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局

登革熱新增85例 高雄市五旬婦人死亡

登革熱新增85例 高雄市五旬婦人死亡#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9月4日至10日國內登革熱新增85例本土,含4例登革出血熱病例且有1例死亡,7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66例居住於臺南市,以安南區43例最為嚴重,並有1歲幼童之確定病例;另19例於高雄市,主要居住於苓雅區;而上週本土登革出血熱病例數新增4例,其中1例死亡。本年自入夏以來登革熱確定病例共233例,其中台南市166例、高雄市65例、嘉義縣及苗栗縣各1例;登革出血熱共8例,高雄市7例、台南市1例,死亡病例共2例。疾管局指出,新增4例本土登革出血熱病例,皆有有慢性病史,分別為高雄市苓雅區和煦里2例、華堂里1例及臺南市中西區中正里1例,和煦里已累積出現3例出血熱病例,而中正里個案為今年臺南市首例登革出血熱病例。上週登革出血熱死亡個案為華堂里55歲女性,有癌症病史,9月4日出現腸胃炎症狀,前往某區域醫院門診,因家屬6日發現個案發燒且四肢、眼眶出現瘀青,於同日送另一區域醫院急診,於7日被通報為疑似感染登革熱,9日不幸往生,10日由醫師通報疑似登革出血熱,並於11日經疾管局確定。臺南市66例本土病例,分別為安南區43例,中西區及南區各7例,北區6例,安平區2例及東區1例。高雄市19例,分別為苓雅區13例,三民區2例,左營區、前鎮區、路竹區及鳳山區各1例。上週新增之本土確定病例數為前一週2倍,顯示疫情有明顯擴大現象,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確實做好孳生源清除並落實容器減量等防治措施。疾管局呼籲民眾,應經常檢視住家內外環境,澈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回收處理不需要之容器,以降低登革病毒於社區傳播之風險。如經查獲未依通知或公告主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者,將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裁罰新台幣三仟至一萬五仟元整,目前高雄市政府已開立24件行政裁處書,平均每件裁罰金額為新台幣五千餘元。疾管局強調,落實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除可避免遭受裁罰外,更可以保護自己及同住家人的健康。有關登革熱最新疫情及各項資訊,可參閱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防疫專線。

腸病毒疫情雖下降 仍需注意71型傳染

腸病毒疫情雖下降 仍需注意71型傳染#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持續下降,每週的重症個案數也明顯減少,但比較容易造成重症的腸病毒71型卻未停止活躍,持續有感染個案發生,不可輕忽其威脅。疾管局呼籲,開學後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各成員間互動密切,容易助長腸病毒傳播,民眾及教托育機構應教導家中幼兒及機構內學童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學童生病時應請假在家休息,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免感染與傳播腸病毒。疾管局同時公布新增1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居住北部的10個月大女童,於8月下旬出現發燒、四肢紅疹、口腔水泡潰瘍等腸病毒感染症狀,赴診所就醫,隨後出現重症病徵之一的肌抽躍症狀,即送往大醫院,經接受妥善之醫療處置後,目前已出院。疫調顯示,與個案共同生活的另一名較年長幼童,曾在個案發病前出現腸病毒症狀,且傳染給另一名共同居住的幼童,所幸此兩名幼童均為輕症,目前均已康復。本年截至9月10日止,累計共144例重症個案,其中141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例死亡。疾管局指出,5歲以下嬰幼兒為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再次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與家中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同時密切注意病童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診治,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民眾如有腸病毒相關疑問,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查詢,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英流行百日咳釀六死 出國前宜追加疫苗

英流行百日咳釀六死 出國前宜追加疫苗#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指出,英國每3至4年發生一次百日咳流行高峰,今年病例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並已有6例死亡,較2008年流行高峰還高。因此,疾管局提醒,百日咳疫苗尚無法提供終生免疫的保護,呼籲計畫前往英國的民眾可視需要再追加接種一劑,嬰幼兒出國前至少應事先完成前3劑疫苗的基礎接種,以維自身健康。疾管局指出,英國英格蘭及威爾斯的百日咳確定病例數自2011年4月起增加,患者以青少年及成人為主,疫情延續至2012年,且擴散至3個月以下嬰兒,4月已發布第3級應變。至7月大幅新增1047例,今年累計3523例確定病例,明顯高於2008年至2011年同期及全年病例數,今年15歲以上病例最多佔77%,且有235例為小於3個月的嬰兒、6例死亡。疾管局表示,百日咳為百日咳桿菌引起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飛沫傳染,常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其他年齡層亦可能發生。黏膜早期陣發性咳嗽未出現之前即具有高度傳染性,潛伏期一般為9至10天,典型症狀為持續1至2個月或更長的痙攣性咳嗽或吸入性哮聲,初期給予抗生素可減輕症狀。台灣現行之疫苗接種政策即包含常規的百日咳疫苗,接種時程包括出生滿2、4、6、18個月時接種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入小學前完成接種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疾管局提醒,民眾如計畫至流行地區從事商旅活動,建議行前向旅遊醫學門診醫師諮詢,評估疫苗接種需求,旅途中避免至擁擠的公共場所,適時戴口罩,尤其嬰幼兒出國前,至少應先完成前3劑疫苗的基礎接種。如發現百日咳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及時診斷及接受治療,另可至疾病管制局網站取得最新國際重要疫情與旅遊傳染病資訊,或可撥打關懷專線1922及0800-001-922防疫專線洽詢。(照片/疾管局提供)

