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局

狗咬前後五步驟 杜絕恐怖「痟狗病」

狗咬前後五步驟 杜絕恐怖「痟狗病」#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本週由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撰寫的「每週疫詩」,要讓民眾認識「痟狗病」(俗稱狂犬病)。施文儀指出,最近一例境外移入人類狂犬病病例發生於民國91年,但10年來國內又再度出現境外移入之狂犬病確定病例。一名經商於中國武漢的卅歲男台商,於六月中旬被自家犬咬傷而染狂犬病,七月中旬發病出現下半身感覺異常,至今仍在治療中。對此,施文儀表示,台灣為少數狂犬病的非疫區國家,若出國前往疫區又沒做好防護措施,就有可能染上這種致死率極高的疾病。施文儀指出,「痟狗病」就是俗稱的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腦脊髓炎,如不採取醫療措施,患者常因呼吸麻痺導致死亡,致死率近100%。而臺灣是全球少數狂犬病「非疫區」國家,中國大陸及印尼則是疫情大宗國,每年逾三百五十萬往返中國的民眾不可不慎。十年來台灣又再度出現境外移入狂犬病的病例,一名30歲台商在六月中旬被家犬咬傷而染狂犬病,不過當時並未就醫,患者亦未接種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病疫苗。7月16日患者開始出現腳底麻、刺、癢等下半身感覺異常的情形;7月20日因無法飲水、恐風、嘔吐、吞嚥困難及喉嚨腫痛等症狀;7月23日因病況危急,搭乘專機返臺就醫,目前仍在醫院接受治療中。根據疾管局的傳染病介紹文章指出,患有狂犬病的動物,其唾液中含有病毒,狂犬病病毒隨著動物的唾液,透過動物抓、咬的傷口進入人體,拉丁美洲則常發生吸血蝙蝠傳染至家畜的案例。人類患者的唾液也會有狂犬病病毒,理論上有可能透過人與人直接傳染,但是至今尚無病例報告。狂犬病潛伏期從3至8週不等,偶而短於9天,最長可達7年以上,視傷口嚴重程度、傷口部位神經分佈的多寡或與腦的距離、病毒株別、病毒量、衣服的保護程度及其他因素等而定。狂犬病初期症狀包括發熱、喉嚨痛、發冷、不適、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頭痛及咬傷部位會出現異樣感的症狀,持續數天後,病患會出現興奮及恐懼的現象,然後發展到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肌肉之痙攣,引起恐水之症狀(又稱為恐水症),隨後會發生精神錯亂及抽搐。為了杜絕這種致死率極高的疾病,施文儀提出預防狂犬病五步驟,呼籲經常出國或是前往疫區國家的民眾應小心留意,避免感染。施文儀呼籲,前往狂犬病盛行地區,在出發的一個月前,宜自費依序接種三劑狂犬病疫苗;在疫情地區應做好防範被貓、狗、猴子、蝙蝠等動物咬、抓傷的措施。若不慎被上述動物傷害,應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水清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儘速就醫接受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潤傷口以中和病毒; 再依流程接種五劑疫苗,分別於咬傷後當天及第3、7、14及28天施打,以誘發保護抗體,降低發病的風險。不過施文儀也提醒,在中國山寨版疫苗充斥,建議速前往省市級以上之疾控中心、省市級之公立醫院就醫較保險。圖:台灣為少數狂犬病的非疫區國家,但前往疫情嚴重之國家如中國大陸及印尼等,則要當心可愛的家犬也會害你染上狂犬病。(照片/資料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清潔家園注意防護 避免受傷染細菌

