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炎

秋冬呼吸道疾病多重爆發,童染新冠危險性被低估!醫:幼兒多呈現非典型症狀,接種JN.1疫苗還是最有效防護

秋冬呼吸道疾病多重爆發,童染新冠危險性被低估!醫:幼兒多呈現非典型症狀,接種JN.1疫苗還是最有效防護#腦炎

天氣轉冷,多種呼吸道疾病同時發威。在此關鍵時刻,兒童的疫苗接種策略、最新疫苗的安全性,以及如何提升免疫力以應對多重呼吸道疾病,都是家長們密切關注的議題。本文特別邀請兒科專家為家長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家長做出最適合的防疫決策。 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科主任陳伯彥醫師指出,雖然近期台灣兒童感染新冠後轉為重症的案例不多,但觀察2022年5至7月的症狀變化,呈現明顯的年齡差異。年紀較小的孩童多會出現哮吼、熱痙攣、高燒、支氣管炎等症狀,而年齡較大的孩童則表現出類流感症狀。陳醫師特別提醒,若家中幼童染疫後出現高燒不退、抽筋情形,可能存在併發腦炎風險,應立即就醫。 今年美國統計幼兒感染新型變異株新冠後的病例,仍然較一般人嚴重。參考美國經驗,兒童感染新冠後住院案例多與神經肌肉或心肺病變有關。雖然暑假期間案例較多,但隨著秋冬氣候變化,病毒活躍度提升,恐將迎來新一波流行。 兒童篩檢少 新冠實際感染人數可能被低估 目前台灣新冠確診數據看似不高,但陳醫師分析,這可能是因為民眾主動快篩意願降低,加上症狀趨向輕症,與一般感冒難以區分,導致就醫時難以確認是否為新冠感染。在秋冬季節,包括流感、黴漿菌、腸病毒與RSV等呼吸道疾病多重流行,不僅增加防範與治療難度,也加劇病毒傳播。因此,不能忽視新變異株新冠肺炎再度大流行的可能性。 陳伯彥醫師提到,不少家長以為疫情變得比較不嚴重,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並不高。但他強調,托嬰中心或是學校、安親班都很容易發生群聚感染,兒童是攜帶病毒與高傳播族群,且這個現象在新冠病毒上更是明顯。若家中有免疫力差的家人,不管年長者或是還沒有抗體的嬰幼兒都很容易被感染,一旦衍伸其他併發症,會讓治療更加棘手,因此接種疫苗仍是最好的防護。 而關於家長擔心的疫苗安全性,陳伯彥醫師也強調目前使用的最新JN.1疫苗劑量已經減半,且不良反應極少發生在兒童身上。台灣在疫苗接種上已累積豐富經驗,對接種後不良反應的處置已有相當經驗,家長可以安心。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苗可以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這為家長提供了更便利的選擇。 如對接種疫苗有任何疑慮,都可以先諮詢醫師的專業意見。陳伯彥醫師提及為減輕接種後可能出現的不適,可提前服用止痛藥,接種前後多補充水分,而有過敏體質的孩童,也可服用抗過敏藥物等。 接種疫苗+良好生活習慣 雙重防護抵禦疾病 由於病毒傳播途徑難以追蹤,提升個人免疫力變得格外重要。陳伯彥醫師表示,良好的作息習慣是提升免疫力的關鍵,建議避免熬夜,並適當限制螢幕使用時間,因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容易導致眼睛及口腔黏膜乾燥,增加病毒入侵的風險。此外,適量補充維生素和保持充足睡眠也很重要。 唯有通過疫苗接種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雙重防護,才能有效抵禦疾病。陳伯彥醫師最後提醒,新冠感染症狀雖趨向輕症化,但傳播速度可能更快,仍可能有大規模流行風險,民眾不可放鬆警惕。

