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

跨越癌醫新巔峰 北醫質子中心正式投入臨床治療

跨越癌醫新巔峰 北醫質子中心正式投入臨床治療#北醫

癌症治療邁向全新紀元。全臺首座亦是全球少見的全地下化質子中心「北醫質子中心」經過試營運,9月正式投入臨床治療。北醫質子中心啟用國內第一部超導型質子機,目前已為11位病人完成治療,56歲王先生肺癌轉移腦部,先前治療副作用讓他備受煎熬、虛弱無力,經以質子治療後,腫瘤獲得控制,還能恢復游泳、晨跑的習慣,展現質子治療「精準、副作用低」的特色,不僅讓病人活得久,而且要活得好。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暨北醫質子中心主任邱仲峯表示,臺灣粒子治療近年來蓬勃發展,質子中心與重粒子中心接續成立,未來可能有9家醫院擁有粒子治療,密度為全世界最高。為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台灣放射腫瘤學會今(17)日舉辦「第一屆台灣粒子治療國際高峰會議」,邀請國內外知名粒子治療專家及學者進行分享,期盼提升臺灣在專業粒子治療的深度與廣度,與世界接軌。 同時,歷經10年籌建的北醫質子中心今日宣告正式投入臨床治療,此為首座座落於大台北都會區的質子中心,匯集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的跨體系量能,試營運迄今完成11位病人的治療,部位涵蓋腦部、頭頸部、骨盆腔、胸腹部。病人接受質子治療後,傳統放射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如口腔黏膜炎、腸道發炎等都已相當少見,多數病人當天治療完仍可繼續上班上學,如常生活。 雙和醫院放射腫瘤科教授暨北醫質子中心副主任蔡若婷表示,北醫質子中心採用的超導型質子治療機,體積是傳統機型的1/5,所需面積從足球場縮小到網球場,讓質子系統得以首度成功建置於都會區,由於質子治療並非單次療程,病人需要連續多次到院治療,建置於都會區可大幅提高就醫的可近性,無需長途往返。另外,北醫質子中心緊鄰學校、醫院及住家,採用安全係數最高的全地下化建築,在防輻射、防地震及防洪上都採用最高標準,並通過主管機關層層管控,建設過程極具挑戰性。 蔡若婷主任指出,質子治療最大特色就是「精準、副作用低」,宛如深水炸彈般,將放射線劑量精準集中在腫瘤部位,高劑量消滅腫瘤,且幾乎不會對照射路徑上的健康組織造成傷害。此外,北醫質子中心使用的新一代超導型質子治療機配有筆型射束(Pencil Beam)強度調控與3D影像導航(Cone-beam CT)等最新功能,猶如先進戰機頭盔配合導引飛彈般,「看哪裡、打哪裡」,有效減少治療副作用並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治療後可以正常的生活。 北醫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暨北醫質子中心副主任李欣倫表示,質子中心迄今為11位病人完成質子治療,其中56歲王先生肺癌轉移至腦部,發現5顆腫瘤,經以放射治療後約兩個月,腫瘤得到有效的控制,但王先生出現落髮且體重減輕、非常虛弱,後續追蹤時發現腦腫瘤再發,也讓王先生相當沮喪。 在家人鼓勵下,王先生重回診間,李欣倫主任指出,經醫療團隊評估,再發的該顆腫瘤靠近左上顱頂,此種部位的腫瘤非常適合接受質子治療,由於質子具有物理上布拉格峰的劑量優勢,可以讓腫瘤後方的正常腦組織得到最大的保護,對於復發再治療的病人,更多了一線生機。 因此,王先生首度接受質子治療,15次治療後,腦部腫瘤明顯獲得控制,先前治療時的副作用如體重下降、虛弱掉髮都沒有出現,療程結束後,王先生恢復運動習慣,每天游泳、晨跑,走兩小時的路也不會累,不僅維持正常的生活品質,也重展開朗笑顏。 萬芳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暨北醫質子中心副主任趙興隆表示,質子治療是放射治療的最新趨勢,最適合質子的癌症是兒科腫瘤、頭頸部及鼻咽腫瘤、攝護腺癌、骨盆腔癌復發等,目前也愈來愈多乳癌(尤其左乳)、縱隔腔癌及肝癌病人接受質子治療。根據國際文獻,相較傳統放射治療,質子治療對於腦部、脊椎、兒童癌症等特殊腫瘤治療,有較少的副作用及更多的應用空間。 邱仲峯院長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99家質子治療中心投入臨床服務,近25萬人接受質子治療。基於資源共享的理念,北醫質子中心將與國內醫療院所展開策略聯盟,建構質子治療共享平台,轉介適合的病人至北醫接受質子治療。有鑑於亞洲許多地區的質子治療中心仍在規劃甚至處於萌芽階段,北醫質子中心未來也將透過臨床經驗的累積,期盼成為印太區訓練中心,讓世界看見台灣。

