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局

腸病毒升溫 疾管局籲民眾每日都應檢查幼童狀況

腸病毒升溫 疾管局籲民眾每日都應檢查幼童狀況#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進入流行高峰期,各地區的疫情持續升溫,而疾管局又在今日公布新增8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該8名個案於5月上旬出現發燒、手足出現紅疹、口腔水泡潰瘍等腸病毒感染症狀,並出現嗜睡、活動力差、肌抽躍、心跳過速、肢體無力及嘔吐等疑似重症病徵,就醫後6人皆已康復出院, 2例仍住院治療中。本年(2012年)截至5月28日止,已累計53例重症個案,其中52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8例個案中,其中4例為居住於北部的5個月男童、1歲7個月女童、4歲10個月及5歲男童,1例為居住於中部的11歲女童,另3例為居住於南部的9個月及2歲10個月男童、10歲女童,疾管局為提醒家長,特地邀請鄭運鵬先生與鄭小弟出席記者會,分享腸病毒照顧經驗,鄭爸爸提醒家長,每日應檢查幼童有無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等疑似症狀;家中若有腸病毒病童,應特別注意其症狀變化;平時也應做好勤洗手及環境消毒等衛生習慣,因酒精或酒精性乾洗手液對腸病毒無效,鄭爸爸特別於現場示範調配居家環境消毒濃度(500ppm)之稀釋含氯漂白水。疾管局最後提醒家長,應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落實正確勤洗手及「生病不上學」的觀念,生病請假或停課的學幼童,應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然而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進入高峰期 新增4例腸病毒重症

進入高峰期 新增4例腸病毒重症#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氣溫逐漸攀升,腸病毒疫情似乎也節節升高,依據疾管局監視資料顯示,腸病毒就醫人次近兩週快速上升,疫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本年度至5月7日止,共累計了34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疾病管制局本日公布新增4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分別為居住於北部的1歲11個月女童及2歲9個月男童,中部的2歲3個月男童,及南部的9個月男童,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疾管局呼籲大朋友、小朋友一定要確實做好個人衛生習慣。疾管局表示,這4名個案於4月下旬出現發燒、手足出現紅疹、口腔水泡潰瘍等腸病毒感染症狀,並出現嗜睡、活動力差、肌抽躍、心跳過速、肢體無力及嘔吐等疑似重症病徵,就醫後3名已康復出院,另1歲11個月女童則仍住院治療中,腸病毒容易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傳播,尤其是學齡前嬰幼兒易受到家中就學兒童感染而產生重症,疾管局提醒民眾,家長應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個人衛生,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以降低感染與擴散的機會。最後疾管局也再次提醒民眾,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疾管局:新增一例散發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

疾管局:新增一例散發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美國發生第4例牛海綿狀腦病案例(狂牛症,BSE),而牛肉風波尚未平息,疾管局在今日更新庫賈氏病病例資料,表示新增1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但也表示此型庫賈氏病例,與狂牛症無關。臺灣近10年來,庫賈氏病平均年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0.5至1,與國際各國之年發生率相似,根據疾管局過去16年來的資料顯示,僅發生過1例新型庫賈氏病,也就是與牛海綿狀腦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即俗稱狂牛症)有高度相關的病例,但此病例為英國境外移入個案。根據疾管局資料指出,庫賈氏病可分四型:散發型(sporadic, s-CJD),佔所有病例數的80%~90%,一般推測是人體自行產生異常普利昂蛋白而致病變;醫源型庫賈氏病,與注射已感染的腦下垂體激素,及移植已感染的硬腦膜等醫療行為有關;另有遺傳型庫賈氏病;及與「牛海綿狀腦病」有關的新型庫賈氏病(variant CJD, v-CJD)。疾管局表示,庫賈氏病已列入我國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病例通報、監測、審查機制、感控與通報指引等均已建置完備。經病例審查列入可能、極可能或確定病例者,疾管局均已函文要求台灣血液基金會、醫事處及診治醫院等落實捐血、器官移植管制與院內感染控制措施,減少疾病散播的風險。