清潔家園注意防護 避免受傷染細菌#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疾管局指出,近日雙颱帶來豐沛雨量,導致低窪地區傳出淹水災情,呼籲淹水地區的民眾務必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積水退後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並依「清除、清潔、消毒」防疫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避免感染傳染病。疾管局並於各區調度消毒藥水,提供受災民眾家戶環境消毒使用,同時針對雨後病媒蚊孳生源列管地區進行清查與防治,持續監視災後傳染病作業,提醒民眾應特別加強以下預防工作:一、清理家園時,切忌赤足及穿著拖鞋打掃,避免細菌感染疾管局表示,災後易接觸到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可能因此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及其他皮膚病,提醒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也應留意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工作結束後,應以肥皂及清水洗手,並仔細檢視有無傷口。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及酒癮者等)及皮膚有外傷者,應避免皮膚接觸污水或淤泥,否則引發細菌感染,嚴重時可能需截肢。如被生鏽器物割傷或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請儘快就醫。就醫時務必告訴醫師居住地區、污水淤泥接觸史、創傷原因及傷口污染情形,以利醫師提供妥適的診療服務。二、注意飲水、食物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疾管局指出,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受到汙染,若住宅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之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也不要食用;民眾可自行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而餐具部分應煮沸消毒,不能煮沸者,用清水10公升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消毒。三、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預防登革熱疾管局表示,目前是登革熱流行季,颱風豪雨過後會產生大量積水容器,易形成病媒蚊孳生源,呼籲民眾及社區主動清除居家環境內外積水容器;屋頂陽台、大樓地下室應經常巡視,排除積水;住家四周環境的廢棄容器,例如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也都要加以清理,不要讓病媒蚊孳生。民眾若有災後防疫相關疑問,亦可聯絡各縣市衛生局,或撥打國內免費民眾疫情通報與關懷專線1922洽詢。(圖片/取材自中央氣象局網頁)

學生出國當志工染登革熱 境外移入菲律賓居多

學生出國當志工染登革熱 境外移入菲律賓居多#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疾管局指出,8月14日至20日國內登革熱新增16例本土、6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自五月起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已累計有87例,分布於臺南市61例、高雄市24例、苗栗縣及嘉義縣各1例。因此,疾管局提醒,自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國,於入境時或入境前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於入境時主動填報「傳染病防制調查表」,回國後15日內如有前述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利其正確診斷治療及通報衛生單位採行適當之防疫措施,阻斷境外移入登革病毒引發本土流行之機會。疾管局表示,16例本土個案為居住於臺南市10例包括南區南華里56歲男性及63歲女性、白雪里64歲女性、開南里55歲女性,安南區國安里36歲及61歲男性、溪墘里49歲女性,永康區五王里58歲女性、西灣里47歲女性、勝利里57歲女性。高雄市4例包括左營區果貿里29歲男性、前鎮區竹南里17歲女性及振興里51歲女性、苓雅區林中里59歲男性,苗栗縣頭份鎮東庄里31歲男性及嘉義縣布袋鎮東安里71歲女性。上週苗栗及嘉義出現的本土個案,經防疫單位於疫情調查後研判,感染地應分別為高雄及臺南。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有5位來自菲律賓,其中4位分屬宜蘭、嘉義兩大專院校學生,係前往當地進行志工及宗教活動。且截至目前統計,菲律賓已為今年最主要境外移入國家。因東南亞為登革熱流行地區,且進行旅遊志工或宗教活動時,可能有較高機會暴露於病媒蚊威脅中。疾管局呼籲前往該地區民眾,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懸掛蚊帳就寢、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署核可的防蚊劑,減少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登革熱。有關登革熱最新疫情及各項資訊,可參閱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如話機無法撥打簡碼電話號碼,可改撥0800-001-922防疫專線。

開學在即腸病毒仍流行 學校家長小心防範

開學在即腸病毒仍流行 學校家長小心防範#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根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目前仍是腸病毒流行期,且腸病毒71型依然活躍,感染與併發重症的風險仍在。此外,各級學校將於下週陸續開學,學童間的互動有助於腸病毒傳播。因此,疾管局呼籲各教托育機構,在學童返校上課後,應提供充足完善的洗手設備,並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並注意「呼吸道及咳嗽禮節」。如學童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應請家長儘速攜帶就醫,並讓學童請假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以避免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同學,並讓自己儘快恢復健康。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5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3例為居住於北部的6個月大女童、14歲及17歲少年,1例為居住於中部的5個月大男童,另1例為居住於南部的3歲6個月男童,4例個案皆已順利康復出院,其中北部的女童仍住院治療中。本年截至8月20日止,累計共135例重症個案,其中132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例死亡。疾管局表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傳播。疾管局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民眾如有腸病毒相關疑問,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七夕後愛滋篩檢增43% 別一時衝動終身遺憾