家長不可不知的防疫重點!台大醫:新冠肺炎嚴重性不亞於流感,勿過度輕忽

家長不可不知的防疫重點!台大醫:新冠肺炎嚴重性不亞於流感,勿過度輕忽#腦炎

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兒童染疫風險不容小覷,本文透過小兒科醫師暨公衛專家黃立民教授的觀點,針對家長最關心的疫苗問題及秋冬疾病預防提供專業解答,共同為孩子打造健康有效的防疫之道。 台大醫院小兒科特聘教授黃立民主治醫師表示,雖然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多數表現為呼吸道症狀,與成人相似,但肺炎發生率較低並不代表沒有風險。黃立民醫師說明,小兒染疫會有2、3種成人少見的情況,第一種就是比較嚴重的上呼吸道感染,造成呼吸道狹窄因而產生哮吼,讓小朋友有喘、呼吸困難情況,會嚴重到需要到住院。 腦炎、MIS-C仍舊有出現住院個案 黃立民主治醫師指出,新冠肺炎的兩種嚴重併發症值得關注,一是腦炎,尤其是壞死性腦炎,病情進展迅速,可能導致腦壓升高,危及生命並留下嚴重後遺症;二是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會影響多個器官,造成腸胃炎、皮疹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休克。許多人誤以為是在新冠疫情剛爆發時才有這樣的重症,但黃立民醫師強調,即使疫情趨緩,肺炎、腦炎和MIS-C等併發症的病例仍會出現,特別是3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感染風險更高。 黃立民醫師表示,施打疫苗能降低腦炎、MIS-C併發症機率,但若之前曾施打疫苗,到現在都幾乎已經沒有保護力,因此要盡快接種最新JN.1病毒株疫苗更新抗體。針對疫苗的安全性疑慮,黃立民醫師說明,新冠肺炎在全球已施打超過幾10億劑,也累積很多安全數據資料,家長要相信專業判斷,而新的疫苗在劑量上已經減半,副作用比例相信也會降低。他也強調,未來新冠病毒發展恐怕是3~6個月就變種,看起來病毒還會持續流行甚至反覆感染,不能把每一次感染當作賭博心態或覺得本身沒有慢性病就不會太嚴重。施打疫苗減少感染機會,才是避免重症的正確觀念,特別是有慢性疾病的孩童更需要疫苗來加強保護。 孩童是病毒感染源頭,恐引起家庭感染 黃立民醫師指出,新冠病毒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其嚴重性不亞於流感。兒童是病毒傳播的主要來源,他們排出病毒的量和時間都比成人長,因此很容易在學校、安親班等場所引起群聚感染。若家中成員免疫力較弱,如長者或慢性病患者,感染風險更高。因此,為全家人接種疫苗,建立群體免疫,是預防疾病傳播的最佳方式。 黃立民醫師呼籲,秋冬是多種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期,家長也要多注意孩子的均衡飲食與充足睡眠的日常,有時間就多運動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與益生菌,維持生活作息的規律加上施打最新JN.1疫苗,才是抵禦疾病的最佳準備。