尖端醫、北醫 合攻退化性關節炎商機

尖端醫、北醫 合攻退化性關節炎商機#北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細胞治療掀起風潮,在特管辦法上路1年後,有超過百件申請案尚在審查中,業經衛福部GTP訪查核可的細胞製備場所仍處供不應求的榮景。尖端醫(4186)繼8月拚出全台第三家經衛福部核可的GTP實驗室並與花蓮慈濟成為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IK)首個進入臨床治療組合後,再添新案。 尖端醫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依「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向衛福部申請「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細胞治療計畫送件,將為350萬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帶來人工關節置換之外的新選擇。 國人每6.5人就有一人膝關節退化 衛福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有15%,換算全台約350萬人,等於每6.5人就有一人。健保署更統計,2017年膝部關節炎就醫83.7萬人,較2016年就增加近5萬人,而全台執行全膝關節置換約2萬7千件,其中以70歲以上占58%最多,而年輕人因運動傷害、外傷等因素造成關節提早退化,造成膝關節置換有年輕化趨勢。 北醫附醫復健科康峻宏主任表示,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者年齡以 45 歲以上居多。女性病人比男性又多了一倍,過往,就算醫師建議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也有民眾因種種因素不願接受,因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在特管辦法開放後,運用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成為可能選項,也將成為醫病間共同的期待。 初期關節炎病患可及早透過細胞治療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多數細胞治療業者關節炎的合作科別是骨科,尖端此次與復健科合作關節炎治療,主要是因復健科有一些是初期關節炎的病患,與復健科合作,可讓更多早期關節炎病患還未達到需手術治療階段,就可以及早接受細胞治療,為病患帶來最大的治療效益與生活品質。 尖端醫(4186)合作送出的細胞治療申請案中,其中免疫細胞(CIK)應用於第四期實體癌治療已開始服務病患,另向衛福部提出的申請計畫,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第一至第三期癌症,經標準治療無效,還有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針對退化性關節炎、慢性缺血性腦中風、脊髓損傷等適應症,將待衛福部審查核可後,可為需要的病患帶來更多新希望。 尖端醫除已通過的免疫細胞(CIK)外,也積極與醫美診所及相關通路洽談,將再推出脂肪間質幹細胞及纖維母細胞等醫美相關細胞產品,未來尖端醫將挾多種細胞產品且〝治療〞與〝保存〞並重策略下,積極結盟醫院與診所。 尖端醫布局細胞療法旺 營業收入年成長22.25% 尖端醫(4186)投入細胞治療領域報喜!該公司宣布,日前與花蓮慈濟醫院分享「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IK)」治療首例,另向衛福部提出的其他申請計畫,靜待審查中,這是營運轉型的第一步,如細胞保存服務、細胞代工、細胞治療等相關服務;依據公開資訊觀測站中,108年12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86.32%,年營業收入也較107年成長22.25%,主要營收動能來自細胞相關服務,未來投入基因檢測、和拓展海外細胞市場。 細胞治療方面,待審查的案件至少100多件以上。隨著各家廠商陸續通過審查,預期經衛福部核可的GTP細胞製備場所將有供不應求的榮景。尖端醫最為市場熟知的,當屬臍帶血保存服務,而在特管辦法屆滿一年,僅有尖端醫是由細胞保存切入細胞治療,並在108年8月底取得GTP細胞製備場所核准的生技公司,這說明了尖端醫在細胞培養與品質控管能力有目共睹。 積極布局細胞治療產業的尖端醫,目前與花蓮慈濟、新光醫院與北醫附醫三家醫院合作,共提出七件申請案,其中花蓮慈濟醫院合作的自體免疫細胞(CIK)應用於第四期實體癌治療持續服務病患中,加上投入其他適應症的開發,這將取得產業先機,創造更多市場的合作機會。 

