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

科林助聽器啟動全台聽能照護網,到府團隊客製需求,讓長輩找回最佳生活品質

科林助聽器啟動全台聽能照護網,到府團隊客製需求,讓長輩找回最佳生活品質#認知障礙

家裡有長輩因為固執不願使用助聽器嗎?林小姐近期發現林爸爸聽力有變差的跡象,但老人家不願意檢查,除了家裡電視越開越大聲,也變得不愛出門,家人爭執也變多了。聽損是失智的高危險群,科林助聽器為讓家中長輩改善聽力,率先啟動居家到府服務,希望為聽損用戶與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根據WHO統計,聽損發生率為10%,台灣聽損潛在人口約為230萬,但每年助聽器進口量僅能滿足約4.5萬聽損人口需求,等於每年僅4.5%的聽損人口實際採取行動選擇使用助聽輔具。 長輩行動不便、子女請假不易也可能讓聽損耽誤矯正 擁有超過20年柯林助聽器選配經驗的資深聽力師蔡鋕鑫表示,以往聽損拒絕佩戴助聽較多因為對助聽器的誤解,或是重視外觀等心理因素,但柯林根據服務多年的經驗發現,助聽器門市服務仍有碰到一些問題,例如出外行動不便的長輩、或是子女平日工作不易請假陪同選配的長輩,以及注重隱私或是業務繁忙的商務人士等,因為一些狀況耽誤了聽損矯正,其實也會導致認知障礙風險增加。 科林助聽器為填補聽力照護缺口,將最專業培訓的聽力照護專家帶到有需求的長輩家中,同時透過更貼近生活的情境使用,帶給長輩更好的聽損改善。資深聽力師徐翠君就提到,曾有家中長輩是癌症病患的聽損者,一直都不願意到門市,後來子女希望柯林到府服務,結果經過溝通之後長輩願意試戴,因為感受到生活品質的改善,不僅回饋很好,老人家也放下固執願意配合後續的服務。 居家服務更貼近生活情境,長輩接受度更高 徐翠君說明,在居家的情境需求測試中,不僅讓長輩不再擔心自己聽不到家人交談,更能在餐桌上與子女暢所欲言、與孫子互動更好,在環境安全上,像是大樓的警報、門鈴聲等也都能更留意,改善了原來生活受到影響的問題。 科林助聽器從引進全球最先進、市占率最高的眼耳科醫療儀器起家,為因應人口高齡化趨勢,持續在各縣市建立助聽器選配中心,目前已近百家直營門店。其選配專業度也被長庚、台大、榮總等教學醫院長期指定為院內助聽器合作廠商。 即日起科林助聽器啟動「全方位到府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專業的輔具選配與諮商服務,且4月30日前預約可享有早鳥價 0元服務預約網址:https://web.hs.ear.com.tw/appointment

繼DHA、卵磷脂、銀杏…醫親解護腦成分「AIE2」對預防失智症有什麼好處?