七夕後愛滋篩檢增43% 別一時衝動終身遺憾#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根據100年愛滋病及性病匿名篩檢醫院統計,位於都會區之篩檢醫院,在七夕情人節過後的8月及9月,篩檢的人數比平常增加43%,多數為年輕人,因擔心自己感染愛滋病或性病,急切在網路搜尋後,才主動前往篩檢。對此,疾病管制局提醒,在享受浪漫七夕的同時,勿因危險性行為,在激情過後讓自己留下終身遺憾。疾管局表示,目前國內愛滋疫情以不安全性行為為主,例如參加轟趴、性派對、多重性伴侶或是性行為時未使用保險套等,都會將自己暴露於感染愛滋的致命風險中。此外,若合併使用娛樂性藥物,在自制力及防衛力下降,加上情境催化狀況下,更易發生危險性行為,增加感染愛滋及其他性病的風險。根據疾病管制局2012年7月底之統計資料顯示,本國籍愛滋感染者共23270例;若依危險因素分析,因性行為感染佔70%,顯見「不安全性行為」是傳播愛滋病的最主要途徑。其中感染者年齡以20至29歲最多,佔40%;其次為30至39歲,佔34%。值得注意的是,年輕族群感染愛滋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2011年15至24歲年輕族群之新通報感染者較2010年增加了16%,該族群九成以上是透過性行為傳染。疾病管制局呼籲,不要與「性交往史」不清楚的對象進行性行為,並拒絕使用毒品;即使在最快樂的時候,如果性伴侶無法提供性的安全保證,又不願做好愛滋病及性病防範時,就應該拒絕與其有任何的性接觸;性行為時,要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以杜絕愛滋及性病感染,才能健康歡度浪漫節慶。圖:七夕到了,疾管局提醒年輕人,別因一時衝動發生危險性行為,造成終身遺憾。(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北海道食物中毒案 元兇泡菜我國未進口

北海道食物中毒案 元兇泡菜我國未進口#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疾管局指出,日本北海道爆發嚴重食物中毒事件,上百位民眾疑似食用遭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型污染的醃白菜後發病,並已有七人死亡。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出國旅遊或商務活動,應儘量避免生食及食用可能未完全煮熟之食物,加強飲用水的衛生,飯前如廁後應勤洗手,杜絕感染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之風險。疾管局表示,日本北海道上百位民眾疑似食用札幌市「岩井食品」製造的醃白菜後集體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已造成七人死亡,多數為80歲以上安養院住民,其中僅一名為4歲女童。醃白菜經檢驗發現遭O157型大腸桿菌污染,判斷可能於製程中消毒不完全引起,該公司已全面回收於札幌市的商店街超市及旅館餐廳內販售的商品。對此,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造成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群聚食品中毒致死案之涉嫌食品─泡菜,未有輸銷我國之紀錄,請民眾勿恐慌。疾管局表示,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存在於牛隻的腸道中,主要是吃到被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污染的食物所傳染,最常因烹煮不當的牛肉(特別是絞肉)、未妥善殺菌的生牛奶或果汁所引起,亦可經由受污染之水源(如未經消毒之飲用水、游泳池水)引起。美國曾發生因漢堡烹調不當而爆發流行甚至導致死亡;另有多次的流行是由未經滅菌的牛奶所造成。歐洲地區曾於2011年5月至6月期間發生大規模O104型大腸桿菌感染事件,大多數病例均具有德國旅遊史,經調查為食用受污染豆芽所引起。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會釋放出毒素,潛伏期約2至8天,感染初期會出現腹瀉、腹部絞痛、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出血性腹瀉、腎衰竭、栓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等症狀。由於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屬食因性感染之疾病,且可循糞口途徑引起人與人間之傳染,疾管局提出以下幾點預防方法,呼籲民眾出國旅遊或商務活動加強防範。疾管局建議民眾,應避免生食,並小心加熱處理食物,因此食物在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煮熟,特別是食物中心部位。此外,避免飲用未經滅菌處理之生乳或果汁;煮熟之肉品,勿再接觸到盛裝生的肉品之容器或用具;加強飲用水的衛生,如注意儲水設施、水源是否遭受污染。處理食品及用餐前,手要清洗乾淨;上完廁所或接觸動物或患者後,必須使用肥皂洗手。民眾回國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及接觸史,作為醫師診治之參考,相關問題可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若話機無法撥打簡碼電話號碼,可改撥0800-001-922防疫專線。圖:造成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群聚食品中毒致死案之涉嫌食品─泡菜。(照片/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供)