旅客當心!加州漢他病毒已致二人死亡

旅客當心!加州漢他病毒已致二人死亡#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疾管局指出,美國加州於過去2週內累計確診6例漢他病毒肺症候群(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A)感染個案,且已造成其中2人死亡。經調查,感染者皆曾於6月至7月中旬期間至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其中5人曾待過柯里露營區的經典帳篷屋。目前疾管局已掌握曾在該公園住宿的8名本國遊客並進行健康監視,此外也呼籲曾於今年暑假期間到過優勝美地國家公園之遊客,且曾接觸囓齒類動物的排泄物或遭受其咬傷,回國後若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動物接觸史及旅遊史等訊息,以及早獲得妥適的治療。疾管局指出,美國於1993年確診首起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感染病例,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通報587例感染病例,其中36%死亡;四分之三的感染病例居住於鄉村地區。台灣自2001年迄今共有13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確定病例,其中僅於2001年出現1例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其餘12例皆為漢他病毒出血熱。據了解,漢他病毒是由攜帶病毒的老鼠傳播,存在於囓齒類動物之唾液、糞便和尿液中,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污染的空氣、物體或被帶病毒之囓齒動物咬到,就可能受到感染引起漢他病毒症候群。疾管局表示,臨床症狀可分為「漢他病毒出血熱」與「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兩種。「漢他病毒出血熱」潛伏期一般是12至16天,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倦怠、腹痛、下背痛、噁心、嘔吐、不等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潛伏期在6天至數週之間,早期症狀為發燒、疲倦和嚴重的肌肉痛,伴隨有頭痛、胃部不適等現象。通常在發病4至10天後才會開始出現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狀,一旦心臟及肺部不適症狀出現後,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呼吸衰竭與休克。疾管局呼籲民眾,若要避免漢他病毒的感染,應避免接觸老鼠及其糞便或接近老鼠活動、居住處所;食物應做適當的保存,避免老鼠偷吃以斷絕老鼠的食物來源;飲用、煮飯、洗滌及刷牙應該使用瓶裝水;如果懷疑衣物、家具、器具等被老鼠的排泄物污染,應戴上口罩及橡膠手套,用清潔劑清洗並曬乾;清掃屋內時,可用家用清潔劑或稀釋漂白水拖地。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查詢。

登革熱一周添40例 出血熱創新高

登革熱一周添40例 出血熱創新高#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8月28日至9月3日國內登革熱新增40例本土登革熱案例,其中含1例登革出血熱、9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有30例居住於台南市,以中西區、安南區各10例最為嚴重,東區及安平區亦首次出現本土確定病例;另10例於高雄市,主要集中於苓雅區,疫情有明顯増溫的趨勢。截至目前,本土登革出血熱已累積4例,為近10年同期新高病例數。因此,疾管局持續呼籲民眾務必做好病媒蚊孳生源清除及防蚊措施,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疾管局指出,40例本土個案為臺南市30例,分別為中西區10例、安南區10例、北區4例、南區4例、東區大同里及安平區怡平里各1例。高雄市10例,分別為苓雅區7例、前鎮區興東里、楠梓區錦屏里及鼓山區龍水里各1例。本周新增之確定病例數幾近上周2倍,顯示疫情有明顯擴大現象,疾管局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確實做好孳生源清除並落實容器減量等防治措施。疾管局表示,上周新增登革出血熱個案為高雄市苓雅區和煦里68歲女性,有癌症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史,8月27日起出現發燒、肌肉酸痛、骨頭痛、關節痛、嘔吐、咳嗽等症狀,同日前往診所就醫並於社區擴大篩檢中被採檢,於29日確診為登革熱。因個案症狀持續,30日至某區域醫院急診並住院,且住院期間血小板降低且出現出血及腹水等情形,31日由醫師通報疑似登革出血熱,並於9月4日經疾管局確定。個案目前住院中且狀況穩定。疾管局表示,由於本週台南市登革熱確定病例數遽増,加上高雄市持續出現登革出血熱病例,呼籲民眾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關節肌肉疼痛、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活動史等相關資訊,以利醫師診治及通報。有關登革熱最新疫情及各項資訊,可參閱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如話機無法撥打簡碼電話號碼,可改撥0800-001-922防疫專線。

