIDs不同,其出血率亦不同。有報告指出,使用兩種以上的NSAIDs,51%會產生潰瘍,而使用單一NSAIDs則發生潰瘍只有23%。六、併用抗凝血劑陳醫師表示,並無報告指出,使用抗凝血劑會增加NSAIDs潰瘍的發生率,然而國外1993和2002的研究卻發現,抗凝血劑的使用,可增加潰瘍出血達3倍,尤其因為阿斯匹林有抗血小板凝集之作用,危險性比傳統之NSAIDs更高。七、使用時間過長:2000年的研究指出,NSAIDs使用的時間越長,則發生併發症的機會越高。八、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較易產生NSAIDs胃病變最近西班牙和美國的報告同時提到,每10萬個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的人中,每年有15.3人死亡,其中三分之一是低劑量(100 mg)阿斯匹林的使用者。因此,具有危險因子的NSAIDs長期使用者,包括長期使用低劑量阿斯匹林的心臟病患者必須特別注意可能的併發症。

腸胃不適者 多數睡眠品質差

腸胃不適者 多數睡眠品質差#消化性潰瘍

睡眠不足與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有人忙到沒時間睡覺,卻也有人躺在床上輾轉難眠;消化系統疾病更是當今社會的文明病,有人忙得不可開交,有一餐沒一餐,也有人天天交際應酬,喝酒買醉暴飲暴食,各式各樣的壓力導致胃腸不適。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羅鴻源醫師指出,睡眠與消化系統疾病間其實互相影響,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亦可改善睡眠品質。羅鴻源醫師表示,消化性潰瘍的成因是胃腸道攻擊因子與保護因子間角力的結果,主要以上腹部疼痛及出血來表現,在十二指腸潰瘍與睡眠的研究發現,基礎胃酸分泌的尖蜂是在半夜,胃酸分泌與睡眠週期並不相關,但在睡眠週期的前二小時胃酸分泌不易被抑制,用藥物抑制夜間的胃酸分泌,可以促使潰瘍癒合亦可預防潰瘍復發。其次是胃食道逆流疾病,胃食道逆流主要以胸口有燒灼感、嘔酸水、不明原因胸痛及其他非典型症狀來表現,在一份美國調查發現,79%胸口燒灼感發生於半夜,75%的病患因此影響到睡眠,40%的病患因此影響到隔天的精神,甚至27%影響到枕邊人的睡眠。對於胃酸逆流,人體會藉由分泌唾液及吞嚥動作減少胃酸對於食道的傷害,這些動作在進入睡眠後都會減少,加上睡眠時平躺,這種種因素都導致夜間胃酸逆流,胃酸與食道接觸時間比日間要長,而且造成傷害較大。另一方面,胃酸逆流至食道會伴隨著短暫的清醒,這是人體的自然防禦機制,目的是避免胃酸逆流至氣管造成傷害,但是如此睡眠週期因而被打斷,於是睡眠片片斷斷而造成失眠。最後談談胃腸功能障礙,所謂胃腸功能障礙表示消化系統並無器質上的病變,目前的致病機轉並不清楚,可能與腸胃道蠕動、腸胃道對痛覺過度敏感及個人精神官能症等因素有關,症狀主要有腹痛、腹脹、便秘及腹瀉等等。在西方國家的研究調查顯示,在腸躁症及胃腸功能障礙的病患中,有睡眠障礙的比沒有睡眠障礙的要多,臺灣的研究調查亦出現相同的結果。羅鴻源醫師表示,胃腸功能障礙的病患中大約25-30%有睡眠障礙,而且當晚的睡眠品質與隔天的胃腸症狀有很大的關係。林林總總談了一些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與睡眠之間的關係,良好睡眠品質是為第二天充電,不好的睡眠品質會影響到隔天的表現,也會讓你覺得腸胃不適,更可能透露出潛在的疾病。

冬令進補 「胃」越補越大洞

冬令進補 「胃」越補越大洞#消化性潰瘍

冷氣團輪番來襲,氣溫驟降,正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不過,有腸胃不適的人可要小心別補過頭!不但身體沒補到,卻還傷了胃!醫師提醒:冬季進補,民眾容易因天冷吃進過量的食物,加上愛吃薑母鴨與麻辣鍋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胃腸不適,甚至胃出血等胃部疾病。所以在胃潰瘍好發的冬季,民眾平時更要保持良好飲食習慣,保健胃部健康。32歲的陳小姐(化名),因為平常白天工作繁忙,早午餐經常隨便打發,甚至沒時間吃,晚餐也必須等到8-9點下班後才吃,因此早就已經有胃痛的老毛病。最近因為天氣寒冷,加上為了舒壓想要犒賞自己一番,所以下班經常跟同事相約「進補」,從薑母鴨、羊肉爐到麻辣鍋!就是這樣白天餓過頭,晚餐又吃過量的不當飲食習慣,短短兩週內就因胃痛難耐而就醫,才發現已經罹患胃潰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 羅鴻源醫師表示:胃潰瘍的發生與許多的因素有關,包含生活壓力、不當的飲食習慣、季節的變化及藥物影響等因素,其中胃幽門螺旋桿菌也是影響的主要因素。台灣半數以上的成人胃中都有此菌,而且胃潰瘍患者高達八成合併有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藉由清除胃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預防胃潰瘍復發,最近的研究更顯示含分叉桿菌(Bifidobacterium)及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的益生菌,除了可以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更可以提高治療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成功率,對於不易治療的病患是值得嘗試的選擇。秋冬季一向是消化性潰瘍好發的季節,雖然原因未十分清楚,但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可能與胃酸分泌量增多及溫度變化較大有關。羅鴻源醫師進一步表示,雖然冬令進補可以幫助身體抵抗寒冬,但民眾仍需小心選擇飲食的內容:辛辣刺激性食物並非人人都可以適應,一般而言都比較容易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咖啡容易刺激胃酸分泌,亦須特別注意,此外酒精會對胃部黏膜直接造成損害,尤其烈酒傷害更大,若是這些東西一起下肚,其後果可想而知。羅鴻源醫師提醒民眾:冬季『保胃』的飲食原則,應避免刺激性的飲食,多補充蔬菜水果,補充益生菌對於部分族群的腸胃症狀的確有所幫助,不失為值得嘗試的方法。此外,三餐務必定時定量、細嚼慢嚥,避免暴飲暴食或是空腹過久,造成胃潰瘍等疾病。由於天冷較容易有饑餓感,補充含益生菌的優酪乳,例如含雷氏B菌之優酪乳,經過人體實驗與國內外的研究證實,具有降低胃幽門螺旋桿菌數量的能力,其實也是維持胃部健康不錯的選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