小心!兒童新冠肺炎今年仍有腦炎重症死亡個案,醫提醒:未接種過疫苗的孩童更要提高警覺

小心!兒童新冠肺炎今年仍有腦炎重症死亡個案,醫提醒:未接種過疫苗的孩童更要提高警覺#腦炎

隨著新冠病毒快速變異,之前施打的疫苗已經沒有效力,10月開打的最新JN.1新冠疫苗便是針對現在流行的病毒株。小兒科醫師提醒,如果之前都沒有打過疫苗的1、2歲小小孩,身上是完全沒有抗體的,一定要盡快施打最新疫苗來做好防護。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感染科沈靜芬主治醫師表示,儘管新冠朝向類流感化的症狀發展,但還是常合併有嚴重呼吸道症狀與高燒,特別對免疫系統低下患者或年長者的影響更大。目前兒童雖然不是新冠病毒感染後主要住院族群,但最怕的是只要併發成重症(像是肺炎與腦炎),病程惡化進展相當快速;特別是腦炎更是最恐怖的併發症,不僅惡化速度快到可能來不及治療,痊癒後還可能會留下神經後遺症、甚至有成為植物人的風險。 兒童新冠重症雖少見,但一發生就惡化迅速恐留下遺憾 沈靜芬醫師說明,今年6月有一名2歲腦炎的個案,一開始也是單純發燒與呼吸道症狀,後來卻出現意識障礙、抽搐,檢查後發現有腦炎合併腦部水腫,在5小時內迅速惡化,雖然隨即進入加護病房治療,但最後仍不治。沈靜芬醫師強調,雖然這樣的案例是比較罕見的狀況,但危險的是腦炎的早期症狀常不具特異性,一旦症狀開始惡化、疾病進展快速,死亡率相當高。她也提醒,對特殊族群像是有心肺系統疾病、腦性麻痺、長期臥床及有慢性疾病的孩子來說,因為肺功能本來就不好,一旦感疫更容易轉為肺炎、支氣管炎等,甚至要使用到抽痰器,也會對原來的身體狀態造成很大的影響。 沈靜芬醫師提到,小朋友在學校群體生活,就是新冠病毒主要傳播的場域。很多家長以為感染新冠病毒不太嚴重,覺得孩子不太需要打疫苗,但事實上病毒株一直在突變,就跟流感病毒每年都流行不同病毒株一樣,加上新冠病毒的傳染力與嚴重度與流感不相上下,甚至更嚴重。沈靜芬醫師提醒,儘管新冠病毒有在弱化,但學齡孩童很容易把病毒帶回給家傳染給免疫力較差的長者或是幼兒,嚴重還會造成併發症,不可輕忽。 新冠疫苗安全性無須擔憂,最新疫苗可防護新病毒株 沈靜芬醫師也補充,新冠病毒變異得很快速,疫苗甚至快要跟不上,但最新的JN.1新冠疫苗對目前流行的病毒株防護力是足夠的,建議盡快施打,對預防重症至少能達到9成效果。針對家長對於疫苗的擔憂,沈靜芬醫師表示,過去比較常見的副作用是發燒、注射部位疼痛,這次的新疫苗同樣也是mRNA疫苗,成分與之前沒有太大差異,但隨著疫苗改良劑量有降低,相信副作用也會比以往少。從臨床數據來看,疫苗的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施打後有發燒情形,只要好好休息、多喝水,通常不太會有反覆發燒狀況,且在48小時內就會消退。 沈靜芬醫師呼籲,因為病毒漸漸走入社區,疾病表現也不太一樣,若有打過疫苗或感染過,整體來看確實有減少重症機率,但染疫仍舊會讓孩子受盡苦頭,至少要休息3、4週才能恢復,因此建議要施打最新新冠疫苗,更特別提醒許多從未打過疫苗的小小孩一定要接種疫苗,讓孩子都能得到完整防護。

