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

膝關節退化不只老人 這3運動別過度

膝關節退化不只老人 這3運動別過度#登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1歲的呂洪女士從年輕時就喜歡爬山,已征服過不少座百岳,卻也因多年來負重登山,三年前膝蓋開始疼痛,當時僅吃止痛藥勉強維持運動。而後雖改打較輕鬆的高爾夫球,但只要一用力揮桿,膝蓋就會疼痛不適,讓愛運動的她不得不降低打球頻率至每個月一次。沒想到三個月前,不只早上起床膝蓋感覺卡卡,疼痛感逐漸增強,連行走都有困難,至骨科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左膝蓋內側軟骨長期嚴重磨損導致疼痛。收治呂洪女士的骨科診所院長吳濬哲醫師表示,呂洪女士來就診之前,曾接受過PRP及玻尿酸治療,膝關節疼痛症狀仍無明顯改善。後經朋友介紹前來診所,以X光與電腦斷層檢查、評估後,建議她進行左膝的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不只術後兩小時即可下床走動,短暫休養過後復原良好,膝蓋活動比過去更靈活,在高爾夫球場上下坡或用力揮桿都不受影響,進而恢復一週打球兩次的頻率,揮桿成績大幅進步,讓她找回打球樂趣。 長期持續運動損耗膝關節 機器手臂置換重拾運動靈活度吳濬哲醫師指出,膝關節退化不單是老年人專利,除了因老年退化、過度使用致使關節軟骨磨損,長時間持續的運動如(1)登山、(2)打高爾夫球或(3)馬拉松,也都會造成膝關節損耗累積,進而產生膝蓋卡卡或疼痛等症狀。許多患者初期只靠吃止痛藥、注射PRP或打玻尿酸改善症狀,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復發,且對關節病變嚴重者無效,此時就會評估並建議患者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選擇上,可分為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與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吳濬哲醫師進一步指出,傳統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有傷口大、復原期長及術後關節卡卡等問題,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藉由術前電腦斷層掃描、術中再由導航系統、機器人手臂及3D即時動態影像輔助,只需移除部分磨損關節,保留健康的骨頭、前後十字韌帶及本位感神經組織,大幅降低傷口破壞,縮短復原時間,術後當天就能行動自如。已有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231位成功案例的吳濬哲醫師說,此手術還能保有關節靈活度、神經反射動作正常,即便是像高爾夫球這類膝蓋需要彎曲、承受較大旋轉力的運動,無論置換單膝或雙膝,術後要重拾球桿都沒有問題。運動應量力而為適時休息 膝蓋疼痛卡卡盡早就醫診治吳濬哲醫師提醒,為避免膝蓋承受過多負擔,平日應盡量減少損耗膝關節的動作,例如:蹲跪、上下樓梯或從事馬拉松等活動,若真的需要運動者,過程中應循序漸進、量力而為,搭配適時的休息才能保護膝關節。而一旦出現膝蓋疼痛、關節卡卡或無法行走的症狀,也應盡早尋求專業醫師診斷,以利及早治療,享受無拘束、自在的運動生活。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打造健康士林城 登山、健走樣樣來

打造健康士林城 登山、健走樣樣來#登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舉辦「2012士林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成果展」,活動內容包括士林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推動成果海報展示,士林健走步道動態地圖互動分享,並提供老人生活體驗遊戲、健康飲品DIY等各種闖關活動,鼓勵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健康生活,並同步了解本區高齡友善健康城市作為,以共同打造敬老、親老的健康家園。台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黃秋玉表示,士林區於96年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亞太健康城市聯盟,正式與國際接軌,為打造一個健康士林城,並因應人口老化,將高齡化議題納入士林健康城市推動重點,透過跨部門合作,持續建構健康城市網絡與推動高齡友善城市營造工作,結合區內產、官、學、民等資源共同辦理國際文化節、區民休閒運動會、登山健走活動、建置社區健走步道、活躍老化與健康減重等活動。為了讓市民了解台北士林健康城市作為,鼓勵社區居民落實健康生活型態的新生活運動,達到遠離肥胖、健康體能及活躍老化的目標,共同營造士林區優質健康生活環境,創造美好的未來。