安眠藥別亂吃!長期服用恐增腦癌、食道癌率

安眠藥別亂吃!長期服用恐增腦癌、食道癌率#北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台灣人失眠問題日益嚴重!根據食藥署調查指出,國人每年服用的安眠藥早已超過3億顆,且不當使用安眠藥,不僅會產生依賴感、注意力不集中外,日前,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長期服用某些苯二氮平(BZD)類的安眠藥,會增加致癌風險,所以,提醒民眾服用前要三思。BZD類安眠藥 恐增41%胰臟癌率該研究主要是由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李友專等人,利用健保署過去15年的百萬人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並將長期使用BZD類安眠藥的患者,與未罹癌使用者相對照。結果發現,長期服用BZD類安眠藥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機率,且風險最高前三名依序為98%腦癌、59%食道癌,以及41%的胰臟癌。至於為什麼長期服用安眠藥,會助長近一倍的罹患腦癌風險?研究人員表示,可能與BZD類安眠藥作用在神經傳導物質GABA接受器上面有關,因為GABA接受器大多分佈於腦部的神經細胞上。國人常用的贊安諾錠 致癌風險高但並不是所有BZD類安眠藥都會增加,研究人員李友專表示,經過分析發現,BZD類安眠藥致癌影響性分為較高風險與較低風險兩大類,舉例來說,像是國人用量較大的贊安諾錠(Alprazolam)、悠樂丁錠(Lorazepam)皆屬於高風險的BZD類安眠藥,而煩寧(Diazepam)與利眠寧(Chlordiazepoxide)等則屬於較低風險藥品。現代人吃安眠藥 不僅用量大且時間也長現代人除了三高及慢性疾病等問題外,也愈來愈多人有失眠、睡眠品質差等困擾,相對地,安眠藥使用情形也愈趨頻繁,不僅使用量大,服用時間也拉長,但過去在藥品毒性的研究上,多以明確的病癥為指標,較少考量「時間因素」及「慢性使用的癌症風險」。因此,該研究將使用藥品的時間性納入考量,並歸納其影響結果,對於未來需要開立長期安眠藥處方給予病人的醫師,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Medicine》期刊。

志工旅行熱 我駐史瓦濟蘭大使肯定北醫參與國際援助

志工旅行熱 我駐史瓦濟蘭大使肯定北醫參與國際援助#北醫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楊琇雯/報導、攝影)與外國友人建立情誼每個人都做得到,帶著你的熱情與同理心,把志工服務當成生命中的一段旅行吧!國際援助工作項目很多,包括醫療服務、濟貧、助學等,台灣駐非洲友好邦交國史瓦濟蘭大使蔡明耀,在近日歡迎臺北醫學大學醫療團、研究團、學生志工團、家扶基金會的晚宴上表示,台灣與史瓦濟蘭長年維持穩固關係,尤其近4年來在醫療合作服務方面深入當地、瞭解在地需求,秉持「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為本」的信念,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獲得實質口碑。北醫長期濟助史瓦濟蘭「心,遷徙著;情感,真摯著。」蔡明耀大使特別感謝臺北醫學大學在近4年間除了派譴醫療人員長駐之外,每年暑期更有研究團和學生志工團近20位到當地協助進行義診、衛生教育、寄生蟲研究,其中,研究團的研究調查報告更發表多篇SCI期刊論文,有助於全球瞭解史瓦濟蘭的國民健康、公共衛生情況。多年來帶領北醫研究團與學生志工團的臺北醫學大學寄生蟲學科教授范家堃說:「除了學術研究的紮實基礎和服務熱忱之外,加入海外醫療志工服務能打開自己的眼界。今年研究團不只是在史瓦濟蘭進行陰道滴蟲、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人類乳突病毒等研究調查,還將到鄰國莫三比克大學進行交流。」今年北醫學生志工團團長許茜雯已是第二次出隊到史瓦濟蘭,她認為,志工服務最難能可貴的經驗是發現別人真正的需求,而不是自己一廂情願地付出,強迫他人接受改變。史瓦濟蘭家扶基金會除了北醫4年來在史瓦濟蘭的志工服務獲得肯定之外,家扶基金會更在今年開花結果,近日(5日)正式獲得史瓦濟蘭政府的立案登記許可,能夠展開海外濟助貧童的服務。家扶基金會研究發展室駐史瓦濟蘭專員蔡哲瑋受訪時特別感謝蔡明耀大使給予協助,讓立案申情的過程順利許多,能夠盡快展開實質濟助各項方案,未來他們將會連結台灣社會資源,參與史瓦濟蘭的糧食計劃救助貧童。非洲赤子心計劃 贊助孩子向世界發聲捐款帳號:永豐銀行三興分行 147-004-01000396戶名: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2013史瓦濟蘭學生志工團)活動連繫人:臺北醫學大學管理發展中心國際醫療服務組 黃炯諭先生連絡電話:(02)2736-1661分機2692