疫苗提前施打 滿五歲入小一前即可

疫苗提前施打 滿五歲入小一前即可#疾管局

為讓幼兒及早獲得保護力,兒童「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二劑及「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提前於入小學前於各地衛生所與合約醫療院所完成病管制局表示,基於社會型態之轉變與家長對於疫苗接種審慎之需求,為提升接種品質與效能,並讓幼童及早獲得保護力,依據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決議,將原先於國小一年級全面接種之「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Tdap-IPV)」提前於滿5歲至入小學前於衛生所或醫療院所完成。 接種作業自今年4月起開始,先行針對即將於今年9月進入國小就讀之兒童實施,請家長於兒童進入國小一年級就讀前,攜帶其兒童健康手冊之「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健保卡,就近前往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MMR疫苗第二劑與Tdap-IPV疫苗(兩針可同時接種),而今年日本腦炎疫苗(JE)則仍維持於國小一年級時全面接種。 疾管局提醒家長,除上述原小一應接種疫苗外,若兒童尚未完成學齡前應接種之各項疫苗,請依衛生所或合約院所安排之時程,儘速完成補接種及前述提前施打之疫苗接種,並於國小入學時將「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影本繳交學校查核。    

星座不只看出個性 防疫絕招也各不同

星座不只看出個性 防疫絕招也各不同#疾管局

新年新氣象,總要看看自己的運勢如何,疾病管制局2012年創新推出「每週健康星」,邀來星座達人算出各星座每週健康運勢,並結合防疫資訊,貼心叮嚀大家做好防疫,注意健康。很多人不知道,十二星座個性不同,採取防疫的態度及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 雙魚座貼心又浪漫,可以幫身邊親愛的人準備洗手等防疫用品,提醒勤洗手保健康;雙子座喜愛新鮮事物,從來沒打過流感疫苗的雙子們,接種疫苗是不錯的選擇;「健談」的處女座,喜歡找朋友聊天,感冒時要記得戴上口罩,才不會將病毒傳染給身旁的人;巨蟹座天性愛家,利用假期帶家人出遊,出入公共場合要注意做好防護,才可以快樂出門,平安回家。疾管局表示,社群網站已成為大眾溝通平台之一,「1922防疫達人」Facebook自2009年成立至今,粉絲數已達萬人,女性、25至34歲粉絲占多數,每日發布防疫訊息並不定期辦理活動,與粉絲互動。2012年創新推出十二星座「每週健康星」,將以鮮明星座圖片及簡短文字發布健康運勢及防疫撇步,每週四定期出刊,讓粉絲在趣味閱讀中,同時獲得防疫訊息。※圖片翻攝自疾管局臉書粉絲團

疾管局獲國際認證 檢驗更具公信力

疾管局獲國際認證 檢驗更具公信力#疾管局

疾管局指出,為提升我國傳染病檢驗報告公信力,並確保檢驗技術與品質與國際接軌,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中心於2011年6月申請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ISO15189醫學實驗室認證,並已於同年12月6日獲得認證資格。疾管局表示,ILAC-MRA中文是「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相互承認協議」,所以疾管局除獲得中華民國實驗室認證體系之認證外,也同時獲得包括美、加、德、法、澳、紐在內的全球60個經濟體、74個認證機構的認證,也就是說疾管局日後出具的傳染病檢驗報告,同時會被其他國家承認。疾管局為全國傳染病檢驗的最高主管機關,為確保檢驗結果的公信力,除循序建立各項傳染病檢驗技術外,並持續執行實驗室品管作業。同時,疾管局也指出,在取得TAF的醫學領域檢驗認證後,將使檢驗技術能力更受肯定,也更具有公信力。日後疾管局也將結合指定、委託及認可傳染病檢驗機構,全面提供便利且具有品質保證之傳染病檢驗服務網,以提升防疫專業及醫療品質,確保民眾健康。

