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氣的病人不是難搞,只要了解病人情緒背後的需求,相信醫病關係可以有所改善。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於《ICU重症醫療現場3》一書中,分享在加護病房所遇到的真實故事,帶領讀者深刻體會醫療不只是冷冰冰的議題,而是有愛、有關懷、有溫度的救治。以下為原書摘文:
愛生氣的病人不是難搞,只要了解病人情緒背後的需求,相信醫病關係可以有所改善。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於《ICU重症醫療現場3》一書中,分享在加護病房所遇到的真實故事,帶領讀者深刻體會醫療不只是冷冰冰的議題,而是有愛、有關懷、有溫度的救治。以下為原書摘文:
醫病關係本質上是一種「依賴與承擔」關係,不少病患家屬會送禮,希望醫師能給病患最好的照顧,其中水果禮盒是常見的禮物之一,究竟病人家屬送水果可不可以收?《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所撰文章,分享醫師收禮的經驗與原則,這些原則不只適用於加護病房,也適用於人情世故。
一名35歲李姓產婦懷孕第2胎,因有妊娠糖尿病且產程延遲,因此接受剖腹生產,產後第2天下床時,突然發生呼吸困難及昏倒,檢查發現其血壓、血氧濃度過低且心跳加速,經醫師安排檢查後,發現她發生少見但致命的產科急症「羊水栓塞」,立即轉入加護病房照護。所幸,在醫療團隊合作下,病人順利恢復、平安出院,也讓她如願再見到寶寶。
77歲余先生近日因結腸腫瘤手術,住進加護病房,期間突然表示看到天花板上吊著許多珍珠,自己手上、餐桌、飯裡面及手套內有很多的螞蟻在爬,並不斷地摸手、擦拭桌子,會客時也跟家人說看見肩膀上、手套內都是螞蟻⋯⋯,眾多非實際現況的陳訴,讓家屬們深感困惑和無助。經奇美醫院加護團隊評估後,確定余先生處於「高活動型譫妄」疾患,並建議他接受整合式照護。
許多民眾會疑問「拔管」就是放棄治療?事實上,民眾對拔管的認知常與醫療人員不同,民眾常會將拔管誤會成「治療無效」將要往生;但醫療人員口中的「拔管」,其實大部分是好事。《優活健康網》特摘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所撰文章,分享「拔管與撤管」的相關衛教知識,幫助民眾破除迷思。
「準備插管,送加護病房!」當醫師下達指令,將病人從普通病房轉入加護病房,病人家屬可能會一下子不知所措,到底為什麼要轉加護病房?加護病房是什麼?送加護等於命危嗎?入住加護病房可以陪病、請假嗎?《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2023加護病房懶人包」最新資訊一篇秒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這幾年許多國際的重症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入住加護病房超過48小時之後,不明原因卻常常產生全身性、對稱性的四肢與呼吸肌肉無力。這些肌肉無力往往在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使用升壓劑或血糖控制不良的病人會更嚴重。肌電圖與神經傳導檢查發現,這些肌肉無力合併著神經、肌肉病變。然而這個肌肉無力卻對加護病房病人的預後產生極大的影響,包括會延長住院天數、增加死亡率、延長肌肉無力長達數週到數月,造成運動功能不良或生活品質受到影響長達數月或數年。要預防或改善加護病房產生的肌肉無力現象,學者提出要控制敗血症與多重器官衰竭、嚴格地血糖控制、避免長期的類固醇或升壓劑使用,但是最被推崇的是早期的運動介入。佳里奇美醫院院長暨奇美醫學中心總監周偉倪表示,研究學者Morris觀察發現,在1,449次加護病房早期活動介入時,並不會造成管路脫落、增加治療、增加醫療費用或增加住院天數。在114位接受加護病房早期復健的病人當中,也沒有產生嚴重的不良事件,例如需要急救、死亡等。個人認為可能的原因包括:一、依據病理生理的運動訓練需要入住加護病房常見的心臟疾病、胸腔疾病、手術治療均有其病理生理演進,如果能夠詳細了解相關的醫學依據,對於運動訓練項目的設計,就不容易產生立即的危險。二、危險篩檢奇美醫療體系復健部針對加護病房病人施予早期活動前,均有訂定相關安全篩檢標準,首先是神經系統評估,病人必須要意識清醒,能夠接受遵從醫囑,方能配合早期活動的執行。之後會做呼吸系統評估,確定病人對於呼吸器的依賴已經降到穩定安全範圍(含PEEP<10、FiO2<0.6、血氧濃度大於90%、呼吸速率<35/分鐘),表示已經脫離嚴重的呼吸衰竭。