孩子得腸病毒變得嗜睡、手腳無力恐是兇猛71型!醫提醒:延誤就醫恐傷腦,一定要隨時注意症狀轉變

孩子得腸病毒變得嗜睡、手腳無力恐是兇猛71型!醫提醒:延誤就醫恐傷腦,一定要隨時注意症狀轉變#腦炎

腸病毒是一群廣泛存在於環境中的病毒,其中最受關注的便是腸病毒71型(EV71)。相較於其他腸病毒,71型因其容易引發重症,特別是神經系統併發症如腦炎等,對幼兒健康威脅相當大;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腸病毒71型幾乎全年流行,醫師表示,預防重症的最好方式仍舊是接種疫苗。 茂盛醫院兒科副院長簡佳裕醫師表示,腸病毒種類繁多約70種,其中大部分只會引發輕微症狀如手足口病、咽喉潰瘍及發燒等;然而,腸病毒71型特別容易侵犯神經系統、腦幹,因此對兒童健康的威脅非常大,當病情惡化可能導致呼吸衰竭或神經系統後遺症,甚至會造成行走困難或長期認知障礙。 腸病毒在台已全年都流行 簡佳裕醫師說明,感染腸病毒71型病情發展往往十分迅速。初期可能僅表現為發燒、喉嚨痛、噁心、手口足病等輕微症狀,但一旦病毒進入神經系統,便可能導致肌肉無力或神經系統永久損傷。因此,如果在發現孩童有肌肉抽動、嘔吐、手腳無力、呼吸與心跳過快等警訊時,就可能是腸病毒71型,一定要立即就醫。 門診近期就有小朋友來的時候只有喉嚨、嘴巴破洞以及發燒現象,症狀看似輕微,但回去之後症狀快速轉為嘔吐、食慾不佳、嗜睡,也有肌肉抽動情形,結果確診是腸病毒71型。因此,家長一定要隨時觀測孩童的症狀,最擔心的是家長沒有注意到徵兆,延誤就醫而影響聽力、運動甚至腦部功能。 腸病毒71型在台灣的流行趨勢與亞洲其他國家相似,由於台灣屬亞熱帶地區,腸病毒幾乎全年皆可能爆發,在學校及托兒所等環境中病毒的傳播尤其迅速。簡佳裕醫師指出,特別是幼兒園或者托嬰、請保姆帶孩子等,若沒有做好防範,往往會引發群聚感染。 新一代疫苗副作用降低 保護力提升 保護孩童免除重症風險 因此,除了密切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簡佳裕醫師特別強調,接種疫苗仍是預防腸病毒重症最有效的方式。目前最新的腸病毒疫苗保護力高達95%以上,能大幅降低孩子感染71型病毒後引發重症的機率。疫苗接種不僅適用於2個月以上的嬰幼兒,更能有效保護6歲以下容易轉為重症的孩童。 相較於以往疫苗,新一代疫苗的副作用大幅降低,且接種間隔縮短為28天,家長可更快速地為孩子建立免疫保護力。特別是先天性疾病的孩童或未曾感染過腸病毒的嬰幼兒,更應及早接種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簡佳裕醫師提到,目前家長慢慢了解到腸病毒帶來重症的風險,因此接種疫苗的接受度也較高,疫苗的副作用多是短暫的發燒或局部腫脹,相比於腸病毒重症帶來的健康風險,接種疫苗仍是相當必要。 簡佳裕醫師也強調,過去因為沒有疫苗,看著一些孩子變成重症導致腦炎、聽損甚至是死亡,是相當慘痛的經驗,台灣目前看起來腸病毒幾乎已經是全年流行,特別是家中有2寶的爸媽,更要保護小小孩避免感染。儘早接種疫苗不僅保護孩子的健康,也能降低病毒在社區間的傳播風險,為孩子做好防護。

小朋友過敏可以打疫苗嗎?打過還要再追加嗎?最新兒童新冠肺炎疫苗施打疑慮一次解答

小朋友過敏可以打疫苗嗎?打過還要再追加嗎?最新兒童新冠肺炎疫苗施打疑慮一次解答#腦炎

開學季是孩童傳染病的高峰期,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種,對兒童的威脅仍在。醫師提醒,兒童染疫的症狀與大人差不多,但若本身免疫力較差或者是有心臟疾病、神經系統問題的兒童仍是重症高危險群。此外,家中如果有年長者跟幼童同住的情形,兒童更要施打疫苗避免群聚感染帶來的影響。 兒童重症至今仍腦性麻痺復健中 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專員邱南昌醫師表示,雖然兒童的新冠重症率隨著病毒變種有降低趨勢,但仍不能輕忽病毒威脅以免帶來遺憾。一個本來健康的8歲孩子,初期只有感冒像是發燒與呼吸道症狀,結果病情急轉直下,開始有意識不清的狀態,確診為新冠重症併發腦炎。當時用了抗病毒藥物、免疫調節製劑都沒有效,高燒一直不退甚至用到低溫治療。雖然命救下來了,但卻造成腦性麻痺,現今仍無法說話需用鼻胃管灌食,追蹤一年多仍必須持續復健治療。 邱南昌醫師說明,目前口服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物主要用在12歲以上,如果孩子染疫只能症狀治療。除非是重症才會用到針劑的抗病毒藥物,也因此施打疫苗仍是最有效的防護方式。 不少家長會擔心孩子施打疫苗的安全性及是否影響生長狀況?邱南昌醫師解釋,生長發育並不會受到疫苗影響,而目前打疫苗的不舒服反應多為局部疼痛或是發燒,如果是局部疼痛以冰敷即可,若是有發燒、疲勞,需要時可用退燒藥,通常症狀也會在2、3天之內緩解。 比較多人討論的疫苗引起心肌炎問題,邱南昌醫師說明,之前數據是顯示在男性年輕族群、青少年身上發生比例較高,在孩童身上發生率反而是低的,加上現在的疫苗因應病毒改變也不斷在改善,臨床上反應有副作用的民眾並沒有增加。 過敏兒更要施打,病毒不斷變異要追加最新新冠疫苗 特別提到有家長擔心自己孩子有過敏史,是否對疫苗也會有過敏反應?邱南昌醫師表示,過敏史的小朋友主要是表現在呼吸道如鼻炎等,不代表會對疫苗過敏。事實上正因為本身有過敏體質,上呼吸道較為敏感脆弱,更有施打疫苗的必要。 目前政府已公布10月1日,新冠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打,邱南昌醫師強調,由於病毒不斷變異,這次是針對JN.1病毒進行防堵,即便孩子之前打過疫苗也建議追加,目前的新冠疫苗為mRNA疫苗,與其他疫苗一起施打是沒問題的,建議與流感疫苗共同施打獲得雙重保護力。 邱南昌醫師呼籲,鼓勵孩童施打疫苗還有一個重要考量就是學校是社區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如果兒童打疫苗亦能降低病毒在社區間的傳播;另外透過兒童打疫苗也能保護年長者,降低因兒童帶回家的病毒而染疫重症的風險。邱南昌醫師也提到,台灣疫情剛爆發時疫苗接種率很高,但自從XBB疫苗後,民眾就漸漸輕忽疫苗的重要性。 邱南昌醫師強調,儘管新冠肺炎目前以輕症為主,但不能忽略其死亡率是流感的10倍,預估到年底還是會有感染高峰期,目前孩童只要是6個月以上就能施打疫苗,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學校施打疫苗,提高疫苗接種率,減少病毒傳播;同時也提醒仍要多鼓勵孩子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的習慣,降低感染風險。