印度瘧疾肆虐 旅客穿長袖、擦防蚊液防蚊

印度瘧疾肆虐 旅客穿長袖、擦防蚊液防蚊#疾管局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印度西北部文化旅遊熱門景點的拉賈斯坦(Rajasthan)邦去(2011)年因雨季延長,積水問題造成病媒蚊繁殖增加,以致瘧疾病例數較前年上升30%,瘧疾病例明顯均較前年增加,去年共313例死亡,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提醒預計到印度體驗文化之旅的國人,應特別做好防蚊措施。(圖為印度觀光勝地拉賈斯坦邦,翻拍自維基百科)台灣每年境外移入病例平均約30例,主要來源是東南亞地區、非洲及大洋洲,而以間日瘧為最多,次為熱帶瘧,瘧疾是透過蚊子叮咬而傳播,多數人感染後,通常於10~28天內開始產生症狀,典型症狀為間歇性寒顫、發燒、出汗,可能也有頭痛、背痛、肌肉痛、噁心、嘔吐、下痢、咳嗽之症狀,嚴重者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四種瘧原蟲中,感染熱帶瘧原蟲如延誤治療會有生命危險。疾管局奉勸計畫前往印度旅遊國人,應在出國前一個月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評估感染風險及預防性投藥的需求,另外在旅途中應注意個人防護措施,避免蚊蟲叮咬,外出時穿著淺色長袖、長褲,裸露部位可擦防蚊藥膏或噴防蚊液,盡量避免在黃昏以後到黎明之間外出,睡覺時使用蚊帳,亦可考慮噴殺蟲劑或點蚊香。如出現疑似症狀,應迅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曾否服用藥物,以利診斷治療,如延誤治療,可能會致命。

手是細菌溫床 勤清洗降低感染

手是細菌溫床 勤清洗降低感染#疾管局

您知道嗎?雙手是醫院裡頭散播微生物的重要途徑,因此醫護人員若能落實手部衛生運動,就能有效防堵病菌的傳播、降低院內感染機率。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為了保障病人就醫安全,從99年11月即加入疾病管制局「手部衛生認證」計畫,積極檢核院內乾濕洗手設備、設置地點的完整性,更成立手部衛生推動小組,推派種子教師落實單位教育訓練。此外,也重新修訂院內洗手稽核表,針對洗手時機及步驟進行細部考核,加強人員洗手的遵從率及正確率。在院方用心推動下,100年度院內洗手遵從率已達91.5%,遠高於疾管局規定的80%標準及國際手部衛生專家建議的70%門檻。不僅通過疾管局99~100年「手部衛生認證」,推動成果更獲得「手部衛生認證優秀品管個案獎」及「標章創意佳作獎」的肯定。  聖馬爾定醫院王中敬副院長表示,洗手是最經濟實惠、有效的感染防治方法。因為雙手是微生物孳生的溫床,透過醫護人員的傳播媒介,很容易造成病患交叉感染的發生。院方從99年起即積極推動手部衛生運動,除了於全院各角落設置洗手步驟海報、看板等,更於病房工作車及全院電腦桌面新增正確洗手步驟,隨時提醒員工記得洗手及正確落實。此外,院方更針對臨床單位舉辦手部衛生競賽活動,期望藉由獎勵之誘因,加強人員確實執行的動機。在洗手正確性的部份,更舉辦實地洗手測驗,通過測驗的臨床單位同仁方可取得合格證書,並計有882位同仁通過考核,認證完成率達95%。不過,王副院長補充,儘管目前全院洗手遵從率已達91.5%,然而在正確率的部份尚有待加強。未來將持續針對一線臨床單位進行洗手遵從率及正確性稽核。更將建置品質指標管理資訊系統,將稽核成績即時回饋給單位,讓主管持續加強宣導及改善。聖馬爾定醫院陳美惠院長亦呼籲,洗手運動不能只是口號,而是要付諸實際行動。也許大家可能覺得麻煩,然而只要一個簡單的步驟,就能保障你我健康。病患來到醫院尋求治療,更不能因為醫護人員對手部衛生的輕忽而受到傷害,因此院方將持續落實手部衛生運動,給病患一個安全、有保障的就醫環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