最後要對心臟血管系統做評估,確認病人的心電圖沒有進一步心肌缺氧、嚴重心律不整的現象,血壓能夠維持在合理範圍,心跳速率不致過速或過緩。合乎以上三個系統篩檢安全標準,就會啟動早期加護病房運動訓練。三、完整訓練復健團隊執行加護病房活動訓練的團隊成員,除了急重症加護專科醫師以外,尚包括復健專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師、營養師與護理師。每個專家都有其重要的專業角色,他們能夠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適當運動強度、有經驗早期發現可能的不良反應、訂定共同的治療目標。此外,團隊成員也必須要更新醫療專業知識,參與國際學術研究會與發表相關論文。四、良好訓練空間與設備進行加護病房中的運動訓練在溫度、濕度、高度與明亮度都有其要求,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有中樞監視系統,了解病人在活動中的心跳、血壓、心電圖、血氧濃度等生命現象,確實掌握病人運動中的安全性。同時也必須要備有標準的急救系統,以因應不時之須。早期的心臟加護病房運動介入 可增加存活率佳里奇美醫院在2019年ISPRM(國際復健醫學會)中曾經提出研究成果,早期的心臟加護病房運動介入,並不會增加不良事件的產生,也不會造成住院天數的延長;重大事件當中,包括管路滑脫、需要急救、產生死亡均為0%,這個成果表示,台灣在執行加護病房運動訓練上,與國際醫療先進國家有相似的結果,並且不輸給國際論文所發表出來的成效。學者Morris與Schweickert所發表的醫學報告中,發現加護病房早期的運動訓練可以增加病人行走的機會、促進早期的下床、達成更高的獨立功能、減少呼吸器使用的天數及住院天數、增加存活率。佳里奇美醫院院長暨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總監周偉倪表示,雖然在這幾年研究當中發現,早期的運動介入對於入住加護病房的病人是安全的,藉著減少加護病房肌肉無力症,可以帶來病人運動功能的改善、認知能力的恢復、減少住院的天數、減少呼吸器依賴的天數、降低再急診或再住院率,進而減少死亡率。但是也發現,國內推行此項有效且安全的醫療,雖然早年已經有健保給付的支持,在推廣時仍然有許多的阻礙,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病人或家屬的猶豫、傳統專業醫療的堅持、醫院缺乏團隊合作的文化、相關團隊的未訓練成熟等因素,有賴我們更加努力的宣導,讓安全有效的醫療可以幫助我們的病人。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人生的路途,不管再多麼的遙遠,最終我們還是要面對死亡的來臨;平日忙碌的醫院,醫生在院內走道忙裡忙外,一天當中許多生命新誕生;也有許多人在生死關頭走了一回恢復健康;更有一些人不管年紀大小老少,也要與這世界告別。我們要如何做,才能讓即將離開世界的人,快樂且帶笑地離開呢?奇美醫院近來有一位小天使,悄悄的離開了人世間。一位年僅15歲的小女孩,原本還能快快樂樂的上學,每天到學校開心分享心中的偶像,但忽然間,嘴巴被插了管子,以幫助呼吸,從一般病房轉到了加護病房,此時她還期待能夠回到學校去上上課,與她最愛的同學們一起玩耍分享生活點滴。她知道醫院裏頭的醫生護士都對她很好,如果她想要玩電腦或想念爸爸媽媽,儘管工作再忙,她的父母親也會急忙的趕到醫院,看看他們的寶貝女兒。她也知道她要乖乖的,不要給大家添上麻煩。有天早上,她的父母與哥哥都來到了加護病房,媽媽在床邊啜泣掉著眼淚,邊說對不起邊吱吱嗚嗚與在旁的哥哥說,不要忘記了你有個這麼可愛的妹妹。 奇美醫學中心加護病房護理長章正俐表示,這只是加護病房其中的一個案例,也是醫護團隊想要去關切且照顧的小種子;而如何讓加護病房在一般民眾的眼中,不再是冰冷、悲傷的地方,且不再讓家屬因過度的緊張,而忘了與將逝去的親人說出內心話導致徒留遺憾,這是醫護團隊想要做的事情。長章正俐強調,醫療有其極限,生命也極為有限,如何在對的時機做出對病人最好的選擇,我們需要仔細思考;也提醒病人家屬們,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不必一定是滿身管路而腫脹不堪的沉默離開。長章正俐提醒,希望家屬與在生命最後的病人,能夠有機會去面對哪些放不下的事,把握機會對彼此道謝、道歉、道愛或道別,好好的完成每一道生命的圓。也許藉由臨終照護的流程改造,生命的結束可以不再只是哀傷的告別,而能更帶給活著的人溫暖正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