繼DHA、卵磷脂、銀杏…醫親解護腦成分「AIE2」對預防失智症有什麼好處?#認知障礙

有沒有發現家中長輩開始常忘記帶東西出門,或者忘記關瓦斯?鄰居的名字也常記不太起來?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資料顯示,當開始有輕微的認知障礙,演變為失智症的比率就達25.53%,表示有四分之一的65歲老人開始有認知障礙症狀出現後,可能就會慢慢導向失智。 依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調查,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要如何區分老化還是認知功能障礙?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任失智症專長洪櫻娟醫師說明,認知功能障礙是指一群症狀的總和,不僅僅只是記憶力的減退,還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工作及生活自理能力。 認知功能障礙檢視5大指標 常見的認知功能障礙指標如: 忘東忘西 判斷力下降 時間地點常搞錯 說話常常停頓 語詞變短、開始無法完成原本熟悉的事物 洪櫻娟醫師說明,失智症帶來的影響不只病患本身的生活改變,更多的還有照護者的身心壓力,病患不僅可能會有走失的現象,甚至到最後生活無法自理,必須隨時有人照料,家人可能必須請假協助就醫、貼身照顧,或隨時擔心走失、異常行為的心理壓力等,這些都是隱形的成本與負擔;根據數據顯示,失智照護者有超過一半出現憂鬱症狀。 儘管失智症是屬於不可逆的大腦退化疾病,洪櫻娟醫師表示,只要保持大腦活躍的狀態,並持續訓練刺激思考,以及補充正確的營養,都能有助於延緩大腦退化速度,「大腦就像肌肉一樣,需要經常使用、多動腦才能保持健康。」 AIE2關鍵成分能加速腦中有毒蛋白的清除 洪櫻娟醫師說明,2019年國際期刊(Molecules)發表[1]了一項有關於AIE2的成分,被證實對健腦有正面效益。AIE2來自沙漠珍貴寄生植物「管花肉蓯蓉」萃取,經研究證實AIE2具有螫合金屬鐵離子能力,可將腦中過多重金屬排除,減少大腦中代謝廢物堆積,降低失智因子形成。同時具有促進腦神經再生,提升神經傳導功能。 不是所有管花肉蓯蓉萃取物都有護腦功效 AIE2專利成分是杏輝醫藥集團20多年所研發,以專利指紋圖譜技術(Phytomics QCTM)才能篩選出具護腦功效成份(AIE2),全世界超過30項專利保護,在全球有超過15個國家上市,是目前全世界最熱門的護腦成分之一。人體臨床實驗結果顯示[2],AIE2能預防中重度阿茲海默症患者認知功能持續退化,而對於記憶功能、語言及說話能力都有明顯改善。 與常見的DHA、卵磷脂、銀杏成分相比,AIE2在對抗腦中有毒蛋白形成,保護腦神經細胞,促進腦神經再生方面,有更好的效益。 洪櫻娟醫師強調,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是持續性且不可逆的大腦退化疾病,根據統計臨床病程持續約8~10年,不只病患本身,對於照顧者、整個家庭負擔也會加重,平時建議就要透過維持健康的方式來降低失智症風險: 控制血壓、血脂和血糖等三高慢性疾病 戒菸、適量飲酒 定期運動 均衡飲食,搭配健康食品營養補充 應留意自身及家人的身心狀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及早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來降低患失智症的風險,對家人來說,也能減輕未來的照顧負擔。 (圖/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任失智症專長 洪櫻娟醫師)

長輩收假前情緒低落、更容易健忘?心理師教4招對抗「收假症候群」

長輩收假前情緒低落、更容易健忘?心理師教4招對抗「收假症候群」#認知障礙

81歲陳奶奶患有失智症多年,固定每年到醫院進行心理評估。日前,女兒陪同做完檢查後,向心理師表示:「我媽過完年後,有一段時間情緒很不安,一直反覆問在台北工作的大兒子在哪裡,晚上也變得很不愛睡覺,會一直走到客廳看,問她發生什麼事情也說不清楚,還以為她又退化了⋯」

失智症只能靠吃藥?英國權威家醫建議顧好「身心3面向」延緩退化

失智症只能靠吃藥?英國權威家醫建議顧好「身心3面向」延緩退化#認知障礙

關於失智症,究竟吃藥比較好,還是有其他療法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疾病對生活的衝擊?英國權威家庭醫生麥特.皮卡佛(Matt Piccaver)在著作《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中分享,藥物治療的效果反而短暫,而且非立即見效,但根據身心狀況,採用適合的非藥物治療,調整影響身心的行為與作息,能有效延緩退化。以下為原書摘文:

失智的人可以開車嗎?醫師揭「1評估關鍵」這樣看駕駛能力

失智的人可以開車嗎?醫師揭「1評估關鍵」這樣看駕駛能力#認知障礙

得知親友或自己罹患失智症時,腦袋可能一片空白,回神才發現好多問題,該從何下手?英國權威家庭醫生麥特.皮卡佛(Matt Piccaver)寫下《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期盼能填補當事人因為徬徨或資源不足所產生的資訊落差。例如「開車」,對多數人而言似乎是再熟悉不過的事,但其實牽涉到複雜的身心協作,必須謹慎考慮。以下為原書摘文:

分辨思覺失調4大症狀 及早就醫恢復

分辨思覺失調4大症狀 及早就醫恢復#認知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思覺失調症」是思考及知覺失調的一種腦部疾病,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失調引起,造成大腦萎縮,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全球每100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好發年齡約在20至40歲間;全台約1/3患者未遵從醫囑規律按時服藥,或根本沒有接受治療,造成病情日漸加重,8成5的患者面臨失業問題。幻聽、沉默等 思覺失調症4大症狀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大眾對這個疾病不了解,造成患者及家屬無病識感。可能發病原因包含遺傳、個人體質、環境壓力因素等,具體原因不明確,大多會在青少年階段及成人早期發病,患者可能無法分辨幻覺、妄想和真實世界。思覺失調症可以分為4大症狀:1)正性症狀/出現幻聽,覺得別人在談論、嘲笑自己、或是聽到有人命令自己。也會產生妄想,認為有人害他,而做出不合理行為,不管如何解釋患者都不願相信,甚至出現混亂性言語與行為。2)負性症狀/情感表達變少,言語與思考能力下降,變得沉默寡言。動機減少,對身邊的人或事缺少興趣、退縮、不想接觸別人、不願意上班或上學,甚至忽視個人儀容及衛生等。3)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會變得無法專注、記憶力降低、難以做決定、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等。4)情緒症狀/常伴隨著憂鬱、焦慮等情緒,或較為衝動。這些病徵看似不起眼,但影響卻十分重大,患者在思考時常會遭到幻覺或妄想打斷,無法集中注意力,並且失去動力。可能會使學生成績一落千丈,或上班族工作表現突然變差,更可能無法正常生活。一月一次長效針劑 提升藥效穩定性及便利性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張家銘表示,傳統治療以每天服用口服藥物,雖然短期內可有效改善症狀,但常因有副作用、怕被他人知道而中斷藥物,恐會導致病情更加惡化,且近9成患者可能會在在半年內復發,不但使大腦功能退化,若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就需要強制住院治療,住院率提升為未中斷服藥的2倍。張家銘秘書長表示,新一代長效針劑將口服藥物製成水性懸浮液,一個月注射一次,大幅提升藥效穩定性及患者便利性。很適合目前有穩定工作、想保有原來的工作能力以及維持生活品質的患者使用,也可減少服藥時擔心被他人以異樣眼光對待。思覺失調症並非絕症 及早治療助恢復根據調查,大眾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許多錯誤迷思,許多患者也會因為罹病而過於自卑,日常生活中受到歧視。賴德仁理事長提醒,思覺失調症並非絕症,發病後愈早接受治療,恢復情形愈好。呼籲患者與家屬,勇於面對疾病,不要耽誤治療。社會應友善及關懷對待,幫助回歸社會,找到適合工作,減少家庭及社會負擔。

近4成巴金森氏症病友 出現認知障礙

近4成巴金森氏症病友 出現認知障礙#認知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診間外,候診的陳奶奶一邊翻包包找健保卡,一邊搖著頭說:「人老了,腦袋不行囉!記憶力變很差,忘東忘西的……」坐旁邊的林爺爺跟著感慨:「是啊,我記憶力也很差,天天在找眼鏡,走進房間要拿皮夾,走到房門口卻忘記進房要做什麼?真是越老越糊塗。」約20至40%巴金森氏症病友 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罹患巴金森氏症不一定會導致失智症(也就是重度認知疾患),然而,根據研究統計,約有20~40%巴金森氏症病友的病程中會發展出認知功能障礙,並且與其年齡大小、動作障礙的嚴重程度有關。年紀越大或後期的巴金森氏症病友罹患重度認知功能障礙的比例相對較高,而在年紀相仿的族群中,巴金森氏症病友發生重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相對危險性也比非巴金森氏病友為高,危險性約在1.7至5.9倍不等。巴金森氏症為動作障礙 阿茲海默症則是健忘因此,除了動作相關問題外,患者的認知功能在病程中也亟需被注意!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重度認知疾患病因,巴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雖然同被歸類為神經退化性疾病,但兩者的臨床表現不盡相同。巴金森氏症的大腦病理變化在於中腦多巴胺神經元退化與凋零,主要的臨床表現是動作障礙,而阿茲海默症主要大腦病理變化發生於海馬迴與相關的大腦皮質區,早期的徵狀為健忘,隨著病程進展,執行功能、語言能力、空間知覺能力等認知功能逐漸衰退。(本文摘自/物理治療師教你巴金森氏症病人的運動/大塊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