登山客身體不適 警消急救援

登山客身體不適 警消急救援#登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適度運動可以維持身心健康,但運動過程中可得隨時注意身體狀況!臺北市日前又發生登山客在陽明山登山過程中身體不適,所幸消防救護人員來的快,為患者做緊急處置,待生命跡象穩定後,趕緊送醫救治。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表示,救災救護指揮中心(119)於101年10月1日14時33分接獲民眾報案指出,在大屯山主峰有一名登山客疑似心臟病發,119立即派遣消防車、救護車各1輛及消防人員共6名前往救援。 消防局指出,當消防車趕抵大屯山主峰石碑後,消防人員迅速沿著石梯趕往現場,發現一位52歲女性登山客,在進行大屯山主峰登梯時,有心跳加速、手腳發麻、疑似呼吸困難隨時有窒息的可能,已癱坐在石椅上且身體虛弱、呼吸急促。消防人員立即詢問同行者有關病患者過去病史,同時評估其生命徵象後,隨即為該名病患做緊急處置,指導她調節呼吸,使患者在獲得心理支持後,取得患者同意,在救護人員的協助下,送往榮民總醫院就醫。

登山有益健康?小心適得其反!

登山有益健康?小心適得其反!#登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喜歡登山的朋友,得要小心注意高山症!隨著觀光旅遊的風潮盛行,國人登山的遊憩活動也日益普遍;雖然登山可以促進身心健康,增強體力及耐力,是值得鼓勵的活動,但是仍要注意,如果登上過高的山,可能引發高山症的危機! 根據調查研究,在台灣的高山風景區,如登合歡山、玉山等也有不少遊客發生高山病症狀,嚴重者會因腦水腫及肺水腫導致腦、心或肺衰竭,及死亡。輕度者則發生頭痛、頭暈、厭食、失眠、噁心、周邊水腫、全身倦怠等。國外資料顯示2,850米高山症發生率約在9%,3,050米約13%,3,650米約34%,4,559米則高達53%。最近大陸旅遊發達,青康藏及九寨溝等高海拔地區已是非常熱門的景點,高山症的案例亦常常遇到。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主任牛柯琪說明,影響高山症是否發生和嚴重度的因素為以下幾點,登山速度、到達的高度、個人體能訓練程度、有無充分休息、有無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狀況、登山前有無其他淺在疾病,如感冒、慢性支氣管炎或其他肺部疾病。

登山須注意身體狀況!長者尤其要小心

登山須注意身體狀況!長者尤其要小心#登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於本(8)月5日分別在信義區及內湖區兩處山區救援兩名登山民眾,據了解,兩名登山客為75歲長者及58歲婦人,因身體不適、跌倒受傷。消防局提醒,許多年長者喜歡以登山、步道健行來保養身體,但年長者體力不如年輕人,登山或是走步道時,容易因體力透支或其他原因導致跌倒而受傷,因此登山健行最好選擇結伴同行,萬一發生意外時,才能向外界求援。 消防局表示,8月5日上午分別在內湖區及信義區各發生一起因為頭昏而跌倒受傷的案例。5日上午9時許,內湖區白鷺鷥山步道有一位高齡75歲的長者,因身體不適而跌倒受傷;同日早上10時13分,信義區慈惠堂登步道也有一位年約58歲的婦人因身體不適而踩空跌倒受傷。消防局指出,近年來中高齡民眾上山走步道健身者眾,但由於步道距離市區都有一段路,民眾在山路上發生意外,消防人員趕到也需要一段時間,為減少可能的意外所帶來的傷害,民眾若想要登山或走步道,最好還是結伴而行,萬一發生事故時才能互相照料。 消防局提醒民眾,從事登山活動,除以結伴同行為佳外,在登山前務必考量身體狀況,切勿貿然前往。如遇身體不適,請儘速聯繫119,並提供周邊有利消防人員研判位置之標的物,以有助於搜救人員尋找救援。

