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環保署指出,六溴環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可抑制有機化合物的燃燒,常用在建築業之隔熱板和嵌入夾層中。另外電子產品、衣服及傢具等用量也很多,其他亦可用於橡膠黏合劑、膠水、油漆、電子設備及器材添加劑等,以減少產品的可燃性,因其價格便宜,效果良好及方便使用的特色,是目前全球工業最常用之阻燃劑,其是否列入斯德哥爾摩公約管制的持久性污染物成為101年該公約第八次專家會議(POPRC 8)的討論焦點。環保署表示,國內已將六溴環十二烷已列入毒性化學物質篩選作業原則之觀察名單,將與世界各國同步評估採取禁、限用規定,呼籲國內業界做好準備因應。環保署表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在環境中具有高持久性,不易分解,可隨空氣和水進行長距離遷移之蚱蜢效應(Grasshopper Effect)、高生物蓄積性(可在食物鏈頂端之生物脂肪組織內累積),非常容易累積在人體中,長期接觸會妨礙大腦和骨骼發育。此外,在燃燒及焚化處理時,會產生極易致癌物質並嚴重危害荷爾蒙系統,對人類和環境會構成潛在的長期的危害。六溴環十二烷約一半用於發泡聚苯乙烯(保利龍,Expanded Polystyrene,EPS),部分用於射出成形聚苯乙烯 (Extruded Polystyrene,XPS),上述產品主要以國內建築業之隔熱板、嵌入夾層及相關電子產品外殼等為主要用途,值得國內運作業者關注與警惕。環保署表示,本次會議除討論六溴環十二烷外,亦針對氯化萘(Chlorinated Naphthalenes)及六氯丁二烯(Hexachlorobutadiene)等兩種物質進行風險簡介草案討論。環保署目前已將氯化萘中較高風險的六氯萘及八氯萘列為毒性化學物質進行管制,另外六氯丁二烯亦為列管毒性化學物質,目前國內僅研究、試驗及教育用途極少量輸入及使用,運作風險極低。針對六溴環十二烷管制動態及方向,環保署指出,由於六溴環十二烷使用於發泡聚苯乙烯及射出成形聚苯乙烯,這二方面之特定用途上,因替代品資訊未趨完整且現有之替代品價格較高,且開發中國家強烈要求以開發國家必須提供技術支援及經費協助,故針對六溴環十二烷全面管制或開放特定豁免用途,呈現激烈之攻防,因此未取得共識。環保署表示,本次會議亦討論由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整合鹿特丹公約(Rotterdam Convention)及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之可能性,102年將於日內瓦召開三公約之締約國大會。環保署強調,將密切注意公約評估進展,並審慎考量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質的未來管制措施,以作為未來毒化物管理之參考,也呼籲國內其他化學品主管機關,針對產品及其廢棄處理機制關注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