登革出血熱添兩例 慢性病患更易染病

登革出血熱添兩例 慢性病患更易染病#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本(16)日晚間公布新增2例登革出血熱確定病例,並提醒民眾,登革病毒第一至第四型皆曾於南臺灣流行,且今年已同時出現第一、第二及第四型本土病例,民眾如重複感染到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時,很可能會出現登革出血熱症狀。此外,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的患者,是登革出血熱之高危險群,民眾應主動清除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病媒蚊孳生源,並加強個人保護措施以避免感染疾病。疾管局指出,其中一名為高雄市楠梓區73歲男性,有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病史,自述未曾罹患過登革熱。患者自8月6日開始陸續出現發燒、後眼窩痛、骨頭痛等症狀,8月7日至醫學中心急診,經診療後收治住院,8月8日通報登革熱,8月10日檢驗確定,後因持續出現牙齦出血等症狀,經該局確認為本年第2例本土登革出血熱確定病例,目前個案仍在治療中,家中同住者1人,無疑似症狀。另一名病例為旅居菲律賓之63歲女性,具糖尿病、高血壓病史,8月7日在僑居地陸續出現發燒、背痛、頭痛、噁心、血便及肋膜積水等症狀,8月8日入境並立即至醫院就診治療,經疾病管制局檢驗確認罹患登革出血熱,其一同入境之2名家屬均無疑似症狀。疾管局指出,依據監測資料顯示,截至8月16日止,登革出血熱確定病例累計共3例,其中2例為本土,高雄市前鎮區及楠梓區各1例,1例為菲律賓境外移入。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已累計74例,以居住地統計,53例在臺南市,20例在高雄市、1例在嘉義縣,境外移入則有131例,感染國家以印尼及菲律賓各39例最多。疾管局表示,由於登革病毒第一至第四型皆曾於南臺灣流行,且今年已同時出現第一、第二及第四型本土病例,民眾如重複感染到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時,很可能會出現登革出血熱症狀;此外,根據文獻資料顯示,具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之患者,亦為登革出血熱之高危險群。疾管局呼籲,民眾應積極主動清除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病媒蚊孳生源,並加強個人保護措施以避免蚊蟲叮咬,才能避免因先後感染不同病毒型別之登革熱,而發生死亡率較高的出血性登革熱,以維護自身和家人的健康。有關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最新疫情及各項資訊,可參閱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如話機無法撥打簡碼電話號碼,可改撥0800-001-922防疫專線。圖為台灣常見蚊蟲。(圖片/取材自疾管局網頁。)

登革熱確診再兩例 颱風將至注意環境

登革熱確診再兩例 颱風將至注意環境#疾管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疾管局8月14日下午再確認2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1名為嘉義縣71歲女性,8月8日發病,8月13日通報,8月14日檢驗確定。疾管局指出,個案平時居住於嘉義縣布袋鎮,每週均會至台南市就醫,就醫當天居住於台南市安南區女兒住處,近期就醫日為8月2日及8月9日,其女婿亦於8月5日發病,8月13日已檢驗為登革熱確定病例,依疫調資料推測,該個案感染地可能為台南市。另1名個案則為台南市南區64歲女性,據統計,今年5月起至8月14日止,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已累計有73例,其中有52例在臺南市,20例在高雄市及嘉義縣1例。疾管局指出,因嘉義縣仍屬埃及斑蚊分布地區,具登革熱高度傳播風險,目前衛生局已採行積極防治措施。又因明後兩日南部地區受到輕度颱風啟德影響,可能出現豪大雨,為降低登革病毒於社區傳播,疾管局提醒民眾應落實容器減量,自然就能減少積水容器及孳生源的產生,災後應仔細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關節肌肉疼痛、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以利醫師診治及通報。疾管局提醒,有關登革熱最新疫情及各項資訊,可參閱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如話機無法撥打簡碼電話號碼,請改撥0800-001-922防疫專線。

Menu