登山客不適待援 勇消急奔四百米救命

登山客不適待援 勇消急奔四百米救命#登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昨(25)日中午接到登山客在走步道時突發不適的報案,救護人員攜帶裝備,在登山步道急奔400公尺前往救援,再以最快速度將病患抬運出步道並及時送醫救治。消防局提醒,近日氣候炎熱,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應注意水分補充,並盡量避免於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間過度在外活動,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消防局指出,119救災救護指揮中心在25日上午11時45分時,接獲民眾報案表示,圓山飯店後方的登山步道中,有一名年約55歲婦人在步行登山時,感到身體不適無法行走,在步道旁涼亭內等待救援。救護人員從登山口進入後,跑了約400公尺,發現該名身體不適的患者躺在步道邊的板凳上,立即評估病患的意識,並施予靜脈注射及給氧,確保生命徵象穩定後,利用長背板將病患固定,由七名消防救護人員合力將人搬運下山,以救護車送往榮民總醫院救治。 近日天氣高溫炎熱,消防局特別提醒民眾,在這種天氣型態下,從事戶外活動時一定要隨時補充水分及注意自身狀況,如非必要,尤其是在早上10時到下午2時之間,不要長時間在戶外停留。民眾如果感覺有皮膚乾燥發紅、心跳過快、呼吸過快等中暑症狀,要馬上到陰涼處休息或就醫。此外,若是在野外或山中步道需救援時,切勿驚慌,要尋找明顯易見的地標或地物,以手機通報110或119,同時保持冷靜在原地等待,方能有助於搜救人員尋找救援。圖:消防局救護人員在登山步道狂奔400公尺救援身體不適之登山客。(照片/翻攝自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網頁)

登山客迷途體力透支 警消協尋平安歸

登山客迷途體力透支 警消協尋平安歸#登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第四救災救護大隊指出,8日下午約14時30分,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接獲新北市消防局轉來民眾手機報案,有2名男性赴陽明山登山,但因草叢過高導致迷路,受困於「大屯溪古道第5防迷指標」附近,又因體力透支無法自行下山,致電119求救。消防局派遣陽明山分隊搜救人員前往山區搜救,約在一個鐘頭後找到兩人,雖然毫髮無傷但飽受驚嚇,在警消人員護送下,16時45分返抵陽明山分隊。(圖片/翻攝自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網站) 消防局指出,大屯溪古道大多為高過人頭的箭竹林區,行走時需用低姿勢行走,且途中路徑不明顯,高低落差甚大,再加上岔路錯綜複雜,容易發生失足受傷或摔落山谷之危險。受困民眾也會因受困時間過長發生恐慌緊張,失去判斷力而試圖自行下山,導致遠離主要登山小徑,增加搜救困難度。 當日消防局接獲報案後立即派遣陽明山分隊搜救人員,由陽明山鞍部驛站警察電臺出發進行搜救;共出動消防車輛1部及警消5人前往。由於消防人員對該區環境相當熟悉,初步研判後決定由警察電臺下切開路,往大屯溪古道第7防迷指標開始依序前進,再往第6防迷指標方向,最後到達第5防迷指標,終於在15時30分找到2名登山客。這2位登山客表示,並沒有受傷,只是迷路及害怕;在搜救人員帶領下,終於在下午16時45分左右平安抵達陽明山分隊。 有鑑於歷年來登山客走失事件頻傳,消防局再次呼籲民眾,登山時切勿單獨行動,尤其是長者更須結伴同行。除應有熟悉山路者當嚮導外,也要備妥乾糧、水、雨衣、手電筒、保暖衣物、地圖、哨子、個人隨身藥品等,以應不時之需。登山之前也要做好規劃及告知家人,萬一在途中迷失方向,切勿驚慌,並尋找明顯易見的標的物,以手機通報110或119,同時應保持冷靜在原地等待,勿貿然前進,方能有助於搜救人員協尋工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