醫訊/乳癌標靶治療的新突破

醫訊/乳癌標靶治療的新突破#北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1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64歲之間,且以45~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144人為最高,衛生署也指出,乳癌對台灣婦女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依據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因統計,當年計有8136人被診斷罹患乳癌及1706人死於乳癌,也就是台灣每天約22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及5名婦女死於乳癌。所以,北醫大特別舉辦「抗癌座談會」,將邀請北醫大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醫師及吳鴻誠醫師、精神科鐘國軒醫師,說明乳癌標靶治療的新突破,並教導患者如何讓癌症治療效果更好。活動請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抗癌座談會時間:102年6月29日(六)下午13:30地點:神旺大飯店(台北大安區忠孝東路4段172)3F洽詢:02- 02-2737 2181轉3903北醫大附醫院血腫科 林先生或陳小姐

北醫募二手相機 助非洲童記錄心中美好

北醫募二手相機 助非洲童記錄心中美好#北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拿起相機、透過觀景窗,孩子眼中的非洲小瑞士風景之美你想看嗎?位於非洲東南部的史瓦濟蘭有著壯闊草原與天性樂觀開朗的史瓦濟民族,他們接觸外界的機會不多,隨著台灣和史瓦濟蘭的邦交日趨穩固,愈來愈多旅者都想一窺這個美麗國家的面貌,然而部族裡的生活、人文風土,卻不是簡單行腳就能到得了的地方。由臺北醫學大學發起,與在當地設立兒童養育與安置機構的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mitofo Care Center,ACC)合作,為孩子們徵募「十臺」二手相機,以照片說故事的方式,未來將在台灣新聞網站展出孩子所拍的照片,並舉辦攝影展。史瓦濟蘭ACC表示:「如果能給孩子一臺相機,拍攝出他們心裡的如詩風景,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國家和環境,也是學習與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教育服務最為實質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CC),是由來自台灣的慧禮法師所創辦的國際人道救援組織,2011年在史瓦濟蘭設立孤兒院與學校,以人為本、大家庭為中心理念出發,撫養教育非洲的孩子們。今年適逢ACC附設的圓通小學正式啟用,臺北醫學大學的暑期志工團將在史瓦濟蘭ACC組織和小朋友相處一周,進行衛生教育以及生活體驗等服務。教育是對當地最有意義的援助,此次的生活體驗主題是教史瓦濟蘭ACC的孩子拍照,臺北醫學大學校方指出,每年到達史瓦濟蘭ACC服務時,看著他們能開心地學著刷牙、洗手,一步步養成基本衛生習慣,團員和當地老師們心裡滿是感動,如果能進一步和孩子們一起拍照、感受當地實際生活,這將是國際援助工作裡莫大的鼓舞。啟動「非洲赤子心」計劃 募集二手相機為使史瓦濟蘭ACC的孩子能有使用相機的機會,台灣阿彌陀佛關懷協會與臺北醫學大學共同發起徵募二手相機的活動,名為「非洲赤子心」的計劃,將帶著向台灣社會大眾募捐的十臺二手相機到史瓦濟蘭,由臺北醫學大學暑期志工團的服務員指導孩子拍照,並將照片上傳至網路,介紹孩子從觀景窗內看到的史瓦濟蘭美麗景色。目前相機仍在徵募中,家中若有不需使用的二手相機,即日起至7/1止,連同電池、充電器,若有記憶卡不限容量隨同捐贈優先,寄到臺北醫學大學即可。(二手相機收件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0號 管理發展中心國際醫療服務組 黃炯諭先生收)