腸病毒降溫?未來兩周是觀察期

腸病毒降溫?未來兩周是觀察期#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本年腸病毒疫情在7月中旬達到高峰後,目前疫情持續下降,但較容易造成重症的腸病毒71型依然在社區流行,且活躍度高於其他腸病毒。疾管局表示,近日適逢學校開學,學童恢復團體生活,再度提供腸病毒良好的傳播媒介,未來兩週將是疫情是否反轉上升的重要觀察期,民眾仍需保持警覺。此外,疾管局同時公布新增4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居住於北部的1個月、1歲大男童,中部1歲4個月大男童,及居住於南部的7歲女童,4人皆已順利康復出院。本年截至9月3日止,累計共143例重症個案,其中140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例死亡。疾管局提醒民眾,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傳播,但可以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行為,有效避免感染。建議民眾及教托育機構應教導學童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學童生病時應請假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疾管局再次呼籲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民眾如有腸病毒相關疑問,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查詢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天秤將過境 災後清理注意個人防護

天秤將過境 災後清理注意個人防護#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中央氣象局表示,天秤颱風因受到地形破壞,暴風圈縮小,強度也減弱為輕度颱風,不過目前在屏東、高雄附近山區仍然有明顯的雨勢,民眾仍需小心防範。針對天秤颱風對台灣的影響,疾病管制局呼籲淹水地區的民眾務必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積水退後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並依「清除、清潔、消毒」防疫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避免感染傳染病。疾管局指出,災後民眾清理家園易接觸到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可能因此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及其他皮膚病。提醒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也應留意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工作結束後,應以肥皂及清水洗手,並仔細檢視有無傷口。此外,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及皮膚有外傷者,應避免皮膚接觸污水或淤泥,否則引發細菌感染,嚴重時可能需截肢。如被生鏽器物割傷或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請儘快就醫。疾管局表示,豪雨過後可能導致飲用水受到汙染,若住宅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疾管局建議,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之廚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也不要食用。此外,民眾可自行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而餐具部分應煮沸消毒,不能煮沸者,用清水10公升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消毒。疾管局表示,目前是登革熱流行季,颱風豪雨過後會產生大量積水容器,易形成病媒蚊孳生源,呼籲民眾及社區主動清除居家環境內外積水容器。屋頂陽台、大樓地下室應經常巡視,排除積水;住家四周環境的廢棄容器,例如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也都要加以清理,不要讓病媒蚊孳生。民眾若有災後防疫相關疑問,亦可聯絡各縣市衛生局,或撥打國內免費民眾疫情通報與關懷專線1922洽詢。疾管局表示,天秤颱風前次於屏東縣造成嚴重淹水,疾管局立即派遣防疫消毒車及調度消毒藥水,與屏東縣政府共同協助受災民眾家戶環境消毒,同時針對雨後病媒蚊孳生源列管地區進行清查與防治,持續監視災後傳染病作業。(圖片/取材自中央氣象局網站)

開學了!腸病毒威力不減 再添三病例

開學了!腸病毒威力不減 再添三病例#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本週起各級學校陸續開學,根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腸病毒流行期尚未結束,且腸病毒71型依然活躍。上週國內新增4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分別為3例為居住於北部的1個月、6歲大女童及3歲10個月大男童,1例為居住於南部的11個月大女童,4人皆已康復出院。本年截至8月26日止,累計共139例重症個案,其中136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名幼童死亡。疾管局表示,各級學校將於本週陸續開學,學童間的密切互動將助長腸病毒傳播,除了增加學童感染的機會外,也會將病毒傳播至家庭及社區,感染年紀較小的幼童,增加重症發生的機會。疾管局呼籲教托育機構,開學後務必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並注意呼吸道及咳嗽禮節,如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應通知家長儘速攜帶就醫,並讓學童請假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避免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同學,並避免間接危害家中其他幼童。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傳播,該局再次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疾管局提醒,民眾如有腸病毒相關疑問,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詢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