新冠重症童9成沒打疫苗!醫提醒MIS-C「黃金觀察期」像川崎氏症

新冠重症童9成沒打疫苗!醫提醒MIS-C「黃金觀察期」像川崎氏症#腦炎

自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後,至今已歷時2年多,最近這一波Omicron BA.2的疫情,孩童罹病數比先前疫情更多,安南醫院兒科醫師宋玉蘭提醒,儘管18歲以下患者多以輕症為主,且通常能在2週內康復。但無論在美國或香港,都可見哮吼、熱性痙攣、橫紋肌溶解症甚至腦炎、腦水腫等發生率增加趨勢,其中重症孩童中約9成無接種疫苗。

冬季為水痘好發期 易併發肺炎腦炎

冬季為水痘好發期 易併發肺炎腦炎#腦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11月24日至11月30日的水痘健保門診就診達861人次,略高於前二週,以校園通報案件為多。疾管署表示,水痘雖並非須強制隔離的傳染病,但由於其傳染力強,校園如發生水痘疫情時,疑似症狀者請儘速戴口罩就醫,落實生病不上課;隔離期間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做好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經醫師評估傳染力已大幅降低後再復學,防範病毒傳播。水痘出疹前5天傳染力強水痘好發於「冬季及早春」,可經由皮膚接觸直接接觸、空氣或飛沫、或接觸患者的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傳染。感染初期會有輕微發燒、疲倦、食慾不振、頭痛及肌肉或關節痠痛等類似感冒症狀,之後開始出現紅疹,並發展成全身性皮疹,隨後轉變為水疱,最後結痂,通常2至4週內可痊癒。出疹前5天(通常為前1至2天)到第一批水疱出現後5天都有傳染力,完全結痂後才不具傳染性。出生滿12個月應接種疫苗預防水痘疾管署指出,小於1歲的嬰兒、孕婦、成人及免疫缺陷者等為高危險群,感染水痘後容易併發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腦炎等及死亡。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疫苗,提醒民眾應於幼兒出生滿12個月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免費接種第一劑水痘疫苗,另建議幼兒在4至6歲入小學前可考慮自費接種第二劑水痘疫苗。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疾病管制署提醒,水痘具高傳染力,且可透過空氣或飛沫傳染,請民眾提高警覺,保持室內通風,並留意家中幼童健康,落實手部、呼吸道衛生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以降低感染或疫情傳播的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