醫訊/關心腸久事

醫訊/關心腸久事#北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衛生署報告顯示,台灣人飲食洋化,導致罹患大腸癌年齡越來越年輕,死亡率年年提高,為了保健養生,第一要務戒除高脂肪、高鹽類食物,且日日多攝取新鮮蔬果,最好是有機(包含轉型期)認證過的。對此,台灣腸癌病友協會舉辦「關心腸久事」系列講座,這次北醫大附醫院場次,同時,邀請北醫一般外科主任魏伯立醫師與營養師,為病友帶來完整的衛教訊息。歡迎病友與民眾一同參加。該活動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關心腸久事系列講座時間:102年4月13日(六)上午 09:00地點:北醫大附醫院11樓會議廳(台北信義區吳興街250號)洽詢:(02)2719-8555(台灣腸癌病友協會)

躁鬱症無關遺傳? 醫:基因體質所致

躁鬱症無關遺傳? 醫:基因體質所致#北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一般俗稱的躁鬱症也叫做雙極症,雖然盛行率不高大約1%,但在春季氣候詭變的季節容易好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蔡尚穎表示,由於躁症的臨床特性,受雙極症所苦的並非只有病患一人,其周遭的親朋好友都會受到影響,因此,該如何面對雙極症的病人就是一個課題,其最重要的就是有賴家庭與社會的支持。為什麼會發生雙極症?蔡尚穎解釋,主要因素為基因體質,導致腦部發炎,無關遺傳基因,但與家族病史恐有相關聯,若是家族中曾有過相關疾病患者,那麼有躁鬱症的基因體質機率可能就會相對高一點;而因創造力、想像力與雙極症有關,因此也有越聰明越容易有躁鬱症的說法。蔡尚穎表示,雙極症大部分的發病年齡約在20-30歲左右。躁鬱症在發作的時候,稱為躁期,會表現出情緒高亢易怒、精神充沛、好說話等症狀,最明顯的跡象可從睡慾減少發現;鬱期時則會有情緒極低落、話少、畏縮、沒自信、自殺意念、睡慾增加等情形。它是一種陣發性疾病,雖然有可能再復發,但治療後是可以完全緩解正常的。蔡尚穎更表示,其實只要把握「三不過度」原則,不要過度干預、過度保護、過度敵意,就可自然與個案相處,若是過度的情緒介入病患生活(High EE),可能會導致不良心情衛生環境,更升高復發率。一名32歲的小蕾,曾因在大學學測時躁症發作,在考場脫序而送至精神病院住院,因而中斷求學路,人際關係也漸崩解。蔡尚穎說,很多雙極症患者在發病後,可能都會經歷害怕強烈情緒、羞於面對原來的社會網絡、過分敏感擔心復發、因年輕罹病,對自己喪失希望等心理反應。因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開辦「雙極症療癒團體治療」已逾15年,協助患者面對生活壓力、結交新朋友,建立規律的社會節奏。蔡尚穎也表示,雖然這是可以完全康復的疾病,但要避免復發最重要的還是賴於家人及社會的支持。蔡尚穎表示,雙極症透過藥物與團體治療,可穩定患者的情緒,使病情完全緩解,恢復正常的生活,與一般人沒什麼不同。但社會貼上的精神疾病標籤,對病患來說,會造成一輩子的影響,呼籲各醫療院所、政府等,應保護病人的隱私,而我們該做的,是自然的與患者相處,並且給予關懷與幫助。(圖片來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